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题库 第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急性肾功能不全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因素是()。
A.汞中毒B.肾血栓形成C.急性肾炎D.休克正确答案:D解析:休克时,肾脏灌注减少,引起肾前性肾衰2、引起肾后性急性肾衰的因素是()。
A.严重休克B.汞中毒C.严重挤压伤D.前列腺肥大正确答案:D解析:前列腺肥大,挤压尿道,梗阻上方压力增加,引起肾后性肾衰3、对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论述,错误的是()。
A.肾实质未发生器质性病变B.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最常见的病因C.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肾性急性肾衰D.持续性的肾缺血可转变为肾性急性肾衰正确答案:A解析:肾性急性肾衰是由肾脏本身有损引起,有器质性病变4、发生原尿返漏主要是()。
A.肾血流量增加B. 原尿流速过慢C. 肾小管坏死D.肾小球率过滤下降正确答案:C解析:肾小管坏死,原尿进入肾间质,出现原尿返漏5、导致肾缺血损伤的因素,不包括()。
A.交感神经兴奋B.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降低C.肾灌注压降低D.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正确答案:B解析:肾缺血时,RAAS系统激活,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进一步收缩肾血管6、持续性肾缺血和肾毒素作用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致肾损害的突出表现是()。
A. 肾血液循环障碍B.肾小球病变C.肾间质纤维化D.肾小管坏死正确答案:D解析:持续缺血和肾中毒引起肾脏实质损伤,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最为显著7、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机制中,()不存在。
A.肾小球滤过系数升高B.肾血流灌注压下降C.肾小管阻塞D.肾小血管收缩正确答案:A解析:急性肾衰,肾小球率过系数下降,肾小球率过滤下降8、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中的主要作用是()。
A.促使交感神经兴奋B.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C.促使肾小动脉收缩D.促使前列腺素E2释放正确答案:C解析:RAAS中的肾素和血管紧张素都能够强烈收缩血管,这是导致肾皮质血管收缩,泌尿减少的重要原因9、输尿管结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其GFR下降是因为()。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B.肾小管坏死C.原尿返漏D.囊内压升高正确答案:D解析:结石引起尿道阻塞,引起肾小囊内压升高,出现少尿10、不属于肾分泌的内分泌激素是()。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 分)1.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最能反映肾功能的指标是 ( E ) (A)血浆尿素氮 (B)血浆尿酸氮 (C)血浆肌酐(D)高血钾程度 (E)内生肌酐清除率2.使肾动脉灌注压下降的全身血压是 ( D )(A)低于40mmHg( B)低于50mmHg(C)低于70mmHg (D)低于80mmHg(E) 低于90mmHg3.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E )(A)代谢性酸中毒(B)水中毒 (C)氮质血症(D)高镁血症 (E) 高钾血症4.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 ( D )(A)胃肠内含氮物质增多 (B)糖类摄入增多(C) 脂肪摄入增多(D)上消化道大出血 (E)肠道内细菌活动增多5.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E ) (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及传导功能(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C)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 (D)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E)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6.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C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C)循环衰竭(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7.低钾血症时可出现( C )(A)正常性酸性尿(B)正常性碱性尿(C)反常性酸性尿(D)反常性碱性尿(E)中性尿8.临床上对有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患者原则上给予( E )(A)高渗氯化钠(B) 10%葡萄糖液(C)低渗氯化钠(D) 50%葡萄糖液(E)等渗氯化钠9.过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钾的机制是 ( C )(A)醛固酮分泌过多,促进肾排钾增多(B)肾小管远端流速增多,使肾重吸收钾减少(C)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D)钾摄入不足(E)腹泻导致失钾过多10.水肿时产生水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E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C)淋巴回流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肾小球一肾小管失平衡11.某患者术后禁食三天,仅从静脉输入大量的5%的葡萄糖液维持机体需要,此患者最容易发生 ( B )(A)高血钾 (B)低血钾 (C)高血钠(D)低血钠 (E)低血钙12.缺血- 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 ( A )(A)心肌(B)脑(C)肾(D)肠(E)肝13.心肌顿抑的最基本特征是缺血- 再灌注后 ( D )(A)心肌细胞坏死(B)代谢延迟恢复 (C)不可逆性结构损伤(D)收缩功能延迟恢复(E)心功能立即恢复14.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 D ) (A)微动脉收缩 (B)微静脉收缩 (C)后微静脉收缩(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E)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15.有关发热的概念下列哪项正确: ( B )(A)体温超过正常值 (B)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C)是临床常见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E)发热和过热意思相同16.下列哪项因素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病?(C )(A)高容量性高钠血症(B)水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以上都对17.血液中缓冲挥发酸最强的缓冲系统是(D )(A)HCO3-/H2CO3(B)Pr-/HPr (C)HPO42-/H2PO4- (D)Hb- /HHb 和HbO2-/HHbO2(E)有机磷酸盐18.肾衰竭患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B )(A)细胞外液缓冲(B)呼吸代偿(C)细胞内液缓冲(D)肾脏代偿(E)骨骼代偿19.受体异常参与了下列那种疾病的发生?(B)(A)肢端肥大症(B)重症肌无力(C)霍乱(D)巨人症(E)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20.某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49,PaCO2 48mmH,gHCO3-36mmol/L,该病人酸碱失衡的类型是(B )(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21 •发生MOD时,机体最早受累的器官是(A )(A)肺脏 (B)肝脏 (C)肾脏(D)心脏 (E)脾脏22•在DIC的诊断中,关于D-二聚体的表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C)(A) DIC 诊断的重要指标( B) D- 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C)D- 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产物(D)在原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FDP增高,但D- 二聚体并不增高(E)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血中D-二聚体增高23. DIC 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 ( E )(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C)纤溶过程增加(D)溶血性贫血(E)凝血功能失常24.下列哪种基因的激活能抑制凋亡(B )( A) 野生型p53 ( B) Bcl-2 ( C) Fas ( D) ICE ( E) Bax25.心力衰竭最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 C ) (A)肺动脉循环充血(B)动脉血压下降(C)心输出量降低(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E)体循环静脉淤血26.