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的中医护理
水肿中医护理查房课件
青筋暴露
皮色苍黄,青筋暴露
脏腑 肝脾肾
肺脾肾
病机 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水湿壅盛,泛滥肌肤
水肿中医护理查房
16
【 辨 证 论 治】
水肿中医护理查房
17
一.辨证要点——辨阴水阳水
临床治疗以阴阳为纲,即首先区分阴水阳水。
阳水,起病较快,病程较短,病因多为风邪、 湿毒、水气、湿热,病人一般情况可,无正气大亏 之象。
五皮饮,化湿行水;五苓散,通阳利水;平胃散,燥湿健 脾。此三方无大剂补益药,治疗重点在于化湿燥湿利水。 注意: 水肿发展,可以先起于颜面,再波及四肢,再出现腹水、 胸水。也可无颜面浮肿,先起于四肢,再腹水、胸水。
水肿中医护理查房
29
4 湿热壅盛
病机: 湿热壅盛三焦。湿热内盛,湿胜脾弱。无明显 脾虚,但热象明显。
心性水肿:心超、胸片、24小时心电图、24小时血压。
肾性水肿:24小时尿蛋白总量、血浆蛋白电泳、尿蛋白 电泳、各项免疫指标、肾穿刺。 女性患者需查血沉、抗核抗体、双链DNA等。
其 它:怀疑粘液性水肿可查T3、T4、FT3、FT4。 怀疑营养不良性水肿可查肝功能。 怀疑药物性水肿测药物血溶度、停药试验
酸楚,或见咳喘。
病位在脾:全身水肿,腰以下甚。身体困重,脘腹
满闷食少。
病位在肾:面浮身肿,腰以下甚。腰膝酸软。 心 肝
水肿中医护理查房
21
——辨病之兼夹
水肿兼喘证, 兼心悸, 兼感冒, 兼癃闭, 兼……
鼓胀兼水肿 消渴兼水肿 中风兼水肿 ……兼水肿
水肿中医护理查房
22
临床检查
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EKG。
11
三.病机演变
病因病邪
水肿的中医护理
(七)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肺炎。
痰涎壅盛或呕吐者,应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分泌物流出,并随时擦拭干净;痰阻咽喉,应及时吸痰,并将舌向前拉出,勿使后坠,以防阻塞气道,产生窒息。
每1—2小时应将病人翻身一次,动作要慢、轻、稳。
痰涎壅盛阻塞气道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八)保持大便通畅。
病人三天无大便者,可给予缓剂,尽量少用灌肠法通便,必须灌肠时,应低压慢灌。
(九)预防泌尿系感染。
病人六小时无尿时,应先检查膀胱是否膨胀,如膨胀者为尿潴留,不膨胀者为尿少或尿闭。
对尿潴留患者,应先给小腹热敷、按摩、针刺水道、膀胱俞,长强穴,使其排尿。
如仍不能排出,应按医嘱行导尿术或留置导尿管。
(十)昏迷初期2—3天内,可暂禁食或给予素流质,或由静脉输入葡萄糖以维持必需的营养。
2—3天后,不醒者,吞咽困难者,用鼻饲。
同时,应定时注入足够的水份和流汁,但温度及速度要适宜,防止烫伤和呛咳,并正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十一)昏迷而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给氧,呼吸突然停止者,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出现明显无规律状态时,除给氧外,都可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十二)对阴阳俱脱病人,应用灸法灸气海、关元、膻中等穴,用生脉散注射剂静脉滴注,同时给氧。
(十三)经常给病人的肢体作被动运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强直。
(十四)昏迷之并发症,应按各症的护理法护理。
水肿的中医护理孙桂萍甘肃省榆中县中医院,甘肃兰州 730100摘要: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所引起的一种病症。
临床上分为阳水和阴水,各有其不同的特征表现。
辨证施护中除细致观察阳水、阴水各自特征表现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外,还要做好情志护理、饮食调养及健康教育指导。
关键词:水肿中医护理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腰背、乃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
临床365上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
如因风邪、水湿、疮毒等因素,日久则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而病,多为阳水实证,以青少年多见;如因饮食不当、劳欲、体虚等致脾阳受损,难以运行、肾阳虚弱,气机不利致水湿内停,“血不利则为水”。
水肿中医护理方案
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
乏力纳差,泡沫尿。
苔白腻,脉濡缓。
(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
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
(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5.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6.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1.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24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4.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6.温灸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隙应用,能益肾气、补精气,改善多尿、夜尿症状。
水肿中医护理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水肿中医护理方案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
乏力纳差,泡沫尿。
苔白腻,脉濡缓。
(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
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
