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的创新与实践_吴舜泽
第四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暨新安江生态补偿实践研讨会黄山开幕
方伟周君为美丽中国贡献黄山智慧、奉献黄山力量11月9日上午,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黄山市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暨新安江生态补偿实践研讨会在屯溪开幕。
来自国家部委、长三角城市代表、省内外相关部门以及权威高校专家学者和国内生态环保龙头企业代表参加研讨会,并围绕跨省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财力和支出责任的匹配、空间管控、治污减排、政策研究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代表的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交流、宣传、推广,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黄山智慧、奉献黄山力量。
六大热点话题透彻剖析本届研讨会以“保护绿水青山共享绿色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协同发展为主线,围绕相关主题开展广泛、深入研讨。
为期2天的研讨会,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部委,长三角城市代表,安徽省财政厅、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省直部门,省内城市代表,以及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的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E20研究院的权威专家进行主旨演讲。
大会围绕“十四五”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区域水环境保护修复、流域生态补偿、水污染源排放管控、地下水环境保护、水环境模型模拟与大数据分析等六大热点话题展开。
黄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题,详细阐述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八年探索实践所取得的生态、经济、社会、制度等多重效应。
同时,也就新安江保护治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还面临的不少困难和压力作了探讨;并就下一步继续深化试点工作、统筹抓好流域综合治理,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好,着力打造生态补偿机制“长效版”“拓展版”“推广版”,为共建“天更蓝、水更净、空气更清新”的美丽中国,贡献黄山智慧、奉献黄山力量,进行了现场交流。
吴舜泽:“水十条”是推进水环境治理的利器和路线图
吴舜泽:“水十条”是推进水环境治理的利器和路线图陈向国【期刊名称】《节能与环保》【年(卷),期】2015(0)7【摘要】2015年4月16日,由环境保护部组织领导,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捉刀、历时两年、经过数十次修改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因其有10条内容,简称其为"水十条")由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
"我感觉‘水十条’是一个全面、系统、符合水环境本身客观规律的行动纲领,也是我们向水环境宣战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进水环境治理的路线图。
"具体牵头承担"水十条"的编制技术工作的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如是评价"水十条"。
【总页数】6页(P16-21)【关键词】舜泽;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行动纲领;规划院;水质改善;环保市场;治污减排;近岸海域环境【作者】陈向国【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相关文献】1."水十条"框架下的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思考——以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为例[J], 尚春林;冀保程2.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吴舜泽主任一行参加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 [J],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3.生态环境保护要为经济发展让路?平衡二者关系变得尤为重要——专访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 [J], 李彪4.京津冀如何构建环境治理一体化大格局?“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提供制度支撑和行动指南 [J], 肖强;王海龙5.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吴舜泽主任一行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调研[J], 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坚持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例 陈国有
坚持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例陈国有摘要: 2018年4月12日,由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编制的《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绩效评估报(2012-2017)》通过专家评审。
这意味着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通过验收,安徽、浙江两省携手治理新安江,共建出一个跨省流域性生态补偿的“中国模式”,也使运用生态补偿手段,通过经济发达地区向生态保护地区、欠发达地区进行经济补偿,促进中西部、城乡之间共享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有了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新安江生态补偿研究一、生态补偿的前期探索工业革命在短短200年间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正如一百多年前恩格斯说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1]生态补偿机制正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诸多探索。
1、在国家层面上。
我国早在1999年就进行了退耕还林试点工作,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4300多亿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
退耕还林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森林面积大幅度得到提升,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的步伐大大加快,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广大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经济补偿。
2、在地方层面上。
浙江省一直走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的全国前列。
继200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2006年出台《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省级财政专项补助暂行办法》之后,2008年又出台了《浙江省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试行办法》,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省内全流域生态补偿的省份。
