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提纲总结

合集下载

知识点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知识点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生物知识点 -- 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实质日期: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一、对遗传物质的初期推测1.看法:大多数科学家以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原由: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摆列序次,可能包含着遗传信息。

3.30 年月,人们认识到 DNA是由很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但是以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看法仍占主导地位。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变实验1.肺炎双球菌菌种菌落粗糙圆滑菌体没有荚膜有多糖类荚膜毒性无毒性有毒性,可使小鼠得败血症而死亡2.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变实验——格里菲斯(1)将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2)将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3)将加热杀死后的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4)将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混杂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思虑:①比较解析( 1)、( 2)组说了然什么?S 型细菌有毒,可使小鼠死亡;R 型细菌无毒,不可以使小鼠死亡。

②比较解析( 2)、( 3)组说明什么?加热杀死 S 型细菌,就会使其失掉毒性。

③比较解析( 3)、( 4)组又说明什么?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有某种物质促使 R 型细菌转变形成 S 型活细菌,使小鼠死亡。

④ S 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拥有毒性,又说了然什么?由 R 型细菌转变为了 S 型细菌,且这类转变是可以遗传的。

⑤依据实验,格里菲斯得出了如何的推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必定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变的活性物质——转变因子,这种转变因子将无毒性的R 型细菌转变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

3.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变实验——艾弗里(1)经过上述实验可以发现:只有加入 DNA,R 型细菌才可以转变为 S 型细菌,而且 DNA 的纯度越高,转变就越有效,假如用 DNA酶分解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就不可以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变。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梳理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梳理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DNA分子贮存的遗传信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A.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B.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比较多C.DNA分子的碱基种类多种多样D.DNA分子的碱基空间结构变化多端答案:A分析:1 .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2 .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A、遗传信息就蕴藏在DNA分子的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故DNA分子贮存的遗传信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A正确;B、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比较多不是其有多样性的原因,B错误;C、DNA分子的碱基种类只有4种,C错误;D、DNA分子的碱基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A。

2、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含氮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D分析:1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2 .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A错误;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B错误;C、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含有1种核酸(RNA),含有4种碱基,1种五碳糖,4种核苷酸,C错误;D、小麦的叶肉细胞是真核细胞,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D正确。

必修二 第3章 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  第3章  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两种肺炎双球菌格里菲思的小鼠转化实验S型细菌加热后,蛋白质部分变性失活,而DNA的性质未改变,对于S型细菌自身来说,蛋白质失活即死亡。

当加热失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利用R型细菌内的化学成分合成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转化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实验结论】格里菲思的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中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艾弗里的实验①S型细菌的DNA使RNA型细菌发生转化②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T2噬菌体的特点(1)结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

(2)生活方式:必须寄生于大肠杆菌体内,不能独立代谢。

(3)增殖特点:在噬菌体自身的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在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过程中,除模板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是由亲代噬菌体提供的以外,原料、能量、酶、场所等都是由细菌提供的。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DNA中含有蛋白质没有的特殊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所以此实验不能标记C、H、O、N。

【实验过程】(2)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实验结果】(1)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上清液(T2噬菌体)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答案:B分析:本题以“病毒”为情境,考查了几种常见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及其宿主等相关内容,选项命题角度新颖,试题较易。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小提示: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如T2噬菌体)和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等)。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导致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分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

最后再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

第3章基因的本质知识清单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3章基因的本质知识清单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3章知识点清单目录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DNA的结构第3节DNA的复制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2)实验过程与现象(3)实验结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2.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设计思路: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一种物质,再观察该细胞提取物是否仍具有转化活性。

(2)实验过程与现象(3)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3. 特别提醒(1)加热致死的作用原理:蛋白质和核酸对于高温的耐受力是不同的。

在80~100 ℃的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失活,DNA双链解开;当温度降至55 ℃以下时,DNA双链能够重新恢复,但蛋白质的活性无法恢复。

(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进而在R型细菌中指导合成了S型细菌的一些物质,使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一般情况下,这种转化率很低。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 实验思路和方法(1)思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2)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2. 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T2噬菌体: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如图。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并增殖的过程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噬菌体。

3. 实验过程(1)标记T2噬菌体(2)被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①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必背知识】(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必背知识】(教师版)

尾部 头部 图3-4T 2噬菌体的模式图 DNA 蛋白质 新人教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梳理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 类型及特点 类型 菌体 菌落 毒性 S 型细菌 有多糖类的荚膜 表面光滑有 R 型细菌 没有多糖类的荚膜表面粗糙 无①实验过程及现象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 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

(2)艾弗里体外体内转化实验①实验方法:将S 型细菌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分别与R 型细菌混合培养,独立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②实验过程及现象(填右图)结果发现:只有加入S 型细菌的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

