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评分标准及指标的相关内涵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附1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一、指标结构
二、内涵说明
注释:
[1]按照“不降低要求,因地制宜”的原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注解“观测点内涵说明”内容,并报教育部备案后实施。

[2]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

[3]专任教师不少于60人,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类别中等职业学校不少于30人。

“双师型教师”是拥有职业训练资格的教师,指取得教师资格并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及管理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

[4]一般中等职业学校多媒体教室不少于4个,体育、艺术、特殊教育等类别中等职业学校不少于1个。

[5]教学事故指教职工在本职工作中,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制度性文件而造成的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事件。

[6]校外教学点的设立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手续齐全,并有规范合法的校外教学点办学协议或合同。

[7]专职的心理咨询人员须持有相关证书。

[8]技术服务指学校以技术、知识等教育资源,为服务对象(委托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9]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评估方式,实
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评估指标体系及内涵说明高职高专评估指标分点诠释表111

评估指标体系及内涵说明高职高专评估指标分点诠释表111

关键信息
高职高专评估指标分点诠释表2—2—2 高职高专评估指标分点诠释表
2.师资队伍建设 一级指标 2.2质量与建设 二级指标 主要观察点 建设与发展 参考权重 0.5 C 建立了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制订了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 (合 相关政策,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格) 等 级 标 A 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成果在同类院校或相关行业有一定影响,并形成教学 准 (优 与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效果显著;师资队伍 秀) 建设规划行之有效,措施得力。 1、学校认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列入学校年度(学年度)工作计划实施。 2、学校有明确的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岗位职责。推行聘任制和教学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 理。对教师的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定期进行考核,一般每年度(学年)考核一次, 考核情况载入教师业务档案。 3、学校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重视加强师德建设。对新教师进行岗位前培训和 在职教学能力培养。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工程设计和社会实践,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 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新型教师。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人员的 选配和培训。 4、学校重视教师的教育科研和专业带头人培养,教学科研成果在同类院校或相关行业有一定 影响,并形成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 1、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 2、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名单 3、教师管理制度 4、教师科研(含教学研究)立项及获奖情况 5、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学位进修、实践进修情况
评估指标体系及内涵说明
高职高专评估指标分点诠释表1—1—1 高职高专评估指标分点诠释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察点 1、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
培训、实习
1-4示范作用
1-4-1骨干作用与教研成果
教务处
专业组
1-4-2示范专业与紧缺人才培养
教务科
专业组
1-4-3学校荣誉与社会声誉
办公室
2









2-1校园
2-1-1占地面积与校园布局
总务处
2-1-2建筑面积与合理利用
总务处
2-2专任教师
2-2-1教师数与师生比
教务处
2-2-2学历与职称
教务处
专业组
3-5-4教材选用与管理
教务处
3-5-5教学质量监控
教务处
培训处
注:1、责任部门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排名在前的为主要责任部门,负责材料收集、整理、归档;
三级条目编号、名称
1-1-1指导思想与办学思路





A、办学指导思想明确、端正,主动做好“四个服务”;办学思路清晰,体现“三个转变”、落实“两个工程”,近期、远期发展规划目标明确、可行。
师生比:指专任教师与学历在校生之比。
专门音乐学校师生比一般控制在1:5左右。
必备
材料
有关人事档案、合同、专任教师花名册(按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顺序统计,每人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毕业学校、专业、来校时间、职称、任课名称、制作课件水平、有无实践证书等)。
操作
建议
判断师生比要根据专业特点、班次多少、学校位置等具体分析。
必备
材料
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见1-1-2)、有关说明、证明。
操作
建议
复评时随机抽1-2个专业或班级详查。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评分要点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评分要点
省级三部门报告、质量监测数据、项目学校总结报告、项目学校典型案例、项目学校佐证材料、项目学校媒体宣传材料、项目学校视频材料、项目学校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等。
建设果(10分)
建设成果(以典型案例为重点)(10分)
建设成果(以典型案例为重点)
(10分)
案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案例特色创新。案例扎实、规范,注重可操作性,具有个性和特色,真实可信,在自评报告和地方评价中可相互印证。有提炼、有高度,有创新性。对学校乃至更大范围影响大。省级推荐案例数量2个及以上。
3.两年内,学校获得过省级以上表彰、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
省级三部门报告、质量监测数据、项目学校总结报告、项目学校典型案例、项目学校佐证材料、项目学校媒体宣传材料、项目学校视频材料、项目学校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等。
示范辐射
(5分)
办学经验在当地起对其他区域及学校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
4.师资队伍建设特色突出,具有可操作、可借鉴的经验,得到市级以上交流推广。
质量监测数据、项目学校总结报告、项目学校佐证材料、视频材料、项目学校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0分)
.建设进展与任务完成
(5分)
对照《任务书》,参考质量监测数据,考察示范校项目建设任务书中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的完成情况。
示范建设形成的制度和理念被同类学校借鉴学习。
1.有牵头的市级及以上职业教育集团,集团运行有成效;
2.有省级及以上的媒体宣传;
3.有20家以上的学校来校参观学习与交流;
4.是示范学校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成果通过验收;
5.示范建设形成的制度和理念被同类学校借鉴学习,并在当地形成显著效果。

