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儿童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现状及展望教育管理

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现状及展望教育管理

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现状及展望教育管理超常儿童是指在智力、创造力、领导力、艺术、体育等方面表现出非凡能力的儿童。

他们与普通儿童相比,在某个领域或几个领域具有突出的天赋和才能。

对于这些超常儿童,他们需要特殊的教育和管理,以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和发展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并展望未来超常儿童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存在一些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机构和项目,但整体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超常儿童教育资源不平衡。

大部分优质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较为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的超常儿童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其次,缺乏统一的教育管理标准。

由于缺乏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管理标准,各地的超常儿童教育项目规模、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资源浪费和教育效果的不确定性。

再次,师资力量短缺。

培养和吸引专业的超常儿童教育师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超常儿童的培养和引导将产生负面影响。

二、超常儿童教育的展望为了更好地满足超常儿童的教育需求,未来的教育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公平。

政府应加大对超常儿童教育的投入,通过建设更多的教育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将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让更多的超常儿童可以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2. 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标准。

国家应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标准和评估体系,规范和引导各地的超常儿童教育项目。

同时,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教育机构和项目的监管,确保其合法、规范的运行。

3. 加强师资培训和引进工作。

提高超常儿童教育师资的素质和能力,包括针对超常儿童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

同时,鼓励引进国际经验和专业人才,提高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整体水平。

4. 增加家长教育和指导。

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超常儿童家长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超常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支持,构建一个良好的家校合作环境。

5. 鼓励创新和个性化教育。

超常儿童特殊教育案例(2篇)

超常儿童特殊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我国某知名小学五年级学生。

从小聪慧过人,学习成绩优异,尤其在数学、语文等学科表现突出。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与人沟通困难等。

经过家长和学校的关注,小明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社交障碍”。

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学校为他开展了特殊教育。

二、案例描述1. 情况分析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在小组讨论和团队活动中,小明难以与同学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小明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焦虑、易怒等情绪。

2. 教育措施(1)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针对小明的特点,教师制定了以下个性化教学计划:① 提高注意力: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注意力。

② 优化课堂环境:合理布置教室,减少干扰因素,如关闭手机、减少噪音等。

③ 强化课堂纪律: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确保小明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④ 培养良好习惯:引导小明养成按时作息、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完成作业等良好习惯。

(2)开展社交技能训练①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小明学会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 情绪管理:教授小明如何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③ 团队合作: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3)实施家校合作① 家长培训: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ADHD和社交障碍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对小明病情的认识。

② 定期沟通: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

③ 家庭作业:布置针对性作业,帮助小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社交技能。

三、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特殊教育,小明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注意力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2. 情绪波动得到控制,焦虑、易怒等情绪减少。

3. 社交技能得到提高,能够与同学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超常儿童教育论

超常儿童教育论

超长儿童教育论姓名:刘军班级:11级特殊教育班导言谈及超长儿童教育,人们总会感觉很神秘。

目前,我国超常儿童教育教育发展还不充分。

走进中小学,你会了解到学校了的实验班金英班,这大概是超常教育的示范,这种形式的超常教育也只是从智力上考虑教育,却忽略了非智力、创造力等等其他因素。

为了弥补现实中超常教育实践的不足。

我不得不深入的研究常常教育。

我对超常儿童教育的研究,是深入的了解超常儿童的身心特点、借鉴中西方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当代超常儿童教育的缺陷来研究的。

下面我将向大家展示我的研究成果。

目录第一章超常儿童的身心特点超常儿童第二章超常儿童的教育(一)超长教育的性质(二)超常教育的任务(三)国外教育模式第三章目前我国超常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反思生活中,你可能亲眼教过或是听说过某些儿童特别聪明。

有很小就会奏乐器的、算数能力强、绘画、作诗等等。

由此,我们会对超长儿童非常感兴趣,也许你会问“他们为何那么聪明?”和“我们怎样教育这些儿童呢?”等等下面我们来了解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他们有以下优越之处:一、超常儿童1.超常儿童是相对常态儿童而言,超常儿童是儿童中智慧才能优异发展的一部分,他们与大多数智能中等的常态儿童之间虽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又有共同性,他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超常智能是指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人的聪明才智,它不单纯是先天赋予。

先天素质虽然为超常智能提供了某种可能性,但需要适合的教育和环境条件才能成为现实。

它是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3.超常智能是稳定的,但也是发展变化的,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预测终身的指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超常儿童的智能可能加速发展,也可能停滞甚至后退。

这取决于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提供的学习机会、教育条件、本人的个性特点以及主观的努力等多种因素。

