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练字小故事
古今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
古今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1、“智永练字,退笔成冢”智永和尚,隋末唐初人,书圣王羲之的第64代孙。
其练字非常刻苦。
据说他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阁楼上30年不下来。
干什么?写字!笔一支接着一支的用完,一筐接着一筐地把用坏的笔装起来。
最后,装了满满四大筐之多。
于是,他把这些坏笔埋到后院,而成一土丘。
2、怀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典范。
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每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
他写秃的笔,可能比智永还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名叫“笔冢”。
3、钟繇是魏大书法家,楷书的鼻祖。
其练字非常用功,以致于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都在写字。
怎么写?手指为笔,被里为纸。
日复一日,被里都给划破了。
4、沙孟海,现代著名书法家,书坛两大泰斗之一(另一为启功)。
其也是嗜书非常。
何以见得?其坐着无事的时候,手指头也是不停的比划,在哪里比划?在膝盖上。
长期以往,裤子都给划破了。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5、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习研究。
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
他整学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6、萧峰学写“凤凰尾”萧峰,字宣颖,小名叫作暗(àn)黎,是南朝齐高帝的第十二个儿子,被封为江夏王,曾经担任过侍中、散骑常侍、徐州刺史、秘书监等职务。
他小时候生活在张氏房里,喜爱书法,张氏却没有纸给他练字,他就在井的栏杆上练字。
字写满了,他就用水冲洗干净后再写。
他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了,不许人清除窗上的灰尘,而是在上面练习写字。
像这样一天天地练习,从来不间断。
在他五岁的那一年,高帝派人教他练习“凤凰尾诺”的字体,他一学就会。
高帝十分高兴,奖给他珍贵的玉麒麟,还风趣地对他说:“这是麒麟奖赏凤凰尾啊!”萧峰后来更加刻苦练习,成为人们推崇的书法家。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以下提供几个关于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1. 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
他从7岁开始练习书法,炼字用的是清洗笔砚的池水,池水因此变成墨色。
据说他小时候走路时,也不忘练字,时常在衣襟上比划。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练出了一手好字。
2. 钟繇为练字买纸的故事。
他曾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并把清水池变成了墨池,之后,他买了大量的纸张,在上面练习写字,终于成为书法家。
3. 孙过庭的故事。
孙过庭出身寒门,通过刻苦练习,他终成著名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和诗人。
他的《书谱》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4. 柳公权刻苦练字的故事。
他经常在堂屋里练字,笔用秃了许多,后来发现脚下的地都被磨出一个大坑。
5. 颜真卿的故事。
他小时候家里贫穷,买不起纸笔,就用笔蘸黄土在墙上练习写字,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需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练字的名人事例
练字的名人事例王羲之,这位古代书法界的巨星,大伙儿都叫他“书圣”,那可是真真的了不起!他的字啊,就像是天上飘下来的云朵,又软又绵,还带着仙气儿,又像是山间清泉,叮咚作响,清新脱俗。
今儿个,咱们就来聊聊这位大书法家是怎么练字的,那故事可有意思了。
话说王羲之啊,打小就对书法情有独钟,他老爹也是个书法迷,家里那墨汁味儿,比饭香还诱人。
王羲之呢,就像个小蜜蜂似的,整天围着书法这朵大花转,孜孜不倦地吸吮着知识的甘露。
一、痴迷书法,废寝忘食1.1 夜里挑灯看剑,哦不对,是夜里挑灯练字。
王羲之练起字来,那叫一个疯狂。
月亮都爬上树梢了,他还在那儿一笔一划地琢磨,好像跟那宣纸较上了劲儿。
有时候,娘喊他吃饭,他都听不见,非得等到饭菜凉了,才一拍脑门:“哎呀,又忘了时辰了!”1.2 他还特意在后院挖了个池子,干啥用的?洗笔!每天练完字,那笔啊,跟刚从泥潭里捞出来似的。
日子久了,池水都变黑了,后人就把这池子叫做“墨池”。
你说,这得是多少墨汁的功劳啊!二、师法自然,触类旁通2.1 王羲之不光在家里闷头苦练,他还喜欢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灵感。
春天,他看花儿绽放,就想着怎样让字也开出花来;夏天,他听蝉鸣声声,就琢磨着怎么让笔画也唱起歌来。
就这样,他把大自然的美,都融进了自己的字里。
2.2 有一次,他路过一片竹林,看到竹子在风中摇曳生姿,顿时来了灵感。
回到家,他提笔就写,那字啊,就像竹林里的风,既有力道又不失柔美,看得人心里头那个舒坦!2.3 王羲之还特别喜欢观察动物的姿态。
他看到鹅儿戏水,那脖子一伸一缩的,就想到书法中的“永字八法”。
嘿,你还别说,这一观察,还真让他悟出了不少书法的门道呢!三、虚心求教,精益求精3.1 王羲之虽然才华横溢,但他从不骄傲自满。
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所以,他总是虚心向别人请教,无论是老师还是同行,甚至是街头巷尾的书法爱好者,他都愿意和他们交流切磋。
3.2 有一次,他听说有个老太太的书法也很不错,就特意上门拜访。
练习书法小故事
练习书法小故事1、颜真卿学书法小故事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
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
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
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
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
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
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
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
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同时代的四大书法家之首。
2、王羲之练字的励志故事王羲之从7岁开始,成天起早贪黑地练字。
11岁那年,他想去父亲的房间找点字帖继续练字,发现父亲的枕边有几本书,于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是本叫《笔论》的书,内容是教人写字时如何运笔。
王羲之一翻开书,就忍不住开始记录那些执笔运笔的技巧,他读得爱不释手,不知不觉把书带出了父亲的房间来读。
关于练字的名人故事