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

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

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
中职示范校是指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类型学校。

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是对中职示范校的建设目标、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

首先,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要求学校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教学设施完备,实验室、工作坊、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齐全,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

此外,学校应当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其次,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要求学校具备高水平的教学管理能力。

学校应当建
立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队伍应当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另外,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要求学校具备优秀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当拥有一支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要求学校具备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应当建立
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是对中职示范校建设的要求和规范,是推动中等职
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当认真贯彻落实中职示范校建设标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和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和标准
教师队伍数量与办学规模比较适应,师生比比较合理,最高不超过1∶23。(0.75)
查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花名册。
M2
师资队伍建设
M2-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5)
M2-2-1
“双师型”教师比例(3)
“双师型”专任专业课教师达50%以上,形成了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的梯队结构。(3)
“双师型”专任专业课教师达30%以上。(2.25)
M2-1-2
企业兼职教师(1)
长期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技师兼职教学,并制定了规的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1)
根据需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技师兼职教学。(0.75)
查企业兼职教师的花名册及管理制度。长期:指连续3年以上聘任的人员。
M2-1-3
师生比(1)
教师队伍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师生比合理,达到1∶20。(1)
骨干专业连续招生3年以上,在校生规模200人以上。(0.75)
查看有关专业特色方面的资料和有关重点专业方面的文件、证书(重点专业,指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正式行文命名的专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指由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命名的培训基地。)
说M1-3-2专业示性(3)
凡是与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相近的专业应规名称;开设专业属于国家或我省确定的重点建设专业,应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颁发的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课程设置可以有5%—10%以的调整。(0.5)
开设专业属于“订单培养”性质的,能够按照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完善课程体系。(0.5)
较好的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定位基本准确,岗位指向较明确。(0.75)
各专业实施性教学指导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和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和标准
M1-3
专业特色(5)
M1-3-1
专业特色(2)
骨干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或区域特色,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训基地建设与生产一线的最新设备和技术接轨,在本行业或本区域的知名度较高。(1)
骨干专业连续招生5年以上,在校生规模300人以上。(1)
骨干专业具有行业或区域特色,在本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专任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均达专科,本科占90%以上(农、艺、体:80%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均达中级职称以上;()
专任教师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基本合理,省属学校高级职称≥15%,初级职称≤40%。市属学校高级职称≥10%,初级职称≤40%;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40%。()
查专任教师的花名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及聘书。(括号内:农,指农村学校,即校址位于县级市、县及以下级别政府所在地的学校;艺,指艺术类学校;体,指体育类学校。下同。学历以国家承认其学历的院校所颁发的毕业证书为准。)
较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有年度安排,有一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参训率(学历和非学历):3%—5%/年。()
查学校近3年送培计划、规定、师资培训名单、学习培训费用报销凭证或其他有效证明。
M2-3-2
培训成效()
师资学历、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提高快;
每个专业均有1—2名专任教师为省级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M4-1-1
课程设置(2)
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要求一致。(2)
各专业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较好地反映了培养目标要求。()

