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方法和内容
数据预处理方法和内容摘要:一、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二、数据预处理的方法1.数据清洗2.数据转换3.数据规范化三、数据预处理的内容1.缺失值处理2.异常值处理3.数据类型转换4.数据归一化四、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五、总结与展望正文: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分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后续数据分析的结果和质量。
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规范化等方法。
一、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数据质量: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规范化等操作,可以消除数据中的错误和异常,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方便后续分析:经过预处理的数据更容易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从而提高数据分析的效果。
3.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数据预处理可以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降低模型的过拟合风险,提高预测精度。
二、数据预处理的方法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中的错误、缺失、异常等进行处理的过程。
主要包括删除重复记录、填补缺失值、处理异常值等。
2.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数据形式。
主要包括数据类型转换、数据结构调整等。
3.数据规范化:数据规范化是指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一化处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主要包括数据归一化和标准化等。
三、数据预处理的内容1.缺失值处理:缺失值处理是数据预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用的方法有:均值填充、中位数填充、众数填充、线性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等。
2.异常值处理:异常值处理是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异常点,常用的方法有:箱线图法、z分数法、3σ法则等。
3.数据类型转换:数据类型转换是将数据从一种类型转换为另一种类型。
例如,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字、将日期转换为数值等。
4.数据归一化:数据归一化是将数据缩放到一个统一的区间范围内。
常用的方法有:最大最小归一化、z分数归一化、分位数归一化等。
四、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以房价预测为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和数据类型转换,然后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进行建模分析和预测。
统计学统计数据预处理 -回复
统计学统计数据预处理-回复统计学中的统计数据预处理涉及到一系列的步骤和技巧,目的是为了使原始数据具备可靠性和合理性,以便后续的统计分析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本文中,我将一步一步地解释统计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首先,对于任何数据预处理的任务,首要任务是收集和整理原始数据。
这包括对数据源和数据类型进行深入的了解,并确定数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之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检测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缺失和异常值。
常用的清洗方法包括删除无效数据、补充缺失数据和修正异常值。
清洗完数据后,下一步是进行数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是将不同量级和不同单位的数据转换为可比较的形式。
最常见的方法是Z-score标准化,即将数据减去平均值并除以标准差。
这可以大大提高后续的统计分析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和降维。
特征选择是从原始数据中选择最相关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这可以通过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和信息增益等方法来实现。
在特征选择之后,我们可能会遇到高维数据的问题,为了降低数据的维度并减少冗余信息,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PCA)等降维技术。
在进行了数据标准化、特征选择和降维之后,我们还需要考虑数据的离散化和连续化处理。
离散化是将连续数据转换为有限数量的离散类别,这有助于简化数据分析并减少计算复杂度。
连续化处理则是相反的过程,将离散数据转换为连续的形式,以便更好地适应统计模型的需求。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异常值检测和处理。
异常值对统计分析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通过计算上下限或使用统计方法来检测并删除这些异常值。
总而言之,统计学中的数据预处理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步骤和技巧。
通过收集和整理原始数据、清洗数据、数据标准化、特征选择和降维、数据的离散化与连续化处理以及异常值检测和处理,我们能够使原始数据适用于后续的统计分析,并得出准确的结论。
这些步骤是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为有效进行统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数据预处理方法
数据预处理方法数据预处理是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的基础步骤,是清理、规范、集成和变换数据的过程,旨在消除原始数据中各种噪声,准备有效地用于进一步分析和建模。
数据预处理也称为数据清理、数据规范化、特征工程或特征抽取。
本文介绍了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比如:数据框架调整、汇总、特征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矩阵分解、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等。
