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应对措施分析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应对措施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发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工业事故、环境污染等。
这些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严重性,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
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突发环境事件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突发性:突发性是突发环境事件的最显著特点,意味着这些事件通常在短时间内发生、发展并造成重大损失,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的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不可预测性:某些突发环境事件如地震、飓风等天灾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其发生时间和地点,在这种情况下,应急监测和应对措施更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来迅速应对。
3. 严重性:突发环境事件通常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它们可能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面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应急监测和应对措施,以期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更加迅速、科学、有效地应对和减轻损失。
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是指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实时、准确、全面的监测和数据采集工作,通过监测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应急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 实时监测:建立实时监测体系,通过传感器、监测站点等设备对环境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
2. 数据采集:及时采集、整理并传输监测数据,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快速、精准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预警信息。
4. 预警发布:在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向相关单位和个人传达风险信息,提醒和引导大众进行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需要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设备,加强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体系,确保监测工作在全方位、立体化的情况下展开,以迅速、全面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发展的动态。
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措施

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措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短时间内突发的、导致环境污染的事件。
这类事故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应急监测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急监测。
首先,应当实施现场监测。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派遣专业人员到事故现场进行监测。
这些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环境监测技术和应急处理经验,能够迅速评估事故的性质、范围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监测。
其次,应强化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等多个环境要素的监测系统。
在事故发生前应确保监测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以便在突发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监测工作。
第三,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发布。
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监测数据,并通过媒体和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向社会公众公开事故发生的原因、范围、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信息,以便公众了解事故的真实情况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第四,应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根据监测数据和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对事故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发布环境污染预警,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五,应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评估。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得到控制后,应迅速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受污染的生态环境。
同时,还应进行环境恢复评估,评估环境恢复的效果,为后续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现场监测、强化监测网络、加强信息共享和发布、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以及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评估等措施,可以及时了解事故的情况,预测事态的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降低事故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危害。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ppt 36页)

信息发布系统 广播、电视及通讯车辆
应急响应系统
应急通讯系统 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防护和救援 应急保障 应急状态终止
应急组织系统
计划、报告
应 审议、批准 急 委 员 会
应急命令
应急办 公室
汇报 制导
各应急 专业组
协
专业人员保证
助
应 急 信息、建议 指挥部 执行指令
派出现场 应急指挥 小分队
技术储备 工作程序 应急准备
应急技术保证
现场处置 环境监测 工程抢险
医疗救援
应急响应系统
应急通讯系统 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防护和救援 应急保障 应急状态终止
应急响应程序
公众宣传
发布信息
指导防护
突
重
应
发
大
急
性 环 境 污 染 事 故
应急办公室 110报警 119报警 120报警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氯气置换出溴化钾中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萤光黄检测管法
的溴,使溴和荧光黄 氯反与应醋生酸成联红苯色胺化溶合液物反应,生 成蓝色的联苯胺蓝
联苯胺指示纸法
氯气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
应急事故处理处置
救护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好防护服。 对于泄漏的氯气,可用石灰或氢氧化钠作为吸收 液。 急性中毒者必须立即移到新鲜空气处静卧。 皮肤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应急通讯系统 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防护和救援 应急保障 应急状态终止
应急状态终止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体系,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降低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环境风险源头的防控,提高环境风险预测预警能力,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
