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赏析 教案
《汉族民歌》——赏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的第一节《汉族民歌》,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及不同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更是产生了大量旋律动听、歌词优美、情绪饱满的民歌。
与中国的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群居生活不同,汉族在我国分布地区非常广泛,各地区又有巨大的地理人文生活差异,所以汉族民歌也就有了区域性的风格特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
本节课选取了《澧水船夫号子》《脚夫调》《弥渡山歌》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通过聆听对比与感受分析,了解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探讨和总结汉族民歌的区域特点。
二、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学生能初步认识民歌的风格特点与当地环境、生存状态、人物性格等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民歌的特点。
2.艺术表现:通过《澧水船夫号子》、《脚夫调》、《弥渡山歌》等民歌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各地区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信天游”这种民歌体裁。
3.文化理解:感受民歌的质朴美,学会欣赏中国民歌,能根据音乐特点听辨部分民歌所属的地区。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各类汉族民歌,分析各地区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简单听辨不同汉族民歌所属于哪个地区。
四、课型课时:新课(欣赏课)二课时五、教学方法:聆听感受法探究法对比欣赏法等。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对比聆听《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风筝》《上去高山望平川》,判断哪首是民歌?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进而思考什么是民歌,以及民歌的特点是什么?(二)新授1、讲解民歌的概念,民歌的特点以及民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
2、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体验并思考问题视频表现了怎样的场面以及其中音乐属于哪种形式?教师讲解劳动号子。
3、湖南民歌(1)聆听谱例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引子部分,分析其演唱形式及旋律特点,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色。
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第三单元一、教学理念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
首先,利用现在的高中生具有一定的信息采集能力的优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搜集汉族民歌的材料,并进行表演展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拔河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再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创造活动,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
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二、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七首歌曲,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能简述中国民歌的发展概况。
2、能与同学合作,共同表演《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的情景。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难点师生合作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四、教学准备钢琴、拔河绳、展示台、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1. 我国的汉族民歌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让学生课前收集汉族民教文化宝库中瑰力的珍歌及有关资料,在课堂学宝…… 民歌展示、演唱会。
上展示交流,使之对汉导 2. 请学生展示、介绍或演族民歌有个初步的感性入唱自主收集的汉族民歌及认识。
相关资料。
体体验号子在拔河中的作学生分成两组表演拔河。
验用比观赏劳动场面及其电视片帮助理解号子来源于劳较断动生活深劳入动播放《澧水船夫号子》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探展号听赏、体验,交流,感受。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品教案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民歌风》,具体内容为第四章《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包括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类及代表作品。
重点介绍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的汉族民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汉族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汉族民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分类。
重点: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的汉族民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间艺人演唱的汉族民歌,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类及代表作品。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民间艺人的演唱,体验汉族民歌的风格。
4. 例题讲解:分析《茉莉花》这首山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山歌的艺术魅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类型的汉族民歌,如小调、号子。
7. 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民族的民歌,了解其特色和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2. 内容: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类:山歌、小调、号子代表作品:《茉莉花》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汉族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阐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类及代表作品。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其他民族的民歌,了解其艺术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活动,如民歌比赛、音乐会等,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汉族民歌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单击输入您的标题
小调
01
山歌
02
《孟姜女》
《脚夫调》
体裁
小
调
山
歌
(
)Leabharlann 《 澧 水 船 夫 号 子 》
《 澧 水 船 夫 号 子 》
体裁
小
调
山
歌
劳动号子
《 澧 水 船 夫 号 子 》
单击输入您的标题
旋律节奏和演唱形式 旋律: 高亢激昂、气势磅礴 节奏: 铿锵有力、雄浑粗犷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单击输入您的标题
地处高原的环境,加上厚重的历史文化,使 得这一地区的民歌尤其高亢、质朴。西北地区的 民歌在演唱时,音色常常显得涩滞,不那么圆润, 听上去特别愁苦,苍凉。山歌是这一地区最有代 表性的歌种,不仅种类繁多,且各有自己民间的 称谓,例如青海、甘肃的“花儿”,山西的“山 曲”,陕北的“信天游”等广为流传。
01
02
《孟姜女》
《脚夫调》
单击输入您的标题
中国民歌最重要的三大特性
集体性 01 口头性
流变性 03
02
第三节 汉族民歌
成
柯
苇
单击输入您的标题
西北自古就是我国文化的重镇,古代西周文 化主要在陕、甘的泾渭流域,陕西的西安(古称 “长安”)更是秦、汉、唐等重要朝代的政治、 文化中心,秦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等众多的历 史遗迹默默地见证这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的历史 文化。
单击输入您的标题
什么是民歌?
