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思考题图文稿
2021届新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 第2讲 城镇化
3.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逆城镇化? 提示 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环境恶化,而乡村基础设 施的健全和交通的完善,在有些地区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向农村迁移。 4.城镇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 区域城镇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5.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对城市的气温、湿度、地表径流会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 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形成“热 岛效应”;城市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下渗 能力减弱,易形成城市内涝。
D.基础设施完善
(3)改“吃瓦片”为发展“乡村四合院文化产业”会( )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合理的城镇化可以改善 环境 ; ②不利影响:过快的城镇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 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 水污 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2)生态城市建设:发展 低污染 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 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 协调 ,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热点题型 1.何各庄是一个自然村,隶属于北京市朝阳区,毗邻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 2006年前,房屋非正规租赁(当地人戏称“吃瓦片”)是村庄的主要经济来源; 2006年后,村庄通过发展以乡村四合院文化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探索出一条体现 老北京乡村特色的服务型经济的路子。下图为何各庄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1)~(3)题。
【辨析】 郊区城镇化与逆城镇化 1.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城镇化中期加速阶段的产物。由于人口急剧扩张, 导致市区规模扩大,城市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郊区城市化是在 城市内部出现的,郊区与市区是连为一体的。 2.逆城镇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向更远的 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其主要原因有: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 求提高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交通便捷程度化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最全汇总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5、如何评价市带县的体制?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3、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4、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6、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4、如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来解释我国的城市化?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6、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7、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8、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简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简述1949年以前中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4、评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5、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6、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的差异及其主要对策。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1、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
城市地理学作业
城市地理学作业城市地理学李军2011013457 地理科学1101题目:实地观看六安城市发展规划蓝图,了解城市近期、远景规划情况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分析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机场建设对六安市未来发展的意义。
图片: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图片四一:规划内容1、城市性质六安市的城市性质为:大别山北麓中心城市,安徽省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安徽省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2 、城市职能(1)大别山北麓的中心城市(2)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3)区域性交通枢纽(4)安徽省加工制造业配套基地之一(5)六安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 、规划期限近期:2008—2015年中期:2015—2020年远期:2020—2030年4、城市规模近期:至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68万,建设用地规模为70 km2;中期:至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80万,建设用地规模为82 km2;远期:至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20万,建设用地规模为120 km2。
5、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研究层次。
(1)市域范围:包括金安、裕安两区,寿县、霍邱、舒城、金寨、霍山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县级)。
用地面积为17976 km2。
(2)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新安镇、徐集镇、三十铺镇、城南镇、苏埠镇、城北乡、中店乡、分路口镇、韩摆渡镇、先生店乡、椿树镇10个乡镇以及横排头风景区。
规划区面积为1096.8km2。
(3)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合武高速,南至宁西铁路,东到三元河,西到商景高速。
包括现状城区10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范围、以及与之相接的三十铺镇、新安镇、城南镇的部分用地,总面积约120km2。
6、城市发展方向“向东主动推进,向北积极延伸,向西跨河拓展,向南逐步完善”,构建未来六安中心城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将城市的发展重心向东、向北转移,适当向西发展,从空间结构上保障城市布局的合理性,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城市地理学课后答案城市地理学讲义
城市地理学课后答案城市地理学讲义图中是在已发现的古城中,最有意义的是近年来获重大考古发现的山西**陶寺遗址公元前2000年前,我国进入传说中的夏朝。
出现很多城市遗址。
二、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自春秋开始,我国奴隶制逐渐走向解体。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流过,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汉承秦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首都、郡府、县城三级行政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市体系。
东汉末年,北方军阀混战,黄河流域遭到极大破坏。
从三国后,南方成为我国主要的城市发展地区。
说到这,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发现,大家可以打开书100页,正数第十行小字,有一个错误,秦应该是公元前221年,不是公元221年。
我们现在直接可以跳到唐朝,唐代行政区划有重要变革,即在郡之上设道,全国分为15道,这样形成了以首都、道治、郡府、县城四级行政中心为主体的城市体系。
而北宋,大家都认为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超套,但是它却统一了当时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使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过了唐代。
人们甚至认为北宋时期产生了一次“城市革命”,主要表现为:(1)城市商业空前发展,传统的坊市制被打破。
唐代晚期,在**、**等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开始出现夜市。
北宋中期,封闭的街坊开始瓦解。
(2)新兴的城市型聚落——镇、市开始显现:我国的镇和草市均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著名的有港口镇**镇为今日上**的前身。
(3)大中城市继续发展,首次出现了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北宋时,首都**市内的人口有近10万户,约50万人。
从元开始,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就再也没分裂过。
元明清三代的统一局势,造就了我国城市发展史上最为雄伟、辉煌的都市——北京。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一些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大中城市也有一定的发展,除北京外,还有30多个大中城市例如**、**、**、**、**等。
