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分解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63387f49e31433239689340.png)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学大纲编制说明《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是按照治安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开设。
主要讲授公共安全危机与危机事件的含义、特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关系;国际国内研究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背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管理中的义务与责任;公共安全危机的基础理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反应以及现场控制与安排,包括人员疏散、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公共安全危机的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处置的运行机制;公共安全危机应急处置中对新闻媒介的管理等。
本课程的重点是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基础理论与现场处置,包括处置的基本原则、现场安排、人员疏散等应急管理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使学生掌握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管理模式,熟悉危机的预防、准备、反应和恢复等各阶段的管理内容,培养学生从事危机管理的基本素质,具备预防和处置危机的能力。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公安特色。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教学大纲是本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由寇丽平执笔,经征求课程组所有成员的意见,郭太生审阅后,于2009年1月18日由治安系学术委员会审定。
一、课程名称:《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授课对象:治安学专业本科学生。
四、总学时数:45,其中讲授42学时,实践3学时。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背景及当前的研究现状,熟悉公共安全危机的特性。
重点与难点:公共安全危机的概念及其与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的区别,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社会背景学时数:6主要内容:第一节公共安全危机的相关概念一、危机的概念不同学者对危机的定义(罗森塔尔、福斯特等)。
综合来看,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因受到破坏,严重地威胁到其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0e2ab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1.png)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1 危机与公共危机1.2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与特征1.3 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1.4 公共危机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二章:公共危机类型与级别划分2.1 公共危机的类型2.2 公共危机的级别划分2.3 我国面临的公共危机现状及挑战2.4 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公共危机事件第三章: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构建3.1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3.2 危机预防与预警机制3.3 危机应对与处置机制3.4 危机过后重建与恢复机制3.5 案例分析:我国某地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第四章:公共危机管理主体与责任4.1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4.2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4.3 企业与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4.4 公民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4.5 案例分析:某地政府与企业共同应对公共危机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策略与方法5.1 公共危机沟通与信息发布5.2 媒体与网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5.3 公共危机心理干预与抚慰5.4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5.5 案例分析:某地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策略与方法第六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6.1 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危机管理6.2 国际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6.3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模式与机制6.4 我国参与国际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与挑战6.5 案例分析:国际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与合作第七章:公共危机管理的伦理与道德考量7.1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伦理问题7.2 危机决策的道德原则与方法7.3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平与公正7.4 危机中对人权与自由的保护7.5 