“小时了了,大未必住”的例子占代有,现代也有。

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一样都在成长的过程中,称他们为超常儿童似乎更切合实际。

4.超常儿童心理结构不仅仅限于智力、才能方面。

论述学前超常儿童的幼儿园教育策略

论述学前超常儿童的幼儿园教育策略

论述学前超常儿童的幼儿园教育策略《学前超常儿童的幼儿园教育策略》“哎呀,妈妈,你看那个小朋友好厉害呀,他一下就把拼图拼好了!”我满脸惊讶地拉着妈妈的手说道。

那是在幼儿园的一次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小朋友。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聪慧的光芒,在其他小朋友还在为简单的游戏苦恼时,他却能轻松应对各种挑战。

这让我对他充满了好奇。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也注意到了这位超常儿童。

他们可不会忽视他的特别之处呢!老师常常会给他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就像给他专属的小冒险一样。

“嘿,小机灵鬼,你来试试这个拼图,比其他小朋友的可难多啦!”老师笑着对他说。

而他呢,总是信心满满地接受挑战,然后快速又准确地完成。

对于这些学前超常儿童,老师们可有一套特别的教育策略哟!老师们会像侦探一样去发现他们的兴趣点,然后顺着这些兴趣点去引导他们学习更多的东西。

比如那个聪明的小朋友喜欢画画,老师就会给他提供各种画笔和画纸,还会给他讲一些绘画大师的故事,激发他的创作热情。

这就好像是给他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呀!老师们也很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呢。

“来呀,大家一起搭这个积木城堡,看看谁搭得最好!”老师一声令下,小朋友们都忙活起来。

超常儿童可能一开始会觉得这很简单,但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的过程中,他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做出更棒的作品。

这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去探索宝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呢!而且呀,老师们还会鼓励他们去尝试新的事物,不要害怕失败。

“哎呀,失败了没关系呀,再试一次说不定就成功啦!”这温暖的话语就像春风一样抚慰着小朋友们的心。

我们其他小朋友呢,也会从这些超常儿童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我们会惊叹他们的厉害之处,也会努力向他们看齐。

这不就是一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好氛围吗?我觉得呀,对于学前超常儿童,幼儿园的教育策略真的太重要啦!就像给他们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让他们能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我们的幼儿园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个小朋友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一)调整教学进度
无论是随班就读的,还是在超常班接受教学的儿童,教师都必须根据他们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的进度,加深内容的难度,超前学习,甚至可以允许学生跳级等。
(二)分组教学
可以根据超常儿童特长和智力水平实施分组教学。
(三)“加速”教学
应多形式的为超常儿童提供“加速”学习的机会,这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自我概念和学习动机。
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授课内容
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学习要求
(1)超常儿童学习的特点
(2)超常儿童教学的原则
(3)超常儿童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如何根据超常儿童学习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对策,因材施教
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
意图
讲授新课
超常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一、超常儿童学习的特点
我们应多形式的为超常儿童提供“加速”学习的机会,这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自我概念和学习动机。
(四)同伴学习
为超常儿童提供与其能力相当的同伴一起学习,对其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五)差异教学
总的来说,教师应根据儿童学习的情况,因材施教,对教学进度、内容等进行适当的调整,采取差异教学的方法。
三、超常儿童教Leabharlann 方法与对策与普通儿童相比,超常儿童学习有许多本身独有的特点,如,学习速度较快,但效果好。他们往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同时,超常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是出于自身的兴趣,而不是因为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和要求。此外,超常儿童往往元认知能力较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并监控自己的实施过程,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实,上面我讲解的这几点都可以算作是超常儿童学习的优势。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超常儿童的学习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的学习也存在自身的弊端。在上一小讲中,我们谈论到超常儿童的教育安置与教育模式时,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超常儿童教育存在跳级、压缩学习年限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超常儿童出现知识系统不全面,知识断层,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如,重视数学、物理、化学,而忽视语文、历史等课程的学习。