首先,调整数据框架是数据预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重组数据框架,调整原始数据框架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以避免相关变量的冗余,更好地支持后续的数据分析。
其次,汇总是指将多个观测值汇集成一个观测值,它主要是将原始数据中重复出现的类别汇总,进行分组计算,比如按照地区或者某种关键词来汇总统计数据。
此外,特征工程是指从原始数据中抽取、转换或组合新的特征来构建有效的数据模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解释变量的贡献度,缩短模型训练时间,减少计算量,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常见的特征工程有两个阶段:类别特征处理和数值特征处理。
类别特征处理可以采用one-hot 编码,label encoding,tf-idf等技术;数值特征处理可以采用离散化,归一化,标准化等技术;特征选择可以使用过滤式特征选择和嵌入式特征选择。
之后,标准化是指将数据变换成均值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目的是消除量纲和变量之间的差异。
此外,规范化是指将数据变换到[0,1]或[-1,1]的范围中,它的目的是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减少过拟合的可能。
矩阵分解是指把原始数据矩阵分解成三个矩阵:用户因子矩阵、物品因子矩阵和协同过滤矩阵。
矩阵分解可以有效帮助商家发现潜在的顾客偏好,推拿新的商品、店铺给目标顾客,通过分析潜在的顾客偏好来改善商业活动。
另外,缺失值处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数据预处理工作,包括哑变量填充、均值填充、中位数填充、众数填充、填充预测值和其他方法。
最后,异常值处理是指将原始数据集中的异常值(离群值)处理掉,以避免数值异常的影响。
统计学数据预处理
• 统计判别法:给定一个置信概率,并确定一个置信 限,凡超过此限的误差,就认为它不属于随机误差 范围,将其视为异常数据剔除
• 能用物理判别法判定异常数据有时不易做到,此时 只能用统计判别法
• 作者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0.3140, P 0.05
• 结论:血液中胰岛素与血糖两者含量之间无 直线相关
SPSS实现
• 本例为小样本,单击Analyze,后单击 Descriptive statistics选择 [ Explore]主对话 框中,再单击[Plots…]选项→进入[ Explore: Plots ]对话框:在Boxplots项下点选 ⊙Dependents Together,在Descriptive项 下勾选Stem-and-leaf,其余各项可以不要 勾选和点选;单击[Continue]返回[Explore]对 话框,单击OK, SPSS 运行、输出结果
则
p( x u 3 ) 0.003
• 根据上式对于大于μ+3σ或小于μ-3σ的实验
数据作为异常数据,予以剔除。
• 剔除后,对余下的各测量值重新计算偏差 和标准偏差,并继续审查,直到各个偏差 均小于3σ为止。
• 无需查表,使用简便
对某一长度L测量10次,其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个案剔除法(Listwise Deletion)
• 最常见、最简单的处理缺失数据的方法,也是很多 统计软件(如SPSS)默认的缺失值处理方法。
• 如果缺失值所占比例比较小,这一方法十分有效。 至于具体多大的缺失比例算是“小”比例,专家们 意见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学者认为应在5%以下, 也有学者认为20%以下即可。
统计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审核
1. 审核资料的完整性。 2. 审核资料的及时性。 3. 审核资料的准确性。
审核资料准确性通常用的检查方法
逻辑检查 计算检查
二、数据筛选
1. 将某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或有 明显错误的数据予以剔除。
2. 将符合某种特定条件的数据筛 选出来,对不符合特定条件的数 据予以剔除。
举例说明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的方法
统计学
三、数据排序
1. 对于分类的数据:若是字母型数据列相同;若是汉字型数据, 排序方式很多,如按汉字的首位拼音字母 排列,或按笔划排序。 2. 对数值型数据的排序只有递增和递减两 种。排序后的数据也成为顺序统计量。
举例说明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的方法
统计学中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统计学中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数据预处理是统计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筛选、清洗和转换,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建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数据变换和标准化。
1. 缺失值处理缺失值是指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而缺失的观测值。
处理缺失值的方法可以分为删除、插补和不处理三种。
删除是指直接将含有缺失值的样本删除,但这可能会导致样本量减小,从而影响后续的分析结果。
插补是指通过一些方法估计缺失值,如均值、中位数、回归模型等。
而不处理则是指将缺失值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类进行分析。
2. 异常值检测与处理异常值是指与其他观测值明显不同的数值,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数据录入错误或者实际存在的特殊情况引起的。
检测异常值的方法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专家经验或者模型判断。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删除异常值或者进行替换,替换可以使用均值、中位数或者插值等。
3. 数据变换数据变换是指通过数学函数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符合分析假设的形式。
常见的数据变换方法包括对数变换、幂次变换和差分变换。
对数变换可以将右偏分布转化为近似正态分布,幂次变换则可对数值进行幂次转化以调整数据的分布形态。
差分变换则是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一阶或高阶差分,以消除趋势和周期性。
4. 标准化标准化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线性变换,使其具有零均值和单位方差。
标准化可以使得不同变量之间具有可比性,避免因为变量的量纲差异而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常见的标准化方法包括Z-score标准化和区间缩放法。
