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连接、细胞黏着与细胞外基质

合集下载

第四章 2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

第四章 2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
异亲型结合:两相邻细胞表面的不同种黏附分子间的相互识 别与黏附,如选择素和整联蛋白;
连接分子依赖性结合:即相邻细胞黏附分子通过连接分子中 介才能相互识别与黏附。
一、钙黏着蛋白家族
钙黏着蛋白是一类依赖于Ca2+的同亲型细胞黏附分子。
名称 E-钙黏着蛋白
N-钙黏着蛋白
P-钙黏着蛋白 VE-钙黏着蛋白
应答、炎症发生、凝血、肿瘤转移以及创伤愈合等一系列重
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钙黏着蛋白
选择素 根据其分子结构与功能特性,分为四大类: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整联蛋白家族
细胞表面主要黏附分子家族
黏附分子类型 介导细胞与细胞黏着 钙黏着蛋白
选择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血细胞整联蛋白 介导细胞-细胞外基质黏着 整联蛋白
紧密连接
粘着带 桥粒
间隙连接 半桥粒
第二节 细胞黏附
1.细胞黏附分子 (CAM)
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穿膜糖蛋白,是介导细胞与细胞 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结合并起黏附作用的一类 细胞表面分子。
粘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参与细胞的识别,
活化和信号转导,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是免疫
胞团或组织的过程
细胞连接、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细胞连接
一、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s) 二、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三、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
一、封闭连接
(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又称封闭小带,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
黏着斑 半桥粒 –
2.细胞黏附分子的组成
① 较长的胞外区:肽链的N端部分,带有糖链,是 与配体识别的部位 ;

第十五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

第十五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

第十五章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名词解释1、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是指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

细胞连接是多细胞生物体相邻细胞之间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

2、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将相邻上皮细胞的质膜紧密的连接在一起,组织溶液中的小分子沿细胞间隙从细胞一侧渗透到另一侧,紧密连接是这种连接的代表。

3、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通过细胞质膜蛋白及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连接起来。

4、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化学或电信号的传递,主要包括间隙连接、神经元间的化学突触和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

5、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上皮细胞间的一种特殊的封闭连接,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侧扩散到另一侧,形成渗透屏障,其重要的封闭作用,也形成了上皮细胞质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6、半桥粒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种特化的黏着结构,将细胞黏附到基膜上。

7、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如胶原和蛋白聚糖等,在决定细胞形状和活性过程中起着一种整合作用。

8、蛋白聚糖proteoglycan由一个核心蛋白和多个糖胺聚糖链组装成的蛋白-多糖复合物。

蛋白聚糖可吸附大量水分子形成一个多孔的亲水性凝胶,赋予组织抗压特性。

9、钙黏蛋白cadherin介导钙依赖性的细胞与细胞黏着的相关糖蛋白家族成员。

10、钙调蛋白calmodulin一种高度保守、广泛分布的小分子钙结合蛋白,参与许多钙依赖性的生理反应与信号传导,每个钙调蛋白分子有四个钙离子结合位点。

11、间隙连接gap junction在动物细胞间专司细胞间通信的连接方式。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第五章细胞连接、细胞黏着以及细胞外基质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第五章细胞连接、细胞黏着以及细胞外基质
医学细胞生物学 6
一、胶原(collagen)
是ECM中最主要的水不溶性纤维蛋白,是体内最丰富 的蛋白质,构成了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框架。
类型
➢ Ⅰ~Ⅲ型胶原含量最丰富,形成类似的纤维结构;但并非所有 胶原都形成纤维;
➢ Ⅰ型胶原纤维束, 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腱、韧带及骨中,具有 很强的抗张强度;
➢ Ⅱ型胶原主要存在于软骨中; ➢ Ⅲ型形成微细的原纤维网,广泛分布于伸展性的组织,如疏松
细胞膜 细胞质
医学细胞生物学 5
细胞外基质的生理功能
➢将不同的细胞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组织、器官的 物质基础就是体内无处不在的ECM。
➢ ECM不仅将为组织的构建提供支撑框架,还对接 触细胞的存活、分化、迁移、增殖,形态及其他功 能调控。
➢ ECM结构和功能改变将导致病理改变:器官组织 纤维化;衰老;肿瘤恶变、转移和侵润;某些遗传 性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ECM结构和功能改变所 致。
这一大类非胶原糖蛋白已发现数十种,如纤 连蛋白(fibronectin, FN)和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它们都是多功能大分子,具有 分别与细胞及细胞外其他成分结合的多个结构域, 是 ECM 成分的组织者。
医学细胞生物学 21
1、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
➢由两个相似亚单位形成二聚 体, 二条肽链C端通过二硫键
医学细胞生物学 9
二、弹性蛋白(elastin)
是ECM中非糖基化的纤 维状蛋白,主要存在于韧带 和脉管壁,富含脯、甘,不 含Gly-X-Y重复顺序。
(1)呈无规则的卷曲状态。 (2)肽链之间通过Lys的残基
相互交联形成网络。
一种短肽为富丙氨酸及赖氨酸残基的α螺旋
医学细胞生物学 10