关于练字的名人故事篇一:练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有许多名人热爱练字,并且通过练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以下是几个有趣的练字名人故事:1. 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据说,王羲之在幼年时就开始练习写字,每天坐在池塘边练习毛笔字,最后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
2. 柳公权: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被称为“柳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据说,柳公权小时候非常喜欢玩,但他每次看到墙壁或纸张时,都会认真练习写字。
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
3. 董其昌:董其昌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被誉为“董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据说,董其昌小时候家庭并不富裕,但他非常喜欢写字,每天都会认真练习。
后来,他的字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
4.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据说,鲁迅小时候非常喜欢写字,每天都会认真练习。
后来,他的字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并且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以上是几个有趣的练字名人故事,他们的成功都来自于坚持不懈的练习和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
练字不仅可以提高书法家的技艺,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在今天,练字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篇二:练字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方法。
在历史上,许多名人都非常注重练字,并且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成为了书法界的大师。
以下是几个关于练字的名人故事。
1. 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在练字方面非常认真,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书法,特别是楷书和行书。
据说,王羲之曾经因为在池塘边练字而忘记了时间,墨水染黑了池塘的水。
由此可见,王羲之对于练字是非常痴迷的。
2. 颜真卿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被誉为“颜体”。
颜真卿在练字方面也是非常认真的,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书法。
书法名人故事十九则,非常有趣!
书法名人故事十九则,非常有趣!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山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风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
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
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
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
对自己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
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
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
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
”说罢去了。
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
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
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庭经》,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
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2.柳书之贵唐代书家柳公权书法名气很高。
官至太子太师,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1、王羲之练字。
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
父亲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王羲之跪下来求父亲,父亲很高兴。
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
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于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才见白底。
2、王次仲创造八分书王次仲,秦代书法家。
他小时候聪明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而又善于独立思考。
他十多岁时,学识已达到成熟的阶段。
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结构修长,笔画之间空距非常匀均的秦篆。
这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使用,单是官府书吏就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
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收集在一起,勾摹出来,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排列在一起,然后互相比较,反复琢磨,度过了数百个不眠之夜,终于创制出一套笔带波折,并向左右分分的八分书。
王次仲将这些文字上奏朝廷。
秦始皇见了后,认为简便,赶急疾之用,十分赞同。
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官,书写篇章和法令。
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诏书,因而触怒了秦始皇。
秦始皇认为他对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车押送赴京。
3、红叶作书,郑虔三绝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
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
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一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
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最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刻苦练字的名人故事
刻苦练字的名人故事
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那些刻苦练字的名人故事,可有意思啦!
