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课题2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2课题2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共1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2课题2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共19页)

尿素的利用: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尿素不能 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 才能被植物利用。 尿素分解菌分解尿素的原因:土壤中的细菌能合成脲 酶分解尿素。 脲酶 2NH + CO + H O CO(NH2)2 2 3 2
筛选出尿素分解菌的应用价值: 1.研究其生活习性,为提高农业 生产创设条件; 2.挑选与培养优良菌种,服务农 业生产...
依据:在寻找目的菌种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
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启示:
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 括 营养、温度、pH 等),同时 抑制 或 阻止 其 它微生物生长。
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 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的制作(金牌学案P22)
如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筛选出酵母菌和霉菌。
培养基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 选择培养基 的微生物的生长,只生长具有特定目的的 微生物。
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含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含四环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目的基因的 受体细胞 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鉴别特定的 微生物,可以存在其他微生物。
【资料三】刚果红染色法(P29)
培养基组成 讨论:刚果红(CR)呢? CMC-Na 5-10g (水溶性羧甲基纤维素钠) 方法一: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 酵母膏 1g 红进行颜色反应; KH2PO4 0.25g
土豆汁 琼脂
100mL 15g
方法二:在倒平板时就加入 刚果红。
上述物质溶解后,加蒸 馏水定容至1000mL

高中化学专题2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学案苏教版

高中化学专题2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学案苏教版

第2课时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学习目标定位] 1.能表述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

2.熟知元素原子半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及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能用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一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某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元素第一电离能符号:I1。

即M(g)-e-―→M+(g)(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3)气态一价正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二价正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第五电离能可以类推。

由于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后,若再失去电子会更加困难,因此同一原子的各级电离能之间存在如下关系:I1<I2<I32.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1)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2)观察分析上图,总结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①对同一周期的元素而言,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

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明自上而下原子越来越易失去电子。

③具有全充满、半充满及全空的电子构型的元素稳定性较高,其电离能数值较大。

如稀有气体的电离能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N为半充满、Mg为全充满状态,其电离能均比同周期相邻元素大。

3.电离能的应用(1)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

如Li:I1≪I2<I3,表明Li原子核外的三个电子排布在两个能层上(K、L能层),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2)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如K:I1≪I2<I3,表明K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阳离子。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南通第一初中包慧一、教学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思路。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

3.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验满等操作。

4.运用设计装置、动手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二、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和装置的探究。

三、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组实验法五、教学用品:媒体;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锥形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大理石;稀盐酸;碳酸钠;澄清的石灰水等)。

六、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由“人呼出气体主要是什么?”设疑,从而引出二氧化碳。

紧接着思考二氧化碳是不是废气?有哪些用途?(投影)得出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进而简介它的工业制法,引出今天的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板书: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知识回顾。

在第二单元,我们曾研究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回忆相关知识。

(1)学生回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分别是……)图1:供选择的实验装置(2)教师总结:由刚才的知识回顾,我们可以得出,反应原理、制取装置、验证验满方法,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主要内容,具体的研究思路是,确定制备气体的反应原理,也就是确定反应物及反应的表达式→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气体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确定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收集装置确定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以及气体是否与水反应等)→确定气体验证、验满方法,一般而言,气体验证、验满利用的是气体的——(化学性质)。

接下来,我们就沿着这一思路来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板书:1、反应原理2、制取装置3、验证、验满的方法3.探究活动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1)提问:在我们所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呢?实验室里能选用这些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吗?(2)师生活动(投影)——议一议(3)教师讲述:很遗憾,我们所熟悉的这些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因为生成的气体可能不纯、反应条件较难满足等原因,没能入选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1 - 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 1 -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 11 - 第二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 19 -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 - 29 - 第1课时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 29 -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35 - 微专题2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42 -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规范使用常见的实验仪器。

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2.2动物细胞工程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专题2细胞工程2.2动物细胞工程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学习目标] 1.归纳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2.归纳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及应用前景。

方式一2003年,四川少年小林点燃鞭炮,导致面部、四肢被严重烧伤并感染。

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小林的爸爸、妈妈向医生恳求“割皮救儿”,烧伤整形科主任魏平最终同意进行这场罕见的亲体皮肤移植手术。

为了全覆盖孩子身体上被深度烧伤并发生感染的创面,医生把取自父子俩的皮肤全部剪成指甲盖大小的皮块,儿子和爸爸的皮肤相隔相嵌,估计父亲的皮肤至少能在其儿子身上存活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就给儿子自身皮肤的生长带来了生机,孩子的痊愈指日可待。

