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经典★考研政治思维导图(哲学)
考研政治 思维记忆导图(哲学部分)
唯物论哲学框架辨证唯物论(一)整体知识结构图物论(二)《世界的客观性》Ⅰ《世界的客观性》整体图Ⅱ考点辨析(三)《意识的能动作用》Ⅰ《意识的能动作用》整体图Ⅱ考点辨析(四)《物质和意识的关系》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整体图Ⅱ考点辨析◆ 特别提醒①不要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同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②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唯一的即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④并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唯心主义也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只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五)《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整体图Ⅱ考点辨析◇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辩证法(上)唯物辨证法(一)整体知识结构图(二)《联系的普遍性》Ⅰ《联系的普遍性》结构图Ⅱ考点辨析(三)《运动和发展》Ⅰ《运动和发展》结构图Ⅱ考点辨析◇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关系◇ 发展的观点◇发展的原因◇发展的趋势辩证法(下)(四)矛盾分析法Ⅰ《矛盾分析法》结构图Ⅱ考点辨析◇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构图◇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图解◇ 用对立统一观点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知识综合)要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唯物辩证法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两点论的含义:(3)重点论的含义:(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离开两点看重点,是一点论,离开重点看两点,不分主次,是均衡论,都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2024考研政治思维导图(马原)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总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唯物论+辩证法) 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o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第八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 原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 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 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 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三大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日 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渐走向自觉, 并迫切渴望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马恩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前提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 映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 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和最基本的观点)20新增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鲜明特征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20新增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开放性: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 20新增 文化成果而不断丰富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考研政治,即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考试课程。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介绍是本学科目的的第一部分。
这篇文章将从思维导图的角度给你一个知识的全面概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简称《马原》,共八章,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导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地图科学社会主义思维导图【温馨提示】以上图片由测绘社区用户@Ye Mo收集,仅供参考。
据说世界上有一群聪明的孩子,他们会思考。
他们有一个秘密武器——思维地图。
人们常说,美国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
那么,这种神秘的“心态”是如何传授的呢?事实上,现在美国有很多学区都在提倡教师做思维地图培训,而小绿老师所在的学区就组织了这样的专业培训。
现在我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给大家一个工具来分析这个有趣的逻辑训练。
在美国的小学里,经常有图形组织者和思维地图来帮助孩子们思考。
后来,在小鲁老师参加了一系列的专业思维地图培训后,我被要求制作Graphic organizer,就是帮助我通过图形来澄清事实、概念或想法。
例如,给定一个由四个圆圈组成的网络,孩子会在圆圈中填写四个答案。
给孩子一个夹有两片面包、一块肉和一片绿叶的汉堡包,孩子会在面包、肉和绿叶之间填写答案。
图形组织者是一种方法,安排文本到不同的空间与框架。
它更像是已经有了一堆书面文本,像是在填充空白,填充已经制作好的图表。
网上至少有700个图形组织者——包括KWLchart, Sandwich,Web, Spider Map等等。
而思维地图只有八个。
这八种思维导图都是有版权的。
发明这八种思维导图的人是David Hyerle博士,他发明它们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如今,美国的许多学校都会从Thinking Maps公司购买员工来培训教师。
这种培训需要授权。
这是一个不同于Graphic Organizer 的概念,它反映了一个从零开始的思考过程。
考研政治认识论思维导图
认识论实践错误的实践观正确的实践观马克思《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本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劳动) 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社会政治实践(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科学文化实践(对未知领域碳素)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实践关系(最根本),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离开实践的认识使不可能产生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认识的本质唯心主义认识论(先验论)认为认识先于实践而存在,“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映论)旧唯物主义认为“反映”是一种直观机械的过程,否认认识的能动创造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映”是一种能动创造性的过程,主题在反映客体的同时,也会对客体进行加工改造唯一正确的认识观(能动的反映论)认识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从 认识到实践:从理性知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二次飞跃,更为重要的一次对认识的影响因素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认识的两大规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真理与价值真理的概念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特点客观性,一元性,绝对性,相对性,具体性真理与谬误谬误概念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应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真理与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他们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价值与价值评价价值的基本特性客观性,主体性,多维性,社会历史性价值评价的概念价值评价的基本特点价值评价正误的标准价值评价的作用真理与价值评价的辩证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自由与必然自由 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必然即规律性,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2024考研政治思维导图(思修)
绪论(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思想板块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人生观、价值观)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爱国主义)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道德观)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时代 新人 要以 民族 复兴为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时 当代大学生:要以有理相 有木领 有担当为相木要求 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的奋新 增都段绪第一,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 价值准要 基 础 — _第二,思想道德可促— 油第三,思想道德调整范围和方式更广泛灵活, 可弥补法律调整短相互第一,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学 道第二,科学立法和主法可将思想道德导向,让法治成为良法善治第三、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有利干维护社 会公平正义,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使 思想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切实遵循 第四,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有助于增强人 们信守法律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人们自觉 履行法定义务、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提升 思相道德素质 与法治法 为 相道德提供制度保陪思想道德为 法律提供思 想 指 5二者在调选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作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目的(核心) 决定人生道路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