(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1 / 6(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 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5.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6.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 1.监测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 24 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水肿中医护理方案
水肿中医护理方案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
乏力纳差,泡沫尿。
苔白腻,脉濡缓。
(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
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腻,脉缓等。
(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5.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6.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1.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24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4.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水肿的中医护理
水肿的中医护理肛肠科张雅静水肿是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肾性水肿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属中医“水气病”范畴,其病机复杂、临床表现繁杂、病变涉及全身多个脏腑。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出现浮肿症状均属中医“水肿”范围。
在对水肿病人的护理上应特别注意。
饮食护理《千金要方·食治》中有“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
”说明正确的饮食在治疗过程中也十分重要。
水的控制:水肿患者应控制饮水量,饮水量视尿量而定,一般以总入量等于前一日总出量加500毫升为宜,若有高热、呕吐、泄泻者则适当增加入量。
日常饮水量不仅仅是指白开水,也包括了日常摄入食物中的隐性含水量。
如二两米饭大约含有水60~70毫升,而新鲜蔬菜的含水量则达到了65%~90%。
计算总入量时应将此也考虑进去。
重度水肿者应遵医嘱禁水或限水,中度者则必须控制入水量,轻度者可口渴即饮,但也不可过多。
盐的控制:严重水肿者遵医嘱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低盐饮食即钠盐摄入控制在2~3克/每天,包括含钠食物及饮料,如香肠、腊肉、罐头食品等。
辨证饮食:阳水证者,可给予清热利水之品,如西瓜、冬瓜、赤小豆等。
阴水证者,饮食宜富于营养,多食用补中益气温阳之品,如大枣、牛羊肉等。
情志护理《灵枢·口问》曰“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由此可知情志护理的重要性。
由于本病迁长难愈,患者易产生悲观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抗拒各种治疗,所以护理人员在各项治疗和护理前应耐心向其解释,告知治疗的作用和必要性并给予安慰。
平时应多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耐心倾听并对其表示理解,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也应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家属更加关心患者,以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
水肿中医护理方案
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
乏力纳差,泡沫尿。
苔白腻,脉濡缓。
〔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
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缺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
〔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二、常见病症/证候施护〔一〕水肿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
精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枯燥,定时翻身。
5. 预防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6.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1.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预防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预防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24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4.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援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打算。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6.温灸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隙应用,能益肾气、补精气,改善多尿、夜尿病症。
水肿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水肿中医护理常规
8
谢谢您
