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糖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茯苓多糖制备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茯苓多糖制备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茯苓多糖制备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医药体系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茯苓中的活性成分——茯苓多糖,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潜在的医疗价值,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茯苓多糖的制备工艺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茯苓的药理机制,同时也为开发新型药物或健康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茯苓多糖的制备工艺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详细介绍茯苓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传统的水提法、酶解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提取等新型技术。

然后,我们将重点关注茯苓多糖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我们还将对茯苓多糖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挑战进行讨论。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茯苓多糖的窗口,为其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茯苓多糖的制备工艺茯苓多糖的制备工艺是茯苓多糖研究和应用的关键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茯苓多糖的提取和纯化技术也在持续发展。

目前,常见的茯苓多糖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等步骤。

提取是茯苓多糖制备的第一步,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醇提法、酶提法等。

其中,水提法由于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被广泛应用。

通过调整提取温度、时间和料液比等参数,可以优化提取效果,提高茯苓多糖的得率。

分离步骤通常采用离心、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提取液中的杂质和蛋白质等干扰物质,以获得较为纯净的茯苓多糖。

在这一步骤中,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和操作条件,对于保证茯苓多糖的纯度至关重要。

纯化是茯苓多糖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常用的纯化方法有柱层析、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茯苓多糖的分子量和化学性质,将其与其他杂质进行有效分离,进一步提高茯苓多糖的纯度。

通过化学分析和仪器检测等手段,对纯化后的茯苓多糖进行鉴定,确定其化学结构和分子量等信息。

多糖利用位点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多糖利用位点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多糖利用位点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多糖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在中药中广泛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药理作用。

在过去的研究中,多糖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对其整体结构进行分析来研究。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多糖的利用位点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利用位点是多糖中能够与靶分子结合的特定位点,是多糖发挥生物活性的关键。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模拟、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多糖与靶分子的结合位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利用位点的数量、位置和结构有关。

因此,通过研究多糖的利用位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药理作用机制,并为新药开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策略。

在中药药理研究中,多糖的利用位点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黄芪多糖为例,研究人员通过利用位点研究发现其可以结合到Toll 样受体4(TLR4)上,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此外,利用位点研究还可以探究多糖与受体的结合机制,深入分析中药的药理作用。

综上所述,多糖利用位点研究是当前中药药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成果将为中药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更多的突破口。

- 1 -。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有关资料显示,提取仍是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

在传统的提取方法中,普遍存在有效成分提取率低、杂质清除率不高、生产周期过长、能耗高、溶剂用量大等缺点。

因此改进提取工艺、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对中药的发展尤为重要。

中药多糖的提取效率已成为多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中药多糖提取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中药多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植物多糖;提取方法;应用前景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且数量最多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含量丰富,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中.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数百万,是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我国对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多糖及其复合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多糖与维持生命活性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类物质全面参与了生物的生殖发育、生长、应激等过程,是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分子识别的决定因素[1].多糖除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生物学效应外,还有抗衰老、降血糖、抗凝血等作用,且对机体毒副作用小.因此,对多糖的深入研究将为探讨发展多糖类药物治疗奠定基础,有些可作为或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和保健食品,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在植物多糖的研究中,如何建立最佳的提取工艺是多糖研究的基础.目前多糖提取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水提取法、酸提法、碱提法、酶解法、超声法、微波法等.近些年多采用混合或辅助手段提高提取效率,降低溶剂用量.1 溶剂萃取法1.1 水提法多数植物材料选用热水浸提法.此方法方便、简单、可操作性强,是一种国内外常用的提取植物多糖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游离态多糖的提取,成本低,且干扰物质少或易除去(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也可根据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醇沉法对多糖分离),但时间长,效率低.[2]李光[3]等用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4-6]优化铁皮石斛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到温度100℃,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17.2,提取率达到51.08%.付学鹏[7]等优化了蒲公英多糖的提取条件,确立了料水比1∶30,80℃保温3 h,提取2次为最佳条件.孙元琳[8]研究了水提当归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 h,浸提2次,料水比1∶10.赵永红[9]等通过正交试验在保证枸杞色素、枸杞低聚糖得率的同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枸杞粗多糖,其最佳提取方案,即浸提温度为90℃,溶媒量为50倍,浸提次数为1次,浸提时间为2h,测得其得率为0.94%。

补益类中药所含多糖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补益类中药所含多糖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补益类中药所含多糖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关键词】补益中药;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多糖(polysaccharides)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或β-糖苷键所连接而成的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又称多聚糖,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

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多种多样,其中大多数都含具有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多糖。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在目前已报道的一百余种中药多糖中,大多数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抗感染、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及延缓衰老等,且其毒副作用小,有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而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许多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所含的多糖具有肯定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如促进免疫细胞增殖与分化,活化免疫细胞,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等等[2]。

在当前药物研究趋势由化学合成药物转向天然药物的今天,人们对中药多糖类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活跃。

本文对近年来补益中药所含多糖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对免疫系统器官的影响当前关于补益中药多糖对于免疫器官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胸腺与脾的研究方面,胸腺是培育和选择t细胞的重要中枢淋巴器官,脾脏则含有各种免疫细胞,是机体进行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大枣多糖大、中、小剂量(400、200、100mgkg-1)可使小鼠胸腺皮质显著增厚,脾小节显著增大,而且能使胸腺皮质淋巴细胞数和脾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加,其中以大、中剂量的大枣多糖对胸腺、脾脏萎缩的拮抗作用为强,结果表明其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3]。