对于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相关研究

对于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相关研究

方面同样 是如此 。 多数 的智力超常者在他们 大
的童年时期 已经显示出他们超越 他人的智力水
平。 根据 智力正态分布 理论 , 人群中存在着大约 3 %的特殊 个体, 他们的 智力水平远 远高于同龄 人。 对于尚处 于儿童时期的这些特殊个体 , 则称
他们的智力潜能 。 但是这 种单纯的加 速性 教育 更好的培养更多的智力超常儿童。 外, 此 由干智 也存在这 许多的弊 病 , 在看来这种 教育方式 力超常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 现 因此在促进学
育管理
对于智力超常儿童教育的相关研究
任捷怡 西南交通大学 软件学院
的开端 。 9 5 1 8年以后, 根据教育部的决定, 北大、 到学生 的学习效果。 在这样 的环境 中成长的智
很容易被正常儿童所孤立 , 导致 日 清华、 上海交大 等I 所大学开始增设少年班的 力超常儿童, 2 办学 形式 。 同年 ,北京八中创办了天才儿童的教 后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的儿童一起进 行学 习。教师根 据每 位学生 不同
的特点与天赋 为其提 供特 别的指导。 由于智 力

智力超常儿童与智力超常儿童教’ |
教育体 系取得了 一定的效果, 缩短 了人才生产周 超常儿童的智力水平高于正常儿童 , 因此他们花
在现 实世界中, 人与人之 间存在着许 多差
异, 有人身体强健 , 有人天生瘦弱, 人的智力 在
国有十几亿人I, m 从统计学理论上来说 , l 在我国
关系, 我国的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很难摆脱 “ 应试

四. 总结
2L 4 I 多l 岁以下的儿童中智力超常儿童 的总数将 达到数百万人, 智力超常儿童的基数非常可观 。 因此 , 如何对智 力超常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 已 成为了教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

成才与成人——超常儿童教育面面观

成才与成人——超常儿童教育面面观

成才与成人——超常儿童教育面面观教育;成才成人;心理健康近日,观看了《超常教育之路是否可行》及《16岁博士张炘炀》两个视频,笔者对视频中的各个专家观点有赞同之处,亦有不敢苟同的之处,总而言之超常儿童在成才及成人的教育方面确实有让人需要思索的地方,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的二个维度论述下阐述自己对超常儿童的教育观点,以及对超常儿童教育的利弊做一个综述。

首先笔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讨论超常儿童的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它便也随之产生了。

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

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自然,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好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超常儿童教育也如此。

在《超常教育之路是否可行》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小敏的爸爸对女儿的教育其实是自己的理想的复刻,老张年轻的时候理想是成为马拉松运动员,但是未能如愿,在对自己的1/6女儿培养上,老张完全将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嫁接给自己的女儿,他女儿就是他理想的再造品,让女儿从小就开始练习马拉松,作息时间也是从凌晨2点50起床开始训练,晚上8点结束训练,在时间安排上老张完全没有安排张小敏的娱乐休息时间,老张的观点是玩也要玩出名堂,即使是玩也是安排体能训练,年纪只有9岁的小敏就承受着成人都不能承受的高强度体能训练。

对此,笔者看法是反对的,理由如下:家庭教育应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马拉松女孩张小敏她仅仅只有9岁,但是从老张让小敏从凌晨开始一直训练到晚上,即使休息也是体能训练的角度看,老张的教育方式是刻板单一高强度的,不考虑小敏身心健康的,甚至是摧残儿童的,老张的高强度体能训练也显然是非儿童能承受的。

而且,老张也承认其对小敏的教育仅仅只是他自己的理想再造品,这样教育自己亲身女儿的话,笔者认为是很偏激执拗的,就如雷明老师所说“当一个孩子,成为父母实现自己理想的动机的道具的时候,那么孩子的成功与否都不是他自己的”。

超常儿童教育论文

超常儿童教育论文

超常儿童教育论文摘要:关于超常儿童的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去借鉴国外的经验,拿出更好的方法对策来改变我国超长儿童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是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人才是国家不断发展、兴盛繁荣的重要资源。

一般来说.比总体平均成绩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占总数的3%左右,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14岁以下儿童是28976万。

按照3%比例计算,我国现14岁以下超常儿童约800多万。

因此,如何有效的对超常儿童进行研究和教育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思考,使人才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天才儿童的不同定义从我国古代的“神童”到现在的超常儿童,台湾地区受美国影响使用“资赋优异”;香港沿袭西欧的用法,称为“天才”等等。

但是超常儿童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在学术界,关于超常的概念以任如黎的超常三环说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说较富代表性。

自从二十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曼首创用智力测验来鉴别和研究天才儿童后,约40余年,智力测验在许多国家成了鉴别天才儿童的流行工具,高智商成了鉴别的决定性的指标。

凡是智商在130-140以上,就被确定为天才儿童。

二、评测标准1、需要统一的评测标准以上这些都说明一个相对完善比较科学的评测标准是急需的。

我国的超常儿童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对超常儿童的培养还没有正式的法律规定,国家并没有针对超常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和教材,大部分的中小学没有专门针对个别超常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培养措施以及专门的教材、课程。