Thank you
水肿中医护理常规
9
水肿中医护理常规
5
护理要点
• 给药护理 • 治疗期间应观察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用药反应,观察血压变化。 • 中药汤剂浓煎温服,采用少量多次频服。 • 饮食护理 • 严格掌握饮食宜忌。忌生冷、油腻及海腥等发物。 • 浮肿尿少期,可给予无盐饮食;肿消后,给予低盐饮食;控制激素治疗期间的饭量。 • 脾虚湿困者,可给予健脾利湿类食物。
概
述
护理要点
护理评估 健康宣教
水肿中医护理常规
1
概述
• 因外感风邪或邪毒入侵,使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溢于肌肤所致。以肌肤浮肿及小便 短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心力衰竭等病 出现水肿时,可参照本病护理。
水肿中医护理常规
2
护理评估
• 水肿部位、性质,有无腹水、胸腔积液、阴囊水肿。 • 多尿、血尿、低蛋白血症、水肿。 • 血压、贫血、营养状态。 • 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 辨证:风水相搏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困证、脾肾阳虚证、肺脾气虚证。
水肿中医护理常规
3
护理要点
• 一般护理 • 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高度浮肿时,应卧床休息。 • 阳虚水泛者,取半卧位,以改善呼吸困难。 • 记录24小时尿量,必要时记24小时出入量。 • 遵医嘱定期测量血压、体重和腹围。 • 高度浮肿者,可加海绵床垫;阴囊水肿者,可用棉垫托起阴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
水肿中医护理常规
6
护理要点
• 情志护理 • 做好家长和年长儿的健康指导,使其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 临证(症)施护 • 风水相搏者,在服解表剂时,需热服。药后盖被使其发汗,以助药效。 • 湿热内蕴者,应将下肢抬高,以减轻水肿。可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以助清热利水。
水肿的中医调护
水肿的中医调护一、病情观察:1、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消长规律,尿量及颜色,体温、血压、舌脉等变化。
2、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或尿闭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表情淡漠、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吐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4、出现吐白色泡沫、面白唇紫、冷汗肢厥、烦躁心悸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二、生活起居护理:1.保证病室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2.做好个人卫生。
3.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中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车等。
4.指导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功的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
三、饮食护理:给与优质低蛋白、低磷高钙、低脂饮食,热量与糖类的摄入要满足机体生理代谢的需要,限制钾、水分和盐分的摄入,戒烟酒。
1、风水相搏、浮肿尿少时,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芹菜汁饮,以清热利水。
食疗方:马齿笕粥。
2、脾虚湿困者,饮食宜健脾利水利湿,可多食薏苡仁、鲫鱼、黄豆等补脾利湿之品。
食疗方:干姜粥。
3、阳虚水泛者,饮食宜健脾利水利湿,如薏苡仁、鲫鱼、冬瓜、等,适当限制水的摄入量,食疗方:薏苡仁粥。
四、情志护理:1.多运用语言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化郁为畅,疏泄情志。
2.鼓励患者采用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放松操等。
3.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体会。
五、用药护理:1、风水泛滥者中药宜偏热服,服药后安卧盖被,饮热粥或姜糖水后安卧,以助汗出。
2、若伴恶心呕吐者,在服药前生姜擦舌,或少量频服。
3、服攻下逐水药者,中药应频服,注意药量、方法、时间的准确,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六、健康教育1、起居有常,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减少去公共场所,防止外邪侵袭。
2、动静相宜,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劳逸适度,节制房事,勿妊娠,戒脑怒,以保护元气。
3、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学会记录每日尿量、血压、体重,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诊治。
4、加强饮食调摄,限制水钠摄入,饮食偏淡,忌食海腥、辛辣、油腻之品,严防腹泻。
水肿中医护理常规
水肿中医护理常规水肿是由于肺、脾、肾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导致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所致。
病位在肾、肺、脾,与膀胱、三焦有关。
肾性、心源性、营养不良性水肿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临床表现以面部、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
针对阳水证,病室宜干燥、清洁。
热重者应偏凉爽,湿重或兼表证者宜较温热。
宜给滑利渗湿的食品,以助清热利湿。
对于阴水证,患者需要保暖,病室宜向阳,多加衣被。
对于浮肿尿少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