而怀山药多糖则可明显拮抗小鼠脾和胸腺的萎缩,使皮质厚度增加,皮质细胞数增加,淋巴细胞数增加,以大剂量400mgkg-1怀山药多糖作用为优,表明其多糖明显能兴奋免疫器官,增强免疫细胞功能[4]。

同样菟丝子多糖、麦冬多糖、太子参多糖、淫羊藿多糖以及枸杞多糖均能对小鼠免疫损伤的胸腺和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增加胸腺和脾脏重量,脏器指数显著升高。

2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t细胞既是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也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抗原刺激在体内发生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都是由抗原递呈细胞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的[5]。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1.黄芪多糖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

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释放和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胰岛功能。

此外,黄芪多糖还能够抑制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2.银杏多糖银杏(Ginkgo biloba)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植物,其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研究表明,银杏多糖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此外,银杏多糖还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3.枸杞多糖枸杞(Lycium barbarum)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枸杞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提高胰岛素的释放。

此外,枸杞多糖还能够抑制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研究还发现,枸杞多糖还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肪肝和肾脏损伤。

4.薏苡仁多糖薏苡仁(Coix lacryma-jobi)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活性。

研究发现,薏苡仁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脂肪代谢和血脂水平。

此外,薏苡仁多糖还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综上所述,中药植物多糖具有重要的降血糖作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关于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理机制的不完全理解、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中药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并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中药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药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Ad a c s i he Ex r c o ,s l to , r fc to n s y M e o so l s c h r d si i e e Tr d to a e cn v n e n t t a t n I o a n Pu i a i n a d Asa t d fPo y a c a i e n Ch n s a i n l i i i h i M d ie i
a t eig e in , ihh sav re fboo ia cii . e e t er , sa c e ntep ls ch rd so h e eta i o a ci rd e t v n wh c a a t o i lgc l t t I rc n asr e rh so h oy a c aie fC i s rdt n l iy a vy n y e 中多糖作 为其主 要活性成 分 , 其 具有 多种 生物 活性 。近年 来 , 对于 中药 多糖 的研究 逐渐
成 为一 大热 点 , 但这 些研 究较大 程度 上依 赖于 多糖 的提取 、 分离纯 化结 果 , 此采用 理想 的提 取分 离技 术将 有 利于 中药 因 多糖类产 品品质 的提 高。本文 综述 了近 年来 中药 多糖的提 取 、 分离 纯化研 究进展 , 并对 中药 多糖 的含量 分析 方法进 行 了 介绍 , 多糖 的研 究提供 一些参 考 。 为 关键 词: 多糖 ; 提取 ; 离纯化 ; 量分 析 分 含
Ha e H agXi Z agLn l g L i k n Qi S abn t rW i u n h n igi nJ n u n h o ig n a
(n ier gC ne fr rdt n l hn s eiie o e ia o , at h a i ri f cec n c n lg , E g e n e t a io a C iee dc d r zt n E sC i v s yo inea dt h ooy n i ro T i M nM n i n Un e t s e

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用作用。

其中,五味子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免疫增强、调节血脂、降血糖、抗肝损伤、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

因此,研究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对于开发和利用五味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1. 离子液体提取法离子液体提取法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提取技术。

近年来,有研究对五味子多糖的提取进行了初步研究。

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和乙腈为混合溶剂,以五味子粉末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五味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为75 ℃,料液比为1:25,此时提取率可达到10.05%。

2. 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常用的非常规物理提取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微波电子场使母液发生快速温升和剧烈搅拌,加速细胞壁破碎,从而加速物质的扩散和转移。

目前,有研究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进行五味子多糖的提取。

在一些研究中,采用纯水作为溶剂,以五味子为原料,考察了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360 W,提取时间为3 min,液固比为30:1的条件下,五味子多糖的提取率可达到7.93%。

4. 酶解提取法酶解提取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技术提取方法。

目前,有研究利用酶解提取法对五味子多糖进行了提取。

在一些研究中,采用3%的纤维素酶和5%的淀粉酶分别进行预处理和提取。

结果表明,用酶解法提取五味子多糖的提取率远高于传统热水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率可达到25.92%。

总之,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五味子多糖的提取率和产品性质均有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原料性质、提取条件等多种因素,进一步优化提取技术,以提高五味子多糖的提取效率和活性成分的含量。

黄芪多糖活性的研究进展

黄芪多糖活性的研究进展

黄芪多糖活性的研究进展作者:王丞姚坪陈惠丽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4年第06期摘要: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黄芪根茎萃取、提纯得到。

黄芪多糖成分多样,由己糖醛酸、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和葡糖醛酸等组成,颜色棕黄,粉末状,味微甜。

当前黄芪多糖已广泛应用于畜禽生产中,但由于黄芪多糖活性功能多样,其实际应用有待深入研究和发掘。

本文对黄芪多糖活性的研究进行梳理汇总,为黄芪多糖在畜禽行业的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黄芪多糖;活性黄芪是一种中医上常用的补气类中药,具有甘温补升、益气固表、生举清阳、利水消肿等功效,入脾、肺经。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中的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等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器官等作用,还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细菌、造血等活性,在生产上可以调节肠道益生菌、提升屠宰性能、避免应激反应等,常用于饲料添加剂、微生物发酵、疫苗佐剂、精液冷冻、抗生素配伍等。

1 黄芪多糖活性概述1.1 抗氧化活性黄芪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功能全面、安全无毒,而且其抗氧化活性对各种动物和各类器官均能产生明显功效。