DNA 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③实验结论: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 是遗传物质。

也证明了蛋白质、多糖、 DNA 水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人:赫尔希和蔡斯。

(2)T 2噬菌体病毒①结构特点:无(有/无)细胞结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

②代谢特点: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③增殖特点:侵染大肠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 体内的物质(氨基酸、脱氧核苷酸等)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3)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35S 和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分子。

(4)实验过程(实验分为两组,相互对照)不死亡死亡S 型 R RS R①标记大肠杆菌②标记噬菌体含35S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含35S的大肠杆菌含35S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含35S的噬菌体含32P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含32P 的大肠杆菌含32P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含32P 的噬菌体③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离心的目的:让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 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λ噬菌体的线性双链DNA两端各有一段单链序列。

这种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后其DNA会自连环化(如图),该线性分子两端能够相连的主要原因是()A.单链序列脱氧核苷酸数量相等B.分子骨架同为脱氧核糖与磷酸C.单链序列的碱基能够互补配对D.自连环化后两条单链方向相同答案:C分析:双链DNA的两条单链方向相反,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两条单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

AB、单链序列脱氧核苷酸数量相等、分子骨架同为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不能决定该线性DNA分子两端能够相连,AB错误;C、据图可知,单链序列的碱基能够互补配对,决定该线性DNA分子两端能够相连,C正确;D、DNA的两条链是反向的,因此自连环化后两条单链方向相反,D错误。

故选C。

2、下图表示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出现两种菌落,主要是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B.乙组培养基上的菌落和甲组的相同,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C.丙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D.实验利用减法原理,逐一去掉不同成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甲组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可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乙组实验中蛋白酶可将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丙组实验中的DNA酶可将DNA水解。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甲组培养基上主要是R型细菌形成的菌落,A错误;B、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若乙组培养皿中和甲组情况相同有光滑和粗糙两种菌落,说明其中转化因子仍然存在,由此可推测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正确;C、由于DNA酶可将DNA水解为其小分子脱氧核苷酸,丙组未发生转化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C正确;D、本实验通过加蛋白酶和DNA酶解去相应的物质,将DNA、蛋白质分开,用单一成分进行研究,利用了“减法原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D正确;故选A。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如图所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

该图示能表明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D.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互为等位基因答案:A分析图解,图示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图示无法说明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只能说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B错误;此图只能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而不能说明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C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而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为非等位基因,D错误。

2、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B.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C.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分析:1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A、实验过程中需单独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A错误;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错误;C、大肠杆菌的质量大于噬菌体,离心的目的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C正确;D、该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C。

3、为研究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种类与乙组不同B.S 型菌提取物经甲、丙两组处理后转化因子活性基本相同C.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D.若增加 RNA 酶处理提取物的对照实验,会更有说服力答案:D分析:艾弗里实验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提纲总结说课讲解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提纲总结说课讲解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本章提要: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①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②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2 )实验过程(看书P43图3-2)(3)推论(格里菲思):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活性物质一“ 转化因子”,促使R型转化为S型。

2、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 )实验过程(看书P44图3-3)(2 )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二)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结构和元素组成:T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模板是亲代T2噬菌体的DNA原料是来自细菌体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2、实验过程(看书P45图3-6 )标记大肠杆菌T标记T2噬菌体T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即:DNA是遗传物质)、RNA 也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 在只有RNA 的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DNA 病 毒 RNA 病 毒 核酸 DNA 和 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DNA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第二节DNA 分子的结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构建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2、构建依据(看书 二、DNA 的结构 1、DNA 的组成元素: 2、DNA 的基本单位: 3、DNA 的结构:(1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 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一: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科学家 格里菲斯) 活R___________活S ___________ 分离出___________加热杀死的S ___________死S+活R ___________ 分离出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分离出 DNA+R 型活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型活细菌 蛋白质+R 型活菌 培养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糖+R 型活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DNA 酶+R 型活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利用_________________技术 1.噬菌体结构:_____________ ;增殖特点:在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利用____________体内物质合成自身组成成分。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顺序:3.如何标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含35S 的培养基得到含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32P 的培养基得到含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

4.如何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 的大肠杆菌得到含__________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 的大肠杆菌得到含__________的噬菌体。

