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14篇
《图形的旋转》教案14篇《图形的旋转》教案篇1一、游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幸运大转盘:转一转转盘上的指针,你想玩哪一种,看看你幸运吗?师:盼望每个同学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学会聪慧地思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胜利的欢乐。
转盘上指针的运动方式,在三班级我们已经有肯定了解,叫旋转。
请看大屏幕〔转杆的关和合〕,在小区门口看过这个转杆吗?转杆的运动方式是〔同学一起说〕师:对了,转杆的打开和关闭也是旋转。
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旋转。
〔揭示课题:旋转〕二、探究线段旋转,体会旋转三要素1、对比讨论转杆的运动〔1〕用手势来比划转杆的运动转杆的打开、关闭是旋转运动,今日我们就以这个为例来讨论。
举起右手,用手臂来表示转杆,一起来做做打开、关闭的运动。
〔2〕争论:转杆的打开与关闭这两次旋转运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你们觉的打开、关闭的运动完全一样吗?想想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同桌沟通。
不同点:这两次旋转的方向不同。
你们知道转杆关闭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为什么叫顺时针方向呢?〔显示钟面是时针的运动〕那和钟面上相反呢?叫逆时针方向,这里转杆的打开是什么方向啊?伸出手一起来表示这两个方向。
相同点:都围着一个点在旋转,这个点就是旋转的中心点。
都旋转了90度。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旋转重要的三个特点:中心、方向、角度。
其实全部的物体的旋转都是这样围绕中心不是顺时针就是逆时针旋转的,都转有肯定的角度,角度有大有小〔显示旋转的图片时钟、折扇、风车〕2.巩固练习刚才我们认识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你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a、:多重的物品可以使台称上的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演示将一袋盐放入盘中〕取出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呢?b、请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转盘呢!谁情愿和老师合作玩“我说你转”的游戏:〔老师提要求,同学转动转盘〕请把指针从A点顺时针旋转90,转到〔〕,再把指针从B点逆时针旋转90,转到〔〕。
要想清晰地知道一个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就得把这三方面说清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案)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图形的旋转,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我发现,学生们对旋转的概念接受度很高,他们能够很快地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和三要素。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解释抽象的几何概念,这样做的效果似乎不错,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旋转实验时,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亲自动手,他们不仅加深了对旋转原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尤其是在成果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都能够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图形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进行转动,这个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可以是任意度数。图形旋转是几何变换的一种,它在艺术、工程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一个三角形绕着某个点旋转一定角度,以及这个过程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工程量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图形的旋转》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旋转的情况?”比如,门的开合、风车的转动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旋转的奥秘。
(3)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旋转后的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2.教学难点
(1)旋转中心的确定:帮助学生理解旋转中心对图形旋转效果的影响,掌握如何准确找出旋转中心。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缩放、轴对称等基本变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地图的绘制、机械设计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平移、缩放、轴对称等基本变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不易掌握旋转的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概念,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旋转的计算方法,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旋转的实例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讲解和练习。
3.计算器:为学生提供计算器,便于进行旋转的计算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图形旋转的实例,如地球的自转、钟表的指针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图形的旋转概念1.1 学习目标1. 了解旋转的定义及性质;2. 掌握图形旋转的表示方法;3. 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旋转的定义及性质;2. 难点:旋转性质的应用。
1.3 教学过程1.4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2. 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图形旋转过程,增强直观感受;3. 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5 教学内容1. 引入旋转概念,讲解旋转的定义及性质;2. 引导学生探究图形旋转的表示方法;3. 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图形旋转过程,让学生体会旋转性质;4. 举例说明旋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6 课后作业1. 复习旋转的定义及性质,总结表示方法;2. 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章:图形的旋转对称性2.1 学习目标1. 了解旋转对称性的概念;2. 掌握旋转对称性的性质及判定方法;3. 能够运用旋转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旋转对称性的概念及性质;2. 难点:旋转对称性的判定方法。
2.3 教学过程2.4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2. 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图形旋转对称性,增强直观感受;3. 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5 教学内容1. 引入旋转对称性概念,讲解旋转对称性的定义及性质;2. 引导学生探究旋转对称性的判定方法;3. 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图形旋转对称性,让学生体会旋转对称性;4. 举例说明旋转对称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6 课后作业1. 复习旋转对称性的概念及性质,总结判定方法;2. 运用旋转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第三章:图形的旋转作图3.1 学习目标1. 掌握旋转作图的方法及技巧;2. 能够运用旋转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旋转作图的方法及技巧;2. 难点:复杂图形旋转作图。
