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

董荣胜古天龙蔡国永谢春光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计算机系桂林 541004)

METHODOLOGY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NG Rong-Sheng GU Tian-Long CAI Gou-Yong XIE Chun-Gua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ili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摘要本文介绍了“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和“Computing Curricula 1991”报告的重要内容,指出了它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我们以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为指导,给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定义,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学科形态、核心概念、根本问题、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的基本内容,指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是计算认知领域的一个理论体系的思想。

关键词方法论学科形态核心概念根本问题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wo documents of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and “Computing Curricula 1991”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ir main contributions to the methodology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pointed out. Then based on the general method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fini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given, and its three paradigms (abstraction, theory, design), fundamental problem, core concept, mathematical methods and system approaches are presented, Finally, we conclude that the methodology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new theory in the computing cognition field.

Key words methodology, paradigms, fundamental problem, core concept, mathematical method, systematic approach 1 引言

今天,当我们步入新世纪的时候,计算(Computing)技术作为现代技术的标志,已成为世界许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计算领域也已成为一个极其活跃的领域,计算学科正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发展,并大大延伸到传统的计算机科学的边界之外,成为一门范围极为宽广的学科。如何理解这个学科,引发了长期以来激烈的争论。

为了解决这类争论,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84年7月,美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单位评审部的领导们,在犹他州召开的会议上对计算教学问题进行了讨论,表面上看这类问题是关于计算教学问题,实际上是关于计算学科的认知问题。这一讨论以及其他类似讨论推动了ACM和IEEE/CS联手组成攻关组并用新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计算学科。经过近5年的工作,ACM攻关组提交了“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的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刊登在1989年1月的《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1]。

ACM攻关组提交的报告得到了ACM教育委员会的认可并批准发行,该报告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它第一次给出了计算学科一个透彻的定义,回答了计算学科中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它找到了一个思考我们学科的“知识框架”(Intellectual framework),而非对策;一个指导方针,而非(具体)指示。对“知识框架”进行研究的思想方法就是报告中所指的“新的思想方法”。这个“新的思想方法”是对计算领域几十年来的概括和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说,该报告是计算领域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为建立计算认知领域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该报告所提出的“新的思想方法”其实质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思想方法[2]。

*本文得到九五国防预研项目和广西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1990年,IEEE/CS和ACM联合攻关组提交了“Computing Curricula 1991”(以下简称“CC1991”)报告[3],报告将主领域增加到11个,并提取了学科中12个反复出现的核心概念。“CC1991”报告与“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以下简称“两报告”)密切相关,并使计算学科的方法论研究更加完备。

然而,正如“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所介绍的那样:在学科的划分问题上,专家们颇费心力,最初专家们偏向于选择“模型”(Model) 与“实现”(Implementation)相对,以及“算法”(Algorithm)与“机器”(Machine)相对,这两种方案无疑都可以反映计算学科各主领域研究的基本内容,但是这两个方案不是太抽象就是彼此的界限太模糊,大多数人无法很好地认同这种划分方法。另外,专家们认识到学科的基本原理已被纳入理论、抽象和设计三个过程中,学科的各分支领域正是通过这“三个过程”而实现它们的目标,于是,便选取了“三个过程”这个方案。由于,“三个过程”研究的内容就是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从分析该报告中提出的“三个过程”来看,专家们不是自觉的以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为指导来建立报告中所说的“新的思想方法”。因此,该报告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一些重要问题,如:缺乏对“三个过程”相互作用的透彻分析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报告的理解。

正在起草之中的“CC2001”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要求任务组对这三个过程(理论、抽象和设计)进行专门评述[4,5]。不管评述结果怎样,学术界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在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以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为指导完整地建立起计算学科自己的方法论,为理解学科提供方法,为执行新的教学计划做准备。

下面,我们先给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定义,并简要介绍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的基本内容。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定义以及学科二维定义矩阵

由于“两报告”以及关于计算学科本身认知问题的相关工作[7-13],使我们加深了对学科的认识,并使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时机成熟。下面,我们就以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为指导建立计算学科自己的方法论。首先,我们给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定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是关于计算领域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一般方法及其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系统研究。它是计算认知领域的一个理论体系,是我们认知计算技术的一个有效工具和方法。

在计算领域中认识指的是抽象过程(感性认识)和理论过程(理性认识),实践指的是学科中的设计过程。抽象、理论和设计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是科学技术方法论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学科的基本内容包含在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或形态)之中,不仅如此,也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显然,“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遵循了认识论的思想,给出了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以下简称定义矩阵)的概念并细化了其内容。定义矩阵的一维是“三个过程”(抽象、理论和设计),另一维是主领域。特别当主领域仅为计算学科时,定义矩阵便是本文所指的“知识框架”。该“知识框架”反映了计算领域中人们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抽象)到理性认识(理论),再由理性认识(理论)回到实践(设计)中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这里,这个“知识框架”也称作学科的知识内涵,它是稳定的;“知识框架”的内容(值)指的是学科的外延,它包括主领域以及各主领域“三个过程”的内容,这些内容(值)将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就“两报告”而言,ACM和IEEE/CS攻关组对学科本质的研究采用了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知识框架”)是对计算学科的高度概括。于是,我们可以将把握计算学科的本质问题归约为把握学科二维定义矩阵的本质问题。

要把握定义矩阵的本质,就是要分别把握定义矩阵的“横向”(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以及“纵向”(各主领域)共有的、能反映各主领域内在联系的思想和方法的本质。

“横向”关系的研究,即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的研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学科的基本原理不仅已被纳入理论、抽象和设计三个过程中,更重要的在于,“三个过程”的相互作用,推动了计算学科及其分支领域的发展。