案例分析: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伦理争议与解决第八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与政策依据8.1 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8.2 公共危机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8.3 危机状态下的法律适用与司法审查8.4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律责任与追究8.5 案例分析:公共危机管理法律纠纷的处理第九章:公共危机管理的科技创新与应用9.1 科技创新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9.2 危机管理与科技发展的关系9.3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9.4 新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作用9.5 案例分析:科技创新助力公共危机管理第十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新时代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10.2 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趋势10.3 面向未来的公共危机管理策略10.4 公共危机管理人才培养与教育10.5 案例分析:未来公共危机管理的创新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公共危机的类型与级别划分解析:公共危机的类型繁多,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第四章4.1 内容展示
![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第四章4.1 内容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8602ea03783e0912a2162a97.png)
预警 监测 系统
预警 咨询 系统
预警 组织 网络
预警 法规 体系
各 类 专 政府及其 以法律
信 信 决 警 家 : 如 军 职能部门、 为依托
息 息 策 报 事 医 学 、 科研部门、 强化主
收 加 子 子 地 震 、 媒体、第 体责任,
集 系 统
工 系 统
系 统
系 统
现象、 水利、
三部门、 自治组织 等
第四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防预机制 内容提要
公共危机管理的 公共危机的预测预警体系的构成 预测预警机制 公共危机的预测预警的作用和意义
公共危机管理的 预案制定
公共危机管理预案制定的内容和步 骤
公共危机管理预案制定和执行中存 在的问题
4.1 预测和预警系统及运行机制 预测:指政府根据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
4.3.5 预案制定和执行的现状
预案制定: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具有了较完备的预案体系。国
务院于2006年1月8日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 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 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 体预案将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 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 及其危害程度作出估计。 预警:原来多用于军事活动。指通过预警来提前发展、 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进攻信号的威胁 程度报告给相应的公众,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1.1预测和预警系统及运行机制
“预”(预测)和“警”(警示)的功能
收集、整合、处理相关 信息,预测某一类事件 的发展动态
第四章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ppt课件
![第四章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88cfa43169a4517623a362.png)
学习交流PPT
17
二、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3)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要求 ★ 根据危机预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指标体 系,这些指标应能较好地反映出危机发生与否。
学习交流PPT
18
二、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3)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要求(续前页) ★指标的持续性。也就是说,建立指标所需要
的信息是可以持续得到的。如果确定指标所需要的 信息有时可以获得,有时无法获得,或者是只能部 分地获得,那么这项指标就不能持续地建立起来, 这样危机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就会不完整。
机发生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危机中,快速反应能力在危机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它会影响危机的进程。危机发生时,危机 预警机制会及时地发出警报,从而减少为判断危机 是否发生所浪费的时间,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危机 反应的速度。在危机早期,采取快速反应就可以切 断或阻延危机中的瀑布式放大机制,减少危机所带 来的损失。而且,反应行动速度越快越有效,对放 大机制的阻延作用就越明显.危机带来的损失就越 小。
学习交流PPT
24
三、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
危机预警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加工 子系统、决策子系统、警报子系统和咨询子系统等。 相应的危机预警系统工作过程是:信息收集;信息 分析或转化为指标体系;将加工整理后的信息和指 标与危机预警的临界点进行比较,从而对是否发出 警报进行决策,发出警报 。
学习交流PPT
20
二、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3)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要求
★指标数据要根据情况的不同和危机的不 同而更新。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预警指标 体系也应该与时俱进。如果危机管理工作非常 出色,外部环境是一个稳定的环境,那么指标 数据更新的间隔时间可以长一些;如果处于一 个瞬息万变的环境之中,可能就需要进行持续 的或频繁的危机预警指标的更新