冼星海:民歌是中国音 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 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 歌。
单击输入您的标题
民歌原本是指民族的传统歌曲,是人 民群众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口头相传 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彩教案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汉族民歌概述》,讲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分类;第二章《山歌》,分析山歌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特点,并以《茉莉花》为例进行详细解读;第三章《小调》,探讨小调的音乐风格、表现手法,以《康定情歌》为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分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山歌、小调等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的认识,提升音乐素养。
3.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歌、小调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分类、特点及其在音乐鉴赏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案、PPT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茉莉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汉族民歌的魅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0分钟):介绍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分类,分析山歌、小调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茉莉花》为例,详细解读山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播放《康定情歌》,让学生分析其音乐风格、表现手法,并与山歌进行对比。
7. 课堂互动(5分钟):邀请学生上台演唱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2. 内容:(1)汉族民歌概述(2)山歌:茉莉花(3)小调:康定情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写出其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2. 答案示例:以《小城故事》为例,分析其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歌词描绘生活场景等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汉族民歌 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
人音版·音乐鉴赏
聆听这首民歌
说出它是哪类号子?
船渔号子
人音版·音乐鉴赏
人音版·音乐鉴赏
《澧水船夫号子》作品介绍
这是流行于湖南澧水一带的船夫号子,是船工们行船时演唱的歌曲。全曲由三 个段落组成。歌曲开头为平水号子,通过由弱及强的劳动节奏衬词,展现了船工们 摇船自远而近、徐徐而来的情景。欣赏时注意体会民歌与地理环境、方言之间的关系。
小调可以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
人音版·音乐鉴赏
作品鉴赏《姑苏风光》
作品介绍
这是一首表现对家乡热爱的江苏小 调,是由【码头调】【满江红】【六花六 节】【鲜花调 】【湘江浪】等几个独立 的曲调连缀而成的一首较为大型的叙事 性歌曲。我们这里节选的是【码头调】 。此曲在旋律音调方面具有典型的江南 小调特点。
汉族民歌 是我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体裁如下
一
二
三
小调 山歌 号子
人音版·音乐鉴赏
号子
号子 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在劳动号子中,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就是劳动的指挥者。领唱部分歌词是劳动指 挥者对劳动大众的召唤,曲调富于变化;和唱部分的歌词是应和领唱者的衬词,或是劳动中的吆喝,或者 是对领唱者歌词的简单重复,其曲调也常常比较简单而缺少变化。
人音版·音乐鉴赏
提问
通过欣赏《幸福歌》有什 么样的感受
《幸福歌》的歌词简洁明了,从日出写到日落,概括地描绘了新社会新农 村的新生活。曲调明快热烈,朗朗上口,极具感召力,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 自豪喜悦的精神状态。演唱上特别注重方言与音调的吻合,以突出鲜明的江 汉平原风格。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3节《汉族民歌》优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3节《汉族民歌》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3节《汉族民歌》。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通过教学,学生掌握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学会鉴赏民歌,从而形成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汉族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掌握欣赏汉族民歌的基本方法,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承担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1.1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养成听赏音乐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作品欣赏。
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脚夫调》、《弥渡山歌》、《姑苏风光》、《孟姜女》和《幸福歌》。
《澧水船夫号子》是流行于湖南澧水一带的船夫号子,是船工们行船时演唱的歌曲。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
歌曲开头为平水号子,通过由弱及强的劳动节奏衬词,展现了船工们摇船自远而近、徐徐而来的情景。
欣赏时注意体会民歌与地理环境、方言之间的关系。
《脚夫调》是一首陕西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
歌词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起题。
既可以两句独立成歌,也可把几段或十几段歌词并列,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
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弥渡山歌》采用比兴手法,前三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一句才切入主题,具有南方的含蓄色彩。
