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病害大全高清
草莓灰霉病白粉病解决方案
摘要:草莓最常见的病害是白粉病和灰霉病,这一期为大家介绍白粉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以及用药方案。
名称:白粉病病原:羽衣草单囊壳[Sphaerotheca aphanis(Wallr.) Braun.],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生育时期:一般10月中上旬初发,至12月下旬盛发。
最初发生在匍匐茎抽生及育苗期,保护地栽培发生更严重。
温度条件:发生适温20℃左右。
湿度条件:相对湿度80%以上。
其他环境条件:往往在经历较高的相对湿度以后出现发病高峰,遮光可加速孢子的形成。
种植在塑料棚、温室或田间的草莓,湿度大利于发病,低温也可发病,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菌源时易大流行。
传播途径:北方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上或塑料大棚瓜类作物上越冬;南方多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分生孢子先端产生芽管和吸器从叶片表皮侵入,菌丝附生在叶片上,从萌发到侵入需24h。
每天可长出3~5根菌丝,5d后再侵染出形成白色菌丝丛状病斑。
经7d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梗及果实。
(1)叶片受侵染初期在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叶缘也向上卷曲变形,叶质变脆;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最后病叶逐渐枯黄。
(2)叶柄受害有一层白粉。
(3)花蕾受害不能开放或开花不正常,花萼萎蔫,授粉不良。
(4)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其表面明显覆盖白粉;后期受害,果面裹有一层白粉,着色缓慢,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严重时整个果实如同一个白粉球,严重影响浆果质量。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2)清理棚内或田间的上茬草莓植株和各种杂草后再定植。
(3)不要过量使用氮肥,栽植密度不要过大,果农之间尽量不要互相“串棚”,避免人为传播。
(4)发现病枝、病果,要尽早在晨露未消时轻轻摘下装进塑料袋烧毁或深埋。
草莓种植常见病害汇总(附防治方法)
草莓种植常见病害汇总(附防治方法)草莓因其酸甜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但是在草莓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害,目前草莓种植中较为常见的病虫害有草莓灰霉病、轮斑病、叶斑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等,对草莓品质构成威胁。
本文以下主要对草莓主要病虫害及发生规律展开探析,并提出具体防治方法,以此来提高草莓种植质量。
1草莓常见病害分析1.1灰霉病灰霉病属于真菌病害,是当前草莓实际种植过程中威胁较大的病害之一。
此病症分布范围较广,在全国范围内此病均有发生。
灰霉病主要对草莓花朵和果实产生危害,开花之后病害便会发生,最终导致花朵干枯。
在早期种植过程中会对草莓叶柄、叶片、花朵、果实感染。
草莓果实发病大多都是接近成熟期,发病之后果实表面会出现形态不同的水渍状病斑,等到成长后期便会变成黑褐色,使得果实不断变软后发生腐烂。
灰霉病需要具备一定发生条件,目前在适宜温度和高湿条件下容易大量滋生,病菌会随着伤口不断浸入,逐步形成此病。
灰霉病的实际防治需要控制氮肥和浇水量,在种植栽培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种植密度,避免环境因素为灰霉病滋生提供了条件。
在种植过程中发现病果后需要及时摘除,并且进行烧毁和深埋。
在出现花蕾之前需要通过速克灵、多满灵、百菌清等溶液进行综合性防治。
根据实际病情拟定喷药次数,并且对药物进行交替使用,防治病菌产生抗药性[1]。
用药之后植株能够逐步趋于稳定生长趋势,种植人员需要及时清除枯叶和病果,进行集中销毁。
1.2白粉病白粉病也是草莓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
此病主要对白粉病叶片产生危害,对于浆果和叶柄也均有不同程度损伤。
叶背面会出现类似于薄霜的粉末,随着病情发展扩散到全株,会不断加重病情危害。
白粉病属于低温型病害,目前发病温度大概在15℃左右的高温环境中。
白粉病病菌主要是依靠空气进行传播,此病在草莓生长期之内都会发生。
防止白粉病可以采取合理密植,在施肥过程中控制氮肥的实际添加量。
种植栽培人员需要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果,并且采取集中深埋。
草莓高清病害图谱!(经典收藏)
草莓⾼清病害图谱!(经典收藏)⼀、草莓青枯病草莓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引起的⼀种季节性较强的细菌性病害,多见于夏季⾼温时节,⼀般在草莓育苗圃及定植初期较易发⽣。
发病时植株下部叶⽚1-2⽚开始凋萎脱落,叶柄下垂、变为紫红⾊,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突然失⽔,仍为绿⾊但未变萎蔫,叶⽚似烫伤状。
根系外表⽆明显症状,但将根冠纵切可见根冠中央呈现褐⾊,湿度⾼时可挤出乳⽩⾊菌液,严重时根部变⾊腐败。
防治措施1、实⾏⽔旱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轮作。
2、提倡营养钵育苗,减少根系伤害;⾼畦深沟,合理密植,适时排灌,防⽌积⽔,防⽌⼟壤过⼲过湿;及时摘除⽼叶、病叶,增加通风透光条件。
3、加强肥⽔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营养、磷钾钙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活化⼟壤,调节⼟壤pH值。
4、药剂防治:育苗前⽤,60%三氯异氰脲酸⽚剂1000倍液喷洒地⾯。
发病初期,可⽤72%农⽤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氟哌酸600倍或可杀得2000倍液淋根或、灌根。
展开剩余93%欢迎添加天宝农技服务平台草莓群微信号:159********,交流了解更多草莓专业种植技术。
⼆、草莓疫霉果腐病草莓疫霉果腐病在我国普遍发⽣,由于草莓植株矮⼩,茎叶、果实接近地⾯,为病害的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浇⽥地发⽣尤其严重。
该病是由恶疫霉或苹果疫霉、柑橘褐腐疫霉和柑橘⽣疫霉这三种真菌引起的。
