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毒性试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b2ba4e72cc58bd63186bd60.png)
实验前24 h停止喂饲,每天清除粪便及食物残渣。驯养期间 死亡率不得超过10%,如果超过10%,则该批鱼不得用作实 验。
实验鱼应无明显的疾病和肉眼可见的畸形。
实验前两周内不应对其做疾病处理。
八、讨论与思考
1. 干扰鱼类LC50正常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2. 对一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而言,试推测用
静态法、半静态法或动态法测定其对鱼类
(3) pH:6.0~8.0。
(4) 为避免对实验鱼不必要的扰动,实验液中溶解氧 > 4 mg/L。 (5) 水量:每克鱼0.5 L水以上。
2. 选自同一驯养池中规格大小一致的幼鱼。
实验前该鱼群应在与实验时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在连续曝气
的水中至少驯养两周。驯养期间每天投饵1次,每天换水1~
2次。
(2) 至少取6个容器,均加入标准稀释水。
其中一个为空白实验即对照实验, 以得到所要求的浓度范围。
表1 实验设计
浓度对数 1.00 0.80 0.60 0.40 0.20
其余容器中加入不同量的储备溶液, 浓度系列(mg/L) (3) 向每个容器中放入10尾或更多的实 验鱼。每个容器设3个平行样。
害的危险性;
阐明受试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 系与中毒特征。
二、实验内容
根据静态测定法,用鲤鱼为试验生物测定
毒物在48 h后引起受试鲤鱼群体中50%鱼致
死的浓度。
在24 h,48 h记录试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 类死亡50%的受试物浓度,用LC50表示。
三、实验原理
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 h内多次)接触 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
斑马鱼LD50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
![斑马鱼LD50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5e565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0.png)
斑马鱼LD50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鱼类(斑马鱼)急性毒性(重铬酸钾)实验报告⼀、实验⽬的与实验要求1、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2、掌握常⽤的动物染毒途径和⽅法。
掌握急性毒性实验设计,操作⽅法,结果判定。
3、了解⼀次或24⼩时内多次给予受试化学物后,动物所产⽣的急性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中毒死亡的特征以及可能的死亡原因,观察受试物毒性反应与剂量的关系,求出半数致死量。
能较熟练地计算出LC50及毒性判定。
4、对⽐观察毒物对斑马鱼的作⽤。
5、体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物实验意识,提⾼学习的主动性、获取实验知识的能⼒和撰写实验报告⽔平。
⼆、实验⽅案1、实验仪器天平、⼿套、50mL烧杯、量筒、培养⽫、鱼缸、曝⽓装置2、实验药品斑马鱼100条、重铬酸钾、鱼⾷3、实验原理(1)⽅法的设置鱼类毒性实验⽅法可以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
本实验采⽤静态法,以96⼩时为⼀试验周期,在24、48、72、96⼩时记录斑马鱼的死亡率,确定斑马鱼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半数致死浓度⽤24h LC50、48h LC50、72h LC50和96h LC50表⽰,并记录⽆死亡的最⼤浓度和导致鱼类全部死亡的最⼩实验浓度。
(2)受试药物受试毒物要为常见毒物,并在⽔体中会存在,对鱼类养殖的影响较为严重。
另外受试毒物在⽔中应要稳定,不易分解,易溶解等。
(3)受试鱼类实验鱼类⼀般选择对污染物敏感,在⽣态类群中具有代表性,经济价值⽐较⾼,来源丰富、取材⽅便、遗传稳定,⽣物学背景资料丰富,⼤⼩适中,在室内条件下易于饲养和繁殖的种类。
斑马鱼是国际上通⽤的鱼类急性毒性实验鱼种。
建议的实验温度21-25℃,建议实验鱼的全长2.0?1cm。
(4)研究意义鱼类是⽔⽣⾷物链的顶级⽣物,也是⽔体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动物。
在污染⽔体中,当污染物达到⼀定浓度时,就会引起鱼类各种中毒反应,例如⾏为失常,组织器官病变,⽣理功能紊乱乃⾄死亡。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ca9fc313e2bd960590c677b7.png)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试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成都,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三、实验材料:1.实验鱼的选择和驯养12×6 小锦鲤鱼体长7-12cm 体宽3-5cm 体重 7-12g不同浓度的苯酚(mg/L)0、24、48、96、192、3842、实验仪器设备(1)实验容器实验容器一般用玻璃或其他化学惰性材质制成的水槽。
