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优.选)

合集下载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生态学领域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熟练英语,具有用英语独立写科学论文和交流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 森林生态学(1)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应用系统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产力及其演变规律;系统内各个成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控制机理;森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和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人为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森林碳汇的计量、监测的技术和方法。

(2)林木生理生态:树木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蒸腾作用规律;主要环境因子(光、温、水分、CO2、土壤等)对林木生理活动的影响;树木抗盐、抗旱等生理特性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3)竹林可持续经营:开展多用途竹类植物培育的生理生态基础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系统研究不同类型竹子种群的生物量结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开展南方重要竹种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4)城市森林结构调整与景观优化:研究城市森林植物组成特点与景观特征、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特性、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城市森林植物的生态位特征、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森林群落类型与优化模式、城市近自然森林群落的恢复机理与营建技术以及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与布局规划;研究不同树种对酸沉降、氮沉降、土壤重金属等污染的生态响应机理,筛选适于城市绿化抗逆性强的树种,优化树种的配置模式。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毒理生态学.生态修复.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容为:()课题的来源、意义;()课题的国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课题的研究容和技术方案;()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预期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论文选题报告;()完成论文中期报告;()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通过校外专家的评审。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生态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8.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考生补修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
依据导师和论文工作需要自由安排的其它院系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第一学年内完成
9. 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按学院学术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
备注
生态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培养类别
博士
学科、专业代码
071012
一级学科名称
生物学
二级学科名称
生态学
基本学习年限
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
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12学分;培养环节8学分
研究方向
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博士学位课
培养环节安排时间
学分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同学校要求
开学第四周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3.学术交流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4.实践教育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5. 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6.中期考核
同学校要求
第三学期初
7.论文中期检查
同学校要求
第五学期末(12月份)
外பைடு நூலகம்语(博一外)
3.0

博士学位课
B001204
现代科技革命与现代马克思主义
3.0

博士学位课
B060801
泛生态学导论
3.0

博士学位课
B060802
高级生态学进展

生态学专业本科直博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生态学专业本科直博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生态学专业本科直博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一、培养目标具有系统深入、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生态学相关领域科研的最新成果,熟悉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门外语,毕业后能独立从事有关生态学的理论、应用、教学及管理工作,并在科学研究上能做出创新性成果。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一)采用课堂教授、实验教学、讨论和实践(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二)本科直博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至六年。

若在五年内不能完成预定的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六年。

(三)本科直博研究生直接进入博士培养,在入学后的前三学期,除进行必要的课程学习,夯实专业基础,拓展学术视野外,还要兼做科学研究。

在课程基本结束时,由学院组织对直博生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资格考试。

通过资格考试的本科直博生可进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论文阶段,未通过资格考试的可按照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进行培养。

三、主要研究方向1.植被生态学2.城市生态学3.种群生态学4.群落生态学5.功能生态学6.生理与理论生态学7.恢复生态学8.分子生态学9.生态工程学10.水生生态学11.景观与区域生态学12.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13.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分析.模拟与可视化14.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管理15.全球变化生态学16.生态系统生态学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本科直博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公共选修课I指第二外语课程、文献检索类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等,院系对此类别不做要求。

);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至少修读3门,不少于8学分;学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至少修读8门,不少于19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至少3门,不少于6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运用生态学方法和技术从事生态学研究的能力;2.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课题选择、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3.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应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复杂生态环境问题;4.具备团队协作和交流合作的能力,能够在跨学科和国际合作的研究环境中进行科研工作;5.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伦理道德意识,能够遵守科学道德规范;6.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科普能力,能够进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交流和推广。

二、培养方式1.课程学习:学生在研究生阶段需修满一定学分的课程,其中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研究生学位论文。

必修课主要包括生态学基础、生态实验设计与统计、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生态系统管理与调控等内容。

选修课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择,涵盖领域广泛的生态学研究内容。

2.科研实践:生态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工作,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并由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包括课题选择、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论文撰写等。

学生需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增加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在科研实践中,要求学术严谨,诚实守信,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3.师生互动:每位研究生都会分配一位导师,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

导师会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包括教学、讨论和交流等。

研究生需要与导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研究进展和问题,导师也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4.学术交流:学生需参与学术报告、学术研讨、学术会议等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以增强自己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学生可通过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术交流的能力。