(2)建立健全应急监测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监测设备、仪器、试剂等物资的充足和完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应急监测工作的职责和权限。
(2)成立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3)建立应急监测工作制度,确保应急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监测。
(2)优化应急监测流程,提高应急监测效率。
(3)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
三、组织管理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组织、协调、指挥和决策。
2、设立应急监测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3、建立应急监测队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监测设备操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
4、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职责,确保应急监测工作的协同高效。
5、建立健全应急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值班,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6、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指挥部、应急监测队伍和相关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污染源、风险源和敏感区域的监管。
(2)定期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进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确保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3)加强对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的监管,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改善卫生条件(1)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运行效率。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及产生原因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在极短时间内激烈“扰动”,即发生“瞬态局部严重污染”,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它是指:非正常的、不可抗拒、在时间、地点、场合、排污方式、排污途径、排污种类、数量、浓度等均难以预料的环境污染事故,显现的频率很小,但危害极大。
年份事故情况危害1984.12印度博帕尔市美国碳化公司农药厂430t氰酸甲酯泄漏6400人中毒死亡13.5万人受损害20万人被迫迁移1986.4.26前苏联(现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爆炸203人受到大剂量照射31人死亡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1989.3.24美国阿拉斯加的王子海湾一油船搁浅原油泄漏3.8×104吨数千公里海岸受污染几十万只海鸟死亡1993.8中国深圳清水河不安全品仓库爆炸摧毁7座仓库、2800多吨化学品大火持续16h爆炸中心炸出两个深9m、直径20m的大坑15人死亡表10-7是1962年到1987年95个国家化学事故资料统计。
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1)、生产事故:在化工、石油、煤炭、医药、核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使用、生产极毒化学品、易燃易爆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或设备、管、阀分裂造成有毒物、放射性物质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
(2)、贮运事故:有毒有害物品在贮存过程中,发生贮罐腐蚀、破损、仓库火灾、爆炸等事故;不安全品在运输或输送途中,发生沉船、翻车、输送管道泄漏或爆炸、燃烧等事故。
(3)、自然祸害:地质、台风、龙卷凤、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祸害造成工厂、仓库倒塌、船只沉没,车辆顷翻,假如伴随不安全品流失,将引发恶性环境污染事故。
(4)、人类战争:包括二类,一是战争破坏工厂、仓库、设施、油田、输油管道等;二是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核武器、生化武器等所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和特征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1)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生产、使用、贮存、运输、排放不当导致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污染事故。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措施分析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措施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时有发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其进行应急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体系要实现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体系。
这包括环境监测站、在线监测设备、移动监测车辆等。
环境监测站应该覆盖城市、工业园区、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能够实时监测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情况。
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区域也需要加强监测覆盖,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监测数据。
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监测车辆,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快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监测和采样分析。
二、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发生突然,对于监测部门而言,需要有一套快速响应机制。
这包括预先建立好的监测方案、监测流程和协作机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明确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
监测流程包括监测站点的选择、数据采集的流程、信息传输的流程等,要做到快速、准确、全面。
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也十分重要,要建立好应急响应的协作联系,互相配合、沟通畅通,确保应急监测的顺利开展。
三、提前储备应急监测设备和人员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需要提前储备应急监测设备和人员。
监测设备包括各类现场监测装备、采样器材、分析仪器等,要保证设备齐全、功能完好。
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监测人员,这些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监测设备操作流程,能够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投入监测工作。
在平时,还需要进行模拟演练,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应急响应能力。