综上所述,数据预处理在统计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数据变换和标准化方法可以帮助统计学家处理不完整、不准确或者不适用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分析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数据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以确保后续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字数:492)。
统计师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
统计师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统计分析的基础,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可以使得数据更加准确、可靠,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
统计师在进行数据预处理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步骤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统计师进行数据预处理的常见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预处理。
一、数据收集与选择在进行数据预处理之前,统计师首先需要收集和选择合适的数据。
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对于后续的预处理和分析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统计师需要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同时,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数据样本,避免收集到无关或冗余的数据。
二、数据清洗与去噪数据中常常存在一些无效或不完整的信息,如缺失值、异常值等,这些数据会对后续的分析造成误差和不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数据预处理之前,统计师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去噪处理。
清洗数据包括填补缺失值、删除异常值、统一数据格式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数据标准化与归一化在进行数据预处理时,由于不同变量的尺度和单位不同,会对后续的分析和模型建立产生影响。
因此,统计师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变量之间的尺度差异。
常见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包括Z-Score标准化、Min-Max标准化等,通过将数据转化为特定的分布和范围,使得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四、数据编码与转换对于包含类别型变量的数据,统计师需要进行数据编码和转换,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建模。
常见的数据编码方法包括独热编码、标签编码等。
通过将类别型变量转化为数值型变量,可以使得模型更好地解读和分析。
五、数据特征选择与降维在进行数据预处理时,统计师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特征变量进行分析和建模。
通过特征选择和降维可以减少数据维度,提高模型的简洁性和可解释性。
常见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过滤式、包裹式和嵌入式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特征变量,可以减少冗余信息和噪声,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
数据预处理的常用操作
数据预处理的常用操作
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适合进行分析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预处理中常用的操作:
1. 缺失值处理:删除含有缺失值的样本或变量,或者采用插值法来填充缺失值。
2. 异常值处理:检测并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常用的方法有删除、平均值修正、中位数修正、截尾和分段处理等。
3. 数据平滑:将数据中的波动平滑,常用的方法有滑动平均、指数平滑、Loess回归等。
4. 数据归一化:将数据进行缩放处理,使其在统计上具有可比性,常用的方法有最小-最大规范化、Z-score规范化等。
5. 数据变换:对数据进行变换,使其更适合进行建模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对数变换、指数变换、幂变换等。
6. 数据集成: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常用的方法有追加、合并、连接等。
7. 数据降维:将高维数据转化为低维数据,以减少计算复杂度和提高模型性能,常用的方法有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
8. 数据离散化:将连续数据离散化,以便于分析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等宽离散化、等频离散化、k-means离散化等。
以上是数据预处理中常用的操作,不同数据预处理方法的选择与实现取决于数据的特性和分析目的。
统计学中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分析
统计学中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分析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其更加适合用于后续分析。
在统计学中,数据预处理方法同样十分重要。
本文将分析数据预处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以及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一、数据预处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数据预处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更显得不可或缺。
统计学家们通过对数据进行筛选、清洗、变换等操作,使得数据更加干净、准确、有意义。
例如,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常常会出现数据不完整、有缺失值等现象。