5. 项目 含35S 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含32P 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搅拌、离心后上清液 放射性______ 放射性______ 沉淀物放射性______ 放射性______ 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噬菌体有无35S 标记的蛋白质有无32P 标记的DNA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__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如何理解“主要”?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真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非细胞结构的生物:DNA 病毒遗传物质__________;RNA 病毒遗传物质_________ 2.RNA 病毒,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鼠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第二节DNA 分子的结构考点一: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1.DNA分子由___条链______________方式盘旋成__________结构;2.DNA分子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_______排列在内测。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清单2-3基因的本质讲解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清单2-3基因的本质讲解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一、本章知识结构二、新课程标准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搜集DNA分子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5、DNA分子的复制6、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三、预测新课标高考热点1、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关系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4、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5、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关计算;6、DNA分子的复制7、半保留复制的计算6、基因的概念。

7、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知识结构结论:加热杀死的S 型细胞内有某种转化因子...... 实验原理:从 S 型菌中提取出 DNA 、蛋白质及多糖等,将其分别加 入已培养了R 型活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时,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

S 型活细菌↓ ↓ ↓ ↓ ↓ ↓多糖 脂质 蛋白质 RNA DNA DNA 水解物所得活菌:R R R R S+R R对照实验:用DNA 水解酶处理从S 型菌中取的DNA ,则不能实现转化 结论:DNA 是使R 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运用的方法:同位素示踪法......35S 培养基+噬菌体→→35S 标记的亲代噬菌体 实验过程: 标记噬菌体↓ 32P 培养基+噬菌体→→32P 标记的亲代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 35S 噬菌体+细菌 32P 噬菌体+细菌 ↓ ↓ ↓ ↓ 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 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 测试放射性 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 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 新形成的噬菌体:有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即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传给后代的,这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思路:两个经典实验的思路基本相同,都是设法把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只是运用方法不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从S 型菌直接提取分离各种物质的方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则利用了放射性元素示踪法间接将蛋白质和DNA 分离的方法生物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只有极少数生物以RNA 作遗传物质(此类 生物无DNA),因此,DNA 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类为有毒性的,称S .型细菌,其菌体有荚膜...,荚膜 两类肺炎双球菌 的成分主要为多糖 一类为无毒的,称R 型细菌无毒R 型活菌→→小鼠→→不死亡 有毒S 型活菌→→小鼠→→死亡有毒S 型活菌→→有毒S 型死菌→→小鼠→→不死亡无毒R 活菌+加热杀死的S 菌→→小鼠→→死亡实验过程格里非斯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过程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要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画龙点睛】加热灭活的S型细菌遗留下各个DNA片段,其中包括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这些片段从S型细菌中释放出来,并且在后续的培养中被一些R型细菌所摄取,进人R型细菌的细胞中,以同源重组的置换方式,整合进入R型细菌的基因组中,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可见,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内含有两种DNA(R型和S型),其间体现了基因重组2、体外转化实验①本实验体现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发现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第2节DNA的结构 (7)第3节DNA的复制 (12)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效遗传的DNA片段 (12)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两种肺炎链球菌的比较图示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有无毒性S型细菌光滑有有R型细菌粗糙无无两种菌在小鼠体内繁殖,毒性效果相互对照3.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结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还不知道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4.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在人工培养基中繁殖【科学方法】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1)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

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是利用了“加法原理”。

作加温、滴加FeCl3(2)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是利用了“减法原理”。

[典例1]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促进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转化因子是S 型菌的( )A.蛋白质B.多糖C.RNAD.DNA答案 D【易错提示】(1)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2)由于DNA的热稳定性比蛋白质要高,所以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永久变性失活,但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3)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都通过添加特定的酶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a、b、c、d表示染色单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可存在于a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①与②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D.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形成四分体,①、②为同源染色体,a、b为姐妹染色单体,c、d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A、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可存在于a 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A正确;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B正确;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所以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C正确;D、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不可能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D错误。

故选D。

小提示:在解决减数分裂的相关问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特别铭记:减数第一次分裂进行的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进行的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再结合题图解题即可。

2、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1/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答案:B分析:由题意知,长翅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因此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亲本都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子代中残翅果蝇的概率是bb=1/4,因此F1代的白眼雄果蝇的概率是1/2,所以亲代雌果蝇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 R X r,所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白眼长翅果蝇BbX r Y。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图示DNA复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引物,也不需要能量B.新形成的两条单链复制的方向不同且均为连续复制C.该过程在蛙的红细胞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均能发生D.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一个或两个染色体上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且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DNA在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进行半保留复制。

A、DNA复制过程需要引物引导复制的开始,也需要消耗ATP,A错误;B、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两条子链合成方向相反,且据图可知,并非两条链均为连续复制,B错误;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DNA分子复制,C错误;D、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一个(着丝点断裂之前)或两个染色体上(着丝点断裂后),D正确。