新安江流域(第二轮)生态补偿试点进展及机制完善探索
新安江流域(第二轮)生态补偿试点进展及机制完善探索聂伟平;陈东风【期刊名称】《环境保护》【年(卷),期】2017(45)7【摘要】新安江流域是我国首个流域生态补偿的试点地区,首轮试点于2012—2014年实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第二轮试点实施期为2015—2017年,文章重点对第二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协议的内容以及黄山市为生态保护所做的"10个覆盖""10个推进"等工作和机制完善探索工作进行了阐述。
文章指出目前生态补偿工作还存在横向补偿长效机制尚未健全,流域上游地区工作压力大、试点补偿方式单一,补偿范围难以满足实际保护需要,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水质保持为优难度加大等问题。
为此,为探索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安江模式,提出应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多元化的补偿方式、探索上下游水权交易等建议。
【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新安江;生态补偿;考核指标;补偿方式;水权交易;黄山市【作者】聂伟平;陈东风【作者单位】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1【相关文献】1.问江哪得清如许——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成效显著 [J], 方向阳;李颖;刘慧娴;江腾2.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新安江模式" [J], 程泉民; 方辉振3.同饮一江清水共享美好家园——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综述 [J], 胡利龙4.论我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构的困境与突破——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例 [J], 郭少青5.一江碧水照丹青——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过程的一点记忆 [J], 项金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善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
完善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作者:丁兴荣来源:《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2019年第23期【摘 ;要】本文以新安江源头绩溪县为例,通过走访调查和归纳总结新安江源头宣城市绩溪县在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已经取得的效果,分析绩溪县在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项目上还主要存在哪些难题,结合新安江流域其他范围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整个新安江流域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针对这个完整体系,提出完善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合理且可行性的方案。
结合绩溪县当地实际情况,为接下来的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关键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新安江流域;绩溪县2011年,我国在新安江流域开启了国内第一个跨省界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工程,经过两轮试点,6年的努力,宣城市绩溪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在优于基本标准的情况下持续好转,新安江已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一、绩溪县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一)用好政策杠杆,放大项目效应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启动以来,绩溪共获得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3.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3亿元、浙江省资金0.6亿元、安徽省资金0.8亿元。
根据宣城市绩溪县环境保护局网站公示数据显示,2014-2018年,宣城市绩溪县在新安江综合治理方面共完成投资2.641976亿元,共涉及53个生态补偿项目。
(二)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质保持优良根据宣城市绩溪县环境保护局网站公示的断面监测信息来看,2015-2018年间,绩歙交界断面(新管断面)、扬之河古林桥断面(自来水一水厂取水口上游)和翚溪水库三个监测断面的达标率为100%,且大部分情况下断面的水质类别为Ⅱ类(见表1)。
(三)体制机制创新,生态补偿转型绩溪县三产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21.2:48.6:30.2调整至2017年的13.1:46.5:40.4。
新安江试点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
新安江试点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皖浙共建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安徽浙江两省在全国率先试点建立新安江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共建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
安徽省黄山市新成立的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已经通过国际招标开始编制新安江流域整体生态保护和发展规划,局长聂伟平:【录音】我们组建了7支专业化打捞队对江面进行打捞,另外在沿河10个重点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或焚烧炉,全面推行新安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下一步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进行全覆盖”。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流域总面积达一万一千多平方公里,是安徽仅次于长江、淮河的第三大水系,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占浙江重要水源地千岛湖总入湖水量的60%以上,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浙江杭州等地饮用水的安全。
多年来,上游的黄山市采取多项措施保护新安江水质,使河流水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100%,成为国内水质最好的流域之一。
黄山市财政局局长汪理文:【录音】十一五期间,全市关停各类污染企业150多家,完成工业企业治理项目65个,投入治理资金50亿元。
勒紧裤带搞环保,并非发展的长远之计。
去年底,国家将新安江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由财政部、环保部牵头制订实施方案,今年计划投入3亿元补偿资金,其中2亿元已经拨付到位。
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表示,新安江治理将由此迈入新的阶段:【录音】必将对新安江及下游千岛湖的保护、对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致富、对加快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试点的补偿机制将采取奖优罚劣的原则,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局长聂伟平:【录音】由环境保护部每年负责组织皖浙两省对跨界水质开展监测,安徽提供水质优于基本标准的,由浙江对安徽给予补偿;劣于基本标准的,由安徽对浙江给予补偿。