在草莓根、花穗、果穗、蕾、花、果及叶上均可发⽣。
根发病由外向⾥变⿊,⾰腐状。
早期地上不显症状,中期植株⽣长差,略显短⼩,到开花结果期如遇⼲旱,则植株失⽔萎蔫,浆果膨⼤不⾜,⾊暗⽆光泽,果⼩、味淡、汁少,严重时死亡。
叶、花序和果穗染病呈急性⽔烫状,迅速变褐⾄⿊褐⾊死亡。
青果被害,病部产⽣淡褐⾊⽔烫状斑,并迅速扩⼤蔓延⾄全果,果实变为⿊褐⾊,后⼲枯、硬化如⽪⾰。
成熟果实染病,病部稍稍褪⾊、失去光泽、⽩腐软化呈⽔浸状,似开⽔烫过,产⽣臭味。
防治措施注意检查草莓果实,发现果⾯上有⿊褐⾊⽔渍状病斑出现时,就要叶⾯喷洒800倍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溶液,或500倍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溶液,或500倍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溶液,或600倍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溶液,或2500倍52.5%噁唑菌酮·霜脲氰⽔分散粒剂⽔溶液,或2000倍50%嘧菌酯⽔溶液,或200倍40%三⼄磷酸铝可湿性粉剂⽔溶液,每7-10天叶⾯喷洒⼀次,连续喷洒2-3次,均匀喷湿所有的叶⽚和果实,以开始有⽔珠往下滴为宜。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用什么药好?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图片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用什么药好?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图片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又叫红心根腐病、红心病、褐心病、根腐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草莓根茎部,致草莓植株萎蔫死亡,以下耕种帮详细介绍红中柱根腐病的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供网友们参考。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症状:1、草莓植株被红中柱根腐病侵染后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草莓生长中后期草莓植株突然发病萎蔫。
2、急性草莓红中柱根腐病一般在温室草莓发生较多,在草莓定植后整个生长期间,平时在外观上看不出有任何异常现象,在突然遇到较强且持续时间较长的降雨,雨后叶尖突然萎蔫,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
或者在草莓覆盖地膜后,草莓植株全株没有任何症状时突然萎蔫,两三天内草莓植株完全萎蔫死掉。
3、慢性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在草莓定植后到草莓整个生长期间内均可发病,一般发病高峰期两个,一个是在草莓开花结果初期,另一个是在草莓第一次换茬期。
慢性红中柱根腐病在发病初期草莓叶片边缘微卷,叶尖出现萎蔫,逐渐扩大到整个叶片萎蔫。
发病的叶片初期在中午萎蔫,第二天早晨可以恢复,一两天就不再恢复了,随着病情加重整个植株倒伏萎蔫。
4、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在发病初期草莓根茎部横切可以看到不完整黑褐色的环形,随着病情加重褐色环闭合加粗且中柱开始变色,颜色由白变褐色逐渐变成红褐色,且象碳化一样逐渐变硬,最后整个根茎部全部被“碳化”植株彻底死亡。
该病发生在根茎部很少往上扩展。
发病最后草莓根部严重的变为黑褐色而腐烂。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1、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病菌孢子在土中可存活数年,在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可以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
2、草莓红中。
草莓常见病虫害
草莓缺素症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缺乏某 种营养元素所致。此外,施肥不当、 灌溉不合理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草莓缺 素症的发生。
针对不同的缺素症,要采取不同的防 治方法。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调整施 肥方案、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控制 灌溉量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环境,增加 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同时也可以 通过叶面喷施某种营养元素的方式来 补充草莓植株体内缺乏的营养元素。
天敌昆虫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草莓害虫的 数量,如瓢虫、草蛉等。
抗菌剂
使用生物抗菌剂,如抗菌肽、抗 生素等,防治草莓病害。
植物源农药
使用天然源农药,如印楝素、苦参 碱等,对草莓病虫害进行防治。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 灯、频振灯等诱杀害虫。
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色性,设置黄板 、蓝板等诱杀害虫。
防治方法
加强土壤消毒、选用抗病品种、高温灭菌等综合防治措施, 可使用甲霜灵、霜脲氰等药剂进行防治。
02
草莓虫害
草莓蚜虫
发生时间:春季和夏季
危害特点:蚜虫会刺破草莓的叶片,吸取汁液,导致 叶片出现黄色斑点或失绿
识别特征:蚜虫呈绿色或黄色,身体很小,约为1-2毫 米
防治方法:使用黄板诱杀或药剂防治,如使用吡虫脒 、联苯菊酯等
草莓灰霉病
灰霉病症状
草莓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花和果实,导致花瓣和萼片出现褐色水浸状病斑,严 重时会导致整个果实腐烂,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防治方法
降低田间湿度、加强通风、选用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可使用异菌脲、腐霉利等药 剂。
草莓疫病
疫病症状
草莓疫病主要危害草莓的根和茎基部,导致根和茎基部出现 黑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萎死亡,影响草莓的生产 和存活。
草莓常见病害有哪些?
