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临床常用刺法
毫针刺法
(三)自身练习
通过纸垫、棉团的物体练针,掌握了一定的 指力和手法后,可以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练 习,以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针刺的感觉、 行针的手法等。 要求自身练针时,能逐渐做到进针无痛或微 痛,针身挺直不弯,刺人顺利,提插、捻转 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同时,仔细体 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的关系,以及持 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
2.医者手指消毒
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 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 针操作。
3.针刺部位消毒
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棉
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 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 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穴位皮肤 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 新污染。
(二)复式补泻手法
2.透天凉 方法是针刺入后直插深层,按深、中、浅的 顺序,在每一层中紧提慢按(或捻转泻法) 六数,然后插针至深层,称为一度。如此反 复操作数度,将针紧提至天部留针。在操作 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 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九、留针与出针
(一)留针法 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称 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 继续行针施术。 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 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 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 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 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针过程中作间歇性行针,以 增强、巩固疗效。 在临床上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不可一概而 论,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3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
针
处理 出针 平卧保暖 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
现象 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
滞
原因 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
处理 放松(精神 局部)
转移注意力/调整针体
针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
现象 方向角度改变-针体活动-疼痛
引 起
原因 针刺过深,刺伤肺组织,空气进入胸腔
创
处理 出针,半卧位休息;
伤
性
对症处理:镇咳、消炎; 严重者抢救
气
预防 注意针刺方向、角度与深度
胸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
针
症状 刺伤脑脊髓、周围神经
刺
原因 手法太重、刺激时间太长
引
处理 及时出针、轻者静卧休息、
起
神
重者送神经科抢救
经
预防 手法宜轻柔,刺激量宜小
病变中心刺入,似围剿敌寇之状的针刺方法。 1.操作方法 2.临床应用
三、病位深浅刺法
(一)毛刺、直针刺和半刺 ----为刺皮之法。
1.操作方法 (1)直针刺法 (2)半刺法 2.临床应用 3.注意事项
(二)分刺、合谷刺和浮刺
---为刺肉之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操作方法 (1)分刺法 (2)合谷刺法 (3)浮刺法 2.临床应用 3.注意事项
出 原因 针具质量 手法过重 刺伤血管
血 和
现象 疼痛 肿胀 皮肤青紫
皮 处理 按压 冷敷 加压包扎 热敷
下 血
预防 检查针具 注意手法适度
肿
熟悉解剖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
症状 出针后患者遗留酸痛、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一)进针法进针法是指将针刺入皮肤的操作方法。
《素问·针解篇》说:“义无邪(同斜)下者,欲端以正也。
”其意是进针的姿势必须端正,而且必须十分审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减少疼痛、顺利进针的目的。
临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之为“刺手”,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之间相对,其状如持毛笔(见图5《0)。
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之为“押手”。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使针顺利刺入皮肤,行针时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刮搓震,以及出针时的操作。
押手的作用是固定腧穴的位置,挟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而保持垂直,力达针尖,便于进针,减少刺痛,协助调节和控制针感。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
”〈难经·七十八难》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计者信其右。
”说明在针灸临床上,刺手和押手都十分重要,两手应协同操作,紧密配合。
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方法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和管针进针法三种。
1.单手进针法即只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其以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透皮肤(见图5-.11)。