黄山市近日开始启动新一轮新安江综合治理,涉及防洪安保、水资源保护开发、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十二个方面,同时与浙江探索在低碳经济、旅游经济、生态农业等方面发展合作。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河流水质排名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ol.35,No.62017年6月- 79 -环境保护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河流水质排名吴效东(黄山市环境监测站,安徽 黄山 245000)摘要:新安江是黄山人的母亲河,黄山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及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本文简要介绍了黄山市为保护新安江水质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并对如何通过水质排名的方式促进黄山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进行了探讨。
运用水质指数法对新安江河流水质进行排名是一项有益的尝试,这对其他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环境质量排名;水质系数中图分类号:X824;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7)06-0079-03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River Water Quality Ranking ofXin'An River Basin in Huangshan CityWU Xiaodong(Huangsh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huangshan 245000, China)Abstract : Xin'An river is the mother river of Mount Huangshan, Huangshan City vigorously promote the prevention of water pollution and prote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ensure better water quality stability. The practice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ch has been introduced to the xin'an river has produced remarkable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water quality to proceed the river ranking is a new approach and is helpful in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Keywords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 quality ranking ; water quality index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山清水秀,生态绝佳,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有东方瑞士之美誉,为世人所称道。
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和加强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以下简称补偿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确保流域环境整治及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安徽省新安江流域是指新安江干流及其支流在安徽境内的流域。
包括经流黄山市的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和宣城市绩溪县区域。
第二章资金来源和使用范围第三条补偿资金来源:1.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浙江省补偿资金;浙江省补偿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补偿资金使用范围: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
具体包括:流域生态保护规划编制、环保能力建设、上游地区涵养水源、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含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业经济园区建设补助、关停并转企业补助、生态修复工程及其他污染整治项目等。
(一)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规划编制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发展规划。
(二) 环境保护能力建设1.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监管体系建设;2.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3.新安江流域水污染预警监测系统建设。
(三)农村面源污染防治1.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含保洁队、打捞队设备);2.乡镇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4.土壤污染治理;5.重点区域网箱养殖整治。
(四)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设施l.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以及配套管网建设;2.城镇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五)点源污染治理项目1.新安江流域工业企业污水污染治理及清洁生产;2.关停并转企业补助;3.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六)生态修复工程l.新安江河道整治工程;2.新安江重点区域生态恢复工程;3.生态移民工程;4.水土保持治理。
新安江 补偿 实施方案
新安江补偿实施方案为了有效保护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新安江补偿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补偿范围。
新安江流域包括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四省,补偿范围涵盖所有受影响的农田、村庄、城镇和生态环境。
二、补偿对象。
1. 农田,受新安江治理工程影响的农田将得到相应的补偿,包括土地流失、耕地减少等损失。
2. 村庄和城镇,受影响的村庄和城镇将得到相应的补偿,包括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3. 生态环境,受新安江治理工程影响的生态环境将得到相应的修复和保护,包括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补偿。
三、补偿标准。
1. 农田,按照受损程度和土地类型确定相应的补偿标准,包括土地流失补偿、耕地补偿等。
2. 村庄和城镇,按照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损失确定相应的补偿标准。
3. 生态环境,按照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的补偿标准。
四、补偿方式。
1. 资金补偿,对于农田、村庄和城镇的损失,通过资金补偿的方式进行弥补。
2. 政策支持,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通过政策支持的方式进行补偿,包括生态补偿、生态补助等。
3. 技术支持,对于农田的土地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技术支持的方式进行补偿,包括技术指导、培训等。
五、补偿责任。
1. 政府主体责任,各相关地方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补偿责任,确保补偿工作的顺利实施。