草莓常见病害有哪些?草莓属于多年的草本植物,也是近几年来种植的数量最多的一种水果。
正是因为种植的数量越来越多,发生各种状况也越来越多。
其中包括一些病虫病害,它们能直接的影响到草莓的质量以及产量。
那么,草莓常见的病害有哪些?草莓常见的病害有哪些1,白粉病:是主要的病害之一,前期的表现是在叶子上面,叶子因为受到病害,会呈现汤勺状。
同时,叶子上面也会出现大小不同的暗斑。
等到后期,草莓长出果实后,果子上面会出现一层白色的粉末状的东西,同时也会限制草莓果的成长,颜色暗淡,果子小。
2,炭疽病:主要是在育苗期的时候以及定植初期发病,一旦到了结果期大多数不会发病。
发病初期的状态是在叶子上出现黑色椭圆形的溃烂形的病斑。
如果不及时治疗,之后就会影响到草莓的果子。
会在草莓上出现圆形的病斑,并且伴有腐烂状,而腐烂的地方还会出现凹状。
3,褐斑病:主要危害的就是草莓的叶子,叶子上面会长出圆形的斑点,而斑点的边缘部分是紫褐色的,中间的部分是黄褐色或者是灰白色。
等到发病的后期,斑点上面就会出现黑色的颗粒状。
4,细菌性叶斑病:这种病害主要危害的也是叶子,在发病出生,叶子上面会呈现水侵状不规则的斑点,并且斑点是红褐色的。
等到发病严重的时候,叶子有病斑的地方,就会呈现透明的状态。
而用反射光看的时候,叶子看着是深绿色的。
如果不及时制止,病斑越来越严重然后会融合成一个。
在湿润的时候,叶子的背面可以看见许多的溢有菌脓。
而在干燥的时候,它就会成一个薄膜,一碰就会碎。
5,叶枯病:它属于是低温高湿性的病害,大多数发生在春天和秋天。
在发病的初期,叶子上面就会出现紫褐色的小斑点,随着发病严重,就会变成不规则的斑点。
等到最后的时候,整个叶子上面都会呈现黄褐色或者是暗褐色的斑点,最后直至枯死。
以上就是关于草莓常见病有哪些的全部内容,还有其他病害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都是在种植草莓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他们会时刻的影响着草莓苗的生长。
因此,在种植草莓的时候,不仅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还要及时注意防止发病。
草莓病害高清图讲解
草莓枯萎病简介病原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
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
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
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
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
侵染循环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
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
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
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生因素发病温限18~32℃,最适温度30~32℃。
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
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14%络氨铜200-300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
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
草莓根腐病!!!简介病原草莓疫霉Phytophthora fragariae Hickman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根部,常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多在春夏两季发生,雨后叶尖突然萎凋,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
慢性型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
草莓染上病害怎么办?5种草莓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草莓染上病害怎么办?5种草莓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草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素有“水果皇后”之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草莓还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种植项目,吸引了许多种植户种植。
而在草莓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一些疾病,如果腐病、灰霉病、炭疽病等,严重影响到草莓种植的产量和品质。
那么,草莓染上病害怎么办?现将5种草莓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草莓疫霉果腐病草莓疫霉果腐病,在我国分布较普遍,主要病原有恶疫霉或苹果疫霉、柑橘褐腐疫霉和柑橘生疫霉三种真菌。
该病在草莓根、花穗、果穗、蕾、花、果及叶上均可发生,根发病由外向里变黑,革腐状。
早期地上不显症状,中期植株生长差,略显短小,到开花结果期如遇干旱,则植株失水萎蔫,浆果膨大不足,色暗无光泽,果小、味淡、汁少,严重时死亡。
叶、花序和果穗染病呈急性水烫状,迅速变褐至黑褐色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
低洼积水地块注意排水,行高畦作床,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
实施检疫,不在疫区病田育苗和定植。
病田在定植前用氯化苦每公顷195-300升作土壤薰蒸消毒。
定时用苹腐灵浸根,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代森锰锌、百菌清、克菌丹5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5%瑞毒霉、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3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左右1次,连防3-4次。
采收前3天停药。
二、草莓灰霉病草莓灰霉病在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都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后发病逐渐加重,特别在南方采果期正值春雨时节,发病更为严重。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常造成实腐感病品种的病果率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60%以上,对草霉产量、品质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移栽或育苗整地前对棚膜、土壤及墙壁等表面喷雾,进行消毒灭菌,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节水栽培,选用紫外线阻断膜抑制菌核萌发。
开花前期、开花坐果期和浇水前喷药防治,促进果实发育,重点保花保果,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浇水后加大放风量。
草莓病害防治方法大全
草莓病害防治方法大全草莓病害农药防治方法大全内容如下:一、褐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叶柄,花梗,萼片。
在夏末因湿度大发生更为严重。
1、症状:叶片发病初期边缘有不明显的紫褐色小斑,然后扩大成3~4毫米的不定形的斑点,逐渐扩大使全叶片变暗褐色,最后是黄褐色枯死。
2、发病规律:该病菌发育适合温度为28~30℃,被害叶或土壤中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越冬,到第2年4~7月间放射出分生孢子,由空气传播病。