3.3 教学过程3.4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2. 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图形旋转作图过程,增强直观感受;3. 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下册图形旋转教案
初中数学下册图形旋转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旋转的定义和性质2. 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3. 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实现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2. 讲解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 讲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以某一点为旋转中心,将图形绕该点旋转指定角度。
4. 示例讲解:如何将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如何确定旋转后的位置?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如:如何设计一个旋转楼梯?如何布局旋转型的园林?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3.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旋转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强调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应用拓展: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环节,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这是图形的旋转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图形的旋转教案第1篇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中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
同时“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认知分析:学生已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能力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他们能由简单的物体运动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变换,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相对薄弱。
情感与学习风格分析:他们喜欢学习生动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来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来交流、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三、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根据《新课程》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及本节课的学习结果类型,针对学生的一般性认知规律及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3)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4)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化;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旋转是几何中的基本变换之一,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的内容,但九年级的学习要求更深入、更系统地掌握旋转的性质和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性质、了解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旋转的定义、性质及应用等。
2.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提高理解程度。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道有关旋转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旋转的性质,表述清晰、步骤简洁。
3.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制作模型等。
4.强调旋转的性质,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本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图形旋转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探讨旋转的相关知识,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倾听、理解,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共同进步。
2.引导学生运用讨论、交流、总结等方式,共同探讨旋转的相关知识,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倾听、理解,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共同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旋转的性质。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范文
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变换的性质和规律,能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旋转变换的定义及其性质。
难点: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如车轮转动、风扇旋转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旋转现象,总结旋转变换的定义。
(2)讲解旋转变换的性质和规律,如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1)设计一些有关旋转变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旋转变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引导学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旋转后的图形面积、位置等。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旋转变换的定义、性质和规律,并能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中有关旋转变换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找一些旋转变换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反思:1. 强调旋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旋转变换的形象。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旋转变换的知识点测试,了解学生对旋转变换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翻转等变换知识,具备一定的几何图形基础。
但图形旋转与平移、翻转存在一定的区别,学生可能对旋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对图形旋转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旋转的实例和操作过程。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模型,供学生操作和观察。
3.教学视频:准备一些关于图形旋转的实际操作视频,供学生观看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旋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图形旋转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图形旋转的概念。
同时,教师讲解图形旋转的性质,如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等。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3章 旋转图形的旋转 (第2课时)教案