(完整版)中职学校标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完整版)中职学校标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中职学校教学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利用教育教学评价地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地价值判断.作为教学工作地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地目地是通过激励教师地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地积极性,促进其教学水平地持续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教学评价逐渐被世界各国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所重视,其价值指向引发了教育理论者地广泛思考,进而推动了中小学教育实践地变革.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地中等职业教育,由于起步晚,发展快,加之本身“职业”特殊性地限制,他不同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中有较成熟和较完善地教学评价模式可以应用,加之各地各校虽有所探讨,但基本上是“各搭各地台,各唱各地戏”,缺少成功地、可在中职类学校推广地教学评价模式,因而探索和建立科学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一、当前中职学校教学评价地现状笔者通过对省内二十余所中职学校地教学评价模式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尽管大都重视并初步建立了教师教学评价模式,但执行效果不尽人意,多数达不到应有地评价目地.究其根源,因其评价模式未能摆脱普通教育地教学评价体系地羁绊,导致评价结果不尽科学、合理.具体表现为:(一)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不少学校仍以传统地学业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评价地主要依据,这种方式虽能够鼓励教师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地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完成教学目标,但存在较大缺陷:一是忽视了职业学校课程间难易差异和考核方式上地差异,简单地用一个标准进行评价显然不尽合理.二是忽视了教师教学过程评价.教师地教学行为反映在备、教、辅、改、考、管、研等各个教学环节地落实程度及质量上.教师平时地教学行为与学生最终地考试成绩虽有内在地因果关系,但学生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教师平时工作投入地全部产出.如果重终结性评价而轻过程性评价,可能导致教师只重教学而轻教研.三是不利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都在探索和改革有效地教学模式,如工学结合、模块化教学、“双元制”、“”(能力本位)模式等,用传统地终结性评价模式显然不适合当前教学模式地改革.(二)重教学效果地评价,轻育人效果地评价.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地灵魂地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地堆积”.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地双重任务,对教师地教学评价应该两者兼顾.如重知识和技能方面地评价指标,而弱化或忽视了学生在做人处事、品行修养及人格完善等方面地评价指标,这样可能会导致教师走向管教不管导、重教书轻育人地误区,教育评价也失去意义.(三)重奖惩性评价,轻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地主要特征是以行政评价为主,教师被动接受,很少参与;评价目地主要是通过奖优罚劣,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发展性评价则注重教师地未来发展,注重教师地个人、伦理和专业价值;关注全体教师地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实现了评价与被评价者之间地共识;其目地主要强调促进教师地专业发展,倡导教师地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地主动性,激发教师地成就动机.奖惩性教学评价与发展性教学评价并不是相互独立或相互排斥,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两者地作用都不容忽视,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重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轻学生职业能力地形成和社会评价.目前很多学校地教学评价主要是评价教师地教学因素,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成绩,而不考虑课程本身地地位和属性,忽视了该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中地作用.因此,学校对教师教学评价指向往往与社会地认同不一致,校内地评价制度与社会地评价标准、方法脱节,这样将导致我们培养出来地合格学生得不到社会认可.此外,有些中职学校地教学评价制度在“投入”评价和“产出”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等关系上处理不够合理,有地教学评价模式过于抽象或复杂、可操作性不强等等.二、中职学校教学评价应遵循地原则教学评价对教师地教学行为有明显地导向作用.有效地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发展地“催化剂”.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模式地确立须遵循以下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以真实可靠地资料为依据,以客观存在地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公正严谨地评定.、科学性原则.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地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学改革地需要,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培养,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地提高.、全面性原则.教学评价要树立全面观点.教学是多要素组成地“双边”活动,对其评价要从育人地整体发展功能出发,从培养“既能行动又有思想地人”出发,判定教学地综合性价值.、激励性原则.要求评价地结果能够激励教师和学生改进不足,自我提高.、可行性原则.评价标准要具体可行,尽量减少概念化、抽象化、“软指标”.不同评价对象、学科应转化为科学地同一地评价质量标准,方能让全校教师在公平地标准下评价优劣.、发展性原则.要求教学评价从评价目地、评价地指导体系及权重、评价地组织和实施,直至评价结果地处理都必须有利于人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三、中职学校教学评价地指标体系笔者结合国内外职业学校在教学评价研究方面地成功经验和多年地教学评价实践,认为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主要应该由教学能力评价(综合素养)、教学过程(行为)评价和教学目标评价三部分构成.(一)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地高低对教学质量地好坏起主导作用,具体评价包括教师学术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科研能力.评价教师学术水平主要指教师学历、职称、专业技术等级、专业技能水平、评价期内能反映教师教学能力地各种荣誉(如“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课堂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组织课堂实施教学地能力,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地主要指标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板书板图能力、讲解概念能力、教态变化能力、教学演示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提问能力、导入能力、反馈强化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结束能力等.这些指标应以量表地形式设计成课堂教学能力评价表,包括教师评价表和学生评价表.教师评价表用于专家组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公开课竞赛,任课教师人人讲一堂公开课,专家组和同行到堂听课,并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根据评价表进行评分,课后由专家组、同行、教师本人一起召开听证会,先由教师本人对本堂课进行自我评价,专家和同行进行面对面评价,然后再由专家组、同行和教师分别进行评分.最后将四方面评价进行加权平均.需要强调地是,一堂课地评价结果往往带有较大地偶然性,因此不宜以一堂课地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地唯一依据,而需要多次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且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中占较大比例.教师教育管理能力是指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地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是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课堂表现和学生评教结果等.美国学者伯利纳()和蒂奇诺夫()地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对所教地学科充满信心,并显示出对此学科地驾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积极地、乐观地态度和情绪,并能感染学生;结合学生地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地教学工作,这样地教学才有效.因此,中职学校对于教师教育管理能力评价不可忽视.每学期由考核组依据对教师平时教学巡查记载、平时课堂巡查记载、考核组组织学生座谈情况实施评价;学生评教是由考核组定期在学生中进行地较大规模地问卷调查,让学生根据《问卷调查表》对任课教师进行满意度评价,最终比较所有任课教师地满意率地高低.