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相图与钢的热处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碳方法(按渗剂的状态分)
气体渗碳、固体渗碳、液体渗碳、膏体渗碳、电解液渗碳、离子渗 碳等
气体渗碳
工作原理及方法 工艺参数的选择
渗碳温度:900~950℃ 900~ 900 b) 渗碳时间:取决于渗碳层的深度 c) 渗层表面含碳量 wc:0.85%~1.05%
a)
渗碳层深度 δ=0.5~2.0mm 渗后组织 渗碳工艺
(3).碳氮共渗
a)中温气体碳氮共渗 特点:比渗碳得到更好的性能,但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于 渗氮零件。 用钢: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20、20Cr、20CrMnTi) 方法:在密封炉内通入煤油与氨气 工艺:加热温度820~860℃,保温4~6h 渗层深度:0.3~0.8mm 热处理特点:渗后淬火加低温回火。 渗后的组织:针状马氏体加碳氮化合物、少量残余奥氏体。 b)低温气体碳氮共渗 特点:渗层硬度低于气体渗氮,又称:软氮化。 用钢:碳钢、合金钢和铸铁。
(2).渗氮
定义: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 目的:获得具有表硬里韧及抗蚀性能的零件。 用途:主要用于耐磨性和精度要求很高的镗床主轴、精密 传动齿轮、压铸模、冷热挤压模等 渗氮用钢:中碳合金钢,如35CrMo、40Cr、 38CrMoAl( 氮化王牌钢 )等 方法:气体渗氮。 。 工艺:加热温度500~600℃;保温时间20~50h。 渗氮层深度:0.3~0.5mm。 热处理特点: 渗氮前需调质处理;渗氮后不需热处理。 渗氮处理后的组织 表层 : Fe4N、Fe2N、AlN、CrN、MoN、TiN、VN。 心部 : S回。
工艺:加热温度500~700℃,保温3~4h 渗层深度:0.1~0.4mm 热处理特点:渗后一般不需热处理可直接使用。
谢谢
入工件表层,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分类:按渗入元素分 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渗硫、渗金属等 目的:强化表面,并使工件表面具有某种特殊性能
特点:
① 可按零件心部要求选择材料,同时满足表面和心部不同的性能 要求 ② 零件外形不受限制 ③ 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成本高 ① 分解:使化学介质在加热保温过程中分解出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 ② 吸附: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附,形成固溶体或特殊化合物; ③ 扩散:渗入原子由工件表层向内扩散,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扩散 层,即渗层。
AC1 ACcm
温 度
保温
温
热 加
温
1、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共析钢的 等温转变TTT图
珠光体转变:扩散相变 (A1~550℃, A→P(F+Fe3C))
1)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 ,因为过冷度 小,片间距较大(0.4µm),称为珠光体(P)。 2)在650~600℃形成片间距较小的珠光体 (0.2~0.4µm),称为索氏体,用字母S表示。 3)在600~550℃形成片层间距极小的珠光体 (0.2µm) ,称为托氏体,用字母T表示。
锻造→正火→切削加工→渗碳→淬火+ 低温回火→精加工
心部为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 表层为珠光体加网状二次渗碳体,
心部 表面
热处理后的组织
钢种 低碳钢 低碳合金 钢 常用举例 15,20 20CrMnT i 表层组织 M回 +Fe3C+A’ M回 +Fe3C+A’ 心部组织 F+P 低碳M回 +F 表层硬度 5864HRC 心部硬度 1015HRC 3545HRC
§2.1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
一、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1.奥氏体的形成
钢在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又称为奥氏体化。以 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过程为例。
亚共析钢的加热过程:
F + P → F + A → A
AC1 AC3
过共析钢的加热过程:
P + Fe3CⅡ 来自百度文库→ A + Fe3CⅡ → A
2.正火
正火是将刚加热到Ac3(或Acm)以上适当温度,保 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主要目的 消除过热组织、细化晶粒、改善切削性 消除组织缺陷、保持硬度、为调质做准备 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和淬火做准备 淬火作用(空淬)