对于呕吐、发热者,宜食清热利水之品。
对于胸闷、气促、口唇紫绀者,遵医嘱吸氧。
对于湿毒上泛、恶心呕吐不止者,可服姜糖水或遵医嘱用止吐药。
重症患者应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预防压疮的发生。
重症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水肿严重者,经常变换体位;眼睑及面部水肿时,可垫高枕;下肢水肿重者,适当抬高患肢;阴囊水肿者,用提睾带托起。
在饮食护理方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肥腻之品。
水肿初期遵医嘱给予无盐饮食,肿势消退后可改低盐饮食。
阳水证者,可给予清热利水之品。
阴水证者,饮食宜富有营养。
脾虚湿困者,可给予健脾利湿之品。
腹胀者应少食产气食物。
在给药护理方面,阳水兼风者,中药宜热服,盖被,饮热粥或___水后安卧,以助汗出。
阴水证者,中药宜温服;若伴恶心呕吐者,在服药前生姜擦舌或少量频服。
服攻下逐水药者,中药应频服,并观察二便情况。
鼓励患者消除恐惧、忧虑、急躁、悲观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在并发症护理方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呼吸、血压、水肿、食欲、二便、皮肤瘙痒等情况。
若发现患者尿量减少、乏力、口中氨味、尿素氮偏高等肾衰先兆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新鲜,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准确留取血、尿标本送检,及时发现肾功能变化。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在健康指导方面,注意调摄,起居有常,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严防感冒。
劳逸适度,尤应节制房事,戒怒,以保护元气。
水肿中医护理的方案
水肿中医护理的方案水肿(edema)是指体液在组织间和体腔内堆积,导致局部或全身出现肿胀的症状。
水肿常见于腿部、脚踝、手臂和腹部等部位。
中医认为,水肿是由于气滞、湿邪、阳气不足等引起的。
下面是一种针对水肿的中医护理方案。
一、饮食调理1.清淡饮食:水肿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以免加重湿邪。
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2.增加水分摄入量:水肿患者需要保持适量的水分摄入,促进尿液产生和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饮水,以免加重水肿。
3.忌盐控制:水肿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量,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潴留。
可以选择低盐或无盐食品,少吃腌制食品和加盐调味品。
4.促进尿液排出:水肿患者可食用一些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如西瓜、芹菜、香蕉等。
同时,注意多喝白开水,帮助肾脏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二、中药调理1.泽泻汤:取香附、泽泻、苍术等药材,制作泽泻汤,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患者可每日饮用1-2剂,连续服用。
2.温阳气汤:取当归、黄芪、白术等药材,制作温阳气汤,有活血化瘀、温阳健脾的功效。
患者可每日饮用1-2剂,连续服用。
3.五苓散:取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橘红等药材,制作五苓散,可清湿利水,排除体内湿邪。
患者可每日饮用1-2剂,连续服用。
三、推拿按摩1.足太阴肾经推拿:将患者双腿抬高,用掌心沿着足太阴肾经轻柔地按摩,从足跟到膝盖反复数次,以促进肾脏的排水功能。
2.腹部推拿:用手掌轻柔地按摩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水分排出。
3.肾俞穴按摩:使用拇指或中指,用力按摩患者的腰部,特别是肾俞穴(肾经穴位),以促进肾脏的排尿功能。
四、其他注意事项1.避免久坐或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影响血液循环,加重水肿症状。
水肿患者应适当休息、活动,避免久坐或久站。
2.穿宽松舒适的鞋子:水肿患者脚部肿胀较重,应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减少对足部的压迫。
3.注意身体卫生:水肿患者宜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以防止细菌感染。
水肿的中医治疗方法
水肿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水肿是由于体内湿气积聚、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可以采用以下中医治疗方法:
1. 食疗: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利尿的食物,如冬瓜、绿豆、莲藕等。
2. 中药煎剂:常用的中药有千金子、赤芍、茯苓等,可根据个人情况配制中药煎剂进行服用。
3. 中药浴:采用中药煮水浸泡或熏蒸的方法进行中药浴,对于水肿改善有一定效果。
4. 刮痧、拔罐:通过刮痧或拔罐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水肿症状。
5. 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水肿的排出。
6.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水肿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水肿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水肿病的中医护理
水肿病的中医护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何泽云/杨 楠水肿是因肺脾肾对水液运化输布功能失调,使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所致。
以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出现的浮肿症状均属中医“水肿”范围。