5.教学实践: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和科普能力,学生需参与教学实践。

学生可以担任助教,协助教师进行本科生课堂教学,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一、学科介绍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起源于1952年植物学专业的地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专门化,当年,仲崇信教授招收了该方向的研究生。

1981年,仲崇信教授在植物学专业内重新招收植物生态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984年经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生态学专业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本科专业和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0年生态学专业发展成为包含动物、植物生态学在内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成为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组成部分,招聘博士后。

目前,植物生态学部分是我校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的重要支撑领域。

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长期致力于海涂湿地生态、生态工程、动物生态和森林生态学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教委(教育部)、海洋局等科技奖励10余个。

1990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863、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 (WWF)、Luce Foundation、科技部国家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江苏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八五科技攻关计划、江苏重点农业攻关计划、国际合作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地方合作等科研项目70余个,经费600多万元;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20个,经费320余万元。

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著作(教材)10部;其中,《生态工程学》在2001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研究生教材。

生态学专业目前有在职教师11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6名和工程师1名。

5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位教师拥有硕士学位。

教授:钦佩、陈建秀、李建龙、安树青;副教授:陈建群、黄诚、孟文新、张立新、刘茂松、孙书存;钦佩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盐土农业生态学、海滨系统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

陈建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动物(昆虫)系统分类学和土壤动物学。

安徽大学生态博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大学生态博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大学生态学博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具备生态学专业扎实和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研究方向专门知识,熟练掌握宏观和微观生物学技术方法,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掌握1-2门外国语言,能用第一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备独立申请、主持科研项目和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行为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2、生物地理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3、恢复生态学三、学习年限一般3—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至6年。

博士生因故需延长学习年限,由博士生本人提出申请,导师签署具体意见,经分管院长同意后,报研究生部批准。

四、培养方式1、博士生以科研训练为主,鼓励博士生投入主要时间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

2、实行导师负责制, 导师负责研究生的日常培养和管理。

同时,按研究方向,学位授权点成立由3名或3名以上教师组成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协助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

3、博士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实践锻炼、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4个环节。

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和中期考核按学分记,学位论文以答辩委员会通过记。

五、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具体的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

其中,公共必修课需修2门(5学分),专业必修课需修3门(5学分),专业选修课需修1门(2学分)。

对跨学科的博士生,根据本专业知识结构需要和学生状况,由导师指定两门硕士阶段课程作为补修课(跟同专业的硕士生上课)。

需补修的博士生必须参加考试,并记入个人培养计划,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

此外,本学科点鼓励研究生选修其他学科和专业的课程,进行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1012,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毒理生态学2.生态修复3.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将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研道德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专门人才。

基础研究方向毕业生具备较高国际视野,具有解决所在方向/领域的国际重大前沿科学和基础理论问题的潜力;应用基础方向毕业生具备务实钻研的态度,以及较强的解决所在方向/领域的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潜能。

博士毕业生具有系统、深入、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生态学相关领域科研的最新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门外语,毕业后能独立从事有关生态学的理论、应用、教学及管理工作,并在科学研究上能做出创新性成果。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一)采用课堂教授、实验教学、讨论和实践(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二)学制4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1.植被生态学2.城市生态学3.种群生态学4.群落生态学5.功能生态学6.生理与理论生态学7.恢复生态学8.分子生态学9.生态工程学10.水生生态学11.景观与区域生态学12.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13.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管理14.全球变化生态学15.生态系统生态学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与学位专业课(必修)课程的学分之和不少于5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15学分。

导师可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和博士研究生已修读课程的情况,要求博士研究生补修一些选修课程。

安徽大学生态学博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大学生态学博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大学生态学博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具备生态学专业扎实和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研究方向专门知识,熟练掌握宏观和微观生物学技术方法,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掌握1-2门外国语言,能用第一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备独立申请、主持科研项目和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行为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2、生物地理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3、恢复生态学三、学习年限一般3—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至6年。

博士生因故需延长学习年限,由博士生本人提出申请,导师签署具体意见,经分管院长同意后,报研究生部批准。

四、培养方式1、博士生以科研训练为主,鼓励博士生投入主要时间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

2、实行导师负责制, 导师负责研究生的日常培养和管理。

同时,按研究方向,学位授权点成立由3名或3名以上教师组成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协助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

3、博士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实践锻炼、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4个环节。

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和中期考核按学分记,学位论文以答辩委员会通过记。

五、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具体的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