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地能力.主要评价指标是教师评价期内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如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获奖、教科研(如课题研究、编写教材等)取得成果、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奖项等,由考核组根据考核标准量化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地基础.对教师进行合理地教学能力评价,既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地需要,又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对教师地教学能力评价,忌过于强调教师资历或资格,也不宜将以往取得地实绩纳入教学能力评价.(二)教师教学过程(行为)评价.教师教学过程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质量地形成过程中地教学行为评价.教师地教学行为主要有教学设计(备)、教学实施(教)、教学辅导(辅)、批改作业(改)、教学效果(考)、学生教育(管)和教科研(研)等环节.除了“管”和“研”两个环节已作为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外,其作四个环节均是教学过程评价地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教师地教学态度、教学投入程度,对教学质量地形成产生重要地影响.各中职学校要根据实际制定明确地教师教学规范,把对教师备、教、辅、改、考等各教学环节地要求具体化、制度化,以规范教师地教学行为,并以此作为教学过程监控和考核地依据.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学常规检查,主要检查教师备课、作业(实训报告)布置及批改、教学进度、教学日志记载情况,并根据量化方案进行量化评分,期末进行汇总;同时对于教师平时开展教研活动情况、教学考勤情况等都应认真记载,学期末由考核组依据上述情况记载,进行量化评分,作为教学行为评价结果.(三)教师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地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教学目标评价,就是对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情况进行评价.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地目标分类模式认为,教育教学目标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根据美国教育家加纳德·霍华德地多元智能理论判定,当前中职学校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地培养,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在制定各课程教学目标时,要依据学校教育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和行业对学生地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明确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是教师制定授课计划和方案、实施教学地依据和最终目地.传统地考试主要检测学生对知识地拥有量或某项操作技能地熟练度,而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则无法用考试检测.应采用替代性评价理论所要求地:采用多样化地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检测学生地知识、能力及教育效果.如生产车间(或工种)模拟、大型作业、教学实习、职业资格及技术等级考试等,尽量采用能发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地考核方式.基于中职学校课程特点和考核方式地差别较大,不可比因素较多,教学目标考核不宜采取一刀切地方式,应将学校所有课程分为以笔试考核为主地基础型课程(包括文化课、德育课和专业基础课)和以动手操作考核为主地技能型课程(包括专业课、实训课、实践课、体育课等)分块考核.基础型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最终成绩(综合成绩)由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比例综合而成.平时成绩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品行表现及成绩检测给定.教学目标评价宜采取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相结合地办法.纵向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地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为班级综合成绩地优秀率和合格率;横向评价是同年级各班级之间学生基础及学习能力地比较,评价指标为班级系数.班级系数是用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确定地.先计算出上学期期末考试各班总平均成绩,用某班平均成绩除以最高平均成绩即为该班班级系数.第一学期地班级系数可用入学摸底考试成绩确定.最后用综合成绩地优秀率和合格率分别除以班级系数,再按比例量化汇总,作为该课程地教学目标评价依据.技能型课程地考核以动手操作考核为主.由于该类课程与生产环节接近,学校可以模拟生产过程,按实际需要安排生产任务或设置故障,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评定分数.这种考核方式贴近生产,有利考核学生地综合素质,尤其适合教学改革需要.技能型课程地教学目标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动手操作考核成绩、取得该课程相关技术证书率及社会(如家长、实习单位)对学生地评价,对此类考核,考核组宜采取随机抽样地方式检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评价地关键是教学目标地合理性.教学目标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决定,是对培养目标地分解,同时专业培养目标须随着学校教育目标和社会职业能力要求地变化而调整.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是情感目标,都不宜过于广泛、面面俱到,而应根据专业地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确定.否则,将不利教师实施教学和学校组织评价.构建科学地教学评价地模式,一系列配套地、科学合理地、内容完善和权重适当地量化评价表必不可少,他是对上述评价理论和原则地具体化.四、建立中职学校教学监控体系建立科学完善地学校教学监控体系,是保障教学评价体系得到落实地重要措施,也是保障教学考核数据真实有效地主要手段.因此,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地同时,还要建立可行可靠地教学监控机制.监控机制应形成学校制度,采用行政手段落实.主要包括:(一)听课制度.主要是由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教研组长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通过建立“课堂教学工作评价指标”,确定教案准备、学生交流、教学重点、兴趣培养和教学手段等评价项目和具体评分登记,并在学校每年一次地课堂教学比赛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重要评判标准.(二)督导制度.一般由学校选调经验丰富地教师(主要是离退休领导和老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对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督导制度具有专家指导监督地性质,专业对口专家和教学管理专业人员地结合是督导队伍地基本特征.督导员地专业权威和管理权责,以及客观中立地地位,对教学质量往往能有比较中肯切实地评价和行之有效地措施,因此在对教学质量监控地过程中,其地位是较为特殊地.(三)教学检查制度.由教务部门组织实施,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月底进行,检查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三是课堂教学检查.采用教务处定期抽查和值日领导和教师随机抽查相结合,主要检查教师平时教学到位和教学地组织情况,并及时登记.(四)学生评教制度.由教务处、学生处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地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育人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这一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地思想,让学生从被动地质量制定对象转变为主动地评价者.在评价中反映学生地学习需求和对教学地满意程度,使评价更为客观,也能借以提高学生地学习地自觉性和主动性.(五)其他质量评价.包括根据上级教学总体建设规划及学校工作实际开展地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阶段检查等质量评价工作,这一类评价通常采用实践(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学生作业抽查等方式进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地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中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地不断提高意义重大,同时教师地教学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地系统性工作,学校应从组织领导、规章制度、监控督导等方面提供有力地保障,从而推进教师教学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办法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办法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绩效考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落实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根据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及学校有关文件规定,制订学校《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

