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课件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课件
氮的损失
部分无机氮通过淋溶、径流和挥发等途径损失出生态系统 ,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影响
工业革命后氮肥的大量使用
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使用氮肥, 导致土壤和水体中氮含量增加,对生 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氮循环
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密集,加速了 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对城市生态系 统产生影响。
水循环过程及机制
降水
水蒸气在空中遇冷凝结成云, 进而形成降水(雨、雪等)返 回地面。
地下渗透
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 水。
蒸发
地表水在太阳辐射下蒸发成水 蒸气升入空中。
地表径流
降水在地表形成径流,汇入河 流、湖泊等水域。
植物蒸腾
植物通过叶片气孔将水分以水 蒸气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
物质循环意义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稳定和持续发展 的基础,它保证了生态系统中各种元 素的平衡和再利用,维持了生态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途径
水循环
碳循环
水在生态系统中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 流和地下渗透等途径进行循环,实现了水 资源的再利用。
碳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和燃烧等途径进行循环,实现 了碳元素的转化和再利用。
化会减少碳汇的容量。
04
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氮是生命体基本组成元素
氮参与生态系统能Βιβλιοθήκη 流动氮是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物 质的基本组成元素,对生命体的结构 和功能至关重要。
氮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影响生 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氮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
氮的可利用性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生 产力,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 一。

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78张PPT)

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78张PPT)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
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 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 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 南北极地冰川将大幅度融化,导 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 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 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几 个国际大城市。
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 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A
练习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描述的是( )A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 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物中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 水合成糖类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并将 无机氮的化合物通过反硝化作用返回到大气中
,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
生命。
碳的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为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
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C”的循环可见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 还有化能合成作
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不难看出,碳在生
(画出该生态系的结构模型)
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关系:


茎叶加工物叶Biblioteka 水稻粪粪尿




鱼粉 猪
粪尿
粪尿
提示:将废料变原料,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利用。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共18张PPT)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共18张PPT)

硫进入大气有几条途径,燃烧矿石燃料、火山爆发、海面散布和分解 过程释放气体。
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
和沉积型循环。
在气体型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其循环与大气和海 洋密切相联,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凡属于气体型循 环的物质,其分子或某些化合物常以气体形式参与循环过程。
在一个自然的未受人类影响的生态系统,氮的输入和输出往往是平衡的。 氮也往往易于成为限制因子。
三、沉积型循环
(一)磷循环
通常没有气态磷,磷是随着水循环,由陆地到海洋。但是,磷从海 洋返回陆地则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磷循环是不完全的循环。
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和天然的磷酸盐沉积。岩石和沉积通过风化、侵蚀、 淋洗而释放出磷。人类为农业需要也要开采磷酸盐。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磷, 合成原生质,通过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寄生生物等在水体或陆地生态系 统中循环,然后通过排泄物和尸体分解再回到环境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有机磷被细菌还原为无机磷,其中某些被植物吸收而再循环,某些则变成 植物所不能利用的化合物,还有的组成了微生物的身体。陆地生态系统中 的一部分磷,进入湖泊和海洋
END
一、水循环
二、气体型循环
三、沉积型循环
一、水循环
水是生态系统中生命必需元素得以无限运动的介 质,没有水循环也就没有生物地化循环。水是地 质侵蚀的动因,一个地方侵蚀,另一个地方沉积, 都要通过水循环,因此,了解水循环是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的基础。
(一)水的分布
资源
地球水资源(引自Smith,1980)
磷循环是不完全的循环,很多磷进入海洋沉积起来,而重新返回的 磷,不足以补偿其损失。沉积磷酸盐的地层,并没有此起彼伏地上 升,使天然风化和侵蚀得以补偿每年进入海洋沉积起来的磷。人类 捕捞海鱼,使一部分磷重返大陆,但人类开采磷矿,大多最后被冲 洗和流失掉。因此,人类如果想避免因磷循环不完全而造成的“饥 荒”,他们就必须使这个不完全循环变成完全。这个问题到将来可能 显得更加重要。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生产者
燃 烧 作
呼 ①吸
②光合