在4月旬平均温度近16℃时可出现新的病斑,在25~30℃时病最重,6~7月发病率高,在北方9月份病也较重。
各品种抗病能力不同。
3、防治方法:在病害形成之前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选用抗病品种。
药物防治是在开始发病前,每亩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3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药液浸苗。
定前先把老叶,病叶摘除。
二、灰霉病主要为害果实,也侵染花瓣,萼片,果柄,叶和叶柄等。
接近收获期发病更重。
1、症状:果实发病初期呈淡褐色油浸状小斑点,以后加速扩大到全果实。
使果软化并在表面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不久菌丝顶端长出灰色粉状霉,即病菌分生孢子。
未成熟果干僵变为干腐。
花辩受害变为黄褐色。
果柄和叶柄感病产生褐色病斑,花,果,叶枯死。
2、发病规律: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病害,草莓多年连作发病更多,分生孢子在阴天,雨天的次日早晨传播,晴天不飞散。
密植不透风易发生病害,所以及时摘除老叶有利通风。
3、防治方法:此病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防止植株徒长,适当密植,要施完全肥,追肥不宜过晚;避免草莓田连茬;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集中深埋,生产后的老株拔除集中烧毁。
大棚或温室温度高时经常通风,灌水适量,不宜多。
露地栽培要挖排灌沟,做到雨后田干,降低湿度,及时采收,防过熟发病;药剂防治,一般在现蕾到开花期进行。
用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天1次,共喷3次。
4月中下旬喷50%福美双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扑海因500~7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等。
草莓常见病害高清图谱及防治方案
草莓常见病害高清图谱及防治方案01炭疽病炭疽病是草莓上的常发病害,病原可为炭疽菌属的多种真菌,如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草莓炭疽菌等,但以前者居多。
叶片感病常见黑色水浸状小斑,部分慢性炭疽叶缘呈波纹状焦枯;叶柄、茎部染病有凹陷的纺锤形病斑;侵染中柱后,从侵口至中心坏死;果实感病病斑凹陷发黑,软腐而僵。
虽然炭疽病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侵染,但尤以苗期、定植初期的危害最甚。
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情发展很快。
防治时注意加强移栽定植前的土壤消杀,缓苗后用恶霉灵、嘧菌酯等灌根,间隔半月后再用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海精灵冲施;发病初期,可用福美双+溴菌腈+吡唑醚菌酯,赢极(75%肟菌·戊唑醇干悬浮剂)等进行防控。
02白粉病白粉病病菌是专性寄生菌,寄生能力很强,在冷凉地区和设施栽培中高发,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朵、花梗和果实,最主要的特征是受害部位有白色粉状物。
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10月上中旬为初发期,12月下旬进入盛发期。
在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下,发生和蔓延迅猛。
农业防治方面,通风、降湿、保温是关键;药剂防治时,花前用保护性杀菌剂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预防;开花期不宜喷雾,可改用硫磺熏蒸,阴天低温时可连续熏蒸;果期可选用醚菌酯、唑醚·氟酰胺、醚菌·啶酰菌、苯醚甲环唑+醚菌酯等,注意水打足。
03灰霉病草莓灰霉病病原真菌为灰葡萄孢菌,具有传播快,发生迅猛,抗药性强等特点,几乎可以危害草莓地上部的所有器官。
叶片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向内V型扩展;花期感病,迅速枯萎;青果感病,病斑褐变发僵;近成熟果实感病,整果腐烂‘在湿度大时,病斑均可密生灰色霉层。
因该病喜嫩嗜营养,故在草莓始花期至坐果期存在发病高峰,花期遇连阴天和光照不足的天气时,极易发病。
花期发现花柄开始变红、下垂,花萼后有小红点时是危险的信号,需及时用药,如氟啶胺+异菌·腐霉利、环酰菌胺+醚菌酯、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等,保护+治疗。
草莓生理性病害症状及其防治
草莓生理性病害症状及其防治草莓生理性病害症状及其防治草莓果实营养丰富,是老少皆宜的时令水果。
我国草莓栽培始于1975年,但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草莓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地草莓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草莓生理性病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现将草莓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一、常见的生理性病害1. 畸形果果柄过粗,果实扁平似扇形状、鸡冠状等,或者果实过肥、过瘦都属于畸形果。
畸形果形成一般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外部因素,包括授粉不良、温度不适等。
保护地多采用蜜蜂授粉的方式,越冬种植的草莓由于温度反复较大,蜜蜂不出巢或田间作业时间短,都会导致草莓授粉不良,出现畸形果。
其二是管理不善和品种选用不当。
草莓开花期间喷施杀虫或杀菌剂,可引起当天或次日开放的花形成畸形果。
有些草莓品种种植后出现雄蕊发育不全等,花朵中糖分含量少,难以吸引蜜蜂前来采集花粉。
2. 白花果白花果多出现在冬季或早春,果实小,褪绿后不能正常着色或部分果面乃至整个果面呈白色。
病果品质变劣,不耐储藏,容易被各种病害侵害。
白花果的出现与光照和施肥有很大关系,草莓果实膨大着色期间,光照弱尤其是恰逢阴雨冷凉天气,白花果发生较为严重。
在施肥方面,偏施氮肥特别是速效氮肥,磷、钾肥不足,土壤中又严重缺乏有机质的条件下,白花果出现的概率高。
3. 老化果又名种子凸出果,正常的草莓果实种子(瘦果)嵌生在浆果表面,病果种子大多凸出果面,果实小,商品性差。
老化果的形成原因:一是保护地放风、浇水不及时,出现高温干旱,浆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缺乏水分和养分而不能正常膨大,致使种子凸出浆果表面。
二是根系生长不良,吸收水肥能力弱,在草莓结果较多时,果实得不到维持正常发育的水肥而出现老化果。
4. 空洞果近几年草莓空洞果出现概率较高,主要表现为:浆果外部形态同正常浆果,但是果实内部出现空腔、口感差。
草莓炭疽病如何防治?草莓炭疽病图片
草莓炭疽病如何防治?草莓炭疽病图片
炭疽病是真菌病害的一种,在草莓种植中危害严重,在此耕种帮整理了草莓发生炭疽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以下列举出来供网友们参考。
草莓炭疽病症状:1、草莓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炭疽病初,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草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2、草莓炭疽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
3、草莓炭疽病不会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