细胞生物学第十五章细胞连接

细胞生物学第十五章细胞连接

(二)粘合带与粘合斑
粘合带(adhesion belt)呈带状环绕细胞,一般位于 上皮细胞顶侧面的紧密连接下方。在粘合带处相邻细胞 的间隙约15~20nm。
间隙中的粘合分子为E-钙粘素。在质膜的内侧有几种附 着蛋白与钙粘素结合在一起,这些附着蛋白包括:α-, β-,γ-连锁蛋白、粘着斑蛋白、α-辅肌动蛋白和片 珠蛋白。
(一)桥粒与半桥粒
桥粒存在于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口腔、食 管等处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之间和心肌中。相邻细胞 间形成纽扣状结构,细胞膜之间的间隙约30nm,质膜 下方有细胞质附着蛋白质,如片珠蛋白、桥粒斑蛋白 等,形成一厚约15~20nm的致密斑。斑上有中间纤维 相连,中间纤维的性质因细胞类型而异,如:在上皮 细胞中为角蛋白丝,在心肌细胞中则为结蛋白丝。桥 粒中间为钙粘素。因此相邻细胞中的中间纤维通过细 胞质斑和钙粘素构成了穿胞细胞骨架网络。
每个连接子由6个connexin分子组成。 连接子中心形成一个直径约1.5nm的孔道。 连接单位由两个连接子对接构成。
间隙连 接电镜
照片
间隙连接模型
连接子电 镜照片
2、成分 已分离20余种构成连接子的蛋白,属同一蛋白家族,
其分子量26—60KD不等; 连接子蛋白具有4个α-螺旋的跨膜区,是该蛋白家
紧密连接的焊接线由跨膜细胞粘附分子构成,主要 的跨膜蛋白为claudin和occludin,另外还有膜的外 周蛋白ZO。
紧密连接作用:一是防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 一侧通过胞外间隙扩散到另一侧,形成渗透屏障, 起着封闭作用;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脑毛细血 管内皮以及睾丸支持细胞之间都存在紧密连接。后 二者分别构成了脑血屏障和睾血屏障,能保护这些 重要器官和组织免受异物侵害。
三、通讯连接 间隙连接: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的动物 组织中都 存在间隙连接。 化学突触: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方式, 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导神经冲动。 胞间连丝: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 接,完成细胞间的通讯联络。

细胞生物学 第十六章细胞社会的联系

细胞生物学 第十六章细胞社会的联系
运、化学或电信号的传递。 包括间隙连接、胞间连丝 和化学突触3种类型。 (一)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 动物组织细胞间的通信连 接。 1、结构与成分 • 连接处相邻细胞质膜间的 间隙约2-3nm。
黏着带 桥
粒间隙连 接
半桥 粒
黏着 斑
三、通信连接
• 间隙连接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连 接子,每个连接子由6个相同 或相似的跨膜连接子蛋白呈环 状排列而成,中央形成一个直 径约1.5nm的亲水性通道。
第十六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
§1 细胞连接 (§2 细胞黏着及其分子基础) §3 细胞外基质
•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 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 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 用。
• 通过:细胞连接、细胞 黏着、细胞外基质、以 及细胞通信和信号转导, 细胞之间相互联系在一 起,构成了细胞社会。
细胞黏着
细胞黏着
§1 细胞连接
• 相邻细胞的跨膜黏着蛋白 相互交联,整体形成钮扣 状结构,将相邻的细胞与 细胞之间连接在一起。
黏着带 桥
粒 半桥
粒 黏着

二、锚定连接
• 相邻细胞的中间丝通过桥 粒相互作用,将相邻细胞 群体连成一体,增强了细 胞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 机械强度。
• 天疱疮:一种自身免疫缺 陷病,桥粒结构被破坏, 导致皮肤的细胞连接丧失, 体液渗漏而产生的一种严 重皮肤水泡病。
黏着带 桥
粒 半桥
粒 黏着

二、锚定连接
2、黏着斑 • 存在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
间的一种连接结构。 • 细胞内的肌动蛋白纤维通过
跨膜黏着蛋白(整联蛋白, 纤连蛋白受体),与细胞外 基质中的纤连蛋白连接,从 而将细胞黏着在基膜上。
黏着带 桥
粒 半桥