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与预防概述(PPT 68张)
![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与预防概述(PPT 68张)](https://img.taocdn.com/s3/m/977cce44b84ae45c3b358c93.png)
讲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与预防
第四讲 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与预防
学习目标: 1、了解危机预警、预防的意义及分析框架 2、掌握危机预警的基本原则与实际技巧 3、掌握危机预测的程序和方法 4、掌握危机的风险管理方法
京郊暴雨和泥石流灾 难
2002年 1991年 1969年
,。
2002年8月1日,京郊 密云和怀柔交界的9个山村 遭遇到50年一遇的暴雨和 泥石流,降水量达280.2毫 米。就在“死亡暴雨”来 临前的一个小时,2000余 名村民接到逃生警报及时 撤离。雨后,部分家园被 毁,却无一人伤亡。
二、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的目标和原则
1、目标
采集所需信息;准确预测风险;及时发布信号;预警信号 明确;避免信号相互干扰;经济合理。 以人为本原则 常抓不懈原则 分级预警原则 注重实效原则 全员参与原则
2、原则
二、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
(二)建立的主要过程 1、确定危机类型 2、评估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 3、确定危机监测的内容和指标 4、配备相关的资源 5、评估预警系统的性能 6、配备相当的人力资源 7、向公众说明危机预警系统原理和使用方法
危机决策:通 过对各种信息 的加工整理决 定是否发出警 报
警报输出: 危机预测 结果的公 布
信息反馈
四、公共危机预警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危机预警失灵的原因分析
1、危机预警系统设计上的缺陷
危机信号缺乏代表性 系统本身的运行问题 系统发生故障而瘫痪 相关人员消极怠工,缺少收集信息的积极性
六、西方国家公共危机预警的特征与借鉴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6857ba2ca76e58fafab003e4.png)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概念:公共危机的预警,是指危机管理的主体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作出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特征是:1.是快速性,即危机预警系统的第一要务就是建立灵敏快速的信息搜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识别和信息发布系统。
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危机预警机制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因为危机预警尚未发出,危机很可能已经大规模爆发,根本来不及发布危机预警警报,也不可能实施预控。
危机预警这个“报警器”就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2.是准确性,现代社会的信息复杂多变,危机预警不仅要求快速搜集和处理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判断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危机管理的成败。
要在短时间内对复杂的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必须事先要针对各种危机制定出科学、实用的信息判断标准和确认程序,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判断,避免信息判断及其过程的随意性。
3.是公开性,即危机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
因为战胜危机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隐瞒危机信息,社会上必然形成小道消息满天飞,无法形成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其后果是,政府的形象会受到损害,民众的非理性行为反而会受到变相鼓励。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些领导人往往把个人的威望和利益放在首位,为了自己的“政绩”,采取欺上瞒下的方法,故意隐瞒危机的事实真相,结果往往是既害了国家,害了老百姓,又害了自己。
SARS危机爆发时,我国的少数领导人的教训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建立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目标的: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目标有三个:1.是及时搜集和发现危机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处理,然后根据科学的信息判断标准和信息确认程序对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公共危机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威海)
![公共危机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威海)](https://img.taocdn.com/s3/m/d7ad066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6.png)
第一章测试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公共危机进行不同的分类,从影响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
A:组织危机B:自然危机C:国内危机D:国际危机答案:ACD2.我国的四类突发公共事件有哪几类()。
A:公共卫生事件B:事故灾难C:自然灾害D:社会安全事件答案:ABCD3.危机是已经爆发和兑现的风险,所以,风险评估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环节。
A:初始B:中间C:最后答案:A4.危机管理者要遵循风险管理的理念,进行致灾因子识别、风险分析和影响分析,体现了()原则。
A:预防性B:动态性C:系统性D:灵活性答案:A5.公共危机界定的核心是分类分级,分类分级让公共危机管理得以操作化并具有科学性,其中:分类便于高效化的公共危机管理,分级便于精细化的公共危机管理。
()A:对B:错答案:B6.风险是“未爆发”的危机,风险是假定而又会在某个时候发生并存在的一种警示;危机是“已爆发”的风险,危机是现在时的,已经发生了的没有及时能力处理的风险。