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大(E )(A)甲亢(B)严重贫血 (C)心肌炎(D)心肌梗塞 (E)高血压病27.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衰不属于低输出性心衰( D)(A)冠心病(B)心肌炎 (C)二尖瓣狭窄(D)甲亢 (E)主动脉瓣狭窄28.下列哪项与心衰时心肌舒张功能障碍有关( D ) (A)肌钙蛋白与Ca2+吉合障碍(B)心肌细胞凋亡、坏死(C)胞外钙内流障碍(D )钙离子复位延缓(E)肌浆网Ca2+睪放量下降29.呼吸衰竭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最重要机制是( B ) (A)缺氧直接损伤肾脏功能(B)反射性肾血管收缩(C)并发心功能不全(D)并发DIC(E)并发休克30.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生机制是( C )( A) 用力呼气使胸内压升高,影响心脏舒张功能( B) 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使心脏外负压增加,影响心脏收缩功能( C) 缺氧、酸中毒导致肺小动脉收缩(D)血液黏度增加(E)肺毛细血管床大量破坏二、名词解释:(每题4 分,共20 分)1.uremia :2.shock3.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4.high output heart failure5.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 syndrome, ARDS三、简答题:(每题7 分,共28 分)1.简述再灌注过程中氧自由基增多的机制2.简述心力衰竭时心脏的代偿反应3.简述II 型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的发生机制4.简述为什么孕妇患急性肝炎时特别易并发DIC?四、问答题:(共22 分)1.试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水电解质代谢障碍(10 分)2.论述肝性脑病时脑内神经递质改变的原因及其作用机制(12 分)一、单项选择题:1 -5 :E D E D E ,6-10 :C C E C E,11-15:B AD D B ,16-20 :C D B B B ,16-20 :A C E B C,21-25:E D D B C二、名词解释:1.尿毒症是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1 分),代谢终末产物和内源性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发生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称为尿毒症。
郑大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
1、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前性因素是
A、长期低钾血症
B、休克
C、急性肾炎
D、汞中毒
2、休克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不会发生
A、酸中毒
B、高血钾
C、水中毒
D、高血钙
3、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是由于
A、尿中溶质减少
B、ADH分泌增加
C、肾小管浓缩功能已恢复
D、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在恢复
4、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出血的主要机制是
A、抗凝物质增多
B、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C、血小板功能异常
D、血小板减少
5、尿毒症时,出现最早的机体症状是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呼吸系统
D、皮肤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前性因素常见于
A、溶血
B、失液
C、失血早期和轻度失血
D、急性心力衰竭
2、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分为
A、肾储备功能降低期
B、肾功能不全期
C、肾功能衰竭期
D、尿毒症期
3、涉及到进行性肾脏疾病的独立风险因子是
A、ADH
B、氧化应激
C、RAS和醛固酮
D、蛋白尿
4、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变化有
A、易形成血栓
B、氮质血症
C、肾性骨营养不良
D、肾性贫血
5、尿毒症时心脏可出现
A、心力衰竭
、肾小管坏死的发生机制,也是少尿的发生机制。
正确错误、急性肾衰患者最危险的变化是代谢性酸中毒。
正确错误、内生肌酐清除率反映的是
正确错误、尿量正常就不会发生氮质血症。
正确错误、急性肾衰患者少尿期最危险的变化是高钾血症
正确错误。
病理生理学 肾功能不全(思维导图)
3、酸中毒干扰肠钙吸收
身体铝蓄积
钠水潴留(主要)
肾性高血压
肾素分泌过多
肾脏降压物质分泌减少
出血倾向(主要是因为血小板功能障碍)
1、血小板第三因子减少2、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减弱
EPO(促红素)减少【主要原因】
肾性贫血
体内蓄积毒性物质(甲基胍)抑制造血 毒性物质抑制血小板出血 毒性物质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 肾毒物导致肠道吸收能力降低
2、血磷升高导致肠道硫酸盐增加抑制钙吸收
3、肾毒物损伤肠道
4、肾衰导致活化维生素D3减少
代酸
机制: 1、肾小管泌铵减少导致排氢障碍
2、GFR降低导致固定酸蓄积
3、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减少
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PTH溶骨作用)
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病)
维生素D3活化障碍
酸中毒
1、酸中毒促进机体溶骨作用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钾代谢障碍
晚期钠水潴留
早期低钾
机制 1、厌食摄入钾不足
2、呕吐腹泻失钾
3、长期利尿剂排钾
晚期高钾
机制: 1、尿量减少,排钾减少
2、长期保钾利尿剂
3、酸中毒
4、溶血
5、感染
6、含钾药物、饮食
临床表现
镁代谢障碍 钙磷代谢障碍
晚期高镁血症 高磷血症
低钙血症
机制: 1、维持血钙血磷乘积不变,高磷血症必低钙
肾小球球旁细胞分泌
肾素分泌过多
功能:扩血管作用,促进前列腺素释放
皮质近曲小管
肾激肽释放酶-激肽系 统功能障碍
作用于平滑肌扩血管;抑制儿茶酚胺释放;抑制抗利尿激素作用
肾髓质间质细胞及集合管 上皮细胞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最能反映肾功能的指标是( E )(A)血浆尿素氮(B)血浆尿酸氮(C)血浆肌酐(D)高血钾程度(E)内生肌酐清除率2.使肾动脉灌注压下降的全身血压是(D )(A)低于40mmHg (B)低于50mmHg (C)低于70mmHg(D)低于80mmHg (E) 低于90mmHg3.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E )(A)代谢性酸中毒(B)水中毒(C)氮质血症(D)高镁血症(E)高钾血症4.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D )(A)胃肠内含氮物质增多(B)糖类摄入增多(C)脂肪摄入增多(D)上消化道大出血(E)肠道内细菌活动增多5.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E )(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及传导功能(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C)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D)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E)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6.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C )(A)酸中毒(B)氮质血症(C)循环衰竭(D)脑出血(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7.低钾血症时可出现(C )(A)正常性酸性尿(B)正常性碱性尿(C)反常性酸性尿(D)反常性碱性尿(E)中性尿8.临床上对有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患者原则上给予(E )(A)高渗氯化钠(B)10%葡萄糖液(C)低渗氯化钠(D)50%葡萄糖液(E)等渗氯化钠9.过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钾的机制是(C )(A)醛固酮分泌过多,促进肾排钾增多(B)肾小管远端流速增多,使肾重吸收钾减少(C)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D)钾摄入不足(E)腹泻导致失钾过多10.水肿时产生水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E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C)淋巴回流障碍(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11.某患者术后禁食三天,仅从静脉输入大量的5%的葡萄糖液维持机体需要,此患者最容易发生(B ) (A)高血钾(B)低血钾(C)高血钠(D)低血钠(E)低血钙12.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A )(A)心肌(B)脑(C)肾(D)肠(E)肝13.心肌顿抑的最基本特征是缺血—再灌注后(D )(A)心肌细胞坏死(B)代谢延迟恢复(C)不可逆性结构损伤(D)收缩功能延迟恢复(E)心功能立即恢复14.