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精选练习(逐题解析)

《论语》十二章精选练习(逐题解析)

一、语言表达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知者不惑D.未成一篑【答案】C【解析】“知”通“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文胜质则史B.请事斯语矣C.非礼勿视D.敏于事而慎于言【答案】C【解析】A,史:浮夸;B,事:实践;D,敏:勤勉。

3.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B.敏于事而慎于言C.文胜质则史D.如礼何【答案】B【解析】A,C为判断句,D为固定句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

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

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

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答案】(示例)①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等)②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解析】①空注意转折词“但”,内容应与前文相对;②空抓住后文“继承”“发展”等字眼填写。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②。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的言论?A. 子贡B. 子路C. 子夏D. 子张答案:A二、填空题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

”答案:乐之者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____思想。

答案:义利观三、简答题6.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的“黄金法则”,意味着一个人在对待他人时,应该遵循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四、论述题7.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将“仁”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的体现。

孔子强调,一个人要达到“仁”的境界,需要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孔子看来,“仁”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的关键。

五、翻译题8. 将以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英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Reviewing the old and learning the new, one can become a teacher.六、分析题9. 分析《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单纯学习而不进行思考会导致知识的空洞,而单纯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知识的匮乏。

对现代教育而言,这句话启示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七、综合题10.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丰富的描述,认为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质。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篇一:《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class=txt>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12 《论语》十二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 斯: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教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

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5课《论语》十二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而①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而不仁,如礼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2)其①请问其目______________②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①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_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4)者①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①人而不仁,如礼何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子何莫学夫《诗》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

(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譬如平地____________(3)小子何莫学夫《诗》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文言句式。

(1)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____________(4)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5)止,吾止也________5.下列有关《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______篇。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______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二、选择题1. 《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2. 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是什么?A. 礼仪B. 忠诚C. 仁爱D. 孝顺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利己主义D. 利他主义4.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5. “君子不器”这句话的意思是?A. 君子不使用工具B. 君子不拘泥于一种才能C. 君子不使用武器D. 君子不从事工艺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2. “礼”在孔子思想中占据什么地位?3.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四、论述题1.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2. 分析孔子关于“仁”与“礼”的关系。

答案:一、填空题1. 202. 春秋3. 学而4. 谦虚好学5. 诚实二、选择题1. A2. C3. D4. A5. B三、简答题1.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礼”在孔子思想中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工具,是实现“仁”的具体表现。

3. 孔子认为“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小人”则缺乏这些品质,追求私利。

四、论述题1. 孔子的“中庸之道”强调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适度,不偏不倚,以达到和谐与平衡。

2. 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道德要求,“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

论语十二章》习题(部编版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习题(部编版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习题(部编版带答案) 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指___,也是对尊敬者的称呼。

2、【时】【时】:经常、不断。

3、【不亦说乎】【不亦……乎】:表示强调或反问的语气。

说】:高兴、满意。

4、【愠】:生气、愤怒。

5、【君子】:指有德行的人。

6、【吾】:我。

7、【日】:每天。

8、【三省】【三】:反复检查、反省。

省】:检查、反省。

9、【为人谋】:为他人着想、替他人打算。

10、【忠】:忠诚、诚实。

11、【信】:信任、相信。

12、【传】:传承、研究。

13、【十有五】【有】:表示年龄。

14、【立】:确立、成家立业。

15、【惑】:困惑、迷茫。

16、【天命】【命】:上天的安排。

17、【耳顺】:听从、顺从。

18、【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19、【逾矩】【逾】:超过、越过。

矩】:规矩、标准。

20、【温故而知新】:通过温故知新,研究新知识。

21、【罔】:没有、没有什么。

22、【殆】:危险、几乎。

23、【堪】:能够、足以。

24、【之】:的、之。

25、【者】:指代前面的人或事物。

26、【好】:喜欢。

27、【乐】:快乐、愉悦。

34、【逝者___,不舍昼夜】【逝,往】、斯】,【夫】:时间如流水般逝去,不分昼夜。

28、【饭疏食,饮水】:简单的饮食生活。

饭】,【疏食】,【水】:饭菜简单、不过量,只喝水。

35、【三军】:指军队。

36、【夺】:抢夺、夺取。

29、【于】:在、于。

30、【如浮云】:像___一样。

31、【焉】:什么、哪里。

32、【善者】:善良的人、有才德的人。

33、【川上】【川】:河流、江河。

二、重点句子翻译: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翻译:研究后不断地反复练,难道不感到高兴吗?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不生气,难道不是有德行的人吗?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翻译:每天反省自己:为他人打算时是否忠诚?与朋友相处时是否诚实?研究时是否用心?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篇一:《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class=txt>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学而篇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是的,学习并不断地复习,不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吗?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答案:是的,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无论和谁一起行走,必定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地方。

4. 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在为人提供帮助时是否真诚?与朋友相处时是否可信?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应用于实践中?”第二章:为政篇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固守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会围绕它。