此外,还有两种单手进针法,一是扶持针柄进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指腹挟持针柄下段,中指指腹紧紧贴在针身旁,依靠拇、食指指关节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穴位(见图5《2)。
二是挟持针身进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指腹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尖对准穴位快速刺入,其后拇、食指沿针身上移挟持针身上段或针柄,将针刺向深层(见图5十3)。
2.双手进针法即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常用的方法有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4种:1)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短针的进针(见图5至4。
毫针刺法的基本手法
毫针刺法的基本手法
毫针刺法是中医中的一种针灸方法,它以微针针尖为主要治疗工具,后配以适当的手法和力度,刺激人体穴位,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毫针刺法的基本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刺法
刺法是毫针刺法的主要手法,它分为两种:快刺法和缓刺法。
快刺法是将毫针快速地插入穴位,并快速地拔出,这种方法适用于较浅的穴位和肌肉组织;缓刺法是将毫针缓慢地插入穴位,一般用于深部穴位和脏器穴位。
二、按法
按法是将毫针插入穴位后用适当的力度向四面八方扳动或用轻微的力度在穴位上按摩。
三、推法
推法是将毫针插入穴位后用适当的力度向一定方向推动,既可以推向表面,也可以推向深部。
四、拨法
拨法是将毫针插入穴位后用适当的力度向左右或上下方向拨动,也可施以反复拨动。
以上是毫针刺法的基本手法,医生在应用毫针刺法治疗时要掌握这些基本手法,并视疾病和穴位的不同,综合使用这些手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毫针刺法名词解释
毫针刺法名词解释毫针刺法,又称起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14经络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手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毫针刺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刺疗法的主题,一切针灸疗法所能治疗的病证都可采用毫针疗法治疗。
毫针刺法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明确的的要求,其中针刺的术式、手法、量度、得气等尤为重要。
具体来说,毫针刺法包括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出针法等。
在实施毫针刺法时,需要全神贯注,使刺穴准确,进针顺利,手法对证,运针自如,得气明显。
医生需要观察病人,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
同时,调动病人神气,使精神专一,意守病所,促使气感的来临或使之增强。
在针刺得气后,医生和患者双方仍应注意力高度集中,心神凝聚,守气勿失。
施术者需要精神聚集,密切观察患者神的变化,根据神的盛衰变化施以相应补泻措施。
受术者则需要心定神凝,细细体会针刺感应,意守病所,气为神使,加强疗效。
在应用毫针刺法时,需要注意一些禁忌症。
例如,患者不宜在饥饿、疲劳或精神过度紧张时进行针刺。
对于身体瘦弱、气血虚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可过重,尽量选择卧位。
孕妇的针刺不能过猛,针感不宜过强,尤其腰骶部和下腹部穴位以及劳宫、涌泉、行间、太冲、十宣等穴都不能刺。
小儿囟门没有闭合时头颈部腧穴不能针刺。
对于出血性疾病、慢性病末期诊断不明的危笃病人也要慎用针刺。
对于胸胁、腰背、脏腑所及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不宜深刺。
眼区和颈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位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掌握针刺的角度、深度。
尿潴留的患者在针刺小腹部的腧穴时应该适当掌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免误伤膀胱。
身体过分虚弱和情绪过分激动的患者以及醉酒、过饱都不应该针刺否则易于引起晕针等变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毫针针刺法临床中常用的除七种补泻法39页PPT
毫针针刺法临床中常用的除七种补泻 法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毫针疗法,用毫针(包括芒针)刺入
⑦对于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事故。
芒针疗法 一般采用26号、28号,5寸、7寸、1尺长的长针,以夹持进针法进针,两手配合,将针缓缓刺入。头面、胸背部用横刺,腰臀、肘膝部用斜刺,腹部用直刺。针刺方向和深度,常以取得针感为度,不可盲目过深,应根据腧穴部位特点和病人胖瘦情况而定。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反应,消除恐惧心理,求得相互配合。尤其要注意防止针刺意外,老人、小儿、体弱、孕妇忌用。本法有取穴少、针刺深、刺激量大等特点,临床可用于中风偏瘫、癫狂、痹证等。
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一切针灸疗法所能治疗的病症,均可用毫针疗法治疗。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①针刺时医生必须专心致志,审慎从事,随时观察患者表情,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患者反应,体会针刺后的情况,尽量做到能控制刺激量。
②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重,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发明了同身寸取穴法,肯定了阿是穴的作用。据《唐书·百官志》记载,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在国家医疗和教学机构“太医署”中设有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职,专门从事针灸教学和医疗工作。宋代王惟一编选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铸成针灸铜人模型两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针灸模型,开创经穴模型直观教学之先河。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全面而又系统地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诊法病机、法疗原则、刺灸方法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其中又以《灵枢》所论述的针灸内容尤为详尽,故有《针经》之称。