钢的种类 低碳 低合金钢 中碳钢 过共析钢 高合金钢
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
铁碳合金中的三个基本相: 铁素体(F) 奥氏体(A) 渗碳体( Fe3C ) 以机械混合物的形式结合: 珠光体(P)、莱氏体(Ld)。
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
1、铁素体(ferrite) ( 其晶格间隙的直径小,所以溶碳量很小,最多 只有0.0218%(727℃时),室温时几乎为0。 性能与纯铁相似,塑性、韧性好,而强度、硬 度低,并有铁磁性。 组织
钢的热处理
铁碳相图和钢的热处理 §1 铁碳相图 §2 钢的热处理
§2.1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 §2.2 钢的整体热处理工艺 §2.3 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
§1 铁碳相图
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α-Fe BCC (912℃) γ-Fe δ-Fe FCC (1394℃) BCC
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为其热处理提供基础
整体热处理工艺曲线
§2.3 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
1.表面淬火
定义:仅对工件表面进行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强化表面,并使工件心部保持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应用:齿轮、凸轮、曲轴、轧辊等——只需表面淬硬的工件
机床导轨等大型、复杂工件——只能表面淬硬的工件
表面淬火用钢:中碳成分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 方法:感应加热淬火、火焰加热淬火、激光淬火……
退火分类
完全退火 球化退火 等温退火 扩散退火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
冷却方式
缓冷 缓冷到600 度再空冷 快冷到A1线 以下保温 缓冷 缓冷 缓冷
主要目的
消除粗晶和 不均匀组织 将片状P变为 球状P 获得均匀组 织 消除偏析 消除残余应 力 消除加工硬 化
适用范围
亚共析钢 过共析钢 合金钢 高合金钢 合金钢铸锭 铸件 铸、锻、焊 件 冷塑性变形 件
CCT曲线只有P、M转变
vk为临界冷却速度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在连续冷却中的应用
§2.2 钢的整体热处理工艺
1.退火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 温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加热温度
A3线以上 30-50°C A1线以上 20-40°C A3线以上 30-50°C A3线以上 150-250°C A1线以下 600-650°C 再结晶以上 150°C
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
3、渗碳体(Cementite) 渗碳体是铁和碳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金 属化合物,用化学分子式“Fe3C”表示。 质硬而脆,耐腐蚀。 渗碳体是钢中的强化相
铁碳合金相图
铁和碳可以形成一系列化合物,如Fe3C、Fe2C 、FeC等,由于实际使用的铁碳合金其含碳量 多在5%以下,所以在铁碳合金相图中只需研 究Fe-Fe3C部分,因此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就 是Fe-Fe3C相图。
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
2、奥氏体(Austenite ) 其晶格间隙直径较大,故溶碳量较大,最 多有2.11%(1148℃时),727℃时为0.77%。 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高温组织,故奥氏 体的硬度低、塑性较高,通常在对钢铁材 料进行热变形加工。 组织:与铁素体相似,但晶界较为平直, 且常有孪晶存在。
基本过程:
(1)渗碳
概念:钢件加热到A状态,在富碳介质中保温,使C渗入表层 目的:增加表层C含量,使淬火回火后,其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
提高
用途:受严重磨损,并承受较大冲击载荷的零件
要求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高,心部良好的塑性、韧性
渗碳用钢:低碳成分的普通碳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
15、20、20Cr、20CrMnTi、20MnVB、
c) 表面产生压应力 d) 氧化脱碳 e) 心部无相变
疲劳强度 耐磨性 变形 精度
表面质量 刚性