四、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监测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需要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措施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措施摘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不可逆性,因为此类污染环境事故的突发性,极大程度上会造成工作人员的伤亡,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因此,采取应急监测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可以通过撰写方案、增加对于应急监测处理要求的培训、购进检测设备、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做好应急采样等工作,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的事故也是频频出现,尤其是那些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对人民的生活环境遭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就显得至关重要,它是降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危害的重要关键点,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突发性的污染事故的危害,本文就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措施进行分析。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处理要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刚开始发生的过程中,因为事故的突发性,没有任何应对措施,往往会对环境以及工作人员产生一些较为严重的影响,而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跟平常事故的发生有着不同处理方法。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要求。
由于事故的突发性,会导致事故的研究处理方向没有任何头绪,而这就需要很高的检测技术需求;其次是安全问题。
一般这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都是由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放射性等物质的泄漏而造成的,所以对于整个应急监测过程来说,安全是最为重要的,一切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最后是整个应急监测的速度。
因为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能较为迅速地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这场事故就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继续发生,从而产生更加不可逆转的损伤,相关工作人员要迅速地完成整个监测过程,迅速抵达现场、迅速的完成采样、样品的检测、数据的描绘与处理以及检测结果报告的产出等工作。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实施方案越来越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环境产生了一些损害,而关于如何应急处理、积极应对就显得很关键。
关于环境监测应急预案

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不仅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2. 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和变化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规范环境监测应急监测程序,确保应急监测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4. 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突发环境事件: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如化工事故、危险废物污染事故、重金属污染事故等。
2. 持续性环境污染事件,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3. 突发环境事件引发的次生、衍生环境事件。
四、组织体系及职责1. 成立环境监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环境监测应急工作。
2. 设立环境监测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环境监测应急任务。
3.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设立应急值班室,负责接收、处理应急信息,并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五、应急监测程序1. 接到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监测小组赶赴现场。
2. 对事故现场进行初步调查,了解污染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源、污染范围等基本情况。
3. 根据事故污染物的特性,制定监测方案,明确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
4. 对污染源、污染区域及受污染环境介质进行监测,收集环境监测数据。
5.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6. 根据监测结果,向应急指挥部提供环境监测报告,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六、应急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2. 加强环境监测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应急演练,提高环境监测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探讨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

探讨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
应急监测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对环境污染物进行监测,为环境事故应急管理机构
及时制定应对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和评估应急效果提供依据。
应急监测的重要性在于它可
以迅速、准确地了解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趋势,及时采集数据并及时发布信息,为事故处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1. 预警与监测
应急监测通过对社区、污染源周边等关键区域进行常规监测,实施预警与监测,及时
发现污染事故的发生、扩散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做到早发现、早监测、早预警,
为事故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参考。
应急监测预警主要通过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以及人
工监测手段进行。
2. 应急响应
当污染事故发生时,应急监测及时调取预警系统数据,快速响应污染事故,对环境污
染物进行紧急监测、采样分析,确保及时掌握环境污染变化趋势,以便达到事故响应要求。
同时,应急监测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判断污染物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控
制污染物扩散。
3. 评估
应急监测可以对事故后的环境污染物进行长期监测,评估污染的影响范围、程度和危害,并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日后的环境治理工作中,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应急监测能够提
高事故响应速度,保障污染物扩散的及时控制;能够提供污染监测数据和信息,便于事故
后的环境评估及治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提高环境事故应急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为保护人