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选择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与人生观的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社会价值: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具有的价值选:19年14题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人生价值内在包含两个方面 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 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二者关系 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 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 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 点,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保障个人利益的实 现最先进的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科学高尚人生追求的意义清楚地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了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 的人生之路等道理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人民利益为重, 始终对祖国和人们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风险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塑 造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新增:关于人生态度的具体描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15年1 4 题17年14题★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人生价值实现条件:社会客观条件、个体自身条件、增强能力幸福来源于奋斗,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是相对的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但人的幸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幸福的重要方面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 上,要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树立正确的顺逆观:无论逆境还是顺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如何看待以及对待它们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反对错误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与历史同向:顺应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把握机遇时期; 与人民同在:在服人民、奉献社会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成就多彩人生与祖国同行:自觉将人生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人生价值评价尺度——根本尺度:实践活动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促进历史进 步;当今标准:是否奉献社会,是否尽心尽力服务人民人生价值评价方法——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需尽力统一;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统一;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统一选★人生观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幸福观c 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第一 章 : 人 生 的 青 春 之 问 人 生 观 是 对 人 生 的 总 看 法选正 确 的 人 生 观 创 造 有 意 义 的 人 生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 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 想 %特征:超越性(超越现实)、实践性(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和实现)、时代性(一定时代的产物)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 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选:17年13题特征:执着性(不会轻易改变)、多样性(不同层次和类型,高层次决定低层次)二者关系: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是理想实现的保障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的作用。
考研政治思修内容(思维导图)
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公平正义 1
机会平等 规则平等
人人平等
司法救济公平
救济平等
行政救济公平
社会救济公平
宪法保障
前提和基础
权利保障
立法保障 行政保障
重要条件 关键环节
司法保障
最后防线
程序正当
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
选举权、表达权、民主管理权、监督权
生命健康权
最基本、最原始的权利 人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前提
思修
绪论
崇高的理想信念
事业和人生的灯塔
“软骨病”
本领才干
青春焕发光彩的重要源泉
担当
决定人生价值的最大砝码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被社会接纳并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
人生真谛
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人生目的
核心 决定性
人生观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影响性 制约性
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个人与社会
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显著特征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人民性)
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 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人民性 人民立场
价值观的根本特性 价值观的根本立场
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真实性)
与以往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区别
精神内核
价值观对价值体系的发展
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考研中国哲学简述思维导图
纵横家
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战国至秦汉之际,创始人鬼谷子,凭辩才进行政治外交活动 代表人物:苏代、姚贾、苏秦、张仪、公孙衍等 纵横:合纵连横 《韩非子》: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特点: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计划要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合纵苏秦,连横张仪
阴阳家
《史记》: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 战末汉初,以齐人邹衍为代表 《吕氏春秋》受到了邹衍的影响 数术思想和阴阳五行结合,构建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和发展 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医学都是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的
鸠摩罗什 真谛
玄奘 不空
佛教四大译经家
两宋至明代的新儒学,亦称道学,重建了宇宙本体论和心性修养论,既贯通宇宙自 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至宋儒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合一论
程朱理学在南宋之后一直是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后得到广泛传 播,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守仁
初叫林载贄,后改名李贄,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晚明思想家、文学家,泰州 学派一代宗师,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以异端自居,反对 孔子权威,批判理学虚伪,肯定个人私欲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 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教育家,著作《宋元学案》;主张“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民本思想,主张限制君权,工商皆本,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 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思想家、经学家、音韵学家,著作《日知录》: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郡国利病书》;继承反理学思潮,提倡经世致用,反对 空谈,怀疑君权,提出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主张
