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之逍遥游1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课件之逍遥游
![大学语文课件之逍遥游](https://img.taocdn.com/s3/m/cbe2f1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c.png)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 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
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名句寓意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追 求,强调个体的无限潜能和自 由意志。
描绘了理想中的自由状态,即 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缚,随心所 欲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强调了个体与自然的关系,认 为个体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和法 则,与自然和谐共处,以达到 更高的境界和目标。
05
《逍遥游》的实践与应用
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启发文学灵感
《逍遥游》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 和深邃的意境,为文学创作提供
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塑造文学形象
《逍遥游》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 情节,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灵感。
提升文学品味
《逍遥游》作为经典文学作品, 有助于提升创作者的文学品味和
审美水平。
《逍遥游》所表达的自由、超越的思 想,对现代人仍具有启示意义,激励 人们在困境中寻求心灵的解脱和真正 的自由。
作品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富有哲理 意味,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02
《逍遥游》全文解析
文章结构
01
02
03
文章结构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先提出论点,再分述理由, 最后总结观点,层次分明, 逻辑清晰。
创作背景
01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庄子在 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过程中, 创作了《逍遥游》一文,表达对 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02
作品通过对大鹏、小鸟、蝉等形 象的描绘,寓言式地揭示了人生 困境和追求自由的主题。
作品评价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被誉为其哲学思想的精髓,对后世影 响深远。
《逍遥游》优秀课件ppt
![《逍遥游》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784b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a.png)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 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的自然观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应该遵循“道”的规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反对过度开发和破坏。
道家的生活态度
道家主张淡泊名利、清静无为,提倡简单、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 ,反对过度追求物质和功利。
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治理应该借鉴《逍遥游》中的和谐思想,促进社会各阶层、各 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
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社会治理应该借鉴《逍遥游》中的道德思想,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THANKS
感谢观看
艺术特色
奇幻想象
作品以奇幻的景象和人物为背景 ,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构 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浪漫的世界
。
寓言手法
作者运用寓言手法,将深刻的哲理 和人生感悟融入故事情节中,使得 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教育意义 。
结构紧凑
作品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使 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和吸引力, 能够让读者沉浸其中。
04
《逍遥游》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1 2 3
文学影响
作为《庄子》的首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从中汲取灵感,丰富了 文学作品的内涵。
哲学影响
该文所表达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哲学研究产生了 重要影响,为道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支撑。
文化影响
该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管理模式
企业可以借鉴《逍遥游》中的思想,创新管理模式,打破传统束 缚,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可以借鉴《逍遥游》中的和谐思想,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完整版)《逍遥游》ppt课件
![(完整版)《逍遥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7830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1.png)
漫主义诗歌。
《逍遥游》的思想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 的人文主义精神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个
体的自由和解放。
在现代社会中,《逍遥游》所倡导的自 由精神仍然具有积极意义,鼓励人们追 求个性解放和心灵自由,摆脱世俗的束
缚。
05
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对当代社会启示
追求自由精神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各种物质和利益所束缚,而《逍 遥游》所倡导的追求自由精神,可以激发人们追求真正自 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老子和庄子都追求超越现实世界的束 缚,但老子更强调内心的虚静和淡泊 名利;而庄子则更注重心灵的自由和 无限的想象。
老子思想较为抽象和深奥,强调“无 为而治”;而庄子则通过生动的寓言 和故事来表达其思想,更易于被理解 和接受。
跨时代、跨文化影响
《逍遥游》所倡导的自由精神在中国古 代思想中具有独特地位,对后世文人产 生了深远影响,如魏晋风度和唐代的浪
文章风格与特点分析
浪漫主义风格的表现 寓言式写作手法的运用
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的展现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鲲鹏展翅高飞的壮丽景象 风浪滔天的海洋画面
天地苍茫、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03
哲学思想探讨
自由精神体现
01
02
03
追求自由
强调个体自由的重要性, 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的生活状态。
摆脱束缚
倡导摆脱社会、道德、名 利等外在因素的束缚,实 现真正的自我解放。
其思想体系以“道” 为核心,强调自然无 为、天人合一的观念 。
《逍遥游》创作背景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 ,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该篇创作于战国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人们追求自由与解脱 。
庄子通过《逍遥游》表达了自 己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逍遥游》的思想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 的人文主义精神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个
体的自由和解放。
在现代社会中,《逍遥游》所倡导的自 由精神仍然具有积极意义,鼓励人们追 求个性解放和心灵自由,摆脱世俗的束
缚。
05
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对当代社会启示
追求自由精神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各种物质和利益所束缚,而《逍 遥游》所倡导的追求自由精神,可以激发人们追求真正自 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老子和庄子都追求超越现实世界的束 缚,但老子更强调内心的虚静和淡泊 名利;而庄子则更注重心灵的自由和 无限的想象。
老子思想较为抽象和深奥,强调“无 为而治”;而庄子则通过生动的寓言 和故事来表达其思想,更易于被理解 和接受。
跨时代、跨文化影响
《逍遥游》所倡导的自由精神在中国古 代思想中具有独特地位,对后世文人产 生了深远影响,如魏晋风度和唐代的浪