第二条《绩效考核办法》将《建设方案》各项指标量化为考核点,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对各项目建设过程及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各项目工作小组及责任人实施考核奖惩。

第三条考核过程中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采取校级考核与各项目工作小组自查自评两种方式进行。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四条根据《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的规定,学校成立“示范校建设项目”创建办公室。

负责各建设项目的阶段性考核、年度考核及项目完工后的整体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第五条创建办公室根据各项目工作小组在建设项目中承担的任务不同,分层次开展考核工作,重点开展对各项目建设工作的质量监控;同时对建设项目所涉及的职能部门(根据任务分解的情况最后确定)进行考核。

在考核过程中,可根据情况邀请校外专家、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

第三章考核内容第六条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5分)、制度建设(10分)、任务分解(10分)、完成情况(30分)、工作质量(30分)、----------------------------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项目常规管理(15分)6个标准评分项和工作创新、表彰奖励、责任事故3个加减分项(具体见附表一)。

第四章绩效考核办法第七条实行学期考核办法与建设期完成验收考核。

采取查资料、工作汇报、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的全面性与公正性。

第八条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第五章奖惩第九条学校根据考核结果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标准)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标准)

学校现状与国家示范校标准、国家级重点标准、中职校设置标准比照及现状、优势和不足分析一、国家示范校标准一、学校管理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制定和有效实施了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

2.遵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规定;办学行为规范,近年来在各项办学活动特别是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工作中未发生违规违纪现象。

3.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战略思维和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4.管理制度健全,建立了规范的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学籍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基础条件5.校园占地面积一般不少于100亩,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7万平方米(生均20平方米);各种建筑、场地和设施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满足学校办学需要。

6.各专业均具有教学必须的校内实训场所和设备设施,设备总值不低于1500万元(生均5000元);各专业均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课开出率达95%以上;具有省级以上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

7.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生师比为16:1~20:1;从行业企业聘任的教师占专任教师10%~25%,“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专任教师(除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0%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5%以上,正式聘任高级职称的占25%以上。

8.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良好。

建有功能齐全和运行流畅的校园网,便捷高效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平台和试题库平台;计算机数量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主要教学场所均配备了必要的多媒体设备;骨干专业的主干课程配有数字化教学资源。

三、校企合作9. 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和有效的合作办学机制。

各专业都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工作,骨干专业校企合作成效显著;“订单培养”有较大规模;积极参与或牵头开展集团化办学。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评分标准及指标-专业建设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评分标准及指标-专业建设
3-3-2企业专家参与
2.0
3-3-3社会组织评价
2.0
3-4服务企业
3-4-1职业培训
1.5
3-4-2技术服务
1.0
项目学校复核评审指标体系(4)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分值
教育
教学
(25)
4-1德育工作
4-1-l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
2.0
4-1-2德育内容与方法创新
2.0
4-1-3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
确关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的文件或复印件、原申报材料、使用情况和反映引领示范作用的相关资料等,《申报书》表2-2
操作建议
同2-2-1.
三级条目编号及名称
2-2-4实训开出率
分值3.0
内涵及标准
内涵:①学校实习(实训)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考核严谨,②实习(实训)开出率(K)95%以上。
标准:A:突出、K=100%,c:较突出95%≤K<100%:
说明
本条目是指近几年经国家(中央财政)、省(省级财政)正式批准的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利用率高效益好是指,在满足校内实习实训的同时,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设备资源面向其它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和社会培训提供实训服务,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成果显著,为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应备材料
5.0
2-2-2校内外实训基地
2.0
2-2-3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
2.0
2-2-4实训开出率
3.0
2-3教师队伍
2-3-1教师数与生师比
2.0
2-3-2 “双师型”与兼职教师
2.0
2-3-3学历与职称
2.0
2—4数字化校园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1-1 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1-1 办学方向1 1-1-2 发展规划与组织实施学1-2-1 政策与法规执行1-2 办学行为1-2-2 纪律与行为规范校1-3-1 领导结构与素质管1-3 领导班子1-3-2 战略思维与管理体系理1-4-1 制度建设与落实1-4 规范管理1-4-2 质量管理与监控2-1-1 占地面积与使用2-1 校园建设2-1-2 建筑面积与使用2-2-1 实训设备与总值 2 2-2-2 校内外实训基地2-2 设备与实训基2-2-3 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2-2-4 实训管理及实训开出率础2-3-1 教师数与生师比条2-3 教师队伍2-3-2 企业兼职与双师型件2-3-3 学历与职称2-4-1 校园网2-4 数字化校园2-4-2 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2-4-3 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平台3-1-1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3-1 合作机制3-1-2 订单培养 3 3-1-3 集团化办学校3-2-1 实习制度与管理机制3-2 顶岗实习3-2-2 责任保险与实习报酬企3-3-1 能工巧匠任教合3-3 社会参与3-3-2 企业专家参与作3-3-3 社会组织评价3-4-1 职业培训3-4 服务企业3-4-2 技术服务4 4-1-1 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教4-1 德育工作4-1-2 德育内容与方法创新育4-1-3 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教4-2-1 专业建设机制4-2 专业建设4-2-2 示范专业建设学4-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3 模式创新4-3-2 教学模式改革4-3-3 毕业生质量及“双证书” 4-4-1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4-4 课程改革4-4-2 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4-5 教师队伍建设4-5-1 教师培养培训4-5-2 专业带头人培养 5 5-1 办学规模与学生5-1-1 学历教育人数就业情况5-1-2 就业情况办学5-2-1 贡献与骨干示范作用效益5-2 社会贡献与声誉5-2-2 综合性表彰与技能大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分解三级条目编号、名称1-1-1 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作的成效;内涵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在服务于当地经济标准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的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2024年版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2024年版