先来说说王羲之吧。
他可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呢!王羲之练字那叫一个刻苦,天天都在琢磨怎么把字写好。
据说呀,他为了练字,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笔墨,随时随地都能练上几笔。
就连吃饭、走路的时候,心里都在想着字的结构和笔画。
有一回,他在书房练字,把馍馍蘸着墨汁就往嘴里送,还吃得津津有味,等到发现的时候,自己都忍不住笑啦。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终于练成了一手绝世好字!
再讲讲颜真卿。
他小时候家里穷,但对练字的热情那可是一点都不减。
没有纸笔,就用树枝在地上写。
为了能学到更多的书法技巧,他到处拜访名师,虚心求教。
哪怕是寒冬腊月,手都冻僵了,他还是坚持练字。
颜真卿的字,那可是透着一股刚正不阿的劲儿,就像他的为人一样!
还有怀素,这个和尚可不一般。
他练字没有纸,就种了好多芭蕉树,拿芭蕉叶当纸用。
写呀写,把那叶子都写光了。
他还经常在寺庙的墙壁上、衣服上写字,走到哪儿写到哪儿。
别人都笑他疯疯癫癫的,可他不在乎,一心就想着把字练好。
这些名人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大家,都是因为他们那股子刻苦劲儿。
他们不怕吃苦,不怕累,一心就想着把字写好。
咱们要是也能有他们这样的精神,不管做啥事儿,还能不成功吗?
小伙伴们,听了这些故事,是不是觉得很佩服呀?咱们也得加油,好好学习,好好努力,说不定哪天也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发光发热呢!好啦,今天就讲到这儿,咱们下次再聊!。
关于练字的名人故事
关于练字的名人故事一、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自幼酷爱书法,七岁就开始练字。
传说他在水池边练字,天长日久,池水都被墨汁染黑了。
他对书法的执着追求和刻苦练习,使得他的书法技艺日益精湛。
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一位老婆婆在卖扇子,生意清淡。
他便在扇子上题字,结果扇子被一抢而空。
老婆婆看到了商机,又拿来扇子让王羲之题字,王羲之笑而不语,飘然而去。
这个故事体现了王羲之书法的魅力和他的善良之心。
二、颜真卿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他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磅礴。
颜真卿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曾向张旭请教笔法。
张旭没有直接传授给他,而是让他观察自然,从万物的变化中领悟书法的真谛。
颜真卿经过刻苦钻研,终于悟出了书法的精髓。
他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是在悲愤交加的情况下写成的,书法线条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三、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以楷书著称。
他的书法骨力劲健,结构严谨。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并不好,但他非常勤奋,每天坚持练字。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没有双臂的老人用脚写字,而且写得非常好。
柳公权深受触动,从此更加刻苦地练字。
他还善于博采众长,融合了颜真卿、欧阳询等书法家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有一次,唐穆宗问柳公权如何才能把字写好,柳公权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对书法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的为人正直。
四、米芾米芾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他对书法艺术充满热爱,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米芾为了得到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不惜以死相逼。
他在练字过程中,非常注重临摹古人的作品,同时又能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书法潇洒奔放,富有变化。
有一次,米芾看到一块巨石,形状奇特,他觉得很像一位仙人,于是就穿上礼服,对着巨石下拜,并称其为“石兄”。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米芾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五、赵孟頫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
书法名人小故事
书法名人小故事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书法名人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书法名人小故事篇一:酷爱书法,苦练成才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
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
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
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
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
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
”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
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
十三岁那年,王羲之去拜见名士周顗。
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
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异的人物。
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先吃。
王献之练字的名人故事通用一篇
王献之练字的名人故事通用一篇王献之练字的名人故事 1王献之练字的名人故事有一次,王献之正在专心练字,父亲在他身后看了很长时间,他一点都没有察觉。
王羲之悄悄伸过手去,猛地抓住了他的笔端,紧接着用力向上一提。
王献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写字上,根本就没有想到父亲会来抓他的笔。
让王羲之高兴的是,笔并没有从他的手中抽出。
他看到儿子写字时全神贯注,旁若无人,笔握得牢,手下有劲,认为他一定能够练出一手好字。
为这事,他欣喜地夸奖了儿子。
王献之的字有了长进,就有些飘飘然了。
一天,他写了很多字,其中一个“太”字漏掉了下边的那个“点”,他放下笔走出书房干别的事去了。
父亲来到儿子的书案,照例要看一看他写的字,当他看见了这个疏漏,就顺手提笔将这一“点”补上去了。
不一会儿王献之回到书案,拿着这些字请他的母亲来评价。
母亲看了一会儿,慢慢地说道:“你的字写得还可以,但还透着稚嫩,只有这一‘点’,倒像是你父亲写的。
”说完以后,她的手指落在了那个“太”字的下边。
王献之仔细地比较了一下,果然不同!他突然想起这一“点”当初忘了写上去。
他猜想是父亲给他补上的,脸马上就红了。
找到差距后,他打消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从此以后练字就更加刻苦了。
为了激励王献之持之以恒,王羲之指着放在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大缸里的水写完,你的字也就练得差不多了。