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微动脉收缩(B)微静脉收缩(C)后微静脉收缩(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E)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15.有关发热的概念下列哪项正确: ( B )(A)体温超过正常值(B)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C)是临床常见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E)发热和过热意思相同16.下列哪项因素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病? (C )(A)高容量性高钠血症(B)水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以上都对17.血液中缓冲挥发酸最强的缓冲系统是( D )(A) HCO3—/H2CO3 (B)Pr-/HPr (C)HPO42-/H2PO4—(D)Hb— /HHb和HbO2-/HHbO2 (E)有机磷酸盐18.肾衰竭患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B )(A)细胞外液缓冲(B)呼吸代偿(C)细胞内液缓冲(D)肾脏代偿(E)骨骼代偿19.受体异常参与了下列那种疾病的发生?( B)(A)肢端肥大症(B)重症肌无力(C)霍乱(D)巨人症(E)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20.某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
内容纲要: 内容纲要: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少尿型) 急性(少尿型)肾衰的发病机制 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
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严重障碍, 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严重障碍,体 内发生代谢产物蓄积, 内发生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 碱 平衡紊乱, 平衡紊乱,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等一系 列病理变化,称为肾功能不全。 列病理变化,称为肾功能不全。
实验室检查:Hb5.8g/dl、RBC280万 实验室检查:Hb5.8g/dl、RBC280万/mm3、 血小板8 血浆pH7.2 pH7.2、 血小板8万/ mm3、血浆pH7.2、血钙 1.25mmol/L(2.25-2.75)、血钾3.0mmol/L 3.0mmol/L, 1.25mmol/L(2.25-2.75)、血钾3.0mmol/L, 尿常规:蛋白++ 颗粒管型++ ++、 ++、 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尿细菌培养 -。 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做出全面诊断 1.做出全面诊断 2.解释划线部分的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解释划线部分的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2.解释划线部分的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3.推测 标准碳酸氢盐、血磷的变化? 推测: 3.推测:标准碳酸氢盐、血磷的变化? 4.病人肾脏有何主要病变 病人肾脏有何主要病变? 4.病人肾脏有何主要病变?
四、功能及代谢变化
(一) 泌尿功能障碍 (Urinary dysfunction) 一 1. 尿量异常
夜尿
nocturia
多尿
polyuria
《病理生理学》题库:肾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题库: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中原尿“漏回”是由于CA、肾小管阻塞B、原尿流速过慢C、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D、肾间质水肿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下列哪项不是因原尿回漏所引起的DA、少尿B、肾间质水肿C、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渗透性利尿E、原尿流速缓慢判断肾功能不全程度的最可靠的指标是EA、NPNB、BUNC、电解质紊乱情况D、代谢性酸中毒E、内生肌配清除率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AA、高钙血症B、高钾血症C、代谢性酸中毒D、氮质血症E、少尿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AA、严重休克B、汞中毒C、严重挤压伤D、免疫复合物E、严重溶血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继发性PTH分泌过多的始动原因是E A、低钙血症B、骨营养不良C、1,25-(OH )2D3生成减少D、肠吸收钙减少E、高磷血症下列尿的变化指标中哪项表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更严重 EA、夜尿增多B、尿蛋白阳性C、高渗尿D、低渗尿E、等渗尿少尿型ARF少尿期中,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变化是CA、水中毒B、少尿C、高钾血症D、代谢性酸中毒E、氮质血症下列哪一项不是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BA、钠水潴留B、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D、肾脏分泌PGE2减少E、肾脏分泌PGA2减少无尿的概念是指24小时的尿量小于DA、500m1B、400m1C、200m1D、100m1E、50ml引起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DA、急性肾小球肾炎B、汞中毒C、急性间质性肾炎D、输尿管结石E、肾结核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产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共同发病环节是CA、肾缺血B、肾血管梗死C、肾单位广泛破坏D、肾小管阻塞E、GFR减少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尿改变的特征是AA、尿比重高,尿钠含量低B、尿比重高,尿钠含量高C、尿比重低,尿钠含量低D、尿比重低,尿钠含量高E、尿比重正常,尿钠含量低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哪方面的肾功能恢复得最慢DA、肾小球滤过功能B、肾血流量C、肾小管分泌功能D、肾小管浓缩功能E、集合管分泌功能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等渗尿标志着EA、健存肾单位极度减少B、肾血流量明显降低C、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D、肾小管泌钾减少E、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均丧失尿毒症病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CA、周围神经炎B、心律失常C、胃肠道症状D、水电解质失调E、酸碱平衡紊乱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尿毒症的常见毒素DA、尿素B、肌酐C、PTHD、甲状腺激素E、中分子物质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CA、原始病因持续存在B、肾小管损伤进行性损伤C、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D、GFR进行性降低E、肾血流量进行性减少尿毒症毒素中,毒性最强的小分子物质是BA、甲状旁腺激素B、甲基胍C、胍基琥珀酸D、尿素E、胍乙酸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快速纠正酸中毒后会发生手足搐搦是由于DA、促进肠道形成磷酸钙B、肠道粘膜损害,钙吸收减少C、促进血磷浓度升高D、血浆游离钙降低E、抑制骨骼脱钙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病人有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是EA、血小板数量下降B、血小板寿命缩短C、骨髓造血功能障碍D、肾性高血压促进血管破裂E、血小板功能障碍目前认为影响尿素毒性的主要因素是AA、血中氰酸盐浓度B、血尿素浓度C、血氨浓度D、血液H+浓度E、血液Mg2+浓度尿毒症脑病的发病原因是EA、水、电解质平衡失调B、代谢性酸中毒C、血液中尿毒症毒素蓄积D、脑血液循环和脑代谢障碍E、以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A、功能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钠含量显著少于肾小管坏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B、水潴留常超过钠潴留,故易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C、高钾血症是急性肾功能不全最危险的并发症D、多尿期尿量增多可很快纠正少尿期造成的氮质血症E、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以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为主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下述哪两种疾病是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D A、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孟肾炎B、肾小动脉硬化症和肾结核C、肾肿瘤和多囊肾D、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病E、全身性红斑狼和尿路结石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机制不包括CA、ATP合成减少和离子泵失灵B、自由基增多C、还原型谷胱甘肽增多D、磷脂酶活性增高E、细胞骨架结构改变下述哪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小管破裂性损伤的特点BA、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B、基底膜完整C、病变累及肾小管各段D、病变呈异质性E、可见于肾中毒和肾持续缺血根据最新研究进展,下列哪种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被看做是心血管疾病终末器官损伤的重要独立风险因子AA、醛固酮B、糖皮质激素C、TNFD、上皮生长因子E、SODA、近曲小管B、髓袢升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外髓集合管E、内髓集合管1. Na+和水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2.