2. 企业社会责任,新安江治理工程相关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补偿工作,为受影响的农田、村庄和生态环境提供支持。
3. 社会公众责任,社会公众要积极支持和配合补偿工作,提高环保意识,促进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六、补偿监督。
1. 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补偿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补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补偿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2. 公众参与,加强社会公众对补偿工作的监督和参与,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评议。
七、补偿效果评估。
1. 定期评估,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补偿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探究
Viewpoints1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探究■乐天中跨地域的河流受到污染后,治理难度增大,为此建立跨地域水环境生态补偿迫在眉睫。
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为例,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构建、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构建新安江流域基本情况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自西向东流经皖浙两省。
新安江是安徽省境内仅次于长江、淮河的第三大河流,是黄山市人民的母亲河。
同时新安江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经千岛湖、富春江、钱塘江入东海,其在两省交界处经街口流入浙江省淳安县的千岛湖。
新安江流域属中低山丘陵地带,流域人口100多万人。
新安江流域上游的行政区域为黄山市和绩溪县,下游行政区域为浙江省杭州市。
相关概念的界定(1)生态补偿的内涵目前关于生态补偿的内涵众说纷纭,国内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内涵。
权威学者有王金南教授,他认为生态补偿至少有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生态环境本身的补偿;二是生态环境补偿费的概念,即利用经济手段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予以控制,将经济活动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三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或放弃发展机会的行为予以补偿,相当于绩效奖励或赔偿;四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等,包括重要类型(如森林)和重要区域(如西部)的生态补偿等。
还有较为权威的概念认为,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
目前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领域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流域水环境保护列为生态补偿试点的四个领域之一)。
(2)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针对流域水环境跨界污染,采用公共财政或市场化手段来调节生态关系密切但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区域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新安江生态补偿纪实
永葆新安长流水——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纪实前言:2011年3月,国家财政部、环保部印发《关于启动实施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的函》,标志着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破冰成行。
数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调研、呼吁;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批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的4年酝酿;浙江、安徽两省的磋商再磋商,促成了这一处在法律空白地带新政的试行。
从此,这条河流不但流淌着文化,滋润着流域两岸,作为试验田,同时她还寄托了人们更多的希冀。
滴答一声,水从徽州休宁六股尖岩石的缝隙里落下,一点一滴汇成率水。
然后千潭万滩,百般婉转,才渐渐慵懒起来,漫延成新安(江)之势。
新安江奔淌两百多公里,集万千涓涓,在安徽黄山市歙县街口镇迈入浙江省境,汇成千岛之湖,经千岛湖、富春江、钱塘江在杭州湾直扑东海。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体宁县六股尖,地跨皖浙两省,为钱塘江之正源,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
流域总面积11674 平方公里,经千岛湖、富春江、钱塘江在杭州湾入东海。
新安江源头及主要干流均在安徽省境内,干流长度242.3公里,大小支流54条,安徽省境内面积6261 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53.6%。
其中黄山市5545 平方公里,绩溪县716平方公里。
皖浙省界断面(街口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5.3亿立方米,占流域下游主要湖泊千岛湖的多年平均入湖总量的68%以上。
新安江流域的上游地区包括黄山市的屯溪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及黄山区、祁门县部分和绩溪县,经街口流入千岛湖,下游主要地区为浙江省杭州市。
上游地区多为山丘和丘陵岗地,经过十几年的保护和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上游黄山市是国内外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而其优质的水资源也为下游地区的千岛湖景区和杭州等地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水环境容量,从而使新安江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画廊。
二、千岛湖的10年忧虑多数人眼中,千岛湖是旅游胜地,但事实上,它的更大意义是浙江重要饮用水源地,还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备用水源。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调查与建议
/·本栏目由“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王祖强夏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调查与建议开展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有效探索。
2012-2014年,在财政部、环保部推动下,浙皖两省开展了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
在取得明显成效后,2015-2017年两省继续实施第二轮生态补偿试点,试点资金由首轮试点的15亿元增加到21亿元。
近7年来,生态补偿试点取得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产方式更加清洁和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等成效。
目前,两省已开始第三轮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在总结前两轮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完善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将对促进全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具有示范意义。