”王献之遵从父亲的嘱咐,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写干了十八缸水,终于攀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王献之作品王献之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不仅和自己的父亲一起被后世之人称为“二王”,而且和另外两个书画家张芝和钟繇四人一起被为“书中四贤”。
他最出名的.书法字体一个是行书和草书,但是在其他字体上的功底也十分深厚。
他的书法风格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书法风格。
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秋帖》、《洛神赋十三行》等。
作者介绍王献之(344~388,一说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
名人练字小故事
名人练字小故事第一篇:名人练字小故事名人练字小故事王羲之帮老太太卖扇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
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
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
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
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柳公权发奋练字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zhou)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ta)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geng),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he)彩。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以下是几个关于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1.王羲之刻苦求精: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十分刻苦。
他在兰亭“临池学书”,久而久之,池水尽墨,他每次写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竟然变成墨黑色的了。
2.颜真卿黄泥习字:颜真卿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殷夫人教育。
后来殷夫人带他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中。
外祖父是一位书画家,颜真卿聪敏伶俐,很得他的喜爱,于是就教他读书写字。
殷夫人一边欣慰孩子勤学苦练,另一边又为银钱发愁。
家中困难,难以供他买纸墨笔砚练字。
可又不愿耽搁了孩子的教育,一天,她见颜真卿练字时撅起嘴巴,便问:“惜儿,你有心事?”颜真卿说:“母亲,我想买纸和笔,可家里没钱。
”殷夫人沉思片刻说:“孩子,你父亲生前给你留下了不少宝贝,你为何不写一封信到洛阳亲戚家去,请求他们帮助你。
”听到母亲提起父亲生前给他留下的“宝贝”,颜真卿眼睛一亮,立即回到父亲的书房,找了好一会才找到父亲留下的一个带盖的铜制方盒。
他打开一看,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锭锭方方正正或圆或扁的小东西,由黄泥捏成,有的颜色和泥土一样,有的则烧成砖瓦似的红黄色。
颜真卿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捧着去问母亲:“母亲,这是什么?它不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贝吗?”“正是啊!”殷夫人笑着回答,“不信你把它磨碎试试。
”颜真卿在母亲的指点下,他端来一碟清水,将扁圆的黄泥磨成粉,蘸着水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了起来。
殷夫人一边让他磨粉吸水写字,一边深情地对他说:“惜儿呀,你可知道这些黄泥的来历?它们都是你父亲在练字之后留下的!”她接着说道,“你父亲练了一辈子的字,穷其一生才练出这一手好字。
”3.柳公权谦虚拜师: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在少年时候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纸笔,便在壁土上练写,以碗盛满水写字,写了再用湿布抹干后重写。
后来由于他刻苦认真地学习书法,才成为一代书法家。
在柳公权博取众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许多在书法领域卓越成就的书法家,都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取得后来的成就。
以下就是有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1、王羲之与入木三分的传说: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写一篇祝辞。
王羲之将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皇帝派工人雕刻。
雕刻过程中,工人发现王羲之的字笔力深厚,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
工人惊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2、张旭教颜真卿书法: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
颜真卿向他请教书法秘诀。
但张旭并没有透露半点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
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再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3、柳公权刻苦练习: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7 岁就开始练习书法。
17 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
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
4、张芝的刻苦练习: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
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
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5、萧何的墨池: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
有一次,有人请他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
他天天勤奋练字,写的那天,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废寝忘食。
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池水竟变黑了,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
6、柳公权的故事:有一次,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结束语:总之,这些书法家的小故事展示了他们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背后的刻苦努力。
书法小故事30个
书法小故事30个书法小故事(一):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教师学习书法。