《黄帝内经》为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难经》在经络、腧穴及针灸等方面对《内经》作了补充。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成功地把针灸和针药结合治疗外感病纳入了他所创立的辨病辨证论治体系,使针灸临床治疗得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医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针灸学课件毫针刺法.ppt
毫针的针刺方法
以针管替代押 手进针的方法
2024/10/8
16
(二)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
正确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是关系 疗效、防止针刺意外的重要环节。
临床上,同一腧穴,针刺方向、角度和 深度的不同,产生的针感强度、感传方 向及治疗效果均有明显差异。
故治疗时应根据施术穴位的位置、病位 病性、病人体质和应用的针刺手法等实 际情况,灵活掌握。
2024/10/8
10
毫针的针刺方法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 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 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 至所要求的深度。
2024/10/8
11
双手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进针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 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
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2024/10/8
35
针刺补泻
单式补泻手法 基本补泻手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
提插补泻 提,提插幅度小,
频率慢,操作时间 短者为补法;
捻转补泻
先深后浅, 轻插重提, 提插幅度 大,频率 快,操作 时间长者 为泻法。
2024/10/8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 度小,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 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 时间 ➢ 一般病症留针10-20分钟 ➢ 寒证、痹证、痛证、痉挛性疾病——延长留针时间
➢ 临床不能一概而定,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 注意观察
2024/10/8
最新中医针灸之毫针刺法
• 作用:固定腧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
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 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
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 具体待点,及针刺深浅和手 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利于 进针和减少病人的疼痛。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
在针刺操作过程中,
• 弹柄法:
• 是将针刺入腧
穴的一定深度后, 以手指轻轻叩弹针 柄,使针身产生轻 微的震动,使经气 运行。
• 指拨法:
• 是将针刺入腧 穴一定深度后, 以手指轻轻在 针柄上拨动以 加强针感!
• 摇柄法:
• 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 深度后,手持针柄进 行摇动。本法既可自 深而浅随摇随提,也 可不进不退,左右摇 摆。用于泻邪或催气、 行气。
影响得气的因素和处理方法
•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 ,不 仅直接关系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 借此可以窥测疾病的预后。
影响因素:取穴定位不准,手法运用不 当,或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等。 处理方法: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 深度,运用必要的针刺手法进行催气。
• 请看录像片段
还有针刺的最后一步------出针, 大家可别忘记咯! 请看录像!
中医针灸之毫针刺法
进针法
• 刺手: 一般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 中
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刺手”。
• 作用: 掌握针具,实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
于针尖,是针刺入皮肤,行针是便于左右捻转,上下 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作等。
• 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左手
深度
•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 深浅程度。虽然每一腧穴针刺深度各不 相同,需遵循下列原则,在体质方面, 身体瘦弱宜浅刺,身强体肥者宜深刺; 在年龄方面,年老体弱及小儿娇嫩之体, 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 腧穴宜深刺。
毫针 刺法
➢ 毫针刺法
震颤法
方法:用小幅度、 快频率的提插捻转 动作,使针身产生 轻微的震颤 作用:催气、守气
➢ 毫针刺法
针刺得气
得气的定义: 经气感应 (也称针感)
得气的表现:
医者:下沉紧/徐和/ 患者:麻/胀/酸/重(热/凉) 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灵枢·刺节真邪》
➢ 毫针刺法
得气的意义
毫针构造与检查
针尖:松针状钩。 针柄:圈柄、花柄(盘龙
针)平柄、管柄 针根:牢固。 针身:光滑挺直、弹性。 针尾:装饰
➢ 毫针刺法
规格
长短规格
寸
1 1.5 2 3 4 5 6
毫米(mm) 25 40 50 75 100 125 150
粗细规格
号数 24 26 28 30 32 34 36
毫米(mm) 0.45 0.40 0.35 0.30 0.25 0.22 0.20
➢ 毫针刺法
原因:体质与精神,体位 手法 留针
晕 症状: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 出 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严重 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唇甲青紫、
➢ 毫针刺法
项目四 针灸技能
任务一 毫针刺法
➢ 毫针刺法
毫针
