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导入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每堂课的开头也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端和知识之间的转折与衔接。他们总是精心设计导入,讲究导入的艺术性。教师要敢于想象,敢于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在数学教学实践上,我们对课堂教学导入技能作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一、情景创设导入法
创设情境导入。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认识人民币》的导入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买过东西吗?
生:(齐答)买过!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都买过什么?
生1:我买过菜。
生2:我买过馒头。
生3:我打过醋。
师:看来同学们在平时都很爱帮家长做家务,真不错!
生4:我买过铅笔盒,还买过书。
生5:我买过电脑软件。
生6:我和爸爸一起买过电脑。
……
师:同学们买过这么多东西,不管你买什么,都需要有——
生:(异口同声)钱!
师:关于钱,你已经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美国的钱叫美元。
生2:我知道英国的钱叫英镑。
生3:我知道钱有假的,有真的。
生4:我看到电视上古代的人用的元宝、银票都是钱,和现在的钱不一样。
生5:古代有一种钱,圆圆的,中间还有一个正方形的孔。
生6:我还知道钱有的大,有的小。
生7:我知道钱有硬币,还有纸币。
生8:钱上有一些美丽的图案。
……
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刚才一位同学提到,有古代的钱,也有现在的钱。谁知道,咱们中国现在用的钱统一叫什么?
生:咱们中国现在用的钱统一叫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教师板书:认识人民币)
师:关于人民币,你还想知道它的哪些知识?
生1:人民币是怎么产生的?
生2:人民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生3:为什么有的人民币是硬币,有的人民币是纸币?
生4:人民币是谁设计的?
生5:人民币怎样换成美元?到哪里换?
……
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想了解的知识真够多的!咱们看看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钱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即使是一年级的同学,对于钱也有不少的生活体验。上述情境中,教师没有拘泥于认识人民币的书本知识,而是努力打通数学与生活间的通道,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充分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情境,自然生动,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有助于学生锻炼出敏锐的数学眼光。好的学习情境是生活经验的浓缩。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意识到了“创设情景的”的重要性,也努力在教学中去创设情景,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
2、教学《100以内的减法》
师:(播放课件)小熊来到一家超市,他想购买一些牛奶,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货架上一共有多少牛奶?
生:(学生根据货架上提供的数据说)一共有100盒牛奶。
师:现在小熊家要购买32盒,问货架上还剩多少盒?要求还剩多少盒我们要怎么计算?
生:要求还剩多少盒,就是要用一共有几盒,减去小熊家购买了几盒。
师:对,很好!谁来说说该怎么样列出算式?
生:100-32
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出竖式,再说说是多少?
生:是68盒
师:(继续播放课件)现在你看,小猪、小象、小兔也来超市了,他们也要购买和小熊家同样多的牛奶盒数。货架上的牛奶够吗?要不要进货?最少该进多少盒呢?
……
在这导入中,教师为一堂一年级的减法课创设了一个情景:小熊推车到超市购物,货架上有多少货物?拿走了多少?还剩多少?要不要进货?但是,这样的情景却是不真实的——因为课堂上的学生可能会想:我是购物的,要不要进货不是我考虑的问题!这样的情景创设显然是失败的,并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悬念设置导入法
制造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
1、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
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但是并非所有的悬念设置都是完美无缺,紧扣数学内容的主题如:
2、〈〈数的整除〉〉教学导入
猜电话号码
老师生日将邀请三位同学参加生日晚宴,参与者需先找到老师的电话号码,号码在请柬中:第1位是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乘积,第2位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第3位是10以内最大的合数,第4位是10以内最大质数,第5位是7的最小公倍数,第6位是所非零自然数的公约数,第7位是8的最大公约数。你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
这里悬念的创设可谓匠心独运,课件把学生拉倒现实的生活中,然而,众所周知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过生日是孩子们憧憬的美好日子,受邀参加老师的生日晚会更是无比荣幸而又快乐的事情,在过生日中还要学数学,过“五关斩六将”未免让人扫兴。
三、故事叙述导入法
一般情况下,一堂课的前三至五分种,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课外游戏中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此时,他们的精神状态都比较兴奋,这时,如果开门见山地就讲授新的知识,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能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由极度兴奋的精神状态转移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上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尝试着用一些儿童故事来导入新课。
1、如教“求平均数”时,书上只是简单的一张图:4 个杯子,杯子里装有不同量的水,问4 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这些抽象的知识学生肯定不感兴趣。于是,这样导入:
熊妈妈要小熊从井里打上水倒进 4 个杯子里,按杯子上的刻度,第一个杯子装6 厘米高的水,第二个杯子装 3 厘米高的水,第三个杯子装 5 厘米高的水,第四个杯子装 2 厘米高的水,然后熊妈妈让小熊算出 4 个杯子的平均高度,小熊想了半天也没算出来。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小熊吗?这样导入,学生的兴趣陡然上涨,一个个跃跃欲试,要帮助小熊解决难题,从而产生了探究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