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

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
连接致密斑的糖蛋白为钙黏着蛋白:包括桥粒芯蛋白和桥粒 芯胶黏蛋白。
编辑ppt
11
桥粒连接
编辑ppt
12
半桥粒:半桥粒与桥粒形态类似,但功能和 化学组成不同。它通过细胞质膜上的跨膜 蛋白-整联蛋白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底膜上。
编辑ppt
13
半桥粒与桥粒连接的差别∶
参与连接的跨膜蛋白不是钙黏着蛋白而是整联蛋白。
编辑plular matrix
胶原 纤连蛋白
蛋白聚糖 层粘连蛋白
编辑ppt
42
3. 细胞外基质的基础物质
◆ 按组成成分的功能,可分为三大类∶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强亲水性,赋予胞外基质抗压 能力。
●结构蛋白 如胶原和弹性蛋白,它们赋予基质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kingdom and are noted for their high tensile strength,
that is, their resistance to pulling forces. It is
estimated that a collagen fiber 1 mm in diameter is
● 胶原是骨、腱和皮肤组织中的主要蛋白,在胞外基质中 含量最高,刚性及抗张力强度最大,胶原起着细胞外基质骨架 作用; ● 在不同组织中,胶原组装成不同的纤维形式,以适应特定 功能的需要。
编辑ppt
52
◆胶原酶遗传缺陷
某些人具有胶原酶
皮肤过渡松弛症
的遗传缺陷,这样,他
编辑ppt
22
锚定连接的作用
编辑ppt
23
3.通讯连接(Communication Junction)
◆一种特殊的细胞连接, 在细胞间形成电偶联 或代谢偶联,以此来传递信号。 ◆通讯连接的方式:

南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15第15章 细胞连接 6-22 puyue

南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15第15章 细胞连接 6-22 puyue

选择素的三个结构域,通过凝集素结构 强地结合在一起,并从
域而识别细胞外表的糖蛋白及糖脂分子 相邻的内皮细胞进入组
上的糖配体。
织。
(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某些成员属于CAM。作用不依赖Ca2+ 。 有的介导同亲性粘合,如各种神经粘附分子; 有的介导异亲性粘合,如细胞间粘附分子及 脉管细胞黏附分子,它们的配体分子为整合 素。
‘’
皮肤、肌肉、结缔组织,
常与I型胶原共分布
Ⅳ [a1(IV)]2[a2(IV)] 390nm 网状 C端球型 不形成纤维束 基膜
V [a1(V)]2[a2(V)] 390nm 细纤维 N端球状 大多间隙组织与I型胶原
[a3(V)]3
共分布
VI [a1(VI)][a2(VI)][a3(VI)]150nm 微纤维 N,C端球状, 大多间隙组织与I型
胶原的组装
细胞内发生的事件
通过分子内 交联
分泌到细胞外发生的事件 分子间交联
三链 装配
前胶原 肽酶
装配
装配
前体肽链 三股螺旋前胶原 胶原
胶原原纤维
胶原纤维
分子内交联
分子间交联
由前体肽转配成前胶原时,是通过分子内的交联完成的。而由 胶原装配成胶原原纤维那么是通过分子间交联。分子内交联是 指前胶原的三条链之间的赖氨酸残基的交联,分子间的交联是 指不同前胶原间的赖氨酸交联。分子间的交联使得在胶原的尾 部有一个小的间隙别离。平行排列的分子通过前胶原分子N端 与相邻原胶原分子C端的赖氨酸或羟赖氨酸间形成共价键加以 稳定。
M-钙粘素 R-粘素 Ksp-钙粘素 OB-钙粘素 VB-钙粘素 桥粒芯蛋白 桥粒芯胶黏蛋 白
哺乳动物细胞外表的主要钙粘素分子
主要分布组织 着床前的胚胎、上皮细胞(在带状粘合处特别集中) 胎盘滋养层细胞、心、肺、小肠 胚胎中胚层、神经外胚层、神经系统(脑、神经节)、 心、肺 成肌细胞、骨骼肌细胞 视网膜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肾 成骨细胞 脉管内皮细胞 桥粒 桥粒

细胞生物学[第十五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

细胞生物学[第十五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

第十五章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一、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质膜相互联系, 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

共分三类:(1封闭连接 (occluding junctions :紧密连接 (tight junction 是典型的代表。

它将相邻细胞的质膜密切连接在一起阻止溶液中的分子沿细胞间隙渗入体内。

(2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s :通过细胞骨架系统将细胞与相邻细胞或细胞与基质之间连接起来。

分为两类:①与中间纤维相关的锚定连接, 包括桥粒(desmosome、半桥粒 (hemidesmosome;②与肌动蛋白纤维相关的锚定连接, 包括黏合带 (adhesion belt、黏合斑 (focal adhesion。

(3通讯连接 (communicating junctions :主要包括间隙连接 (gap junction 、神经细胞间的化学突触 (chemical synapse和植物细胞中的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

(一封闭连接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 一般存在于上皮细胞之间, 在光镜下小肠上皮细胞之间的闭锁堤区域便是紧密连接存在的部位。

功能: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侧扩散到另一侧, 因此起重要的封闭作用, 同时还将上皮细胞的游离端与基底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相互隔离。