“纵向”关系的研究,既各主领域之间所共有的思想和方法的研究, 将揭示各主领域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以下我们将分别对定义矩阵的“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进行研究。

3 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及其内在联系

方法论在层次上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具体科学技术方法论之分,它们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在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中,抽象、理论和设计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以下我们以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为指导,阐述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内容。

3.1 学科的抽象形态

在科学技术方法论中, 科学抽象是指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科学抽象的成果有: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等内容[6]。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认为:理论、抽象和设计是我们从事本领域工作的三种主要形态(Paradigm),或称文化方式,它提供了我们定义学科的条件。第一个学科形态是抽象(按方法论研究的习惯,我们将报告中理论和抽象原来的次序对调),抽象源于实验科学。按客观现象的研究过程,抽象形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的内容:

(1).形成假设;

(2).建造模型并做出预测;

(3).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

(4).对结果进行分析。

3.2 学科的理论形态

科学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就形成了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在计算学科中, 第二种学科形态是理论,理论源于数学。按统一的合理的理论发展过程,理论形态包含以下四个步骤的内容:

(1).表述研究对象的特征(定义和公理);

(2).假设对象之间的基本性质和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定理);

(3).确定这些关系是否为真(证明);

(4).结论和解释。

3.3 学科的设计形态

在计算学科中, 第三个形态是设计,设计源于工程。按为解决某个问题而实现系统或装置的过程来看,设计形态包含以下四个步骤的内容:

(1).需求分析;

(2).建立规格说明;

(3).设计并实现该系统;

(4).对系统进行测试与分析。

设计、抽象和理论三个形态针对具体的研究领域均起作用,在具体研究中,就是要在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其抽象工具进行各种设计工作,最终的成果将是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及其相关资料(如,需求说明、规格说明和设计与实现方法说明等)。

设计形态(技术方法)和抽象、理论二个形态(科学方法)具有许多共同的方面。这是因为,设计作为变革、控制和利用自然界的手段,必须以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为前提(可以是科学形态的认识,也可以是经验形态的认识);设计要达到变革、控制和利用自然界的目的,必须创造出相应的人工系统和人工条件,还必须认识自然规律在这些人工系统中和人工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科学认识方法(抽象、理论二个形态),对具有设计形态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是有作用的。但是设计形态毕竟还有其不同于抽象形态和理论形态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设计形态有更强的实践性;其次,设计形态具有更强的社会性;第三,设计形态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3.4.三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系

理论是数学的根本:应用数学家们认为,科学的进展都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抽象(建模)是自然科学的根本:科学家们认为,科学的进展过程主要是通过形成假说,然后系统地按照建模过程对假说进行验证和确认取得的。类似地,设计是工程的根本:工程师们认为,工程的进展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并系统地按照设计过程,用建立模型而加以解决的。许多有关数学、科学和工程相对优劣的争论都隐含的基于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中某一个更为更根本的假设。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认为,更详细的研究揭示出:在计算学科中,“三个过程”是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的,以至于把任何一个作为根本都是不合理的。

当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三个过程”谁更为根本的时候,学科方法论中的关键问题—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的相互作用被忽视了。不仅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还转移了我们的视线,削弱了我们对报告本质的理解,以致“CC2001”任务组不得不承认,与报告密切相关的“CC1991”计划的执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的实质是学科方法论的思想,其关键问题是—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的相互作用的问题,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学科的发展。文[2]介绍了这方面的有关内容。

4 计算学科各主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

定义矩阵中的“纵向”关系即各主领域之间存在以下内在联系:

1.各主领域中的某些研究内容是一致的,比如数据库中的并发控制、缓冲区管理的思想与操作系统中的并发控制和缓冲区管理的思想是一致的;

2.学科中具有方法论性质的核心概念贯穿于各主领域之中,揭示了学科各主领域的内在联系,使计算学科各主领域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一些互不相关的领域。

4.1学科中的核心概念

“CC1991”报告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提取了具有方法论性质的12个反复出现的核心概念,并认为掌握和应用这些概念是成熟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标志之一。

核心概念是学科中具有普遍性、持久性的重要思想、原则和方法,它具有以下特征:

(1).在本学科中多处出现。

(2).在各主领域及抽象、理论和设计的各个层面上都有很多示例。

(3).在技术上有高度的独立性。

(4).一般都在数学、科学和工程中出现。

三个学科形态(理论、抽象和设计)与核心概念揭示了计算学科的基本规律。随着研究的深入,并受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启发,使我们能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计算学科。我们认为,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研究中,还应包括计算学科中的科学问题、数学方法以及系统研究方法等内容。学科中的科学问题、数学方法以及系统研究方法不仅反映了学科各主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并促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来从事计算领域的研究。

4.2学科中的科学问题

科学研究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和选定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虽然视角不同,但同样具有方法论的性质,并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认识学科。以下我们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期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无确定的答案。

科学问题根据角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学科的性质可以将问题分为基础理论问题和应用研究问题;根据问题在整个所要达到的目标中的地位可以分为关键问题和一般问题等。

科学问题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是反映学科本质,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追求解决的问题,我们把这种问题定义为学科的根本问题(或本质问题)。学科各主领域正是围绕着学科的根本问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学科的根

本问题有助于我们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本节以学科的根本问题为主,兼顾与其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

人们对计算本质的真正认识来源于数学的形式化进程。1930年9月哥德尔(K.G o del)发表的关于形式系统的不完全性定理宣告了著名的希尔伯特(D.Hilbert)纲领的失败,希尔伯特纲领的失败同时也暴露了形式系统的局限性,它表明形式系统不能穷尽全部数学命题,任何形式系统中都存在着该系统所不能判定其真伪的命题。这就启发人们,应避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证明那些不能判定的问题,而应把精力集中于解决具有能行性的问题。