这样最终的结果:很多超常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最后趋于正常儿童、青年。

2、多指标多形式的鉴定标准近年来,国内外学校教育倾向于采用多指标、多形式的手段来鉴别天才儿童,如教师提名、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创造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性向测验、人格测验、家长提名或同学提名、面谈、个性化作品评估等等,这些手段为科学鉴别天才儿童提供了基础。

3、借鉴实验研究成果另外可以借鉴一些实验研究的成果来促进超常儿童的健康发展。

超常儿童教师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超常儿童教师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超常儿童教师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一篇范文超常儿童教师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在全球范围内,超常儿童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这些儿童拥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天赋或潜能,他们的教育需求也日益受到重视。

各国在超常儿童教师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国际经验1. 美国的超常教育美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教师培训方面,美国注重选拔具有特殊教育背景和经验的教师,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此外,美国还鼓励教师参与超常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2. 俄罗斯的英才教育俄罗斯高度重视英才教育,认为培养超常儿童是国家未来的重要保障。

在教师培训方面,俄罗斯为专门负责超常教育的教师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超常教育理论等,以确保教师能够全面了解超常儿童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3. 英国的卓越教育英国在超常儿童教育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教师培训方面,英国注重培养教师对超常儿童的识别和评估能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此外,英国还鼓励教师参与国际超常教育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以拓宽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启示与建议1. 加强超常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我国应加强超常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特殊教育背景和经验的教师,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超常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2. 完善超常教育课程体系我国应完善超常教育课程体系,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包括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超常教育理论等,以确保教师能够全面了解超常儿童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超常教育理念和经验,为我国超常教育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际超常教育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注重教师的人文素养在超常儿童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要注重他们的人文素养。

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摘要:近年来,超常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广泛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是,在超常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却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重在描述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以及探讨解决在超常儿童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关键词:超常儿童现状法律对策智能显著高于同龄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些才能的儿童称之为超常儿童。

[1] 美国关于天才儿童的定义则是:“与年龄、经历和所处环境相同的人相比,有接触才能的儿童和青少年能表现出创造高水平成就的潜能。

这些儿童和青少年在学业、创造性思维、艺术领域上表现出具有非凡成就的能力,拥有罕见的领导才能,在一些特殊领域出类拔萃。

他们所需要的不是一般学校所提供的服务和教育。

卓越才能存在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地位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也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2]超常儿童在智力和技能上的优势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强培养和教育,不仅使其身心获得健全的发展,同时使其充分发挥超常的潜能;另一方面,不能把他们看成是早熟的成人和完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不能脱离其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同样也要遵循教育规律,才能使其健康地成长,否则就会拔苗助长,或放任自流。

对超常儿童科学的家庭教育,早期挖掘超常儿童的潜力,对于培养一大批国家的杰出科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际上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加速式教育”和“丰富式教育”两种模式。

其中广泛受到认同的是“丰富式教育”。

我国也采用的是这2种教育模式,但是更多的是“加速式教育”。

但是近年来随着“丰富式教育”的引进,我国的超长儿童教育也逐渐在向“丰富式教育”过度。

30年来,我国运用“加速式教育”对超常儿童进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速成了一批人才,为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并且我们也必须重新审视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

超常儿童的的教育案例(2篇)

超常儿童的的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超常儿童是指智力水平高于同龄儿童,具有特殊才能或特殊潜能的儿童。

这类儿童在学习、科研、艺术等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然而,由于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的限制,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案例以一位名叫李明的超常儿童为例,探讨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案例描述李明,男,12岁,某市一所小学六年级学生。

从小表现出极高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3岁时便能独立阅读,5岁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7岁时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得一等奖。

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李明的天赋并未得到充分发掘和培养。

学校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呆板,无法满足李明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三、教育策略1. 个性化教育方案针对李明的特点,学校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教育方案。

首先,调整课程设置,增加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同时开设艺术、体育等课程,培养其全面发展。

其次,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李明独立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2. 专家辅导与培训学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李明提供辅导和培训。

在数学方面,聘请知名数学教授为其讲解高等数学知识;在物理、化学方面,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此外,学校还组织李明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其综合素质。

3. 家庭支持与配合家庭是超常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

李明的父母非常重视他的教育,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还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他们经常与李明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4. 社会资源整合学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李明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例如,与科研机构合作,为李明提供实验室实践机会;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李明提供实习机会,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李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方面,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在艺术、体育等方面,他也表现出极高的天赋。