思考:1.小林在皮肤烧伤之后,很容易得病,为什么?2.选取植皮时,理论上选择谁的皮肤最好?为什么?3.自身的健康皮肤是有限的,能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自身的皮肤?方式二古代神话里孙悟空用自己的汗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

1978年,美国科幻小说家罗维克(D.Rorvick)写了一本名叫《克隆人》(The Cloning of a man)的书,内容是一位富商将自己的体细胞核移植到一枚去核卵中,然后将其在体外卵裂成的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中,经过足月的怀孕,最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这个男婴就是一个克隆人。

现在,克隆人已经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梦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现实。

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

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克隆技术呢?一、动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的培养1.动物细胞工程2.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过程动物组织块或器官――――――――――→剪碎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单个细胞――→加培养液细胞悬液――→初次培养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学习目标:1.领会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含义。

2.明确化学方程式中各种符号及化学意义。

3.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配平简单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 【课前预习】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2.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3.用化学式完成下表中的化学反应(注明反应条件):【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 【阅读】自学课本P 96~98,完成以下问题: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⑴必须以 为基础;⑵遵守 。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⑴ ; ⑵ ; ⑶ 。

3.注意:⑴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标志: 。

⑵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 ,如把点燃、加热(常用“△”来表示),催化剂等写在 。

⑶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

■如果 ,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 ,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1.最小公倍数法:寻找化学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且原子个数相差最多的元素为配平起点。

Fe 2O 3+C----Fe+CO 2 选择O 原子为配平起点,由于3与2的最小公倍数为6,故Fe 2O 3系数为2,而CO 2的系数为3,然后调节C 与Fe 2O 3的系数分别为3和4,既原方程变为:2。

2.奇数配偶法:寻找反应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原子,且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为配平的起点。

将奇数的原子用2、4、4、8….等偶数配成偶数,调节其他元素的原子的个数。

Fe 2O 3+C----Fe+CO 2 选择O 原子,因O Fe 2O 3用偶数2配平,再依次推导出C 、Fe 2O 3 、CO 2的系数,分别为3、4、3,即得2Fe 2O 3+3C 4Fe+3CO 2 。

3.观察法:当反应方程式两边有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时,考虑用观察法。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2学案:专题2第一单元 氨的合成含解析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2学案:专题2第一单元 氨的合成含解析

第一单元氨的合成1.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知道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工发展的重大意义,认识实际化工生产技术问题的复杂性,增强技术意识。

2.从合成氨工业流程与技术出发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认识化学学科发展对化工生产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卡尔·博施是德国工业化学家。

他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哈伯首创的高压合成氨法,找到了合适的氧化铁型催化剂,使合成氨生产工业化,称为“哈伯-博施法”。

1908~1913年他改进了高压合成氨的催化方法,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并在发展高压化学方面取得了成就.因此他获得了193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他的高压化学方法标志着化学合成工艺的巨大进步,此外,他还进行了合成汽油、合成甲醇的研究工作.错误!一、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1.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合成氨是20世纪初德国人哈伯发明的。

实际生产在高压、适宜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进行:N2(g)+3H2(g) 2NH3(g)ΔH=-92。

4 kJ·mol-1,这一可逆反应的特点是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2.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在合成氨生产中要综合考虑反应速率、催化剂工作温度、反应物转化率、反应装置材料与生产技术水平来确定反应的条件.目前,工业上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在20~50MPa、450 ℃左右用氮、氢混合气体进行氨的合成,得到的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约为20%。

二、合成氨的生产工艺1.合成氨的工业流程(1)制备原料气.合成氨的生产首先需要合成原料气。

原料气由体积比约为1∶3的氮气和氢气组成。

(2)反应前原料气的处理。

把原料气加压、预热后送到合成塔。

(3)合成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合成反应,就可以得到含有一定质量分数氨气的平衡混合气。

(4)反应后平衡混合气体的处理。

从合成塔里排出的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氨气后,把未反应的氮、氢原料气送回合成塔循环利用。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细胞代谢 小专题2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学案(考试必备)

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细胞代谢 小专题2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学案(考试必备)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例1(2018·全国Ⅰ,30)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______。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填“O2”或“CO2”)不足。

答案(1)甲(2)甲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 (3)乙(4)CO2解析(1)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更大,说明甲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