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监测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类突发环境事件频发。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和实施突发环境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应急预案监测是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应急预案监测的重要性、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言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的,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或破坏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其中应急预案监测是确保应急预案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二、应急预案监测的重要性1. 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应急预案监测有助于全面了解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规模、影响范围等,为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2. 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之处,为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3.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急预案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消除环境污染隐患,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4. 维护社会稳定应急预案监测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三、应急预案监测内容1.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前的监测(1)环境质量监测: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进行监测,掌握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2)风险源监测:对重点企业、危险品运输等风险源进行监测,评估风险等级。
(3)气象监测:对气象条件进行监测,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提供预警信息。
2.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的监测(1)实时监测:对污染物浓度、环境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为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持。
(2)动态监测:对突发事件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动态监测,评估事件发展趋势。
(3)应急处置监测:对应急处置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应急处置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

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刘霞中原油田第七社区生产管理科环境应急监测在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事故处理的核心工作。
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石油化工原料、产成品及有毒有害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均隐含着不同程度的突发事故因子。
这就要求我们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及其后置工作上力争做到最佳状态,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保障,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民的损失。
因此,应建立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监测的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及时有效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
一、防患于未然,做好应急监测准备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因此要求应急监测准备工作常备不懈。
应急监测准备和响应贯穿于事前,事发,事后几个阶段,因此,防患于未然是事故防范的前提,在应急监测方面的准备措施包括:制定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标记重点源;应急监测培训及应急演习等。
1.制定应急监测预案,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
应急监测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
当事故发生时,各个基层单位和个人拿出一份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定的应急监测预案,积极响应。
其中包括各部门组织分工、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现场情况报告表等细节性文件,并且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及一线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的应急作业文件。
2.补充完备应急监测装备和仪器,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一般都是直接读数,响应迅速,可以通过简便的操作方法快捷的确定污染区域和浓度分布,为科学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最好、最有利的支持和保障。
对于应急监测能力的建设不仅仅是针对于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的要求,还包括防护装备,应急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目前有些地区监测站已经配备了突发性应急监测车,而且车上配备有车载式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探讨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探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无法预测到的环境污染事件,通常由于意外事件或人为失误引起。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应急监测对于及时发现事故、减少损失和处理事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进行探讨,包括监测技术、监测体系建设以及监测结果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希望能够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和应对提供参考。
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重要手段,包括气体传感器、水质传感器、土壤传感器等。
通过传感器的布设,可以实现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实时监测。
传感器技术的优势在于实时性强、覆盖范围广,能够快速监测到事故发生后环境中的变化情况。
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手段,具有广覆盖、无接触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等优点。
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空中航拍等方式快速获取受污染区域的信息,为应急处理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3. 在线监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监测系统,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并进行实时分析处理的手段。
通过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物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持。
以上几种技术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主要手段,它们在监测速度、准确性、覆盖范围等方面各有优势,并且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应急监测体系。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作。
政府在监测体系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应负责制定监测标准和规范,进行监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并组织开展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分析处理工作。
企业应负责建立监测设施,开展污染物排放的自动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报送给有关部门。
科研机构则负责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监测体系的升级和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浅析摘要: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环境污染事故的突发状况下,为发现和查清污染物的种类、污染浓度、扩散范围,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等而进行的监测活动。