他的书法提高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我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教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教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日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书法小故事(二):王羲之与天鹅饺子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
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
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
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
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景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走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十分。
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
上头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
古代名人勤奋励志小故事.
古代名人勤奋励志小故事2019-01-01古代名人苦读刻苦勤奋是平常事,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则古代名人勤奋励志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1、欧阳修刻苦练字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2、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着《聊斋志异》。
3、宋濂冒雪访师明朝着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
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4、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
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古代名人刻苦练字的故事
古代名人刻苦练字的故事: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各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的时候,眼睛还看着字,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书法家故事简短篇
书法家故事简短篇
标题:书法家故事简短篇
1. 王羲之
王羲之,中国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其父亲为书法家王旷,母亲为书法家卫夫人。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以卫夫人《笔阵图》为范本,日夜苦练。
有一天,王羲之在吃午饭时,书兴大发,用馒头沾墨汁,当作酱料,被父亲发现,笑骂道:“你小子真吃饱了撑的!”
2. 柳公权
柳公权,唐代书法家,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幼年时,柳公权拜夏侯光为师,学习书法。
由于柳公权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努力,年纪轻轻便习得一手好字。
某日,柳公权在书写“玄秘塔碑”,一位老者路过,赞赏不已,称其书法“有筋有骨”。
3. 赵孟頫
赵孟頫,元代书法家,博学多才,诗文书画皆通。
赵孟頫自幼聪慧,日夜苦练书法。
有一年冬天,他书写完毕后发现砚台结冰了。
邻居老太太得知此事后,笑着说:“你真是‘墨池’啊!”。
古代名人练的故事
古代名人练的故事在古代,有许多名人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独特的练习方法,成就了非凡的事业,留下了令人赞叹的故事。
先来说说“书圣”王羲之。
他自幼酷爱书法,为了练好字,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据说,他在池塘边练字,写完字就在池塘里洗笔,天长日久,整个池塘的水都被染黑了。
他常常临帖,对着前人的书法作品仔细揣摩,用心模仿。
即使在赶路的时候,他也会用手指在自己的衣服上比划着练字的笔画。
正是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练习,让王羲之的书法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其代表作《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再看唐代诗人贾岛。
他为了锤炼自己的诗句,常常是苦思冥想,反复推敲。
“推敲”这个词就源于贾岛的一则故事。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一边走一边琢磨着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
他想得入神,竟不知不觉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不仅没有怪罪他,还与他一起探讨,最后认为“敲”字更好,因为它更能体现出夜晚的寂静。
贾岛这种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认真,让他的诗作以“苦吟”著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
还有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他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但他没有因此放弃撰写《史记》的志向。
在困境中,他忍辱负重,坚持完成这部伟大的著作。
为了收集资料,他游历名山大川,访问各地的老人和学者,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研究。
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理资料,精心构思,用生动而准确的文字记录下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也是一部文学杰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日夜操劳,勤奋练习治国和用兵之道。
他熟读兵书,研究阵法,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经验,成为了一位智慧超群的军事统帅。
在赤壁之战前,他深入分析局势,制定了巧妙的战略,最终与东吴联手,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在治理蜀国期间,他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使蜀地得以繁荣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练字小故事王羲之帮老太太卖扇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
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
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
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