”2.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答案:孔子说:“人民可以按照规定去做,但不要让他们了解其中的原因。

”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答案:孔子说:“君子只展现自己的美好一面,而不表现出丑恶的一面。

小人则相反。

”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案:孔子说:“君子可以和睦相处但不失个人特色,小人则只会盲从而无法和谐相处。

”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孔子说:“君子注重整体而不追求个人的比较,小人只关注个人的比较而忽视整体。

”第三章:八佾篇1.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答案: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还不如诸夏没有君主。

”2.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答案:孔子说:“人生下来是直的,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就会保持这种直性。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实践的人,喜欢实践的人不如享受其中的人。

”4.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答案:孔子说:“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可以进行高层次的对话,而低于自己水平的人则不能。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出自《论语》的________章。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中“不惑”指的是________。

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里的“周”指的是________。

5.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中“坦荡荡”形容的是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积累B. 学习的兴趣C. 学习的方法D. 学习的态度答案:B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教育思想?A. 启发式教育B. 应试教育C. 填鸭式教育D. 放任式教育答案:A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中“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什么意思?A. 做事要迅速,说话要谨慎B. 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迅速C. 做事要迅速,说话要迅速D. 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谨慎答案:A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这句话中“成人之美”是什么意思?A. 帮助别人成功B. 帮助别人做坏事C. 帮助别人成长D. 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保持和谐,但不会盲目附和他人,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而小人则表面上看似一致,实际上内心并不和谐,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B.吾日三省.(shěng)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D.逝者如斯.(sī)夫,不舍昼夜。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3.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从心所欲,不逾矩。

B.匹夫不可夺专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人不堪其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时:按时B.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C.学而不思则罔.罔:疑惑D.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优点5.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不善者而改之.曲肱而枕之.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D.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下列选项中“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择其善者而.从之D.三十而.立7.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语文七上第12课《论语十二章》 课时练习(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上第12课《论语十二章》 课时练习(含答案)

12、《论语》十二章一、基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3)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5)饭疏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四种用法需要掌握:A.表顺承;B.表并列;C.表转折;D.表修饰。

请辨析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

(填选项)(1)学而不思则罔(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学而时习之(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择其善者而从之( ) (6)博学而笃志( )3、(2024·山东济南历下区期中)下列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有着自己的智慧。

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描绘人生百年的。

杜牧《赠别》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A]诗句中“豆蔻”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B]《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指能够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C]称六十岁为“耳顺”,六十岁还可称“花甲”。

《礼记》中称一百岁为“期颐”,“期”意为期待,“颐”意为供养。

[D]自幼及老,从“总角”到“而立”,从“古稀”到“不惑”,再到“期颐”,每一个称谓都那么美!既能形象的表现年龄特征,又蕴含着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是一种中国式的浪漫。

4、根据提示默写。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是一种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论语〉十二章》中,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材核心考点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论语》十二章期末练习文言文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期末练习文言文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明白2.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死而后已3.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机敏②慎:谨慎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D.迩之事父①迩:近②事:侍奉4.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B.②④C.①③D.①④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1.在《 <论语 >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 <论语 >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 >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 <论语 >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 <论语 >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 <论语 >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 >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 <论语 >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 <论语 >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D.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11.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给孔子的临别赠言体现了老子一贯的立身处世的思想主张,“谦虚”“不争”“尚柔”“善为下”“无为”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可见孔子的义利观。孔子主张君子不应追求个人利益,应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A.“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句中的“乘”意为“古代的车辆单位‘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为人móu()学而不思则wǎng() 思而不学则dài()曲ɡōnɡ()而枕之博学而dǔ()志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

(2)《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及其弟子的书,与、、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3)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2)不逾矩.()(3)人不堪.其忧()(4)不舍.昼夜()6.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1)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 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8.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 分)
9.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子 曰:“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 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不舍昼夜(舍弃)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
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字

时期
人,春秋末期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
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 笃志(
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___ 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 ______、 ______ 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3 分)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八、写出本课五个以上的成语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者(hào) 笃志(dǔ)
三、解释加点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真诚,诚实).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四十不惑(迷惑,疑惑)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 学则殆(有害)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人不堪其忧(忍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 词,……的人)(喜欢,爱好)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择其善者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温故而知新(得到)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七、词语活用归类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 传不习乎(chu( jǔ) 不思则罔(wǎng ) 不学则殆( dài) 一箪食 dān)曲肱而枕( qú )(gōng)( zhěn) 好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 分)
岑参
4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9、这首诗写了_____ 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 ______、 ______ 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3 分)
10、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八、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4.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017 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
2.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

三、解释加点词语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
)吾日三省吾身(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传 不 习 乎 (
) .四 十 不 惑 (
)不逾矩(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可以为师矣( )( )(
)人不堪其忧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饭疏食饮水(
) 择其善
者而从之(
) .匹 夫 不 可 夺 志 也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 而 近 思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可以为师矣(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可以为师矣(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3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8.子 曰:“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 就改正。”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 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 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4.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 怀念。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 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