还具有隔离与支持功能。

焊接线:也称为嵴线,一般认为它由成串排列的特殊跨膜蛋白组成,相邻细胞的嵴线相互交联封闭了细胞之问的空隙。

目前已从嵴线中分离出两类蛋白: (1封闭蛋白 (occludin,为一个相对分子量为 60×103的 4次跨膜蛋白。

(2另一类也称 claudin , 也是跨膜 4次的蛋白家族 (现已发现有 15种以上。

(二锚定连接锚定连接在机体内分布很广, 在上皮组织、心肌和子宫颈等组织中量尤为丰富。

功能:通过锚定连接将相邻细胞的骨架系统或将细胞与基质相连形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

细胞生物学(第五版)-第16章 细胞的社会联系

细胞生物学(第五版)-第16章 细胞的社会联系
• 细胞连接 • 细胞黏着及其分子基础 • 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在细胞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 蛋白、细胞骨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或 者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
按功能不同,细胞连接可分为3大类: 一、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 二、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三、通讯连接(communication junction)
(一) 间隙连接
除骨骼细胞和血细胞外,在几乎所有的动物细胞间专 司细胞通信的连接方式。
TK+




TK-
1. 结构与成分
间隙连接结构示意图
豚鼠上皮细 胞冷冻蚀刻 电镜显示间 隙连接成片 分布区域
间隙连接的蛋白组成 4次跨膜的间隙连接蛋白
电突触结构示意图
神经肌肉接头 (neuromuscular junction ):神经元轴突末与肌 纤维之间的连接位点,同时也是神经冲动从轴突经突触间隙向 肌纤维传递的位点。
黏着斑
半桥粒
整联蛋白介导的信号传递
整联蛋白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在调节细胞增殖、死亡、黏着、 迁移及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整联蛋白参与的信号传递方 向有“由内向外” 及“由外向内” 两种形式
“由内向外”的信号转导:由细胞内部信号传递的启动而调节细 胞表面整联蛋白活性的方式。当细胞内信号传递启动后,PIP2 激活踝蛋白,引起踝蛋白与整联蛋白β链的结合能力增强,导致 整联蛋白胞外构象的改变(被激活)而增强与其它胞外配体的 结合能力,最后介导细胞黏着。
血液凝固和白细胞从血 液进入组织就是血小板 及白细胞的整联蛋白受 “由内向外”的信号转 导而激活后实现的。