文章风格与特点分析
浪漫主义风格的表现 寓言式写作手法的运用
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的展现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鲲鹏展翅高飞的壮丽景象 风浪滔天的海洋画面
天地苍茫、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03
哲学思想探讨
自由精神体现
01
02
03
追求自由
强调个体自由的重要性, 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的生活状态。
摆脱束缚
倡导摆脱社会、道德、名 利等外在因素的束缚,实 现真正的自我解放。
其思想体系以“道” 为核心,强调自然无 为、天人合一的观念 。
《逍遥游》创作背景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 ,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该篇创作于战国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人们追求自由与解脱 。
庄子通过《逍遥游》表达了自 己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苏教语文必修五《逍遥游》ppt课件
![苏教语文必修五《逍遥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a317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c.png)
对现代社会启示和意义
01
倡导个性解放
在现代社会,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逍遥游》所倡导
的追求自由、摆脱束缚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个性解放具有积极意义。
02
提倡环保理念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逍遥游》所强调的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思
想对于现代社会提倡环保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寓意
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的视野和认知是有限的,不能囿于自己的小圈子而自以为 是。只有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才能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时,也警示人 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和他人的选择,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他人。
03
思想内容与价值观念探讨
追求自由、摆脱束缚思想
强调个体自由
文章通过描绘鲲鹏展翅高飞的壮 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 往和追求。这种自由不仅指身体 上的自由,更包括精神上的自由。
苏教语文必修五《逍 遥游》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容与价值观念探讨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分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庄子与《逍遥游》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老庄”。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 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尊重自然规律
文章强调,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应该顺应自 然,而不是违背自然。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 处。
无为而治思想
文章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和社会的 发展,而是要顺应其自然趋势。这种思想体现了对自然的 敬畏和对社会的尊重。
追求和谐共生
文章认为,人类与自然和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只有追求和 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和谐共生的思想,体 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关爱。
《逍遥游》PPT课件
![《逍遥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236b1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a.png)
庄子的思想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 物的相对性,否认客观事物的差异,否认客观真 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对现实有深化的认识和锋利的批判。他指出, 一切社会的礼法制度、道德准则,本质上只是维 护统治的工具。但并不主张以积极的行为来改变 现实,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 度。
疏通课文意思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 千里也;怒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宏 大〔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做主语〕,不知道它 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 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振翅而飞,它的 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海动风起 时就将迁往南方。南海就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上,向上飞。下,落下
致:使……到来
4、彼于致福形者容用做名词,郊野 5、适莽苍者
▪ 宾语前置句
▪ 奚以知其然也: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 奚以,即“以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宾 语前置。然,代词,这样。
▪ 彼且奚适也:它将要到哪里去呢?“奚适 〞,即“适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 前置。
▪ 之二虫又何知: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 呢?之,此,这。何知,即知何,疑问代 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 理解:这里引用汤询问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前 文谈到的“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 年〞的区别的印证。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 在内容上,起到一种强化作用,进一步解释说明.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 国者,其自视也,亦假设此矣。……虽然,犹 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 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 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故曰: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ppt课件
![《逍遥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a318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0.png)
写作风格及特点
浪漫主义色彩
文章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描绘, 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情感。
寓言式表达
对古代典籍的引用和化用
文章中多处引用或化用《诗经》、《楚辞 》等古代典籍中的语句或意象,体现了作 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储备。
通过描绘鲲鹏、蜩与学鸠等形象,以 寓言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逍遥”一词在文章中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
引导讨论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文 章中表达的思想和观点,并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逍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
分享个人阅读体验和感悟
分享阅读体验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阅读《逍遥游》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情感和思想等方面 。
分享感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逍遥”思想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将庄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逍遥”的境界。
回答问题并总结课堂内容
回答问题
针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详 细的解答和阐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文章内容。