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深对旋转性质的理解,能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具体问题及进行图案设计.【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推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生活的旋转美,发展学生的美感,增强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旋转的性质设计简单的图案.【教学难点】利用旋转性质进行旋转作图.五、课前准备课件、直尺、圆规、铅笔、图片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问:1.平移的特征有哪些.(出示课件2)2.旋转的特征有哪些.(出示课件3)3.如何做出符合要求的旋转后的图形呢?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过知识,巩固旋转的性质.(二)探索新知探究一简单的旋转作图画一画:如图,画出线段AB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的线段.(出示课件5)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过知识,并完成画图.作法:(1)如图,以AB为一边按顺时针方向画∠BAX,使得∠BAX=60°.(2)在射线AX上取点C,使得AC=AB,线段AC为所求.画出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O为中心,旋转角都为60°的旋转图形.(出示课件6)学生画图,教师加以巡视并订正.师生共同总结:平移与旋转的异同(出示课件7)2同:都是一种运动;运动前后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不同:出示课件8:例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中CD 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 为中心,把△ADE 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图形变换运动方向运动量的衡量平移直线移动一定距离旋转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教师问:本题中作图的关键是什么?学生答:作图关键-确定点E的对应点E′.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9)解:∵点A是旋转中心,∴它的对应点是点A.正方形ABCD中,AD=AB,∠DAB=90°,所以旋转后点D与点B重合.设点E的对应点为E′.∵△ADE≌△ABE′∴∠ABE′=∠ADE=90°,BE′=DE,因此在CB的延长线上截取点E′,使BE′=DE.则△ABE′为旋转后的图形.教师问:还有其他方法确定点E的对应点E′吗?(出示课件10)学生答:延长CB,以点A为圆心,AE的长为半径画弧,交CB的延长线于E',连接AE',则△ABE'为旋转后的图形.教师归纳:旋转作图的基本步骤:(出示课件11)(1)明确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2)找出关键点;(3)作出关键点的对应点;(4)作出新图形;(5)写出结论.巩固练习:1.如何确定它们的旋转中心位置?(出示课件12,13)学生自主解答:找到两条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2.下图为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你能画出△OAB旋转后的图形△O'A'B'吗?学生自主操作:如图所示.探究二利用多种图形变化的方法进行图形变化教师问:下图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都包括两个小“十”字,红色部分能经过适当的旋转得到其他三部分吗?能经过平移吗?还有其他方式吗?(出示课件14)学生1:仅靠平移无法得到.学生2:整个图形可以看作是右边的两个小“十字”绕着图案的中心旋转3次,分别旋转90°、180°、270°前后图形组成的.(出示课件15)学生3:整个图形可以看作是右边的两个小“十字”先通过一次平移成图形左侧的部分,然后左、右部分一起绕图形的中心旋转90°前后图形组成的.(出示课件16)出示课件17:例怎样将甲图案变成乙图案?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图案的形成过程,然后师生共同解答.可以先将甲图案绕图上的A点旋转,使得图案被“扶直”,然后,再沿AB 方向将所得图案平移到B点位置,即可得到乙图案.巩固练习:如图,怎样将右边的图案变成左边的图案?(出示课件18)学生观察后自主解答.答:以右边图案的中心为旋转中心,将图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然后平移,即可得到左边的图案探究三利用旋转设计图案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旋转同一个图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出示课件19)教师利用课件19,20,21进一步展示“月芽”的旋转效果.思考:(1)在旋转过程中,产生了不同旋转效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2)你能仿照上述图示方法进行图案设计吗?与同伴交流.(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2-28)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1,1),B(4,1),C(3,3).(1)将△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A1B1C1,请画出△A1B1C1;(2)将△ABC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2B2C2,请画出△A2B2C2;(3)判断以O、A1、B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形状.(无须说明理由)2.将△AOB绕点O旋转180°得到△DOE,则下列作图正确的是()A. B. C. D.3.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少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说:45°;乙同学说:60°;丙同学说:90°;丁同学说:135°.以上四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A.甲B.乙C.丙D.丁4.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DEF有公共边CD,请设计方案,使正方形ABCD旋转后能与正方形CDEF重合,你能写出几种方案?5.如图,△ABC中,∠C=90°,∠B=40°,点D在边BC上,BD=2CD.△ABC绕着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恰好落在初始△ABC的边上.求旋转角α(0°<α<180°)的度数.参考答案:1.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
九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
九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旋转地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2.经历探索图形旋转特征的过程,体验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特征,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3.根据旋转地性质作出任一图形的旋转图形,并能根据所学旋转知识设计出美丽图案.过程方法1.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理解旋转地性质,了解旋转作图的步骤及关键.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经过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旋转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语: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能转动的物体,如风车、水车、风力发电机、飞机的螺旋桨、时钟的指针、游乐场的大转盘等,它们有许多的奥秘,这些奥秘与旋转紧密相关,从这节课开始就来学习图形旋转知识.二、探究新知活动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手工制作:制作一个小风车.2、欣赏日常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问题:在这些运动中有哪些共同特征?活动2.演示导学形成概念1.观察:时钟上分针的运动.问题:时钟上分针的转动是绕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转动?从5分到15分转动了多少角度.2.动手做一做: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与另一张纸片之间垫上一张复写纸,在薄纸上画ΔABC,并在ΔABC外面找一点0,再用一枚图钉在0处穿过.