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是A3.对尿素通透性高、易向管外扩散的部位是E4.主动重吸收C1 的部位是CA、等渗尿B、少尿C、无尿D、夜尿E、多尿1.尿比重固定在1.010称为A2.尿量<100m1/24h称为C3.尿量>2000m1/24h称为E4.夜间尿量和白天尿量相近称为DA、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B、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C、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D、慢性肾功能衰竭E、尿崩症1.休克早期易引起A2.休克后期易引起B3.卡那霉素中毒可引起B4.前列腺肥大可引起C5.严重慢性肾孟肾炎可引起D6.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又称为AA、以肾小管损害为主B、以肾小球损害为主C、以肾间质损害为主D、以肾血管损害为主E、以肾包膜损害为主1.急性肾小球肾炎B2.重金属中毒A3.肾盂肾炎C4.肾动脉粥样硬化D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贫血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ABDA、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B、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C、肠道对铁的吸收增多D、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持续性肾缺血的可能机制有ACDA、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多B、肾内前列腺素(特别是PGE2)合成增加C、肾内微血栓形成D、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尿毒症时心脏可出现ABCDA、心力衰竭B、心律失常C、心肌受损D、纤维素性心包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钙磷代谢障碍表现为ACA、血磷升高B、血钙升高C、血钙降低D、血磷降低能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肾毒物有ABCDA、重金属B、庆大霉素C、四氯化碳D、蛇毒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产生高血压的机制有ACDA、钠水潴留B、抗利尿激素减少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D、肾脏产生的前列腺素减少尿毒症时皮肤可出现ABCDA、瘙痒B、干燥、脱屑C、呈黄褐色D、尿素霜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出现多尿的原因是ACDA、渗透性利尿B、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的反应减弱C、肾脏浓缩尿的功能降低D、残存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排尿特点为BCA、少尿B、多尿C、夜尿D、等渗尿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反映肾浓缩和稀释功能障碍的指标为CDA、夜尿B、蛋白尿C、等渗尿D、低渗尿肾脏作为内分泌和代谢器官,可灭活BDA、肾素B、胃泌素C、前列腺素D、甲状旁腺激素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有BDA、前列腺肥大B、大失血C、急性汞中毒D、剧烈呕吐腹泻甲状旁腺激素作为主要尿毒症毒素可引起ABCDA、肾性骨营养不良B、血脑屏障破坏C、皮肤痰痒D、胃泌素分泌增加肾性骨营养不良包括ABCDA、骨软化B、骨质疏松C、骨囊性纤维化D、肾性佝偻病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包括ACBDA、高磷血症B、酸中毒C、1,25-(OH)2D3不足D、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近曲小管重吸收钠增加的机制是ACA、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多B、ADH增多C、利钠激素分泌减少D、醛固酮增多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丧失,但病人反而出现少尿的机制是ACA、GFR降低B、大量肾单位破坏C、肾小管堵塞、原尿回漏D、肾小球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内皮细胞受损的特征主要有ABCDA、内皮细胞肿胀B、内皮细胞受损C、肾小球内皮细胞窗变大D、释放舒血管因子减少acute tubular necrosis急性肾小管坏死:是引起肾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病理生理学》题库: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中原尿“漏回”是由于CA、肾小管阻塞B、原尿流速过慢C、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D、肾间质水肿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下列哪项不是因原尿回漏所引起的DA、少尿B、肾间质水肿C、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渗透性利尿E、原尿流速缓慢判断肾功能不全程度的最可靠的指标是EA、NPNB、BUNC、电解质紊乱情况D、代谢性酸中毒E、内生肌配清除率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AA、高钙血症B、高钾血症C、代谢性酸中毒D、氮质血症E、少尿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AA、严重休克B、汞中毒C、严重挤压伤D、免疫复合物E、严重溶血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继发性PTH分泌过多的始动原因是E A、低钙血症B、骨营养不良C、1,25-(OH )2D3生成减少D、肠吸收钙减少E、高磷血症下列尿的变化指标中哪项表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更严重 EA、夜尿增多B、尿蛋白阳性C、高渗尿D、低渗尿E、等渗尿少尿型ARF少尿期中,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变化是CA、水中毒B、少尿C、高钾血症D、代谢性酸中毒E、氮质血症下列哪一项不是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BA、钠水潴留B、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D、肾脏分泌PGE2减少E、肾脏分泌PGA2减少无尿的概念是指24小时的尿量小于DA、500m1B、400m1C、200m1D、100m1E、50ml引起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DA、急性肾小球肾炎B、汞中毒C、急性间质性肾炎D、输尿管结石E、肾结核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产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共同发病环节是CA、肾缺血B、肾血管梗死C、肾单位广泛破坏D、肾小管阻塞E、GFR减少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尿改变的特征是AA、尿比重高,尿钠含量低B、尿比重高,尿钠含量高C、尿比重低,尿钠含量低D、尿比重低,尿钠含量高E、尿比重正常,尿钠含量低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哪方面的肾功能恢复得最慢DA、肾小球滤过功能B、肾血流量C、肾小管分泌功能D、肾小管浓缩功能E、集合管分泌功能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等渗尿标志着EA、健存肾单位极度减少B、肾血流量明显降低C、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D、肾小管泌钾减少E、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均丧失尿毒症病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CA、周围神经炎B、心律失常C、胃肠道症状D、水电解质失调E、酸碱平衡紊乱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尿毒症的常见毒素DA、尿素B、肌酐C、PTHD、甲状腺激素E、中分子物质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CA、原