重大意义(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生态保护示范区,贡献大流域大合作大保护大民生的流域生态保护样本最大限度发挥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的红利,既是推动浙皖两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背景下推动浙皖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跨越皖浙两省的新安江,使两省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具有天然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空间相关性。
因此,新一轮生态补偿试点工作,要突破两省局部的短期的小流域的利益局限,齐心协力探索引致浙皖两省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政策协同机制。
对于长三角而言,随着2019年千岛湖配水工程的启用,新安江被赋予了除发电、防洪、灌溉以外的长三角地区不可替代的战略性水资源保障区新功能。
借助新一轮生态补偿试点契机,将新安江流域打造成高质量生态保护示范区,可为长图/任延402019年第13期·浙江经济改革前沿G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贡献大流域大合作大保护大民生大样本的经验与启示。
(二)推进浙皖高质量一体化的新引擎,更高水平构建黄金旅游线的主平台、主抓手《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合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作者:王慧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04期摘要:通过对新安江流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并提出构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依据和政策保障等。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流域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55-02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水污染的日益严重,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政治意愿、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新安江流域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健康河流之一,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新安江流域,相对于跨越多省的大江大河来说,其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更具有操作性和典型性。
一、新安江流域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概况。
新安江流经皖浙两省,是安徽省内仅次于长江、淮河的第三大水系,也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健康河流之一。
新安江在安徽省境内的干流长度242.3km,有大小支流54条,流域面积为6 440km2(其中黄山市5 830km2,宣城市620km2) [1],占流域总面积的55.7%。
皖浙省界断面(街口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5.3亿m3,占流域下游主要湖泊千岛湖的多年平均入湖总量的68%以上 [2]。
新安江流域上游地区是千岛湖以及汇入钱塘江的难得的优质水源地。
新安江流域的上游地区包括黄山市和绩溪县,下游主要地区为浙江省杭州市。
上游地区多为山丘和丘陵岗地,经过十几年的保护和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
青山隐隐水迢迢,峰 峦成岛屿,平地卷波 涛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 障的浙江省千岛湖属于深水型水 库,近些年来却开始蒙上了阴影, 在浙江和安徽两省经济迅速发展 带来的压力下,千岛湖的水质正 在由贫营养化进入中营养水平并 向富营养化转变,为蓝藻暴发提 供了物质条件。特别是在2010 年5月,部分湖面曾出现了蓝藻 异常增殖现象,这为千岛湖的生 态状况敲响了警钟。
新安江是钱塘江流域的重要源头, 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 也是连接安徽黄山市和浙江 杭州市的一条重要水上通道。新安江流域跨皖浙两省, 其源头及主要干流均在黄山市及宣 城市绩溪县境内, 是新安江流域的上游地区。
新安江上下游流域生态和经济状况
新安江上游地区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生态保护 工作,大大提高了流域水源的涵养能力。皖浙省界 控断面所设的水质自动监测结果表明: 上游黄山市流 入下游浙江区域的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Ⅱ类地表水 要求。
p为补偿金额(万元/年) ; R0 为参照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纯 收入(元/ 人) ; R 为保护区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人) ; Nt 为保护区城镇居民人口(万人) ; S0 为参照地区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人) ; S 为保护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人) ; Nf 为保护区农业人口(万人) 。
案例经验总结:
作为我国实施跨省大江大河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的首个试 点,新安江流域已经为探索基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跨 省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新模式和新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
通过制定专门的实施方案,确立了“明确责任、各负其责, 地方为主、中央监管,监测为据、以补促治”原则,不仅明确 了皖浙两省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对于补偿资金的来源、补偿范 围、补偿标准、水质评价、考核方法、后期监管等都进行了制 度层面上的规定。从而确保了位于新安江上游的安徽省为护送 一江清水到浙江省而付出的牺牲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而这 种回报也有助于促进新安江水环境保护。
安徽一江清水的“护”与“补”
52续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给予支持,为期3年的第二轮试点正式实施。
截至2017年底,两轮试点中央和两省共安排36亿元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安徽省境内新安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建设等。
第二轮试点结束后,这项试点改革已经纳入每年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进行专门研究部署。
去年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之后,安徽省委、省政府把新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安江模式”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打造“长效版、拓展版、推广版”的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做好完善、推广、发展三篇文章,争创黄山-新安江-千岛湖区域全国生态补偿机制示范区和实践“两山”理论的先行示范区。
2018年6月,安徽省印发意见,在全省全面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全域治理模式成效显著黄山市是试点的主体之一。