作作
用用
呼 ③吸作

消费者
大气环境

吸④


分解作用
分解者
24
25
7
8
9
10
11
4.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施计划: (4)实验结果的分析: (5)实验结论:
12
合作探究
要求:重点讨论自纠过程中仍不能够 解决的问题。
讨论要求: 1.分层讨论,先一对一,再组内共同讨论,总结完善自
纠成果。 2.时刻联系课本,注重效率,及时整理总结。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讨论结果反馈及展示点评准备。
13
展示点评
1.合作探究 1(1)123
3组展示
2.合作探究 1 4(2)
4组展示
3.合作探究 2(1)
1组展示
4.合作探究 2(2) (3)
展示要求: ① 脱稿规范 ② 注重小结 点评要求: ① 注意仪态 ② 言简意赅 ③ 注重拓展 其他同学: ① 认真思考 ② 做好笔记 ③ 注意倾听 ④ 补充质疑
__落__到__无__机__环__境__的__循__环__过__程__,__这__就__是__生__态__系__统__的__物_。质循环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点: (1)____全__球__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反__复__利__用__,__循__环__流__动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现象
结论 分析
实例1
在相同时间内实 验组落叶腐烂程 度小于对照组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4张PPT)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4张PPT)

分解作用
分解者
1.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主要形式 CO2和碳酸盐 2.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以什么形式进入的? 途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径 ②化能合成作用 3.碳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 含碳有机物 形式:CO2
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 以什么形式归还大气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沿海城市被淹没
3.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减少化学染料的燃烧
增大绿化面积
三.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 在 生物群落 和 无机环境 之间往返循环利用的 过程,称为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101
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什么呢? 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2、循环过程发生在什么之间呢? 无机环境
一、碳循环
碳是地球上 储量 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分布 广泛 ; 同时,碳又是构成生物体 最基本 的元素;碳是生物大分子的 基本骨架 “ ”,没有碳就没有生命。P 101
C循环的图解
化石燃料
燃 烧 作 用
生产者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无机环境
微 生 物 的 分 解 作 用
消费者
物质被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范围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载体 ; 物质为能量流动提供______ 动力 。 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______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 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课堂巩固
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循环的形式是 A.CO2 B.碳酸盐 C.碳酸 D.碳元素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物群落中 B.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 C.生产者与消费者间 D.生产者与分解者间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PPT精美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PPT精美课件


3.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 一种不 加色彩 或很少 用色彩 ,而只 用墨线 在白底 上勾勒 物象的 画法。 作为一 种描写 方法是 指抓住 事物的 特征, 以质朴 的文字 ,寥廖 几笔就 勾勒出 事物形 象的描 写方法

4.用几个凝练的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 了父亲 攀爬月 台时的 努力, 没有过 多形容 、修饰 的语言 ,只是 白描, 只是写 实,乍 读很平 淡,细 细品味 ,却情 真意浓 。
(3)循环的过程:
C、H、O、N、P、S
生物群落
反复循环
无机环境
(4)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反复循环
二、碳循环的过程
大气中的CO2库