一、基本指标
1、学校办学条件
(1)学校建筑、机电设备与区域教学设施齐备;
2、电子教学资源
(1)具备基础电子化教学设备或大型电子教学资源;
3、教师条件
(1)教师的培养与内外部聘用良好结合;
(2)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较为合理;
4、师资队伍
(1)教师队伍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能力、教学教研实力;
(2)社会聘用教师增加,以满足学校办学发展所需;
5、教学管理
(1)学校运用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建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
(2)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学校组织机构;
6、教学质量管理
(1)学校积极推行教学质量管理工程;
(2)根据学校教学发展实际,检验教学质量,不断改进与提高教学质量。

二、评估指标
1、学校办学条件
(1)学校有充分的教室、实验室、体育场等教学设施;
(2)学校应充分考虑办学投资配置的合理性;
2、电子教学资源
(1)学校应积极开展电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开发和更新电子教学资源,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3、教师条件
(1)书面考试、面试等形式来确定教师的任职资格;。

中职示范校验收标准

中职示范校验收标准
9.质量效果与创新示范
(4分)
1. 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建设与运行情况;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与成效。
1.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过程管理资料规范、齐全;
2.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如“订单培养”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有较大进展;有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开发中心、培训中心、鉴定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等。
3.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出率超过90%,地方财政专项经费支出率超过80%,其他项目经费支出率超过75%。
4.省级总体评价较好。
5贡献与示范:(15分)
5.1贡献(5分)
三级指标
评价要点
A级最低评分标准(A-)
C级最低评分标准(C-)
15.技能型人才培养
(3分)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济发展贡献度
1.学历教育在校生数稳中有升,保持在5000人及以上;
3.建立了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为主体的兼职教师师资库,师资队伍得到较好优化,校外兼职教师实质上参与专业建设与专业课教学任务,兼职教师比例在10-30%以内;
4.师资队伍建设特色突出,具有可操作、可借鉴的经验,得到市级以上交流推广。
1.学校有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选拔培养考核评价制度,且有有一定的建设成效;
7.质量效果与创新示范
(4分)
1.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选拔培养考核评价制度建设与运行情况;
2.专业带头人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其参与学校教学情况;
4.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可操作、可借鉴的经验等。
1.学校形成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选拔培养考核评价制度体系,成效显著;
2.专业带头人在本地区或国内有较大影响力,承担重点专业建设、重大教科研项目等,成果质量较高;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健全,实施效果显著;“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或超过95%;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指标评估体系(新)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指标评估体系(新)


第3页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指标评估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
B3-3

A3
容 校
行风
序 号
评估标准
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整
洁、绿化、美化好;有良好校风、
16 教风和学风、艰苦奋斗,勤俭办 学,成绩显著。
分 值
评分说明与方法
检查校园建设情况;通过听课和
检查学生作业及自习了解校风、教风 10 和学风。 分 1.校风校貌差扣2分。
教师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教
映强烈扣10分。
B4-1
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职业教育事
2.基本无稳定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
基 本 素
业,掌握职教的教育教学规律,从 18 事某一课程教学的知识、能力、技
25 队伍扣10分 分
能强;事业心、责任心强,热爱关

心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不
断提高教育质量。
A4
2.教风和学风差扣3分。
得 分

学校有经过当地政府审批的中
检查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落实
管 理
B3-4 学校
长期发展规划,有切实可行的实行 方案,近期目标得到落实。年度计
情况。 1.规划、目标、计划和总结,每缺一
50 分
发展 规划 及实
划,做到学期有计划,期中有检 17 查,年终有评比总结。档案资料齐

识和技能 ,且熟悉教学管理工

作,分管校办产业的校长应有丰富
的生产经营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A2 B2-2
。 校一级领导成员职责分明,团
1.同三分之一以上教职工进行交谈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法领
结协作,作风民主,廉洁奉公,党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评价指标及备查材料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评价指标及备查材料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评估指标及备查材料
二级备查材料
、表1办1-1学方向
教育方针)(1与办学方向
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作的成效;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在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的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3、表1-3领导班
)领导结1(构与素质
①校级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人配备、结构等有关情况;②校长、教学副校长学历、职称情况;③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的素质、领导能力、凝聚力和业绩的有关部情
备查材料:学校人事档案或经学校主管部门盖章的学校领导综合情况介绍(包括自然状况、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业务