在数学形式化的影响下,并通过对人的计算过程的哲学分析,1936年图灵(A.M.Turing)描述了计算一个数的过程,得出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通用计算机概念。根据图灵的分析,直观地说所谓计算就是计算者(人或机器)对一条两端可无限延长的纸带上的一串0和1执行指令,一步一步地改变纸带上的0或1,经过有限步骤,最后得到一个满足预先规定的符号串的变换过程。图灵用形式化方法成功地表述了计算这一过程的本质。图灵的描述是关于数值计算的,不过,我们知道英文字母表的字母以及汉字均可以用数来表示,因此图灵机同样可以处理非数值计算。

图灵提出的基本论点是:可计算性=图灵可计算性。在关于可计算性问题的讨论时,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一个与计算具有同等地位和意义的基本概念,那就是算法。算法也称为能行方法或能行过程,它是对计算过程的一种刻画,是计算过程的一种能行实现方式。根据图灵的论点,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任一过程是能行的(能够具体表现在一个算法中),当且仅当它能够被一台图灵机实现。图灵机与当时提出的用于解决可计算问题的递归函数、λ演算和POST规范系统等计算模型在计算能力上是等价的。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著名的丘奇—图灵论题。

图灵机等计算模型均是用来解决“能行计算”问题的,理论上的能行性隐含着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而实际实现中的能行性还包含时间与空间的有效性。

在图灵机这个思想模型提出不到10年的时间里,来源于图灵机思想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其实,图灵机反映的是一种具有能行性的用数学方法精确定义的计算模型,而现代计算机正是这种模型的具体实现。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计算学科各主领域均可以用模型与实现来描述。而模型反映的是学科的抽象和理论两个过程,实现反映的是学科的设计过程,模型与实现已蕴含于学科的“三个过程”之中。计算学科各主领域中的抽象和理论二个过程关心的是解决具有能行性和有效性的模型问题,设计过程关心的是模型的具体实现问题。正因为如此,学科中的三个形态是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的。

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对计算机学科是“工科”还是“理科”的问题以及学科的定义和学科的根本问题给出如下结论:

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之间本质上没有区别,两者是一回事,计算机科学注重理论和抽象,计算机工程注重抽象和设计,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则居中。在统一认识之后,专家组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工程、计算机信息学以及其它类似名称的专业及其研究范畴统称为计算学科。

计算学科的定义:计算学科是对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过程,包括对其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实现和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进行。

学科的根本问题讨论的是“能行性”的有关内容。而凡是与“能行性”有关的讨论,都是处理离散对象的。因为非离散对象,所谓的连续对象,例如处处稠密的对象,是很难能行处理的[14]。

“能行性”这个学科的根本问题决定了计算机本身的结构和它处理的对象都是离散型的,甚至许多连续型的问题,也必须化为离散型问题以后,才能让计算机处理。例如,计算定积分就是把它变成离散量,再用分段求和的方法来处理的。

正是源于学科的根本问题,以离散型变量为研究对象的离散数学对计算技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因为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离散数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CC2001”报告特意将它从“CC1991”报告中的预备知识中抽取出来,并列为学科的第一个主领域来认识,以强调计算学科对它的依赖性。

在弄清学科的根本问题后,我们可以对学科进行更好的理解。

计算学科包括计算机和计算过程的理解、设计和使用。该学科的广泛性在下面一段来自Computing Sciences Accreditation Board发布的报告摘录中得到强调。

计算学科的范围包括从算法与可计算性研究到根据可计算硬件和软件的实际实现问题的研究。这样,计算学科不但包括从总体上对算法和信息处理过程的根本理解,也包括为满足给定的规格要求的有效而可靠的软硬件的实际设计……它包括所有科目的理论研究,实验方法和工程设计[15]。

计算运用了科学和工程两者的方法学。理论工作已经大大促进了这门艺术的发展。同时,计算并没有把新的科学知识的发现与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分割开来。理论和实践的密切联系给该学科带来了力量和生机。然而,同样也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意味着与计算相联系的知识体(body of knowledge)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有很快的变化[5]。

正是由于计算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伴随着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学科现已成为一个极为宽广的学科。

尽管计算学科已成为一个极为宽广的学科,但其根本问题仍然是: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进行。甚至还可以更为直率地说,学科所有分支领域的根本任务就是进行计算,其实质就是字符串的变换。

4.3学科中的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

文[11]对学科中一些具体的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做了归纳和整理,并将数学方法中的公理化方法,以递归、归纳和迭代技术为代表的构造性方法,内涵与外延的方法(内涵与外延虽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但它们在计算学科中,主要是以数学方式来表示的,因此,内涵与外延的方法属于学科中的数学方法)以及系统科学方法中的快速原型法、演化方法和展开与归约方法等统称为学科中的典型方法。文[11]的整理工作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把学科中的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两种不同性质的方法合为典型方法的提法值得商榷。我们更赞成在学科中使用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中的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来阐述学科的有关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科方法论的研究。

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与核心概念一样,反映了学科各主领域的内在联系,并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性质。其中,数学方法主要出现在计算学科各领域的抽象和理论形态中,系统科学方法主要出现在抽象和设计形态中。

4.3.1学科中的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指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数学方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高度的抽象性;

(2).精确性;

(3).应用的普遍性。

数学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认识手段,它在科学技术方法论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

(2).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3).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逻辑推理的工具。

在计算学科中使用的数学方法有很多。一般认为数学中的公理化方法,以递归、归纳和迭代技术为代表的构造性方法,内涵与外延的方法,模型化与具体化的方法是计算学科中较有代表的数学方法。文[11]已对前三种方法进行了概括,本文仅给出模型化与具体化方法的思想。