毫针为古代“九针”之一,因其针体细微,故也称 “微针”、“小针”。现在临床所用毫针多用不锈钢制 成,也有用金、银制成的。不锈钢毫针有较高的强度和 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 腐蚀,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具。
➢ 毫针刺法
持针法:
消毒
一、针具器械消毒
1.高压蒸气灭菌法: 1-1.4kg/cm2 ,115~123oC, >30min 2.药液浸泡消毒法:75%酒精 30~60min 3.煮沸消毒法:水沸后15~20min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毫针刺法简介 • 毫针刺法的操作技巧 •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毫针刺法的疗效与安全性 • 毫针刺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01Leabharlann 毫针刺法简介定义与历史
定义
毫针刺法是一种使用极细的针具 刺激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以达 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历史
毫针刺法源于古代中医,已有数 千年的历史,是针灸疗法中的主 要方法之一。
刺激相关穴位,调整气 机,缓解哮喘症状。
胃痛
刺激足阳明胃经相关穴 位,疏调胃气,缓解胃
痛。
外科疾病
01
02
03
04
颈椎病
刺激颈项部相关穴位,舒缓肌 肉紧张,缓解颈椎病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
刺激腰部相关穴位,调和气血 ,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肩周炎
刺激肩部相关穴位,舒缓肩部 肌肉,缓解肩周炎症状。
网球肘
刺激肘部相关穴位,调和气血 ,缓解网球肘症状。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刺激相关穴位,调节冲任,治 疗月经不调。
痛经
刺激相关穴位,温经散寒,缓 解痛经。
乳腺增生
刺激相关穴位,疏肝理气,缓 解乳腺增生症状。
产后缺乳
刺激相关穴位,促进乳汁分泌 ,治疗产后缺乳。
儿科疾病
小儿感冒
刺激相关穴位,发散表邪,治疗小儿感冒。
禁忌症
对于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出血倾向、皮肤感染等的患者不宜进行毫针刺法治 疗。
02
毫针刺法的操作技巧
针具选择
01
02
03
毫针的材质
选择不锈钢等材质制成的 毫针,以保证其坚固、耐 用和安全。
毫针的规格
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 规格的毫针,包括长度、 直径和针尖形状等。
针灸疗法:毫针刺法
横刺;又称平刺,或称沿皮刺,针身与皮肤呈15度角,横 向刺入,适用于皮肤浅薄处的腧穴,如头部的穴位,如百会、 列缺等。
针刺的深度
指针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而言。 每个腧穴的常规针刺深度,见腧穴 各论。 根据形态定深浅:针刺首先要观察 患者的形态。一般的说,体强形胖者宜 深刺,体弱形瘦者应浅刺。
观年龄定深浅:年老体弱和小儿娇嫩之体 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侧卧位:适用于头、侧胸、侧腹、上肢 和下肢外侧等部位的腧穴,如环跳、肩髃、 外关、风市、阳陵泉等穴。
俯卧位: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 和下肢后面,外侧等部位的腧穴,如百会、 风府、风池、大椎、背俞穴、承扶、委中、 悬钟等穴。
仰靠坐位:适用于头面、颈、胸、上部和 上肢的部位腧穴,如上星、印堂、天突、肩 髃 、曲池等穴。
检查针尖 检查针身 检查针根 检查针柄 检查针尾
16
规格选择: 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 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 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的 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如刺环跳选用3—4寸长针,刺百会 选用1寸短针;成年人多用长针,婴幼 儿多用短针;体弱者宜用细针,体壮者 可选用粗针。
影响得气的原因:体质因素,不同 体质的患者,得气程度差异较大;腧穴 因素,不同的腧穴得气程度差别很大, 有些腧穴得气强烈如合谷;操作方法因 素,腧穴定位不准确,偏离穴位处;进 针过浅或过深,不在得气的区域。
不得气的处理:检查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如定位是否准确;进针的深度是否在得 气的范围 留针候气,被动等待得气的出现 行针催气,运用行针手法激发催促得气。
提插法就是提针与插针的结合应用。
捻转法: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中指夹持针柄作一
毫针刺法—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舒张进针法
用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 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以便进针。此法多适 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提捏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 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于 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 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 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 所要求的深度。此法用于短毫针进针
爪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快速进针法
以进针速度分类 缓慢进针法
插入速刺法 弹入速刺法
缓慢捻进法 压针缓进法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爪切进针法
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穴位上,右 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 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 位,当贴近皮肤时,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 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管针进针法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临床运用
依据毫针长短、患者的情况、腧穴部位、 医生自身的技术特点等选用
注意事项
• 稳准轻快 • 注意手腕、手指、刺手和压押手的配合 • 取得患者配合:精神与体位 •减轻疼痛:分散注意力(咳嗽/呼吸/语言)/揉按/局部
谢谢!