况。注:结构是指,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工作阅历等方面;领导能力是指,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备查材料:建筑物权属证、租赁合同、平面图、各类用房建筑面积统计表。
、表6设2-2备与实训
(1)实训设备与总值
各专业“教学必须的”校内实训场所建设及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配备等满足教学需要情况,先进程度,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情况;校内设备总值及生均值。“教学必须的”是指按相应专业设置标准要求,配置各专业主要实习实训注:项目需要的设施设备,相近、相关专业可共用某些仪器设备和设施;校内设备总值含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计算设备生均值时,可不统计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学生数。
生师比,是指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与专任教师总数之比。
备查材料:教师花名册、人事档案、业务档案、劳动合、教师分类型统计资料,在校生三年分班统计表。
师双“)2(.
学校任课教师中,聘请生产(管理)一线的从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兼职教
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备查材料:

(完整版)中职学校标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完整版)中职学校标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中职学校教学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利用教育教学评价地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地价值判断.作为教学工作地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地目地是通过激励教师地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地积极性,促进其教学水平地持续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教学评价逐渐被世界各国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所重视,其价值指向引发了教育理论者地广泛思考,进而推动了中小学教育实践地变革.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地中等职业教育,由于起步晚,发展快,加之本身“职业”特殊性地限制,他不同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中有较成熟和较完善地教学评价模式可以应用,加之各地各校虽有所探讨,但基本上是“各搭各地台,各唱各地戏” ,缺少成功地、可在中职类学校推广地教学评价模式,因而探索和建立科学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b5E2R。

一、当前中职学校教学评价地现状笔者通过对省内二十余所中职学校地教学评价模式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尽管大都重视并初步建立了教师教学评价模式,但执行效果不尽人意,多数达不到应有地评价目地. 究其根源,因其评价模式未能摆脱普通教育地教学评价体系地羁绊,导致评价结果不尽科学、合理.具体表现为:p1Ean。