模型化或模型方法是通过抽象、概括和一般化,把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转化为本质(关系或结构)相同的另一对象或问题,从而加以解决的方法。模型化方法要求所建立的模型能真实反映所研究对象的整体结构、关系或某一过程、某一局部、某一侧面的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

具体化是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体现于具体的对象或问题的方法。具体化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以上介绍的是数学中的模型化与具体化的思想,一般来说,数学模型是静态的,而计算模型则是一种过程性的模型。

在计算学科中,模型化反映了学科的抽象和理论两个形态,具体化反映了学科的设计形态。因此,同样可

以用模型化与具体化(计算模型与实现)来反映计算学科各主领域研究的基本内容。然而,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学科形态较模型化与具体化而言更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性质、也更易于理解。并且,从一般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学科形态还蕴含了模型化与具体化的思想。因此,ACM的专家们最后选择了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学科形态来划分学科。

4.3.2学科中的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或简称系统方法,即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理论,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来解决认识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的方法的总称。运用系统科学方法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动态原则;

(3).最优化原则;

(4).模型化原则。

其中,前两个原则是基础,第三个是目标,最后一个是手段。

系统方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系统方法是认识、调控、改造、创造复杂系统的有效手段;

(2)系统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制定系统最佳方案以实行优化组合和优化管理的手段;

(3)系统科学方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模式。

系统科学方法种类很多,如系统分析法、黑箱方法、信息分析方法、功能模拟方法和整体优化方法等。在计算学科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是为确定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效用,而对系统各种要素、过程和关系进行考察的方法。计算学科中常用的结构化方法、原型法以及面向对象的方法均属于系统分析法。

计算学科中的系统科学方法揭示了计算学科各主领域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进行思维,实现复杂系统的设计。

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在科学技术方法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地借鉴其它学科现有的科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学科思考的问题。

计算领域中的三个学科形态、科学问题、核心概念、数学方法以及系统科学方法反映了计算领域各主领域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各主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以及学科各主领域组成的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它不仅隐含了学科中的科学问题、核心概念、数学方法以及系统科学方法,其实它还隐含了学科中一些有趣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计算领域的工作者应该具备什么能力?报告指出有两类能力:

1.面向学科的思维能力:发现本领域新的特性的能力。这些特性将导致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工具,以便使这些特性能被其他人所利用。

2.使用工具的能力:使用本领域的工具有效地进行其他领域实践活动的能力。

报告建议:把面向学科的思维能力作为大学计算专业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同时,计算专业工作者必须充分熟悉工具,以便与其他学科的人们有效地合作,进行那些学科的设计活动。

在面向学科的思维方式这类问题上,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Dijkstra教授在充分的论述后,告诫我们在计算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要用拟人化的术语,而是要用数学的形式化方法。我国学者赵致琢博士也提出了思维方式的数学化的思想。我们认为,面向学科的思维能力应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面向学科方法论的思维能力;其二是面向学科的数学思维能力。

现在,计算学科有了自己的学科方法论,有了一个关于学科认知领域的理论体系。为此,我们向学术界推荐这种计算认知领域的理论体系,并认为,随着这种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必将提供给人们一种完全超出自己粗放的想象的认识计算学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Denning.P.J, et al.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89,32(1): 9-23

2.董荣胜.计算教育哲学初探.计算机科学,2000,27(1):93-97

3.Turner.A.J, et al. A Summary of the ACM/IEEE-CS Joint Curriculum Task Force Report: Computing curricula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893396.html,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1,34(6): 68-84

4.IEEE-CS/ACM Joint Task Force. Computing curricula 2001(draft).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893396.html,/education/cc2001.

5.Carl K.Chang. Curricula 2001: Bringing the Future to the Classroom. Computer, 1999,32(9): 85-88

6.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Denning.P.J, A debate on teaching computing scienc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89,32(12): 1397-1397

8.Dijkstra.E.W.On the cruelty of really teaching computing scienc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89,32(12): 1397-1404

9.Scherlis.W.L,et al. Colleagues respond to dijkstra’s comment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89,32(12): 1405-1413

10.Dijkstra.E.W. Dijkstra’s reply to comment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89,32(12): 1414-1414

11.赵致琢.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认知问题的研究简报(Ⅰ,Ⅱ).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38(1): 1-15

12.王浩.数理逻辑通俗讲话.科学出版社,1983.

13.吴允曾选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4.莫绍揆.递归论.科学出版社,1987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893396.html,puting Sciences Accreditation Board Inc. Annual Report, Stamford, Conn., 1998

浅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浅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如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问世毫无疑问地改变和发展了人们生活,推动了现代文明的进步。目前各国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方面逐渐加大了投资力度,计算机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笔者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谈谈自己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认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突破:它最初的设计是单纯的来提高处理速度的高速计算器,到目前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大多数问题的智能机器,许多人继续研究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使人们可以轻松享受由计算机带来的便利。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解 计算机科学来源于对数理逻辑、计算模型、算法理论和自动计算机器的研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计算机科学是用来研究计算机设计、制造及计算机信息获取、存储表示、处理控制等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包括其理论、分析、设计、实现和应用的系统研究。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包含各种各样与计算和信息处理相关主题的系统学科,从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语法等,到更具体的主题如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和硬件等。 计算机技术是研究计算设备的科学技术,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出现算起,计算机的发展已有六十多年,计算机无论从运算速度、缩小性、降低成本或者开发上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2.1“技术突破”型科技逐渐让位于“系统合成”型的科技 早期的三大发现(达尔文学说,能量转换,细胞学),在1925--1950年重大科技突破有40多件。而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则为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等寥寥几项。50年代后这种技术突破是越来越少了,70年代至今,我们人类似乎在循环一个周期,我们将从前的科学原理及技术挖出挖深,并且把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技术。就好像计算机基本原理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但论起基础仍然没有离开100年前关于程序与存储的设想。而阿波罗宇宙飞船技