考研政治之思想解放思维导图
5.思想解放1.两次论战
1.维新&地主阶级
1.要不要变法
2.制度: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文化: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2.革命派&维新
1.革命
2.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3.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2.新文化运动
1.五四以前
1.前所未有、空前深刻,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创造基础和条件
2.提倡民主与科学,但民主是资产阶级民主
3.北京大学、新青年
2.五四之后
1.民主:大多数人的民主,不再是资
2.科学: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居于主体地位
3.延安整风
1.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达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共识
2.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
3.内容
1.学风主观主义
2.党风宗派主义
3.文风党八股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2.实质:是不是坚持马克思列宁思想、毛泽东思想
3.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为党重新确立思想路线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超级记忆】考研政治-哲学树状图
1)实践的含义 P11(1)一般本质(2)特殊本质(1)客观现实性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2)自觉能动性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3)社会历史性(1)生产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2)社会关系实践(3)科学实验(4)艺术和教育活动4)意义(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1)实践联系人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1)含义 P12(2)任务甲、(力量)2)主体(3)能力结构乙、(智商)丙、(情商)个人主体(4)社会结构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1)含义 P12甲、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3)客体(2)实践的客体的理解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乙、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自然形式的客体(3)类型社会形式的客体精神形式的客体4)实践——主客体的中介(1)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限5)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2)实现: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2)实践主体根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反馈调节(1)自在世界甲、从时间上看1)涵义乙、从空间上看(2)人类世界人化自然人类社会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4)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1)不可分割,互相制约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内在联系(2)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甲、自然界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决定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乙、是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子、从无生命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化(1)自然的产物学的反应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丑、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寅、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丙、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1)产生包括感知、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动和动物心理的区别(2)社会的产物:关键在于弄清劳动的决定作用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1)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甲、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2)本质乙、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2)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甲、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乙、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丙、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甲、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乙、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主要表现在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3)作用具有能动创造性。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辩证唯物论
M 哲学基本问题
唯心主义 G
什么是意识 O
a.主观唯心主义 O b.客观唯心主义 O
人的意识 O 本我意识 (我思故我在) 独立于 "我〃 之外的客观精神 O 宗教创世说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G)
可知论 O 意识【可以认识】 物质 G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V 不可知论 O 不能/不能完全认识 O 二元论+不彻底的唯心论V
实践是 【自然存在】 与【社会存在】 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考点11 O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O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O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o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通过感觉感知
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G
列宁 G
物质是标志 【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O 这 种 客 观 实 在 0/ 不 依 赖 于 我 们 的 感 觉 存 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定义方式 O 从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
特点 O
物质的 【唯一特性】一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 【根本属性】一运动
运动和静止
^
二者关系 O 两种错误观点
相互区别 O
对立统一 ㊀, 相互联系 o
运动=无条件性+绝对性 静止=有条件性+相对性
相互依赖、 渗透、 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夸大静止,否定运动 = 形而上学
G
夸大运动 ,否定静止 = 诡辩论
辩证唯物论
时空的概念 G
时间:一维性 (一去不复返)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史上最全!!考研政治四科目思维导图框架表
史上最全!!考研政治四科目思维导图框架表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叶儿老师在网上找了一些考研政治的资料,思维导图,今天免费送给凯程宝宝们,政治四门科目的思维导图,希望对宝宝们的政治复习有所帮助~话不多说,上菜~
凯程考研会及时为同学们推送最新、实用的学习资料,经验分享及考研资讯,帮助2019考研的考生取得好成绩。
感谢凯程叶儿老师对本文的贡献。
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美,所以不要轻言放弃,保持高昂的斗志,祝大家考出理想的成绩。
凯旋归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论哲学框架辨证唯物论(一)整体知识结构图(二)《世界的客观性》Ⅰ《世界的客观性》整体图Ⅱ考点辨析◇哲学上的物质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关系◇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Ⅰ《意识的能动作用》整体图Ⅱ考点辨析◇比较下列三者之间的关系区 别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
二是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的反作用是指在意识的支配下从事实践活动,使客观世界发生变化。
其外延要小于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包括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即想,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即做,人们认识世界和在改造世界中具有的精神状 态。