容器体积可以根据试验鱼的体重确定,通常以每升水中鱼的负荷不得超过2g(最好为1g)。
一些小型鱼类幼鱼可选择500ml 或1000ml烧杯为实验容器。
容器的深度必须超过16cm,水体表面积越大越好。
同一实验应采用相同规格和质量的容器。
为防止鱼类跳出容器,可在容器上加上网罩。
实验容器使用后,必须彻底洗净,以除去所有毒性残留物。
(2)其他吸光光度计3、实验用水:曝气水四、操作步骤:1、设置5个浓度组,1个空白对照组,选择不同浓度的苯酚(mg/L)0、24、48、96、192、384。
每个浓度放入12条小锦鲤鱼。
采用直接投毒方式,将配制的苯酚溶液直接倒入水槽中,搅拌均匀。
分别分为1、2、3、4、5、6组。
染毒后观察其活动状况,并每隔两个小时观察其生长活动、记录鱼死亡数量。
在72h 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
实验二、 鱼苗对几种常用渔用药物的毒性及耐受力试验
![实验二、 鱼苗对几种常用渔用药物的毒性及耐受力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b0c706d66f1aff00bed51ee7.png)
实验二、鱼苗、鱼种对几种常用渔药的毒性及耐受力试验1. 试验材料:试验用鱼为黄鳝(或其它鱼)鱼种。
试验容器为31.5×23.5×11cm方形白色塑料箱,每箱盛药液5L,试验用水为曝气72h的自来水。
用于试验的药物为3~6种外用消毒灭菌杀虫药物,如高锰酸钾、硫酸铜和晶体敌百虫等。
试验前先将药品配成母液,再根据实际用量吸取母液放入试验水族箱。
2. 试验方法:(静水、换水或流水条件下, 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试验前,先根据有关资料确定某种药物的浸浴浓度(5~11个浓度),或先按适当比例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48h预备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试验浓度范围,按等对数间距设置5个浓度组及1个对照组,另外每个组设两个重复。
试验期间增氧、不投饵,有些药物可以24h换1次试验液。
试验时,设对照组作比较,每组试验用10~20尾鱼,记录24h、48h及96h各水族箱中鱼的死亡尾数和中毒症状,计算死亡率。
在前8h 对试验鱼作连续观察,并作24、48、96h 的定时观察,做好供试鱼的存活记录,对96h未显毒性症状的试验鱼继续观察。
根据用药浓度、死亡时间和死亡率,利用半对数座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中间忍受限度(LC50)),安全浓度根据Turabell公式求出。
★采用比例法(直线回归法5),求出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者,按照寇氏法(Karber),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Log LC50 = X M–d(∑p - 0.5)式中X M为死亡组最大剂量的对数, d为相邻组浓度对数差, p为各组的死亡率(以小数表示),Σp为各组死亡率的总和。
查反对数表求LC50,并按Turabell公式:Sc = 0.3×48h LC50/(24h LC50/48h LC50)2或Sc = 48h LC50×0.1求出安全浓度。
作业:通过试验,计算出所用试验鱼种对几种常用渔药的安全浓度。
金鱼毒性试验
![金鱼毒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d47a536ecaaedd3382c4d30c.png)
环境毒理学实验报告指导老师:XXXX姓名:XXXX班级:XXXX学号:XXXX实验一金鱼毒性试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 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
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三、实验材料:1、实验鱼:小型金鱼幼苗100尾2、实验试剂:CdCl溶液四、实验步骤:1.饲养管理本实验采用2000mL大烧杯对受试鱼进行饲养。
水源为进过曝气后的自来水,PH值6.2-6.7,溶解氧6-10mg/L。
水温12摄氏度。
空气压缩机24小时增氧,实验期间受试鱼不喂食。
2.急性实验按照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在包括使鱼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和96 h 鱼类全部存活的最好浓度之间设置4个浓度组,分别是1mg/L、4mg/L、12mg/L、16mg/L。
每个试验浓度组设2个平行,每一系列设一个空白对照。
试验溶液调节至相应温度后,从驯养鱼群中随即取出鱼并随机迅速放入各试验容器中,每个容器投放受试鱼10尾。
同一试验,所有试验用鱼应30min内分组完毕。
在24h、48h、72h、96h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
观察并记录死鱼数目后,将死鱼从容器中取出。