最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方向与就业形势

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本文就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供需现状和就业形势略作分析。 一、IT人才短缺 (1)世界IT人才短缺,需求理性调整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IT人才需求缩水,这是产业发展中的正常调整。尽管一些IT公司大幅度裁员,但IT人才供不应求仍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才缺口达到20%。美国从2002年初开始,IT人才需求稳步回升,2003年从业人员比2002年提升了4.2%,至2006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67万人。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2005年将达到170万人。发达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国招聘。 (2)我国IT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2007年我国IT市场总值将达到519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 大国向IT强国转变。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0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20万左右,缺口很大。据报道,2005年我国IT人才缺口为42.5万人。

(3)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2008年国内IC工程师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人,目前只有4000人,IC人才严重短缺。2002年我国存储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6亿元,且以10%~20%的年增长率递增。2004年我国存储市场人才需求在3万人以上,而国内达到存储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不到500人,网络存储人才匮乏。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可达120000亿美元,我国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未来十年大约需求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我国现有信息安全专业人才4000多人,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04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数高达2633万,市场收入为24.7亿元,而我国游戏技术开发人员不到3000人。到2006年我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年均人才需求超过2万。 (4)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 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05年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出口额将增至50亿美元。2002年我国不合理的橄榄型软件人才结构中博士、硕士4.3万人,占7%;本科生19.6万人,占33%;大专生9.9万人,占17%;其他人员29.4万人,占43%。按合理的金字塔型软件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业规划

学业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计算机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数据来看,该专业就业率居高不下,计算机人才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这无疑是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将来的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热门城市就业比率下降,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标准逐渐提高。根据网上调查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近几年对计算机人才的招募情况来看,这几所城市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相对呈现饱和趋势,对毕业生的需求量也是逐渐减少。同时,其招聘标准也是逐年呈现“水涨船高”的趋势,很多企业只钟情于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等高端人才,因此必然导致毕业生去向不佳。 学业目标: 1.大学四年要求自己的绩点保持在年纪前列,并且能够稳定前进,尽量不要有退步。 2.一定要有一次社会实践,去体验社会。如“三下乡”。

3.在大三前尽量参加一些比赛,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付之于实践。同时能积累一些经验,克服自己容易紧张的性格。 4.在大二下学期之前通过CET4考试。 5.毕业前考出一部分关于计算机专业的证书。同时也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多方面知识,做全方面的计算机人才。

自己的计算机基础太差,在上大学前几乎对编程一无所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这个漏洞。对于一个程序员而言细心是最重要的,然而自己有时候会粗心,这是必须要克服的。自己的数学英语基础可能并不是很好,要把这两门课当重心学习。 大学并不像高中老师说的那样轻松,大学在某些方面需要付出比高中更多的努力。 听一位学长说过一句话:“大学不是学习不重要,是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所以,在大学我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以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最近认识的优秀学长学姐们,他们的优秀不仅仅是学习优秀,各方面都很厉害。所以,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为目标,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我要用最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竭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和认识的人好好相处,泰然处事,不要意气用事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 努力学习,努力生活。无憾地度过大学,才是圆满。

浅析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问题

浅析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问题与解 决方案

目录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 (3) 1.1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前景 (3) 1.2 我国发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 (3) 2. 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 2.1 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发展 (4) 2.2 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4) 3. 改善措施 (4) 3.1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 3.1.1 加强基本素质培养 (4) 3.1.2 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 (5) 3.1.3 加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3.1.4 增加知识面 (5) 3.2 完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体系和考核机制 (6) 3.3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6) 4. 结束语 (6) 5. 参考文献 (7)

提要 信息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化,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短缺,程序设计、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计算机分析家满足不了众多公司的需求[1]。然而,在我国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但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正处于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现象提出了如下建议:1.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2. 完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体系;3. 拓宽就业渠道。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 1.1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前景 2011年,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6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而自从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的岗位,甚至放弃了每年例行的校园招聘。一增一减,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未来5到10年,是中国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农村和农业劳动力需求急剧萎缩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挤出;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就业供给压力很大;供给劳动力的知识水平逐步提高,与产业的不适应性之间产生结构性矛盾;工业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逐步下降;服务业和小企业的发展因发展模式和体制方面的原因,需求前景不十分明朗。未来10年,劳动力就业问题,从供给规模太大的矛盾转向了结构错位的矛盾,从以供给为主要方面的矛盾转向了以需求为主要方面的矛盾。面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纷繁复杂的就业形势,学校如何制定正确的策略和措施,调整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软件人才。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根据当前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把握自己的择业期望值,坚持正确的择业原则,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顺利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1.2 我国发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 计算机的普及性和网络提供的信息便捷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可实践性。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化,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认清现状,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使自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相对于技术网络技术而言,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近年来整体经济建设发展非常迅速,各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标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在我们所熟知的工作行业与领域中,都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提供相关的技术帮助,才能拥有当前快速的发展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经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教育、医疗、科技、工业等众多领域,它的高科技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指导作用,成为控制这些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对推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在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正不断引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动力来推动科技的生产。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很好的使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数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化表现越来越明显 有些设计公司,比如CAD平面设计公司或者一些设计院等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设计软件,他们就不可能有如此高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所以,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化表现越来越明显,形成很多相关的产业,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发展。比如在高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图书馆自助还书设备。过去,我们借书、还书都需要在图书馆专门的服务窗口才能完成这些步骤,但是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自助还书设备步入校园,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服务,满足了广大师生群体的需要,专业化表现越来越突出。 (三)走向专业化、多功能化 目前,许多企业和行业正在朝着专业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因此,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它才能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何认识