此外,李明还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五、案例分析本案例表明,超常儿童的教育需要采取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策略。

超常儿童的培养现状和发展

超常儿童的培养现状和发展

超常儿童的培养现状和发展摘要:我国的超常儿童教育,自开始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国的超常儿童教育的近乎于畸形状态,因此需要各界做出一些努力来促进我国超常儿童教育走向科学化、正规化的道路。

关键词:超常儿童,畸形发展,公平教育,科学化首先我们要知道关于超长儿童的定义是什么。

“广义的超常儿童是指在某一方面比一般同龄人具有优势的孩子,目前超常教育主要针对的是狭义上的超常儿童,即那些在认知能力、学业成绩方面比较突出的。

”施建农解释,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观点,一个儿童只要在心理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表现比同龄人的平均表现高出两个标准差,或高于比自己大两岁的儿童的平均表现,那么他就可以被认为是这个方面的超常儿童,“事实上,在心理学界,一直认为超常儿童的表现可能是多样性的。

也就是说,只要在某一个方面表现出色就可以认为在这方面超常。

”但对于一些信奉智力测验的学者来说,超常儿童就是那些在智力测验上得高分的人,自从智商(IQ)的概念提出以后,IQ的分数就成了衡量一个儿童是否超常的标准,通常那些智商在130以上的儿童都被认为是超常儿童。

[1] 我国从197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成立第一个少年班开始,我国的超常儿童教育的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了30余年的历史,但是反观我国的超常儿童教育也只能说我国的超常儿童教育仍然是初步阶段,发展的水平仍然不高。

当前国际上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加速式教育”和“丰富式教育”两种模式。

其中广泛受到认同的是“丰富式教育”。

我国也采用的是这两种教育模式,但是更多的是“加速式教育”。

但是近年来随着“丰富式教育”的引进,我国的超长儿童教育也逐渐在向“丰富式教育”过度。

30年来,我国运用“加速式教育”对超常儿童进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速成了一批人才,为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并且我们也必须重新审视我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培养。

借古鉴今,浅谈当今超常儿童创造力教育-精选教育文档

借古鉴今,浅谈当今超常儿童创造力教育-精选教育文档

借古鉴今,浅谈当今超常儿童创造力教育-精选教育文档借古鉴今,浅谈当今超常儿童创造力教育近年来,随着教育公平的发展,特殊儿童的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人们却忽略了“超常儿童也属于特殊儿童一部分”的事实,学校教师、家长不仅不善于发现超常儿童,更不擅长如何培育超常儿童,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损失。

超常儿童往往具备高创造力潜质,我们若是善于发现超常儿童,给予他们最及时、适当的创造力教育,则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提升民族创造力和竞争力。

一、超常儿童的定义我国古代曾经诞生了众多闻名后世的哲学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被誉为“神童”,也称圣童、奇童[1]。

当代,我们把神童称为超常儿童,他们在智能发展上明显地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的水平,或具有某方面突出发展的特殊才能[1]。

许多学者认为,高创造力是超常儿童不可非议的典型特征,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显其重要性。

伦祖利的“三环天才儿童”理论中指出,创造力是在某一领域内新颖、实用或不同一般的想法,是天才所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2];加涅认为,创造力领域是“天才能力”的关键领域[3];克拉克称创造力是超常儿童的“最高级形式”[2];美国天才教育中对“天才”的定义为:某些领域中明显表现出高成就的儿童,这些领域包括了创造力[2]。

二、超常儿童是古代创造成就的主力军我国古代超常儿童的创造成就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创作、文学创作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创作。

在科学技术方面,张衡创制世界第一个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南北朝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算出了精确度极高的圆周率近似值,创制了《大明历》;郭守敬创制的《授时历》比罗马教皇颁布的格里历早301年[2]。

文学创作方面,具有“江南神童”美誉的骆宾王,六岁创作出至今传唱的《咏鹅》;被称为“神通”的王勃,六岁创造了千古佳作《滕王阁序》。

[3]。

社会治理方面,司马光急中生智,用创新的想法演绎了“破翁救友”的故事;年纪小小的曹冲创造性的称象法成为千古佳话;曹植急中生智创作了七步诗;圣人孔子开创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方法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1][3]。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篇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三个问题有特殊才构成了普遍,特殊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必然的方式。

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超常儿童,仅仅说明我们在选择配偶、优生、优育等方面做得比较好;相反,如果我们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仅仅是我们在选择配偶、优生、优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做得不好,并不是老天爷对我们的惩罚。

