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以泰国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以泰国为例泰国金融危机爆发于1997年第二季度,但病根早在1990年至1995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就埋下了。当时,泰国积极实施鼓励外资的政策,处于加快金融业开放、推进本币可兑换及利率自由化的进程之中。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大量外资持续流入境内,FDI及外债均大幅增加,短期外债比重高达50%以上,一部分境外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外债及外商投资的推动下,出口导向型经济产生了较多国际收支顺差,本币面临着升值压力,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吸引境外资金流入。在上述各项因素的作用下,国内经济高速增长(1990年至1995年泰国GDP 年均增长9.04%),房价及股市大幅上扬,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1997年2月初,国际投机者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然后在外汇市场大规模抛售,使泰铢汇率波动。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动用了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定汇率。3月4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3.17亿美元,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100%提高到115%~120%,此举令金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19.4亿美元。但是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提走近 5.77亿美元。与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与财务公司的股票,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5月7日,国际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从5月8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市场沽空泰铢,造成泰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央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本地银行和企业及外国银行纷纷即期抛售泰铢抢购美元或作泰铢对美元的远期保值交易,导致泰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泰铢一度兑美元贬至26.94:1的水平。面对这次冲击,泰国央行动用约50亿美元的外汇进行干预,并取得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泰国央行又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又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借出泰铢。在一系列措施干预下,泰铢汇率回稳,泰国央行又暂时控制了局面。6月中下旬,泰国前财长辞职,引发金融界对泰

铢可能贬值的揣测,引起泰铢汇率猛跌至1美元兑28泰铢左右。泰国股市也跌至8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市场一片混乱。7月2日,泰国央行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政策,实行浮动汇率制。泰国金融危机爆发。

对泰国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以不利影响为主,但也会有积极的成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体现在:

第一,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泰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例如,泰国央行采取的提高利率的措施会抑制企业正常投资需求,妨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从国际资金流动角度看,大量资金的频繁流动会扰乱泰国的金融市场运作。从公众角度看,金融危机发生期间的不稳定局势会给他们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很大干扰,泰国的经济秩序也陷入混乱状态。

第二,金融危机发生后泰国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首先,金融危机发生后,外国资金大举撤出泰国,泰国缺乏资金发展经济。其次,以泰铢衡量的对外债务大量增加。最后,泰国被迫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后,泰铢大幅度贬值,给正常生产、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金融危机发生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泰国政府被迫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大批企业破产或亏损,泰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近2%GDP,泰铢大幅贬值也使政府损失近1%的GDP。

泰国金融危机的积极成分体现在,其暴露了泰国经济原来掩盖的许多问题--汇率高估、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风险缺乏足够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有效的监管体制、过分依赖外资流入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泰铢大幅度贬值有利于纠正原先存在的货币高估现象,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当然这些有利影响本身也是在非常痛苦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

参考文献: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李毅,/news/374449.htm 泰国金融危机的原因,/question/16338930.html

《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杨燕华,《燧石》期刊

《面对金融危机泰国中央银行是如何应对的》,李继,《金融会计》期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