对于每一个步入信息时代的人来说,计算机都是一门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作为计算机系的我们所要学习的正是这样一门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在我校计算机系相比其他熙来说只能算是一个青年,年轻虽然有时会意味着经验不足,但同时更代表着无限希望,无限活力,我希望可以在我卑微且短暂的生命之中有所作为,可以耕耘在计算机这一片沃土之上。 计算机专业在任何高效的发展中都有不可代替的基础作用,所以即使是不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课程也是必须掌握的,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我们必须对计算机有更专业而全面地认识,计算机的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历史、网络、操作系统、语言、算法、数据、数据库、软件工程、安全等。全面了解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最新发展及应用,对今后要学习的主要知识、专业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为后续课程构建一个基本知识框架,为以后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1世纪逐渐向着全球信息化社会发展,一个国家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是否强大,计算机专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专业知识更大化的与外国的先进知识交融,计算机专业很独特,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王国,在这里你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它在深度广度宽度上都有很宽的拓展空间,围绕硬件系统,大量软件系统被开

发,并深入应用。计算机技术逐渐向各个领域渗透,互联网的普及更推动着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我们处在一个物质精神都异常丰富的年代。而总有一天计算机技术将会覆盖全球,对于掌握了这些技术的我们应该有一种自豪感,因为计算机专业是这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学科。 计算机专业就业口径宽广,就业机会增多了,可这些岗位良莠不齐,很容易变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竞争优势不强,所以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性很重要,因为可以选择的职业方向很多,计算机专业学生一定要有职业方向感,你职业的目标只能确定一个,这样才会凝聚起人生的全部合力。确定了职业目标,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走一条道路,哪怕这条路崎岖不平,同行者寥寥无几,你只要甘于忍受孤独和寂寞,在诱人的岔路口仍不改初衷,就会苦尽甘来如愿以偿。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4种,我们应该结合自身能力,为自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开放性,实效性很强的专业,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断革新,教师要时刻的注意计算机各项技术的发展动态,并及时而巧妙的将其反映在课堂学习之中,计算机在很多行业中作为一个基础,比如自动化,机械设计等专业都是建立在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的,与其他学科相交融,才可以更好地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电子教案

2011年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基础

NJU201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试卷与答案 科目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 一、(10分)我们有下列两个问题,并已有各自的算法: 1. 已知等腰三角形各边长,求高。 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的长度。 利用这两个问题解释多项式时间规约的概念,并说明多项式时间规约在计算机算法理论中的作用。 NP 问题的全称是:Non deterministic Ploynomial 问题,即非确定性多项式问题。多项式时间(Polynomial time )在计算复杂度理论中,指的是一个问题的计算时间m(n)不大于问题大小n 的多项式倍数。 答案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893396.html,/yanghangjun/article/details/7298798 等腰三角形可分解成对称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问题2的答案可用于解决问题1。因此问题2若能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则问题1也能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多项式时间归 约 假定给了两个问题类q 和q 0,如果存在一个确定型图灵机M q 和一个多项式P ,对于q 中任意一个实例x ,M q 都能在P (n )时间内计算出q 0中一个实例y (其中n 是实例x 的编码长 度),使得x q 中有肯定回答的实例,当且仅当y 是q 0中有肯定回答的实例,我们就说q 多项 式时间归约到q 0 )多项式时间规约对于研究NP ,NP 完全问题具有重大作用。 对于一个规模为n 的输入,在最坏情况下的运行时间是)(k n O ,其中k 是某一确定的常数,即称时间负责度为的算法为多项式时间算法。一般来说,在多项式时间内可解的问题是易处理的问题,在超过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是不易处理的问题。不能够这样限制时间复

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在我没上大学之前,我只知道计算机叫电脑。能更快更方便的处理人工不太好处理的数字,可以玩游戏,可以看电影,可以处理文字。总之,我就感觉它很神奇,不可思议。同时听了很多关于黑客的事迹,老师、朋友们说它的神奇,我就很想去了解它的神秘之处。所以我认为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只要会玩电脑就行。 但上了大学我知道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只是玩电脑。会玩电脑只是会玩这机器而已,并不能算一个专业人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的什么样的人才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到底学什么呢?这需要我去探索,去了解。然后要做的是要怎样去学好这门专业?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摸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什么呢? 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主要分为三大类:计算机基础专业、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与文科艺术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根据各专业开设课程不同,获得这些专业的学士学位可以相当于计算机等级三级或四级水平。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机交互、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计算机英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信息科学技术、软件工程、影视艺术技术、网络工程、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电力工程与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的什么样的人才呢?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开发CAI软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然后要做的是要怎样去学好这门专业?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很重要,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得更深。C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就业前景 就业现状 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发展趋势 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

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需求分析 1.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中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 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目前联合调查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表明,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领域,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2,数控人才需求增加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工人;而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数控编程技术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数控人才需求将明显增加。 3.软件人才看好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