在对水肿病人的护理上应特别注意。
生活起居护理患者要按时作息,重症者卧床休息时也应避免昼息夜作,日夜颠倒。
重症或高度浮肿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水肿减轻后方可逐步下床活动,不可操之过急。
轻度水肿患者可适度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逸则气滞”,适当的活动可以行气活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健康。
寒证、阳虚证者,病室宜向阳,室温可稍微偏高,避免潮湿阴冷;热证、阴虚证者,病室温度宜稍低,通风凉爽,清洁干燥。
情志护理《灵枢·口问》曰“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由此可知情志护理的重要性。
由于本病迁长难愈,患者易产生悲观心理,抗拒各种治疗,所以家属应更加关心患者,以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饮食护理《千金要方·食治》言“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说明正确的饮食在治疗过程中也十分重要。
水肿患者应控制饮水量,饮水量视尿量而定,一般以总入量等于前一日总出量加500毫升为宜,若有高热、呕吐、泄泻者则适当增加入量。
日常饮水量不仅仅是指白开水,也包括了日常摄入食物中的隐性含水量。
如二两米饭大约含有水60~70毫升,而新鲜蔬菜的含水量则达到了65%~90%。
计算总入量时应将此也考虑进去。
重度水肿者应遵医嘱禁水或限水,中度者则必须控制入水量,轻度者可口渴即饮,但也不可过多。
严重水肿者遵医嘱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低盐饮食即钠盐摄入控制在2~3克/每天,包括含钠食物及饮料,如香肠、腊肉、罐头食品等。
阳水证者,可给予清热利水之品,如西瓜、冬瓜、赤小豆等。
阴水证者,饮食宜富于营养,多食用补中益气温阳之品,如大枣、牛羊肉等。
用药护理水肿患者皮下组织疏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周围组织压力高,血管不清晰,脆弱,弹性差,穿刺难度大。
水肿中医护理方案
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
乏力纳差,泡沫尿。
苔白腻,脉濡缓。
〔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
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缺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
〔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二、常见病症/证候施护〔一〕水肿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枯燥,定时翻身。
5.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6.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1.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防止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24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4.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6.温灸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隙应用,能益肾气、补精气,改善多尿、夜尿病症。
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
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水相搏:开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浮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
舌苔薄白,脉浮或数。
2、脾虚湿困:面浮足肿,反复消长,劳后或午后加重,脘胀纳少,面色晄白,神倦乏力,尿少色清,大便或溏。
舌苔白滑,脉细弱。
3、阳虚水泛: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
畏寒神倦,面色萎黄或苍白,纳少,尿短少。
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监测体重、腹围、出入量等指标。
2.重度水肿者宜卧床休息,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头高位,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3.遵医嘱中药泡洗,重度水肿者禁用。
4、遵医嘱中药外敷。
(二)倦怠乏力1.加强患者安全宣教,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神门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严格遵医嘱服药,交代用法、用量、时间及注意事项,勿私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2、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时间宜在空腹或两餐之间。
3、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中药泡洗足部:浸泡温度为38~41℃,时间30~45分钟,每天1次,泡洗同时可按摩涌泉穴。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保证病室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2.做好个人卫生。
3.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中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车等。
4.指导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功的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