始病因持续存在B、肾小管损伤进行性损伤C、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D、GFR进行性降低E、肾血流量进行性减少尿毒症毒素中,毒性最强的小分子物质是BA、甲状旁腺激素B、甲基胍C、胍基琥珀酸D、尿素E、胍乙酸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快速纠正酸中毒后会发生手足搐搦是由于DA、促进肠道形成磷酸钙B、肠道粘膜损害,钙吸收减少C、促进血磷浓度升高D、血浆游离钙降低E、抑制骨骼脱钙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病人有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是EA、血小板数量下降B、血小板寿命缩短C、骨髓造血功能障碍D、肾性高血压促进血管破裂E、血小板功能障碍目前认为影响尿素毒性的主要因素是AA、血中氰酸盐浓度B、血尿素浓度C、血氨浓度D、血液H+浓度E、血液Mg2+浓度尿毒症脑病的发病原因是EA、水、电解质平衡失调B、代谢性酸中毒C、血液中尿毒症毒素蓄积D、脑血液循环和脑代谢障碍E、以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A、功能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钠含量显著少于肾小管坏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B、水潴留常超过钠潴留,故易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C、高钾血症是急性肾功能不全最危险的并发症D、多尿期尿量增多可很快纠正少尿期造成的氮质血症E、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以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为主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下述哪两种疾病是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D A、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孟肾炎B、肾小动脉硬化症和肾结核C、肾肿瘤和多囊肾D、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病E、全身性红斑狼和尿路结石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机制不包括CA、ATP合成减少和离子泵失灵B、自由基增多C、还原型谷胱甘肽增多D、磷脂酶活性增高E、细胞骨架结构改变下述哪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小管破裂性损伤的特点BA、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B、基底膜完整C、病变累及肾小管各段D、病变呈异质性E、可见于肾中毒和肾持续缺血根据最新研究进展,下列哪种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被看做是心血管疾病终末器官损伤的重要独立风险因子AA、醛固酮B、糖皮质激素C、TNFD、上皮生长因子E、SODA、近曲小管B、髓袢升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外髓集合管E、内髓集合管1. Na+和水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2.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是A3.对尿素通透性高、易向管外扩散的部位是E4.主动重吸收C1 的部位是CA、等渗尿B、少尿C、无尿D、夜尿E、多尿1.尿比重固定在1.010称为A2.尿量<100m1/24h称为C3.尿量>2000m1/24h称为E4.夜间尿量和白天尿量相近称为DA、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B、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C、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D、慢性肾功能衰竭E、尿崩症1.休克早期易引起A2.休克后期易引起B3.卡那霉素中毒可引起B4.前列腺肥大可引起C5.严重慢性肾孟肾炎可引起D6.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又称为AA、以肾小管损害为主B、以肾小球损害为主C、以肾间质损害为主D、以肾血管损害为主E、以肾包膜损害为主1.急性肾小球肾炎B2.重金属中毒A3.肾盂肾炎C4.肾动脉粥样硬化D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贫血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ABDA、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B、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C、肠道对铁的吸收增多D、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持续性肾缺血的可能机制有ACDA、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多B、肾内前列腺素(特别是PGE2)合成增加C、肾内微血栓形成D、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尿毒症时心脏可出现ABCDA、心力衰竭B、心律失常C、心肌受损D、纤维素性心包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钙磷代谢障碍表现为ACA、血磷升高B、血钙升高C、血钙降低D、血磷降低能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肾毒物有ABCDA、重金属B、庆大霉素C、四氯化碳D、蛇毒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产生高血压的机制有ACDA、钠水潴留B、抗利尿激素减少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D、肾脏产生的前列腺素减少尿毒症时皮肤可出现ABCDA、瘙痒B、干燥、脱屑C、呈黄褐色D、尿素霜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出现多尿的原因是ACDA、渗透性利尿B、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的反应减弱C、肾脏浓缩尿的功能降低D、残存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排尿特点为BCA、少尿B、多尿C、夜尿D、等渗尿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反映肾浓缩和稀释功能障碍的指标为CDA、夜尿B、蛋白尿C、等渗尿D、低渗尿肾脏作为内分泌和代谢器官,可灭活BDA、肾素B、胃泌素C、前列腺素D、甲状旁腺激素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有BDA、前列腺肥大B、大失血C、急性汞中毒D、剧烈呕吐腹泻甲状旁腺激素作为主要尿毒症毒素可引起ABCDA、肾性骨营养不良B、血脑屏障破坏C、皮肤痰痒D、胃泌素分泌增加肾性骨营养不良包括ABCDA、骨软化B、骨质疏松C、骨囊性纤维化D、肾性佝偻病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包括ACBDA、高磷血症B、酸中毒C、1,25-(OH)2D3不足D、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近曲小管重吸收钠增加的机制是ACA、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多B、ADH增多C、利钠激素分泌减少D、醛固酮增多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丧失,但病人反而出现少尿的机制是ACA、GFR降低B、大量肾单位破坏C、肾小管堵塞、原尿回漏D、肾小球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内皮细胞受损的特征主要有ABCDA、内皮细胞肿胀B、内皮细胞受损C、肾小球内皮细胞窗变大D、释放舒血管因子减少acute tubular necrosis急性肾小管坏死:是引起肾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病理生理学习题
5.试述健存肾单位学说的基本内容。 6.举例说明矫枉失衡学说。
4.简述酸中毒诱发心力衰竭的机制。 5.简述 Ca2+在心衰发病中的作用。 6.简述心肌肥大的发生机制及其意义。 7.心肌兴奋-收缩耦朕障碍发生的机制。 8.引起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可能机制。 9.什么是心室顺应性?引起心室顺应性下降常见 的原因及意义有哪些? 10.心力衰竭早期心率加快的原因及意义。 11.心力衰竭时心外代偿反应的主要表现有哪 些? 12.心力衰竭时引起肺循环充血的病理生理学基 础及主要表现是什么? 二、论述题: 1.心衰的发病机制。 2.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第十五章 肺功能不全 一、简答题: 1.根据血气变化不同,可将呼吸衰竭分为哪几种 类型?各自特点如何? 2.简述肺泡通气障碍的类型及主要原因。 3.简述 V/Q 失调的基本表现形式及其病理生理学 意义。 4.简述引起弥散障碍的的主要原因及血气变化。 5.简述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液电解质主要有哪些变 化?其发生机制如何? 6.简述中央气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的机制。 7.Ⅱ 型呼衰的给氧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二、论述题: 1.试述 ARDS 的发生机制。 2.试述 COPD 的发生机制。 3.试述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 4.以大叶性肺炎为例论述呼吸衰竭的机制。
义是什么? 4.缺氧时组织细胞有哪些变化?