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解

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解 在初中开始接触计算机,那时的计算机还不是现在这种非常小而且看起来很炫酷,那时候学校的机房是统一的那种白色大脑袋电脑,那时我们学习的叫做电脑,那时候,在我认知里计算机只是一种计算器而已,就像那种大街上卖的几块钱一个的计算数字运算的计算器,而电脑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是计算器根本无法进行比较的,但是,在学习了计算机专业导论课之后,我的观点彻底的被颠覆了,原来计算机才是对电脑最直接的同时也是最恰当的称呼,而电脑只是一个形象的称呼,在学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知识结构、计算机发展历史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计算机软件系统与软件开发、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其应用开发、计算机科学学科前沿、计算机科学的学科内涵与学生的职业道德等知识后,计算机在我面前不像以前那样神秘,而是渐渐的懂得了一些计算机的原理,虽然大部分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解,但最起码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愚昧。我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解也有了一点浅陋的见解,计算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计算的机器,本质就是一个0和1的世界,也就是一个绝对理智的世界,只是是或者非,只有对或者不对,然后又根据这个基础组合出各种奇妙的组合,从而完全一些运算,从早期的那种穿针的计算机开始到现在的集成电路来运算,本质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运算的介质换了一种比以前介质更好更强大的介质而已,或许,若干年后,这种介质会变得及其强大,强大到可以根据0和1,对或不对组合出情感的组合,那么这就成了真正的人工智能。虽然那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是我相信那一定会实现的。对于我们的专业课程和知识结构,我觉得是先教我们去怎么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程序设计里面的各种编程等,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置的,然后开始教授我们计算机是怎么样工作的,它的运行原理是什么,这部分就应该是硬件的知识。因为任何的学科都要靠强大的硬件基础来支撑。而最新的计算机前沿知识则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比如中国银河计算机,还有大数据,云的时代等等,这些东西不仅仅给我们带来震撼,还有对于自己所处职业的自豪。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内涵,我认为,我们学计算机的是科学和技术,这是与那些职业技校学生本质的区别,我们的重点在于探索,在于思考,在于创新。而不是去钻研怎么样把一门语言所有语法全部玩转,那是本末倒置。还有我们这学科的学生道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可伤人,也可助人。如果我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侵犯他人的利益,那么我们就违背了自己的学科精神。我们学科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去造福人类,而不是去破坏。 我在未来三年的学习计划或规划 我在未来三年的学习将会尽自己所能去学习有关于计算机的一切,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探索关于计算机硬件的深层次知识,争取使得自己在计算机一方面经过这三年的学习达到一定的程度。再不是以前那种似是而非的状态。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去外国语学院听听课,使得自己的外语能力有更大的提升,因为我发现我们学科对于外语的能力要求很高,而且我也想去机械设计听听课,因为那对于计算机硬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新能源的关系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新能源的关系在大多数人看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一个与软件和硬件有关的行业,主要的领域在于互联网和设计开发,而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两者的交集很少,更谈不上有什么具体的联系了!唯一可能让别人联系的就是两者都是作为新世纪的重要课题,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但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选修了《新能源》这一课程后,对于两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是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需要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的支持。 近几年,计算机风靡全球,各个领域都有计算机的踪影,计算机也帮助人们完成了以前单纯依靠人所无法完成的事情,人们在享受着计算机带来的各种好处。能源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要想取得系统性的、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依靠计算机,不论是火力发电燃煤效率的计算,还是风力发电设备,核燃料装置的设计,石油资源的开采,都要靠计算机去制图,计算,分析,新能源就更加需要这方面的支持了。 对于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来说,我们不缺乏对于其利用方式的探索,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更好地将其用在合适的地方,实现便捷,有效的利用。而今“互联网+”的发展,也带了各行各业的革新,“互联网+新能源”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在时代潮流下谋求更好的发展,更可以借此让新能源为更多人的所了解。 2016年4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智慧发展策略,强调传统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应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逐步形成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形态、居民生活的新气象。 虽然互联网早已融入传统能源行业,但如何将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赋予能源新的数字化属性和互联网思维,达到提高效率、节能减排、能源生产和消费智能化等目标,一直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虽然2010年我国提出了“智能电网”发展规划,但是只涉及电能,且受制于资金、行政制度等因素影响,规划落实情况明显低于预期。现阶段我国能源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内忧与外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雷建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雷建强 发表时间:2017-11-09T17:12:01.2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作者:雷建强 [导读] 摘要: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实至名归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日渐加深,其发展也越来越高速化。 九冶建设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实至名归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日渐加深,其发展也越来越高速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慢慢的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方方面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更是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方式。本文就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起源、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且详细的论述了计算机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计算机科技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现状 上世纪20年代,计算机的诞生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到目前为止,计算机技术要已经被运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行业,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而在当今计算机信息时代,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发展广度越来越宽,发展高度不断提升。计算机科学技术从单一的信息技术逐渐走向了多元化的领域技术,光学计算机技术、纳米计算机技术、生物计算机技术成为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状况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而它所取得的成就是人力社会迄今为止任何一种技术都无法比拟的。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的计算机ENICA在美国诞生,掀开了电气时代向电子时代的迈进历程,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都是围绕着硬件展开的,先后走过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逐步进入后来的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以及现在的智能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深入;截至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靠拢网络、软件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发明最早是为了进行军事研究,这奠定了在通讯、计算、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其逐渐应用到了其他领域,比如教育领域、医疗领域、工业领域和社会生活。在如今的快速经济时代,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陆续出现并且不断的升级更新,各种智能化家用电器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目前,计算机科技越发的要求高速化、微型化、精确化。根据我们调查发现,目前世界上运行最快的计算机是由我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浮点运算速度为33.86千万亿次每秒,比第二名快将近一倍。 2、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方向 2.1、发展高度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度主要体现在计算机主频上。计算机主频发展程度越高,计算机的性能就越稳定,运行速度就越快。目前,英特尔公司已经研发出了超过10亿晶体管的计算机微处理器,也就是说计算机可以有多个处理器共同工作,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2.2、发展广度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广度主要指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范围。现阶段,我国社会的计算机已经普及,几乎家家都有一台计算机,计算机无处不在。并且,目前人们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笔记本、冰箱、洗衣机等都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电子化产品。很可能在若干年要以后,纸质书籍被淘汰,人们普遍使用电子书进行学习。 2.3、发展深度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深度指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课题主要包括人机互动、信息选用等。人工智能要求计算机具备多种思维逻辑能力和感知能力,能够与人进行自由交流。现阶段,计算机人工智能主要运用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人工智能会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普及。 3、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3.1、高速计算机技术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发明了空气绝缘体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技术。并且,纽约保利技术公司发明了计算机使用的新型电路。在这种电路中,芯片之间用胶滞体所包裹的导线连接,而胶滞体的大部分物质是空气。胶滞体导线不吸收任何信号,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并且,胶滞体导线能够节约成本,降低计算机的耗电量,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但是,胶滞体导线的散热性较差,保利公司针对这一问题研发出了电脑芯片冷却技术。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积极借鉴美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发成果,积极研发提升计算机运行速度的科学技术,高速计算机技术成为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3.2、超微技术生物计算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便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到生物领域,积极研制生物计算机。生物金计算机主要运用生物芯片,以波的方式传递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生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普通计算机的十万倍。并且,生物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十分强大,计算机消耗较小,与普通计算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计算机已经突破了超微技术领域,实现了超微机器人。在生物计算机背景下,我国加强重视生物计算机的优势,积极探索生物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超微技术在生物领域的运用,尤其强调生物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医疗行业的运用,以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 3.3、光学计算机 光学计算机用光作为计算机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光的信息传输速度远远高于普通计算机,并且,光的偏振特征和光的频率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信息传输的能力。另外,光学计算机不需要任何导线,光线交叉也不会造成信息干扰,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智能水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英国、法国、德国等六十多个国家组成了科研队伍进行光学计算机研究。现阶段,计算机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加快研发光学计算机技术,光学计算机成为了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结束语 总体上说,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几乎离不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 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信息科学技术、软件工程、影视艺术技术、网络工程、信息