细胞16.细胞的社会联系知识考点

细胞16.细胞的社会联系知识考点

细胞16.细胞的社会联系知识考点●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通过细胞通信、细胞黏着、细胞连接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细胞社会●cell junction 细胞连接●定义: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骨架蛋白、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功能:细胞社会性的结构基础,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间●occluding junction 封闭连接(tight junction 紧密连接)●定义:相邻上皮细胞的质膜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阻止溶液中的小分子沿细胞间隙从细胞一侧渗透到另一侧的连接方式,典型代表:紧密连接●结构特点●一般存在与上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处的相邻细胞质膜紧紧地靠在一起,没有间隙●成串排列的特殊跨膜蛋白在相邻细胞间形成嵴线,嵴线相互交联封闭了细胞之间的间隙●有关蛋白质:occludin 闭合蛋白、claudin 密封蛋白●功能●形成渗透屏障,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侧通过细胞间隙扩散到另一侧,起封闭作用●小肠上皮细胞的阻碍●血脑屏障大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脑屏障,阻止离子或水分子等通过血管内皮进入大脑,保证大脑内环境的稳定性但免疫细胞通过分泌信号分子可以打开紧密连接●形成上皮细胞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与基底面的膜蛋白以及膜脂分子只能够在各自的膜区域流动●anchoring junction 锚定连接●定义:通过细胞膜蛋白及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黏着起来的连接方式,分为与中间丝相关的锚定连接(桥粒、半桥粒)和与肌动蛋白纤维相关的锚定连接(黏着带、黏着斑)●功能:细胞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通过锚定连接分散作用力,从而增强细胞承受机械力的能力●蛋白质构成●anchor protein 细胞内锚蛋白●形成盘状致密斑(胞质斑)●一侧与胞内骨架纤维(中间丝、微丝)相连,另一侧与跨膜黏附性蛋白相连●adhesion protein 跨膜黏附性蛋白质●细胞膜蛋白●一端与胞内膜蛋白相连,另一端与胞外基质蛋白或与相邻细胞特异的跨膜黏附性蛋白质相连●与中间丝相连的锚定连接●desmosome 桥粒连接相邻细胞间的锚定连接方式●最明显的形态特征:细胞内锚蛋白形成独特的盘状致密斑,一侧与细胞内的中间丝相连,另一侧与跨膜黏着蛋白质相连,在两个细胞之间形成纽扣样结构,将相邻细胞铆接在一起●功能:一个细胞内的中间丝与相邻细胞内的中间丝通过桥粒相互作用,从而将相邻细胞连成一体,增强了细胞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机械强度●hemidesmosome 半桥粒胞内到胞外:中间丝-盘状致密斑-整联蛋白-层粘连蛋白-胶原●细胞骨架是中间丝●跨膜黏附性蛋白质是integrin 整联蛋白,与其相连的胞外基质是laminin,LN 层粘连蛋白●功能:通过半桥粒,上皮细胞可以黏着在基膜上●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adhesion belt 黏着带●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结构,由cadhesin 钙黏蛋白形成胞间横桥而相连●结构组分●细胞内锚蛋白包括联蛋白、黏着斑蛋白及α-辅肌动蛋白等●与黏着带相连的骨架纤维是肌动蛋白纤维●功能:在动物胚胎发育形态建成过程中,黏着带能促使上皮细胞层弯曲形成神经管等结构●focal adhesion 黏着斑●结构组分●胞内锚蛋白包括踝蛋白、α-辅肌动蛋白、细丝蛋白和纽蛋白等●跨膜黏附性蛋白质是integrin 整联蛋白,与其相连的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和纤连蛋白●细胞骨架组分是微丝●功能:有助于维持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以及影响细胞生长的信号传递●communicating junction 通信连接●定义:介导相邻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化学或电信号的传递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间隙连接、化学突触和胞间连丝●gap junction 间隙连接●结构连接子蛋白→ 连接子→ 间隙连接●基本结构单位是连接子,每个连接子由6个连接子蛋白呈环状排列而成●相邻细胞质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便形成完整的间隙连接结构●功能●代谢偶联间隙连接允许通过小分子代谢物和信号分子,以实现细胞间代谢偶联或细胞通信●神经冲动信息传递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通过突触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间隙连接在电突触中形成,使电冲动可直接通过间隙连接从突触前向突触后传导●胚胎早期发育间隙连接出现在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其建立的电偶联为影响细胞分化的信号物质的传递提供了重要的通路●通透性的调节●间隙连接对小分子物质的通透能力具有底物选择性●间隙连接通透性受细胞质Ca^{2+}浓度、pH调节Ca^{2+}浓度升高、pH降低可以使间隙连接通透性降低●两侧电压梯度的调控、细胞外化学信号的调控●plasmodesma 胞间连丝●定义:高等植物细胞间的通信连接方式,胞间连丝形成了物质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的通路,在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中起作用●结构特点●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膜共同组成直径为20~40nm的管状结构,中央是由光面内质网延伸形成的链样管(desmotubule)●链样管与管状质膜之间是由细胞液构成的环孔,两端狭窄用以调节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物质运输有选择性,并且可以调节●功能●在植物细胞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协调其基因表达与生理功能中起重要的作用●细胞黏着及其分子基础●cell adhesion 细胞黏着●定义:通过细胞表面的细胞黏着分子(CAM),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的黏着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着,细胞黏着有助于胚胎发育和形态建成●细胞识别与黏着的分子基础是细胞表面的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 细胞黏着分子●黏着分子作用的方式●同亲型结合——同种黏着分子间的相互识别与黏着●异亲型结合——不同黏着分子间的相互识别与黏着●衔接分子依赖性结合——同种黏着分子借助其他衔接分子的相互识别与黏着●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 细胞黏着分子整合膜蛋白,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的黏着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着●cadhesin 钙黏蛋白●定义:一种同亲型结合、Ca^{2+}依赖的细胞黏着糖蛋白,对胚胎发育中的细胞识别、迁移和组织分化以及成体组织器官构成具有重要作用●分类●典型钙黏蛋白具有细胞黏着和信号转导功能,其胞内或胞外结构域在序列组成上高度相似 E-、N-、P-钙黏蛋白●非典型钙黏蛋白序列上组成差异较大,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黏着原钙黏蛋白、桥粒芯蛋白、桥粒芯胶黏蛋白●功能●介导高度选择性的细胞识别与黏着,通过调控钙黏蛋白的种类与数量能影响细胞间的黏着与迁移,从而影响组织分化●ep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上皮-间质转型定义: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间相互转化的受控的可逆的过程,其分子机制涉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在表达E-钙黏蛋白后,分散的间质细胞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上皮组织,不表达E-钙黏蛋白的上皮细胞则转化为游离的间质细胞●selectin 选凝素●定义:一类异亲型结合,Ca^{2+}依赖性的细胞黏着分子,能与特异糖基识别并结合,其胞外部分具有高度保守并能识别其他细胞表面特异性寡糖链的凝集素(lectin)结构域●功能:主要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与黏着,帮助白细胞经血流进入炎症部位由于选凝素与白细胞表面特异亲和力较小,加上血流速度的影响,白细胞在血管中不断黏着-分离,呈现滚动式运动,直到活化自身整联蛋白后,最终于血管内皮细胞较强地结合●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定义:分子结构中具有与免疫球蛋白类似结构域的细胞黏着分子超家族,介导不依赖于Ca^{2+}的同亲型细胞黏着或者异亲型细胞黏着●功能●大多数IgSF细胞黏着分子介导淋巴细胞和免疫应答所需要的细胞之间的黏着●一些IgSF成员介导非免疫细胞的黏着,在神经系统发育中有重要作用●integrin 整联蛋白●定义: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细胞表面,属于异亲型结合、Ca^{2+}或Mg^{2+}依赖性的细胞黏着分子,主要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黏着●相连的结构●胞内:肌动蛋白纤维●胞外:含有RGD三肽序列的胞外基质成分●介导黏着的结构:focal adhesion 黏着斑、hemidesmosome 半桥粒●信号传递方向●“由内向外”信号传递细胞内信号传递启动后,PIP_2激活踝蛋白,引起踝蛋白与整联蛋白β链结合能力增强,整联蛋白胞外构象的改变而增强与其他胞外配体的结合能力,最后介导细胞黏着●“由外向内”信号传递一旦与配体结合,整联蛋白快速与肌动蛋白骨架产生联系,聚集在一起形成黏着斑,FAK被募集到黏着斑部位,为胞内酪氨酸激酶家族提供位点。