2(用平常心看待孩子因此,无论我们有哪种特殊儿童,都应该和有普通儿童一样,用平常心来看待。

有了超常儿童,可以短时间内欣喜若狂,但绝对不能长时间地沾沾自喜;相反,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可以短时间的痛苦、伤心,但绝对不能感觉是一生的痛。

不管是什么儿童,都是儿童。

我们都需要用平常心来泰然处之。

超常儿童是鲜艳的花朵,一般儿童是普通花朵,残疾障碍儿童是虫子咬了的花朵。

但他们都是花朵,不同的花朵,1有不同的美。

我们没有理由不一视同仁地用平常心来看他们。

3(知道每个人都可能有特殊教育的需要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所谓的特殊儿童,从某种角度说,就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实际上,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某些事情上,都可能有特殊的需要。

这时,就可能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帮助他们。

如对于刚刚生产的妇女来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就可能引发生产抑郁,这时,就可以通过喝公鸡汤的方法进行干预。

在这里,抑郁就是特殊的症状,喝公鸡汤就是特殊的需要。

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更多的是体现在教育上,或者,我们更关注的是教育上的特殊需要。

对于特殊儿童的家长来说,在明白用平常心看待儿童的同时,还要清楚在教育上,可能需要一些专门的或特殊的、或普通儿童不怎么使用的方法、内容或措施。

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特殊儿童的教育更需要因材施教,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冬瓜苗结冬瓜,辣椒苗结辣椒,这样,就能天遂人愿,遗憾不再。

2当然,具体的教育过程可能是艰苦的。

但是,家长应该明白,这种有意识的教育越早,对孩子的发展就越有利。

遗憾的是,我国的残疾和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没有普通儿童和超常儿童的早期教育那样被重视,在许多情况下,还要家长自己多努力。

超常儿童家庭教育(一)2024

超常儿童家庭教育(一)2024

超常儿童家庭教育(一)引言概述:
超常儿童是指在某一方面展现出异于常人的非凡才能或天赋的孩子,家庭教育在超常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探讨超常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和认同孩子的特殊需求、培养综合能力、建立压力缓解机制以及与专业人士合作的重要性,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超常儿童。

正文:
1.重视超常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超常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影响
- 家庭环境对超常儿童的重要性
- 家庭教育对超常儿童的潜力发展的影响
2.了解和认同孩子的特殊需求
- 理解孩子的特殊天赋和才能
- 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
-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3.培养超常儿童的综合能力
- 发展超常儿童的社交能力
- 培养超常儿童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能力
- 强化超常儿童的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4.建立压力缓解机制
- 理解超常儿童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 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 建立健康的应对压力的机制和方法
5.与专业人士合作的重要性
- 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 与学校和教育机构合作
- 参加培训和研讨会以扩大知识和技能
总结:
超常儿童家庭教育是培养超常儿童潜力发展的关键。

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和认同孩子的特殊需求,并通过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此外,建立压力缓解机制以及与专业人士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努力,超常儿童将得以充分发展其才能,实现个人潜力的最大化。

智能超常儿童的教育 - 才艺潜能

智能超常儿童的教育 - 才艺潜能

智能超常儿童的教育 - 才艺潜

王安石《伤仲永》的文章家喻户晓,说的是江西方仲永小时侯比较聪明,5岁时就会写很不错的诗。

他父亲每天带他去作客,四处显示才能,却没有抓紧对他的教育,结果他12岁时的诗就不如以前好,20岁沦为一个很平庸的人。

因此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相当重要,发现了超常儿童一定要好好加以培养。

父母和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使小时侯显露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不致于被埋没。

获得1980年“上海之春”钢琴比赛第一名的毛铮斐,她的父母从小发现她的音乐节奏感比别人强,爱唱爱跳,在家境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凑了三、四百元替她买了一架旧钢琴,还请来老师辅导。

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加上孩子的努力和勤奋,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如果她父母不注意培养,她的音乐才能也就会得不到发展而埋没,成为一个平常的人。

超常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

超常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

超常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超常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正奎摘要:超常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别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阐述了开展超常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超常儿童教育中几种重要关系进行分析,以试图澄清超常儿童教育和养育中的一些认识问题。

关键词:超常儿童教育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超常儿童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已走过二十余年的历程,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教育现状和发展的超常儿童教育理论,并建立了一套从幼儿到大学较完整的超常儿童教育体系。

但是,在教育理论界或教育主管部门中,学者或教育管理者仍然对超常儿童存在着分歧和误解。

而社会上各种赢利性教育机构,抓住中国父母普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需要,也提出了种所谓“天才”教育方法,以实现商业上暴利。