APS主要通过增强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来产生抗氧化作用,其效果往往与APS的浓度呈正比。

比如,在对淇河鲫的研究中,用APS投喂后,其肝脏中SOD、CAT、GPx活性显著增加,MDA降低,淇河鲫的抗氧化性能增强[1]。

APS具有抗衰老作用,APS可显著延缓秀丽线虫[2]、果蝇[3]、大鼠[4]等多种动物的衰老,其主要机制是APS抑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和衰老,减少了线粒体ROS5以及促进抗氧化基因dFOXO和4E-BP的表达,激活IGF-1信号通路实现抗衰老活性[5]。

黄芪甲苷(AS-IV)还可以通过干预机体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发挥延缓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的作用[6]。

此外,APS的氧化性能够有效减轻替米考星对动物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实验表明小鼠在摄入APS后,通过其抗氧化和抗应激作用提升了SOD和GPx活性,显著抑制了心跳过速和收缩力减弱的情况[7]。

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中药材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具有独特药理活性的中药成分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

黄芪,作为传统中药材之一,其多糖成分因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备受关注。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作为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以期为黄芪多糖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黄芪多糖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为后续的研究进展提供基础。

接着,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免疫调节网络等多个层面,系统阐述黄芪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然后,结合临床研究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黄芪多糖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对黄芪多糖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推动其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进一步发展。

二、黄芪多糖的提取与纯化黄芪多糖的提取与纯化是深入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黄芪多糖的提取与纯化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提取方法:黄芪多糖的提取通常采用水提法、醇提法、酸碱提取法以及酶解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水提法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多糖活性保持较好,被广泛应用于黄芪多糖的提取。

水提法提取黄芪多糖的关键在于温度、时间和料液比的控制,通过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多糖的提取效率。

纯化方法:提取后的黄芪多糖通常含有杂质,如蛋白质、色素等,需要进行纯化。

目前,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沉淀法、柱层析法、膜分离法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其中,柱层析法以其高分离效率和纯化效果,成为黄芪多糖纯化的主要手段。

通过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洗脱条件,可以有效地分离和纯化黄芪多糖。

质量控制:为了保证黄芪多糖的质量和纯度,提取与纯化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茯苓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进展

茯苓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进展

四、结论与展望
茯苓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医药领域 中,茯苓多糖对机体各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理功能,具重要的药理活性,在临床治疗 及药物开发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在食品领域中,茯苓多糖可以作为食品添 加剂改善食品口感和质地,同时也可以作为生产保健食品的原料;
在化妆品领域中,茯苓多糖具有保湿和抗氧化等作用,可以用于生产化妆品提 高产品的性能。然而,对于如何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药用价值,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 究与探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进行工艺优化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使茯苓这一传统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生活。
3、超声波辅助法
超声波辅助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作用加速茯苓中多糖成分的释放的方 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等优点。在超声波的作用下, 茯苓组织的细胞壁被破坏,多糖成分更容易释放出来。同时,超声波的振动作用 还可以加速溶剂的渗透和扩散,进一步提高了提取效率。然而,超声波辅助法也 存在一些缺点,如超声波的噪音较大、对设备的要求较高等。
二、茯苓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是提取茯苓多糖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多糖在不同 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多糖从茯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溶剂包括水、醇类和酮 类等。其中,水是常用的提取溶剂,因为多糖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然而,水提 取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提取时间长、需要大量的水等。因此,一些研究人员尝 试使用其他溶剂进行提取,如醇类和酮类等。
多糖纯化技术
多糖的纯化技术主要包括沉淀法、色谱法、电泳法和膜分离法等。其中,沉 淀法操作简单,但纯化效果较差;色谱法能够实现高效分离,但成本较高;电泳 法能够分离出具有电泳活性的多糖,但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膜分离法能够实现 分子级别的分离,但膜的制备和清洗成本较高。近年来,一些新的纯化技术,如 亲和色谱法、免疫分离法和纳米膜分离法等也逐渐应用于多糖的纯化。

中药当归多糖的研究进展

中药当归多糖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党参多糖-硒化当归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wzyzr201922);肾去细胞基质的制备和鉴定(wzyrc201801);GCs在血管化卵巢去细胞生物 支架中的增殖及功能鉴定,KJ2018A0691。
作者简介:谢诗慧(1991—),女,安徽淮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基础兽医学。 收稿日期:2019-04-26
当 归 是 伞 形 科 植 物 当 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当归喜阴凉湿润气候,主要产于我国甘 肃、云南、四川等地。当归药用最早始于《神农本草经》, 中医有“十方九归”之说,是中医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 当归入肝、心、脾经,药性甘、辛、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 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具有 提高免疫、抗肿瘤、造血、抗辐射损伤、抗氧化、镇痛等多 种生理功效[2]。其药理学活性作用与其药用成分密不可 分,当归的药用化学成分主要分为精油和水溶性成分2大 部分,精油以藁本内酯、别罗勒烯、苯酚、邻甲苯酚等为 主;水溶性成分主要包括多糖、丁二酸、烟酸、尿嘧啶、腺 嘧啶和胆碱等[3]。当归多糖为当归饮片水溶性主要成分, 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保肝等多种生物 学活性[4]。分离提纯化的当归多糖表面含有大量活性集 团,这些活性集团可与某些化学试剂进行反应,对当归多 糖进行化学修饰,使当归多糖的生物学活性作用得以改 善或使当归多糖产生新的生物学活性作用[5]。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9,25(11)
27
中药当归多糖的研究进展
谢诗慧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摘 要:当归多糖为当归饮片主要的药理学活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和造血等多种