第十五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

第十五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
第十五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
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概念:是指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基质之间的联系结构。
类型:根据行使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 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s)
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s)
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s)
桥粒的结构模型
2.半桥粒(hemidesmosome)

在结构上类似桥粒,位 于上皮细胞基面与基膜 之间,它与桥粒的不同之 处在于:①只在质膜内 侧形成桥粒斑结构,其 另一侧为基膜;②穿膜 连接蛋白为整合素 (integrin)而不是钙 粘素,整合素是细胞外 基质的受体蛋白;③细 胞内的附着蛋白为角蛋 白(keratin)。

(一)钙黏蛋白 钙黏蛋白(cadherin)属亲同性 CAM,其作用依赖于Ca2+。至今已鉴 定出30种以上钙粘素,分布于不同的 组织。其命名是根据所在组织的英文第 一个字母命名的,如:上皮组织中的钙 粘素就命名为E-钙粘素。
1.钙粘素的结构 钙粘素分子结构同源性很 高,其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 域,其中4个同源, 均含 Ca2+结合部位。决定钙粘素 结合特异性的部位在靠N末 端的一个结构域中,只要变 更其中2个氨基酸残基即可使 结合特异性由E-钙粘素转变 为P-钙粘素。钙粘素分子的 胞质部分是最高度保守的区 域,参与信号转导。
相邻细胞联合在一起。

粘合斑(adhesion plaque)位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 通过整合素(integrin)把细胞中的肌动蛋白束和基质连 接起来。连接处的质膜呈盘状,称为粘合斑。
细胞外基质
RGD肽: Arginineglycineaspartate tripeptide motif,存在 于一些细胞外 基质(如纤粘 连蛋白),能 与细胞表面的 某些整合素结 合,介导细胞 与细胞外基质 之间的粘附

第八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

第八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

通讯连接—间隙连接电镜图
3、通讯连接
• 通讯连接 (communicating junction) 介导相邻细胞间 的物质转运、化学或电信号的传递,除有机械的细 胞连接作用之外,还可以在细胞间形成电耦联或代 谢耦联 • 间隙连接 (gap junction) 化学突触 (chemical synapse) 胞间连丝 (plasmodesmata)
• 高度亲水性、带有大量负电荷
• 可结合大量水分子,赋予组织一定的抗压性
细胞外基质——糖胺聚糖(氨基聚糖)
(2)蛋白聚糖 proteoglycan
• 见于所有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及许多细胞表面 • 是糖胺聚糖与核心蛋白共价连接形成的巨分子 • 数百个不同的糖胺聚糖与核心蛋白 (core protein) 的丝 氨酸残基连接,形成蛋白聚糖单体 a specific proteoglycan (red) and cell nuclei (blue), cells from a human heart valve
(1)、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 间隙连接 分布广泛,几乎存 在于所有的动物组织中 • 相邻细胞的膜间隙为2~3 nm, 也称缝隙连接 • 连接子(connexon):构成间隙 连接的基本单位,由 6 个 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连接蛋白 connexin 环绕而成,中间孔 道直径约1.5 nm • 连接蛋白均含4个保守的α螺 旋跨膜区
第八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被
细胞膜
胞质溶胶层
细胞连接——
细胞与细胞之间表面某些区域已经 特化形成的各种结构。
1、 紧密连接 2、 黏合连接(桥粒) 3、 间歇连接
紧密连接 (tight junction)
紧密连接电镜图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细胞生物学-课件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细胞生物学-课件