这更加深了一些教育理论界的学者和教育管理者对超常儿童教育分歧和误解,也使得社会大众对超常儿童的认识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这与世界各国纷纷立法来进一步加强超常儿童教育的趋势是很不一致的。

因此,为了澄清理念,本文将重新对超常儿童教育的基础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探讨。

1 开展超常儿童的心理基础1.1 个体差异性人类的生理、心理与行为存在着普遍的规律和特点,同时,个体与个体之间在生理、心理与行为上的表现又是迥然不同的,即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实际上,个体差异是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一个基本特征。

大量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在遗传、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行为的表现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存在着遗传上差异。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在行为上的差别很容易被人们发现。

那么,他们这种差异是否来自遗传上的差异呢?有关双生子研究发现,智力水平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基因因素或遗传因素。

通过分子遗传方法,有研究者发现,人类的第6条染色体上IGF2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2)基因可能与个体的智力水平有关。

智力超常儿童在普通班中的适应状况研究

智力超常儿童在普通班中的适应状况研究
is higher than their class which makes them boring.The second type performances
underachievement because they are disinterested in school learning.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nle first part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ask,简称IPDT),是建立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的儿童认知结构 发展过程的心理测验。IPDT包括守恒、表征、分类、关系、规律5个问题领域,共72 个题目,测验总分O一72分,测得结果与被测年龄转换成智商分数。1999年中科院心理 所方富熹、盖笑松等人制作了百分等级常模,将智商分数转换成百分等级,使不同年龄 儿童的IPDT得分具有可比较性,例:99%级指在被测的常模中,有99%的儿童认知水平 低于被试。同年IPDT中文版经他们制订的全国常模检验证明其具有稳定的信度,良好 的效度,适当的难度和理想的区分度,适合作为小学生认知发展诊断工具。“3本研究使 用IPDT是为了选取和确定研究对象。
一与环境适应良好无问题本组超常儿童的共同特点是个体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情绪情感稳定而和谐个体水平稍高于整体水平在普通班中个体的需要基本能被满足能够与普通班环境很好适应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具有稳定的学业及人际影响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这种地位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的情绪情感自我观念和威望的提升使他们的自尊感学习成绩精神状态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其他方面的潜力能够得到发挥学业以外的突出优势得到表现是被促进的组
the gifted children’S special need Call be satisfied in regular class,whether their special talent Can be expressed,or whether they are identified incorrectly and misunderstood by teachers

天赋与超常儿童教育

天赋与超常儿童教育

天赋与超常儿童教育摘要:在当代智力的研究领域,关于智力是什么的探索始终在进行。

而在教育界,人们对那些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正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本文以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对智力的研究为线索,根据不同的学者对智力的不同解释,阐述他们各自对于天赋的理解。

作者认为由于智力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目前在治理的研究领域不能有统一结论的现状。

关键词:智力;天赋;智力理论;智力测验“Giftedness”一词有很多种中文翻译方法,例如“天才”,“天赋”“天分”等。

台湾的学者翻译为“资优”,意指那些智力水平高于大众的儿童或者成人。

在当代智力的研究领域,关于智力是什么的探索始终在进行。

而在教育界,人们对那些超常儿童的特殊教育正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什么样的人算是天才?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当我们说一个人很有天分的时候我们意味着什么?天才等于高智商吗?动机,努力程度或者学习方式能否对天赋产生影响?创造力和天赋是什么关系?天赋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只是一种被发明出来的社会评价人们的一种方式?或者仅仅是教育者们人为的制造出来的一种评价学生好坏的方法?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在这个世纪就没有停止过。

定义天才的重要性在于,由学校或地区所采纳的具体定义将决定谁能够被挑选出来,接受特殊教育和训练,以及谁将被排斥在外。

例如:如果一个学校或地区把天才定义为高智力,那么选择过程可能相应的以智商或成绩分数为基础,识别程序本身就限定了哪些儿童能够进入某项特定的教学计划。

在我国的天才儿童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在我国,各种各样的少年班,实验班,层出不穷。

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儿童少年才有机会获得这种教育?在这里,一个正确明晰的定义,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采用了正确的定义,就可以基本保证进入这样的教育计划的儿童少年可以获得适合他们的教育;但是,如果采用了不恰当的定义,就有可能使一部分具有潜能的儿童被排除在外,得不到合适的发展。

人们必然想通过智商测试来给天赋下一个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常儿童教育论文
摘要:关于超常儿童的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去借鉴国外的经验,拿出更好的方法对策来改变我国超长儿童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是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人才是国家不断发展、兴盛繁荣的重要资源。

