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分析
学习目标
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运用相关的图表分析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 的特点(规律)及形成原因。 3、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
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思考:人口密度能不能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分 布格局?
4
A地 一、人口分布 B地
N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
3、中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16亿 , 人口合理容量约为 8~9亿 。
28
练一练:
1.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A ( )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上海街头拥挤的人 群
环境人口容量是最 大 人口容量,是所能承受人口的
负荷最量大,是一个
。警戒值
27
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 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
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 适宜(佳的)人口数量。
最大人口容量 最佳人口容量
思考: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8
拓展:阅读课本P17阅读图1-3-2,找出世界人口稀疏地
区,并分析原因。 纬度高,气候寒冷
干旱
海拔高,气 候寒冷
湿热
高寒、干旱、湿热地区,人口稀少
9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
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
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
人口的合理分布名词解释
人口的合理分布名词解释人口的合理分布:实现地区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人口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政府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人口分布常常不均衡,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经济困境。
因此,人口的合理分布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人口的合理分布始终与人口增长、就业机会、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地区人口数量、质量、结构、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首先,人口的合理分布需要考虑到人口数量的均衡发展。
人口数量的均衡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资源和社会服务的供给必须与人口数量相适应,避免资源的过度紧张和社会服务的不足。
没有合理的人口分布,资源过度集中的地区将面临环境恶化、社会压力增加、基础设施不堪重负等问题。
其次,人口的合理分布需要考虑到人口质量和结构的协调。
人口质量和结构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息息相关。
合理的人口分布需要关注人口的教育程度、技能水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过度依赖低技能劳动力的地区可能难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而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将对社会保障体系、医疗资源等产生压力。
此外,人口的合理分布还需要考虑到城乡之间的平衡。
城市和农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的两个主要方面。
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吸引大量农民进入城市。
然而,城市的过度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上涨等。
为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应制定相关规划措施,明确人口分布的目标和路径。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移等方面来引导人口合理分布。
其次,应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与人口规模之间的适应性,降低城市扩张压力。
同时,也要加强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总之,人口的合理分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和协调。
中国人口再分布的社会经济合理性及其“多中心集聚”分析
( 华 东师 范 大 学人 口研 究所 ,上 海 2 0 0 0 6 2 )
[ 摘 要 ]文 章通 过人 口、经济不 均衡 性及 重心 变动 分析 ,充 分揭 示 了当前 我 国人 口分 布 的空 间格局 及 其变化 状况 。结果 表 明 ,中国人 口区域偏集 依然 严重 ,且 还有加 剧 的趋 势 ,同 时 “ 人E l i 一 经济 ” 间的契
71
2 0 1 3 年第5 期
南 方 人 口
换能力的大大增 强 ,使区域人 口承 载力将 有很 大的提升 ;二是 ,由于环境 与水 资源污染及人均 自
然资源量的下降等原因使 区域人 口承载力又有下降 的趋势 ,就这一 点而言 ,人 口与社会经济 的合
理 状 况 又是 一 个 动 态 过 程 。
合 度也 不高 ,甚至 还 出现人 E l重 心移 动 与投 资重 心移 动相 背 离 的情 况 ,这对 近期 人 E l 空 间格局 的发 展
非 常不 利 。为 此 ,研 究 认 为 ,在 当前 的中 国人 E l 、经 济形 势 下 ,构建 以 “ 多 中心集 聚” 为导 向 、 “ 人 的城镇化 ”为 内涵 的新型 城镇化 体系 ,是未来 进行 人 口合 理再分 布的必 由之举 。 [ 关 键词 ]人 口再分 布 ;不 均衡性指 数 ;多 中心集聚 ; “ 人 的城镇化 ”
仍 未发 生 太 大变 化 ( 王 桂 新 、黄 颖 钰 ,2 0 0 5 ) 。 对 于人 E 1分 布 合 理性 的判 断 ,学 者们 通 常采 用 人 E l
与区域面积 间的集 中度指标进行 比较 ,这在判 断人 口空间集聚上具有科学性 ,但人 口分布 的合理
性与资源丰度 、经济发展水平 、技术条件及与 区外 的物质交换能力 等 因素关系更为密切 ,因此进 行 “ 人 口一 经济”间的相对合理性分析更为必要 。2 0 0 7 年 国家人 口计 生委主持 的 “ 人 口发展功能
试析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试析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试析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2012级城市规划与资源管理(ZZB)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1)东部沿海地区人口集中,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2)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且以瑷珲—腾冲线有明显的界限;3)多分布在低地地区,像长三角,珠三角,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等都是我国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历史和政治因素,所以虽然中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是其人口分布仍有其合理性。
纵观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最稠密地区都是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历史悠久的地区;而人口稀少的地区,则是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尚未很好开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下面便从这些影响因素,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作简单的分析:1)自然因素: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降水较丰沛,而且东部以平原为主,其优越的气候及地形最适宜发展农业,而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上,绝大部分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以东部地区的人口承载力比较高,而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大多为高原,荒漠,虽然地域辽阔,但不适宜开耕,不适合农业生产,而且远离沿海,水分不足,土地开发利用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人口分布稀疏,但也得以使其生态得到保护。
2)社会经济因素:东部沿海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与外部的联系紧密,尤其是改革开放,更加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加上东部便利的交通,更加快了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快速流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需求也加大,东部稠密的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也因此吸引了众多的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
高铁,城际铁路等交通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更加快了人口的流动。
虽然东部人口密度远大于西部,但是由于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其人口对于环境的压力远大于东部地区。
3)历史和政治因素:东部地区一直都是经济,政治中心,多个历史古都,历史名城都在东部,如有2500年历史的苏州,“六朝古都”南京……。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991 年,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 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 16 亿左右。
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但是它却对于制定一 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考案例