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来迅速、准确地判断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及扩散范围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为控制污染事故的蔓延,制定环境应急方案提供正确的信息和科学依据,是应急监测的关键。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污染应急预案仪器能力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给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经济和生态平衡带来较大威胁。
由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形式各异,事故的发生较为突然,危害严重并且不易处置,因此如何加强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提高在突发环境事故中的处理处置能力,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在应急体系中的作用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环境污染事故的突发状况下,为发现和查清污染物的种类、污染浓度、扩散范围,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等而进行的监测活动。
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来迅速、准确地判断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及扩散范围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为控制污染事故的蔓延,制定环境应急方案提供正确的信息和科学依据,是应急监测的关键。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污染事件处理过程的第一步,是首要环节,是科学决策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
所以环境监测部门应明确其在污染事故中的各项具体工作,并随时保持警惕,常抓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才能有条不紊、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监测,真正、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现场快速对污染物进行定性监测,尽早确定污染物种类及污染形式,为现场应急处理和疏散控制工作提供快速的科学依据;2、快速对污染物及被污染环境进行定量监测,准确查明造成污染事故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污染变化趋势、受污染范围及危害程度,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提出技术指导;3、为实验室内的监测分析工作提供宝贵资料;4、通过连续跟踪监测和分析,不断给环境应急指挥部门提供充分的污染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等信息,确保决策部门能对环境突发事件做出有效和准确的应急决策和反应;5、对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受污染环境的修复、生态系统恢复提出建议措施等;6、负责与环境污染事件相关的污染源监测、相关生态环境监测,为污染事故的原因分析与事故处理提供技术支持;7、为环境污染事故的事后评估提供必要资料并对公众发布准确信息,避免突发事故后果被夸大,制造紧张气氛,影响社会稳定。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措施分析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措施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造成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如化工厂爆炸、油罐车泄漏等,这些突发事件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也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
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显得格外重要。
应急监测是指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通过实时、快速、精准的监测手段,对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扩散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事故影响范围和程度,为事故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那么,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下面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一、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是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措施之一。
监测网络应该覆盖城乡各地区、水、气、土壤等不同介质,以确保对污染物质的全方位监测。
监测网点应该合理布局,覆盖面广,密度适中,能够全面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变化。
监测网络的建设需要依托于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包括传感器、遥感仪器、实时监测设备等,以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应急监测工作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与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共享监测数据和信息。
这样可以加强协同作战,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传递和准确解读,为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还可以向社会公众发布环境污染的实时监测数据,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建立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制定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各方责任和职责。
在预案中应规定应急监测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方法,并提前做好人员培训和演练工作。
在突发事故发生后,可以通过应急响应预案迅速启动应急监测系统,及时部署监测任务,实施监测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技术研发和装备更新应急监测工作需要依托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装备。
加强技术研发和装备更新,是提高应急监测水平的重要举措。
在监测设备方面,需要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监测仪器和设备,提高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技术手段方面,需要积极开展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监测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程度。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1.12.19•【文号】环发[2001]197号•【施行日期】2001.12.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19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近年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对经济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切实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特通知如下: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领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2002年元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省、市(地)、县三级环保局和监测站负责工作的领导人员名单和应急监测值班电话按行政区汇总后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司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以后如有变动,应及时上报。