f) δ易控制
自动化程度高
g) 设备昂贵,耗电量大
应用:大批量生产 应用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工艺路线
锻造→退火或正火 退火或正火→粗加工→调质或正火 调质或正火→加工→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时效处理→精磨 退火或正火 调质或正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低温回火→粗磨→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 细化晶粒,提高心部 综合性能,为淬火做 准备T加:Ac3+30~ 50℃ 强化表面,获得 M T加:Ac3+30~ 50℃ 降低淬火应力 稳定表面组织 T加:160~ 200℃
贝氏体转变:半扩散相变(C)550℃~ Ms, A→B)
上贝氏体:550~350℃,碳原子有一定的扩散能力。强度、硬度高, 塑性较低,脆性大。 下贝氏体:350℃~Ms,碳原子难以扩散。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针 状,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上贝氏体:过饱和片状F+渗碳体 下贝氏体:过饱和针状F+弥散 -Fe2.4C
回火种类
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 调质
加热温度
150-200°C 350-500°C 500-650°C
达到的硬度
HRC60 HRC35-50 HRC20
应用范围
刃具、模具 弹簧 重要结构件
回火脆性 回火时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 低温回火脆性,不在该温度区间回火或使用含Si的钢 ,可防止。不可逆 高温回火脆性,由杂质和合金元素在晶界处偏聚而造成的 。回火快冷或加Mo、W等可以消除。可逆
消除锻造应力; 调整硬度,便 于机加工
进一步降低应力, 稳定组织,防止 工件变形开裂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原理 特点 a) 简单、方便、成本低 b) 不易控制质量 应用: 应用:单件、小批量 乙炔-氧或煤气-氧火焰 淬硬层深度 δ=2~8 mm
2.化学热处理
定义:将工件置于特定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
铁碳合金相图
§2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 加热---保温----冷却 三步
按工艺不同可将热处理分为如下几类: 按工艺不同可将热处理分为如下几类: 感应加热 退火 表面淬火 普通热处理 正火 表面热处理 火焰加热 淬火 渗碳 回火 化学热处理 渗氮 碳氮共渗 转变温度
临界温度
平衡时: 平衡时:A1 、 A3、 Acm 加热时:Ac1、Ac3、Accm 加热时: 冷却时: 冷却时:Ar1、Ar3、Arcm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工作原理 淬硬层深度 δ = 分类
a) 高频感应加热 b) 中频感应加热 f=200~300kHZ δ=0.5~2.0mm
500~600 (mm) f
f=2500~8000HZ δ=2~10mm δ=10~15mm
c) 工频感应加热 f=50HZ
特点
a) 加热速度快,温度高,生产效率高 b) A晶粒细小 隐晶马氏体 H 且脆性 强度
常温组织:
马氏体转变:非扩散相变,Ms以下, A→M
低碳(<0.2%)马氏体:板条状,硬度50HRC,高的强韧性。 立体形态呈平行成束分布的板条状
20钢,×400
高碳(>1.0%)马氏体:片状__硬而脆,硬度60~65HRC, 韧性低,脆性大,塑性低。 立体形态呈双凸透镜状
T12钢,×400
2、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常用淬火方法 钢的淬透性 通常将淬火件表面至半马氏体区的距离作为淬透层深 度。C曲线位置越偏右,临界冷却速度越小,过冷奥氏体 越稳定,淬透性越好。除Co外,大多数合金元素都能显著 提高钢的淬透性。 钢的淬硬性 指钢在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4.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钢在A1以下温度加热,使其转变 为稳定的回火组织,并以适当方式冷却到室温的工艺过 程。 目的:消除M和A'的不稳定性及内应力,并促使M转变为 其他组织,降低淬火钢的脆性和内应力,改善韧性。 回火分类及应用:
3.淬火
淬火时将钢加热至Ac3或Ac1以上30~50°C,保 温一定时间使其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 度冷却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的工艺。 目的:提高机件强度及耐磨性。但淬火后引起内引力,使 刚变脆,所以淬火后必须回火。 淬火后组织:亚共析钢—细小M;共析和过共析钢—M和 粒状Fe3C。 淬火冷却介质 先水淬再油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