其中,**作为明清实施禁海政策后的唯一对外开放城市,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最全汇总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5、如何评价市带县的体制?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3、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4、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6、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4、如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来解释我国的城市化?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6、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7、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8、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简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简述1949年以前中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4、评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5、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6、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的差异及其主要对策。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1、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
2、用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4)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0)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16)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18)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9)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0)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21)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21)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22)第十三章——城市问题 (22)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定义城镇:产业结构(非农产业为主);城镇人口集聚规模;城镇特征如:①职能(政治、经济、文化职能)、②物质形态(电灯、广场、街道、电话、影剧院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③文化价值观念等;行政地域划分(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定义城镇人口:从事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并且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①城市地域是城市或城镇作为大型的居民点和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聚集区,从不同角度认识城市地域可以得到不同的城市地域概念。
②城市地域包括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不同国家在空间尺度上标准不一。
实体地域:是城市功能的物质环境、设施等,是人口和各种非农活动高度密集的情况地域,即城市建成区。
功能地域:是城市或城镇组合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实施所波及的地域范围。
主要有: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等。
城市地理学答案
城市地理学答案单项选择题1.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主要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是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
2.在城镇体系规划中,城市金字塔与城镇体系规划(城镇规模等级结构)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
3.在城市地理学理论中,下面(地方性中心城市)情况下,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B/N)可能较小。
4.从不同角度来考察城市化过程,可以分成许多城市化类型,郊区化属于(离心型城市化)。
5.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曲线表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均GNP增加一定数量(如100美元),需要相应提高的城镇人口比重的幅度应该属于(较小)。
6.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人工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组成的城镇聚落的实体称为(城市建成区)。
7.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城中村属于逆城市化现象)。
8.区域要素及人口在空间上的集中,发生在城市化的(中心城市化)阶段。
9.城乡差异可以体现在以下(景观、人口规模、产业构成、物质构成、职能)方面。
10.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
11.城市边缘区中的“农村土地利用特征明显,但城市影响已经渗入”的圈层是(外围农业区)。
12.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是(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
13.对郊区化而言,以下理解正确的是(郊区化是城市要素由内向外的一种离心迁移过程)。
14.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人工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组成的城镇聚落的实体称为(城市建成区)。
15.下面属于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核心对边缘的正效果的是(边缘农产品及原料的销售量增加)。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的是(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工业的扩张与城市化)。
17.下面(银行)部门具有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
判断题18、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19、生长极就是一个区域中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点,决定因素看它有无发动型工业。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城市和城镇这两个概念有严格的区分。
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地方才称为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4)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
★大都市带:【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有这样几个特点:1)多核心。
区域内有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每个大城市核心及其周围郊区县之间,以通勤流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组成一连串的都市区。
各核心城市之间的低人口密度地区,多为集约化农场、开阔林地、零星分散的牧场和草地。
这些非城市用地提供城市人口的休憩场所和食品供应。
2)交通走廊。
这些大城市核心及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而发展,开始是铁路,进而是高速公路,它构成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骨架,把各个都市区联系起来,没有间隔。
3)密集的交互作用。
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4)规模特别庞大。
戈特曼以2500万人口作为大都市带的规模标准。
5)国家的核心区域。
它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甚至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三种城市类型:(1)中心地型城市:形成动因:商品、农业功能: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地城市。
城市地理思考题集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1.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科技、文教、信息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3.城市的本质特征:1.密集性------物质的和精神的密集2.高效性------高效率和高效益3.多元性------特征多样、类型多样4.非农性------非农人口、非农活动5.区域性------区域中心6.系统性------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二.问答题1.简述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b)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c)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d)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e)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a)是地理学的三级学科,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b)在我国,城市地理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则把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
c)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简述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区别:1.学科性质: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2.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