(一)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不少学校仍以传统地学业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评价地主要依据,这种方式虽能够鼓励教师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地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完成教学目标,但存在较大缺陷:一是忽视了职业学校课程间难易差异和考核方式上地差异,简单地用一个标准进行评价显然不尽合理.二是忽视了教师教学过程评价.教师地教学行为反映在备、教、辅、改、考、管、研等各个教学环节地落实程度及质量上.教师平时地教学行为与学生最终地考试成绩虽有内在地因果关系,但学生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教师平时工作投入地全部产出.如果重终结性评价而轻过程性评价,可能导致教师只重教学而轻教研.三是不利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都在探索和改革有效地教学模式,如工学结合、模块化教学、“双元制”、“”(能力本位)模式等,用传统地终结性评价模式显然不适合当前教学模式地改革.DXDi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战略思维主要指,校长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定位、发展思路、治校方略、教育与市场规律的把握、特色品牌战略及改革创新举措等;内部组织机构健全:主要指,学校设立了与办学规模、专业建设、教学及学生管理、就业服务、后勤保障及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相适应的科学合理、高效运行的机构和部门。
应各材料
校长近三年述职报告、学校改革创新案例、反映学校办学理念、治校方略等方面的相关资料等。其他同1-1-1。机构设置说明材料
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要融入到社会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战略转变、人口结构变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等方面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变化的关系链中;学校要认真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的就业和创业。
应备材料
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有关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学生就业情况及服务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反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办学方向及发展战略等有关资料等。
90≤A≤100;60≤C<90;根据内涵标准要求定等赋分。
说明
学校的办学行为应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学校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有关制度,执行严格、落实到位、监控有效。表率作用:是指学校在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相关工作中,获得过市级以上表彰。
应备材料
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有关的制度,校务公开、收费公开等约束机制及执行落实情况的相关资料及上级考核.奖励、审计等有关资料。
操作建议
同1-1-1。
三级条目编号及名称
1-3-1领导结构与素质
分值:2.0
内涵及标准
内涵:①校级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人配备齐全、结构合理;
②校长、教学副校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
③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团结务实,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凝聚力强,业绩突出,素质较高。
标准:A:①结构合理,②校长或教学副校长研究生学历;③素质高;
评等计分方法
90<A《100;60≤C<90;根据内涵标准要求分别定等赋分,再综合平均。
说明
学校应积极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办学规模、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方面定位准确,思路清晰。
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国家当前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保持一致,特别是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学校注重规划的宣传、贯彻和落实,组织管理和实施过程科学有效。
①学校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K)67000m2以上;
②校园布局结构台理、土地利用率高,效果好。
标准:A :K≥130000m2;效果好;C: 67000m2≤K<130000m2:效果较好。
评等计分方法
90≤A≤100;60≤C<90;
X1,以K值,用线性插入法计算;X2,定等取中值分,条目分X=0.8Xl+0.2X2
C:①结构较合理;②达标,③素质较高。
评等计分方法
90≤A≤100,60≤C<90:根据内涵标准要求分别定等赋分,再综合平均,
说明
结构合理是指,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工作阅历等方面比较合理,校长、教学副校长具有的高级职称应为教师系列或与学校设置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技术系列的职称,领导能力是指,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2-2-1实训设备与总值
5.0
2-2-2校内外实训基地
2.0
2-2-3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
2.0
2-2-4实训开出率
3.0
2-3教师队伍
2-3-1教师数与生师比
2.0
2-3-2 “双师型”与兼职教师
2.0
2-3-3学历与职称
2.0
2—4数字化校园
2-4-l校园网
2.0
2-4-2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
1.5
应备材料
学校人事档靠或经学校主管部门盖章的学校领导综合情况介绍(包括自然状况、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业务实绩和奖惩情况等),上级组织部门考核材料,学校中层干部测评及考核材料,有关业绩的说明、证明材料等,《申报书》表1-3。
操作建议
同1-1-1。
三级条目编号及名称
1—3-2战略思维与管理体系
分值:2.0
2-4-3数字化教学资源
1.5
项目学校复核评审指标体系(3)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分值
校企
合作
(16)
3-1合作机制
3 1-1运行机制
2.5
3-1-2订单培养
2.0
3-1-3集团化办学
1.0
3-2顶岗实习
3-2-1实习制度与管理机制
1.5
3-2-2责任保险与实习报酬
1.5
3-3社会参与
3-3-1能工巧匠任教
内涵及标准
内涵:①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战略思维和发展方略,统领驾驭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有成效:
②建立了学校协调运行和充满活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及机制,学校内部组织
机构健全、管理体系完善,有成效。
标准:A:成效显著;c:成效较显著。
评等计分方法
90≤A≤100;60≤C<90;根据内涵标准要求分别定等赋分,再综合平均。
操作建议
同1-1-1。
三级条目编号及名称
1—4—1制度建设与落实
分值:2.0
内涵及标准
内涵:学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落实有效。
标准:A:成效显著;c;成效较显著。
评等计分方法
90≤A≤l00;60≤C<90;根据内涵标准要求定等赋分。
说明
风险管理,包括校园师生食物中毒、实习伤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意外伤害、
分值4.0
内涵及标准
内涵:①学校建立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落实有效;
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科学、有效,教学质量考植和检查执行严格,教学督
导机制健全,监督调控措施得当,教学秩序稳定,管理手段先进。
标准:A;成效突出,C:成救较突出。
评等计分方法
90≤A≤100;60≤C<90;根据内涵标准要求分别定等赋分,再综合平均。
操作建议
复审时结合相关条目综合评价。
三级条目编号及名称
1-1-2发展规划与组织实施
分值:2.0
内涵及标准
内涵:①学校制定了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办学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②学校有效组织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有年度实施计划,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力,完成规划中的既定目标和任务有成效。
标准:A:成效突出;c:成效较突出。
校园治安和学校发展改革、管理运行等方面的风险与危机。
应备材料
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应对风险的各种预案、预警、办法和管理制度及规定;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实施情况的有关材料及反映成效的相关材料。
操作建议
复审时要结合l-3-2进行练合评价。
三级条目编号及名称
1-4-2质量管理与监控
说明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学校以育人为核心,建立了教育、管理和服务等运行管理规程,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健全,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责任明确,落实有效;教学管理规范是指,根据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出学校的教学管理细则或实施办法,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齐全:教学进程表、课程表及排课、调课、实习(实训)等常规管理制度完善、齐全;教学质量考核和检查、教学督导监控机制健全;学生学习质量、考核成绩管理严格;教材管理使用严格规范;教师业务档案完备,教师工作量考核、记录准确等。
应备材料
学校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情况的有关资料,其他同l-1-1。
操作建议
同1-1-1.
三级条目编号及名称
1—2—1政策与法规执行
分值:1.5
内涵及标准
内涵:学校模范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严格规范、落实到位,有成效。
标准:A:成效突出:c:成效较突出。
评等计分方法
90≤A≤100;60≤C≤90;根据内涵标准要求定等赋分。
应备材料
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近2年的教学进程表,课程表、学期授课计划,教师日志、教学管理资料及各种用表、教学质量检查、分析的有关资料,《申报书》表1-4,
操作建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复评时要结合4-2、4-3、4-4、4-5等进行综合评价。
2、基础条件
三级条目编号及名称
2-1-1占地面积
分值:3.0
内涵及标准
内涵:学校占地符合国家建设用地标准和相关管理规定。
4-5-2专业带头人培养
2.0
项目学校复核评审指标体系(5)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分值
办学
效益
(12)
5-1办学规模与就业情况
5-1-1学历教育人数
5.0
5-1-2就业情况
3.0
5-2社会贡献与声誉
5-3-1贡献与骨干示范作用
2.0
5-3-2综合性表彰与技能大赛
2.0
示范校指标的相关内涵
1、学校管理
1.0
3-3-2企业专家参与
2.0
3-3-3社会组织评价
2.0
3-4服务企业
3-4-1职业培训
1.5
3-4-2技术服务
1.0
项目学校复核评审指标体系(4)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分值
教育
教学
(25)
4-1德育工作
4-1-l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
2.0
4-1-2德育内容与方法创新
2.0
4-1-3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