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
附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精神,增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特制定本战略。
战略实施期为2011-2020年。
一、战略意义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我国当前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的重要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发展海洋经济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纳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已成功设计和建造了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多种海洋工程船舶,在基础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基本形态,但在高端新型装备设计、建造、配套、工程总承包能力等方面尚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国内海洋开发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未来十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充分利用我国船舶工业和石油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的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制造体系和配套供应体系,抓住全球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日益增长的装备需求契机,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力度,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完全有可能实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跨越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需求为导向,立足科技创新,完善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重点突破海洋深水勘探装备、钻井装备、生产装备、工程船舶的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全面提升自主研发设计、专业化制造及设备配套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跨越发展。
海洋工程装备中长期规划
海洋工程装备中长期规划
海洋工程装备中长期规划的目标是以2023年为起点,到2023年为终点,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水平和
质量,加快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进程,推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
的发展。
具体来说,海洋工程装备中长期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加强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能力。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核心技术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重点研发和生产
一批关键性、高端的海洋工程装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加强海洋工程装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推动海洋工程装备
行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统一性。
加强对海洋工程
装备的检测、认证和监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再次,加强海洋工程装备的产能建设。
通过增加生产投入和扩大生产
规模,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产量和供应能力。
建设一批高效、安全、
环保的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基地,加快行业的产能升级和结构调整。
最后,加强海洋工程装备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工程
装备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提高我国海洋工程
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走向国际市场,扩大国际
影响力。
总结起来,海洋工程装备中长期规划旨在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技
术水平和质量,推动行业的发展。
通过加强研发能力、标准化建设、产能
建设和国际合作,实现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为我国
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0年跻身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强国
团 )实施专业化重组 以及 内部资源整合 ,压减过剩产 能。 围绕 市场需求 和前 瞻布局 ,加快产 品结构调 整。 延伸产业服务链条 ,拓展 以工程服务为主的产业链发 展新方 向,向提供 “产品 +服务”模式转变 。三是多 措并举 去 “库存 ”。创新 商业模式 ,通过开展基金投资 、 融资租赁 、资产重整等多种途径推动海工装备交付运 营 ,通过强化项 目全过程风险管控 ,帮助客户解 决融 资和运营租赁问题 ,为保交船创造条件。四是突破瓶
海洋工程装 备领域 建成一批竞争力强 的新型工业化产 提供 了广 阔空间 。为 引导行 业把握机 遇 、应 对挑 战 ,
业 示 范 地 。
加快 提升产业 发展质量 和持续发展 能力 ,制定本 《行
《行动 计划 》提 出 ,要 初步形成 2— 3家海洋工程 动计 划 》
整体 解决 方案供 应商 和总承包 商 ,形成 4—5家世界
品 同际竞争 力明显提 高。二是海 上风电装备 、海洋渔 市场规模 急剧萎缩 ,船 东接船能 力 和接船 意愿 大减 ,
、 装备 、海底矿产 资源开发装 备 、海洋电子信息装备 我 国海 二r企 业 面临严 峻 的生存 挑 战 。与此 同 时 ,我
等新兴海洋 T程装 备研 制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 。i是 国海 洋 强 国战 略加快 实施 ,为海 工装 备制 造业 发展
基础 ,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 的核 D环节 。海洋T程装 政 策 着 力 点 ,注 重 以 发 展 为 导 向 ,兼 顾 当前 和 长 远 ,
1 2
提 出了 2017-2020年 海洋 工程装 备制 造业 发展 的总 体要求 、重点任 务和保 障措施 。
制定 的过程
在 《行 动计 划 》编制过程 中 ,注重部 门联动 ,成 立跨部 门联合编制组 ,同部署 、同研究 、同落实 ;开 展专题 调研 ,编制组先后赴大连 、烟 台 、海南 、福建 等深入 了解我 国海洋经济开发 和海洋工程装 备发展情 况 ,并多次组织召开工作会 、座谈会 、 研 讨 会 ,针 对 海 洋工 程装 备 制造 业 面 临 的严 峻 形 势 、存 在 的 突 出问题 进 行 专题 研 究 ;广泛 征 求 意见 ,先 后 征求 了相 关部 委 、地方 行业 主管 部 门 、行业 组 织 、有 关金 融 机构 和 企 业 的意 见 ,在认 真 吸 纳各 方 意见 建议 的基础上 ,形成 ‘T 《行动计划 》。
202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年销售收入将超4000亿元
202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年销售收入将超4000亿元
工信部发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到2020年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
规划还提出,重点打造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三个产业集聚区,2015年销售收入均达到400亿元以上,2020年提高到800亿元以上;重点培育5到6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总承包商,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2020年提高到400亿元以上。
同时,全面掌握深海油气开发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技术,装备安全可靠性全面提高,并在部分优势领域形成若干世界知名品牌产品;突破海上风能工程装备、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的关键技术,具备自主设计制造能力;海洋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装备及部分海底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技术实现突破;海洋生物质资源和极地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装备、极地特种探测/监测设备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明显增强。
此外,关键系统和设备的制造能力明显增强。