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5.简述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及研究领域a)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b)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c)注重城市化研究;d)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城镇人口:也称驻地人口。
指占用城镇生活空间,并享受城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的人口群体。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答案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答案【篇一: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
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
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
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3.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智能图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正常城市、最小需要量法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 推荐 (2013.11.2)
《城市地理学》课程(第1~13章)思考题第1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城市不但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是一个历史范畴。
一方面,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代表,另一方面,城市也集中了整个社会生活、整个时代所具有的各种矛盾。
所以,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个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般来说,城市地理学主要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变化规律。
对于我国,因处于新旧体制转型时期,城市地理学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学科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2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如何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城镇2.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①都市区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邻接社区组合,具有基本单元。
它主要反映的是非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间劳动力联系规模的密切程度。
第3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2.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3.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4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3.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4.举例分析城市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及其演化模型。
第5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试对比分析中西方城市郊区化的特点、过程、动力等。
第6章城市职能分类1.试用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2.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城市地理思考题
思考题一.绪论1、城市地理学与主要与那些相关学科有关?答:1、城市经济学2、城市社会学3、城市规划学4、城市生态学二.城乡规划与城市地域1、谈谈你对城市地域概念的理解。
答:亦称城市圈,与农村地域相对称。
广义上指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地域,狭义上则指城市化的地域,也就是市街地化的地域。
有许多农村地域由于城市化的结果逐渐转向城市地域,各国在划定城市地域时以与既成的市街地的通勤关系为指标,确定“城市地域”,日本将大城市周围地域的“人口增加率在0.1%以上,通勤依赖率在2.0%以上的连续范围”都划定为城市地域。
我国通常是以行政区划定城市地域,即市区所属范围都是城市地域。
2、比较美国的UA和MA。
答:UA即为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的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二者合起来至少有5万人。
MA即为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表示MA的定量方法是大都市统计区。
大都市区的性质是功能地域。
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XXX的规模和XXX的密切程度,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力)和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的县的组合。
3、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市带?答:意义:大都市带是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必备条件:1)多核心2)交通走廊3)密集交互的作用4)规模特别庞大5)国家的核心区域世界都市带: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
②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城市地理学》课程(第1~13章)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城市不但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是一个历史范畴。
一方面,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代表,另一方面,城市也集中了整个社会生活、整个时代所具有的各种矛盾。
所以,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个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般来说,城市地理学主要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变化规律。
对于我国,因处于新旧体制转型时期,城市地理学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学科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2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1.你认为如何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
城镇
2.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
①都市区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邻接社区组合,具有基本单元。
它主要反映的是非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间劳动力联系规模的密切程度。
第3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2.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3.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4章城市化原理
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
2.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
3.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4.举例分析城市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及其演化模型。
第5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试对比分析中西方城市郊区化的特点、过程、动力等。
第6章城市职能分类
1.试用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2.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3.举例说明怎样制定城市性质?
第7章城市规模分布
1.城市规模分布有哪些基本的理论?
2.试分析解决发展与城市规模分布的关系。
3.公式P
i =P
1
R
i
-q是城市规模分别的一般化模式,说明q值变化的意义。
4.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及利弊分析。
5.你对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方针有什么看法?
第8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城市间相互作用的分类及其产生的条件。
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分为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类型。
第一类以物质和人的移动为特征,第二类是指各种交易过程,第三类是指信息的流动和创新的扩散。
城市间的联系表现为:货物和人口的移动、财政金融的往来和信息的流动。
条件:①互补性一区域为另一区域提供所求②中介机会改变原有空间相互作用的格局③可运输性距离越大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相互作用越难发生。
2.简述空间扩散的类型及扩散成功的因素。
传染扩散、等级扩散、重新区位扩散。
传染扩散:从一个点向外进行渐进的、持续的扩散,通过人与人的接触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事物。
等级扩散:一般是人文现象,例如昂贵的耐用品扩散与收入等级有关,新思想新技术扩散先出现在同等级城市。
重新区位扩散:传染扩散中,接受者数量没有增加,仅发生接受者的空间位移。
例如移民过程。
成功因素:创新的源生地、仔细选定扩散的中心和制订一份周密细致的扩散战略。
创新的源生地多集中于大城市方便创新的扩散。
制定合理的战略能够进行更好的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基础设施同样重要,是扩散的物质基础,而发展中国家还要重视人才的培训,掌握先进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
3.克里斯特勒的中心地理论的六边形网络是怎样形成的?
4.简述克里斯特勒的中心地理论的需求门槛与最大销售距离之间的关系。
5.试评述克里斯特勒的中心地理论。
6.试用生长极理论与核心-边缘理论解释某一区域的发展。
7.试描述我们或某省区域空间分布的规律。
第9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体系的有哪些主要特征和内容?