故选D。

2、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并使其进行细胞分裂。

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后期,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A.20 .20B.40 .40C.40 .20D.20 .40答案:C分析: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一次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放射性,一条链不含有放射性;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一条染色体上不含有放射性,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因此20条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暂时加倍,其中一半染色体含有放射性,一半染色体不含有放射性。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故细胞中染色体总数为40条;由分析可知,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20条。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归纳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归纳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答案: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则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伴性遗传;而DNA的X光衍射实验则说明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而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则证明了RAN也是遗传物质,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早期实验,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蓝藻和绿藻都属于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B.大肠杆菌的拟核内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为DNA,该DNA分子呈环状C.HIV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D.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的核酸有DNA和RNA,它们都是遗传物质答案:B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含有DNA和RNA,并以DNA为遗传物质,RNA作为遗传信息表达的工具或媒介。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A项错误;B、大肠杆菌的拟核由一个环状的DNA分子组成,该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B项正确;C、HIV的遗传物质为RNA,C项错误;D、真核细胞内含有的遗传物质只有DNA,D项错误。

故选B。

小提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DNA不同:原核细胞拟核中的DNA为环状,真核细胞染色体中的DNA为链状,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的DNA为环状。

3、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放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连续复制3次,将每次复制的产物置于试管内进行离心,图中分别代表复制1次、2次、3次后的分层结果的是()A.c、e、fB.a、e、bC.a、b、dD.c、d、f答案:A分析:DNA复制的有关计算: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一个被15N标记的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无论复制多少次,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个;两条链都含14N的DNA分子数=(2n-2)个。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背诵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背诵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背诵知识点总结背诵知识点之--------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能够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注意:1、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使小鼠死亡的是S型活菌,而不是S型菌的DNA;若给小鼠注射S型细菌的DNA,则小鼠不会死亡。

2、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不能够证明DNA是不是遗传物质,仅能证明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2、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注意:1、DNA酶将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S型细菌的DNA 水解产物不能使R菌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DNA必须保证完整性才能完成其功能;2、艾弗里的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能够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加入S型细菌的DNA为实验组,而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多糖等为对照组;噬菌体侵染细菌知识汇总:1、写出该实验的实验过程。

(1)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细菌;(2)用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3)用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4)搅拌离心;(5)放射性检测;2、实验中保温、搅拌、离心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保温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充分接触;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3、若保温时间过短,会对实验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保温时间过短,有些噬菌体还没来得及侵染大肠杆菌,导致32P 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增加;4、若保温时间过长,会对实验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若搅拌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保温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导致32P 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增加;搅拌不充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有些没和细菌分离,导致35S标记的一组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本章提要:
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①S 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②R 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P 43图3-2) (3)推论(格里菲思):已经被加热杀死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促使R 型转化为S 型。

2、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P 44图3-3)
(2)实验证明:DNA 才是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二)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 2噬菌体结构和元素组成:
T 2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 模板是亲代T 2噬菌体的 DNA ,原料是来自细菌体 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2、实验过程(看书P 45图3-6)
标记大肠杆菌 → 标记T 2噬菌体 →标记的T 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

(即:DNA 是遗传物质)
结 构
C 、H 、O 、N 、P 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双螺旋DNA
DNA
基因
遗传 信息
空间结构
特点 多样性
特异性
DNA 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
证 明
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肺炎双球菌 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 细菌实验 功能 单位
复制
时间 场所 过程 特点 意义 准确 复制
条件
二、RNA 也是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 的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三、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一、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构建者: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2、构建依据(看书P 47)
二、DNA 的结构1、DNA 的组成元素:C 、H 、O 、N 、P 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 的结构: (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3)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 ;G ≡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 的特性:
(1)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排列种数:4n
(n 为碱基对对数) (2)特异性:每个特定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3)稳定性: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碱基配对原则。

5、DNA 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 有关的计算: (1)在双链DNA 分子中: ① A=T 、G=C
②A+G = T+C = 50% 或 A+C = T+G = 50% (2)(A 1+T 1)%=(A 2+T 2)%=(A +T )% 或 (C 1+G 1)%=(C 2+G 2)%=(C +G )%
第三节 DNA 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 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看书P 53) 二、DNA 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 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主要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看书P 54图3-13)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 分子。

5、特点: 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条件:
(1)模板:亲代DNA 分子的两条链 (2)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腺嘌呤
鸟嘌呤 胞嘧啶 胸腺嘧啶
(3)能量:ATP
(4)酶:解旋酶(作用于氢键)、DNA聚合酶等
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1)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
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1)复制出DNA数 =2n(n为复制次数)
(2)含亲代链的DNA数 =2
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
基本组成单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基因的理解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3、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核基因)
4、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中也有基因(质基因)
5、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中含有相同的基因,但RNA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

三、基因与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关系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第二部分:典型例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