试点开始以来,黄山市重点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修复、监测体系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安排重点项目319个,总投资63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30.8亿元,试点补助资金39.6亿元,为实施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和流域综合治理、境内全域治理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形成了“四个强化”的综合治理、全域治理模式。
据了解,经过7年多的实践探索,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生态效益,流域总体水质为优并稳定向好,跨省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每年向千岛湖输送60多亿立方米干净水,千岛湖水质实现同步改善;二是经济效益,经生态环境部规划院评估,新安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46.5亿元,水生态服务价值64.5亿元;三是社会效益,流域内干部群众生态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四是制度效益,试点工作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并写入中央文件,为全国生态补偿工作提供了经验,试点经验在全省和全国6个流域、10个省份、多个领域复制推广。
新安江生态补偿协议:法律机制检视与实践理性透视
新安江生态补偿协议:法律机制检视与实践理性透视柯坚;吴凯【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涉及安徽省与浙江省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是我国首个跨省界流域生态补偿试点。
作为一种流域环境治理的新型协议,新安江协议在法律上具有对赌协议的性质,它确立了一种推动流域相关地区之间环境合作博弈的一种新型的契约法律机制。
地方政府之间这种通过法律契约形式进行环境合作博弈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中央政府对于跨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的垂直命令式的单一环境管制方式,其推动、激励相关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共同治理的做法,对于解决我国跨行政区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实践意义。
环境法的勃兴源自于当代社会的环境危机,立足于解决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倡导与践行环境保护的实践理性精神是环境法的应有之意。
对于新安江协议这种地方性法律合作与创新,因而应当秉持鼓励与包容的实践理性精神。
【总页数】5页(P119-123)【作者】柯坚;吴凯【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46【相关文献】1.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研究与实践——以新安江上游休宁县为例 [J], 陈东风;张世能;徐圣友2.法律说理性的理性透视——《法与实践理性》读后 [J], 梁兴国;;3.多源流理论视阈下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议程分析——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例 [J], 卫志民; 胡浩4.论我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构的困境与突破——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例 [J], 郭少青5.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协议法治化探索 [J], 黎英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创新演进
2020年第4期理论建设NO.4.2020●新理念·新发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创新演进曾凡银(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51)摘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顶层设计,逐步形成系统化框架。
安徽、浙江两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上先行先试,构建了上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游率先发展生态补偿、上下游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积累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经验。
新安江生态补偿第三轮试点行将收官,法治化、系统化、一体化生态补偿制度正在持续深化。
关键词: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演进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767(2020)04-0056-06收稿日期:2020-06-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制度框架与路径选择研究”(18BJY08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安徽实践研究”(AHSKZD2018D003)作者简介:曾凡银(1964),男,安徽固镇人,教授,院长,党组书记,研究方向: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
一、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基本框架(一)生态补偿制度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生态补偿制度的顶层设计,逐渐形成生态补偿的制度构架(如图1所示)。
图1生态补偿制度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写进报告,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考核办法、生态补偿、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按照市场供求变化与资源稀缺程度,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对重点生[DOI ]10.19810/j.issn.1007-4767.2020.04.009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加以完善,建立地区间横向补偿制度,为跨行政区域的流域生态补偿明确了制度框架基础。
统筹推进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治理
统筹推进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治理
吴舜泽;王东;姚瑞华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2016(0)15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要求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当前,长江流域各类水问题相互交织存在,水资源配置开发不合理、部分支流和湖泊污染问题突出、水生态受损严重,应客观认识水的多重属性,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并重的治水方略,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协作机制、系统保护治理,从而推进完成长江经济带水治理的战略任务。
【总页数】6页(P15-20)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管理
【作者】吴舜泽;王东;姚瑞华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水环境规划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李小鹏在忻州朔州大同专题调研水利工作时强调统筹兼顾系统治理改善水生态保护水环境 [J], 张云
2.严守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第一道防线——长江委直属水资源保护水政监察总队
工作纪实 [J], 程功武;潘泊;
3.邯郸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记 [J],
