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七、收前准备
• 因是联合机械化收获,所以要看土地面 积是否连成片,土地格局分布是否四方四 正。 • 注:具体事项,据情况所定。
• 八、联合机械化收获
• 技术要点 1 联合收割机驾驶人员必须经过正规收获机械作业技术培训,并通 过考试取得相应驾驶证件。 2 严禁驾驶员在酒后或身体疲劳状态下驾驶收获机械。驾驶员在作 业时要穿适宜的服装,以免被牵挂引起伤害,孕妇和未满18周岁的人 不得进行操作。 3 新机或大修后的联合收割机,应按说明书的要求,加满相应牌号 的燃油、机油、液压油、齿轮油和冷却水。机器未加油和水之前,严 禁启动发动机。 4 新机或大修后的联合收割机必须进行试运转,使各运动件的摩擦 表面得到很好磨合。新机试运转按以下四个程序进行:发动机空运转 不少于15min,原地空载试运转20h~25h,行走空载试运转20h~25h, 带负荷试运转15h。 5 联合收割机(含大修后的收割机)检查调整后,要进行发动机无 负荷运转、整机原地空运转、整机负荷试运转,使其达到良好的技术 状态。 6 机械试运转后,正式收获前2~3天,应在小麦生长较好的地块中 试割,以检验机械质量,并进一步调整好机械,使其适应大面积收获 的要求。 7 试割开始时应使用Ⅰ档,割幅用正常割幅的1/3,并逐渐加大达到 正常速度和割幅,试割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必要时进 行调整。
• 六、植保
• 1、了解小麦不同生长期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密切关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在准确预报 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对症下 药,并按标准用药量用药。 2、 根据小麦病虫草害特点及药剂的剂型、 物理性质及用量,确定喷洒(撒)作业方 式,选择植保机械。植保机械的安全性能 应符合GB 10395.1—1999 和GB 10395.6— 1999 的规定。 3、植保机械在田间移动喷药时,应有良好 的通过性能,不损伤作物。
• 二、灭茬
• 耕作应适时。前茬作物收获后,必须适时 灭茬,在土壤宜耕期内进行耕作。对需进 行秸秆还田或灭茬的田块,应选择秸秆还 田机或反转旋耕灭茬机先进行秸秆还田或 灭茬作业。
• 三、耕地 • 1 耕地前应结合农田的地形、土壤条件划分耕地地段 , 地段的长度与宽度要便于机具操作,并合理选择耕地方式 (内翻法、外翻法、套耕法)。 斜坡地耕作方向应与坡向垂直,尽可能进行水平耕作。 2 确定作业耕深,一般在25cm~30cm 。原来耕层较浅的 应结合增施有机肥料熟化土壤,适当增加耕深,最大耕深 以30cm左右为宜。 3对土层薄、底土肥力低、熟化慢的土壤,可采取上翻下 松,分层耕作。 4随犁深施的化肥,施肥量要满足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 施肥应连续均匀无断条。 5 原则上耕地后在土壤含水量适宜情况下,必须紧接着耙 地,也可耕耙联合作业。特别松软的土壤要用镇压器镇压, 使土壤保持适当的紧密度。 6合理使用耙地方法(梭形耙法、套耙法、交叉耙法)及 耙地次数。先重耙,破碎垡片,后轻耙平地。重耙耙深 16cm~20cm,轻耙耙深10cm~12cm。 7耙地时相邻两行间应有10cm~20cm的重叠量,避免漏耙。
• 五、灌溉
• 1、根据小麦品种、栽培模式、产量目标和当地水源情况,在 满足小麦不同生长期需水的基础上,宜选择采用喷灌、沟畦灌 等节水灌溉技术。 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形、水源、土壤、经济状况等,拟 定灌溉制度及计算灌溉用水量、用水过程。 3、选择确定水泵和动力机的类型、数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合 理匹配。水位浅、多雨易涝地区首选低扬程、大流量、易移动 的轴流泵、混流泵;丘陵地区则需扬程较高,以离心泵、多级 泵和多级泵站提水为主;平原少雨,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区则以 长轴井泵、潜水泵为主。 4、电力供应有保证,优先选用潜水电泵。以池塘、河沟为水 源,则对泵的限制较少;以井为水源,则应充分考虑井对泵的 限制。 5、管路及附件应本着经济、实用、安全的原则,根据泵的类 型、台数、大小、安装地点的具体条件等因素,合理选定。 6、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根系活动层的深度和土壤含水量确定 每次灌水定额,实行适量灌水。灌水定额宜小不宜大,防止灌 后遇雨。
• 四、播种
• 1 在适播期内播种。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小麦优良品 种,根据品种发育特性适时播种。冬性品种适播期平均 气温为16℃~18℃;半冬性品种适播期平均气温为 14℃~16℃;春性品种适播期平均气温为12℃~14℃。 2 确定适宜播种量。高产田块播种量为90kg/hm2~ 120kg/hm2;中等肥力田块播种量为135 kg/hm2~ 150kg/hm2;肥力较差的旱薄地播种量为180kg/hm2左 右。如果不能在适播期内播种,随播期的推迟,播量必 须适当增加。 3 精量播种应选用分蘖能力强、穗大、籽粒饱满的优质 高产小麦品种,在土壤足墒,保证一次全苗的情况下, 适期早播的播量应控制在60 kg/hm2~90kg/hm2,保证 基本苗达到每公顷120万~150万株。 4 提倡宽行播种,行距宜控制在23cm~25cm 。 5 播种深度以3cm~4cm较为适宜,水分不足时可以加 深至4cm~5cm。沙壤土表层易干,可稍深,最深不宜 超过6cm。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一、选地 二、灭茬 三、耕地 四、播种 五、灌溉 六、植保 七、收前准备 八、联合机械化收获
一、选地
根据不同区域小麦种植方式、土壤条件、田 块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机具和作 业工艺。耕性良好的土壤宜用铧式犁耕翻, 然后用钉齿耙或圆盘耙耙地;耕性不良的土 壤可先用深松机松土,再用旋耕机旋耕,也 可直接用旋耕机完成耕整地作业;高产小麦 田块要选用能深耕深松和精细整地的机具和 作业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