第六章 发热 一、简答题:
1.简述发热和过热的异同点。 2.简述发热激活物的种类。 3.简述发热的临床分期及热代谢特点。 4.体温升高就是发热吗?为什么? 5.发热对机体是否是绝对有害?为什么? 6.简述发热的中枢介质。 二、论述题: 1.试述发热的发生机制。 2.试述体温上升期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3.试述体温下降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发生机 制。 4.举例说明内生致热源及中枢介质的联系与区 别。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论述题: 1.论述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2.试述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 径。 3.试述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4.试述 LDL 受体突变的类型及分子机制。 5.试述家族性肾性尿崩症的细胞信号转道异常。 6.试述 Graves 病和桥本病发病机制的异同。 7.试述垂体腺瘤引起肢端肥大症机制。 8.试述Ⅱ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受体异常。 9.试述高血压病时生物化学因素引起血管平滑肌 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途径。 10.癌基因通过哪些环节干扰细胞信号转导导致 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
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一、选择题:1.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是:A.低血容量B.急性肾衰C.肾血栓形成D.中毒性肾炎2. 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病人发生最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是:A. 高钠血症B. 高钾血症C. 低钙血症D. 低镁血症3. 肾小球过度滤过最终将导致:A. GFR增加B. 肾小球纤维化与硬化C. 渗透性利尿D. 肾小管重吸收增加4. 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最能反映肾功能的指标是:A.血浆尿素氮 B.血浆尿素氨C.血浆肌酐 D.高血钾E.肌酐清除率5. 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的中心环节是:A 肾小管原尿反流B 肾小管阻塞C 肾毛细血管内凝血D GFR降低E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6. 28、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多尿的发生机制是:A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B新生肾小管功能不成熟C近曲小管功能障碍 D 远曲小管功能障碍E 原尿回漏减少7. 尿毒症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是由于:A 口腔细菌繁殖B 呼吸深快,CO2呼出过多C 酮体增多,丙酮呼出过多D 酸类物质产生增多E 肠道产氨增多( 1 ) ARI 初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 肾小管原尿反流B. 肾小管阻塞C. 肾缺血D. 毛细血管内凝血E.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2 ) CRI 最常见的病因是A. 肾小动脉硬化症B. 慢性肾盂肾炎C. 尿路慢性梗塞D. 慢性肾小球肾炎E. 肾结核( 3 ) CRI 时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A. 红细胞脆性增加B. 血小板数量减少C. 血小板功能异常D. 促红素生成减少E. 铁的再利用障碍( 4 ) CRI 时,尿相对密度在 1.008 ~ 1.012 是由于A. 肾脏浓缩功能障碍B. 肾脏稀释功能障碍C. 肾脏浓缩稀释功能障碍D. 近曲小管再吸收功能障碍E. 远曲小管再吸收功能障碍( 5 ) ARI 时,引起 GFR 降低的原因不是A. 皮质内皮细胞肿胀B. 髓质内皮细胞肿胀C. 肾小管内皮细胞窗变小,减少D. 内皮细胞释放舒血管因子减少E. 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肾毛细血管内凝血( 6 ) ARI 时,肾小管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不是A.ATP 产生减少B. 钠泵活性降低C. 自由基清除减少D. 细胞内游离钙减少E. 自由基产生增多( 7 ) ARI 时,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代谢底物减少,主要表现在A.SOD 减少B.GSH-PX 减少C.CAT 减少D.GSH 减少E. O· 2( 8 )少尿是指A.<1500ml/dB.<750ml/dC.<400ml/dD.<200ml/dE.<100ml/d( 9 )使肾灌注压明显下降的全身血压为A 低于 40mmHg B. 低于 50mmHg C. 低于 70mmHgD. 低于 80mmHgE. 低于 90mmHg( 10 ) ARI 时,使血粘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 红细胞聚集B.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C. 纤维蛋白原增多D. 血小板聚集E. 红细胞压积增高答案: 1.C 2.D 3.C 4.C 5.A 6.D 7.D 8.C 9.D 10.C二、名词解释:1. 肾性骨营养不良2. uremia3. renal osteodysthophy三、问答题:1. 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在尿量改变和钾代谢方面有何不同,并阐述其机理。
病理生理学 肾功能不全
三、少尿型ARF的临床过程与功能代谢变化
少尿期
(7~14天)
多尿期
尿的改变 氮质血症 水中毒 高血钾 代谢性酸中毒
少尿或无尿(<400/100) 尿渗透压和尿相对密度↓
尿四钠↑高一低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恢复期
三、少尿型ARF的功能代谢变化
少尿期
(7~14天)
多尿期
尿的改变 氮质血症 水中毒
血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 蛋白含氮物质(NPN)含量 增加(排出↓,蛋白分解↑)
1.概念:进行性氮质血症或伴其它内环境紊乱,但尿量在 发病初期正常或略有增加(持续在400ml以上,甚至可 达1 000ml~2 000ml )。
2.表现:
GFR↓,肾小管浓缩功能↓↓→尿量不减少,尿钠较少尿 型低(仍高于正常),尿管型少、尿相对密度↓,高钾 血症少见。 3.机制: 髓袢对NaCl重吸收↓→髓质高渗区不能形成。
◆肾前性 Prerenal ARF
(功能性急性肾衰)
肾灌流量急剧下降
◆肾性 Intrarenal ARF
(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肾实质性疾病
◆肾后性 Postrenal ARF
(阻塞性肾衰)
肾以下(从肾盏到尿路口) 尿路梗阻
Prerenal ARF
血容量↓ 心输出量↓ 血管床容积↑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RAS↑ 肝肾综合征
GFR↓→肾排酸功能降低 泌H+和NH3 ↓ →NaHCO3 ↓ 体内固定酸生成增多
恢复期
心肌收缩性 ↓ 血管对CA反应性↓ CNS功能障碍
三、少尿型ARF的功能代谢变化
少尿期
(7~14天)
多尿期
(约2周)
恢复期
尿量进行性增多(3 000~5 000ml/d) ① 肾血流量和GFR恢复 ② 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阻塞解除 ③ 肾小管的浓缩功能仍低下 ④ 尿素的渗透性利尿
病理生理学学时肾功能不全春
肾小管因素使GFR下降
肾小管管型导致肾小管阻塞
肾小管坏死使原尿回漏导致肾间质水肿使囊内压增高
各种肾细胞受损使GFR持续下降和内环境紊乱
当前第21页\共有46页\编于星期五\20点
21
ARF功能代谢变化
少尿型
少尿期(数天至数周) →多尿期(1~2周)
肾脏功能严重障碍
排泄功能:代谢废物 、药物、毒物
调节功能: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血压