一、持针法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持针法,是术者操持毫针保持其端直 坚挺的方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
一、持针法
• • • • • 两指持针法 三指持针法 四指持针法 持针身法 两手持针法
刺法灸法学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20
直针刺法
图
21
半刺图
图
22
2.临床应用
主要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泄泻;亦可用于 肢体麻木、关节扭伤、面瘫患者恢复期部分 无腧穴分布区域亦常用半刺法刺之;对斑秃、 脂溢性脱发者亦常用半刺法。
对部分浅表痛病者可直针刺法。 3.注意事项
12
齐刺法
图
13
2.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痛点固定、压痛明显且 病程缠绵的病症。如肱骨外上髁炎、 肩周炎、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四肢部 骨性关节炎等。
14
(三)扬刺法
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 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者,正纳一,傍纳四而浮之,以治寒 气之博大者也。”
62
晕针
3.处理:停止针刺,平卧,放低头部,松 解衣带,保暖。
轻症:休息并喂饲糖水、温开水后可恢复; 重病:按压人中、素髎、内关等穴。并及
时开放静脉,补液升压; 昏仆者:升压、强心;改善微循环;吸氧。
必要时请内科会诊;
63
晕针
4.预防: (1)初诊者畏针,耐心解释消除恐惧。 (2)劳累者休息,饥饿者进食后治疗,汗
2.尾骶穴 长强:膝胸位取穴,沿尾骨与直肠之间斜
刺0.5~1寸。 腰俞:俯卧位取穴,向上斜刺0.5~1寸。
针刺过深或大幅度提插捣针,容易造成蛛 网膜下腔出血。
59
四、上肢和下肢部腧穴
(一)上肢部腧穴 1.肩腋部腧穴 2.上臂部腧穴 3.前臂部腧穴 4.手部腧穴
60
(二)下肢部腧穴
2.应用:主要适用于运动系统损伤性 疾病。
3.注意:取穴应精简,活动幅度应依 病情而定,施行手法应由弱至强,防 止晕针。
针灸学-毫针刺法
针灸学-毫针刺法针刺准备消毒针刺前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包括针具消毒、医生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和治疗室内消毒。
针具消毒①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在高压蒸汽锅内灭菌。
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
②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无菌巾或无菌棉球擦干后使用。
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按规定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
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针管、针盒、镊子等,可用戊二醛溶液(保尔康)浸泡10~20分钟。
③煮沸消毒法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加温煮沸。
一般在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可达到消毒目的。
医生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方可持针操作。
持针施术时,如操作需要触及针身时,应注意接触手指的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在穴位皮肤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
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治疗室内消毒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洗晾晒。
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化,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体位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以防患者感到疲劳或晕针;对患有严重心脏病和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慎用俯卧位。
进针方法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刺手”,辅助针刺的手称为“押手”。
进针方法包括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管针进针等方法。
毫针刺法
单式补泻手法
②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
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中风病
1、“醒脑开窍法”
主穴:内关
水沟 辅穴:极泉 三阴交 委中
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晕针: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的患者,由于精
神紧张、体位不适、针刺刺激太强等,患者 会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汗出、 晕厥等。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让患者仰卧,头部放低,可指掐或针刺水沟、 素髎、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涌泉等 急救穴,并采取其他必要的处理措施。
毫针刺法
湘潭市中医医院 成建平
概念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
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 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刺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能治疗内、外、 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物品准备
一次性针灸针 75%酒精(安尔碘)
物品 准备
消毒棉签
消毒干棉球
滞针:由于患者精神紧张,或针刺后患者因
疼痛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进针后患者体位 变动,使肌肉纤维缠绕针体,导致行针时或 留针后针下滞涩,行针或出针困难,使患者 感觉疼痛。应嘱患者放松,或在滞针腧穴附 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 针。
弯针:由于手法不熟练,或针下碰到坚硬的
组织,或留针时患者体位变动,或因滞针处 理不当,使针柄改变了进针或留针时的方向, 行针及出针困难,患者感到疼痛。应停止行 针,将针顺着弯曲的方向缓慢退出。
毫针刺法-针灸学
持针姿势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包
括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针管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指仅运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多 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用刺手拇、食指 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 身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 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 度。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身, 中指指端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 毫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