将薄纸绕点0旋转一个角度,再次把ΔABC复印在纸片上,并记成ΔA´B´C´.在纸片上分别连接0A、0B、0C、0A´、0B´、0C´.问题:(1)根据所画的图形,用直尺量出OA与OA´、OB与OB´、OC´的大小;用量角器量出∠AOA´、∠BOB´、∠COC´的度数,观察这三个角的大小,并指出旋转中心,旋转角.(2)说出其中的对应点,对应角和对应线段.(3)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发生变化.活动3.举例应用加深认识1、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Δ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三、课堂训练1、P56页练习2、补充:图形:线段、角、圆、梯形、正方形、菱形中绕一定点转教师举例,学生想象,并尝试举例学生制作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例,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学生在观察后,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讲解: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旋转角.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循序渐进探究旋转的基本性质,即演示→观察→猜想→讨论→归纳.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学生交流讨论并归纳出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结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本章通过小制作,图形欣赏,导入主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观察,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有关概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逐步感知旋转地基本性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使学生巩固提高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明确动一定角度(小于360°)能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有()A、2个B、3个C、4个D、5个3、P58页练习4、P59页练习5.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6.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7.如图,K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和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四、小结归纳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本节课内容和前面学习过的什么知识可以归为一类?五、作业设计复习巩固作业和综合运用为全体学生必做;拓广探索为成绩中上等学生必做;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模仿编拟课堂上出现的一些补充题目进行重复练习.补充作业: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14,△ABF是△ADE的旋转图形.(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AF的长度是多少?(4)如果连结EF,那么△AEF是怎样的三角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尝试完成,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完成情况,并给予点评.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学生交流获得的知识和感受,教师聆听,并与学生交流.旋转的主要因素,从而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形成能力,实现本课的知识目标.通过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并纳入知识系统板书设计课题旋转定义旋转的基本性质例题分析归纳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属于“图形的变化”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过平移,在八年级学习过轴对称,它们同属全等变换。
三种全等变换研究的内容一致,都是定义、要素、性质及应用等几个方面。
相比之下,旋转比平移和轴对称更难理解,所需的直观想象能力更高,因此,图形的旋转放在九年级进行教学。
从生活中的实物的旋转进行抽象得到图形的旋转,进而引出旋转的概念。
通过改变改变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中任意一个进行实验,得出旋转的三要素。
然后从旋转的概念出发,让学生通过探究,去得到旋转的性质:在旋转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和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最后应用上面的性质解决问题。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旋转,在七、八年级的学习中也不断接触旋转,对于简单图形(如点和线)的旋转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较复杂图形的旋转还很模糊。
另外,平移和轴对称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已经具备,尤其是把图形的变换转化为点的变换的思想已经具备,而这是本节课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只要搞清楚点的旋转,而图形由点组成,因此就能搞清图形的旋转。
当然,由于旋转所需的空间想象能力较高,有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小组或教师点拨引导来完成学习任务,还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旋转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旋转的心智图像。
(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课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等现代教育技术支撑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打开旋转中心点、移动旋转中心点、克隆图形、授课模式下的自由移动图形、擦除蒙层、思维导图、课堂活动等功能,实现图形的自由准确旋转,达到师生、生生的深度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旋转,掌握旋转的概念和性质;2.能按要求对简单平面图形作旋转变换,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变换的美学价值;3.初步建立已学的集中图形变换之间的联系,认识平移、轴对称和旋转都是全等变换.教学重点旋转的概念、性质、变换教学难点判断旋转图形的旋转中心、对应点、旋转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运动的物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这些物体?它们在怎么样运动?(转!物体绕某一定点转动)它们的转有没有什么规则?(绕着一个定点,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转动过程中物体形状、大小不改变.)【设计意图:生活中充满旋转,让学生通过观察旋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旋转并初步认识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研究旋转的兴趣。
23.1图形的旋转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3.1 图形的旋转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能够描述旋转的方向和角度;2.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能够判断旋转后图形是否重合;3.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工具:直尺、铅笔、量角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引入问题:小明在画画时,想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你能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吗?2.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旋转的概念。