2015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30%以上,2020年达到50%
以上;在海洋钻井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深海锚泊系统、大功率海洋平台电站、大型海洋平台吊机、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水下生产系统等领域形成若干品牌产品;具备深海铺管系统、深海立管系统等关键系统的供应能力;海洋观测/监测设备、海洋综合观测平台、水下运载器、水下作业装备、深海通用基础件等实现自主设计制造。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规划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
新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产业发展要把握好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产业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科学制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的发展规划,全面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对扩大就业,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部分发展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以服务于产业发展需要为中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第二部分坚持原则1、开放融合。
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2、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创新经营模式和业态,推动联合重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优胜劣汰;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支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3、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4、产业联动,协同发展。
统筹协调产业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关联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成链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扩大高端产品服务供给,加快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第三部分背景分析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
天津市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式钻井平台等海洋油气开发装备规模化生产,汽车
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建造,水下机器人等 海洋观测监测装备制造,以及船舶综合船桥系统、海 洋重力仪等船舶关键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
尽管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取得了 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受国际船舶市场持 续深度调整和国际原油价格影响,交船难、接单难、 融资难现象依然突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 建造周期较长,生产成本高,资金回笼较慢,企业运 营资金压力大。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 设,形成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的发展格局,打造 (')
造系统,研制生产一体化紧凑型高效装卸船设备、 海上作业高度稳定性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
个 船 舶 和 海 洋 工 程 装 备 产 业 创 新 和 服 务 平 台 ,进 一步完善总装造船模式,推动数字化造船、智能化
纲 要》《海 洋 工 程 装 备 制 造 业 中 长 期 发 展 规 划 (!"$$%!"!" 年)》,《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
制造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 际,制定本行动方案,期限为 !"&' 年%!(!) 年。
!"#$%
全球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主要力量集中在
我国、韩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国际船市
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龙头企业,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等 / 家国家级专业海洋科研机构,以及中国船舶重
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天津大学海洋学院等 $) 余家涉海研究院所和高校。掌握了超大尺度重型
海洋装备制造、深海自主探测技术、海洋立体观测监
测、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拥 有 0)) 米水深以内油气田开发装备自主研发,自升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
新能源政策法规目录汇编一、综合类1.1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年7月23日发布发改高技【2011】1592号)1.2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修订)(国际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2011年8月3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令第11号)1.3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5日发布发改高技【2011】1675号)1.4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2011年9月8日发布商产发【2011】310号)1.5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29日发布财综【2011】115号)1.6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国家能源局2011年12月5日发布国能科技【2011】395号)1.7外商投资产为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011年12月24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令第12号)1.8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家海洋局2012年2月发布)1.9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3月7日发布财关税【2012】14号)1.10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14日发布财建【2012】102号)1.11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能源技术装备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14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121号)1.12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19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130号)1.13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4月27日发布财建【2012】167号)1.14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12年4月30日发布国发【2012】15号)1.15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5月7日发布)1.16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电力的实施意见(国家电监会2012年6月14日发布)1.17国家能源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国家能源局2012年6月18日发布国能规划【2012】179号)1.1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7月6日发布发改能源【2012】1207号)二、风电2.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5月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36号)2.2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6月9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77号)2.3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6月1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82号)2.