1.(2011 海南卷)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
的( )Βιβλιοθήκη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答案】B 【解析】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人口容量,否则会因人口迁入而产 生诸如人口压力增大、资源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2.人口容量的特点有( ) A.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 B.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 C.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 【答案】C 【解析】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人口容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临界性。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容量相当,表明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二是相对性。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 同的。即使是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容量也是不同的。三是警戒性。人口容 量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相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 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相关链接
所谓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 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 环境承载力。
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专业:地理科学姓名:xxx 学号:2015xxxxxx一、引言人口信息是重要的国情信息,它对行政管理、人口研究、了解市场供求、制订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人口合理分布是各国政府所追求的人口目标之一,也是人口地理学家一直关注的问题。
二、人口分布的概念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其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和历史状况的综合反映,同时又会作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人口变动的基础。
而人口合理分布是指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否均衡和合理, 并不是单单指人口疏密状态的算术表现形式。
研究它有利于政府等决策部门对人口的发展问题进行合理政策实施。
三、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人口逐渐稀少。
中国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东南部地区,西半部人口稀疏分散。
1935年,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胡焕庸教授首先提出爱珲——腾冲这一人口地理界线,该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当时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96%;该线以西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而人口仅占4%,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 ,西北则相对较少。
如下图:2、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随地势增高人口渐少。
中国人口分布除在水平方向上极不均衡外,在垂直方向上也呈现出平原区人口密集,由平原向周围的丘陵、高原和山地,随地势增高存在人口递减的规律。
3、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
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人口比重小,农业在全国人民的经济活动中仍然占据优势,这是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特征,也是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这种情况对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面貌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四、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和政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制约。
论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与其的合理性
论中国人口的分布(fēnbù)规律及成因与其的合理性论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guīlǜ)及成因与其的合理性人口(rénkǒu)信息是重要的国情信息,它对行政管理、人口研究、了解市场供求、制订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935年,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胡焕庸教授根据1933年全国各省、县的人口资料,写成《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创制了全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并首先提出爱珲一腾冲(ténɡ chōnɡ)这一人口地理界线,后被人称为“胡焕庸线”或“胡氏线”。
该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当时(dàngshí)面积约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96%;该线以西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而人口仅占4%,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 ,西北(xīběi)则相对较少。
进一步分析 ,这种差异更显著。
目前,如仍以胡氏线为界,我国东部和西部的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2.9%和57.1%。
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数为11.6亿人(包括台港澳),东部人口占全国的94.2%,西部人口占全国的5.8%;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西部和东部所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仅有±1.8%的变化,表明了该线的客观性。
二、成因分析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又以自然环境的影响为最大,首先,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深刻制约。
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形和海拔高程,对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起着直接影响作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同世界人口的分布区是大致相同,具有三大趋向,即:趋向沿海,趋向地平地势以及趋向暖湿气候。
正是这三种趋向姓的结合,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中国东西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
地形和海拔还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制约中国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
我国东部地区滨临海洋,全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几乎包括了全部的热带和亚热带,以及部分暖温带和一部分中温带;占据了三级地形中的第一台阶(海拨0~500米)的全部和部分第二台阶(海拨1000~2000米),海拨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丘占全国总面积的25.5%;有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褐土、华中丘陵山地的棕壤、长江流域的水稻土等适于农业生产的土壤;从而吸引了众多的农业人口。
人口分布合理化建议
人口分布合理化建议人口合理分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的人口分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资源配置、减轻城市化压力,因此,制定有效的人口分布政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些人口分布合理化的建议,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1. 加强农村发展和农业支持农村地区是人口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促进农村发展,需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政府可以制定各项农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种植与养殖业,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和创业。
2. 鼓励人口流动和迁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常常伴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迁徙。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教育、医疗和就业资源等方式,吸引人口从高度集中的地区向其他地区流动。
此外,支持城市间、城乡间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建设,可以促进人口迁徙和交流,实现人口分布的合理化。
3.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大城市的持续膨胀会导致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吸引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分流,有必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政府可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绿地和公共空间的设置,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设施,以吸引人口向这些地区迁移。