其中,公共必修课需修2门(5学分),专业必修课需修3门(5学分),专业选修课需修1门(2学分)。

对跨学科的博士生,根据本专业知识结构需要和学生状况,由导师指定两门硕士阶段课程作为补修课(跟同专业的硕士生上课)。

需补修的博士生必须参加考试,并记入个人培养计划,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

此外,本学科点鼓励研究生选修其他学科和专业的课程,进行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附件2
西南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生物学
专业名称生态学
专业代码071012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6 年7月10日
修订日期:2006 年7月10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1-2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五、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六、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论文进展检查的基本要求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九、需阅读的主要文献
附件1 西南大学(单位)
博士研究生培养程序。

生态学一级学科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育方案

生态学一级学科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育方案

生态学一级学科(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育方案(专业代码:0713)一、培育目标本学科将为国家培育生态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材。

本学科要求所培养的博士生要酷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献身精神;具有严谨、谦虚、求实、进取、敬业的学风和创新性思维等科学素养。

掌握坚实深厚的生态学基础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动态,系统深切地掌握生态学科相关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及实验技术;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功效。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能够独立承担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态保护、生态管理、生态工程设计等相关部门或行业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二、研究方向1、生态科学从事植被、群落、种群、生理生态、动植物区系地理等生态学基础和前沿课题研究。

2、生态技术与工程从事生态保护技术,丛林、湿地、矿山等典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技术和生物滞留系统等绿色基础设施设计等相关技术和工程设计研究。

3、生态管理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城市计划与管理等生态管理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三、培育方式1.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本学科按生物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按二级学科开设博士期间专业基础课程,由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2.本学科鼓励研究生的“三种经历”,即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在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中实行双导师合作培育。

3. 指导教师应依照培育方案的要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育计划。

个人培育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制定完成。

四、学习年限直博研究生学制5年。

达到培育方案要求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毕业时刻不能超过一年。

五、应修总学分与课程设置直博研究生应至少修满32学分,其中必修很多于26学分。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生态学专业(071012)研究生培养计划一、学科介绍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起源于1952年植物学专业的地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专门化,当年,仲崇信教授招收了该方向的研究生。

1981年,仲崇信教授在植物学专业内重新招收植物生态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984年经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生态学专业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本科专业和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0年生态学专业发展成为包含动物、植物生态学在内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成为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组成部分,招聘博士后。

目前,植物生态学部分是我校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的重要支撑领域。

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长期致力于湿地生态、森林生态、生态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教委(教育部)、海洋局以及江苏省政府的各种科技奖励20余个。

1995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国家973项目课题、863水专项课题、海洋863项目,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重点项目、自由申请项目,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 (WWF)、Luce Foundation、科技部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江苏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江苏重点农业攻关计划、国际合作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地方合作等科研项目80余个,合同经费2000多万元;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20多个,经费750余万元。

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著作(教材)20余部;其中,《生态工程学》在2001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研究生教材。

生态学专业目前有在职教师12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

11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7位教师有国内外博士后工作经历。

教授:安树青博士(后)、陈建群博士、李建龙博士(后)、钦佩;副教授:刘茂松博士、孙书存博士(后)、赵福庚博士(后)、何祯祥博士(后)、王中生博士(后);安树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湿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生物多样性科学。

生态学博士培养方案

生态学博士培养方案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海南大学的生态学为理学类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生态学学科是我校的重点学科之一,是我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位点之一,具有多年培养生态学硕士研究生的经验,为我国热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学科的发展,它紧紧围绕我校“热带、海洋、特区”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定位,全面系统地开展热带森林生态学、热带农业生态学、热带环境生态学等多个方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具有鲜明的热带特色与区域特色,我校生态学学科点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强大的支撑平台:本学科相关的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其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极大地促进了本学科点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拥有的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热带生物资源和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海洋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为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学科拥有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学术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博士生教育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生态学领域方面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

具体要求:1、在思想政治上,要求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2、在业务上,要求具有坚实宽广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全面掌握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组织、承担并完成本学科及有关学科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能胜任生态学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培养目标使博士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生态学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学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运用外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能熟练使用电脑常用软件。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一)培养方式实行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鼓励、支持和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也可采取和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