4.统筹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沁阳市全面推进“四水同治”三年行动 [J], 崔伍
5.“五水统筹”治理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J], 徐梦佳;刘冬;鞠昌华;邹长新;杨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聚焦以硬约束引导生态补偿驶入快车道流域生态补偿是以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上下游协同发展为目的,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流域内上下游之间以及与其他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1-2]。
作为我国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在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明确水环境治理责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对于协调流域上下游利益关系、化解区域矛盾冲突,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探索推进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开展实施了不同形式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
“十一五”以来,基于省内跨行政界断面水质考核的赔偿、补偿(水环境补偿)制度的量化,落实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要求,可操作性强,地方实践发展快,是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一个突出特点。
从补偿的范围来看,可分为跨省补偿与省内补偿。
其中,跨省补偿开展得较少,目前仅有皖浙两省的新安江、甘陕两省的渭河和闽粤两省的汀江3个流域开展了实践;省内补偿开展得较多,河南、辽宁、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市均已开展。
从补偿的模式来看,主要有3种:一是国家直接对省或省直接对地市的“纵向补偿”;二是省与省之间或者地市与地市之间的“横向补偿”;三是综合前两种模式的“纵向加横向补偿”。
从补偿的意愿来看,可分为主动补偿与被动赔偿。
陕西省为鼓励甘肃省对渭河上游的污染治理而实施的补偿属于主动补偿;河南、辽宁等省以跨界断面水质超标罚款、达标奖励为主要内容的补偿属于被动赔偿。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积累了一批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存在跨省界补偿推进难度大、补偿手段单一、补偿标准差异较大等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这需要总结方方面面的研究和实践,以进一步体现生态环境的价值、引导绿色发展观、强化区域均衡发展。
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实施的主要做法新安江地跨皖浙两省,是钱塘江的正源,下游千岛湖是浙江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和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备用水源。
从2004年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对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相关工作进行调研时,各方开始酝酿推动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
2010年中央财政下达5000万元启动资金,2011年9月印发《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方案》,2012年9月安徽、浙江两省正式签订《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同年中央财政资金3亿元,浙江省、安徽省各1亿元补偿资金全部到位,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跨省界水环境补偿试点正式启动。
试点资金引导和融资并重,全力推进项目实施为推进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两年来(截至2013年底),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项目已完成投资62.1亿元,共实施了农村面源污■文/吴舜泽 杨文杰 赵越 马乐宽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的创新与实践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情况,指出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在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通过总结其经验和特点,为下阶段我国开展横向生态补偿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横向生态补偿;新安江;启示新安江地跨皖浙两省,是钱塘江的正源,下游千岛湖是浙江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和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备用水源。
DOI:10.14026/ki.0253-9705.2014.05.0113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2 No. 05 2014染、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业点源污染整治、生态修复工程、能力建设5大类156个项目。
其中,试点资金12.7亿元,放大效应为3.9倍。
为保障试点项目顺利实施,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原则,黄山市在中央及省级财政拨付试点资金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安徽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的200亿元融资战略协议,提高市城投融资平台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和企业投入生态保护和建设。
安徽省财政厅、环保厅联合下发的年度补偿资金申报要求,黄山市、绩溪县据此编制补偿资金使用方案(含项目名单),论证上报经省级评审,资金拨付给市城投公司,资金计划下达各区县财政、环保及市直部门,资金跟着项目走,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积极推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确保试点资金规范、有效。
同时,以试点工作为契机,黄山市启动实施了新安江综合治理,围绕防洪保安、水资源保护开发、生态保护、村镇整治、产业结构调整等12个方面,完成投资345亿元。
同步推进了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拓展和提升了项目的连带效益、后续效益、经济效益,促进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立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的协调下,流域上下游建立了互访协商机制,统筹推进全流域联防联控,合力治污,共同解决好工作中的各项问题。
流域上下游,尤其是黄山市和淳安县就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交流协商,明确建立联合监测、汛期联合打捞、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等机制,促进两地合作共建,互利共赢。
截至2013年12月底,共对新安江省界断面开展了24次联合监测,监测结果得到双方认可。
成立了地区联合环境执法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季度开展一次联合执法检查。
安徽、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出台30多个文件,为流域水环境保护提出了刚性要求,流域上下游水环境保护综合推进和监督机制日趋完善。