同时,鼓励企业和公共机构适度向非一线城市扩展,是实现人口合理分布的重要途径。
4. 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人口分布合理化需要加强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中小城市的发展,提升其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服务水平,吸引城市人口向这些地区流动,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人口分布的合理化。
5.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促进人口分布合理化也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民对在农村定居的信心。
同时,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大城市的社会保障压力,吸引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分流。
总之,人口分布合理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的人口分布
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分布、地区人口差异和人口迁移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
首先,中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农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向城市。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
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
这些地区具有发达的经济、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居。
与此同时,城市的工作机会也是吸引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城市中的生活成本较高,并且面临着环境污染、拥堵交通等问题,这也导致了一些人口外流,选择回到农村或者迁往其他地区。
其次,农村人口在中国人口分布中仍然占有一定的比重。
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相对较为发达。
由于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一些城市居民选择退休后或者返乡创业,使得农村人口逐渐增多。
但是,农村地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这也使得一些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移民他地。
此外,中国人口的分布还存在地区差异。
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稠密程度较大,而西北和西南地区人口数量较少。
这一现象与地理、经济和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
沿海地区容易取得对外交通和贸易联系,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徙;而西南和西北地区山川峻岭多,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不利于人口聚居。
此外,经济发展不均衡也是造成地区人口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东部地区的经济相对发达,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落后,人口流失较为严重。
最后,人口迁移在中国的人口分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城市内部迁移和跨区域迁移两种形式。
城市内部迁移主要以就业、升学和改善生活条件为主,比如农民工迁往沿海工业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地区。
而跨区域迁移主要受到经济发展和政策扶持的影响,比如政府投资开发的中西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_孟向京
Vol1 32, No1 3 May 2008
40
人口流迁
人口研究 P opula tion Resear ch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
孟向京
=内容摘要>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 运用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 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 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 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 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Y = 0. 001584* X1 + 3. 083* X2 - 0 . 423* X3 - 0. 01* X4 - 0. 0282* X5 + 1. 887* X6 + 146. 642 其中: X1 为单位国土面积粮食产量
X2 为城市人口比重 X3 为第一产业比重
3期
孟向京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
43
X4 为人均 GDP X5 为平均海拔高度 X6 为文盲率 此方程对县级人口密度的解释程度为 79. 7% 。具体参数值见表 3。
表 3 县级人口密度回归模型参数
未标准化 系数
标准化系数
标准误
t值
( B)
( Beta)
显著水平
常数项 单位国土面积粮食产量
城市人口比重 第一产业比重%
人均 GDP 平均海拔高度
分布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
Y = 298. 979X1+ 288. 572 X2+ 120. 604 X3+ 371. 207
其中 X1 、X2、X3 分别是用逐步筛选法筛选出的与人口密度相关性最强的因子值。此回归方程对
中国的人口分布及规律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中国的人口分 布及规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中国人口分布概况
02
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03
影响中国人口分布的因素
04
中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
05
中国人口分布的优劣分析
01
中国人口分布概况
章节副标题
人口分布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密 集,西部地区人 口稀疏
城市人口集中, 农村人口分散
沿海地区人口较 多,内陆地区人 口较少
影响因素:除了纬度,还受到 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 响
人口随经度变化规律
东部地区人口密 度较高,西部地 区人口密度较低
沿海地区人口密 度较高,内陆地 区人口密度较低
平原地区人口密 度较高,山区人 口密度较低
城市地区人口密 度较高,农村地 区人口密度较低
人口随地形变化规律
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城 市化程度高
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化率逐年提高
小城市和农村人口减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大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
人口流动加大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 向城市转移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吸引大量人口流入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人口外流严重
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南方人口增长较快,北方人 口增长较慢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 地,人口密度较低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人口密度较低
青藏高原:包括西藏、青海等地,人口 密度较低
02
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章节副标题
中国的人口和人口分布
中国的人口和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
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对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的人口总量、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分布特点以及人口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口总量和增长趋势截至2021年底,中国的总人口数量约为14亿人。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人口增长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衡等。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宽,中国的生育率逐渐回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数量达到了1748万人,创下了近二十年来的新高。
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口增长过快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如资源压力、教育就业压力等。
二、人口分布特点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原因,人口密度较高。
东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人口密集,这些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形成了经济繁荣的现象。
西部内陆地区相对人口较少,人口密度较低。
尽管在近年来,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但人口流动仍然较为明显。
很多人选择到东部地区求学、工作,导致西部地区的人口减少,这也加大了东部地区的人口压力。
三、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方面的组成情况。
中国的人口结构也正发生着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约2.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0%。
