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学生活化

作者叶清

——人教版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案例分析

春节的气息渐而远之,春寒料峭,寒气逼人,入骨三分。感叹于没把《北京的春季》这篇课文提到开学初去上,这样的话,年味留有余温,大概学生更有兴趣,教学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吧。今天通过教学,发现,其实不然,回味过年生活,再走近北京人的春节风俗,学生的热情丝毫未减,让教学生活化,感触挺深。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了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选文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疏通字词障碍,并口头说说课文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第二课时本人重在引导学生根据时间为线索进行研读感悟,并结合学生自己的春节生活和我们云和当地风土人情,让学生边说边感悟。这一环节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截取其中一个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除夕这一天是过年当中令我们最兴奋的一天了,在这一天,北京人又有哪些风俗呢?另外和我们云和人的风俗有哪些差异?

生:(读有关段落)

生1:“除夕这一天,北京人喜欢贴上红对联,贴上各色的年画,这一天要做年菜”这和我们家也是一样的。

生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也和我们一样。

师:过年过节,关于“年”还有一个传说,有谁知道?

生3:其实“年”是一种怪兽,人们过年穿红的,贴红的,放鞭炮,就是为了赶走怪兽。

(在这里,学生还把“年的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课前我也查过很多关于“年”的资料,众说风云,不管学生讲得对错与否也不重要,作为一个插曲,还可以激发大家的兴趣)

师:大家的课外知识还真是丰富。的确,北京的除夕夜真是太热闹了,小朋友还要守岁呢,除夕之夜,你们守岁了吗?谁知道,为什么要“守岁”呢?

生4:我们守不牢的,守着守着就睡着了。我知道“守岁”可以让父母亲和老人长寿。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文中有句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天你们家都团圆了吗?你有什么想法?

(上到这里,学生便说开了,开始说团圆桌上有多少人,团圆桌上有多少菜,谁的哥哥又从哪里回来了,谁的叔叔过年又买回了什么……好生热闹。)

师:相信大家意犹未尽,留到下课再说吧。北京的除夕和我们最大的相同点就是讲究团圆,我们不管吃的多好,穿得多漂亮,最高兴的还是一家子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本堂课的教学还有一个片段就是关于“元宵”的,今年正逢龙年,我们云和当地的龙灯在元宵之夜也是如火如荼,这也是学生们心目中的重头戏,孩子们喜欢那份热闹,孩子们喜欢龙腾的姿态,喜欢街上人山人海的壮观。此时课文的语言文字不需要表达得有多华丽,孩子们生活化的语言让课堂的气氛急剧升温,了解民风民俗还有什么比这更具有说服力呢?让教学生活化,我想,这也正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吧。当然不把握好尺度,有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又会变成《德育》课和《常识》课。这就有点跃界了。生活化的语文应该抓住的是生活中的契机,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去拓展延伸,反之有时候也可以借助生活去理解文本,相辅相成。像《北京的春节》,我们的学生不知道真正的北京是啥样,北京人的春节现场会是什么样,但是他们知道自己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我们本地人过春节是怎样的。于是他们会用自己的经历去推想北京人的春节生活,再借助语言文字,可以尽情领略一番,受益匪浅。语文的知识很丰富,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学习更多的语言文字,最终就是为了走向生活,我们何不未雨绸缪,循序渗之,相信语文教学会更具时效性。

让教学生活化,静静地,走进课文里,悄悄地,从生活中走出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