总结课堂内容
对本节课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庄子“ 逍遥”思想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并鼓励学 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逍遥”的思想去面对 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
道教
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本土 宗教,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
仙等目标。
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兴起的哲学思潮,以 道家思想为基础,探讨宇宙、
人生和政治等问题。
唐代道教文化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 道教文化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06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问 题解答
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讨论
《逍遥游》课件 ppt课件
![《逍遥游》课件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3d9ecf0b1c59eef8c7b4b8.png)
17
• 5、 鼓盆而歌
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 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 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 ,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 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 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 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 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 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 ,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 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 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 ,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18
6、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l打算用很多东 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 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 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 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19
名家点评
• (唐)白居易: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 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 读(庄子》)
,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
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
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
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
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
?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
20
1、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 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 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 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 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人世,期望他 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 ,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 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 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 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 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2004年重 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 5、 鼓盆而歌
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 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 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 ,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 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 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 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 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 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 ,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 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 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 ,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18
6、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l打算用很多东 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 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 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 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19
名家点评
• (唐)白居易: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 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 读(庄子》)
,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
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
?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
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
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
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
?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
20
1、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 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 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 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 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人世,期望他 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 ,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 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 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 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 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2004年重 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
《逍遥游》课件
![《逍遥游》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3f1b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3.png)