4、受炭疽病危害的果实,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草莓炭疽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1、草莓炭疽病的病菌主在要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间借助雨水及带病菌的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
2、草莓炭疽病最适宜发病气温为28~32℃,湿度对90%以上,如连续阴雨或阵雨及台风都会引起炭疽病的发生。
3、草莓连作、病残老叶多、氮肥施用过量、通风透光性差会引起炭疽病的发生。
草莓炭疽病预防方法:1、选用抗炭疽病草莓品种进行种植。
2、育苗时进行严格的土壤消毒,草莓种植地避免多年连作。
3、合理控制草莓密度,施肥时避免氮肥过量,在定植时施足优质有机肥。
4、在草莓开始伸长时进行喷药保护,可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史上最全白粉病图谱!收藏了慢慢看!
史上最全白粉病图谱!收藏了慢慢看!白粉病是在许多重要农作物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较难防治的一种世界性病害。
子囊菌亚门白粉病目的真菌均能引发白粉病,病原物种类很多。
该类病菌在温度到10-30℃分生孢子均可萌发,对湿度要求不高,正常情况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因此造成了作物一个生长季节能反复多次受到侵染,一旦发生很快爆发流行的特点,尤其是大棚温室种植环境下,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国内白粉病防治药剂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有机硫类杀菌剂以代森锰锌为代表的有机硫类杀菌剂,是广谱保护性杀菌剂。
作用机制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及病菌孢子萌发,阻止病菌侵入。
该类药剂除对白粉病有效外,对作物的大部分病害均有防治作用,此类药剂不易产生抗性,但对侵入植物体内的菌丝体杀伤作用很少,用药量相对较大,属于保护性杀菌剂。
第二阶段: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功效,对白粉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
由于该类药剂的大多数品种如苯菌灵、硫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在草莓上应用后最终均转化成共同的抑菌毒物多菌灵,因此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
第三阶段:三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在白粉病防治中的应用,使白粉病的化学防治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作用机制是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故该类药剂又称为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剂),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因而干扰菌丝的生长和孢子形成。
该类药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等特点,兼有保护、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
这类杀菌剂的品种主要有三唑酮、腈菌唑、四氟醚唑等。
三唑酮在草莓白粉病防治上的应用,一开始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长期使用后白粉病对三唑酮逐渐产生抗性,而且三唑酮在草莓上产生的药害和抑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腈菌唑和四氟醚唑是继三唑酮之后开发的新一代三唑类杀菌剂。
草莓常见根部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草莓常见根部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草莓是多年生草本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在世界小浆果中,草莓的产量以及栽培面积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近几年随着保护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草莓种植面积的扩大,化肥的大量使用和土壤酸碱度失衡等诸多原因,导致草莓根部病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以及商品品质,防治草莓根部病害是确保草莓产量以及种植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
1草莓常见的根部病害1.1根腐病该病主要危害草莓的根部,分为两个种类其一:急性根腐病,多发生在春、夏两季,草莓苗期进行危害,高温多雨季节发生频繁危害严重。
发病初期植株叶尖突然萎蔫不久呈现青枯状,全株迅速死亡。
慢性根腐病主要发生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草莓定植后至初冬均可发病,最初表现为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发展,最后全株萎蔫枯死,剖开主根,中柱呈现赤褐色。
该病是由疫霉属卵门真菌引起的病害。
病菌适宜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2℃,病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
1.2黄萎病保护地栽培的草莓一般早春开始发病,感病植株外围叶片和叶柄产生长条形,叶缘与叶脉间黄褐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株从底部叶片开始出现萎蔫下垂,最后全株枯死,有的植株一侧枯死,另一侧呈偏瘫状。
该病是有半知菌亚门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6一;8年,因此重茬地块发病重。
该病受气温影响较大,当气温在20---25℃,土壤相对湿度在25%以上时,发病重,气温达到28℃时,停止发病。
1.3腐霉病草莓根部受害后变黑腐烂,地上部萎蔫死亡。
(xx)贴地面果实和近地面果实受害后,病部呈水渍状褐色,果实软腐,病部产生茂密的白色菌丝体。
该病是由腐霉属引起的病害。
高温高湿易诱发该病发生,连年重茬地块发病重。
1.4枯萎病草莓根部受害后,初期引起心叶变黄绿色或黄色,卷曲畸形,3个小叶中有1一;2个小叶变狭小硬化,且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最后全株死亡。
叶柄、果梗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
草莓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
化学防治
选用低毒农药
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减少对 草莓和环境的污染。
合理使用农药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程度,合理 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
轮换使用农药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病虫 害产生抗药性。
安全间隔期
在收获前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农药, 确保草莓的安全品质。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结合气 象因素进行病虫害预警和防治。
针对不同病虫害种类,制定相应 的监测和预警方案,提高防治效
果。
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
加强农民对病虫害防治重要性 的认识,提高防治积极性。