步骤二:旋转的概念1.定义旋转: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角度,沿着一个固定的点旋转。
2.引导学生找出旋转中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
步骤三:旋转的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线段的长度保持不变;–旋转前后,线段的平行关系保持不变;–旋转前后,角的度数保持不变。
2.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旋转的性质。
步骤四:判断旋转后图形的重合性1.如果两个图形旋转后重合,我们称它们是旋转同一图形。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旋转后的两个图形是否重合:–比较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度数是否相等。
3.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判断旋转后图形的重合性。
步骤五:解决问题1.给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运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如:根据指定旋转角度和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求旋转后图形的坐标。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逐步解决。
3.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提供帮助和指导。
四、教学延伸1. 图形的旋转应用图形的旋转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旋转扇叶、旋转木马等。
通过图形旋转的相关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实际问题。
2. 旋转的其他性质在进一步学习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旋转还有其他的性质,比如: - 旋转的合成:将一个图形先按一定角度旋转,然后再按另一个角度旋转,可以用一个旋转的角度表示这两次旋转的合成。
- 旋转的反运算:旋转后再按相反的角度旋转,可以得到旋转前的图形。
初中数学图形旋转教案
初中数学图形旋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旋转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旋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结合动画欣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时钟的秒针、大风车的转动、电风扇的旋转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2. 讲解旋转的基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前后的图形。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旋转的性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旋转对称的图案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解题过程,分享彼此的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旋转的定义、性质及运用。
2. 教师强调旋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旋转现象。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旋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 拓展与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旋转性质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图形的旋转》教案(15篇)
《图形的旋转》教案(15篇)《图形的旋转》教案1[课时]:1节课[教学内容]: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教学目标]:1、使同学熟练掌握复制粘贴和旋转功能的使用方法。
2、使同学养成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对电脑绘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复制、旋转的操作使用[教学难点]:在实际绘图中的复制的多种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欢乐的小鸡》图师:在这图里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这幅图里的小鸡小花不是都要我们一笔一笔的画呢?其实我们只要画好其中的一朵花,一只鸡就可以利用绘图软件中的一个新功能来实现这幅画了,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知识。
二、复制功能的学习。
师:要完成那么多的小花的绘制,我们得先画出一朵花。
活动一:下面请大家选好前景色,用工具栏中的'“椭圆”、“刷子”等来花小花。
1、教师先示范,同学动手一起画一朵花。
(可参考课本第20页的方法,画出一朵花)2、单击“图像”菜单,检查菜单中“不透明处置”前是否有打钩,有的话把钩去掉。
3、单击工具箱中“选定”工具,在小花周围拖动鼠标把要复制的小花围出。
4、选“编辑”菜单的“复制”,再点“粘贴”。
5、在出现新的小花选区上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把小花拖到其他位置,这样就复制了一朵小花了。
6、教学新的复制方法:选择要复制的图像后按CTRL键同时用鼠标脱动也可以复制。
让同学动手,教师指导,让好的同学进行演示。
三、画小鸡大家庭师:在草地上有许多的小鸡,大家能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进行绘制吗?但是如何绘制有大有小的呢?活动二:1、请同学们先用学的知识进行操作,画出1只小鸡。
2、然后复制一只小鸡后用选定工具再将一只小鸡选中,将鼠标指针移到“选定”框四周图像大小调整柄上,拖动鼠标后你发现什么?(变大变小)3你们试一试。
完成练习后,老师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请一些操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讲解。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及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探索旋转性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竞赛、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能够用语言和数学符号描述旋转的过程和特点。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经历旋转概念的形成和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探索旋转性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竞赛、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旋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探索旋转性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改进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通过对旋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摩天轮、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图形的旋转公开课教案
初中图形的旋转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坐标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 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O转动一个角度,这种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 图形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的概念,图形旋转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钟面指针旋转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旋转的现象。
引出旋转的相关概念。
2. 新课讲解:(1)讲解旋转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旋转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
(2)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进行归纳总结。