追求内心平静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内 心的平静和宁静。
提升自我修养
注重内在修养,提升个人素质和品德,成为更好 的自己。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强调天人合一
01
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反思人类中心主义
02
反思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
05
《逍遥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代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倡导自由精神
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 ,不受外界束缚,勇于突 破自我。
强调个性发展
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个性 表达,发挥个人潜能。
批判物质主义
批判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 现象,倡导精神追求和内 在修养。
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意义
培养独立思考
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勇于挑战权威 。
明。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3
倡导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追求自由的人生哲学
总结词
追求自由是《逍遥游》中提出的人生哲学,强调个体应该摆脱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
详细描述
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自由和内心的平静。他主张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名 利的诱惑,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这种人生哲学强调个体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独立 思考,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价值。
04
《逍遥游》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启发文学创作
作为道家经典之作,《逍遥游》以其 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文笔风格,为后世 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
塑造文学风格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内 心的平静和宁静。
提升自我修养
注重内在修养,提升个人素质和品德,成为更好 的自己。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强调天人合一
01
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反思人类中心主义
02
反思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
05
《逍遥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代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倡导自由精神
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 ,不受外界束缚,勇于突 破自我。
强调个性发展
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个性 表达,发挥个人潜能。
批判物质主义
批判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 现象,倡导精神追求和内 在修养。
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意义
培养独立思考
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勇于挑战权威 。
明。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3
倡导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追求自由的人生哲学
总结词
追求自由是《逍遥游》中提出的人生哲学,强调个体应该摆脱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
详细描述
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自由和内心的平静。他主张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名 利的诱惑,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这种人生哲学强调个体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独立 思考,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价值。
04
《逍遥游》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启发文学创作
作为道家经典之作,《逍遥游》以其 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文笔风格,为后世 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
塑造文学风格
逍遥游优秀课件-逍遥游优秀PPT课件
![逍遥游优秀课件-逍遥游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3fe99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b.png)
”的“逍遥”境界。
接着通过“尧让天下于许由”、 “肩吾问于连叔”等寓言故事, 阐述了“无所待”的“逍遥”思
想。
最后以“惠子谓庄子曰”一段辩 论结束全文,进一步强调了“逍
遥游”思想的深刻内涵。
文学价值与影响
《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 的代表,展现了庄子深邃的哲 学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文章运用大量的想象和夸张手 法,描绘了一个自由、无拘无 束的精神世界,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
对未来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倡导
倡导可持续发展
逍遥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呼吁人们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积极采取环保行动。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通过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逍遥游引导人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激发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逍遥游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环保公益事业,共同为建设 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追求内心自由
强调个体内心的自由与平 静,摆脱世俗的束缚,追 求真正的自我。
追求自由精神内涵
追求思想自由
主张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追求思想的自由和独立。
倡导个性解放
鼓励人们追求个性解放, 摆脱社会习俗的束缚,实 现自我价值。
向往精神自由
追求精神层面的自由,摆 脱现实世界的限制,达到 心灵的自由境界。
影响
逍遥游所倡导的自由精神,成为了中 国文人追求自由和独立人格的象征, 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 了广泛影响。
当代传承与创新方式探讨
传承方式
通过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教育教学等途径,深入挖掘和传承逍遥游的自由精神 。
创新方式
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将逍遥游的自由精神与现代价值观相融合,推动文化创新和 发展。例如,在文学创作中注入逍遥游的思想元素,创作出具有现代意义的作品 ;在艺术创作中运用逍遥游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接着通过“尧让天下于许由”、 “肩吾问于连叔”等寓言故事, 阐述了“无所待”的“逍遥”思
想。
最后以“惠子谓庄子曰”一段辩 论结束全文,进一步强调了“逍
遥游”思想的深刻内涵。
文学价值与影响
《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 的代表,展现了庄子深邃的哲 学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文章运用大量的想象和夸张手 法,描绘了一个自由、无拘无 束的精神世界,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
对未来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倡导
倡导可持续发展
逍遥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呼吁人们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积极采取环保行动。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通过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逍遥游引导人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激发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逍遥游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环保公益事业,共同为建设 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追求内心自由