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中国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也比较严重。
男性人口相对过剩,而女性人口相对减少。
这种性别比例失衡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婚姻压力、社会秩序等。
总之,中国的人口和人口分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话题。
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的探讨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几年人口的现状和特点,人口密度及人口城乡的分布的 研究,研究了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因素,来探讨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并对未来 的人口分布做出了相应的预测。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 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 、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 等)的分布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其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和历史状况的 综合反映,同时又会作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人口变动的基础。
研究它有利 于政府等决策部门对人口的发展问题进行合理政策实施.。
(二) 中国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及成因中国人口分布依然是不均衡的。
最突出的特点是东密西疏。
我国东部地区的 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 373. 9 人,中部地区为每平方公里 154.44 人,而西部地 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 50.12 人,只是中部地区的 1/3、东部地区的 1/7 弱(如图 1) ,东密西疏的特点十分明显。
注:本文的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重庆、四川、贵州、 云南、西藏,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湖北、 湖南、江西,东部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 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
从 30 年代胡焕庸先生发现中国人口分布的胡焕庸线(指从黑龙江瑷辉到云 南腾冲的近似分割中国东部人口密集区和西部稀疏区的直线)以来,中国人口分 布的宏观格局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从表 2 也可看出,解放以来,西部人口占全国 人口的比重变化很小。
1953 年这一比重为 23.27%;尽管 1953-1964 年这段时期 西部地区除了四川 (包括重庆) 、贵州为人口净迁出外其它省份都为人口净迁入, 但由于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中东部, 所以 1964 年西部人口比重降为 22.00%; 在 60 年代中后期和 70 年代前半期,由于“三线建设”和支边,西部地区有较大 的人口净迁入 (从 70 年代末这些西迁人口开始回流, 西部地区转为人口净迁出) , 所以到 1982 年西部地区人口比重增加到 23.11%;从 70 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和 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地区为人口净迁出,所以到 1990 年西部地区人口比重 下降到 22.85%;90 年代以后,主要是因为西部人口自然增长较快,西部地区人 口比重稍稍有所回升, 1995 年为 22.98%。
计划生育与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计划生育与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在当今世界上,人口的规模和分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逐渐突出,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因此,计划生育成为一种有效的调控人口数量和分布的手段,旨在使人口分布更加合理。
一、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规模的调控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的数量,避免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了经济困境、教育资源紧张、医疗服务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有效控制人口规模,降低社会负担,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分布的调控1. 防止过度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过度集中的人口将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引导人口向中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分布,避免过度集中的问题,实现人口分布的合理化。
2. 促进农村发展农村地区是人口分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助于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缓解土地资源压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3. 增加劳动力供给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助于平衡人口的劳动力供给。
在一些老龄化严重的地方,人口净增长趋势下降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影响经济的发展。
通过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调控人口分布,可以保持劳动力供给的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4. 保障社会稳定人口分布不均衡往往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一些地区人口过少导致经济发展滞后,而人口过多则加剧了社会竞争和矛盾。
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通过合理调控人口数量和分布,有助于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政策在调控人口规模和分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合理的人口分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我们可以推动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合理化,为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口计生推动人口合理分布
人口计生推动人口合理分布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对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中国,人口合理分布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为了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人口计生政策被广泛推行和实施。
本文将探讨人口计生政策在推动人口合理分布方面的重要性和效果。
一、人口计生政策的背景与意义人口计生政策是指通过合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调整人口结构,以达到合理分布人口的一种政策。
在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人口计生政策被广泛推崇和采用。
人口计生政策的主要背景和意义如下。
1.1 人口爆炸的危机:人口快速增长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2 人口老龄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和劳动力供给等方面带来挑战。
1.3 地区人口不平衡:人口的不平衡分布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二、人口计生政策的实施与效果为了推动人口的合理分布,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人口计生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1 控制人口数量:中国实施了一胎化和二孩政策,限制每对夫妻生育子女的数量,有效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
2.2 调整人口结构:通过计划生育技术的普及和优生优育政策的推行,中国调整了人口的结构,提高了新生儿的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2.3 促进人口流动:为了实现人口的合理流动,中国积极推动城乡居民的流动,加强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均衡。
三、人口合理分布的重要性人口合理分布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人口合理分布的重要性。
3.1 资源合理利用:人口合理分布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利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人民的可持续发展。
3.2 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合理分布可以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减少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3.3 缓解社会压力:人口合理分布可以减轻经济和社会压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感。
人口合理的知识点总结
人口合理的知识点总结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人口合理是指人口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人口合理化是指通过调节和优化人口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下面就人口合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数量的合理性1. 人口数量的合理控制(1)过度人口增长可能导致资源环境紧缺和生态环境破坏,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