()A:错B:对答案:B7.风险管理是处理机制。
危机管理是预警机制。
()A:对B:错答案:B8.较大等级的突发公共事件一般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
()A:对B:错答案:B9.我国常见的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A:对B:错答案:A10.我国常发的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事件以及生态破坏事件等。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从世界各国历史来看,公共危机管理的缘起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导源于灾害管理,另一类导源于民防。
()A:错B:对答案:B2.20世纪下半叶是战后经济高速恢复发展的半个世纪。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突发事件的形势呈现新的特点,总体趋势是挑战更加严峻。
()A:对B:错答案:A3.自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了构建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历程。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手册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77fcf7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1.png)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手册第一章危机预防与准备 (3)1.1 危机意识培养 (3)1.2 风险评估与分类 (3)1.3 危机应对预案制定 (3)1.4 应急队伍与资源准备 (4)第二章危机识别与评估 (4)2.1 危机征兆识别 (4)2.2 危机影响评估 (4)2.3 危机等级划分 (5)2.4 危机应对策略选择 (5)第三章信息发布与沟通 (5)3.1 信息发布原则 (5)3.2 信息发布渠道 (6)3.3 媒体关系管理 (6)3.4 危机沟通技巧 (6)第四章危机应对与处理 (7)4.1 危机应对策略 (7)4.2 危机处理流程 (7)4.3 危机事件应对措施 (7)4.4 危机后恢复与重建 (8)第五章危机责任追究与处理 (8)5.1 责任认定与追究 (8)5.2 法律责任处理 (8)5.3 道德责任教育 (9)5.4 责任免除与减轻 (9)第六章危机心理干预与援助 (9)6.1 心理干预原则 (9)6.2 心理援助方法 (10)6.3 危机心理干预团队建设 (10)6.4 心理援助效果评估 (10)第七章危机恢复与重建 (11)7.1 恢复与重建计划 (11)7.2 恢复与重建资源调配 (11)7.3 恢复与重建效果评估 (11)7.4 长期恢复与重建策略 (12)第八章危机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能 (12)8.1 危机管理组织架构设计 (12)8.2 危机管理职能分配 (13)8.3 危机管理组织运作机制 (13)8.4 危机管理组织绩效评估 (13)第九章危机管理培训与演练 (14)9.1.1 培训内容 (14)9.1.2 培训方式 (14)9.2 培训对象与要求 (14)9.2.1 培训对象 (14)9.2.2 培训要求 (15)9.3 演练方案设计与实施 (15)9.3.1 演练方案设计 (15)9.3.2 演练实施 (15)9.4 演练效果评估与改进 (15)9.4.1 评估方法 (15)9.4.2 改进措施 (16)第十章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与政策 (16)10.1 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16)10.1.1 宪法层面的规定 (16)10.1.2 法律法规 (16)10.1.3 部门规章 (16)10.1.4 地方性法规与政策 (16)10.2 危机管理政策制定 (16)10.2.1 危机识别与评估 (16)10.2.2 政策目标设定 (17)10.2.3 政策制定 (17)10.2.4 政策协调与整合 (17)10.3 法律法规与政策执行 (17)10.3.1 组织领导 (17)10.3.2 宣传教育 (17)10.3.3 资源配置 (17)10.3.4 监督与评估 (17)10.4 法律法规与政策监督 (17)10.4.1 立法监督 (17)10.4.2 行政监督 (18)10.4.3 社会监督 (18)10.4.4 司法监督 (18)第十一章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与启示 (18)11.1 危机管理案例精选 (18)11.2 案例分析与总结 (18)11.2.1 2008 年中国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18)11.2.2 2011 年日本福岛核泄漏 (18)11.2.3 2015 年天津港爆炸 (19)11.2.4 2018 年长生生物疫苗事件 (19)11.3 危机管理启示 (19)11.4 案例库建设与分享 (19)第十二章危机管理未来发展展望 (20)12.1 危机管理发展趋势 (20)12.3 危机管理实践摸索 (20)12.4 危机管理人才培养与交流 (21)第一章危机预防与准备在当今社会,危机事件的发生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eee8d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f.png)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2. 让学生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3. 让学生了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危机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2. 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3.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危机的定义、特征和类型,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新闻报道或案例引入公共危机管理的话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公共危机的定义、特征和类型,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3. 分析: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4. 讨论:组织学生就案例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2. 