强调个体内心的自由与平 静,摆脱世俗的束缚,追 求真正的自我。
追求自由精神内涵
追求思想自由
主张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追求思想的自由和独立。
倡导个性解放
鼓励人们追求个性解放, 摆脱社会习俗的束缚,实 现自我价值。
向往精神自由
追求精神层面的自由,摆 脱现实世界的限制,达到 心灵的自由境界。
影响
逍遥游所倡导的自由精神,成为了中 国文人追求自由和独立人格的象征, 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 了广泛影响。
当代传承与创新方式探讨
传承方式
通过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教育教学等途径,深入挖掘和传承逍遥游的自由精神 。
创新方式
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将逍遥游的自由精神与现代价值观相融合,推动文化创新和 发展。例如,在文学创作中注入逍遥游的思想元素,创作出具有现代意义的作品 ;在艺术创作中运用逍遥游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逍遥游》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1)
![《逍遥游》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d830026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7.png)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 纵横、气势特殊、汪洋恣肆的特点.掌握本文以寓言 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3、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理解“至人无己,神 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所待”的思想。理解作 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
“文哲大师”、“逍遥之祖”
2.野马也
古义:游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的马
思考:
第一段作者写了世间的哪些事物?它们 “有所待”的具体表现在哪?
一、之
1.鹏之徙于南冥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2.鲲之大
结构助词“的”
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4.则芥为之舟
代词,代“杯水”
二、而 、以 、焉 1.怒而飞
连词,表修饰关系
2.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 “用、凭借”
3.置杯焉则胶
兼词,于之
三、实词“志”、“置”
1.《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庄子思想产生的背景
造成庄子思想的社会原因:庄子生活的年 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 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 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庄子本身的主观原因:庄子对这样的社会 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 评,发出沉痛的抗议;但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 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 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
庄子,名( 周 ),战国中期宋
国人,先秦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
继承和发展了( 老子 )的哲学思想,
是( 道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众人并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
( 主观唯心 )主义,他对待生活的
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
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
【完整版】《逍遥游》PPT课件
![【完整版】《逍遥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68dbb54afe04a1b071de7b.png)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辍耕之垄上。(往,到)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动词,到……去
文言虚词:且
且适南冥也。 (将要;到、往;海) 不出,火且尽 。(将,将要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 存者且偷生。 (暂且,姑且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且,还 )
文言虚词:其
必先苦其心志 。 (代词 ,他,他的) 其如土石何? (语气词 ,加强反问 ) 其真无马邪? (副词,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语气词,表示测度)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通“岂”)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示选择,还是……
3-4宾语前置句
奚以知其然也: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奚以,即 “以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然,代词, 这样。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 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 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学生自主学习 3-1解释下列句中的蓝色字:
《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
迁移,迁往
而后乃今培风:
乘着,趁着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快速的样子;触,碰
解释下列句中的蓝色字:
逍 遥游
庄 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
化说理风格。
能力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
情感目标:
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
文言虚词:且
且适南冥也。 (将要;到、往;海) 不出,火且尽 。(将,将要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 存者且偷生。 (暂且,姑且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且,还 )
文言虚词:其
必先苦其心志 。 (代词 ,他,他的) 其如土石何? (语气词 ,加强反问 ) 其真无马邪? (副词,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语气词,表示测度)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通“岂”)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示选择,还是……
3-4宾语前置句
奚以知其然也: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奚以,即 “以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然,代词, 这样。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 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 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学生自主学习 3-1解释下列句中的蓝色字:
《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
迁移,迁往
而后乃今培风:
乘着,趁着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快速的样子;触,碰
解释下列句中的蓝色字:
逍 遥游
庄 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
化说理风格。
能力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
情感目标:
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
《逍遥游》ppt课件
![《逍遥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ba716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b.png)
陈子昂慕名前往终南山访问道家高人,途经大荒山、华山、华严寺等地而有所获,写下这首 诗。
主要内容和主题
内容
描写了逍遥派高僧花非花走过险峻峰岭、游历奇 妙仙境的经历,展现了一个流浪者追求自由、修 行成道的过Fra bibliotek。主题
透过花非花的经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自 由意志、修行道路等哲学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体 现了逍遥主义的生命感悟和人文关怀。
逍遥游:一场文学之旅