显示与光电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电力工程与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毕业生就业现状 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 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人才的需求分析:1.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多;2.数控人才需求增加;3.软件人才看好;4.电信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要求内容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创建并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围绕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标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领域方向,重点开展理论、原则、方法、技术、系统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它包括科学与工程技术两方面,两者互为作用,高度融合,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突出特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学、计算理论、信息与编码理论、自动机论与形式语言理论、程序理论、形式语义学、算法分析和计算复杂度理论、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理论以及并发、并行与分布处理理论等,同时涉及到感知、认知机理、心理学理论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可概括为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领域。根据这些领域的相互关联度,可以分为四个研究方向,即: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目前,计算机已经得到普遍应用,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计算也已成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独

特的实验和分析方法,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现代文明赖以生存的重要科学与技术领域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支撑了其它学科如生物、制药、化学、物理等的进步,继续保持了在高新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21世纪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开拓人类的认知空间提供更强大的手段与条件,并对整个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数学、计算理论、信息与编码理论、算法复杂性与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理论、形式化理论以及并发、并行与分布处理理论等紧密相关学科的相关基本知识,以及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本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及趋势。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诚实守信,严格遵守科学技术研究学术规;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坚持实事、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具有

浅谈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浅谈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认识 信息学院理科试验班王浩瑜2010202458 在这学期数学与信息科学概论的学习过程中,信息学院四个专业的教授对各个专业进行了详尽介绍,让我对这些学科有了深入的了解,其中陆嘉恒教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介绍,我对计算机科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所谓计算机技术,一般是指包括文字处理、信息管理、多媒体、网站建设等在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而所谓计算机科学,一般指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计算机内部实现机制。前者是计算机在各行各业提高生产力的体现,属于各类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的范畴;而后者是研究是计算机本身的理论,是本科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它主要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在教学过程中,陆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算法、计算机科学界的圣杯——“P?=NP”以及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英雄。 算法,广义的说,就是为解决一个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作为程序的灵魂,它解决了“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而一个好的算法,要求它具有简单性、正确性和高效性,这样既有利于编程又能让使用者便于使用。 “P?=NP”问题是计算机科学的最大难题,它包含了复杂度类P与NP的关系。陆教授在课堂上向我们介绍了这个问题,而后我又查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P的正式称呼是“确定性图灵机多项式时间复杂度”,而NP则是“非确定性图灵机多项式时间复杂度”。在理论计算机中,“判定问题”是这样的一类问题,对于某个输入,我们只需要输出“是”或者“否”作为答案。P和NP都是判定问题所组成的集合。如果对于一个判定问题,存在一个能在多项式时间解决它的算法,那么这个判定问题就在P中。如果对一个判定问题,存在一个算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893396.html,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马维杰 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年第05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成果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自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崛起,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开启了现代化的新时代。计算机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先进。基于此,本文就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方向进行研究,并对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作出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当今社会中,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使得计算机科学技术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且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把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十分重要,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很好的运用在我国发展建设上具有重大意义。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状分析 此前,计算机的应用极为广泛,小到家庭大到企业和区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改变着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有它独特的专业性特点,所以人们对其特点的需求越来越多。如智能化教学的应用,不仅为学习提供便利还带来了真实的科技展示。此外,计算机科学技术能满足人们的诸多需求,导致其自身的多元化、家庭化、办公化、教学化、区域化等,计算机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并不可替代。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整体方向 纵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兴起到繁盛不断的在适应人们的需求,应对生活的多样性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 2.1计算机特有的高效性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的速度提高成了最主要的需求问题。从计算机的微处理器来看,晶体管的集成已经超过了10亿以上,也就是说计算机能够驾驭更多的处理器,这样使处理器与处理器之间获得了更密切的联系,并且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完成了信息的高速传播并且更好的适用于日常生活。例如医疗系统的应用、教育系统的应用、银行系统以及商业等大型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领域,信息的发展与交换有赖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度传输,使得各领域在短时间内密切联系并且共同进步[1]。 2.2 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更加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