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00号)2.5 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2011年7月6日发布)2.6 国家能源局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12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26号)2.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25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85号)2.8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0月16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73号)2.9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1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74号)2.10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运行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1月1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2号)2.11 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2月16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47号)2.12 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电监会办公厅2012年3月1日发布电监安全【2012】16号)2.13 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3月19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82号)2.14 关于印发风电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科技部2012年3月27日发布国科发计【2012】197号)2.15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24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35号)2.1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95号)三、三.太阳能3.1 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1年12月16日发布财办建【2011】187号)3.2 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2012年1月18日发布财建【2012】21号)3.3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2月24日发布)3.4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科技部2012年3月27日发布国科发计【2012】198号)3.5 关于公布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2012年4月28日发布财建【2012】177号)3.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194号)3.7 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9月14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298号)3.8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10月29日发布)3.9 关于组织申报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2012年11月7日发布财办建【2012】148号)四、水电4.1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概算调整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3月16日发布)4.2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5月1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156号)4.3 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7月31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42号)4.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8月1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263号)4.5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2011年10月18日发布发改新能【2011】2242号)4.6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和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1年11月3日发布国能新能【2011】361号)4.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12年7月7日发布国能新能【2012】200号)五、核电5.1 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项目表》和《核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家能源局2009年10月12日发布国能科技【2009】274号)5.2 关于调整三代核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设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7月5日发布财关税【2011】45号)5.3 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2011年10月20日发布)5.4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务院2011年12月15日发布国发【2011】42号)5.5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11年12月20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2号)5.6 关于印发《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国家核安全局2012年6月12日发布国核安发【2012】98号)5.7 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关于印发与核安全相关的能源行业核电标准管理和认可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2012年7月25日发布国能科技【2012】226号)5.8 国务院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环境保护部2012年10月10日发布)六、生物质6.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3月28日发布发改价格【2012】801号)七、部分地区7.1 安徽省“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3月9日发布建科函【2011】204号)7.2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2011年9月23日发布鲁经信资字【2011】526号)7.3 上海市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人民政府2011年12月5日发布沪府发【2011】90号)7.4 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12月6日发布津发改规划【2011】1490号)7.5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12月26日发布京发改【2011】2287号)7.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3月16日发布新政办发【2012】31号)。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部署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引领制造业向高端方向发展。
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文件。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基本形成了以战略为引领、以规划为支撑、以政策措施为配套保障的政策体系。
同时,着力创新政策工具,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相关主要政策进展(一)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政策现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下简称《决定》)提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要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