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其他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章:公共危机预警与管理机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共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新闻报道或案例引入公共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的话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3. 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共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的实际应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就案例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公共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2. 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公共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的最新发展。
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
![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2c68d4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2.png)
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在当今社会,危机管理和预警机制成为了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危机管理能力和预警机制,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潜在风险。
本文将从危机管理和预警机制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读者对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的认识。
一、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的定义危机管理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对危机进行有效的预测、应对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
危机管理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对组织或个人造成的损失,并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运营状态。
而预警机制则是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各种信息,提前发现潜在的危机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预防。
二、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的重要性1.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危机管理和预警机制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通过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和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潜在的危险,降低危机事件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伤害。
2.维护社会稳定: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冲击。
通过有效的危机管理和预警机制,可以及时控制和化解危机,减少社会不安因素,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3.提高组织竞争力:危机管理和预警机制是组织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及时发现和应对危机,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保持持续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三、危机管理与预警机制的实施方法1.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信息收集和分析是预警机制的核心环节。
组织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包括内部员工、外部合作伙伴、媒体等多方面的信息来源。
同时,还需要建立专业化的信息分析团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风险。
2.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危机管理预案是组织应对危机的行动指南。
预案应包括危机的定义、预警指标、应对措施、责任分工等内容,以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和控制。
3.加强危机管理培训和演练:危机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紧急的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四讲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内涵、功能和作用
![第四讲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内涵、功能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4577a0b4daa58da0114af0.png)
一、应急预案的内涵
(一)定义 指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应急预案又称应急
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 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 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预 案规定了危机中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 管理过程,谁来做、怎么做、如何做、何时做、 做到什么程度,以及用什么资源做。
根据监测和预警的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 行预先的控制和防范。