信号转导
细胞外基质通过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传递生长、分化等信号,影响细胞行 为。
物质交换
细胞通过细胞外基质摄取营养物质, 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力学响应
细胞能够感知并响应细胞外基质的物 理特性,如应变、张力等,从而调整 自身行为。
05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的
相互关系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
细胞连接是指细胞间相互作用和连接的方式, 包括紧密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等。
细胞外基质是由多种蛋白质和生物大分子组成 的复杂网络,为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 细胞外基质通过与细胞连接的相互作用,影响 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和凋亡等过程。
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 胞外基质
• 引言 • 细胞连接 • 细胞粘附 • 细胞外基质 •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的
相互关系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的定义
01
02
03
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是指细胞间通过 特定分子相互连接的方式, 包括紧密连接、锚定连接 和通讯连接等。
功能粘附不仅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 生理功能,还与肿瘤转移、炎症反应 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信号转导与粘附
信号转导与粘附是相互关联的过程,细胞粘附分子在介导细 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传递着生长因子 、激素等信号分子。
这些信号分子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细胞的生 长、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对于维持组织稳态和疾病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粘附
细胞粘附是指细胞与细胞 之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之 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粘附 分子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方式:其中衔 接分子依赖性结合较少见。
2.1 钙黏蛋白(cadherin)——同亲型钙依赖性黏着糖蛋白
• 不同细胞、细胞不同生长阶段钙黏蛋白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 • E钙黏蛋白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个表达的钙黏蛋白。 • 结构:钙粘素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其胞外部分形成5或6个结构域,其
lost E-cadherin and have acquired N-cadherin. (Kohei Hatta and Masatoshi Takeichi.)
神经管发育三个阶段上皮细胞表达钙黏蛋白的种类: (a) E-cadherin is expressed in the very early stages. (b)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ural plate there is loss of E-cadherin expression and an increase in expression of Ncadherin. (c)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tochord (脊索)and condensation(凝聚) of somites(体节) there is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N- E- and P-cadherin. Notochord脊索。Neural crest 神经嵴。
• 黏合斑: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锚定。 • 跨膜粘连蛋白:整联蛋白。结合的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和纤连蛋白。 • 胞内锚蛋白:踝蛋白(连接整联蛋白和微丝)、纽蛋白、α-辅肌动
蛋白、filamin (细丝蛋白,连接整合蛋白和微丝)等。 • 黏合斑在肌肉,肌键及细胞贴壁生长中常见。可维持细胞张力,传递
生长信号。
• 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 识别、黏着,依赖黏着 分子间或黏着分子与基 质间的识别和黏着。
• 黏着分子均为整合膜蛋 白。
• 黏着分子三种黏着方式: 同亲型结合、异亲型结 合、衔接分子依赖性结 合。
• 黏着分子种类:钙黏蛋 在组织形成的两个最基本的途径:1,细
白(同亲型),选择素 胞分裂后通过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膜等的黏
(异亲型),免疫球蛋
着在分裂处与其他细胞形成组织。如多种 上皮细胞。2,细胞通过迁移进入其他区
白类(同亲或异亲型),域分裂分化为相应组织。如胚胎发育中神
整联蛋白(异亲型)。 经嵴细胞迁移到外周分化形成外周神经节
中神经元和髓鞘细胞。两种形式均离不开
细胞黏着。
通过标记检测细胞黏着特性:相同器官组织的细
胞可以互相识别并粘着在一起。同型组织细胞之 间的黏着甚至超越种的界限。retina视网膜, aggregate团。
OCW.)
. (Figure by MIT
桥粒和半桥粒在小肠上皮细胞中的分布:上皮 细胞角蛋白纤维(中间丝的一种)通过桥粒 (细胞间)、半桥粒(细胞基膜间)间接连成 一体。
小 肠 上 皮 细 胞 黏 合 带 与 微 丝 相 连
黏 着 斑 复 合 体
免疫荧光显示成纤维细胞微丝(绿)和黏着斑(红)。 By Christoph Moehl
桥粒斑蛋白。
• 半桥粒:连接细胞与胞外基质。
• 跨膜粘连蛋白:整联蛋白,整 半
联蛋白连接到胞外层粘连蛋白 桥
上。层粘连蛋白主要存在于基 膜中。
粒 连 接