二、组建队伍,常备不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地级城市均要成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队伍,针对所辖区域内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事故隐患,加强应急监测预案研究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形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能力。
三、充实装备,提高能力。
加大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投入,全面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开展应急监测的环境监测站要充实必要的仪器设备、防护用品和交通通讯工具,尤其要结合本地危险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应急监测装备,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
四、技术支持,信息联网。
积极开展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检测技术与方法、应急处理技术、预警预报与扩散模拟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研究。
“十五”期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要建立由事故危险源信息系统、专家支持信息查询系统、处理处置技术信息系统、辅助决策与指挥系统组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响应系统并逐步实现联网,提高应急监测响应速度和水平。
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及预案

造 成 难 以 弥 补 的 损 失 , 因此 也 就 很 难 以常 规 的 法 律 制 度 和 行
政 手段 去解 决 ,必 须 要 求 行 政 机 关迅 速 采 取 紧 急措 施 进 行 应
对。
化性质进行动态监测 , 险较大 的危险源应进行重点监测 , 风 并
2 应 急 监测理 念
突 发 性 环 境 污 染 事故 应 急 监 测 是 事故 处 理 处置 中 的 重 要
第 二 , 据 大 量 的 现场 结 果 及 我 国 目前颁 布 的所 有 环 境 标 根 准 中 昼 间 的最 大 允 许 度 7 B( Ho 组 织 也 这 样 规 定 )作 为 0d W , 昼 间 的 限值 。而 夜 间 以 5 B、 大 声 级 7 B作 为 限值 要 求 。 5d 最 0d
此 , 高 应 急 监 测 技 术 , 为 突 发 性 环 境 污 染 事 故 的 应 急 决 策 提 能
提 供 依 据 并 对 应 急 救 援 起 到 重 要 作 用 。 目前 我 国 已进 入 环 境 污 染 事 故 高 发 期 , 国 家在 高 度 重 视 环 境 污 染 事 故 应 急救 援 和
特 点, 绍 了应 急监测理念 , 介 并说 明了应急监测 的基本 内容 。
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

布。 为科 学 应 对 突 发 性 污 染 事 故 提 供 最 好、 最有 利 的支 持 和 保 障 。对 于 应 急 监
测 能 力 的 建 设 不 仅 仅 是 针 对 于 便 携 式
应 急 监 测 仪 器 的 要 求 ,还 包 括 防 护 装 备 、 急 通讯 设 备 、 通 工 具 等 。 目 前 , 应 交 有 些 地 区 监 测 站 已 经 配 备 了 突 发 性 应 急 监 测 车 。 且 车 上 配 备 有 车 载 式应 急 而
响 应 的 准备 应 急 监 测 预 案 是 针 对 可 能 发 生 的 突发 性环 境污 染事 件 , 迅速 、 效 、 为 有
有 序 地 开展 应 急 行 动 而 预 先 制 定 的 方
其次 , 要精密 、 确的布点方法 。 需 正 根 据 ~ 突 发 性 环 境 污 染 事 故— — 化 学 品气 体 泄 露 事 件 , 于 影 响 范 围 存 在 不 由 可 知性 , 过 气 象 等 因 素 , 定 风 向 、 通 判 风 速 , 距 离 事 故 点 较 近 的位 置 安 排 便携 在 式 气 体 应 急 监 测 仪 器 , 确 布 点 , 过 精 通 检测分析和计算 , 判断 污 染 物 浓 度 及 扩
最后 , 污染事故发生后 , 地方政府 、
各 部 门 、 众 等 都 迫切 了解 事故 现 场 的 公 环 境 信 息 ,监 测 信 恩 的 发 布 也 尤 为 重
要 , 用 正 规 方 式 及 时 、 确 地 发 布 监 采 准
关 的 应 急作 业 文 件 。 ( ) 补 充 完备 应 急 监 测 装 备 和 仪 二
法 具 有 较 好 的 性 能 价 格 比 ; 是 满 足 便 六 携 式 或车 载 的 要 求 。 应 急 监 测 装 备 配 置 还 包 括 交 通 配 置 、 讯 及 图 文 数 据 传 输 配 置 , 全 防 通 安 护 配 置和 其 他 辅 助 功 能 配 置 等 , 们 都 它 有 各 自的 性 能 特 点 和 配 置 要 求 , 主 要 与 的 应 急 监 测 装 备 一 起 构 成 统 一 的 应 急 监 测 系统 。 总 之 , 急 监 测 装 备 的合 理 应 配 置 , 终是 要 实现 高 效 快 捷 的 应 急 响 最 应 , 保 障 环 境 安 全 服 务 , 建 设 和 谐 为 为 社会服务 。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要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要求文章阐述了应急监测在污染事故中的关键作用,应急处理能力是处理突发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通过说明应急监测的不足与发展,提出了在应急监测和在现场处理中的建议和要求。
标签: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仪器环境应急监测在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事故处理的核心工作。
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石油化工原料、产成品及有毒有害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均隐含着不同程度的突发事故因子。
这就要求我们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及其后置工作上力争做到最佳状态,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保障,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民的损失。
因此,应建立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监测的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及时有效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
1.防患于未然,做好应急监测准备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因此要求应急监测准备工作常备不懈。
应急监测准备和响应贯穿于事前,事发,事后几个阶段,因此,防患于未然是事故防范的前提,在应急监测方面的准备措施包括:制定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預案,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标记重点源;应急监测培训及应急演习等。
1.1制定应急监测预案,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应急监测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
当事故发生时,各个基层单位和个人拿出一份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定的应急监测预案,积极响应。
其中包括各部门组织分工、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现场情况报告表等细节性文件,并且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及一线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的应急作业文件。
1.2补充完备应急监测装备和仪器,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一般都是直接读数,响应迅速,可以通过简便的操作方法快捷的确定污染区域和浓度分布,为科学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最好、最有利的支持和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五、监测报告
5、时间要求: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结果应以电话、传真、监测快报等形式立即上
报,跟踪监测结果以监测简报形式在监测次日报送,事故处理完毕后, 应出具应急监测报告。 6、报送范围: 按当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故)应急预案要求进行报送。一般突发
环境事件监测报告上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任务下达单位;
定。
⑤通过现场采样快速分析确定。 ⑥通过采集样品送实验室分析确定。
四、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2、分析方法 (1) 为快速监测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首先可采用的快速监测方 法: 检测试纸、快速检测管和便携式监测仪器等的监测方法;现有