枸杞多糖的研究及其进展

枸杞多糖的研究及其进展

枸杞多糖的研究及其进展枸杞(Lycium barbarum L.)是一种中草药,也是一种重要的保健食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其中,枸杞多糖是枸杞含有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保健功能。

因此,枸杞多糖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枸杞多糖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种单糖如葡萄糖、鼠李糖、甘露糖等,以及多糖链的连接方式和链长等结构。

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

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近年来,围绕枸杞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和分离纯化技术、活性机制研究、药理学活性和应用研究等方面。

首先,提取方法和分离纯化技术是枸杞多糖研究的基础工作。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法、酸提法、醇提法等,通过优化提取条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枸杞多糖的提取率。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包括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凝胶渗透层析等,可以有效去除其他杂质,提纯目标化合物。

其次,活性机制研究是揭示枸杞多糖药理活性的关键。

研究发现,枸杞多糖可以通过增强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细胞信号通路、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等多种途径发挥其药理活性。

例如,枸杞多糖可以增加巨噬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和杀伤能力,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调节T细胞的免疫应答等。

此外,药理学活性研究揭示了枸杞多糖在多种疾病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研究发现,枸杞多糖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此外,枸杞多糖还能够降低血糖和血脂、改善氧化应激、保护神经细胞、抗衰老等。

当前,枸杞多糖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将枸杞多糖应用于食品、保健品、药物等领域,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和药物。

另外,针对枸杞多糖的药物传递系统和生物有效性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枸杞多糖作为枸杞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保健功能。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方法和分离纯化技术、活性机制研究、药理学活性和应用研究等方面。

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茯苓多糖的提取、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茯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茯苓多糖作为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化学结构以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茯苓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本文将概述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水提法、醇提法以及现代的微波辅助提取、酶解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茯苓多糖的化学结构特征,包括其分子量、单糖组成、糖苷键类型等,以及近年来在结构解析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本文将重点综述茯苓多糖的药理作用,如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等,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够为茯苓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对于其后续的结构研究和药理作用分析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也在不断地优化和创新。

传统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提法、醇提法等。

水提法是以水为溶剂,通过加热煮沸使茯苓中的多糖成分溶解于水中,然后通过浓缩、干燥等步骤得到多糖提取物。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提取效率较低,且易受到其他水溶性杂质的干扰。

醇提法则是利用醇类溶剂对多糖的溶解性进行提取,常用的溶剂有乙醇、甲醇等。

醇提法相对于水提法,提取效率较高,但成本也相应增加,且需要注意溶剂残留的问题。

随着现代提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提取方法,如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机械振动和热效应等,使茯苓细胞壁破裂,多糖成分更易溶出。

这种方法提取时间短,效率高,但设备成本较高。

微波提取法则是利用微波对物质分子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使茯苓中的多糖成分快速溶出。

微波提取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但需要注意微波功率和时间的控制。

中药多糖的研究进展

中药多糖的研究进展
余 薇 汪 , 晖 吴基 良 ,
( . 宁学 院药 学院 , 1成 湖北 成 宁 4 70 ;. 汉大 学基础 医学院 药理 学系 ) 3 10 2 武
中 图分 类 号 :9 1 R 6 文 献 标 识 码 : C 文章 编 号 :0 8 6 5 20 )60 4 -4 10 - 3 (0 7 0 - 8 0 5 0
化学组成 、 头物 构 型、 环 构 象、 异 糖 糖链 的 空间取 向等信
息 。应 用 H MR 解 决 多 糖 结 构 中 糖 苷 键 构 型 问 题 … , N 1 C MR的 应 用 对 多 糖 的 研究 起 着 重 要 推 动作 用 , 不 但 3N 它 能确定各 种 碳 的位 置 , 且 还 能 区别 分 子 的构 型 和构 而
还没有一种准确的测 定方法 。多糖 的分 子量只代 表一定
渐发现 多糖 在抗 肿瘤 、 肝炎 、 心血管疾病 、 衰老等方 面有独 特 的生物 活性 , 且细胞 毒性 极。近 年来 , 由于天然 药物
化学 、 理 学 研 究 的不 断 深 入 , 糖 分 析 手 段 得 到 突 飞 猛 药 多
高的优点。
糖基 间的比例 以及不 同单糖 间 的连接 。要 测定 多糖 的完 整结构是困难的 。测定 多糖 的方 法主要 有 : 甲基化 法 、 高 碘酸氧化法 、mt Si h降解法 、 酸或碱 的部分降解法 和酶 解法 等 。近 2 O年来 , 随着仪器 的发展 , 多糖 结构 的仪器 分析法 越来越 占有重要地位 。应用 红外光 谱技术 识别 吡喃 糖和 呋喃糖 , 确定多糖中各种吡喃糖 的糖苷链构 型等。核 磁共
滤法。
进 的发 展。研究 发现 , 多糖可作为生命活动 中核心作用 的
遗传物质 , 它能控 制细胞分 裂和分 化 , 节 细胞 的生长 与 调

红芪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红芪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红芪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关键词:红芪多糖药理作用综述1 绪论1.1选题意义/背景及目的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有关红芪多糖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于红芪多糖的分离研究的相关报道却很少。