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云南山歌的独特风格。
《姑苏风光》是一首表现对家乡热爱的江苏小调,是由[码头调][满江红][六花六节][鲜花调][湘江浪]等几个独立的曲调连缀而成的一首较为大型的叙事性歌曲。
教材节选的是[码头调]。
此曲在旋律音调方面具有典型的江南小调特点。
《孟姜女》是在江苏民歌《孟姜女》曲调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汉族民歌(山歌、小调)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说 教 学 内 容
用“吴侬软语”演唱
的《姑苏风光》腔 调细腻恬然。
《孟姜山 》题材为 民间故事,《幸福 歌》旋律流畅、朗
朗上山 。
说
学
情
认知特点
高中生在经历义务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音乐素养。
知识面
对民歌有模糊的理解,在表演唱方面,能自然演绎流 行歌曲。
引导措施
聆听、感受、实践和探讨等来引起学生兴趣,在视听结 合下使他们有良好的课堂体验,构建正确文化价值观。
1.拓展思考
展 探
请大家聆听音乐并结合课本,小组间讨论该 乐曲特点、风格等并在纸上记下来。
究
2.活动探究
请大家使用手上的画笔或毛笔,一边聆听音 乐一边将想象的内容书写或描绘。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 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 促进个性发展”
小
文
结 与
化
思
传
考
承
课 后 作 业
1.请大家课下欣赏《孟姜女》、《幸福歌》。
验
抛出问题并思考:
再次 感受 1.音乐的情绪、情感特征如何?
2.陕北地区山歌和风俗人情的联系。
鉴
提出思考:
赏
初次 聆听
1.对比云南与陕北山歌特点的不同。
体
2.歌曲反映什么主题?从哪里可以体现。
验
感受体验:
再次 感受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模唱体会。
2.学生分组学唱歌曲,为民歌编创简单 动作并展示。
拓
说
教
审美感知
学
目
标
艺术表现
聆听这几首作品,感知民歌风格特征。 学唱《弥渡山歌》等,积极自我展示,学会简单编创。
难点
文化理解
重点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民歌风韵》中的第五节《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种类以及艺术特色等。
重点介绍山歌、小调、号子等汉族民歌的代表作品,通过分析这些作品,使学生深入了解汉族民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其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汉族民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族民歌的种类及其艺术特色。
难点:对汉族民歌的鉴赏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汉族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优美旋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及种类。
(2)分析山歌、小调、号子等汉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山歌《青藏高原》,让学生感受山歌的高亢激昂。
(2)播放小调《康定情歌》,让学生体验小调的优美抒情。
(3)播放号子《黄河大合唱》,让学生领略号子的雄壮激昂。
4. 例题讲解:以山歌《青藏高原》为例,分析其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歌词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调《康定情歌》和号子《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汉族民歌的艺术价值。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的种类及其艺术特色。
2. 山歌、小调、号子代表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及种类。
(2)分析山歌、小调、号子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 答案:(1)汉族民歌起源于远古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山歌、小调、号子等多种类型。
(2)山歌:旋律高亢激昂,节奏自由,歌词具有地方特色;小调: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规整,歌词内容丰富;号子:旋律雄壮激昂,节奏强烈,歌词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民歌风韵》中的第二章《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同时结合具体曲目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具体曲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分类及艺术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教学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音乐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汉族民歌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结合PPT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茉莉花》为例,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特点,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6. 课堂拓展(10分钟):介绍汉族民歌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如流行歌曲、电影音乐等。
7. 课堂反馈(10分钟):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感受,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民族音乐。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2. 内容:汉族民歌的起源与发展汉族民歌的分类汉族民歌的艺术特点《茉莉花》旋律、节奏、歌词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歌曲:《小河淌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说课稿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汉族民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课安排一课时。
说教材:《汉族民歌》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节,本节以感受和鉴赏为主,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这正是新课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要求。
依据新课标“知、情、过”三个纬度,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了解汉族民歌的概念,体裁分类。