其概念和外延要比前两者大 联系 三者都是人们发挥主观努力的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过程中包含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包含了意识的反作用的发挥附图示:意识的能动作用反作用能动 反映意识本质起源内容 证明表现物质基础 条件含义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性质:正确意识、错误意识水平:具体感觉、抽象思维时间:对过去、现在、将来的认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不仅能正确反映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本质和规律 意识指导下改造世界的成功活动越来越多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在不断扩展和加深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不断充实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 知识构成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原因通过指导实践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表现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整体图Ⅱ考点辨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区含义别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的要求联系都辨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二者精神实质一致,都要作到主观符合客观,发挥主观能动性◇(2)怎样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大、阵营基本观点派别主要区别分歧根本分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古代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的具体物质形态,如“气”、‘‘火”、“水"、“土"等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对哲学基本问题这一重要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否承以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近代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物质概念就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且还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神”、“上帝”的意志决定的。
如神灵创造世界,上帝操纵人的命运◆特别提醒①不要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同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②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唯一的即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④并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唯心主义也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只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五)《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整体图Ⅱ考点辨析◇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辩证法(上)唯物辨证法(一)整体知识结构图(二)《联系的普遍性》Ⅰ《联系的普遍性》结构图Ⅱ考点辨析◇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三)《运动和发展》Ⅰ《运动和发展》结构图Ⅱ考点辨析◇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关系◇发展的观点◇发展的原因◇量变与质变的区别和联系◇发展的趋势辩证法(下)(四)矛盾分析法Ⅰ《矛盾分析法》结构图Ⅱ考点辨析◇矛盾的普遍性◇正确理解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内容:◇正确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与特殊性(即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构图◇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图解◇ 用对立统一观点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知识综合)要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唯物辩证法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两点论的含义:(3)重点论的含义:(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离开两点看重点,是一点论,离开重点看两点,不分主次,是均衡论,都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矛盾分析法:A 、坚持矛盾分析法,要坚持对立统一观点。
B 、坚持矛盾分析法,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C 、坚持矛盾分析法,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D 、坚持矛盾分析法,要注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E 、坚持矛盾分析法,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承认矛盾辩证法 联系观点 发展观点 全面观点 形而上学孤立观点静止观点 片面观点否认矛盾分 歧 分 歧 分 歧 根本 对立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根本分歧认识论(一)整体知识结构图(二)《认识的根本任务》Ⅰ《认识的根本任务》整体图Ⅱ考点辨析◇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理性认识、理论的关系◇分析和综合分析综合含义作用分析是研究整体和过程的基础,是认识事物的必经阶段。
要正确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分析。
正确认识整个客观事物要求第一,分析各要素和、各部分、各阶段;第二,要分析各部分、各要素、各阶段之间的关系,分析事物的矛盾关系;第三,要在整体中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要注意抓住各要素、各部分、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去区分粗和精,去抓住主要的和重点的方面,把握整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A、分析和综合密不可分。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必先分析,不分析无法综合;分析是为了综合,不综合,分析就失去意义,而且分析时也要在综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分析。
B、分析和综合二者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很多,贯穿于其中的核心内容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认识发展的两次飞跃:区别联系内容条件作用第一次飞跃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实现认识根本任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二者统一于实践,构成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的认识辩证运动的过程。
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1)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2)理论与实践达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3)实践必须掌握群众。
达到认识目的,理论才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本质和规律的关系本质规律区别含义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程度认识事物的本质,不等于认识了规律规律不仅是从现象到本质,还要从各种本质的关系上去把握一致性本质和规律都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同等程度的概念;本质和规律都是理性认识的对象。
(三)《实践与认识》Ⅰ《实践与认识》整体图Ⅱ考点辨析▽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什么是人民群众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整体知识结构图(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整体图Ⅱ考点辨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Ⅰ《个人与社会》整体图Ⅱ考点辨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联系◇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①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大小之分;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的起促进作用,有的起阻碍作用。
②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①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更为根本,更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前提。
Ⅰ《人生价值》整体图Ⅱ考点辨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观(或正确的价值取向)。
◇为什么说集体主义“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个人正当利益与个人主义的比较社存 社意反作用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集体主义 解决即正确调整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关系 解决表现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坚持集体主义,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对立:发生冲突放弃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要求获得个人利益的途径和手段应该是正当的,个人利益应该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并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 向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调节利益关系①三结合,三和谐,一首位 ②维护正当,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如发生矛盾,小服从大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①它反映了社~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存决定社意) ②它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社意反作用于社存)③它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社意反作用于社存)(五)《理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