三、危机的预防 (一)增强危机意识,直面危机挑战 (二)建立防范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三)加强日常防范,做到防微杜渐 (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日常服务水平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预案制定
1.掌握危机应急预案的原则和一般结构 2.掌握应急预案各部分的编制要求和应用技巧 3.掌握危机反应的一般组织体系和各部分的基本
2.警示功能:通过对政治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特定指标要 项的监测,政府可以就有关信息和结果向相关部门或 社会公众发出警示,发挥导向功能
3.减缓、延缓功能:尽可能地利用已存在和潜在的条件 来尽力减缓、延缓其发展的速度,减少其所带来的损 失,避免危机的扩大和升级。
4.阻止、化解功能:对于许多现实问题,政府可以通过 一定得措施给予相应的组织和化解,实际上也在某种 程度上防范了未来危机事件的发生。
预先预防是通过判断发生的概率大小来进行的
2.公共危机的预见预防
预见预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3.公共危机的再发预防
以前危机发生之后,针对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来防范同样危机的再度发生
是一种“亡羊补牢”
美国“持久的宪法政府”计划
如果受到大规模的核打击,美国总统及其继 任者如何生存?如何确保最高指挥不致瘫痪?
第4章:公共危机预测预警
![第4章:公共危机预测预警](https://img.taocdn.com/s3/m/61a5448b69dc5022aaea009f.png)
一、预测预警的三个阶段:(小题)——监测、预警、响应。
二、预测预警的功能:①预测功能:预测预警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自然领域的一系列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其异常变化与特征,事先对公共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
②警示功能:当监测到指标突破一定的阈值时,预测预警机制就会实现从预测向预警的过渡,向特定的受众发出警报,引导人们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来加以应对。
③消解功能: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有效的预测预警可以抑制风险和公共危机的升级和扩大,避免风险演变为公共危机,还可以减轻公共危机造成的损失,减缓公共危机带来的震荡。
④教育功能:预测预警可以培养人的忧患和风险意识,有利于社会居安思危,朔造公共安全文化,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三、预测预警功能的三个“迷思”(误区):(小题)①“大众恐慌”,即认为,预测预警向社会公众披露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将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
②“狼来了”。
即认为如果预测预警的信息没有被证实,社会公众未来就对将来的警报听而不闻。
③“信息过度”,即认为,频繁的预测预警将使社会公众对有关公共危机的信息倦怠麻木。
四、我国预测预警的现状:(论述、简答)(P107)①从横向上看,监测机构呈现出部门分割的特点。
②从纵向上看,预测预警各个环节表现出衔接不足的问题。
③不仅如此,我国公共危机的预测预警受科学主义的影响严重。
④我国公共危机的预测预警重心太高,基层社会单元预测预警的动力不足。
⑤最后,我国的预测预警尚没有体现以结果为导向,预测预警与公众响应两个环节存在脱钩。
五、我国预测预警机制的建设:①建立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测量手段和工具。
依据科学的方法,对公共危机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各种测量公共危机的敏感因素,识别并确认社会风险、监测公共危机危险源、评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②综合分析监测信息:我们要本着风险预测预警的原则,建立统一的预测预警信息平台,将各种信息汇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研判。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26b608844769eae009edff.png)
一、题型: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二、知识点第一章危机具有的特性:意外性,反应时间的有限性,可能造成损失性1.公共危机含义:第3页最后一段第一行2.公共危机的分类:按危机产生的诱因:外生型危机;内生型危机;内外双生型危机。
按危机产生的层次: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按危机发生的领域分类: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
按危机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分类;一致性危机、冲突性危机。
按危机的不同方式分类;渗透性危机、定期性危机、突发性危机。
按危机产生的不同后果;有形损失危机、无形损失危机。
按危机发展的速度分类;龙卷风型危机、腹泻型危机、长投影型危机、文火型危机。
3.公共危机的特性:突发性、威胁性、不确定性、紧迫性、破坏性、无序性、潜伏的隐蔽性、公共危机的特有属性(公开性、社会性、扩散性)4.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社会因素、自然和环境因素、国际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5.公共危机的发展周期: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解决期、善后期。
6.公共危机的发展趋势:a 诱发公共危机的因素不断增多,公共危机发生的更加频繁 b 地区性危机事件减少,跨国性危机事件增多c公共危机信息扩散的速度加快 d 公共危机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e公共危机的危害性呈增长态势f公共危机的种类增多g单一型危机事件减少,复合型社会危机事件增多。
第二章1.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政府和公共组织2.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3.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见书27-31页黑体字。
4.公共危机管理的模式;重点了解罗伯特-希斯的4R模式即:缩减阶段、预备阶段、反应阶段、恢复阶段。
5.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和理念:a 遵守“生命第一”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b 遵循“第一时间”的原则。