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
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五大产业,并制定了各领域的产业发展线路图,分别提出了到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重大行动及重大政策。
进一步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能力、产业组织结构四个方面提出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重点任务,部署了重大工程与区域发展重点,安排了金融财税政策支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质量品牌建设、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升对外合作水平等保障措施。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共17页文档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年2月目录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3)(一)指导思想 (3)(二)发展原则 (3)(三)发展目标 (4)三、主要任务 (6)(一)加快提升产业规模 (6)(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7)(三)提高设备配套能力 (9)(四)构筑海工装备现代制造体系 (10)(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1)(六)实施重大创新工程 (11)四、政策措施 (12)(一)积极培育装备市场 (12)(二)规范和引导社会投入 (12)(三)完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 (12)(四)加大科研开发支持力度 (13)(五)推动建立产业联盟 (13)(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4)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五大类1。
紧密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9)32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9-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以海洋油气资源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是当前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技术相对成熟,装备种类多,数量规模较1海洋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滨海矿砂;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海上太阳能、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潮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海洋生物质能;海洋化学资源包括海水本身、海水溶解物;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包括生产空间、贮藏空间、通道空间、生活休闲娱乐空间及军事战略空间资源。
2011年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11年,中国船舶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但受世界经济复苏疲软、船舶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新船成交量大幅下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运行指标(一)造船三大指标有升有降2011年,全国造船完工量为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接船舶订单量为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截止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4991亿载重吨,比2010年年底下降23.5%。
按载重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1%、52.2%、43.3%。
(二)工业总产值保持增长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有153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775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下降3个百分点。
其中,船舶制造业5983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下降1.4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909亿元,同比增长30.7%,增幅提高5.2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81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下降17.3个百分点。
(三)船舶出口继续增长2011年,我国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62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新接出口船订单276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5%;年末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3672亿载重吨,比2010年年底下降17.5%。
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76.4%和91.2%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196亿元,同比增长13.4%。
其中,船舶制造业2741亿元,同比增长14.5%;船舶配套业100亿元,同比增长10.4%;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08亿元,同比增长6.2%。
2011年1-11月,船舶出口金额为397.8亿美元,同比增长8%。
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75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欧洲仍是出口的主要市场,其中向亚洲出口199.3亿美元,占比50.1%,向欧洲出口88.1亿美元,占比22.1%。
海洋工程装备五年计划出炉
工信音 发布光 电子器件发展 五年路线 图
工 信 部 网 站 2018年 1月 2 日发 布 《中 国 光 电 子 器 件 产 业 技 术 发 展 路 线 图 (2018—2022年)》 (简称 《路线图》), 分 析 我 国 在 光 通 信 器 件 、通 信 光 纤 光 缆 、 特 种 光 纤 、 光 传 感 器 件 等 领 域 的 产 业 竞 争 优 劣 形 势 ,并 提 出若 干 目标 建 议 。
当 前 ,海 洋 工 程 装 备 市 场 需 求 持 续 低 迷 ,全 球 海 洋 工 程 装 备 制 造 业 遭 受 严 重 ;中击 , 新 订 单 大 幅 萎 缩 , 已 建 成 和 在 建 产 品 大 面 积 延 期 或 撤 单。 我 国 海 洋 工 程 装 备 制 造 业 正 处 在 生 存 与 发 展 的 关 键 阶 段 , 既 面 临 严 峻 挑 战 ,也 面 临 加 快 赶 超 的 战 略机 遇。
l ‘I{,2f t,68.f ,tf 33
懑洋 程篓裔五年计划出炉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等 八 部 门 近 日联 合 印 发 《海 洋 工 程 装 备 制 造 业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行 动 计 划 (2017 2020年 )》 (下 称 《计 划》)。 《计划》要 求,支持 符合条 件 的 海 洋 资 源 开 发 企 业 、 海 洋 工 程 装 备 带 造 企 业 在 境 内 外 上 市 融 资 、发 行 各 类 债 务 融 资 工 具 。
光 通 信 器 件 方 面 , 《路 线 图》 指 出 , 中 国 光 通 信 器 件 市 场 约 占全 球 25%一30% 左 右 市 场 份 额 ,但 是 我 国 光 通 信 器 件 厂 商 以 民 营 中 小 企 业 为 主 , 高 端 芯 片 器 件 自给 能 力 有 限 , 国 产 化 率 不 超 过 l0% , 已 成 为 中 国 系 统 设 备 厂 商 的 瓶 颈 。此 外 , 我 国 光 通 信 器 件 产 业 还 存 在 标 准 、 专 利 等 软 实 力 方 面 建 设 意 识 和 能 力 不 足 、 配 套 行 业 基 础 薄 弱 、 企 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负 担 重 等 问 题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年 2 月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Q.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 2.(一)............................................... 指导思想2.(二)............................................... 发展原则2.(三)............................................... 发展目标3.三、主要任务................................................... 5..(一)加快提升产业规模5.(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6.(三)提高设备配套能力8.(四)构筑海工装备现代制造体系9(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1Q(六)实施重大创新工程1Q四、政策措施 (11)(一)积极培育装备市场11(二)规范和引导社会投入12(三)完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12(四)加大科研开发支持力度.2(五)推动建立产业联盟13(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3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五大类I。