(2)当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的叶片会相互遮挡,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

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

(3)由曲线图可知,在低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在高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甲植物,所以乙植物更适合在林下低光照强度的环境下种植。

(4)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温度较高,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肉细胞的CO2明显减少,抑制了暗反应,导致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降低。

例2(2013·四川,8)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浙江专用学案:专题2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浙江专用学案:专题2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1.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合理利用化石燃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开发高能清洁燃料。

反应热与键能一、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

相比较来说,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洁净的燃料。

二、燃料燃烧过程放出能量的大小1.定性判断燃料燃烧过程放出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定量计算一定物质的量的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等于一定物质的量的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减去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可燃物与氧气或其他助燃剂)化学键断裂时所消耗的总能量。

反应物化学键断裂时所消耗的总能量越少,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越多,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多。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O2―→2O过程需要释放能量。

()(2)所有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断裂1 mol H—Cl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1 mol H—Cl键释放的能量相同。

()(4)断裂1 mol H—Cl键和1 mol H—I键所需能量:前者小于后者。

()(5)1 mol H2和1 mol Cl2的总能量大于2 mol HCl的能量。

()答案:(1)×(2)×(3)√(4)×(5)√2.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断裂1 mol H—H键吸收436 kJ能量,断裂1 mol Cl—Cl 键吸收243 kJ能量,形成1 mol H—Cl键放出431 kJ能量。

H2+Cl2===2HCl的化学反应可用如图表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为________。

(2)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________。

(3)判断H2+Cl2===2HCl是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反应。

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含答案

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生物专题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含答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习目标1.掌握纤维素酶的种类和作用及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

2.理解并掌握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及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

3.掌握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

一、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①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

②分布:主要分布在植物根、茎、叶等器官中。

特别提醒纤维素的分布、主要性质和作用(2)纤维素酶 ①组成: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 1酶、C X 酶、葡萄糖苷酶。

②作用:纤维素―――――――→C 1酶和C X 酶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葡萄糖特别提醒除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外,在草食性动物牛、马、羊等的消化道内,也共生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其可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而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方法:刚果红染色法。

①方法一: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②方法二: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特别提醒方法一需要用NaCl溶液洗去培养基表面浮色后,再进行观察,方法二不需要。

(2)原理纤维素+刚果红→红色复合物↓纤维素酶纤维二糖和葡萄糖,不能和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1.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纤维素酶能分解纤维素?提示设计对照实验。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滤纸条和缓冲液,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蒸馏水,振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加入纤维素酶的试管中滤纸条被水解,而加入蒸馏水的试管中滤纸条没有变化。

2.两种刚果红染色法中哪种染色法更容易区分纤维素分解菌和其他杂菌?提示方法一更容易区分纤维素分解菌和其他杂菌。

即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所显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方法二中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也会使培养基上形成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1.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只有一种,只能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C.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答案 A解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和C X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高中化学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学案 2()

高中化学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学案 2()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1.了解工业合成氨的基本原理、基本生产过程以及合成氨工业的发展.2.了解工业获得合成氨的大量廉价原料气的方法,了解合成氨原料气循环利用的原理和重要意义。

3.了解工业合成氨与环境的关系。

德国化学家哈伯(1868—1934)一生从事化学研究,曾在1906年发明了氨的合成法,1908年又发明了合成氨的催化剂,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思考:如何利用空气中的氮气来合成氮肥呢?答案: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由氨气来合成氮肥.一、合成氨的反应原理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2)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3)气体分子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3.适宜化工生产条件的选择温度:____________;压强:______________;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思考:①合成氨反应中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②合成氨方案的主要优点是什么?二、合成氨的基本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制备合成氨的原料气(1)制备氮气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氢气方法一:水蒸气与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甲烷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料气的净化(1)除去H2S(用氨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高二生物1学案: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含解析

2020-2021高二生物1学案: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学案: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含解析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知识点一菌株的筛选与选择培养基1.筛选菌株(1)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实例:从热泉中筛选出Taq细菌。

热泉70~80 ℃的高温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而使耐热的Taq细菌脱颖而出。

(3)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

归纳总结:选择培养微生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有“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质,从而使它成为一种加富培养基;(2)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菌物质,经培养后,其他微生物生长受抑制,而分离对象却可乘机大大繁殖,在数量上占优势.2.选择培养基(1)概念:选择培养基指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选择培养基的制备原理: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一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不同而制备培养基。