应在试验开始后3h观察各处理组鱼的状况,并记录试验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呼吸能力减弱,色素沉积等)。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af9d20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6.png)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原理和操作(2)掌握半致死浓度的计算方法(直线内插法)二、实验原理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十分灵敏,运用毒理实验方法,观察鱼类在含有化学污染物的水环境中的反应,可以比较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高低。
鱼类毒性实验方法可分为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两大类。
静态实验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于受试化学物在水中相对稳定,在实验过程中耗氧量较低的短期实验。
动态实验方法要求具备一定的设备,对于在水中不稳定、耗氧量较高的化学物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时,可采用动态实验方法。
本实验介绍静态实验方法。
三、实验器材玻璃缸或搪瓷桶、有机磷农药、重金属盐、金鱼四、实验步骤(1)预备实验:预备实验的方法,可参考有关资料初步估计3~4个浓度,每个浓度用3~4尾鱼,观察24~48h。
进行预备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实验浓度的范围(找出引起实验鱼全部死亡和不引起实验鱼死亡的浓度);观察鱼中毒的表现和出现中毒的时间,为正式实验选择观察指标提供依据。
同时还要做一些化学测定,以了解实验液的稳定性、pH值、溶解氧的变化情况,以便在正式实验时采取措施。
(2)正式实验:1、根据在预备实验中得到的浓度范围,其间距按等比级数插入3~5个中间浓度2、选用表8-1中浓度值的对数系列,表中的数值可用百分体积或mg/L表示,必要时也可用10的指数来乘或除。
实验中至少选择5个不同浓度,一般以7个浓度较常用,但所选择的浓度应包括有使实验鱼在24h内死亡的浓度,以及96h内不发生中毒的浓度。
表中第1纵行包括的浓度最常用。
实验中无论采用何种分组方法,都必须同时设对照组。
配制实验液时应先配制少量高浓度的储备液,实验时临时稀释所需浓度的实验液。
先把药液与水均匀混合后,再放入实验鱼,禁止先放入实验鱼后网实验缸中加受试药液,以免实验鱼接触到不均匀的高浓度的药液而提前死亡。
3、结果的观察:实验开始后8h进行连续观察并做好记录,8h后可做24h、48h和96h的详细观察记录。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复习试题.doc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复习试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f0cb382158f5f61fb636660d.png)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复习试题一、填空题1.对于环境样品,采集样品时应将采样瓶不留, 样品米集后应O 如样品米集后6h之内不能进行试验,则必须将水样在°C下保存。
答:充满水样;顶上空间;立即进行试验;0〜4。
2.供试鱼用于实验之前,必须在实验室至少暂养。
临试验前,应在符合驯养条件的环境中至少驯养7天。
7天内死亡率小于,可用于试验,死亡率在之间,继续驯养7天死亡率超过,该组鱼全部不能使用。
答:12 天;5%; 5%〜10%; 10%o3.稀释用水经到为止,储存备用。
使用时不必再o答:曝气;饱合;曝气。
4.在试验之前,应根据受试物的确定采用的试验方法,即、半静态和试验,从而选定需用的和装置。
答:化学稳定性;静态;流水式;容器。
5.试验溶液调节至相应温度后,从驯养鱼群中随机取出鱼并随机各试验容器中。
转移期间处理不当的鱼均应-同一试验,所有试验用鱼应在内分组完毕。
答:迅速放入;弃除;30min o6.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要测定、和温度。
试验期间,每天至少测定。
至少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试验容器中试验液的浓度。
答:pH值;溶解氧;一次;受试物。
二、选择题1.在进行鱼类毒性测定时,可以进行浓度为极限试验。
A、80mg/L;B、100mg/L;C、120mg/L;D、150mg/L答:B2.试验期间,试验溶液的溶解氧含量应60%的空气饱和值。
A、大于;B、小于;C、等于;D、或大于或小于答:A三、判断题1.试验期间,尽可能维持恒定条件。
()2.在进行试验期间可以每天投食。
()3.在准备期间,不需调节试验溶液的pH值。
()答:1. V 2.X 3. V四、问答题1.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有什么意义?答:鱼类是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也是水体中重要的经济动物。
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环境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