紧密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力发展海工装备迎接全球海洋开发
个 是 自主研发创新 能力不足 ,另一个是 大多数企业缺 乏海 工业务 明确 的清晰地发展规 划。 例 如 ,国内 目前 生产 的钻井 平 台 ,大都 是从 国外 专 利
引用过 来的 ,自主设计 的 占的比例很小 。配 套设备在整个 海 工装备 中的地位 比船体 要高得多 ,比如一艘 造价数亿美元 的
合资成 立研发机构 。支持 国内企 业创建 国际化 营销和服务 网 络 ,提 高国际化经 营水 平 ,创建国际知 名品牌和企业 。支持
有实力、有条件 的国内企业到境外设立公 司 ,并购或参股 国 外企 业和研发机构 。支持海洋工程装备 制造企 业 、设计公 司 与境 外研 发设计机 构、知名企 业开展 合资合作 、联 合设计。
断完善产业体 系。
3 优 势 企 业 带 动 区域 产 业 茁 壮 成 长 。 发 挥 中船 黄 埔 造 、
挥 滨江临海优 势 ,瞄准 “ 第一 ”乘 势大力发展海工产业 ,使
其成 为引领全 市乃至江苏省沿海 经济转型升级 的重 要标 杆。 以熔盛重 工为代 表 ,南通大 型船 舶修 造企业正在加速 向海工
一
备企业可 以有更 多的精 力放在科研 和新产 品开发 上。
其次 ,加大力度进 行降本 增效。在 当前形 势下 ,船舶企
业更要强化 管理 ,抓好现代 装备模式建设 ,进 一步提高生产 效率 ,确保 产品质量 ;更 要高度重视节能 降耗 工作 ,降低成 本 ,提高效益 。
再次 ,是各级行业管理部 门和 中介组织 ,要进一步完善 对船舶 工业 的信 息 、法律 、金 融等方面 的服务 ,助推企业 的
同步发展 ,中国企业将被 牢牢钉在海工产业链 的低 端 ,这是 中国企业进军海工市场最大 的隐患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 20)全文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核心环节,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加快推动舟山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舟山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赋予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对加快转变舟山经济发展模式,带动浙江海洋经济腾飞,促进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国内外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海洋工程产业的市场格局1.欧美垄断海工装备设计和高端制造领域欧美国家企业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的引领者。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亚洲国家的转移,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了中低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但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设计方面仍然占据垄断地位。
欧美企业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运输与安装、水下生产系统安装和深水铺管作业业务,主要企业有法国Technip公司,意大利Saipem公司、美国McDermott 公司等。
2.亚洲国家主导海洋工程装备总装领域在亚洲,韩国、新加坡、中国和阿联酋是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国。
韩国垄断了钻井船市场,截止2010年底,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现代重工和STX造船生产钻井船市场占有率达到94%。
韩国和新加坡则占据了FPSO改装和新建市场,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67%和82%。
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领域,新加坡、中国和阿联酋占主导地位。
■韩国■新加坡□ |工■ 已本口二图1:2010年全球海工市场订单格局3.海洋资源大国开始进入制造领域近年来,依托本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巨大需求,巴西和俄罗斯等资源大国开始培育本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成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新的竞争者。
巴西提出在本国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的装备由本国企业制造,其国内几家船厂加快能力建设。
俄罗斯通过本国能源公司的系列订单,实现本国造船业现代化,并以订单为“诱饵”,邀请日本、韩国造船企业参与该国船厂建设和改造。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是指生产和销售各种用于海洋工程的设备、器材和工具等,包括海洋开发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存、运输、维修等领域的设备和技术。
二、分类特点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可以根据使用领域、技术类型和设备功能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使用领域,可以分为海底勘探、开采和加工、海上运输和维修等多个领域;根据技术类型,可分为机械、电气、软件等不同类型;根据设备功能,可分为远程监测、小型勘探、深海维修和开发等多个功能领域。
三、产业链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钢材、合金、材料等)供应商、零部件生产商、设备制造商、技术服务商、装备维修服务商、地勘勘探企业、海上承包商、海运商以及政府监管机构等多个环节。
四、发展历程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发展成熟阶段。
1. 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建立海洋工程装备的框架,开发一系列基础设施和技术来支持海洋工程发展。
其中,中国掌握的核心技术有“南海Ⅰ号”测量船、“两弹一星”研发和建设等。
2. 成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这个阶段被认为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转型期。
随着油气勘探、海底金属矿物开采、深海科考和水下隧道等多项海洋工程的开展以及政府对海洋经济开发的加大支持力度,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3. 发展成熟阶段(21世纪中期至今)在当前的阶段,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已经转型升级,国产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也深度支撑了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 国家海洋战略(2011)文件主要提出了“以服务海洋经济为中心,推进海洋发展战略”这个政策。
要求推动“装备引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体系完善”的四大发展重点,加快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步伐。
2. 关于加快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文件主要从政策性、产业和市场化、组织保障三个方面,总结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经验,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促进产业大发展、加快市场化步伐和完善组织机构等要求。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一、背景和意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本年度重点工作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二、工作目标1. 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2. 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3. 拓展市场渠道,提高品牌影响力。
4.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企业软实力。
三、重点工作安排1. 产品质量提升:(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稳定。