(3)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允许特定种类微生物生长,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化学成分。

(4)选择培养基的用途:使混合菌株中的目的菌变成优势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5)实例:在培养基中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可得到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组成提供的营养或作用KH2PO4 1.4 g、Na2HPO4 2。

1无机盐g、MgSO4·7H2O 0。

2 g葡萄糖10.0 g碳源尿素1.0 g氮源、碳源琼脂15.0 g凝固剂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氢元素、氧元素尿素,以尿素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会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繁殖,所以,用该培养基能够筛选出可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2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学案(原版+解析)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2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学案(原版+解析)

专题二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频频出现,这类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精巧,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符合课标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要求。

【解题攻略】在讨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时,一般都要先分类.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哪些题目适合用几何法呢?如果△ABC的∠A(的余弦值)是确定的,夹∠A的两边AB和AC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就用几何法.①如图1,如果AB=AC,直接列方程;②如图2,如果BA=BC,那么;③如图3,如果CA =CB,那么.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不确定的,而三个顶点的坐标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三边长(的平方)就可以罗列出来.【解题类型及其思路】解题类型:动态类型:1.一动点类型问题;2.双动点或多动点类型问题背景类型:1.几何图形背景;2.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背景解题思路: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用刻度尺画垂直平分线.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典例指引】类型一 【二次函数综合题中根据条件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典例指引1.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点B (1,0),与y 轴交于点C (0,﹣3),点M 是其顶点.(1)求抛物线解析式;(2)第一象限抛物线上有一点D ,满足∠DAB =45°,求点D 的坐标;(3)直线x t = (﹣3<t <﹣1)与x 轴相交于点H .与线段AC ,AM 和抛物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P .证明线段HE ,EF ,FP 总能组成等腰三角形.【举一反三】(2020·江西初三期中)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 =ax 2+bx +3(a ≠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CM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类型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确定点的坐标】典例指引2.(2019·山东初三期末)如图1,已知抛物线2()30y ax bx a =++≠与x 轴交于点(1,0)A 和点(3,0)B -,与y 轴交于点C .(l )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l ,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3)如图2,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ACD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举一反三】(2019·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初三期中)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2,0),B (﹣8,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8).(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F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点,当△BCF的面积最大时,求出点F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0,m),使得△BFQ为等腰三角形?如果有,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类型三【确定满足等腰三角形的动点的运动时间】典例指引3.(2018济南中考)如图1,抛物线平移后过点A(8,,0)和原点,顶点为B,对称轴与轴相交于点C,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D.(1)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2)如图2,直线AB与轴相交于点P,点M为线段OA上一动点,为直角,边MN 与AP相交于点N,设,试探求:①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②为何值时线段PN的长度最小,最小长度是多少.【举一反三】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1,0)、B(3,0)、C(0,3)三点.点D 从C出发,沿线段CO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O运动,过点D作OC的垂线交BC于点E,作EF∥OC,交抛物线于点F.(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小明在探究点D运动时发现,①当点D与点C重合时,EF长度可看作O;②当点D 与点O重合时,EF长度也可以看作O,于是他猜想:设点D运动到OC中点位置时,当线段EF最长,你认为他猜想是否正确,为什么?(3)连接CF、DF,请直接写出△CDF为等腰三角形时所有t的值.【新题训练】1.(2020·江西初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4),直线x=﹣2与x轴相交于点B,连接OA,抛物线y=﹣x2从点O沿OA方向平移,与直线x=﹣2交于点P,顶点M到点A时停止移动.(1)线段OA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 ;(2)设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M 的横坐标为m ,问:当m 为何值时,线段PA 最长?并求出此时PA 的长.(3)若平移后抛物线交y 轴于点Q ,是否存在点Q 使得△OM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8·山东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y ax bx c =++交x 轴于点()4,0A -、()2,0B ,交y 轴于点()0,6C ,在y 轴上有一点()0,2E -,连接AE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D 为抛物线在x 轴负半轴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DE ∆面积的最大值; (3)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E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016·广西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两点(A 在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D .(1)请直接写出点A ,C ,D 的坐标;(2)如图(1),在x 轴上找一点E ,使得△CDE 的周长最小,求点E 的坐标;(3)如图(2),F为直线AC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F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2019·广东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三)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B点坐标为(4,3),抛物线y=12-x2+bx+c经过矩形ABCO的顶点B、C,D为BC的中点,直线AD与y轴交于E点,与抛物线y=12-x2+bx+c交于第四象限的F点.(1)求该抛物线解析式与F点坐标;(2)如图,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M从点A出发,沿线段AE 1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E运动.过点P作PH⊥OA,垂足为H,连接MP,MH.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①问EP+PH+HF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求出t的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②若△PMH是等腰三角形,求出此时t的值.5.