(2)通过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提高生育保险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等途径,来稳定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口数量在可承受范围内。
(3)国家可以通过政策调控、激励措施等手段,引导人口合理稳定增长。
2. 人口数量的合理预测(1)根据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等因素,进行相关的统计预测。
(2)利用人口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人口数量进行科学预测,为政府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3. 人口数量的合理分布(1)人口数量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理分布。
(2)因地制宜地调控和引导人口流动,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人口结构的合理性1. 年龄结构的合理性(1)合理的年龄结构能够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需要关注老龄化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解决老年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
2. 性别结构的合理性(1)保障男女平等,实现性别比例合理,消除性别歧视。
(2)需要关注性别失衡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解决因性别比例失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3. 教育水平结构的合理性(1)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实现教育结构的合理性。
(2)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4. 职业结构的合理性(1)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就业结构,实现职业结构的合理性。
(2)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推动农民转移就业。
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在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里,人口均衡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我将讨论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
从国情来看,中国东西部地区的人口分布格局明显不均衡。
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地区人口集中,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地区人口密集,给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
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人口稀疏,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其次,我将探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带来的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增长。
人口老龄化给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增加了巨大负担。
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加,医疗资源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三,我将研究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及其影响。
中国是一个人口流动频繁的国家,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
这种人口流动带来了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等好处,但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人口流动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给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困难。
同时,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面临困境。
解决好人口流动问题,实现农村城市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
最后,我将预测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的未来趋势。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将加大政策的调整和措施的落实,推动人口均衡发展。
首先,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工的待遇将得到提高,吸引更多人留在农村。
同时,带薪休假、工资水平提升等政策也将吸引更多人留在城市。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服务,建立更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此外,政府还将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吸引更多人口回流。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例1】
读下图及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生 保 命 障 不 高 利 温 高 >24℃ 温 舒 适
图2
低 ﹤18℃ 温 不利低温 ﹤ 10℃ 冷金属 粘 皮 ﹤ -20℃
>49℃
>29℃
21℃±3℃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___________的 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 影响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
【例2】《三维设计》P82---典型例题---例1
【例4】《三维设计》P81---应用提升 (删掉第二问)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基础因素
(1) 地形 (2)气候 (3)水资源和土壤 (4)矿产资源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最重要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显著 (2)生产活动方式 (3)经济布局的改变 (4)交通和通讯 (5)文化教育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政治因素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考纲要求
1、世界及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2、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
一、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表现在:
(1)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 (2)沿海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 (3)平原、低地人口分布较稠密;
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主要有:
(1)亚洲东部; (2)亚洲南部; (3)欧州西部; (4)北美洲美国、加拿大的五大湖区和大 西洋沿岸地区。
(2)温带或亚热带
【例1】
读下图及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Nhomakorabea图1
生 保 命 障 不 高 利 温 高 >24℃ 温 舒 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
--------- 从影响人口分布因素角度分析一,人口分布概念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其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和历史状况的综合反映,同时又会作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人口变动的基础。
研究它有利于政府等决策部门对人口的发展问题进行合理政策实施.。
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一般来说,生产力水平愈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愈重要,愈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这种影响会逐渐变小。
但在中国人口分布影响因素中,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
三,中国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分布的这一稳定的宏观格局是有深刻的地理背景的。
由于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而且远离沿海,在经济的全球组织中处于边缘腹地的地位,所以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比中东部地区低得多。
所以西部地区尽管人口密度比中东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区人口对环境的相对压力已经大于中东部地区。
正是由于西部地区人口相对压力已大于中东部地区,所以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灾害要比中东部地区严重得多。
因此从人口承载力与人口压力的对比关系来说,尽管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很低,但西部地区人口超载更加严重。
因此西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不仅不能增加,相反应该降低。
总之,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的格局,是完全合乎生态系统承载力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空间组织的社会规律的,是不随人们的主观愿望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