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 的防治技能和手段。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咨询 服务,帮助农民解决防治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
过度依赖化学防治,忽略其他防治方法
总结词
化学防治虽有效,但过度依赖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详细描述
化学防治是快速有效的防治方法,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同时,化学农药可能 对草莓品质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综合考虑其他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以实现综合治理 。
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和草莓的负面影响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草莓园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保持 园内清洁。
生物防治
天敌引入
01
引入病虫害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
微生物防治
02
使用微生物农药,如苏云杆菌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生物农药
草莓常见病害防治方法大全
草莓常见病害防治方法大全有图有真相,草莓病害大全,本文介绍了草莓的20种病害: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轮斑病、叶枯病、黑斑病、灰霉病、细菌性叶斑病、疫病、蛇眼病、丝核菌芽枯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病毒病、黏菌病、革腐病、根腐病、疫霉果腐病、根霉软腐病。
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危害特征,重要的是,介绍一下防治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草莓白粉病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而在叶柄、花、梗少有发生。
叶片受害:初期在叶背出现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叶缘向上卷曲变形,叶质变脆;后期变为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病叶枯黄。
叶柄受害:覆有一层白粉。
花蕾受害:不能开放或开花不正常。
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表面覆盖白粉。
果实后期受害:果里有一层白粉,着色缓慢,果实失去光泽,硬化,严重时为一个白粉球,完全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性品种;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棚室栽培前可采用硫磺熏烟消毒。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品萃治菌疫苗、治菌2号、氟菌唑;醚菌酯,或醚菌酯·啶酰菌胺。
3、发病中期:品萃草莓疫苗套餐草莓炭疽病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果实。
叶片受害:初产生黑色纺锤形稍凹陷溃疡斑。
匍匐茎和叶柄受害:行成环形圈病斑,扩展后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状孢子堆;发生严重时,全株枯死。
根茎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局部褐变。
浆果受害:为近圆形褐色凹陷病斑,软腐状,后期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性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持续高温天气灌“跑马水”,并遮阳降温;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品萃治菌疫苗、治菌2号、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
3、发病中期:品萃草莓疫苗套餐草莓褐斑病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上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后扩大为中间灰褐色或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紫红色或棕红色,病健交界明显了。
草莓常见病害防治方法大全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持效、抗病,增强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草莓常见病害防治方法大全有图有真相,草莓病害大全,本文介绍了草莓的20种病害: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轮斑病、叶枯病、黑斑病、灰霉病、细菌性叶斑病、疫病、蛇眼病、丝核菌芽枯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病毒病、黏菌病、革腐病、根腐病、疫霉果腐病、根霉软腐病。
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危害特征,重要的是,介绍一下防治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草莓白粉病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而在叶柄、花、梗少有发生。
叶片受害:初期在叶背品萃植物疫苗套餐持效、抗病,增强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出现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叶缘向上卷曲变形,叶质变脆;后期变为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病叶枯黄。
叶柄受害:覆有一层白粉。
花蕾受害:不能开放或开花不正常。
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表面覆盖白粉。
果实后期受害:果里有一层白粉,着色缓慢,果实失去光泽,硬化,严重时为一个白粉球,完全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性品种;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棚室栽培前可采用硫磺熏烟消毒。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持效、抗病,增强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品萃治菌疫苗、治菌2号、氟菌唑;醚菌酯,或醚菌酯·啶酰菌胺。
3、发病中期:品萃草莓疫苗套餐草莓炭疽病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果实。
叶片受害:初产生黑色纺锤形稍凹陷溃疡斑。
匍匐茎和叶柄受害:行成环形圈病斑,扩展后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可见品萃植物疫苗套餐持效、抗病,增强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草莓最全病害高清图谱,发生时期及最新防治药剂推荐,必备收藏