3. 实例分析:出示实例,让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并提醒学生注意旋转方向的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是否掌握。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是否高,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旋转知识的灵活性;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交流意识;4.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九年级数学旋转教案5篇最新
九年级数学旋转教案5篇最新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九年级数学旋转教案5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九年级数学旋转教案1第二课时旋转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
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玩过“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吗?出示课件:师: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把黄色的图形顺时针旋转90。
,放在右边的角落。
) 师:用手示范一下怎样就是顺时针旋转呢? 师:(用手做出示范)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逆时针旋转。
) (出示动画:黄色图形顺时针旋转90。
后下落) 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二师:这次又怎么操作呢?(把紫色的图形逆时针旋转90。
,放在左边角落里。
)(出示动画:紫色图形逆时针旋转90。
后下落) 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三:师:这次谁来玩?(把蓝色的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 (出示动画:蓝色图形逆时针旋转90。
后下落)1.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反复地提到一个词“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
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知识,在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又经历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积累了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
八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在迅速发展,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愿望,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都会有帮助。
但旋转是三种变换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图形也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对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仍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旋转,进而探索其性质。
因此,旋转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同时,“图形的旋转”也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为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目的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3、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旋转及其对应点的概念及应用,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生活数学中抽象出概念和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如图,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转动,从3时到5时,时针转动了多少度?时针转动了60度。
2、如图,风车风轮地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
以上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都是旋转现象。
二、学习新知1、旋转的关联概念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
点O叫做旋转中心。
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例如,时针旋转,表盘的中心是旋转中心,旋转角是60°,时针的端点在3时的位置P与在5时的位置P’是对应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和广阔的思考空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旋转的性质。
2.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理解旋转的应用。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用旋转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旋转?旋转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如将一个正方形绕某一点旋转90度,让学生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旋转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将一个正方形绕某一点旋转90度,求旋转后的位置。
通过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如:一个木块从平面上的一个点出发,绕某一点旋转,求木块旋转到一定位置时的坐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情境感知艾斯歇尔在《对爬行动物的平面的正规区域的研究》中,在等边三角形的网格上利用旋转,每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具有同样的、绕着它的公共端点旋转的曲线,第三条边则具有一条点对称的曲线.下面的四个步骤展示了你如何可以象艾斯歇尔所使用的方法那样,绘制一幅镶嵌的飞鱼图.步骤1 步骤2步骤3 步骤4基础准备一、旋转的有关概念1.把一个图形绕着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___________叫做旋转中心,____________叫做旋转角.2.如果图形上的某一点P经过_________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问题1.如图,△AO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到△COD,当OA⊥OC时,在这个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多少度?并指出各对对应点.二、旋转的性质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_____________,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_______.问题2.如图,已知△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1)△ACE绕C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____________度后可得到△BCD;(2)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线段.三、图形的旋转4.把一个图案进行旋转,选择不同的______________,不同的_______________,会出现不同的效果.问题3.如图,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沿边DC叠在一起,正方形ABCD到正方形CDEF 能通过旋转来实现吗?若能,指出其旋转中心及其旋转角度.要点探究探究1.利用图形的旋转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例1.如图,△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o,∠B=30o,以C为旋转中心,将△ABC旋转到△A'B'C的位置,使A'B'经过点A.(1)求∠ACA'的度数;(2)求线段AC与线段A'B'的数量关系.