(2019·湖南中考模拟)如图,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与y轴交于点C(0,3),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B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3)有一个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AB上向点B运动,另一个点N从点D与点M同时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当点M到达点B 时,点M、N同时停止运动,问点M、N运动到何处时,△MNB面积最大,试求出最大面积.6.(2018·山东中考模拟)如图,抛物线y=﹣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时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7.(2019·山东中考模拟)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0,6),B(6,0),C(﹣2,0),点P是线段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B 的面积有最大值?(3)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线段AB 于点D ,再过点P 做PE ∥x 轴交抛物线于点E ,连结DE ,请问是否存在点P 使△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2018·广东中考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24y ax bx =+-(0a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2,0)、B (8,0)两点,与y 轴交于点B ,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1,连结BC ,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CDE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点P (m ,n )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其中m >0,n <0),连结PB ,PD ,BD ,求△BDP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9.(2019·四川中考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 +c (c >0)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且OB =OC =3,顶点为M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P 为线段BM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PQ ,垂足为Q ,若OQ =m ,四边形ACPQ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m 的取值范围;(3)探索:线段BM 上是否存在点N ,使△NMC 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19·甘肃中考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A (﹣1,0),B (3,0)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0,﹣3).(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P 是第四象限内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PH ⊥x 轴于点H ,与BC 交于点M ,连接PC .①求线段PM 的最大值;②当△PCM 是以PM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11.(2019·安徽中考模拟)如图,已知直线1y x =+与抛物线2y ax 2x c =++相交于点()1,0A -和点()2,B m 两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是位于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PAB∆的面积S最大时,求此时PAB∆的面积S及点P的坐标;(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QAB∆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不用说理);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2018·江苏中考模拟)(2017南宁,第26题,10分)如图,已知抛物线2239y ax ax a=--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其中C(0,3),∠BAC的平分线AE交y轴于点D,交BC于点E,过点D的直线l与射线AC,AB分别交于点M,N.(1)直接写出a的值、点A的坐标及抛物线的对称轴;(2)点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一动点,若△PAD为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的坐标;(3)证明:当直线l绕点D旋转时,11AM AN+均为定值,并求出该定值.13.(2019·重庆中考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与y轴负半轴交于C点,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B点的坐标为(3,0),且OB=OC.(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G(2,y)是该抛物线上一点,点P是直线AG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PG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APG的最大面积.(3)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M、N两点(其中点M在点N的右侧),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2019·辽宁中考模拟)抛物线y=ax2+bx﹣3(a≠0)与直线y=kx+c(k≠0)相交于A(﹣1,0)、B(2,﹣3)两点,且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出C、D两点的坐标(3)在第四象限抛物线上有一点P,若△P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的坐标.15.(2020·浙江初三期末)如图,抛物线y=﹣12x2+2x+6交x轴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交y轴于点C,顶点为D,对称轴分別交x轴、线段AC于点E、F.(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点A 的坐标; (2)连结AD ,CD ,求△ACD 的面积;(3)设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E 匀速向终点E 运动,取△ACD 一边的两端点和点P ,若以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P 为顶角顶点,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 16.(2020·湖北初三期末)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4,4),B (5,0)和原点O ,P 为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D (m ,0),并与直线OA 相较于点C .(1)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点P 在直线OA 的上方时,求线段PC 的最大值;(3)当点P 在直线OA 的上方时,是否存在一点P ,使射线OP 平分∠AOy ,若存在,请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当m >0时,探索是否存在点P ,使得△PCO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2019·吉林初三)如图1,抛物线与y =﹣211433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C 、BC ,点D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D =CA ,连接CD .(1)如图2,点P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在线段BC 上有一动点Q ,连接PC 、PD 、PQ ,当△PCD 面积最大时,求PQ +1010CQ 的最小值; (2)将过点D 的直线绕点D 旋转,设旋转中的直线l 分别与直线AC 、直线CO 交于点M 、N ,当△CMN 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CM 的长.18.(2020·江苏初三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x mx n =-++与x 轴交于点A ,B ( A 在B 的左侧)(1)如图1,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3,4x AB =-= .①点A 的坐标为( , ),点B 的坐标为( , ); ②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2,将(1)中的抛物线向右平移若干个单位,再向下平移若干个单位,使平移后的抛物线经过点O ,且与x 正半轴交于点C ,记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为P ,若OC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专题二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频频出现,这类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精巧,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符合课标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要求。