草莓最全病害高清图谱,发生时期及最新防治药剂推荐,必备收藏草莓是高经济价值作物,如果管理得当,一亩可收益5-6万,但是种植成本也很高,如果碰到病虫害爆发,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所以病虫害防治一定要注意,下面总结常见的草莓病虫害高清图谱,以及发生时期和防治药剂,希望对更多的种植草莓有帮助!病害1草莓炭疽病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
一般发病率在50%以上,尤其是育苗季,一旦发生炭疽病,整块苗田的苗子很可能全部染病。
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
匍匐茎、叶柄、花茎发病症状都表现为近黑色的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溃疡状,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
短缩茎发病时先嫩叶失去生机下垂,逐渐枯死,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
无病新叶不出现矮化、黄化、畸变症状,但是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
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发生时期:苗期,及8月中下旬-10月上旬预防药剂:代森联、咪鲜胺、辛菌胺、代森锰锌、二氰蒽醌;治疗药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唑.代森联、嘧菌酯、溴菌腈、康普森斑立健。
特效药配方:斑立健+咪鲜胺或者斑立健+苯醚甲环唑,对炭疽病效果独特,在草莓育苗时使用效果较为明显。
田间管理:移栽成活后打老叶,再结合喷药防治。
2青枯病草莓青枯病是细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多见于夏秋季高温时的育苗圃及初栽期。
发病初期,草莓植株下位叶1~2片凋萎脱落,叶柄变为紫红色,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绿色未变而萎蔫,叶片下垂似烫伤状。
起初2~3天植株中午萎蔫,夜间或雨天尚能恢复,4~5天后夜间也萎蔫,并逐渐枯萎死亡。
将病株由根茎部横切,导管变褐,湿度高时可挤出乳白色菌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莓枯萎病图片:草莓1.jpg图片:草莓.jpg简介病原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
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
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
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
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
侵染循环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
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
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
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生因素发病温限18~32℃,最适温度30~32℃。
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
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14%络氨铜200-300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
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
草莓根腐病!!!图片:草莓根腐病1.jpg简介病原草莓疫霉Phytophthora fragariae Hickman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根部,常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多在春夏两季发生,雨后叶尖突然萎凋,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
慢性型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
根的中心柱呈红色。
定植后在新生的不定根上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的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毫米长红褐色至黑褐色梭形长斑,病部不凹陷,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髓坏死褐变,整条根干枯,地上部叶片变黄或萎蔫,最后全株枯死。
侵染循环草莓疫霉以卵孢子在地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夏。
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条件适应时即萌发形成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入植物的根系或幼根。
发生因素在田间也可通过病株土壤、水、种苗和农具带菌传播。
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囊,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
本病为低温域病害,地温高于25℃则不发病或发病轻。
一般春、秋多雨年份,低洼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地块,草莓发病重。
10月中、下旬扣棚后,棚室在闷湿情况下极易发病,重茬连作地,植株长势衰弱,草莓发病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择早熟避病或抗(耐)病品种,如宝交早生、丰香、因都卡、新明星等。
草莓田一般要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在草莓采收后,将地里的草莓植株全部挖除,施入大量有机肥,深翻土壤,灌足水,在光照最充分,气温较高的夏季7~8月份,地面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15天以上,利用太阳能使地温上升到50~6 0℃,可消毒土壤。
同时也可促使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草莓施肥的原则是适氮、重磷重钾,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足基肥,以保证满足草莓整个生长期的要求;灌水要及时适当,掌握“头水晚,二水赶”的原则。
开花后至果实成熟期间,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积水,有条件可进行滴灌或渗灌。
(2)药剂防治:防治关键要从苗期抓起。
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
并用药预防2~3次;定植后要重点对发病中心株及周围植株进行防治;发病时采用灌根或喷洒根茎的方法防治。
常用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锰锌·霜脲(克露、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
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扣棚后,草莓对药剂非常敏感,各种药剂要按低限浓度使用。
草莓炭疽病!!!图片:草莓炭疽病.jpg图片:草莓炭疽病1.jpg简介病原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属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叶片、叶柄、匍匐茎、花瓣、萼片和浆果都可受害,株叶受害大体可分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两类症状。
局部病斑在匍匐茎上最易发生,叶、叶柄和浆果上也常见。