微 生 物











燃烧 化石燃料
思考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形式: CO2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有机物
(3)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 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D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 态系统的物质却是自给自足的 B.现代工业大量煤炭石油的燃烧,打破了生 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引起温室效应 C.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 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4)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
(5)碳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 化石燃料的燃烧。 (6)在物质循环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磷循环实例
总结词
磷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 磷在土壤、水体、生物体和岩石等不同环境介质之间 的交换和流动。
详细描述
磷循环是指磷元素在地球表面的循环过程,包括磷的溶 解、吸附、沉积和再矿化等环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磷素并利用它进行生长和产生有机物 ;同时,动植物残体中的磷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 到土壤中,参与磷循环。此外,磷也可以通过地表径流 、侵蚀和风化等方式在不同环境介质之间流动。磷循环 对全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减 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 放。
发展可再生能源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 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 源。
碳捕获与储存
研发和应用碳捕获与储存 技术,降低大气中温室气 体的浓度。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推广有机农业
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措施,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发展绿色农业
鼓励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质 量安全水平。
磷循环
磷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主要包括植物 吸收磷、动物排泄物中的磷素被微生 物分解并重新利用等过程。
02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 过程
水循环
总结词
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详细描述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地表蒸发、凝结、降水、渗透等过程中不断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对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和气候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是淡水资源 的来源。
特性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周期性、 平衡性和动态性等特性,是生态 系统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
物质循环的重要性
维持生态平衡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 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的重要纽带,对 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 境
生物 群落
3
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 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 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
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全球性4
抓住要点:
1、这里的“物质”指的是 2、这里的“循环”是指在
返出现? 3、循环的范围是? 4、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中国武汉的汉江支流上,一名男子正在一处被鹅群占据且近乎
干涸的河槽中钓鱼
34
2011年5月25日,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一艘渔船搁浅在鄱阳湖湖底,周 围湖水干涸,湖草生长茂盛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丰水年份水域35 面积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因持续干旱导致严重“瘦身”。
2011年5月25日,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红卫村,村民万长柱承包
19
全球变暖致北极熊同类相残
20
阿德雷企鹅在浮冰上漂流
21
2011年2月1日的卫星图片展示美国的大部分地区都被
冬季暴风雪笼罩
22
美国冬季暴风雪
23
日本暴雪致50人死 局地积雪超 5米 2012-02-02 11:19 24
欧洲强烈寒流已致163人冻死 2012-02-03 09:54: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注意:
1.物质:元素。 2.范围:生物圈。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7
二、碳循环:
1.碳循环的形式:主要是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主:食要)物链(网)
27
2012年2月1日,在大连市旅顺口区北海码头,一艘渔船被涌上岸边的海水冻
成冰船。近日,随着气温大幅下降,渤海大连北部海域大范围结冰,海冰最厚 28 达30多厘米,大批船只被困在港口码头不能出海作业。新华社发(吕文正 摄)
2011年2月1日,两名游客在大连夏家河子海滨参观。
29
巴基斯坦洪水
30
25
2012年1月30日,乌克兰基辅,教堂和树木被大雪覆盖。据乌克兰媒体30日 报道,乌克兰近期遭遇严寒,导致在过去的一周内18人死亡,其中12人冻死 在街头。过去一周,由于持续降雪和随之而来的大幅降温,乌克兰境内气温 26 骤降,其东部和北部地区甚至出现了零下18摄氏度的低温。
黑龙江现罕见干冷冬季 1月平均气温为近十年最低 【字体:大 中 小】2012-02-03 10:09:0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哈尔滨2月2日电(记者程子龙)由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连续两个 月持续少雪低温天气,我国最北省份黑龙江出现了罕见的干冷冬季气候, 今年1月平均气温为近10年来最低位。
据介绍,今年1月,黑龙江省的干冷气候依然持续。当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0.8 毫米,比常年少76%,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4低位。松嫩平原东部、哈尔滨大部、 牡丹江大部、北安、萝北、桦南、勃利、鸡西市区等地几乎没有有效降水。 今年1月,黑龙江省平均气温为零下22.3℃,比常年低2.1℃,为1961年以来历 史第10低位,近10年来历史第1低位。截至1月末,全省平均最大积雪深度为4.7 厘米,比常年偏少6.1厘米。 1月31日,黑龙江省五大连池日最低气温为零下42.7℃,达到极端气候事件标准。
在我们生活中,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平 衡吗?如果不平衡的话,导致了什么结果? 怎么造成的?有没有解决方法呢?
15
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
危害
பைடு நூலகம்
1、土地沙漠化进程加快 2、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
3、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沿海国 家和地区可能被海水淹没
4、粮食减产
避免温室效应的措施 对策P101旁栏思考题
1、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 碳的吸收
要以 CO2 形式存在。
11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燃烧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群落 (有机C)
12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
火山爆发 分解作用 燃烧
SO2:叶 SO4-:根
群落 (有机S)
13
大气中的氮气
反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
固氮作用
氨化作用
群落 (有机N)
进入群落可 通过三者
14
关注社会
在自然状态下,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 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速率大致相等,大气中的CO2 含量处于 稳定状态。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碳的循环过程
9
碳循环
C
D
A
B
C
碳循环图解的辨析:
1.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
D
A为消费者 ,B为分解者 , A
B
C为 生产者,D为无机环境。
2.生物群落中碳以含碳有机物 形式存在,通

食物链 食物网
渠道流通。碳在无机环境中主
1
温故知新:
生态鱼缸为什 么要放在有光 的地方?密闭 的环境中,各 种生物所需物 质如何得到?
2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基本 元素,在生物群落 和 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 环利用的过程,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构建模型
思考:这里的
生态系统可不 无
可以是森林、 机
草原、池塘等 生态系统?
? 往
5
注意:
1.物质: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 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
2.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 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 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循环:
生物 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 无机
群落
反复循环
环境
4.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6 .
2、开发新能源,改进能源结
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6
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17
1.﹙03年全国﹚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 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 积累量一般是 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 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 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 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
18
全球变暖致北极熊同类相残
2011年5月18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栋用堤坝围起来的房屋在洪水中 犹如孤岛。密西西比河暴涨后,沿岸各州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一些31 居民为保住自己的家园不被淹没,用泥沙和碎石堆起自己的防洪坝。
泛滥的密西西比河使亚祖河的水位一路飙升 32
在哥伦比亚的圣贝尼托,男子们骑马穿过洪泛区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