2.简述城镇体系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第10章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土地具有哪些特征?
2.分析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额影响。
第11章城市内容地域结构
1.谈谈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基本内容。
2.解释“城中村”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改造对策。
第12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1.试分析赫夫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及其运用。
公式;运用:通过公式可计算出大小不同的商业中心对周围地区顾客达成的交易概率,从而了解到每个商业中心的顾客来源,每个商业网点的市场区域,准确的划分出城市中重叠的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
这个模式可以用于新商业的布点或规划零售业的布局,但仅适用于分析同一层次商业中心的市场区域和预测其营业额。
2.简述城市社会区形成的因素和分析方法。
形成因素:①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变化,表现为劳动分工和技术分工(体力劳动、脑力劳动)②城市化。
经济结构变化家庭状况也发生改变,功能发生改变。
③隔离(种族状况)。
人口结构变化,移民大量涌入城市,对其他种族有排斥。
分析方法:因子生态分析法。
这一方法是从人口普查资料中,抽取有关人口特征、社会经济及房屋等指标为变数,以街坊或者较大的人口普查地域为基本面积单位。
然后对此资料矩阵进行因子分析,按因子荷载量高低对各因子冠名。
这些因子可视为城市内社会空间变异的主要支配性因素。
他的优点在于简化了统计变量,缺点在于大多因子没有实际意义,常受到逻辑实证主义者的批评。
3.居民构想图主要由哪些因素构成?
①路径,指人能够移动通行的道路②界线或边沿,指区与区的分割线。
③区或区域,指城内有特俗文化或经济属性的区域。
④枢纽或节点,指为交通交汇或群众喜欢聚集的地点。
⑤标志,指人们用以识别方向和区位的参考物。
4.试举例说明社会空间、感应空间的意义。
研究感应空间的意义:①城市功能区和各种用地的布局尽可能给居民留下美好的印象,突出特色功能区,增加居民的好感。
②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要增加适当的标志,区域布局也要考虑其辨认性以扩大市民的感应空间。
③市民的感应空间扩大,有助于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和规划。
第13章城市问题
1.国内外住宅问题的差异分析。
国外住宅问题:①住宅质量低劣,主要表现为设备缺少和住房破损。
②高比例空房率,西方国家在市区都有大量的空闲建筑。
随着有钱人外迁,穷人搬入城内,缺乏住房,形成贫民窟。
市中心出现住房不足和高空房率的现象。
③灰区的量存在,一般是老年人集中区,空房率高,且多为贫民区。
④贫民窟与棚户区,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
⑤住房费用的飞涨,房价快速上涨,多数人难以承受。
中国城市住宅问题:房价偏高,房地产项目不合理,保障性住房发展缓慢表现为城市非住宅供应量过大,低价商品房供应不足。
住房困难人群是一些低收入群体,收入两极分化,导致他们无法自身改善住房。
3.西方城市内城问题与我国城市内城问题的差异分析。
西方:内城问题包括四个方面:与内城地区工业基础缩减相联系的经济衰退及其对就业的影响;自然环境恶化,缺乏服务设施;以城市贫困导致的社会衰败;社区和种族争端。
西方在战后出现了城市的大规模郊区化,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市区内的房屋因住户贫困导致房屋损坏,卫生环境恶化;公共设施不健全,易出现一系列教育问题。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目前处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内城面临的问题是吸引力过强造成的人口激增和过度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压力过大,环境过度拥挤,“城中村”问题是内城问题的综合体现。
《城市地理学》课程思考题要求:
(1)作业为40天时间(于2013.12.10前交到主教809#白如山信箱),过期不侯;
(2)独立完成作业;
(3)每题作业的答案内容至少100字(手写体)。
白如山
2013.11.1
名词解释:
1.精明增长;
2.新城市主义;
3.城市地域(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
4.都市区、都市圈、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城镇密集区辨析;
5.伯德(Bird)区位三角;
6.转运功能;
7.城市化(郊区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
8.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
9.城市职能、城市性质;10.城市首位律;11.位序-规模法则;12.结节区域、城市等级体系;13.空间扩散;14.中心性(度)、K=3或4的系统;15.城市经济区;16.城镇体系;17.城市社会空间;18.城市感应空间;19.克里斯塔勒;20.空间相互作用;21.CBD;22.邻里单元;23.城市开发区24.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