• 桥粒显著特征是胞内锚蛋白形 成盘状致密斑。
细 胞 基




2011-12-13
桥粒:A,小鼠肠上皮细胞中桥粒;B,发育中 蝾螈细胞中桥粒。
• 通过膜整合封闭蛋白、claudin 等形成焊接线(嵴线),嵴线通过 外周蛋白连接到微丝上。
小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嵴线:紧密连接位于上皮细胞的上端
紧密连接的模式图
封闭连接封闭细胞间隙,限制膜蛋白流动,维持细胞 极性,这些功能是细胞选择性吸收的基础
紧密连接对细胞外物质跨细胞层起封闭作用:对加入的示踪电子致密 分子的阻挡,B左,从腔端加入;B右,从下端加入失踪分子。
2
2011-12-13
粘合带结构模型:钙黏蛋 白连接
一种软体动物上皮细胞间 的间壁连接(septate junctions):间壁连接 是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上皮 细胞的锚定连接。连接蛋 白呈梯子状排列,形状非 常规则,连接的细胞内骨 架成分为肌动蛋白纤维。
1.3 通讯连接
一种特殊的细胞连接方式,它除了有机械的细胞连接作用之外, 还具有传递信 息功能。
桥粒模式图。
黏合带与黏合斑
• 黏合带:细胞与细胞之间锚定,常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下方。 • 跨膜粘连蛋白:钙黏蛋白。 • 细胞内锚蛋白:微丝结合蛋白,如连环蛋白(连接钙黏蛋白和微丝)、
纽蛋白(连接钙黏蛋白或踝蛋白和微丝) 、α-辅肌动蛋白(连接不 同的微丝束)等。 • 平行排列的微丝束结合肌球蛋白可产生运动。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 使锚结起来的上皮层发生弯曲形成神经管等结构。
• 化学突触:可兴奋细胞之间的连接。电信号(动作电位)和化学信号(神经 递质)转换的区域。
, 冷
冻 断 裂
培 养 的 成 纤

。细

间 隙


电 镜 照
片 :
根据不同Ca2+,H+浓度下连接子电镜图假想的连接子
开闭变化模型:通过连接子但白扭动开关通道。
隙连
连接
接子
模:
型左










荧光分子注射法检测间隙连接通过亲
1)动物细胞:间隙连接和化学突触。
•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分布在除骨骼肌和血细胞外所有的组织细胞上。
• 连接子(connexon):6个相同(相似)的跨膜蛋白排列成环形。中间形成约 1.5nm的亲水通道。相邻细胞的连接子对接形成间隙连接结构。
• 连接子蛋白有多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多数细胞可表达一种或几种连接子 蛋白。
• 可通过分子量小于1000的极性分子,蛋白、核酸、多糖等大分子不能通过, 不同类型的连接子往往对物质通透具有偏好性,而且受pH值和Ca2+浓度、胞 外化学信号、两侧电压梯度、蛋白激酶等因素的调节,不同组织细胞间的连 接子甚至没有通透性。
• 间隙连接在组织细胞代谢耦联,信号分子耦联,神经细胞电突触传递神经冲 动信息(大多电突触是双向传递的,也有单向传递的电突触) ,心肌平滑肌 细胞间电耦联协调收缩运动,卵泡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 细胞联接(cell junction)——指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 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机构。 是多细胞生物体相邻细胞之间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
细胞连接类型 • 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封闭细胞之间的空隙。 • 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把细胞锚定再其他细胞或胞外基质上,分
间隙连结 大多数动物细胞中
通讯连接
化学突触 神经细胞间和神经肌肉间
胞间连丝 植物细胞间
2 细胞黏着及其分子基础
所谓的细胞粘着是指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细 胞发生聚集或形成细胞团与组织的过程 。
参与细胞粘着的分子,叫粘着分子。 粘着方式:同亲型粘着、异亲型粘着和衔接分子 依赖性结合三种。
细胞黏着分子
• 细胞黏着具有组织特异 性。
2011-12-13
第13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
细胞连接、 细胞粘着、 和细胞外基质
1 细胞连接
• 细胞外的世界:单细胞生物——外部环境。多细胞生物——细胞、胞外基质或外 部环境。
•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没有一个细胞是孤立的。细胞之间通过通讯、细胞联接、细 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细胞与细胞之间建立结构、物质和信息联系。细胞 处于一个细胞社会中,为细胞社会的一分子。
散作用力。 • 通讯联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联通细胞之间的信号通路。
1.1 封闭连接:又称紧密连接
• 紧密连接: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如形成血脑屏 障)之间。大小分子均不能通过封闭连接,但免疫细胞通过分泌 物打开连接可通过。
• 功能: 1)封闭细胞间隙,形成渗透屏障;2)限制膜蛋白流动, 维持细胞极性。

水性分子大小

化 学 突 触 的 结 构 模 型
化学突触的结构(具有小囊泡的一侧为突触前膜)


化 学 突 触 的 结 构
突 触 的 结 构 模 型


B
2)植物细胞:胞间连丝。 • 胞间连丝:细胞分裂时形成的或后期胞壁融通形
成的原生质丝,可能具有选择通透性。小分子物 质及蛋白、核酸、病毒、细胞器等都可通过。光 面内质网常位于连丝中心成链样管,它和质膜之 间的环孔两端较窄,可能有调节通透的作用。胞 间连丝随细胞发育通透性可能改变。 • 病毒可分泌运动蛋白扩大胞间连丝孔径,使病毒 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入其他细胞。
钙粘素结构模型
4
2011-12-13
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E钙黏蛋白和N钙黏蛋白的分 布: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graphs of a cross-section of a chick embryo showing the developing neural tube labeled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E-cadherin (A) and N-cadherin (B). Note that the overlying(外围覆盖) ectoderm(外胚层) cells express only E-cadherin, while the cells in the neural tube ha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