专业的红芪多糖的分离方法有很多,马丹采用了分步醇沉法分离红芪多糖,杨涛通过红芪提取红芪多糖的成分,分离提纯,陈同强等人则是通过提取红芪多糖,结合凝胶柱色谱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4]。

红芪多糖中包含很多糖类成分,每一种糖类成分都可以分离出其他的糖类成分,每一种成分的作用都不同[5]。

红芪多糖的成分测定主要是采用色谱法,通过分析色谱,研究红芪多糖的成分组成以及构成比例。

总而言之,红芪多糖是一种杂多糖,其中的每一种糖类成分都有自己独立的组成结构,目前,国内外对红芪多糖的分离的相关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

我国现在对于红芪多糖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我国测量红芪多糖的含量是通过比色法,对比苯酚和硫酸两种成分。

苯酚-硫酸比色法简单,易操作,只需要提取红芪中红芪多糖的成分,然后加入部分硫酸,片刻之后,观察红芪多糖的成分分离,通过比色法测量其变量和多糖含量[6]。

除了苯酚-硫酸比色法,还有许多其他方法测定红芪多糖的含量,比如魏舒畅等人就是采取了差示对比法,以葡萄糖为标准,测定红芪多糖的变化,这种方法被他们称之为改良差示酚硫法[7]。

还有,欧阳亦华,李冰等人[8],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红芪多糖的含量测定,他们的方法各有不同,却也有所相似。

红芪多糖的含量测定,都需要在测定前,通过现代的分离提纯技术,提取出葡萄糖,乳糖等多种糖类成分,然后,用色谱法进行分析对比,测定每一种糖类成分的变化与含量变动[9]。

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因此,为了降低实验误差,研究者要在实验过程中,谨慎选择研究方法,谨慎操作,提高实验成功率和准确率。

色谱法测定红芪多糖的含量,是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它是简单,易操作的,通过色谱分析结果,对比色差,就可以发展红芪多糖中每一种糖类成分的变化,其他的方法不如它简易,具体表现在色谱法不需要计算转换因子,但是色谱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中药多糖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多糖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糖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浆 C : 度 升 高 后 可 以激 活 C z Mg 依 赖 的 内 源 性 核 酸 内 a浓 a+ z 、 + 切酶 , 导致 细胞 D A 断 裂 , 而 引起 细胞 凋 亡 。 能 降低 磷 酸 二 酯 酶 的 活 力 , 高 细 猪 提
14 . 对 癌 基 因 与 抑 癌 基 因的 作 用 树 舌 多 糖 GF7 可 诱 导 小 鼠 H2 ¨还 2肝 癌 移 植 瘤 P Ⅳ 基 咂
茯 苓 多糖 与 小 鼠 S 8 、 白血 病 K 6 10 人 5 2细 胞 体 外 培 养 2h通过对细胞膜成分分析后 发现 , 4 . 茯苓 多 糖 可 升 高 肿 瘤 细 胞 膜 上 的 唾 液 酸 含 量 , 扰 细 胞 膜 的肌 醇 磷 脂 代 谢 , 干 明显 抑 制 磷 脂 酰 肌 醇 转 换 , 测其 抗 瘤 机 理 与膜 生 化 特 性改 变 有 关 。 推
长 抑 制 与 P P诱 导 S期 细胞 停 止 和 凋亡 的 能 力相 关 。 云 芝 S 将
多 糖 与 结 肠 癌 细 胞 AG S一 起 培 养 4 d后 . 瘤 细 胞 的 数 量 比 肿 对 照 组 明显 减 少 , 过 流 式 细 胞 术 研 究 发 现 . 瘤 细 胞 生 长 通 肿

Pha mac t l d ii l r eui ca an Cl c n a al
葛rl国 Rc 】 eh 床蕊 s既 e圈 鞴 a
中药 多糖 抗肿 瘤机制 研 究进 展
陈 艳
东 南 大 学 基 础 医 学 院 药 理 学 数 研 室 , 京 2 0 9 南 1 0 0
摘 要 本 文 从 中 药 多糖 增 强 机 体 免 疫 功 能和 对 肿 瘤 细 胞 的 直 接 作 用 两 方 面将 近 年 来 中 药 多糖 抗 肿 瘤机 制 研 究 进展 作 一 综 述 关键 词 中 药 多糖 ;抗 肿 瘤 ;机 制 中 图 分 类 号 R9 9. 7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8 6( 0 0) 2 2 — 4 6 3 7 0 2 1 0 —1 3 0

中药多糖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多糖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常被当作无药用价值的水溶性杂质而被除去 ,没有进 I一 ) L 2的产生及 白介素一 受体(L 2 ) 2 I一 R 的表达 , 进而增
入临床研究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研究 的深入 , 人们发现 强 T淋巴细胞的增殖 ; P 对多种实验性肿瘤有明显 AS 中药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而且几 抑 制作 用【 l 】 验证 明 A S与 I一/ A 。试 P L 2 L K对 肿瘤 作用 乎没有毒副作用 , 愈来愈引起了国内外药理学 、 生物和 相似, 并对 I一 , A L 2 L K抗肿瘤效应有明显增强作用【1 2。 3 化学家们的兴趣 , 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 ’ 中 A S还能增 强 N P K细胞 的活性 , 激 N 刺 K细胞 增殖 , 与 药 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 、 、 抗炎 、 抗病毒 、 抗氧 I一 L 2合用作用更佳嗍 A S对正常人 及肿瘤患者外周 ;P 化、 抗辐射、 降血糖、 降血脂 、 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 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分泌肿瘤坏死 因子( N ) T F具有明显 本文就 中药多糖在临床 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 促进作用嘲 。
药 2 0 年 第 2 卷 第 4期 08 7