【二轮复习】专题2 细胞的基本结构复习学案

【二轮复习】专题2 细胞的基本结构复习学案

【蛟河一中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20140219】向时间要效率,战士们加油哦!【备考三年整,决胜一百天!】【二轮复习】专题2:细胞的基本结构复习学案一、细胞膜和细胞壁1.制备细胞膜实验,材料选用,原因是,不选用植物细胞的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和多种。

实验原理是。

2.细胞膜主要由和组成。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

3.在组成细胞的脂质中,最丰富,其组成元素包括。

4.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5.细胞膜的功能:(1);(2);(3)。

6.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般分为三种方式:(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的细胞膜表面的结合,将信息传递给;(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3)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7.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和作用,其化学成分主要是和;原核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二、细胞器1.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2.细胞质包括和。

3.各种细胞器的功能:(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的主要场所,被比喻为细胞的“”;(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的场所,被比喻为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3)核糖体:的合成场所,其合成的直接产物是。

核糖体被比喻为“”。

根据其在细胞中的位置,可分为游离的核糖体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前者主要是合成,后者主要是合成;(4)内质网:是由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合成的“车间”;根据其上核糖体的有无,可分为和;(5)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的蛋白质进行、和的“车间”及“发送站”;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的形成有关。

(6)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能分解,吞噬并杀死,被比喻为“”和“细胞内的清洁工”;(7)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含、、和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2)

第四单元课题2 表面活性剂 精细化学品〔学习目标〕● 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 了解合成洗涤剂的结构特点。

● 通过实例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知道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1.肥皂的主要成分是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极性的 基,二是非极性的 基。

2.写出肥皂(硬脂酸钠)水中加入氯化钙和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

3.在洗涤衣物时,肥皂是通过 、 、 三种主要作用达到去污目的的。

4.皂化反应是指 。

5.合成洗涤剂的生产原料是 、 、 。

在合成洗涤剂的分子中同时具有 基和 基。

6.表面活性剂又称 。

精细化学品除了表面活性剂、 外,一般按用途可分为多种。

精细化学品及其生产特点有 、 。

〔方法导引〕1.肥皂的去污原理:肥皂的去污是高级脂肪酸钠起作用。

从结构上看,它的分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极性的-COONa 或-COO -,它可以溶于水,叫做亲水基;另一部分是非极性的链状的烃基-R ,这一部分不溶于水,叫做憎水基。

憎水基具有亲油的性质。

在洗涤过程中,污垢中的油脂跟肥皂接触后,高级脂肪酸钠分子的烃基就插入油滴内。

而易溶于水的羧基部分伸在油滴外面,插入水中。

这样油滴就被肥皂分子包围起来。

再经摩擦、振动、大的油滴便分散成小的油珠,最后脱离被洗的纤维织品,而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从而达到洗涤的目的。

2.合成洗涤剂:合成洗涤剂是根据肥皂去污原理合成的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的物质。

主要有烷基磺酸钠(R -SO3Na)、烷基苯磺酸钠( )等。

3.肥皂与合成洗涤剂的比较SO 3Na RNaOH皂化反应加工⑴制造肥皂需要消耗大量油脂,但是油脂是可以再生的。

制造合成洗涤剂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可以节省食用油脂,但是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⑵肥皂在自然界能被微生物分解,不会累积污染水源。

有些合成洗涤剂很稳定增长,不能被除微生物分解,能积累而污染水源。

近年来用直链烃基来代替洗涤剂分子中的支链烃基,而具有直链烃基的洗涤剂是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案含解析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研究思路1.筛选菌株(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2.统计菌落数目(1)活菌计数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 ÷V )×M 。

C :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V :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 :代表稀释倍数。

③统计方法: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其平均值。

.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3.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活菌的数目,但统计结果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4.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因此可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5.鉴定分解尿素细菌的方法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依据是否变红进行判断。

(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微生物的数量。

3.设置对照(1)对照实验: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主要目的: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实验设计1.土壤取样从富含有机质、酸碱度接近中性且潮湿的土壤取样。