(二)饮食指导给与优质低蛋白、低磷高钙、低脂饮食,热量与糖类的摄入要满足机体生理代谢的需要,限制钾、水分和盐分的摄入,戒烟酒。
水肿中医护理方案
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
乏力纳差,泡沫尿。
苔白腻,脉濡缓。
(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
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
(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5.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6.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1.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24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4.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6.温灸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隙应用,能益肾气、补精气,改善多尿、夜尿症状。
水肿中医护理方案
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
乏力纳差,泡沫尿。
苔白腻,脉濡缓。
(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
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
(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5.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6.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1.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24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4.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6.温灸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隙应用,能益肾气、补精气,改善多尿、夜尿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
机
病位:肺、脾、肾,关键在肾。 病机特点:阳水多实,阴水多虚或本虚 标实。 病理性质:有阴水、阳水之分,两者可 相互转化。 病理转归:阳水肿甚,水邪猖獗,可上 波心肺—出现危侯。阴水日久,正气亏 虚,肾气衰竭,水毒滁留—水邪凌心犯 肺的危侯。
诊
断
初期—眼睑或下肢水肿,继四肢,全身。 轻者—仅眼睑或足浮肿,重者全身皆肿, 甚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
护理措施
8.使用峻下逐水剂或利尿剂时,保
证药物剂量、方法、时间的准确, 用药后严密观察疗效、有无水电解 质失衡现象。
[护理评价]
病人对水肿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知情 况,能否叙述水肿发生的原因和减轻水 肿的调护方法。 病人尿量情况和水肿消退情况,是否能 维持适当的体液量和电解质平衡。
活动无耐力
水肿的中医护理
储兰芳
定
义
[概述] 概念::指体内水液滁留,泛溢肌肤引起 的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 浮肿,可伴有胸水、腹水等 。 讨论范围:西医心源性、肾源性、肝源 性、营养不良性、功能性、内分泌失调 性水肿,均参照本篇。
病 因
风邪侵袭,肺失通调; 湿毒侵淫,内归脾肺; 感受水湿,脾气受困; 饮食不当,伤及脾胃; 劳欲体虚,内伤肾元;
[健康教育]
节欲保精,勿妊娠。“肾主水液”、 “肾者先天之本”,益肾固本对预防调 养是重要环节。 积极防治痰饮、心悸、哮喘、鼓胀、癃 闭等病症,预防水肿的发生。
SHANK YOU
饮食调护的需要
[相关因素] 与邪气犯胃,胃失和降,水湿内蕴,脾 失健运有关。 与中阳不振,脾胃虚弱,不适应治疗饮 食有关。
[预期目标]
病人能遵守饮食的原则,正确选
择食物。 泛恶、脘腹胀闷症状减轻和消失。 食欲好转,食量增加。
护理措施
提供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
饮食,少量多餐,以减轻脾胃的 负荷。 饮食多样化,温度适宜,注意增 加食物的色、香、味、美和创造 良好的进食环境,以使能刺激和 促进病人食欲。
护理措施
5.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少 食酸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 食物,并应限制盐的摄入,根据水肿程 度不同,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6. 配合食用赤小豆粥、冬瓜汤、苡米茯 苓饼、西瓜等,以利水消肿。
护理措施
7.头面部浮肿明显者,可用河白草或
浮萍草煎水熏蒸,以促发汗消肿; 水湿浸渍者,可用冬瓜煎水洗浴, 或茧田螺、大蒜、车前子各等份, 煎膏贴脐,助水从小便出;湿热雍 盛者,可用大黄 60g 、牡蛎 30g 、水 煎为100~200ml,做保留灌肠,使水 邪从大便而泄。
[护理评价]
病人对本证饮食要求的认知情况,是否 能遵守饮食原则和正确选择食物。 病人食欲、食量和营养状况,泛恶、脘 腹胀闷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大便是否 恢复正常。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相关因素] 与体内水液潴留,泛溢浸淫肌肤有关; 与脾胃功能失调,肌肤失养有关; 与长期卧床,血液运行不畅有关。
治疗原则
阳水:祛邪,发汗、利尿 阴水:扶正祛邪,以扶正为主。
鉴别诊断
与鼓胀的鉴别:鼓胀先见腹部胀大,继 则下肢或全身浮肿,腹皮青筋暴露;水 肿则以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则全身,一 般皮色不变无青筋暴露。
分 型
阳水:风水泛滥、湿毒侵淫、水湿浸渍、 湿热壅盛
阴水:脾阳虚衰、肾阳衰微
[护理诊断]