树立效率优先的理念 c 见书38-41页黑体字哈!6.公共危机的识别和评估:根据一国或一个地区有关突发事件的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对公共危机的出现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作出的估计和推断,进而指导人们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公共危机预防的一系列活动。
第四章 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第四章 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8d3c223bccbff121dd3683bf.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共危机预警,指根据有关危机现象过 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 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 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 规律等做出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 信号或信息,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危机发 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防止或 消除不利后果的一系列活动。
6
附:发达国家预警机制的特征
1、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 如,日本1978年颁布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 别措施法》,该法对地震的预防、应对措施、 相关责任部门等都有详细规定。如该法规定 一旦预测到大地震,在发生前两三天,首相 即亲自发表《警戒宣言》,政府必须立即启 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
7
发达国家预警机制的特征
2、组织机构较为健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队伍专门化与专业化。 如,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该机构负 责日常的公共危机预警工作,它在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私人商业部门和社区志愿者之间 起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危机预警中的重 要决策、协调、指挥和执行机构。
8
发达国家预警机制的特征
3、完备的公共危机预警管理体系。 如,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了以总统为核心 的危机管理体系,组成具有针对性的中枢指挥系统。 该体系以整体治理能力为基础,通过法制化的手段, 将完备的危机应对计划、高效的核心协调机构、全 面的危机预警网络和成熟的社会应对能力包容在里 面。谁收集危机信息,谁发布预警消息,谁制定应 对计划以及众议院、参议院对总统如何授权,部门 之间如何协调等,都有章可循。
10
发达国家预警机制的特征
5、重视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技能的培训。 如,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将美国可能爆发危 机的地址进行统计,并印发给各级政府部门、 社会各类组织和公众;电视节目设有专门的 教育系列片,宣传一些基本的危机常识和自 救技能等;互联网上设有专门的网站,用于 登录危机预警、应急知识等;电台中设有专 门的紧急信号,用于发布危机警报讯号,并 随时通知灾害情况,等等。
第四章: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剖析
![第四章: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1d1440312b3169a451a4ef.png)
2.这两种预警系统模式的缺陷: (1)过分强调致灾因子,忽视脆弱性 (2)过分强调致灾因子,不利于不同预 警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 (3)技术专家占绝对主导地位
公共危机管理
3.以人为本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应该:
(1)建立统一的全致灾因子的预警系统的必 要性。 (2)危机的预测预警需要多种力量的共同参 与。政府、企业、NGO、公民个人等都应成 为行动主体。 (3)危机预测预警必须以科学技术为基础。
公共危机管理
案例一:(思考:日本紧急地震速报是否属于预警) 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岩手—宫城发生 里氏7.2级内陆地震。震中位于东京以北400公里的岩手 县。震源深度10公里,属于浅源地震。地震裂度为6度 。此次地震造成12人死亡,10人失踪,200多人受伤。 在 岩手—宫城地震中,日本气象厅在8点43分51秒 测到地震发生。3秒钟后,日本NHK电视台临时插播 《紧急地震速报》专用画面。地震波分P波(纵波)和 S波(横波)其中震动较小的P波速度约每秒7公里,震 动较大的S波速度为每秒4公里。如果检测到P波后的第 一时间发出警报,公众有数秒时间提前做出反应。 在岩手“6· 14”地震中,起作用的是“紧急地震速 报”系统。它在地震的纵波与横波之间打了个“时间 差”,为人们逃生赢得了短暂的时间。
公共危机管理
(2)公共危机预警系统运行的原则
可信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 重复性原则 可达性原则 易懂性原则
公共危机管理
思考:案例中体现预警系统运行的那些原 则
案例三:智利与日本海啸预警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了里氏8.8级强烈地震。 地震后,智利没有及时发布海啸预警。智利政府说, 不存在迫在眉急的海啸威胁。然而海啸呼啸而至,汹 涌的海浪冲进了沿海村镇,冲垮房屋,卷走汽车,把 船只抛起。智利700余名已确认死亡中,多数住在遭海 啸袭击的沿海城市。在佩尤韦和孔斯蒂图西翁两地, 大约死亡350人,几乎占死亡总数的一半。 智利国防部长弗朗西斯科· 比达尔2月28日承认,海 军没有及时发布海啸预警,令数百人猝不及防,在地 震所引发的海啸中丧命。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 军是因为依据不准确的数据而“犯下错误”的。即便 这样,智利海军设有应急反应机制,当驻扎在港口的 军官观察到海平面异常升高,就可以直接发出警报, 无需上报批准。也就是说,虽然最初判断错误,但海 啸来袭时任可发出警报。但最终,重大伤亡还是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危机管理