因此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各种鱼类毒性试验,不仅可用于化学品毒性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测、废水及其处理效果检查,而且也可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水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五种农药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五种农药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3325bdb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d.png)
五种农药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昆明裂腹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药的使用对其可能产生毒性影响。
为了评估不同农药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毒性,进行了以下的急性毒性试验。
材料和方法:1. 实验鱼:选择健康、无病害的昆明裂腹鱼幼鱼,体长约为2cm,将其收集到实验室,放入容器中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氧气供应。
2. 农药选择:随机选择五种常见的农药,分别为乡村杀虫剂、甲胺磷、滴滴涕、敌敌畏和氧化乐果。
3. 实验组织:将实验鱼随机分为六个组,每个组设置10个鱼,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和五个农药处理组。
每个农药处理组的鱼分别放置于盛有不同浓度农药溶液的容器中,浓度分别为0.1mg/L、0.5mg/L、1mg/L、5mg/L和10mg/L。
4. 实验观察:观察每个处理组鱼的存活情况,记录每个处理组鱼的死亡数量和时间。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5天的死亡率。
农药死亡数量死亡时间死亡率乡村杀虫剂 1 2天 10%甲胺磷 4 3天 40%滴滴涕 6 2天 60%敌敌畏 8 3天 80%氧化乐果 10 4天 100%结论: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乡村杀虫剂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毒性相对较低,死亡率为10%。
而甲胺磷、滴滴涕、敌敌畏和氧化乐果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毒性较高,死亡率分别为40%、60%、80%和100%。
氧化乐果对昆明裂腹鱼幼鱼的毒性最为显著,死亡率达到100%。
针对昆明裂腹鱼幼鱼,乡村杀虫剂的毒性相对较低,而甲胺磷、滴滴涕、敌敌畏和氧化乐果的毒性较高。
这些结果对于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中的农药使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应当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鱼类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生态毒理学_5 实验五
![生态毒理学_5 实验五](https://img.taocdn.com/s3/m/587b90b601f69e3142329441.png)
实验五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硫氰酸钠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2、掌握如何测定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LC50。
3、了解硫氰酸钠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
二、实验原理1、斑马鱼急性毒性实验:试验鱼同时孵化,体长2-3cm,健康无病,在室内驯化饲养7-14天,待鱼苗死亡率稳定在<10% 时开始试验。
试验期间对照组的死亡率也应控制在<10%以下。
2、采用半静态测定方法,试验容器采用玻璃缸,盛水量以每条鱼2-3L水为宜(本实验用水18L),pH值为6.5-8.0,冷水水温为12-18℃,温水温度为20-28℃(本实验温度为室温),一次实验中水温变化范围为±2℃,水中溶解氧不能低于4mg/L。
3、根据预试验结果在最高安全浓度与最低全致死浓度之间,按级差设5-7个组,并设空白对照,每组养10尾。
试验前24小时停止喂食,试验期间不喂食,染毒48-96小时,记录24、48、72、96小时时鱼的死亡率与中毒症状,及时捞出死鱼。
4、鱼类急性毒性等级划分LC50等级<1mg/L 剧毒级1-10mg/L 高毒级10-100mg/L 中毒级>100mg/L 低毒级5、LC50: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
三、实验用品斑马鱼、硫氰酸钠、鱼缸、渔具、加氧泵、温度计、烧杯、量筒、分析天平、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正式试验前将斑马鱼在与试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驯养7-14d,驯养期间斑马鱼死亡率<5%。
驯养时每天喂食1次,曝气充氧,正式试验前24h停止喂食。
2、设定5个给药组,浓度分别为150mg/L、300mg/L、450mg/L、600mg/L和750mg/L,并设空白对照。
3、采用“半静态法”,每24h更换一次药液,每次更换三分之一,24h、48h、72h和96h定期观察并记录斑马鱼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并求出其LC50值。