逍遥游是唐代陈子昂的长篇叙事诗,以婉约清新的笔调,描绘了逍遥派高僧 花非花的游历和修行之旅,留下了深刻的文学印记和艺术魅力。
作者及背景
陈子昂
唐代文人,举进士,曾任兵部侍郎。代表作有《青溪词》等。
时代背景
唐代盛世,文艺复兴。逍遥游创作于大历二年,当时有“洛阳作家出佳作”的美誉。
创作背景
逍遥游的诗句赏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
形容黄河壮阔奔腾的景象, 用以打造逍遥游的辞藻,想 象力非常丰富。
目送无情泪
表现了人生无常、命运多舛 的感叹和悲凉,充满强烈的 情感。
穷发十载间
描写出了一个绝处逢生的奇 迹,化解了人生的枯燥与苦 难,给人带来了一种幸福的 感觉。
逍遥游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寻找内心自由
探索生命意义
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1 婉约清新
诗风清新,平淡生动,运用大量自然景物描写,豪放一派,蕴含深情。
2 音乐美
运用韵律和音韵变化,形成一种音乐美,节奏和谐、流畅、自然,读来婉转动听。
3 意境深远
十四章里峰峦叠嶂的山势、水光山色的富丽、奇花异草的奇异以及文人墨客的浪漫凭借 叙事贯成统一的逍遥意境。
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当代社会高压的工作、生活 等环境下,人们需要越来越多 的像逍遥游一样的精神滋养, 寻求内心的快乐与自我的解放。
主要内容和主题
内容
描写了逍遥派高僧花非花走过险峻峰岭、游历奇 妙仙境的经历,展现了一个流浪者追求自由、修 行成道的过Fra bibliotek。主题
透过花非花的经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自 由意志、修行道路等哲学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体 现了逍遥主义的生命感悟和人文关怀。
逍遥游:一场文学之旅
逍遥游是唐代陈子昂的长篇叙事诗,以婉约清新的笔调,描绘了逍遥派高僧 花非花的游历和修行之旅,留下了深刻的文学印记和艺术魅力。
作者及背景
陈子昂
唐代文人,举进士,曾任兵部侍郎。代表作有《青溪词》等。
时代背景
唐代盛世,文艺复兴。逍遥游创作于大历二年,当时有“洛阳作家出佳作”的美誉。
创作背景
逍遥游的诗句赏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
形容黄河壮阔奔腾的景象, 用以打造逍遥游的辞藻,想 象力非常丰富。
目送无情泪
表现了人生无常、命运多舛 的感叹和悲凉,充满强烈的 情感。
穷发十载间
描写出了一个绝处逢生的奇 迹,化解了人生的枯燥与苦 难,给人带来了一种幸福的 感觉。
逍遥游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寻找内心自由
探索生命意义
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1 婉约清新
诗风清新,平淡生动,运用大量自然景物描写,豪放一派,蕴含深情。
2 音乐美
运用韵律和音韵变化,形成一种音乐美,节奏和谐、流畅、自然,读来婉转动听。
3 意境深远
十四章里峰峦叠嶂的山势、水光山色的富丽、奇花异草的奇异以及文人墨客的浪漫凭借 叙事贯成统一的逍遥意境。
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当代社会高压的工作、生活 等环境下,人们需要越来越多 的像逍遥游一样的精神滋养, 寻求内心的快乐与自我的解放。
《逍遥游》课件
![《逍遥游》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c746f7bcd126fff6050b18.png)
万物皆 “有所待”
第一段
鲲 、鹏 野马、尘埃
大舟深水 芥草杯水 蜩与学鸠
大 对比
小 比喻
适莽苍者 适百里者 适千里者
(比喻)
海运将徙 以息相吹
强调
嘲笑大鹏 反驳
行路备粮
第二段
大知不及小知,小年不及小年。
(空间——时间) 小年:朝菌、蟪蛄、众人
不及
此小大之辨也
大年:冥灵、大椿、彭祖
第三段
自然万物有所待(物)
名 周 , 战国 时期 宋国蒙 。
人,著名的 思想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 ,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为 “老庄” 。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清静无为。
。在
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
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
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
之境。
《庄子》
• 《庄子》一书,今存33 篇,分为内篇7 ,是
四类人:犹然可笑 宋荣子:犹有未树 列 子:犹有所待
世人皆有所待 (人)
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
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 无穷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如何做到“逍遥游”?
无己,无功,无名
无己: 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 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无功: 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 追逐外物。
无名: 忘怀荣辱得失,褒贬任人。
文章的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
游”)
↓ 什么才是“逍遥游”
↓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大学语文--之逍遥游1ppt课件
![大学语文--之逍遥游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df7ce20b1c59eef9c7b471.png)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
Hale Waihona Puke 1-1 巨鲲大鹏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
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 重言 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
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
么知道小是这年样不呢及?朝大生年暮死的“朝菌”,不知道一月的
变朝化菌;、只惠能蛄活:一生季命的稍“纵蟪即蛄逝”,,是不小知年道;一年的时光,这 就为冥是一灵短个、年春大季寿椿,的:五。能楚百活年国千为南年方一万有个载秋种,季冥是;灵大远树年古(。时龟代)有,一以棵五大百椿年 树世,人以匹八比千彭年祖为,一是个小春年季比,大八年千—年—为悲一乎个秋季,这就是 长年寿的。可是彭祖如今独自以长寿闻名于世,一般人 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
1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一(一)
不《知齐其谐几》千者里,也志重;怪言…者…也;《谐》之言鲲曰鹏:展翅九万里 大
“鹏之徙于南冥也……”
野马也,尘埃也,…天之苍苍…。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
杯水于坳堂之上…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蜩与学鸠笑之曰:“…奚以之九万里蜩而鸠嘲鹏
小
南为!”
重言
汤问政于棘也是这种情况:“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深海, 是天然形成的大池。那里边有一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 人知道它有多么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背像泰山,双翅展开说像天边的云,(鹏)乘着巨风盘旋飞上 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朝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到南海 去。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呢?我飞腾起来,不过十几 尺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 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 巨鲲大鹏 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 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 重言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 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 鹏俯瞰之景 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 比喻:大翼需大风 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 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 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而后乃今将图南。 鲲鹏展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2、游心于道(体道)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超越自我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外天下”——“外物”——“外生”
——个人在沉重的黑暗社会中,如何实现
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
二、《逍遥游》课文分析
(一)逍遥游(题解)
“ 逍遥 ” ,从容漫步,悠游自在的样子;
“ 逍遥游 ”,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 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 恒的精神世界。
逍遥游
——《庄子》
一、庄 子
(一)庄子其人
庄子(前369?—前286?)