案例一:(思考:日本紧急地震速报是否属于预警) 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岩手—宫城发生 里氏7.2级内陆地震。震中位于东京以北400公里的岩手 县。震源深度10公里,属于浅源地震。地震裂度为6度 。此次地震造成12人死亡,10人失踪,200多人受伤。 在 岩手—宫城地震中,日本气象厅在8点43分51秒 测到地震发生。3秒钟后,日本NHK电视台临时插播 《紧急地震速报》专用画面。地震波分P波(纵波)和 S波(横波)其中震动较小的P波速度约每秒7公里,震 动较大的S波速度为每秒4公里。如果检测到P波后的第 一时间发出警报,公众有数秒时间提前做出反应。 在岩手“6· 14”地震中,起作用的是“紧急地震速 报”系统。它在地震的纵波与横波之间打了个“时间 差”,为人们逃生赢得了短暂的时间。
公共危机管理
4.预测预警的关节点 (1)致灾因子检测,要具备良好的技术 基础 (2)风险评估,要具备良好的风险分析 能力 (3)警报传播,要清晰、简洁、有效 (4)激发响应行动
公共危机管理
思考:案例中在预警的哪个关节点出了问 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案例二:“救命短信”为何“嫌贫爱富” 2011年4月17日,广东遭遇雷雨大风、冰雹 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几分钟肆虐,造成18人死 亡155人受伤,其中有11人死亡是发生在经济 高度发达的佛山市顺德区,而在该区最富裕的 容桂街道,也有3人丧命。 这次灾害天气,当地气象部门提前7分钟做 出了准确预报,并发出警报。可惜,在高度发 达的通信体系之下,高科技手段获取的预警信 息,从气象台到公众的“最后一公里”出现“ 梗阻”,预警的“救命短信”没有传达给所有 纳税人,而是只供给了收费用户和部分领导干
公共危机管理
5.从预警到行动的关键步骤
(1)听到警报 (2)相信警报 (3)确认威胁存在 (4)分析个人受到的威胁,并从他人哪里获 得到印证 (5)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行动 (6)决定保护行动是否可行 (7)决定将采取何种保护行动 (8)采取保护行动
公共危机管理
第二节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
1.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原则 (1)有效预警系统的过程 规划阶段:公共危机管理者要考虑针对何种致 灾因子发出警报,如何以及何时发出警报,社 会公众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对警报做出响应,拟 用什么术语,由哪个权威部门发布警报。 公共教育阶段:如果事先缺乏足够的公共安全 教育,公众会漠视警报,对警报不做反应。
公共危机管理
1.公共危机预警的内涵 (1)预警:本意“预先警报”;这个词最早 来源于“军事领域”。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手段 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情,并将其威胁程度 报告给指挥官,以提前采取措施应对活动。 (2)公共危机预警:是指致灾因子尚没有转 变为危机之前,将有关风险的信息及时告知潜 在的受害者,使其采取必要的行动,做好相应 的准备。
公共危机管理
海城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现代工业集中的辽宁腹地 ,受灾人口830多万。如果没有震前预报,按同等情 况推算,至少10万人将死于地震,而海城地震直接死 亡人数是1328人。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发生震级为 6.8级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 北省邢台又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两次地震共死 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03时42分53.8秒,中国河 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 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整个唐山市顷刻 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 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 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万人死亡, 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 。
公共危机管理
预警颜色: 一级:特别重大事故,可能造成30人以 上死亡,预警颜色:红色。 二级:重大事故,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 ,预警颜色:橙色。 三级:较大事故,可能造成3-9人死亡, 预警颜色:黄色。 四级:一般事故,可能造成1-2人死亡, 预警颜色:蓝色
公共危机管理
2.公共危机预警的功能 (1)预测功能 (2)警示功能 (3)消解功能 (4)教育功能
公共危机管理
3.预测预警的三个“神话 ”
(1)“大众恐慌”的神化 (2)“狼来了”的神话 (3)“信息过渡”的神话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 故不笑”——司马迁(《史记·周本 纪》)。
公共危机管理
第四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 预警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
学 习 目 标—— 公共危机预警的内涵 公共危机预警的功能 公共危机预测预警的关节点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 公共危机预警的人本理念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节 公共危机预警的内涵与功能
案例:海城地震预报首次对7级以上地震的成功 预报,它的故事至今仍在国内外地震学界引发“余震 ”。 辽宁海城大地震是发生在中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附 近的7.3级大地震,时间是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 因为预报措施比较成功,这次地震共造成8.1亿元的经 济损失。 1975年2月4日0点30分,辽宁省地震办公室根据2月 1—3日营口、海城两县交界处出现的小震活动特征及 宏观异常增加的情况,向全省发出了带有临震预报性 质的第14期地震简报,提出小震后面有较大的地震, 并于2月4日6点多向省政府提出了较明确的预报意见 。4日10时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 布临震预报。
公共危机管理
(3)预测与预警的关系: 预测是说明将要发生什么,而预警是一 种行动建议。 预测是预警的前提,科学的预测是精确 预警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通过有效的预警才能把预测得出的 结论及时的传递给受众。
公共危机管理
(4)预测与预警的阶段和维度
监测 预警 响应
科技维度
制度维度
社会维度
公共危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