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柳公权发奋练字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zhou)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ta)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geng),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he)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pu)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yan)染涝(lao)池黑;博(bo)取百家长(chang),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jian)子,衣肘(zhou)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鉴赏]柳公权是我国著名的大书法家。
他的字写得清峻(jun)挺拔,为后世学者钦(qin)敬临习。
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呢?上面的短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开始,他自以为字写得出众,挥笔大写"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几个字,可见其骄傲之态。
然而,当老人有意讽刺柳公权的字像他担子里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时,柳公权气愤至极,"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而当老人用"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的话激他时,柳公权虽然没有"火冒三丈"。
但从他"第二天,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的行动上,也可以看出他心中的不服气,这是三写柳公权的骄傲。
柳公权进了华京城,看到的是"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挥洒自如地写对联",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
于是,他目瞪口呆,"'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苦苦哀求"要拜其为师,这里的一"惊"一"跪"一"求"充分表现了柳公权思想的转变,"骄傲"之气一扫而空。
当老人告诉柳公权写字的"秘诀"后,他恍(huang)然大悟,"从此发奋练字",终于成了一代名家。
全文详写"发奋",略写"练字",这种写法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
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
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
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
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
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
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萧峰学写"凤凰尾"萧峰,字宣颖,小名叫作暗(àn)黎,是南朝齐高帝的第十二个儿子,被封为江夏王,曾经担任过侍中、散骑常侍、徐州刺史、秘书监等职务。
他小时候生活在张氏房里,喜爱书法,张氏却没有纸给他练字,他就在井的栏杆上练字。
字写满了,他就用水冲洗干净后再写。
他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了,不许人清除窗上的灰尘,而是在上面练习写字。
像这样一天天地练习,从来不间断。
在他五岁的那一年,高帝派人教他练习"凤凰尾诺"的字体,他一学就会。
高帝十分高兴,奖给他珍贵的玉麒麟,还风趣地对他说:"这是麒麟奖赏凤凰尾啊!"萧峰后来更加刻苦练习,成为人们推崇的书法家。
欧阳询流连观碑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练习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体"。
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
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
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
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
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欧阳通苦学父书欧阳通,字师通。
是欧阳询的第四个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徐氏教导他一定要学习继承父亲的书法。
她怕儿子懒惰,不肯学书法,就时常给些钱让欧阳通去购买父亲遗留下来的墨迹,欧阳通买了这些墨迹后,就好像得到宝贝一样,刻苦地学习、临摹,下决心使自己的字也能像父亲一样有人购买收藏。
经过很多年的刻苦学习,他果然继承了父亲的书法,人们称他们父子二人的字为"大小欧阳体"。
怀素种芭蕉学书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和尚的草书写得很好。
他从小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练字,从不气馁(něi)。
怀素少年时家境贫寒,被家人送到寺庙里当和尚混碗饭吃。
可是生性好学的怀素在诵经之外,十分喜爱书法。
师兄看怀素如此喜爱书法,便送他一支毛笔。
怀素就采摘芭蕉叶当纸,用铁锅下面的烟灰和上水当墨汁研习书法。
后来,怀素为了用芭蕉叶练字,便在园外大量栽种芭蕉。
到了冬天,怀素还找来一块厚木板做成漆盘,在上面写了擦,擦了写,天长日久,竟然将漆盘擦通了。
柳公权谦虚学书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
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
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
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
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柳公权这么不谦虚,想给他泼点凉水,走过去对他说:"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写得比你还要好。
"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华原城。
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
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
他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
"无臂老人沉思片刻,给他写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
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50多个年头。
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
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牢牢记住老人的话。
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
他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
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