内分泌功能:
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OH)2VD3 、前列腺素 等
灭活功能:甲状旁腺激素、胃泌素等
3
当前第3页\共有46页\编于星期五\20点
肾脏功能严重障碍
代谢废物 、药物、毒物蓄积
调节功能: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血压
少尿、多尿
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和尿痛)
肾区钝痛及肾绞痛
血尿 蛋白尿
当前第9页\共有46页\编于星期五\20点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
基本发病环节
10
当前第10页\共有46页\编于星期五\20点
基本发病环节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血流量↓、滤过压↓、滤过面积↓、滤过膜通透性↑
肾小管功能障碍
重吸收、分泌、排泄
致机体内环境紊乱。
例如:血液PTH升高,早期增加排磷,但代偿作用有 限,晚期产生溶骨作用,内环境失衡
当前第35页\共有46页\编于星期五\20点
三、CRF发病机制
健存肾单位假说和肾小球过度滤过假说
矫枉失衡假说
肾小管细胞和间质细胞损伤假说 肾间质的变化显著超过肾小球或血管
当前第36页\共有46页\编于星期五\20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一、A 型题1.肾功能不全严重障碍时首先表现为A.尿量变化B.尿成分变化C.泌尿功能障碍D.代谢紊乱E.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答案] C[题解] 当各种原因使肾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时,首先表现为泌尿功能障碍,继之可引起体内代谢紊乱,与肾内分泌功能障碍,严重时还可使机体各系统发生病理变化。
3.引起急性功能性肾衰的关键因素是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B.心输出量异常C.肾灌流不足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E.肾血管收缩[答案] C[题解] 急性功能性肾衰,就是肾前性急性肾衰,是由肾前因素引起的。
凡能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及引起肾血管收缩的因素,均会导致肾灌流不足,以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生急性功能性肾衰。
4.能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是A.肾动脉硬化B.急性肾炎C.肾血栓形成D.休克早期E.休克晚期[答案] D[题解]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关键环节是肾灌流不足,以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各种休克时,每当血压低于8.0kPa(60mmHg)时,肾血流量可减低到正常的30%~50%。
因此各类休克是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
肾动脉硬化、急性肾炎、肾血栓形成,均不是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而休克晚期由于长期肾缺血可引起肾小管坏死会导致肾性的急性肾衰竭。
5.肾毒物作用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时肾脏损害的突出表现是A.肾血管损害B.肾小球病变C.肾间质纤维化D.肾小管坏死E.肾间质水肿[答案] D[题解] 肾毒物主要是指重金属(砷、汞等)、有机溶媒毒物(四氯化碳、甲醇等)、药物(新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生物性毒素(蛇毒蕈毒、生鱼胆等),它们损害肾脏的突出表现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7.下述哪种情况不会产生肾后性急性肾衰竭?A.一侧输尿管结石B.前列腺肥大C.前列腺癌D.尿道结石E.盆腔肿瘤[答案] A[题解] 肾后性急性肾衰竭主要由于尿路阻塞所致。
若一侧输尿管因结石阻塞后,即使这一侧肾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侧肾可完全代偿,也不会产生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8.急性肾衰竭发病的中心环节是A.GFR降低B.囊内压增高C.血浆胶渗压降低D.体内儿茶酚胺增加E.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答案] A[题解] 无论是少尿型急性肾衰或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的病人,肾小球滤过率(GFR)均降低,因此,GFR 降低被认为是急性肾衰发病的中心环节。
10.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少尿的发生关键机制是A.肾灌注压下降B.肾血管收缩C.肾小管阻塞D.肾小管原尿反流E.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答案] E[题解] 肾灌流压下降和肾血管收缩引起的肾缺血、肾小管阻塞以及肾小管原尿反流,均可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使病人出现少尿。
所以,肾功能不全患者少尿发生机制的关键是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12.肾小管原尿反流是指A.肾小管内液反流到肾小球B.髓袢内液反流到近曲小管C.髓袢升支内液反流到髓袢降支D.肾小管内液反流到肾间质E.集合管内液反流到远曲小管[答案] D[题解] 急性肾衰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坏死,基膜断裂,尿液经断裂的基膜扩散到肾间质,这种现象称为肾小管原尿反流。
14.急性肾衰时引起肾小管原尿反流的直接原因是A.尿量增多B.肾小管基膜断裂C.原尿流速缓慢D.肾小管阻塞E.间质水肿[答案] B[题解] 急性肾衰时,由于缺血、中毒等多方面的因素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广泛坏死,基膜断裂,尿液经断裂的基膜扩散到肾间层,使间质水肿,并压迫肾小管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使肾小管受压,阻塞加重,进一步使GFR下降和持续少尿。
引起原尿反流的直接原因是肾小管基膜断裂。
15.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患者最危险的变化是(0.209,0.428,03临床)A.水中毒B.高钾血症C.少尿D.代谢性酸中毒E.氮质血症[答案] B[题解] 急性肾衰时由于肾泌尿功能降低,可出现少尿或无尿,从而导致水中毒、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氮质血症,其中高钾血症是少尿期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因为高钾血症可使心肌中毒,引起心律紊乱,甚至心脏停搏而死亡。
16.有关非少尿期急性肾衰竭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GFR下降程度不严重,无氮质血症B.肾小管损伤较轻C.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尿量较多D.尿相对密度较低E.尿钠含量较低[答案] A[题解] 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患者GFR下降程度不严重和肾小管损伤较轻,但发生进行性氮质血症,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尿量较多,尿钠含量较低,尿相对密度也较低。
17.下述有关慢性肾衰竭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常见于慢性肾脏疾病B.肾单位进行性破坏C.氮质血症进行性加重D.水、电解质酸碱紊乱E.无内分泌功能紊乱[答案] E[题解] 慢性肾衰竭是指任何疾病能使肾单位发生进行性破坏,则在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后,残存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因而引起体内代谢废物潴留(如氮质血症),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它与急性肾衰竭重要临床表现不同就在于有明显的肾内分泌功能障碍。