成立专门机构,强化目标考核安徽省委明确了常务副省长主抓的工作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
黄山市委、市政府把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了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同时,为加强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工作,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专门成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归口财政局管理,完善与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围绕保护、发展、惠民三大目标,黄山市委、市政府与各区县和市直相关部门签订试点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细化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制定并下发《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考核办法》,重点围绕日常管理、社会宣传、监督检查、机制建设、民意调查、区县交界断面水质考核等内容开展工作。
搭建沟通平台,推动信息公开黄山市充分发挥中国黄山、黄山新闻网等政府门户网站的新安江保护专栏信息平台及微信公众平台作用,及时公布试点工作动态,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征求意见活动。
针对网民发表的与新安江保护相关的留言,认真做好宣传疏导和跟踪督办工作,及时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通过设立试点项目标识牌,公开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规模、责任单位、管护单位等信息,提高了试点工作的影响力和透明度。
推行村规民约,鼓励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充分挖据生态文化内涵,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启动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宣传月,开展志愿者文明劝导巡回演出、禁磷专项整治等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
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的主要成效转变发展政绩理念201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把以生态补偿机制为核心的新安江综合治理作为建设生态强省“一号工程”,省政府在市县政府分类考核办法中,将黄山单独作为四类地区,对黄山市的考核不再单纯以GDP 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加大生态32聚焦以硬约束引导生态补偿驶入快车道环保、现代服务业等考核权重,纠正了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引导支持黄山市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促进新安江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试点实施以来,黄山市严格环保准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淘汰污染企业150多户,整体搬迁工业企业70多家,优化升级工业项目290多个,共否定外来投资项目180个,新、扩、改建项目和企业2088家。
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在保持经济总体较快发展的前提下,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以严格的水环境目标倒逼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强度逐年“双下降”。
监测数据表明,2011—2013年,新安江跨省界街口断面连续三年水质均符合补偿指数P≤1的要求。
同时,流域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三项指标浓度开始出现拐点,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千岛湖水环境质量保持为优,营养状态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健全全民行动格局试点实施以来,黄山市把新安江生态建设与民生工程有机结合,通过推行村级保洁和河面打捞社会化管理,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优先聘请贫困和困难户作为保洁员,解决了近三千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也使试点工作逐渐深入人心,公众环保意识逐步提升。
通过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解决了脏、乱、差等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群众对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
试点工作还促进了企业自觉环保履责,国、省控企业均按要求实施在线监控,落实自行监测和第三方监督性监测管理措施,建立了重点行业企业环境行为报告制度,在政府、环保和企业网站及时公布和披露企业环境处罚等动态信息。
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特点一是构建了“一纵加一横”的补偿模式。
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搭建了“地方为主,中央监管”的平台,由中央政府协调统筹两省政府,既不同于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由国家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的生态补偿,也不同于完全通过上下游自愿协商构建的合作式补偿,而是综合了两省意愿和国家导向的综合型的生态补偿模式[4]。
二是明确了补偿资金的来源与使用范围。
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设立了5亿元的补偿资金,由中央、皖浙两省共同投入,其中,中央财政3亿元,皖浙两省各1亿元。
补偿资金来源于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来源较为稳定[5]。
不同于一般转移支付,补偿资金专款专用于新安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针对性强。
三是建立了严格的水质目标与资金拨付依据。
补偿涉及的四项指标中,要求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浓度值均要优于水质Ⅰ类标准,总磷浓度值也远优于河流Ⅱ类标准,水质要求非常严格。
为保证数据监测质量,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两省开展联合监测,确保监测结果得到双方认可。
补偿资金拨付以环保部公布的省界街口断面4项主要指标计算得出的补偿指数P 作为依据,若P>1,则安徽省补偿1亿元给浙江省;若P≤1,则浙江省补偿1亿元给安徽省;不论P 值如何,中央财政资金均拨付3亿元给安徽省。
四是推进了试点资金项目管理与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制度建设。
在狠抓资金项目管理,建立县级财政报账制、分账核算制、项目申报制、招投标制、档案制、考评制等资金项目管理制度的同时,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特别注重将环境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纵向延伸,纳入“生态强省”建设战略和黄山旅游发展战略,优先调整考核导向,>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搭建了“地方为主,中央监管”的平台33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2 No. 05 2014加大环境保护权重,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健全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行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