五、实验结果1、求出硫氰酸钠对斑马鱼的LC50。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4660294b1a37f111f1855bfb.png)
S= 1 b
N--供试的动物总数(死亡率为0和 100%的组不计在内)
2. 结果评价
96h LC50(mg/L) <1 1~10 10~100
毒性分级
极高毒 高毒 中毒
≥100
低毒
3.编写报告
六、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的应用
(一) 安全浓度的推导
安全浓度:就是在污染物的持续作用下,鱼类可以正常存活、 生长、繁殖的最高毒物浓度
大小一致,在7厘米以下(金鱼3厘米)
数目:每浓度组7-10尾
2~3升水/g鱼
1升水/g鱼
3. 实验鱼的驯养
暂养12天 驯养7天 驯养用水与试验用水要一致
鱼的死亡率<10%
三、试验条件
1.试验容器和容积 容器:玻璃或陶瓷 大小按2~3升水/g 鱼
容器高度:30~35cm 试验液的深度应尽可能保持一致,且不能
找出最高的全存活浓度和最低的全死亡浓度
2. 试验浓度的选择
根据预备试验选择出的浓度范围,中间按等 比级数或等对数间距插入3~5个中间浓度。
浓度的单位:mg/L、百分比 浓度间隔系数≦2.2
每个浓度做3个平行
CK
CK死亡率小于10%时,实验才被承认。
3. 试验液的配制方法
母液
丙酮、吐温
溶剂CK:助溶剂含量应为试验组使用助溶剂的最高浓度, 且不得超过 100mg/L或0.1mL/L
a x2 y x(xy) K x2 ( x)2
b
K (xy) K x2
x ( x)2
y
K--浓度的组数(死亡率为0和100%的浓度不计在内)
y=-1.6901+10.5607x
50%死亡率的概率单位y=5,代入上式得:x=0.6335
危险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方法
![危险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6a181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8.png)
危险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方法
一、试验方法
1.试验操作和准备
(1)实施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测试物质为有害物质的样品或模拟物经过配制而成的试验悬浮液或其他溶液,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2)取试验鱼。
实施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时应使用健康的蓝腮青鱼,试验鱼的年龄应为3立方雷兹,体重应为2~3克,以头部节段截取,材料均匀性,当批次取用时应从不同缸中各取一样本数,每缸最多可取用50条试验鱼。
(3)测试液的配制:根据给定的浓度,称取适量的有毒物质,加入溶剂调成相应的浓度(如:30mg/L,1000mg/L,4500mg/L),悬浮液,再进行超声破碎处理,使悬浮液均匀稳定。
2.试验过程
(1)建立浓度梯度:根据试验设计,建立不同浓度的悬浮液(一般建立一个浓度梯度,以范围较大的高浓度为起点,以范围较小低浓度为终点)。
(2)将试验鱼放入测定浓度的悬浮液中,每一组10条,放入的体积为2.5升,其中放入的测定浓度的毒性物质为1.0克,分别测定各组死亡率、死亡时间、活捉率等指标。
(3)记录每组鱼反应后的死活情况,计算死亡率。
(4)毒性分级:根据试验结果,利用百分比死亡率法计算得到的各浓度的死亡率,计算试验物质的百分比死亡率,以此确定其分级。
三、结论
根据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结果,可得出有害物质的毒性类别。
例如:当百分比死亡率小于等于50%时,毒性类别为“低”;当百分比死亡率大于50%且小于等于90%时,毒性类别为“中”;当百分比死亡率大于90%时,毒性类别为“高”。
;。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7944cc422e3f5727a5e96284.png)
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目的、要求:本实验用过观察在不同受试物浓度处理下,鱼的急性中毒表现和经过,了解和基本掌握测定毒物的半数致死剂量/浓度的方法,了解受试物剂量和生物反应的关系及计算表示方法。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
实验原理: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置顶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实验材料:重铬酸钾溶液K2Cr2O7(Cr2+,2000mg/L),金鱼(用曝气后的自来水驯养三天补充氧气以保证溶解氧的浓度)实验步骤:1、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150、100、63、39、0(mg/L)2、将经过曝气驯化的鱼放入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中(每个浓度的鱼缸放10条鱼)观察96h。
应在实验开始后6h观察各组鱼的状态,并记录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侧翻、失去平衡和游泳能力等)。
3、记录不同浓度组6、24、48、72和96h的鱼的死亡率,得出剂量-死亡率曲线,求出求出不同时间的LC50。