二欣赏音乐作品,同学分组讨论,演唱,表演来探究各种体裁的音乐特点。
三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正确的引导学生多听赏中民族音乐,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概念,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能听辨音乐体裁,会唱此类歌曲。
说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讲授法,情境设置法,点拨法,合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说学法:根据高中生理解力鉴赏力比较高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引导学生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课前学生预习好本课所涉及的歌曲。
教学过程::1.导入:邀请几名男生上台进行互动,要求自行创编口号节奏来移动重物。
(感受劳动与音乐的结合)运用体验与合作的方式引入讲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之进入我们的课程2.汉族民歌概念:我播放音乐资料,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哪些是民歌及为什么,之后我进行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概括能力)3民歌体裁分类:首先播放课件分别听赏《黄河船工号子》《赶牲灵》等片段。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号子,山歌和小调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演唱方式,我归纳总结。
期间分组学唱《军民大生产》,派一位男生代表领唱,其他同学合唱表演劳动情景。
(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然后由我演唱小调《无锡景》并播放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秦淮景的音乐片段。
学生思考两首歌曲有何关联,并学唱一小段。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汉族民歌》
《民歌》教案(1)教学目标:一、能以原有知识为基础,通过聆听与体验,进一步了解汉族民歌概念。
二、能在体验、交流、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地表述自己对所听汉族民歌的感受和见解,积极参与讨论汉族民歌各色彩区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
三、能根据汉族民歌的语言、音乐特点等听辨部分民歌所属色彩区。
教学重点:欣赏各地区的汉族民歌,分析其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听辨判断汉族民歌所属色彩区。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对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汉族民歌的起源2.民歌的体裁二、聆听赏析民歌1.聆听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色。
音调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节奏明快、雄浑粗犷,衬词多于唱词,一般由一人领唱,众人以衬词帮腔合唱。
2.听赏歌曲《无锡景》学生说感受、找歌曲特点。
教师小结:旋律细腻婉转、软糯柔情。
节奏明确、段落工整。
吴侬软语的方言特征明显。
3.听赏歌曲《赶牲灵》学生说感受、找歌曲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一种高亢的西北腔,以“信天游”为代表,音调高亢悠长,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
4.民歌体裁的特点三、民歌的色彩区1.导语:同是山歌,陕北的信天游和云南的弥渡山歌音乐特点一样吗?为什么呢?2.听赏歌曲《小河淌水》学生说感受、找歌曲特点。
教师小结:旋律高亢悠扬,节奏自由。
歌词用语中的“亮汪汪”“清悠悠”“你听咯”“我尼”都是云南弥渡方言。
3.探究民歌风格形成原因民歌的风格特点受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4.介绍各色彩区过渡语:我国各地的音乐文化千姿百态。
为了使人更好地了解汉族不同地区民歌音调的特色,民歌与社会、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专家将我国丰富多彩的汉族民歌划分为八个区域,他们有各自不同的色彩,称为汉族民歌的色彩区。
5.汉族民歌的色彩区。
学生:八个色彩区。
(见课件: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等八个民歌色彩区。
)(1)西北色彩区《走西口》(信天游、西北色彩区)旋律有什么特点?(生答)老师小结:这是一种高亢的西北腔,以“信天游”为代表。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汉族民歌》教学课件
天下第二泉呀,
惠山脚半边,泉水碧 清茶叶泡香片呀,锡 山么相对那惠泉山呀, 山脚下两半边开个泥 佛店呀。
【精讲点拨】 《无锡景》是一首典型的小调歌曲。曲调非
常甜美,节奏平缓。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曾在 他的歌剧作品《图兰朵》中,应用了这首中国 民歌的曲调,为他的歌剧增添了神秘的东方色 彩,让人们领略了东方音乐的神韵。
8/17/2023
1、听赏民歌片段,通过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来判断类别。
歌曲
体裁
《黄河船工号子》 号子
《小河淌水》
山歌
《铜钱歌》
小调
地域 河南 云南 湖南
8/17/2023
2、民歌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下面哪首民歌是歌 曲《好汉歌》的创作素材( B )
A.《孟姜女》
B.《王大娘钉缸》
C.《沂蒙山小调》 D.《对鸟》
《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
请问我们欣赏的这首歌 曲是一首 C 歌曲? A、流行歌曲 B、创作 歌曲 C、民歌
8/17/2023
中国民歌
汉族民歌
8/17/2023
【学习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歌曲,感受 不同体裁、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不 同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 极参与探究及创作。 3、听赏音乐作品,感受中国民歌 的魅力。
8/17/2023
江苏民歌
小小无锡景呀,
盘古到如今,东南西
北共有四城门呀,一
到仔民国初年份呀,
新造那一座么光呀光
复门呀。
《无无锡景》无锡去来往呀, 火车真便当,通运桥
堍下才是大栈房呀,
锡
栈房里修饰得蛮清爽 呀,热闹那个市面么 象呀象申江呀。
景
春季去游玩呀,