第五章刺灸法各论
刺灸法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不同针灸工具和手段 的治疗作用不同,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各异,当熟练 掌握。本章主要介绍临床常用的刺灸方法。
第一节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指运用不同的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 刺激人体特定部位(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毫 针刺法是古今针灸临床中运用最多、手法最丰富、应 用最广泛的针灸治疗方法。
3.毫针的形状
根据针柄与针尾的构成和形状不同,毫针可分为: ①环柄针,又称圈柄针,即针柄用镀银或经氧化处理的金属丝缠绕成环形者; ②花柄针,又称盘龙针,即针柄中间用两根金属丝交叉缠绕呈盘龙形者; ③平柄针,又称平头针,即针柄用金属丝缠绕,其尾部平针柄者; ④管柄针,即针柄用金属薄片制成管状者。其中,平柄针和管柄针主要在进
四、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一)进针法
进针法指将毫针刺入腧穴的操作方法。在进行针刺操 作时,一般是双手协同,紧密配合。《灵枢九针十二 原》云:“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临床上一般以 右手持针操作,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 毛笔,将针刺入穴位,故称右手为“刺手”;左手爪切 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固定针身,故称为“押手”。
在此基础上,可在自身或他人穴位上试针,并体会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瘀血之细小络脉,使其出血的治疗方法。因其刺 血络为主,又称刺络,多用于实证、热证。目前 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放血法均属本法范围.
• 5、分刺 “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即针刺肌肉的
一种刺法。分肉指附着于骨胳部的肌肉。分刺主 治肌肉的痹证、痿证、损伤等。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
• 一.透穴刺法 • (一)操作方法 • 1、直透法 • 2、斜透法 • 3、横透法
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
《灵枢·官针》说:“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即指 九种不同性质的病变,采用九种不同的刺法治疗。 1、输刺
“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腧也。”即取荥穴、 输穴和五脏背俞穴,治疗相关的脏腑病的刺法。因 其突出针刺本输穴和背俞穴的作用,故称为输刺。 2、远道刺
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
• 偶刺 “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病所,一
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 • 报刺
“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 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 复刺之也。”
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
• 恢刺 “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
急,以治筋痹也。” • 齐刺
“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 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 深者也。”
“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 如拔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豹文刺 “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
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豹 文刺是多点散刺出血,形如豹纹的刺法。 • 关刺
“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 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或曰渊刺,一 曰岂刺。”
• 6、大写刺 “大写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即用铍针
切开排脓、放血、泻水的刺法。
• 7、毛刺 “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即浅刺皮肤
的刺法。九针中的镵针,便属毛刺法。现代的皮 肤针法,也是由毛刺发展而来。
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
• 8、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即左病取 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的刺法。其原理为 人体经脉气血左右贯通,如手足三阳经左右交会 于大椎穴,足三阴经左右交会于关元穴。 另有缪刺法,也出自《内经》,同属左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右取左之刺法。不同的是巨刺刺经脉,缪刺刺络 脉。 9、焠刺 “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即将针烧红后刺 入人体,以治寒痹的刺法。现代的火针刺法亦为 焠刺。
• 阴刺 “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
寒厥,足踝后少阴也。”
• 傍针刺 “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
留痹久居也。”
• 赞刺 “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
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
• 五刺法 《灵枢·官针》说:“凡刺有五,以应五
脏。”五刺法是根据五脏应合五体的关系而 形成的刺法。 • 半刺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扬刺 “扬刺者,正内(纳)一,傍内(纳)四而浮之,
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 直针刺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也。” • 短刺
“短刺者,刺骨痹,摇而深之,至针骨所,以 上下摩骨也。” • 浮刺
“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合谷刺 “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
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输刺
“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 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 即上病下取,循经远取的刺法。府输原指六腑在足 三阳经膝关节以下的下合穴。因六腑在躯干、在上; 下合穴在下肢、在下。因此,六腑病远道刺,可上 病下取下合穴治疗。
• 3、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即刺 经脉所过部位中因气血瘀滞不通而出现结聚现象 的地方。本法主治经脉病,并独取病经的阿是穴, 故名。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