实验结束时,对照组的死亡率不得超过10%。
数据处理:1、以暴露浓度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在计算机或对数概率纸上绘制暴露浓度-死亡率的曲线。
用直线内插法或常用统计程序计算出6h、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
如果实验数据不适于计算LC50,可用不引起死亡的最高浓度和引起100%死亡的最低死亡浓度估算LC50的近似值,即这两个浓度的几何平均值。
2、以实验开始后24h、48h、72h、96h时的LC50的值,进行毒性分级评价。
起始LC50(mg/L)毒性分级<1 剧毒1—100 高毒100—1000 中等毒1000—10000 低毒>10000 微毒(无毒)。
海洋鱼类水生态毒性试验方法与设计方案
![海洋鱼类水生态毒性试验方法与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944895d15abe23482f4d64.png)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洋鱼类水生态毒性试验方法,包括:选择虾虎鱼作为试验的鱼类生物,在与测试水样水质条件相同的标准水中进行驯养,准备待测水样储备液,先通过虾虎鱼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预试验分别筛选浓度梯度范围,设置差距小的浓度梯度,以海水作为对照组,待测水样作为试验组,同时进行虾虎鱼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记录虾虎鱼和环境的变化,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绘制虾虎鱼死亡率曲线,结合虾虎鱼的体征情况和水体指标变化判断水质毒性;克服目前国内对于鱼类毒性试验研究较为单一,没有适用于含盐条件下的水生生态毒性测试方法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一种海洋鱼类水生态毒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与待测水样水质条件相同的标准水中驯养海鱼;(2)以海水作为对照组、待测水样作为试验组,在不同毒物浓度梯度条件下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试验过程中海鱼禁止喂食,并保持对照组和试验组水质条件不变、鱼体大小相同,光照充足;其中:所述急性毒性试验包括:将驯养后的海鱼装入1.5升海水的容器中,每组海鱼数量为10尾,每个毒物浓度梯度设置两组平行,采用流水式,水流流速为20mL/min,试验时间为96小时,保持温度为22-25℃、pH为7.6-8.0、溶解氧大于60%,并分别在0、24、48、72和96小时观察并记录急性毒性试验过程中水质指标和海鱼生长指标的变化;所述慢性毒性试验包括:将驯养后的海鱼装入800毫升海水的容器中,每组海鱼数量为10尾,每个毒物浓度梯度设置四组平行,采用半静态式,试验时间为7天,每间隔24小时分别从每个容器中取出150毫升溶液,再加入150毫升与试验开始设置浓度梯度相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在0、1、2、3、4、5、6和7天观察并记录所述慢性毒性试验过程中水质指标和海鱼生长指标的变化;(3)对步骤(2)中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水质毒性;其中,所述海鱼包括虾虎鱼;所述水质指标包括pH、溶解氧和温度;所述海鱼生长指标包括存活数量、体重和体长;所述毒物包括硫酸钠和萘。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8b39a01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0.png)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水生生物毒性试验进行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可用鱼类、溞类、藻类等,其中以鱼类毒性试验应用较广泛。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非常灵敏,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肯定浓度或强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
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
鱼类毒性试验的重要目的是找寻某种毒物或工业废水对鱼类的半致死浓度与**浓度,为订立水质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供给科学依据;测试水体的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效果和水质标准的执行情况。
有时鱼类毒性试验也用于一些特别目的,如比较不同化学物质毒性的高处与低处,测试不同种类鱼对毒物的相对敏感性,测试环境因素对废水毒性的影响等。
这种试验可以在试验室内进行,也可以在现场进行。
依据试验水所含毒物浓度的高处与低处和暴露时间的长短,毒性试验可分为急性试验和慢性试验。
急性试验是一种使受试鱼种在短时间内显示中毒反应或死亡的毒性试验。
所用毒物浓度高,持续时间短,一般是4天或7—10天。
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获得毒物或废水对鱼类的致死浓度范围,为进一步进行试验讨论供给必要的资料。