31 ・

综述 ・
中药 多糖 肃 通渭. 4 30 730 )

中药多糖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普遍存在于 噬细胞产生 白介素 I I一 )抑制 ( E ) ; 内应 (L 1, P 3 C 合成 体 些植物中, 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 以前经 用可明显提高 T淋 巴细胞转化 , 促进受抑制的白介素(


【] 沈志祥. 1 上消化道 出血的诊治与治疗U .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 【 】 l 罗葵 良, 1 蓝永强 , 董生林 , 内镜热极治疗 胃 等. 肠疾病 9 例 4

中药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中药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20-12-09基金项目:贵州省一流大学一流专业“中药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黔教高发[2017]158号);贵中医科院内[2019]76号作者简介:田燕荣(1997—),本科生,专业:中药学;通信作者:杨菁(1988—),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中药(民族药)有效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田燕荣,梁晓飞,何维维,杨菁(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摘要:目的:对中药多糖的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括。

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对中药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中药多糖的常用提取方法有水提法、酸碱浸提法、酶辅助提取法、微波/超声辅助提取法;常用的纯化方法有除蛋白法、沉淀法和柱色谱法。

结论:随着人们对多糖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也在不断提高,以获得更高纯度的多糖。

关键词:中药多糖;提取;纯化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1)06-0081-03ResearchStatusofPolysaccharidesFromTraditionalTianYanrong,LiangXiaofei,HeWeiwei,YangJing(Guizho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iyang 550025,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researchprogressofextractionandpurificationofPolysaccharidefro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ethods:Theextractionandpurificationofpolysaccharidesfro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ereanalyzedandsummarizedbyreferringtodomesticandforeignreferences.Results:Thecommonextractionmethodsincludsewaterextraction,acid-baseextraction,enzyme-assistedextraction,andmicrowave-assisted/ultrasound-assistedextraction.AndThecommonpurificationmethodsincludeSevagemethodforremovingproteins,precipitationmethodandcolumnchromatography.Conclusion:With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themedicinalvalueofpolysaccharides,theextrac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ofpolysaccharidesisalsoimprovingconstantlytoobtainhigherpuritypolysaccharides.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olysaccharide;extraction;purification 多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藻类等体内都有分布。

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是传统中医药中的重要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如五味子多糖。

五味子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糖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目前关于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五味子多糖可以通过水煎、超声波辅助提取、酶法提取等多种方法进行提取。

水煎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

水煎提取的工艺参数包括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水药比等。

研究表明,水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3小时,水药比为10:1。

蒸馏水和乙醇混合溶剂提取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超声波辅助提取也是一种常用的五味子多糖提取方法。

超声波的作用可以加速药材颗粒与溶剂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从而提高提取效果。

超声波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包括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溶剂体积比等。

研究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波功率为400W,超声波时间为40分钟,溶剂体积比为20:1。

酶法提取是一种较新的五味子多糖提取方法。

酶法提取的优点是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对药材破坏小。

常用的酶法提取酶剂有纤维素酶、葡萄糖酸酶等。

研究表明,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酶剂用量为0.5%,提取时间为3小时,温度为50℃。