(2)加强生产工艺改进,提高产品精度和稳定性。
(3)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确保产品合格率达到行业标准。
(4)开展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查,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2. 技术创新:(1)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实力。
(2)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3)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4)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争取政策支持。
3. 市场拓展:(1)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2)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
(3)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研讨会等活动,扩大企业影响力。
(4)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开拓市场。
4. 人才培养:(1)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鼓励员工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员工竞争力。
(4)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5. 安全管理:(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无事故。
(2)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3)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2. 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
3. 加大资金投入,为重点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五部委发布海工装备中长期发展规划
五部委发布海工装备中长期发展规划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和化工》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备受关注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日前出台,这份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的《规划》提出:到2015年,整个产业销售收入将达2000亿元以上,到2020年达到4000亿元,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0%和35%以上。
【总页数】1页(P31-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
【相关文献】
1.中集来福士——哈焊所海工装备焊接工程实验室在海工院揭牌 [J], 齐欣;
2.上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布 [J],
3.哈焊所海工装备焊接工程实验室在中集海工院揭牌 [J],
4.海工装备(平台类)行业规范条件发布 [J],
5.全球海工装备需求复苏亚洲最大海工装备展三月举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年2月目录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原则(三)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加快提升产业规模(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三)提高设备配套能力(四)构筑海工装备现代制造体系(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六)实施重大创新工程四、政策措施(一)积极培育装备市场(二)规范和引导社会投入(三)完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四)加大科研开发支持力度(五)推动建立产业联盟(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五大类[1]。
紧密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以海洋油气资源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是当前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技术相对成熟,装备种类多,数量规模较大,是未来5-10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海上风能、潮汐能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以及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观测和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装备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随着海洋波浪能、海流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等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不断成熟,相关装备的发展也将逐步提上日程。
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产业区,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
此外,海上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初具规模,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服务业发展滞后。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面对海洋资源开发这一不断成长的新兴市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相关装备,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
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应对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更要抓住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需求增加的机遇,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力协同,迎难而上,力争通过十年的发展,使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总体趋势,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重点突破深海装备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以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加快推进以海洋风能工程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积极培育潮流能、波浪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海洋生物质资源和极地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装备等相关产业,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完善产业链,促进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原则 1.面向需求,突出重点。
针对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大、技术成熟度高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
2.总包牵引,专业发展。
着力提高装备的总承包能力和总装集成能力,带动相关设备供应商和分包商的发展;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努力培育研发设计、总装建造、模块制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能力。
3.合理布局,完善体系。
立足现有装备工业基础,加强能力建设的统筹规划,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和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不断完善产业体系。
4.依托骨干,培育品牌。
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努力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综合竞争力强的品牌企业;倡导“产、学、研、用”相结合,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打造一批技术性能优良的品牌产品。
5.着眼长远,增强储备。