课堂教授、野外实习和参加导师科研项目研究相结合。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四年。

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三、研究方向1.湿地生态学2.景观生态学4.生态系统管理5.系统生态学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15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学位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必修)至少选修2门(含科研论文写作),不少于3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

(二)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中英文名称学分开课时间任课教师学位公共课(必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World2第一学期外国语Foreign Language4第一学年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Discipline and Ethics in AcademicResearch//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Selected Readings in Marxist Classics1/学位基础课学科综述Discipline Study and Review2第一学年导师小组学位专业课(必修)河口海岸研究进展Progress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Science3第一学年教授讲座高等河口海岸学Advanced Estuarine and Coastal Science3第一学年国际教师科研论文写作Scientific Writing1第一学年张卫国学位专业课(选修)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2第二学期张利权等系统生态学Systems Ecology2第一学年童春富湿地生态学与生态修复Wetland Ecology2第二学期袁琳生物海洋学概论Biological Oceanography2第一学年李道季生态学研究方法Methods in Ecological Research2第一学年葛振鸣生态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Ecology2第一学年李秀珍、闫中正河口海岸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Estuarine&CoastalScience2第一学年何青等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Principles of Instruments and OperationSkills3第一学年顾靖华等物理海洋学概论Physical Oceanography2第一学年朱建荣等海洋地质学基础Marine Geology2第一学年陈庆强等化学海洋学Chemical Oceanography2第一学期张经流体力学基础Fluid Mechanics2第一学年丁平兴泥沙运动力学基础Mechanics of Sediment Transport2第一学年何青地理信息系统导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2第一学年蒋雪中遥感概论Remote Sensing2第一学年沈芳统计学方法Statistical Methods2第一学年数学系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五、科研成果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一)在SCI II区以上(包括II区)刊物发表第一作者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二)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为SCI收录的国外刊物论文;(三)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其中至少2篇为SCIE 收录的国外刊物论文。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部分)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部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要求部分)
学科名称生态学
学科代码07101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制
填表日期:2010年6月9日
一、专业能力要求(限250字,宋体,五号)
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趋势。治学严谨,学科知识面广,创新意识强,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在学科领域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能撰写出并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田大伦教授
张合平教授
康文星 教授闫文德教授
三、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院部
任课教师(职称)
专业学位课
90000215
生态学前沿及专题讲座
2
40
2
生科
田大伦教授
90000213
生态工程学讲座
2
40
2
生科
康文星教授
90000194
环境生态学专题
2
40
2
林学院
吴晓芙教授
90000206
全球生态学
Forestry
Forest Science
Urban Landscape&Planning
Treephysiology
Newphytologist

课程编号:10000660开课学期:2学分学时:2学分,40学时
课程名称:生态学前沿及专题讲座课程类型:博士生专业学位课
英文名称:Ecology frontier and special seminars开课学院:生科院
Science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1012,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毒理生态学2.生态修复3.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1012,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具有从事环境治理、监测、评价、规划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管理工作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毒理生态学2.生态修复3.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

市政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03,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主要研究方向1.给水排水网络分析理论与技术2.水质工程新理论和新技术3.城市水的良性循环理论与方法4.水环境数字化理论与应用5.城市废物废水处理技术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市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备注: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硕士阶段课程,需参照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03,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掌握市政工程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污水处理新技术及设备;2.城市污泥处理及资源化;3.城市供水新工艺及管网分析技术;4.水工业工程和企业管理;5.水环境节能新技术;6.城市废物废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

注:任选课程及补修课程在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确定。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04,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全面深入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现状、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前沿,在本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熟悉相关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科研究开发和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2.建筑物热湿过程3.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优化控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土木工程(0814)以外的研究生课程,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定写论文。

5.发表论文要求按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6.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1404,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掌握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领域内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能力。

掌握英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较全面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和通信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本学科的应用研究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2.智能建筑设备控制理论与技术3.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4.暖通空调模拟与仿真5.燃气输配系统与优化6.燃气燃烧应用技术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执行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

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30,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学位获得者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2.学位获得者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研究前沿方向;3.学位获得者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在本学科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4.学位获得者应该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听、说、写、译”的实际能力。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技术及设备2.固体废物资源化理论与技术3.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4.环境材料5.噪声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6.环境等离子体技术与电磁环境工程7.环境生物技术8.人地系统工程与仿真9.环境规划、评价与环境管理10.环境化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备注: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硕士阶段课程,需参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