慢性试验是指在试验室中进行的低毒物浓度、长时间的毒性试验,以察看毒物与生物反应之间的关系,验证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估算**浓度或*大容许浓度。
慢性试验更接近于自然环境的真实情况。
毒性试验方法可分为静水式试验和流水式试验两大类。
前者适用于测定和评价由相对稳定、挥发性小,且不过量耗氧的物质所造成的毒性,所需设备简单,毒物及稀释水消耗量少,但鱼类的代谢产物积累在试验水内,毒物浓度会因被代谢产物、器壁吸附等而降低。
实际工作中,常实行每隔肯定时间换一次试验水的方法。
流水式试验方法是连续不断地更新试验用水,适用于BOD负荷高、毒物挥发性大或不稳定的水样。
试验过程中溶解氧含量充分,毒物浓度稳定,可将代谢产物连续排出,试验条件更接近于鱼类所习惯的自然生活条件。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较多而杂的设备,试验水消耗量大。
中、长期的慢性试验一般都采纳流水式试验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4
2.正式实验 根据预试验得出的结果,在包括使鱼全部死亡的最 低浓度和96 h鱼类全部存活的最好浓度之间至少设置5 个浓度组,并以几何级数排布。浓度间隔系数应≤2.2。 每个试验浓度组应至少设2~3个平行,每一系列设 一个空白对照。如使用了助溶剂,应增设溶剂对照组, 其浓度与试剂中的最高溶剂浓度相同。试验鱼的数目以 每组实验浓度10~20尾合适,不得少于10尾。 试验溶液调节至相应温度后,从驯养鱼群中随即取 出鱼并随机迅速放入各试验容器中。转移期间处理不当 的鱼均应弃除。同一试验,所有试验用鱼应30min内分 组完毕。
Company Logo
5
1.数据处理 以暴露浓度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在计 算机或对数概率纸上,绘制暴露浓度对死亡率的曲 线。用直线内插法或常用统计程序计算出 24h、48h、 72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并计算95%的 置信限。 如果试验数据不适于计算LC50,可用不引起死 亡的最高浓度和引起100%死亡的最低死亡浓度估算 LC50的近似值,即这两个浓度的集合平均值。
Company Logo
4
在24h、48h、72h、96h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如果 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运动,如鳃的扇动、碰触尾柄后无反 应等,即可判断该鱼已死亡。观察并记录死鱼数目后,将 死鱼从容器中取出。应在试验开始后3h或6h观察各处理组 鱼的状况,并记录试验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侧翻、失去 平衡,游泳能力和呼吸能力减弱,色素沉积等)。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要测定pH、溶解氧和温度。试验期 间,每天至少测定一次。 至少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实验容器中试验液的 受试物浓度。 试验结束时,对照组的死亡率不得超过10%。
Company Logo
3
(2)pH 水的pH与水生生物的代谢作用有密切关系。对毒 物的毒性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验中应维 持pH在鱼类适宜范围内。一般实验液的pH在6.7~8.5 为宜。如需调节pH,可用1M或0.1M的HCl和NaOH来 调节受试物贮备液的pH。调节贮备液的pH时不能使 受试物浓度明显改变,或发生化学反应或沉淀。 (3)溶解氧 溶解氧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它能影响鱼类对 毒物的敏感性。一般温水鱼要求溶解氧在4mg/L以上, 冷水鱼要求溶解氧在 5mg/L以上。 (4)硬度 水的总硬度为 10~250 mg/L(以CaCO3计)。
3
3.实验用水(稀释水)及水质条件 用来驯养和配置实验液的水,必须是未受污染的清 洁水。一般可采用天然河水、湖水或地下水,但需过滤 以除去大的悬浮物质。也可用自来水代替,但必须进行 人工曝气或放置3d以上脱氯。如果试验目的是评价工业 废水或化学物质对接纳水体的影响时,则最好采用接纳 水体的污染源上游水作为试验用稀释水。蒸馏水不适合 做稀释水,因为蒸馏水中已除去了自然界水中的盐类, 与实际差距太大,另外由于蒸馏器的影响,有时使蒸馏 水中带有对鱼类不利的金属离子,影响试验结果。
Company Logo
4
1.预实验 用确定正式实验所需浓度范围,可选择较大范围 的浓度系列,如1000mg/L、100mg/L、10mg/L、 1mg/L、0.1mg/L。每个浓度放入五条鱼,可用静态 方式进行,不设平行组,试验持续48~96h。每日至 少两次记录各容器内的死鱼数,并及时取出死鱼。求 出24h100%死亡浓度和96h无死亡浓度。 如果依次预试验结果无法确定正式试验所需的浓 度范围,应另选一浓度范围再次进行预试验。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无毒)
Company Logo
5
3.编写报告 在实验报告中应包括:试验名称、目的、试验原理、 试验的准确起止日期,还有如下几项: (1)试验鱼的种名、来源、体重、体长、健康和驯 化状况。 (2)受试物质名称、来源物化性质和保存方法。 (3)实验用水的来源、物化性质和实验前的处理等。 (4)实验溶液的浓度与配置方法、实验温度。 (5)实验条件,如容器形式、实验液的体积与深度、 受试生物数目及负荷率。 (6)实验开始后24h、48h、72h、96h时的LC50值, 及其毒性分级。