必修二专题二教学设计

必修二专题二教学设计
快速发展
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
第四部分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
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抗战前夕,南京国民政府的哪些措施促进了经提倡国货
④利用官僚资本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控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3.民国后期,下列哪些外部因素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①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②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得以占领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品质量好、价格低
结合材料归纳此时期发展的不利因素:官僚资本的控制;帝国主义的压迫。
5、出示幻灯片四:阅读书本、思考归纳百年张裕(四)
合作探究:
(4)“1941年,张裕葡萄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你能以此得出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吗?说说你的理由。
结合材料归纳此时期发展的不利因素:官僚资本的控制;帝国主义的压迫。
B.美国商品适合中国人的消费心理
C.凭借条约规定的特权和大量减免美货的进口税
D.美国曾经在二战中对中国帮助较大
5.1917年,某实业家想投资近代企业,他对形势的判断可能错误的是
A.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了,政治气氛不错
B.南京临时政府对投资实业会给予政策支持
C.群众抵制日货,对国货的市场扩大有帮助
D.西方发生大战,正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绝佳时机
教学重点及难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专题2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学案

专题2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学案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高二生物学案NO:4 编制:陈海昌孟凡国审核:审批:时间:2014.2.21 专题2 细胞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学案【预习案】预习目标:1.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了解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结果3.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及要求 4.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重难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操作过程自主学习1.细胞工程定义。

2. 什么是脱分化与再分化,什么是愈伤组织,其特点是什么?3.细胞的全能性的含义、原因及大小比较。

4.细胞在生物体内没有表现全能性的原因5.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请具体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原理6.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7.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概念及流程思考:(1)去除细胞壁的方法?(2)融合的对象是什么?(3)人工诱导的方法有那些?(4)融合的原理是什么?(5) 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6)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预习自测:1.细胞全能性是指()A.生物体内的细胞具有的形成完整个体的特性B.生物体的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生物体的细胞能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的特性D.生物体的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植物组织培养是指()A.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培育成愈伤组织B.愈伤组织培育成植株C.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D.愈伤组织形成高度液泡化组织3.愈伤组织是一类()A.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B.排列紧密的细胞壁C.具有小泡的薄壁细胞D.性状规则的一群细胞4.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A.产生杂种植株B.产生杂种细胞C.原生质体融合D.形成愈伤组织5.不能用于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A.振动B.电刺激C.PEGD.重压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探究案】学习目标1.明确细胞工程的含义。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过程。

3.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

【重点】1.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及实现全能性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学案5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标要求】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2、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课题重点: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

课题难点: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

【自主学习】1、选择培养基是指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

2、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菌落数,应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最好计该种平板至少______个,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_________________,然后按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每类样品中的菌落数。

3、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计数,实验步骤可分为4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土壤取样时保证无菌操作的措施有:⑴取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_______________。

⑵应在________________称取土壤。

⑶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________________操作。

6、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7、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细菌一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下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放线菌一般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下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霉菌一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下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本实验中可以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基时间不足而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能训练】一、选择题:1、细菌细胞内没有的结构或物质是()A、细胞膜B、内质网C、DNAD、核糖体2、噬菌体、细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A、细胞壁B、细胞膜C、线粒体D、核酸3、细菌核区的DNA是()A、一个,大型环状B、一个,线状环绕C、多个,小的环状D、多个,线状环绕4.不能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的是()A、牛肉膏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5.测定土壤中不同微生物数量,要选用不同倍数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请选出培养细菌时所用的稀释倍数()① 10 ② 102③ 103④ 104⑤ 105⑥ 106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6.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A.CO2和N2 B.葡萄糖和NH3 C.CO2和尿素 D.葡萄糖和尿素7.使用选择培养基的目的是()A.培养细菌 B.培养真菌C.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增殖 D.表现某微生物的特定性状,与其他微生物加以区别8.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的含量较多。

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抗生素 ②不加抗生素 ③加氮素 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37℃恒温箱中培养 ⑧28~30℃温度下培养A .① ③ ⑤ ⑦B .② ④ ⑥ ⑧C .② ④ ⑤ ⑧D .① ④ ⑥ ⑦9.为培养和分离出酵母菌,淘汰杂菌,常在培养基中加入( )A .较多的氮源物质B .较多的碳源物质C .青霉素类药物D .高浓度食盐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科学家从70~80℃热泉中分离得到耐高温的Taq DNA 聚合酶B .统计某一稀释度5个平板的菌落书依次为M 1、M 2、M 3、M 4、M 5,以M 3作为该样品菌落数的估计值C .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D .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11.不同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细菌的最适温度为( )A .20~25℃B .25~28℃C .30~37℃D .35~40℃二、简答题:1.下表为一种培养液的配方,试根据表中内容作答:⑴若用于植物培养,培养初期,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可采用的最简单的有效措施是 。