还有一些新型的五味子多糖提取方法也在研究中。

超临界流体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方法。

这些新型的提取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五味子多糖的提取效果,但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五味子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目前关于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水煎、超声波辅助提取、酶法提取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取五味子多糖。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新型提取方法,以提高提取效果和降低提取成本,进一步挖掘和开发五味子多糖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发现柴胡多糖%艾叶多糖%当归多糖%茯苓多糖%香菇 多 糖 %车 前 子 多 糖 %红 枣 多 糖 等 体 内 外 有 抗 补 体 作 用 $ &#)’ 进 一 步实验研究表明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补体"如裂褶多 糖% 茯苓多糖等通过替 代 途 径 激 活 补 体"而 香 菇 多 糖%柴 胡 多 糖% 人参多糖等则通过 经 典 通 路 激 活 补 体$ 实 验 表 明"抗 补 体 活 性多糖大多为酸性杂 多 糖"其 酸 性 部 分 主 要 是 半 乳 糖 醛 酸 和
用)淫羊藿多糖对小鼠 腹 腔 巨 噬 细 胞 吞 噬 功 能 及 巨 噬 细 胞 活 性有明显增强效用 "这 种 效 用 随 剂 量 的 降 低 而 降 低$ 李 明 春 等 就 &##!#(’ 灵 芝 多 糖!H\T’#对 小 鼠 腹 腔 巨 噬 细 胞 信 号 转 录 过 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 研 究"证 实 灵 芝 多 糖 能 增 强 小 鼠 巨 噬 细 胞的吞噬功能 "引 起 小 鼠 巨 噬 细 胞 8.$C 和 LW 值 升 高"增 加 巨噬细胞 内 三 磷 酸 肌 醇 !7=:#和 二 酰 基 甘 油 !95H#以 及 %5R=和%HR= 的 生成"在转录水平促进小鼠 巨 噬 细 胞 分 泌 细胞因子并影响其蛋白激酶活性$此外"从人参%柴胡%黄 芪% 银耳等植物中分离提取的多糖能显著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
性基团产生静电结合使游离的蛋白质脱去产生难度!大量研 究结果表明"糖及其缀合物是细胞识别的主要标记物"对其 进 一步研究在预防和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疑难疾病上具潜
在价值! "" 结 语
近十年来"多 糖 的 研 究 速 度 之 快"范 围 之 广"令 人 惊 叹! 多糖的研究在引起化学家兴趣的同时也在引起药理学家和生
噬能力"从麦冬%板蓝根%毛木耳%淫羊藿等植物中得到的多 糖 能提高小鼠静脉注射炭粒廓清速度"促进 单 核 巨 噬 细 胞 系 统 功能$大多数多糖体内或体外均能促进脾 细 胞 或 80I5 诱 导 的 淋 巴 细 胞 的 转 化$ 赵 武 述 等 对 &#&’ $# 种 中 药 多 糖 做 了 体 外 对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的 研 究"证 实 多 糖 对 淋 巴 细 胞 有 直 接 促 有丝分裂作用 $但关于多糖对 ! 细胞 还 是 T 细 胞 起 作 用"尚 存争议$枸杞多糖%女 贞 子 多 糖%淫 羊 藿 多 糖%黄 芪 多 糖 是 以 增强 ! 细胞功能为主的 ! 细胞免疫佐剂"具有 类 似 胸 腺 素 样 的免疫调节作用"作 用 部 位 在 胸 腺$ 从 菊 科 和 蔷 薇 科 植 物 中 分离得到的多糖 !.J+/.I和 =@.,3/*.I"可 提 高 ! 细 胞 的 细 胞 毒性"并呈剂量依赖 关 系$ 膜 荚 黄 芪 多 糖 可 使 癌 症 病 人 的 免 疫系统和 !细胞功能恢复正常水平$香菇多糖是一个典型 的 ! 细胞增强剂"它在体内外均能促进特异性 细 胞 毒 ! 淋 巴 细胞!8!\#的产生"并提高 8!\ 的杀伤活性$
化杂多糖有万更方强数的据活 性$ 另 外"多 糖 的 活 性 与 溶 解 度 有 着 重
要 关 系&P’$ $" 中 药 多 糖 研 究 现 状
中药多糖能提高机 体 免 疫 监 视 系 统"包 括 天 然 杀 伤 细 胞 !V^#%巨噬细 胞 !R7#%杀 伤 性 ! 细 胞 !8!\#%! 细 胞%淋 巴 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5^#%肿瘤浸 润 淋 巴 细 胞 !!7\#%白 介 素 !7\#和 其 他 细 胞 因 子 的 活 性 来 达 到 杀 伤 肿 瘤 细 胞 的 目 的 $
目前的研究认为中药多糖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
能来达到杀伤肿瘤细 胞 的 目 的"即 抗 癌 作 用 经 过 宿 主 中 介 作 用"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作用"而非直接杀伤 肿 瘤细胞! ." 重 视 中 药 多 糖 化 学 研 究 的 意 义
长期以来"中药化学 与 药 理 研 究 工 作 多 侧 重 于 脂 溶 性 化 学成分"而对水溶性中药多糖类有效成分重视不够"多糖在 生 物体中的作用仅被认 作 能 量 资 源 或 结 构 材 料"在 天 然 生 物 活 性成分研究中往往当作杂质被除去!这不仅是因为对多糖在 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 缺 乏 认 识"多 糖 的 分 离 纯 化 比 较 困 难 也是一重要原因!中药多糖大多与蛋白质共存于某一部位" 蛋白质或游离蛋白质的酸碱性氨基酸常与多糖上的碱性或酸
实用医技杂志 $))Q年:月第#:卷第Q期!半月刊#"Y=R!"R.*%"D$))Q"Z0@D#:"V0DQ!U+-1-0I/"@;#