Company Logo
5
(1)试验期间,对照组鱼死亡率不得超过10%。 (2)试验期间,受试物实测浓度不能低于设置浓度的 80%。如果试验期间受试物实测浓度与设置浓度相差超 过20%,则应该以实测受试物浓度来表达试验结果。 (3)试验期间,尽可能维持恒定条件。
Company Logo
5
2.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 依据LC50值的大小,可以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 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级,如实验 表3-1所示。
实验表3-1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毒性分级标准
鱼起始LC50(mg/L) 毒性分级
<1 1~100 100~1000 1000~10000 >10000
实验三 鱼类的急性毒性实验
环境科学系
1
目的与要求
4
实验步骤
2
3
实验原理
5
6
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
注意事项
Company Logo
1
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 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 和报告等全过程。
Company Logo
2
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中的污 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 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直至死亡。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 实验至少进行24h,最好以96 h为一个实验周期,在24h、 48h、72h、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确定鱼类死亡 50%时的受试物浓度。鱼类毒性试验在研究水污染及水 环境质量中占重要地位。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 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 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 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 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 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Company Logo
3
2.实验仪器设备 (1)实验容器 实验容器一般用玻璃或其他化学惰性材质制成的水族 箱或水槽。容器体积可根据试验鱼的体重确定,通常以每 升水中鱼的负荷不得超过2g(最好为1g)。一些小型鱼类 幼鱼可选择500mL或 1000mL烧杯为实验容器。容器的深 度必须超过16cm,水体表面积越大越好。同一实验应采用 相同规格和质量的容器。为防止鱼类跳出容器,可在容器 上加上网罩。实验容器使用后,必须彻底洗净,以除去所 有毒性残留物。 (2)其他 溶解氧测定仪、水硬度计、温度控制仪、pH计、分析 天平。 Company Logo
Company L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
3
1.实验鱼的选择与驯养 试验用的鱼必须对毒物敏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便于实验条件下饲养,来源丰富,个体健康。我国可 采用的试验鱼有四大养殖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 和鳙鱼)、金鱼、鲫鱼、野生的食蚊鱼等。本实验选 用鲫鱼作为实验鱼。 在同一实验中要求试验鱼必须同属、同种、同龄, 最好是当年生。鱼的平均体长以7cm以下为合适。金 鱼体短、身宽,一般以3cm以下较为合适。同组鱼中 最大的体长不应超过最小的体长的1.5倍。
Company Logo
3
选用的试验鱼在试验前必须在实验室内经过驯养,使 之适应实验室条件的生活环境和进行健康选择。驯养鱼应 该与试验相同水质水温的水体中至少驯养7d,使其适应试 验环境,不应长期养殖(<2个月)。驯养期间,应每天换 水,可每天喂食1-2次,但在试验前一天应停止喂食,以免 试验时,剩余饵料及粪便影响水质。驯养期间试验鱼死亡 率不得超过5%,否则,可以认为这批鱼不符合试验鱼的要 求,应该继续驯养或者重新更换试验鱼进行驯养。 试验前必须挑选健康的鱼,即选择体色光泽、鱼鳍完 整舒展、行动活泼、逆水性强、大小无太大悬殊、无任何 疾病的鱼作为试验鱼。任何畸形鱼、外观上反常态的鱼都 不得作试验鱼。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3
实验用水的水质条件一般是指水的温度、pH、溶 解氧、硬度、水中的有机物和水量等。 (1)水温 实验中应保持鱼类原来的适应温度,一般冷水鱼 在12~18℃,温水鱼在20~28℃。为使得实验结果可 靠,在同一实验中,温度的波动范围不要超过4℃(即 ±2℃)。冬天可以通过加热室内的空气温度而达到调 节水温的目的,也可以采用电热棒直接控制调节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