①体液过多; ②活动无耐力; ③饮食调护的需要; ④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⑤有感染的危险。
体液过多
[相关因素] 与风邪外袭,肺失通调,湿毒浸淫,内 阻脾肺有关。 与水湿浸渍,脾气受困,湿热内盛,三 焦壅滞有关。 与饮食劳倦,伤及脾肾,房劳过度,内 伤肾元有关。
[预期目标]
病人能叙述水肿发生的原因和减轻水肿 的调护方法。 维持适当的体液量和电解质平衡。水肿 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
◇指导病人按病情选择相宜的食物。阳水 病人宜清热利湿之品,如西瓜、藕汁、冬瓜、 赤小豆、薏苡仁、鲤鱼、鲫鱼等;阴水病人 宜补中益气,温阳利水之品,如莲子、核桃、 龙眼、大枣、牛奶、鸡蛋、鳝鱼、瘦肉等; 肾脏功能不好,则应少食含蛋白质高的食物, 而多予糖和脂肪等食物。
护理措施
适当限制钠盐摄入。水肿初期应给予无 盐饮食,待肿势减退后,可逐步改为低 盐饮食,若因营养障碍致肿者,则不必 过分强调忌盐。 过敏体质病人,应禁食鱼、虾、蟹等海 腥发物,以免水肿复起。
[相关因素] 与水肿水邪上凌心肺有关。 与久并不愈,脾肾阳虚,气血耗损有关。
[预期目标]
病人能描述活动时节省体力的方法。 病人能说出增加活动耐力的具体方法和 最大活动度。 卧床期间正常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体力逐渐恢复,活动耐力逐渐增强。
护理措施
督促病人充分休息,尤其在急性期、水 肿严重和有肾脏功能受损时。 教给病人活动时节省体力的方法,鼓励 和指导病人在能耐受的范围内,适当活 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护理评价]
病人对感染知识的认知情况,是否能叙 述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的 方法。 病人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其感染的 部位和程度。
[健康教育]
适寒温,慎起居。 注意清洁卫生,防止疖肿、疮痍而诱发 水肿,及时治疗,勿致迁延。 休息勿劳,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动静 相宜,以不疲劳为度,增强体质。 水肿忌盐为中医历代医家所重视,肿退 后再逐渐加量,仍应偏淡饮食。忌食海 鲜、虾、蟹、辛辣刺激之品。
护理措施
监测病人对活动的反映,如活动时病人 的面色、神志、精神状况;有无头晕目 眩、心悸、气促、汗出、发绀等。 因水邪上凌心肺致心悸、气促者,应予 半坐位或端坐位绝对卧床休息,并适当 给予氧气吸入。
[护理评价]
病人对增加活动耐力具体方法和自身最 大活动度的认知情况,能否描述活动时 节省体力的方法; 病人活动耐力增加情况; 病人卧床期间正常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 足。
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浸淫肌肤,致 正气虚衰,机体抵抗力下降,邪毒乘虚 而入有关。
[预期目标]
病人能描述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 和预防的方法。 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
护理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指导和协助病人做好皮 肤的护理。卧床病人应帮助保持床铺清 洁、干燥,避免皮肤发生破溃感染和发 生褥疮。 加强口腔护理,协助病人饭前、饭后、 睡前用淡盐水或银花甘草液漱口,有溃 疡可漱口后用冰硼散、锡类散等涂局部。
护理措施
有泛恶者,可予含生姜片或饮热姜糖水, 也可用生姜、冬瓜皮煎水代茶饮,或指 压内关、合谷穴,以降逆止呕。 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温热服,以防呕吐 或加重脘腹胀闷,必要时可浓煎。若病 人呕恶严重时,可于服药前在舌上滴几 滴生姜汁止呕。
护理措施
若病人恶心、呕吐不止或腹泻严重,面 色恍白或黎黑,乃是脾阳虚衰的表现, 应及时报告医生,警惕病情骤变。
[预期目标]
病人能叙述皮肤受损的原因和保护皮肤 的方法。 皮肤保持完整,未发生破损。
护理措施
保持床铺被褥及衣裤平整、柔软、清洁、 干燥,避免局部皮肤受摩擦刺激。 指导病人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擦 身,勤换内衣裤,勤剪指甲,皮肤瘙痒 时勿用指甲重抓,以防抓破,继发感染。
护理措施
卧床不起者,每2小时给予翻身或协助 更换体位1次;受压部位垫以软枕、海 绵垫或气垫、水褥等保护,每天用红花 乙醇做揉法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预防褥疮发生。 指导病人或家属正确使用便器,放取时 避免推、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
护理措施
1. 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消长规律, 尿量及颜色,注意体重、血压、呼吸、 神色、舌象、脉象等变化,及时发现危 重症及变症。 2. 向病人讲解水肿发生的原因和诱因, 指导病人通过饮食和控制饮水量等方法 减轻水肿。
护理措施
3. 协助病人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每 周测血压、体重1次,如有腹水,应每周 测腹围1次,如病人血压异常,应遵医嘱 定时测量或随时测量,并做好记录。 4.严格控制饮水量,一般以总量多于前1 日总出量500ml为宜,如有高热、呕吐或 泄泻时,可适当增加入水量。
后应用无菌棉枝按压穿刺点至不渗 液为止。 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感染与疾病的关系, 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检测体温等变化。若发 现发热不适;或咳嗽、咳痰;或腹泻、 浓血便;或尿频、尿液混浊;或任何部 位的红肿热痛等,均提示有感染征象。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做好相关处理。
护理措施
男性阴囊水肿者,应用托带将阴囊托起, 以防摩擦损破。 水肿部位不宜针刺、指压、按摩等,以 防破溃。若用热疗时,应严格控制温度, 防止烫伤。 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如出现红肿热痛等 及时处理。
[护理评价]
病人对防止皮肤完整性受损知识的认知 情况,能否叙述保护皮肤的具体方法。 病人的皮肤情况,是否完整无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