解析:由旋转的特征可知∠B'=30o,∠A'=60o,可得△ACA'是等边三角形,△ACB'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ACA'=60o.(2)∵∠A'=60o,A'C=AC,∴△ACA'是等边三角形.又∵∠B'=30o,AA'=A'C=12A'B',∴AC=12A'B'.智慧背囊:抓住旋转的三条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相等且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活学活用: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F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得到△ABE,如图所示,AF=4,AB=7.(1)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2)求DE的长度;(3)BE与DF的数量关系如何?探究2.生活中的旋转例2.某车站的钟楼上装有一个电子报时钟,每一分钟的刻度处都装有一只小彩灯,晚上九点三十五分二十秒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内有多少只小彩灯?解析:关键是求出晚上九点三十五分二十秒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有多少度,因为分针每分钟的旋转角为6o,所以把求得的夹角除以6o就可以得到答案.答案:时针每分钟旋转0.5o,35分钟旋转350.517.5⨯=︒,∴九点三十五分二十秒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约为6017.577.5︒+︒=︒,∵分针每分钟旋转6o ,∴77.5613︒÷︒≈(只),即时针与分针之间所夹的角内有13只小彩灯.智慧背囊:时钟是生活中的必用品,掌握时钟上时针与分针的旋转规律对解决与其相关问题非常重要.时针每分钟旋转0.5o 角,分针每分钟旋转6o 角,秒针每分钟旋转360o 角.活学活用:香港于1997年7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它的区徽紫荆花图案是可以由旋转变换得到,则它的旋转角应该为____________度.探究3.利用图形的旋转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例3.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DC 上的点,且∠EAF =45o ,求证:EF =BE +DF .解析:欲证EF =BE +DF ,可采用截长补短法.由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故可先将△ADF 旋转到△ABG 的位置,再证明△AGE ≌△AEF ,得到GE =EF 即可.答案:将△ADF 旋转到△ABG 的位置,则△ADF ≌△ABG ,∴AF =AG ,∠DAF =∠BAG ,DF =BG .∵∠EAF =45o ,∴∠DAF +∠BAE =45o ,∴∠BAG +∠BAF =45o ,即∠GAE =45o ,∴△AFE ≌△AGE (SAS ),∴EF =EG =EB +BG =BE +DF .智慧背囊:旋转图形可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个图形中来,从而可充分利用条件,找到有效的解题途径,这种方法在正方形、正三角形以及其他正多边形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活学活用: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 在CD 上,△ADP 旋转后能够与△ABP '重合,则连接PP '后,△APP '是什么三角形?随堂尝试A基础达标1.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旋转的是()(A)空中飞舞雪花.(B)摩托车在急刹车时向前滑动.(C)幸运大转盘转动的过程.(D)飞机起飞后冲向空中的过程.(2)△ABC绕点A旋转后得到△AFE,已知∠A 70o,则∠EAF的度数是()(A)50o.(B)70o.(C)130o.(D)110o.(3)正三角形、正方形、任意三角形、圆、线段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是()(A)正三角形.(B)任意三角形.(C)正方形.(D)线段.(4)如图,△ABC绕着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o之后到达了△CDE的位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线段AB与线段CD互相垂直.(B)线段AC与线段CE互相垂直.(C)点A与点E是两个三角形对应点.(D)线段BC与线段DE互相垂直.(5)下列图案中,不能由一个图形通过旋转而构成的是()(A)(B)(C)(D)2.填空题(1)如图,△ABC绕点C按逆时针旋转30o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A'DC=80o,则∠A=____________.第(1)题第(2)题第(3)题(2)如图,△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EBD的位置,若∠A=15o,∠C=10o,E,B,C在同一直线上,则∠ABC=____________,旋转角度是____________.(3)如图,将一个正三角形绕其中心O至少旋转____________可与自身重合.(4)钟表上的分针从上午10:20到11:00旋转了____________度.3.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BAC=90o,AD是斜边BC上的中线,△ABD旋转到△ACE的位置.(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度?(2)四边形ADCE是正方形吗?B能力升级4.如图,在Rt△ABC中,∠ACB=90o,∠A=35o,以直角顶点C为旋转中心,将△ABC 旋转到△A'B'C位置,其中A'、B'分别是A、B的对应点,且点B在斜边A'B'上,直角边CA'交AB于D.求∠BDC的度数.5.将两块含30o 角且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板如图1那样摆放.(1)将图1中△A 1B 1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45o 得到图2,A 1C 与AB 相交于点P 1,求证:AP 12 1.(2)如图3,将图2中△A 1B 1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0o 到△A 2B 2C ,点P 2是A 2C 与AB的交点.线段CP 1与P 1P 2之间存在一个确定的等量关系,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并说明理由.(图1) (图2) (图3)C 感受中考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把梯形ABCD 向左平移6个单位得到梯形A 1B 1C 1D 1.(1)请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梯形A 1B 1C 1D 1;(2)以点C 1为旋转中心,把(1)中画出的梯形纸绕点C 1顺时针方向旋转90o 得到梯形A 2B 2C 2D 2,请你画出梯形A 2B 2C 2D 2.B AC B 1A 1P 1B AC B 1A 1P 2B 2A 2P 1B A C B 1A 1(第7题)(第8题)7.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做格点).(1)画出△ABC向平移4个单位后的△A1B1C1;(2)画出△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o后的△A2B2C2.课后实践敦煌洞窟中的旋转我国的敦煌佛教洞窟中,发现16个洞窟出现了同一种图案:三只兔子位于莲花的中心,朝着不同方向奔跑,有的是顺时针(如305窟),有的是逆时针(如407窟).敦煌洞窟建于隋朝(589~618)和晚唐(848~907)时期.但是,敦煌文献中从来没有对这一图案的相关研究记录.到了13世纪,欧洲的德国、法国和英国基督教堂的屋顶浮雕等处,都发现了相同或相似的图案.这三只兔子是如何从中国敦煌407窟窟顶上的图案传到欧洲的,一时成为敦煌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有专家指出,这一图案是通过中国的纺织品经由丝绸之路传到欧洲的;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这一观点.专家们正在加紧研究,以期解开三只兔子之谜.23.1图形的旋转基础准备问题1.旋转中心是点O;旋转角是90度;对应点分别为点A与点C,点B与点D,点O 与点O.问题2.(1)60;(2)AB=BC=AC,DC=CE=DE,AE=DB.问题3.能通过旋转实现,旋转中心为点D,旋转角度为90度.要点探究活学活用1.(1)旋转中心是点A,旋转角为90度;(2)DE=3;(3)BE=DF.活学活用2.72.活学活用3.△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随堂尝试A基础达标1.(1)C (2)B (3)B (4)C (5)C2.(1)50°(2)155°,25°(3)120°(4)2403.(1)旋转中心是点A,旋转角度是90°;(2)四边形ADCE是正方形.4.∠BDC=105︒.B能力升级5.(1)作P1D⊥AC,则AP1=2P1D,CP1=1D,∴AP1=1;(2)作P1D⊥CP2,易证得CP1=2.C感受中考7.图略.8.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