⑵若除去培养液中的硫酸镁,对植物颜色的影响是 ___ 。

若除去硝酸钙,对植物体的影响是① ___ ,② 。

⑶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留存NO 3—的较少而Ca 2+较多,这一现象与细胞膜的 ___ 有关。

2.下图是三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的生长速率曲线,请据图回答:⑴甲、乙、丙三条曲线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曲线对比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曲线乙中的B 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 段表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50mL 牛奶煮沸,倒入一消毒后的锥形瓶内,瓶口用棉团堵住,每日观察牛奶情况,共进行4天。

⑴这个实验可证明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这个实验所设计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结束时,牛奶会______________,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奶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前先将牛奶煮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加入土样前,先让牛奶冷却到室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棉团堵住锥形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前是否需要对锥形瓶进行消毒?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创新】探索空气中细菌的含量活动目的:1、学会检测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细菌的相对含量。

2、比较不同环境的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情况,推测空气中细菌含量与空气流通程度、人群密度和绿化情况的关系。

活动器材:培养皿(或烧杯),量筒,试管,滴管,0、01%的亚甲基蓝溶液,洗碗水实验原理:亚甲基蓝是一种蓝色染料,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亚甲基蓝阳离子(蓝色)和氯离子(无色),亚甲基蓝阳离子可以进入细菌体内,并被分解成无色的小分子物质,从而使蓝色褪去。

因而,细菌越多,亚甲基蓝被分解的越快,由此根据褪色的程度或者时间长短,就可判断细菌含量的高低。

活动步骤:⑴用量筒量取等量的_____________的洗碗水分别倒入4只培养皿(或烧杯)中。

⑵分别将上述4只培养皿暴露,放入4个场所:如教室、食堂、小树林、教师的办公室等场所。

⑶静置1~3天后, _______________取回。

⑷分别取等量放置过的洗碗水放入4只试管中,再在每支试管内滴加5~10滴_______________溶液,分别再放于温暖处。

⑸观察4只试管内的洗碗水在相同时间内的__________________(或者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表格,做好记录: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 ______ 。

【阅读链接】1、筛选菌株:微生物的选择培养,是指利用培养基的组成使适宜生长的特定微生物得到较快繁殖的技术,也称为微生物的“选择培养”。

在本课题提供的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尿素是培养基中的惟一氮源,因此,原则上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但实际上,微生物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长繁殖,因此能够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是所需要的微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2、统计菌落数目的理论依据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因此,恰当的稀释度是成功地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通常将几个稀释度下的菌液都涂布在平板上,培养后再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3、细菌与自然间与人类的关系:(1)细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细菌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分解者。

生物圈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天都会产生残枝败叶和粪便等。

腐生细菌分解有机物,在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2)细菌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细菌广泛存在与空气、水、土壤中。

城市街道的空气中,每立方米空气约存在5000个细菌。

城市自来水规定1毫升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也就是一杯茶(约200毫升)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中,可能有2万个细菌,土壤中腐生细菌为主,据统计每亩半尺深耕作层的土壤重15 万千克,其中细菌的活重为90~230千克。

细菌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方面利大于害。

①细菌对人类的益处工业上利用细菌生产的工业品很多。

例如枯草杆菌用于皮革脱毛、丝绸脱胶、棉布脱浆以及生产蛋白酶和淀粉酶。

谷氨酸短杆菌产生谷氨酸和肌苷酸。

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分别产生乳酸、醋酸等。

农业上腐生细菌把有机农肥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根瘤菌等固氮菌为植物提供氮。

有些菌可防治害虫如青虫菌和杀螟杆菌,寄生于昆虫体内使其致死,可用于生物防治虫害。

医药卫生上,人们将降低毒性的病原菌制成菌苗和抗血清,用于防治和治疗疾病。

如卡介疫苗预防结核病,白喉抗血清治疗白喉等。

②细菌对人类的害处细菌中的某些病原菌可使人患病,如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是人患肺炎、痢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