的空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等在用的
监测方法;现行实验室分析方法。 (2)当上述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仪器
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事件除上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任务下 达单位外,还应报上一级环境监测部门。
7、质量保证:监测报告信息完整、实行三级审核。
四、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4、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分析人员应熟悉和掌握相关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持证上岗。
(2)用于监测的各种计量器具要按有关规定定期检定,并在检定周期 内进行期间核查,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3)实验用水要符合分析方法要求,试剂和实验辅助材料要检验合格。
(4)实验室采购服务应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5)实验室环境条件应满足分析方法要求,需控制温湿度等条件的实 验室要配备相应设备,监控并记录环境条件。
等。
(4)事故发生现场描述及事故发生的原因。 (5)必要的水文气象参数(如水温、水流流向、流量、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课件
应急响应系统
应急通讯系统 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防护和救援 应急保障 应急状态终止
可编辑课件
应急状态终止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
美国阿拉斯加的海湾一油船搁 浅3.8×104吨原油泄漏
203人受到大剂量照射, 4000人死亡,13万人受影响,30 万人迁移,80万人参加抢救,几年 内因辐射死5万人,目前尚有几 万人辐射病
数千公里海岸受污染
几十万只海鸟、海獭死亡
1993.8.5 中国深圳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爆 炸
摧毁7座仓库,2800多吨化学品 ,大火持续16h,爆炸中心炸出 两个深9m、直径20m的大坑, 15人死亡
各应急 专业组
协
专业人员保证
助
应 急 信息、建议 指挥部 执行指令
派出现场 应急指挥
小分队
技术储备 工作程序 应急准备
应急课件
应急响应系统
应急通讯系统 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防护和救援 应急保障 应急状态终止
可编辑课件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通讯系统 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防护和救援 应急保障 应急状态终止
可编辑课件
应急防护和救援
监测工作组
划定防护区域 实时监控调整
监控救援区域的染毒程度 防护区域的质量环境变化
监测结果
临
时
工程抢险组 控制事故污染源
应
急 指
救援区域
抢救中毒人员 疏散未中毒人员
挥
部
医学救援组
防护区域
存数量的地点、运输方式和路线进行调查; 成立应急事故组织机构,包括组织、人员、
装备技术、资金等; 对各种可以预见的情况作出预案。
可编辑课件
应急响应系统的组成
阿佩尔(APELL)计划——1988年,联合国环 境规划署提出“Awareness and Preparedness for Emergencies at Local Level”(地方性紧急情况 认识和准备)的文件;
指导水、气污染防护 负责污染食物的处理
安全区域
会同工商等部门禁止 销售已被污染的食物
可编辑课件
应急响应系统
应急通讯系统 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防护和救援 应急保障 应急状态终止
可编辑课件
应急保障
☺ 资金保障 ☺ 装备保障 ☺ 通信保障 ☺ 人力资源保障 ☺ 技术保障
应急委员会报财政部 应急监测设备 运输设备 确保消联防系设通备畅
1995年,国家环保局成立“全国环境保护系 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理机构”;
2006年1月24日,颁布并实施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可编辑课件
应急响应系统的组成
应急通讯系统 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防护和救援 应急保障 应急状态终止
可编辑课件
应急通讯系统
报警系统 社会现有的救援报警系统110、119、120
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 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 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 且尽量低的水平。
可编辑课件
善后处理
组织实施环境恢复计划; 继续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状况,直至基本恢
复; 有必要时,对人群和动植物的长期影响作跟
踪监测; 评估污染损失,协调处理污染赔偿。
第八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 应急监测
可编辑课件
第八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定义及产生原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分类和特征 应急监测
应急组织和网络
可编辑课件
第八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化学毒品污染事故
有毒气体污染事故
爆炸性环境污染事故 农药污染事故
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
腐蚀性污染物质污染事故
溢油污染事故
可编辑课件
几个典型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年份
事故情况
危害
1984.12. 印度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公 6400人中毒死亡,13.5万人受
3
司农药厂430t氰酸甲酯泄漏 伤害,20万人被迫迁移
1986.4.2 6
1989.3.2 4
前苏联(现乌克兰)切尔诺贝 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爆炸,距3 公里普利皮亚季,5万人城市, 20年后的今天,仍超标2-10 倍-鬼城
指挥系统 专线电话、对外界相对保密的办公室电话
、手机和对讲机 信息发布系统
广播、电视及通讯车辆
可编辑课件
应急响应系统
应急通讯系统 应急组织系统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防护和救援 应急保障 应急状态终止
可编辑课件
应急组织系统
计划、报告
应 审议、批准 急 委 员 会
应急命令
应急办 公室
汇报 制导
公众宣传
发布信息
指导防护
突
重
应
发
大
急
性 应急办公室
事应
现场指挥 终
环 境
110报警
故急
核实信息
委
成立 临时
发出指令 调查评价 工程抢险
止
善 后
专 题
污 染 事 故
119报警 120报警
先遣处理
一 般 事
员 会
指挥 部
环境监测 医疗救援
处报 理告
故 现场评价 环境监测
事后处理
事后报告
可编辑课件
应急响应系统
可编辑课件
应急监测系统
可编辑课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
极短时间内激烈扰动环境,使瞬态局部发 生严重污染。
非正常的、不可抗拒、在时间、地点、场 合、排污方式、排污途径、排污种类、数 量、浓度等均难以预料的环境污染事故。
出现频率很小,危害极大。
可编辑课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产生原因
生产事故 贮运事故 自然灾害 人类战争
前三类是造成突 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的主要原因。 可编辑课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 爆炸事故 放射性污染事故 油污染事故 废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
可编辑课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形式多样性 发生的突然性 危害的严重性 处理处置的艰巨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规律性
可编辑课件
应急监测的任务和内容
是一种特定目的的监测; 在第一时间达到事故现场;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判断和测定污染物的
种类、浓度、污染范围、扩散速度及危害 程度; 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短时间内控制污染; 缩短事故持续时间; 减小事故损失。
可编辑课件
应急监测的原则
包括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预防; 对所在地区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使用、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