把握海洋资源开发装备领域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加强海洋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资源、海洋与极地生物基因资源和极地空间资源等领域相关装备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三)发展目标经过十年的努力,使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1.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2015年,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2020年,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
2.形成若干产业集聚区和大型骨干企业集团。
重点打造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三个产业集聚区,2015年销售收入均达到400亿元以上,2020年提高到800亿元以上;重点培育5-6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总承包商,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2020年提高到400亿元以上。
3.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全面掌握深海油气开发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技术,装备安全可靠性全面提高,并在部分优势领域形成若干世界知名品牌产品;突破海上风能工程装备、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的关键技术,具备自主设计制造能力;海洋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装备及部分海底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技术实现突破;海洋生物质资源和极地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装备、极地特种探测/监测设备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明显增强。
4.关键系统和设备的制造能力明显增强。
2015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30%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在海洋钻井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深海锚泊系统、大功率海洋平台电站、大型海洋平台吊机、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水下生产系统等领域形成若干品牌产品;具备深海铺管系统、深海立管系统等关键系统的供应能力;海洋观测/监测设备、海洋综合观测平台、水下运载器、水下作业装备、深海通用基础件等实现自主设计制造。
三、主要任务(一)加快提升产业规模 1.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结合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现有装备工业总体布局,在以大连-天津-烟台-青岛为主的环渤海地区、以江苏苏中地区-上海-浙江浙东地区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深圳-广州-珠海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培育三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具备总装建造、修理改装、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全面提升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提高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总装集成能力,打造具备总承包能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总装制造企业(集团)。
以总承包为牵引,带动和引导一批中小型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在工程设计、模块设计制造、设备供应、系统安装调试、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逐步发展成为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分包商。
3.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支持企业利用现有修造船设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适应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特点对生产设施进行改造、工艺流程优化,以及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节能降耗及减排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
4.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
支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以产品、资本为纽带开展联合开发、联合经营,实施强强联合,规模化发展,实现规模经济。
支持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与钢铁、石油等上下游企业以战略联盟或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适当延伸产业链,在上下游产业实现战略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增强抗风险能力。
(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1.加快重点产品研发。
围绕海洋资源在勘探、开采、储存运输和服务等四大环节的需求,加快培育和发展相关重点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设备。
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自升式钻修井/作业平台、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起重铺管船、大型起重船/浮吊、深海锚泊系统等关键系统和设备、水下采油树、泄漏油应急处理装置等水下系统及作业装备、海上及潮间带风机安装平台(船)、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等,逐步实现自主设计建造,形成品牌,使之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主导产品。
2.大力培育专业设计能力。
结合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发展趋势,在巩固提高浅水装备设计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升装备的前端工程设计和基本设计的能力,掌握大型功能模块的设计技术,突破相关系统和设备的核心技术,全面提升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能力。
3.提高建造和工程管理水平。
结合生产经营工作和实际工程项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建造技术研究和项目管理技术研究,掌握海洋工程装备特有的建造技术、安装调试技术,建立与海洋工程装备项目特点相适应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工程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支撑总承包和总装集成能力的提升。
4.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建设深海技术装备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积极开展海洋环境观测与监测技术、深海运载与深海探测、海底观测网络技术等海洋基础技术的研究。
以满足工程项目实际需要为目标,系统开展深海浮式结构物水动力性能分析、深海设施疲劳强度分析、装备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海洋防腐蚀技术、深海工程安全监测/预警及远程控制技术等基础技术的研究。
围绕典型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加大对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功能部件的研究支持力度,形成于部件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加大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建立健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标准体系。
5.开展前瞻概念性产品研究。
着眼于海洋资源开发的长远需求,加强研发波浪能、潮流能、海水温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装备,天然气水合物、多金属结核等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装备,海水提锂、提铀等海水综合利用的成套装备,极地生物基因资源和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装备以及极地特种探测和监测装备,海上机场、海上卫星发射场等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为未来的产品工程化和商业化开采奠定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