一般来说.比总体平均成绩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占总数的3%左右,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14岁以下儿童是28976万。

按照3%比例计算,我国现14岁以下超常儿童约800多万。

因此,如何有效的对超常儿童进行研究和教育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思考,使人才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天才儿童的不同定义
从我国古代的“神童”到现在的超常儿童,台湾地区受美国影响使用“资赋优异”;香港沿袭西欧的用法,称为“天才”等等。

但是超常儿童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在学术界,关于超常的概念以任如黎的超常三环说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说较富代表性。

自从二十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曼首创用智力测验来鉴别和研究天才儿童后,约40余年,智力测验在许多国家成了鉴别天才儿童的流行工具,高智商成了鉴别的决定性的指标。

凡是智商在130-140以上,就被确定为天才儿童。

二、评测标准
1、需要统一的评测标准
以上这些都说明一个相对完善比较科学的评测标准是急需的。


国的超常儿童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对超常儿童的培养还没有正式的法律规定,国家并没有针对超常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和教材,大部分的中小学没有专门针对个别超常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培养措施以及专门的教材、课程。

这样最终的结果:很多超常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最后趋于正常儿童、青年。

2、多指标多形式的鉴定标准
近年来,国内外学校教育倾向于采用多指标、多形式的手段来鉴别天才儿童,如教师提名、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创造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性向测验、人格测验、家长提名或同学提名、面谈、个性化作品评估等等,这些手段为科学鉴别天才儿童提供了基础。

3、借鉴实验研究成果
另外可以借鉴一些实验研究的成果来促进超常儿童的健康发展。

一项实验调查并追踪研究了超常儿童100余人,提出了一些很值得借鉴的理论,为超常儿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依据。

将超常儿童的主要成长条件概括如下:(1)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基础在调查和追踪的超常儿童中,绝大多数在家庭受到优越的早期教育。

许多家长不仅给孩子提供身心发展的有利环境,而且在孩子很小时就善于因势利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早期教育。

(2)因材施教的学校教育是超常儿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有些单位,开始重视了对超常儿童和少年的因材施教,有的学校设置了少年班,许多中小学经考核允许这类儿童提前入学或跳级。

(3)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专心致志,以及坚毅顽强等个性品质是超常
儿童取得超常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主观因素。

三、学习美国超常儿童的教育经验
对比美国超常儿童教育之后,发现有一个重要原因使得我国超常儿童发展相对缓慢:美国各级政府、教育研究机构及组织为超常儿童教育提供的支持和保障。

州级政府为超常儿童教育提供的教育项目及服务。

在美国,虽然联邦政府对于超常儿童教育的关注度以及保障力度远不及残疾儿童,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各州级政府承担起了为超常儿童提供教育服务支持和政策保障的重任。

无论是国家还是州级层面,有关超常儿童的研究机构都为政府、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提供了超常儿童教育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四、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
因此,对我国的启示:1、应有完善的法律对超常儿童教育进行保障,使其有法可依。

由于我国超常儿童教育体制还不健全,国家及地方均未出台针对超常儿童教育的相关政策及立法,导致超常儿童未得到相应的教育服务。

2、提高对超常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

3、支持超常儿童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

虽然美国在联邦政府层面并无专门针对超常儿童的立法,但不隶属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超常儿童研究机构却通过对超常儿童教育的相关研究,为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超常儿童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建立多元化的超常儿童教育培养模式。

我国超常儿童的培养模式主要为创办依附于高等学校的少年班。

单一化的超常儿童教
育培养模式不能够满足超常儿童的发展和教育需要,超常儿童教育亦呼唤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5、避免超常模式功利化。

目前,我国的很多超常班,就是为了学生不断地高成绩跳级。

并没有全方面的去培养超常儿童,关注各方面的平衡发展。

综上所述,关于超常儿童的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去借鉴国外的经验,拿出更好的方法对策来改变我国超长儿童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是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江小英,黄英.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5,(7):86-91.
[2]李彩云.天才儿童弱势群体特征的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6):91-94.
[3]孟现志.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的若干问题反思[J].中国特殊教育,2004,(7):2-5.
[4]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研究的现状与动态[J].中国特殊教育,1997(l):l-4.
[5]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的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7,20(5):468-469.
[6]王洪敏.中国特殊儿童的教育现状和问题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6,(5):23-25.
[7]朱晓斌.超常儿童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策略[J].中国特殊教
育,2007,(2):41-44.
[8]查子秀,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15年[J].心理学报,1994,26(4):337-3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