18.目前在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A.慢性肾盂肾炎B.肾结核C.多囊肾D.全身性红斑性狼疮E.慢性肾小球肾炎[答案] E[题解]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多囊肾、全身性红斑狼疮等疾患均可引起慢性肾衰竭,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
19.慢性肾衰竭的发展阶段可分为A.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B.多尿期、少尿期、衰竭期C.代偿期、失代偿期、尿毒症期D.代偿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E.代偿期、肾功能不全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答案] E[题解] 慢性肾衰竭的病程是进行性加重的,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失代偿期又可分为肾功能不全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
20.慢性肾衰竭发展过程中代偿期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是大于A.50%B.40%C.30%D.25%E.20%[答案] C[题解] 慢性肾衰竭发展过程中的代偿期,虽然肾单位进行性地被破坏,但通过残存的完整的肾单位的代偿,使内生肌酐清除率大于30%,此时机体尚能维持内环境稳定,无氮质血症和不出现临床表现。
21.慢性肾衰竭不全期不会出现A.内生性肌酐清除率下降至正常值的20~25%B.代谢性酸中毒C.中度氮质血症D.多尿、夜尿E.乏力和轻度贫血[答案] A[题解] 慢性肾衰竭的肾功能不全期临床表现有:代谢性酸中毒,因肾浓缩功能减退可出现多尿、夜尿等症状;也可有乏力与轻度贫血,轻度或中度氮质血症,内生性肌酐清除率下降至正常值的25%~30%,若下降至20%~25%,则进入肾衰竭期。
22.慢性肾衰终末尿毒症阶段时内生性肌酐清除率下降至正常值的百分之多少?A.30%以上B.25~30%C.20~25%D.20%以下E.10%以下[答案] D[题解] 慢性肾衰竭发展到尿毒症阶段时,内生性肌酐清除率下降至正常值的20%以下。
23.慢性肾衰竭患者一般不会出现(0.398,0.348,03临床)A.夜尿B.多尿C.少尿D.高渗尿E.蛋白尿[答案] D[题解] 慢性肾衰竭患者泌尿功能障碍早期可表现为夜尿、多尿,晚期则少尿;尿渗透压改变表现为低渗尿、等渗尿;尿成分变化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脓尿。
因为肾浓缩功能障碍,不会出现高渗尿。
24.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超过A.1000mlB.1500mlC.2000mlD. 2500mlE.3000ml[答案] C[题解] 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l。
25.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A.2000mlB.1000mlC.800mlD.400mlE.100ml[答案] D[题解] 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
26.慢性肾衰时患者出现低渗尿,其相对密度比重最高只能达到A.1.010B.1.015C.1.020D.1.025E.1.030[答案] C[题解] 正常人尿相对密度的变动范围为1.002~1.035,在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浓缩能力减退而稀释功能正常,因为出现相对低密度尿,当尿相对密度最高只能到1.020时,称为低渗尿。
27.慢性肾衰竭患者尿相对密度固定在1.010左右说明肾脏A.浓缩功能下低B.稀释功能降低C.重吸收功能降低D.滤过与重吸收功能受损E.浓缩与稀释功能障碍[答案] E[题解] 慢性肾衰竭患者随着病情发展,终尿的渗透压接近血浆晶体渗透压,尿相对密度固定在1.008~1.012,即1.010左右,尿渗透压为266~300mmol/L。
这种尿称等渗尿。
等渗尿的出现说明肾浓缩和稀释功能均已丧失。
29.慢性肾衰竭晚期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机制是A.CFR功能降低致非挥发酸排出↓B.肾小管泌H+↓产氨↓C.肾小管重吸收HCO3-阈值↓D.高钾血症影响E.乳酸生成↑[答案] A[题解] 慢性肾衰竭晚期,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人的20%以下时,每天可积蓄20~30mmol的H+,血浆中非挥发性酸代谢产物不能由尿中排泄,特别是硫酸、磷酸等在体内积蓄而发生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30.慢性肾衰竭常出现的钙磷代谢紊乱是A.血磷↑,血钙↑B.血磷↑,血钙↓C.血磷↓,血钙↑D.血磷↓,血钙↓E.血磷正常,血钙↑[答案] B[题解] 人体正常时60%~80%的磷由尿排出。
在慢性肾功能功能衰竭时, 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极度下降,故血磷排出障碍引起血磷升高。
因为血钙与血磷的乘积为一常数,此时必然导致血钙降低;此外由于VitD 代谢障碍,血磷升高引起降钙素分泌增多,以及体内某些毒物影响肠钙吸收等因素均会引起血钙下降。
31.产生肾素依赖性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0.257,0.169,03临床)A.钠水潴留B.外周阻力增加C.心输出量增加D.血液粘度增加E.扩血管物质减少[答案] B[题解] 在某些肾疾病患者,由于肾相对缺血,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引起高血压,称之为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其主要机制是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增加。
32.产生钠依赖性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A.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B.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C.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D.扩血管物质减少E.血液粘度增加[答案] A[题解] 钠依赖性高血压产生的主要机制是在慢性肾衰竭时,由于肾排钠、排水功能降低,钠水在体内潴留,血容量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大导致血压升高。
33.慢性肾衰竭引起患者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是A.凝血因子消耗过多B.抑制血小板第三因子释放C.血小板数量减少D.FDP的抗凝血作用E.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答案] B[题解] 慢性肾衰竭引起患者有出血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等。
其中血浆中有毒物质抑制血小板第三因子的释放,这可能是引起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
34.下述哪一因素不是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因素?A.低钙血症B.高磷血症C.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D.维生素D代谢障碍E.碱中毒[答案] E[题解] 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①钙磷代谢障碍;高血磷和低钙血症,因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引起功能亢进,分泌大量PTH,致使骨质疏松和硬化;②维生素D代谢障碍;③酸中毒;H+持续升高,可促进骨盐溶解,干扰1,25(OH)2D3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