* #)$# *
中药多糖研究进4;广西 柳州 &(&))&#
!摘"要"目的!对中药糖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综述"方法!从 中 药 多 糖 的 提 取 分 离 和 纯 化 及 其 化 学 结 构 与 功 效 关 系两方面进行综述 "结果!中药多糖可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多数中药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 功 能 及 抗 肿 瘤 等 药 理 作 用 " 结 论 !可 为 中 药 多 糖 的 进 一 步 开 发 研 究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 #)$$ *
实用医技杂志 $))Q年:月第#:卷第Q期#半月刊$"Y=R!"R.*%"D$))Q"Z0@D#:"V0DQ#U+-1-0I/"@;$
葡萄糖醛酸! 现已证 明"绝 大 多 数 多 糖 都 能 促 进7\?# 和7\?$ 的 生 成!
灵芝多糖可增加混合淋 巴 细 胞 培 养 液 上 清 中7\?$ 和7\?: 活 性"体外能促 进 小 鼠 脾 细 胞7\?$ 和7\?: -4V5 的 表 达! 黄 芪 多 糖 可 以 升 高 以 大 黄 建 立 的 脾 虚 模 型 小 鼠 7\?$ 水 平! 枸 杞多糖能显著增加老龄或成年小 鼠 细 胞7\?$ 的 分 泌"低 浓 度 时还可促进7\?: 的 分 泌"香 菇 多 糖 能 促 进 脾 脏 ! 细 胞 释 放 7\?:"释放量为空白对 照 细 胞 的 & 倍! 商 陆 多 糖 可 促 进 ! 细 胞产生7\?$"同时升高 培 养 液 上 清 中 集 落 刺 激 因 子 #8U6$活 性"这种 8U6 活性可被抗7\?:单抗抑制!
度的差异而达分离$ &" 中 药 多 糖 化 学 结 构 与 功 能 关 系
多糖的化学结构十 分 复 杂"其 结 构 与 功 能 的 关 系 尚 不 十 分清楚 $友田 正 司&Q’指 出 多 糖 复 合 物 有 多 种 多 样 的 生 物 活 性"多糖结构不同"生 物 活 性 必 有 差 异$ 研 究 发 现"多 糖 的 糖 链在分子生物学中具 有 决 定 性 的 作 用"它 能 控 制 细 胞 分 裂 和 分化 %调节细胞的生 长 和 衰 老&’’$ 如 抗 肿 瘤 香 菇 多 糖 及 裂 褶 菌多 糖 都 是 基 本 上 具 有 类 似 构 造 的 %?#"Q 结 合 分 支 的 %?#": 葡聚糖"除经口给药 外"经 皮 下%肌 肉%静 脉%腹 腔 等 各 种 给 药 途径均有效 $W1*.I0 等&<’对 多 糖 活 性 决 定 族 研 究 中 认 为 分 支区与抗补体 作 用%促 进 有 丝 分 裂 和 调 节 巨 噬 细 胞 68 受 体 兴奋性的活性有关$枸杞子多糖中具有#"(连接的多聚 半 乳 糖醛酸主链结构的多糖免疫活性较强$硫酸化均多糖比硫酸
白$多糖的分离纯化 方 法 除 经 典 的 分 离 沉 淀 外"还 有 季 胺 盐 沉 淀 法 "金 属 络 合 法 "盐 析 法 和 制 备 性 区 域 电 泳 法 等 "目 前 "中 药多糖的分离纯化在细分阶段一般常用凝胶色谱法和离子交 换色谱法&&’$色谱分离纯化多糖主要依据被分离多糖组分 间 的理化性质差异及其在固相载体和流动相之间分布和流动速
香菇多糖 体 内 给 药 能 诱 生 76V?#"给 药 #$" 后 血 浆 中 76V 的浓度达到高峰"但体外试验无此作用"这可能是 香 菇 多 糖抗病毒感染作用的一种机制!云芝多糖对淋巴细胞具有干 扰素诱生和促诱生作用"其中以#))IJ%\ 的药物质量浓 度 促 诱生效果最佳!此外"黄芪多糖&人参多糖&柴胡多糖&刺 五 加 多糖&银耳多糖及当归多糖&欧 州 李 =*,I,320-+3/1%.多 糖 等 均 能 诱 生 干 扰 素 ! ’#)(
!关 键 词 "中 药 多 糖 $抗 癌 免 疫 $化 学 研 究 !中 图 分 类 号 "!#$&" !文 献 标 识 码 "Z" !文 章 编 号 "’)*’+",#-#&,,)$,)+’,&’+,&
""多糖是由单糖连 接 而 成 的 多 聚 物"人 们 对 多 糖 的 初 始 研 究可追溯到#P:Q 年 U"+.*对 多 糖 抗 肿 瘤 活 性 的 发 现"至 $) 世纪&)年代"陆续发现一些真菌多糖和高等植物多糖具有 明 显的抑瘤活性$’)年代以来"科 学 家 们 发 现 多 糖 及 糖 复 合 物 在生物体内不仅是作 为 能 量 资 源 和 构 成 材 料"更 重 要 的 是 它 存在于一切细胞膜结构中"参与生命现象中细胞的各种活 动$ 中药多糖因具有增强 机 体 免 疫 功 能 及 抗 肿 瘤 等 药 理 作 用 "而 且几乎没有毒性"愈来愈引起国内外药理学家%生物学家和 化 学 家 们 的 兴 趣 "成 为 当 前 的 研 究 热 点 $ ’" 中 药 多 糖 的 提 取 %分 离 和 纯 化 #D#" 提 取 " 多 糖 是 极 性 大 分 子 化 合 物"易 溶 于 水"不 溶 于 乙 醇$常用水做提取溶剂"其他有用稀碱水溶液提取&#’%氯化 钠 水溶液梯度洗脱&$’"应特别注意的是"多糖在碱性较强时也 会 水解&:’$也有用超声处理以加速多糖释放的提取方法 $多 糖 水溶液浓缩后"加 入 P&S 乙 醇 醇 沉"醇 沉 的 醇 浓 度 根 据 多 糖 的结构和性质而不同"一般在’)S !<&S 的 范 围$ 静 置 $(" 后"分取沉淀$然后进 行 去 小 分 子 杂 质"去 蛋 白 质"去 色 素 等 处理"水层再进 行 醇 沉"沉 淀 分 别 用 P&S 乙 醇%无 水 乙 醇%丙 酮洗涤"Q) [减压干燥$ #D$" 分 离 和 纯 化 " 多 糖 的 分 离 纯 化 常 需 要 使 用 多 种 方 法 "小 分子杂质可选用不 同 孔 径 的 透 析 膜"用 透 析 法 去 除$ 多 糖 中 的游离蛋白质的去 除 方 法&(’有 U+K.J 法"三 氟 三 氯 乙 烷 法 和 三氯醋酸法$前两种 方 法 常 用 于 微 生 物 多 糖 的 分 离"后 者 多 用于植物多糖$而上述三法皆不适用于由糖和肽共价结合而 成的糖肽类$因为糖 肽 在 处 理 中 也 被 沉 淀 出 来"因 此 结 合 蛋 白质的去除常先用蛋白酶破坏蛋白质与糖的结合再去除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