顶好是梅园,顶顶惬 意坐只汽油船呀,梅 园么靠拉笃太湖边呀, 满园那个梅树么真呀 真奇观呀。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民歌风韵》中的第三节《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包括对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音乐特点等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赏析《茉莉花》、《康定情歌》等经典汉族民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族民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音乐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对经典汉族民歌的赏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及其地域特色。
2. 教学重点:对经典汉族民歌的赏析,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音响设备。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汉族民歌的魅力,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
(2)分析《茉莉花》、《康定情歌》等经典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3. 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所学歌曲的音乐特点,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2)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茉莉花》、《康定情歌》等歌曲,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汉族民歌进行鉴赏分析。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2. 内容:(1)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2)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结构简洁(3)经典汉族民歌:《茉莉花》、《康定情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写一篇鉴赏文章。
2. 答案示例:(1)歌曲名称:《小河淌水》(2)歌曲背景:源于云南,流传广泛(3)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富有民族特色(4)个人感悟:歌曲展现了云南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中音乐鉴赏课——汉族民歌
高中音乐鉴赏课《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二、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三、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三种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教师范唱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
1. 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异同
2. 了解掌握汉族民歌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1.各种不同民歌体裁的分类,能利用特点分辨各体裁。
2.两地《茉莉花》的异曲同唱,能比较整齐和谐地演唱。
学生活动
1、与教师合作表演号子,体验节奏和情感,熟悉号子特点。
2、学唱江苏民歌和中国民歌《茉莉花》,尝试同时演唱两种曲调不同的《茉莉花》。
3、探讨、研究三种民歌体裁的具体特点。
4、反馈练习,听赏不同民歌片段,分辨民歌体裁
教学过程:。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三.中国汉族民歌之号子、山歌课型:音乐鉴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教学内容:欣赏汉族民歌之号子、山歌部分教学重点:感受作品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从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方面分析号子、山歌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审美特点教学目标:1.欣赏《盐工号子》、《农事号子催咚催》、《见面容易拉话难》、《脚夫调》、《槐花几时开》等汉族民歌,感受并简述不同体裁、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特点。
2.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号子、山歌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审美特点。
3.共同表演《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课前音乐《船夫曲》二、导入:民歌的概念与分类:1、什么叫做民歌?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请学生回答)2、有民歌的最早文字记载是?3、从体裁形式来分,民歌可以分为几类?(号子、山歌和小调)启发学生:(回想初二学过的知识。
)三、欣赏劳动号子:1.导入: 我们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人们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这就是创作……——鲁迅《门外文谈》观赏号子《盐工号子》、《农事号子催咚催》等。
思考问题:1、谁在唱?2、在哪唱?3、唱什么?4、怎样唱?5、为何唱?2.学生讨论总结:号子的定义:直接产生于劳动场合,伴随劳动过程的民歌。
号子的分类:因劳动形式的不同可分为5大类:(1)搬运号子:搬运货物劳动中所唱。
(2)工程号子:修建大坝等劳动所唱。
(3)农事号子:各种农业劳动所唱。
(4)作坊号子:小手工作坊劳动所唱等。
(5)船渔号子:行船、打鱼等水上劳动所唱。
号子的功能及审美特点:(1)、以统一劳动节奏的实用性为主,调剂鼓舞劳动者情绪的表现性为次。
(2)、审美特点:风格:直接简朴、坚毅粗犷。
形态:节奏与劳动节奏完全一样,具有鲜明律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鉴赏课——汉
族民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音乐鉴赏课《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二、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三、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三种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教师范唱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
1. 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异同
2. 了解掌握汉族民歌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1.各种不同民歌体裁的分类,能利用特点分辨各体裁。
2.两地《茉莉花》的异曲同唱,能比较整齐和谐地演唱。
学生活动
1、与教师合作表演号子,体验节奏和情感,熟悉号子特点。
2、学唱江苏民歌和中国民歌《茉莉花》,尝试同时演唱两种曲调不同的《茉莉花》。
3、探讨、研究三种民歌体裁的具体特点。
4、反馈练习,听赏不同民歌片段,分辨民歌体裁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