茎叶上病斑长3~7毫米,初为红褐色,后变黑色,溃疡状稍凹陷,病斑包围匍匐茎或叶柄整圈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
萎蔫型病株起初病叶边缘发生棕红色病斑,后变褐色或黑色,发病较轻时,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时能恢复,发病严重时几天后即枯死。
掰断茎部的症状是由外向内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色,拔起植株,细根新鲜,主根基部与茎交界处部分发黑。
与茎腐病、红心根腐病、草腐病的区别在于这些立枯病死亡病株根腐霉烂易拔起,而炭疽病根系新鲜难拔起。
与黄萎病的区别在于黄萎病新抽幼叶表现畸形,3片小叶中有1~2片变狭小,呈舟形,叶色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然后叶绿变褐向内凋萎枯死,根系变黑褐色,而炭疽病幼叶正常,不变黄,无畸变。
与青枯病的区别在于青枯病的病株横切根茎可见维管束环状褐变,并有白色混浊粘液溢出,而炭疽病根茎横切面可见自外而内的棕红色或黑褐色病斑。
侵染循环病原菌主要以土壤中的病茎叶,匍匐茎等病残体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
病原菌形成孢子后随雨水飞溅到草莓上引起再次侵染和扩展。
发生因素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8~32℃,属高温性病害,凉爽干燥的气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宝交早生、早红光抗病性强,丰香中抗、丽红、女峰、春香均易感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择无病田作为苗床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另外对育苗地进行土壤熏蒸消毒,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手段,但是消毒的费用比较昂贵;加强草莓苗床健康母株的选择;因此应避免大水泼浇、漫灌,防止泥水在草莓苗间飞溅、流淌。
采用加盖遮阴棚、滴灌、沟灌等方法,既可以适当给草莓植株补充水分,又可以降低地温,从而促进草莓生长,减轻病害。
(2)药剂防治:关键时期在草莓匍匐茎开始伸长,田间摘老叶及降雨的前后进行重点防治。
在育苗期和定植后每隔7~10天叶面交替喷施600~800倍的代森锌、百菌清、炭特灵、托布津等,对减轻炭疽病有一定效果。
炭净胶悬剂(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研制)1500倍液,对防治炭疽病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
草莓蛇眼病!!!图片:草莓蛇眼病.jpg图片:草莓蛇眼病1.jpg简介异名草莓叶斑病。
病原杜拉柱隔孢Ramularia tulasnei 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态为草莓蛇眼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 fragariae(Tul.)Lindau.,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
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班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侵染循环病原菌以菌丝在被害枯叶病斑上越冬,第2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发生因素病原菌生育适温18~22℃,低于7℃或高于23℃发育迟缓。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被害叶集中烧毁;定植时淘汰发病苗。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淋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
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草莓褐斑病!!!图片:草莓褐斑病.jpg图片:草莓褐斑病1.jpg图片:草莓褐斑病2.jpg简介异名草莓轮纹病。
病原暗拟茎点霉Dendrophoma obscurans (Ell.et Ev.)Anderso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危害常见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叶枯苗死,直接影响草莓生产。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
初生褐紫色小圆斑,后扩展为大小不等的圆形至椭圆形或不定形斑,病斑中部褪为黄褐色至灰白色,边缘紫褐色,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上密生小黑点。
侵染循环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组织内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
越冬病原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逐步蔓延扩大。
发生因素遇高温干旱,病情受抑,但如遇温暖多湿,特别是时晴时雨的天气频繁出现,病情又扩展,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种植前摘除种苗病叶。
(2)药剂防治: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15~20分钟,待药液晾干后栽植。
发芽至开花前用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喷洒叶面,每15~20天喷1次,有良好的防效;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福·甲硫可湿性粉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27%高脂膜乳剂2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 00倍液。
草莓灰霉病!!!图片:草莓灰霉病.jpg图片:草莓灰霉病1.jpg图片:草莓灰霉病2.jpg图片:草莓灰霉病3.jpg简介病原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Fucke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危害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病害。
发生普遍,直接危害花器和果实,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花器和果实。
花器发病时,初期在花萼上出现水浸状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害扩展到子房和幼果上,最后幼果腐烂。
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
青果容易发病,柱头呈水浸状,发展后形成淡褐色斑,并向果内扩展,引起果实湿腐软化,潮湿时病部也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果实易脱落。
空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
侵染循环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
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气流、棚室内水汽和露水进行传播。
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萌发产生芽管,通过伤口侵入草莓植株,此为初次侵染;发病部位在潮湿的环境下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