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 商丘县东北)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的 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
(二)庄子的哲学
人类生存最大的困境 1、追求精神的自由 是丧失精神的自由。“殉”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 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
(二)课文分析
逍遥游
第一部分(1-3) 什么是逍遥游 1.巨鲲大鹏 世间万物皆受外物所限(有所待)。真正的
逍遥是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2.汤问棘 ——无己、无功、无名 3.无待逍遥游
第二部分(4-5)具体化的逍遥游:神人形象 4.尧让天下于许由 “无名” “无功”
5.肩吾与连叔对话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 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 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 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yàn笑之曰:“彼且 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 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 也。 重言
北冥有鱼,其名
野马也,尘埃也,生 野马般的雾气,飞扬的尘土,都是 1-1 物之以息相吹也。天 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青 之苍苍,其正色也? 苍,那是它本来颜色吗?还是因为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它距我们太远无穷无尽(而显示出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 来的颜色)呢?鹏往下看的时候, 已矣。且夫水之积也 (见到的)也像这样罢了。 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比 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 无力。覆杯水于坳ào喻 舟大 —— 深水 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前凹地 类 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上,那么一根小草就可作为船,放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 比 翼大 —— 厚(多)风 论 上一个杯子就贴地了,这是因为水 舟大也。风之积也不 证 厚,则其负大翼也无 浅而船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 力。故九万里,则风 深厚,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 斯在下矣,而后乃今 有力量。所以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 培风;背负青天,而 那么风就在下面了,然后(这)才 能凭借风力而行;鹏背朝着青天, 莫之夭阏è者, 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这才打算 而后乃今将图南。 飞向南方。
一(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鲲鹏展翅九万里 大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重言 “鹏之徙于南冥也……” 野马也,尘埃也,…天之苍苍…。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 杯水于坳堂之上…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小 蜩与学鸠笑之曰:“…奚以之九万里而 蜩鸠嘲鹏 南为!”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 其然也?…朝菌、惠蛄…此小年也。冥 小 -大 灵、大椿者…此大年也。 重言 汤之问棘也是已: …此小大之辩也。
第三部分(6-7) 逍遥游的途径:无用
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即为有用 6.惠施和庄子的对话 (1) 7.惠施和庄子的对话 (2)无用就是大用 只有无用,才能“物无害者”,永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
“无己” “无功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子叫1-1 为鲲。鲲之大,不知 鲲。鲲的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其几千里也;化而为 变化成为一只鸟,它的名子叫 鸟,其名为鹏。鹏之 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 的云彩。这只鸟啊,海动的时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 候就将迁徙到南海。南海,就 之云。是鸟也,海运 是一个天然的大池。 则将徙于南冥;南冥 者,天池也。《齐谐 《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情的 》者,志怪者也;《 书。《齐谐》上说:“大鹏迁往 谐》之言曰:“鹏之 南海去的时候,激起的水花达三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 千里,拍击巨风而飞上的高度有 千里,抟tuán扶摇而 九万里,它飞六个月(到天池) 上者九万里,去以六 才休息啊。” 重言:反复引用先贤时哲的言语, 月息者也。” 使言之有据。
蜩tiáo与学鸠笑之 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 曰:“我决起而飞, 一下子(快速)起飞,冲过 枪榆枋,时则不至, 榆树枋树,有时如果飞不上 而控于地而已矣;奚 去,落在地上就是了。哪里 用得着这样费力飞到九万里 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的高空再往南飞呢!” 适莽苍者,三飡(餐) 到郊外去的人,只须吞几口干 而反(返),腹犹果 比 粮,回来时肚子还是饱的;到 然;适百里者,宿舂 喻 类 (chōng)粮;适千 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 比 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 论 里者,三月聚粮。之 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 证 二虫,又何知! 这两只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蜩鸠嘲鹏 ——小知(智)不及大知
途程愈长,所需“备粮”的准备愈丰; 其志愈远,则所需积厚的工作愈多。
1-2
收结上文
引启下文
1-3
小知(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惠蛄(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 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 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短年寿的比不上长年寿。根据什 么知道是这样呢?朝生暮死的“朝菌”,不知道一月的 小年不及大年 变化;只能活一季的“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 朝菌、惠蛄:生命稍纵即逝,是小年; 就是短年寿的。楚国南方有种冥灵树(龟),以五百年 冥灵、大椿:能活千年万载,是大年。 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远古时代有一棵大椿 世人匹比彭祖,是小年比大年 ——悲乎 树,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 长年寿的。可是彭祖如今独自以长寿闻名于世,一般人 与他相比,不是很可北方,有一个深海, 是天然形成的大池。那里边有一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 人知道它有多么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背像泰山,双翅展开说像天边的云,(鹏)乘着巨风盘旋飞上 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朝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到南海 去。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呢?我飞腾起来,不过十几 尺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 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