这时候需要通过数据预处理方法来填补缺失值、剔除异常值、处理离散变量等,以及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进行聚类分析、分类分析时,数据预处理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的步骤,其目的是用较为准确的数据代替原有数据中的错误信息。
清洗的具体步骤可能包括:检查数据格式、检查数据引用、处理不完整数据、处理重复数据等。
例如,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可能会出现脏数据、重复数据等情况。
此时就需要通过数据清洗方法来剔除无用数据、处理重复数据,以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准确性。
2. 缺失值填补在大量数据分析中,可能会出现数据缺失情况。
缺失值填补是通过分析数据集中孤立的点和异常值,从而采取方案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可能会出现数据缺失情况。
此时需要通过数据预处理方法来填补缺失值,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变换数据变换是对数据进行转换的一种操作,其目的是使得数据具备更好的特征表达,以及更好的使用分析工具的条件。
常见的变换方法包括:标准化、离散化、对数转换、归一化等。
例如,在进行聚类分析时,可能会出现数据高度不均匀的情况。
此时就需要通过数据变换方法来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离散化等操作,从而更加便于分析。
4. 数据降维数据降维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将高维数据转化为低维数据的一种方法。
数据预处理流程
数据预处理流程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将原始的、不规范的数据转换为干净、可用的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工作。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流程:1. 数据收集:首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观测、传感器等方式收集数据。
数据可以以文本、数值、图像、视频等形式存在。
2.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关键环节。
首先,需要去除无效数据、重复数据和冗余数据。
然后,需要处理缺失数据,可以通过插补、删除或使用其他方法来处理缺失值。
此外,还需要处理异常值,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截断方法或替换方法来处理异常值。
3. 数据集成:在数据分析中,常常需要使用多个数据源的数据。
数据集成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合并的过程。
可以通过连接操作、合并操作、关联操作等方法来进行数据集成。
4. 数据变换:数据变换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
数据变换包括特征选择、特征提取、特征构造等过程。
特征选择是指从原始特征中选择有用的特征,可以使用统计方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特征选择。
特征提取是指从原始特征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特征提取。
特征构造是指根据已有特征构造出新的特征,可以使用加减乘除、平均值等方法来进行特征构造。
5. 数据规范化:数据规范化是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标准形式。
可以通过归一化、标准化等方法来进行数据规范化。
归一化是将数据缩放到0-1之间,可以利用最小-最大归一化。
标准化是将数据缩放为均值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可以利用Z-score标准化。
6. 数据降维:在数据分析中,有时候数据维度很高,会导致计算复杂度高、模型过拟合等问题。
为了降低维度,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来进行数据降维。
7. 数据划分:为了衡量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在数据分析中,常常需要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可以使用随机划分、分层划分等方法来进行数据划分。
8. 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将标签数据转换为具有统一标准的形式。
统计师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
统计师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对于统计师来说,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
数据预处理指的是将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集成,以便为后续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
本文将介绍统计师在数据预处理中所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第一步,目的是去除原始数据中的错误、冗余、缺失和异常值等不合理数据。
主要的数据清洗方法包括:1. 去除重复值:检查数据中是否存在重复记录,并将其删除,以确保样本的唯一性。
2. 处理缺失值:对于缺失值,可以选择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记录,或者根据规则进行填充。
填充方法可以是均值填充、中位数填充、众数填充等。
3. 处理异常值:通过统计分析和可视化方法检测异常值,对于异常值可以进行删除或者修正。
二、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适合分析的形式,以满足建模和分析的需求。
常用的数据转换方法有:1. 特征选择:根据领域知识和统计学方法选择与分析目标相关的特征变量,去除无关变量。
2. 特征缩放:对于具有不同度量单位的数据,可以进行标准化或归一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差异。
3. 数据离散化:将连续变量划分为若干个离散值,便于建立分类模型或者进行频数统计。
4. 数据平滑:通过平滑技术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减少噪声干扰,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
三、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合并,形成一个一致、完整的数据集。
常用的数据集成方法有:1. 纵向合并:将具有相同属性的多个数据集按行合并,扩充样本数量。
2. 横向合并:将具有相同样本的多个属性变量按列合并,扩充属性数量。
3. 数据连接:通过共同属性将多个数据表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的数据表。
四、数据规约数据规约是对数据进行压缩和简化,以减少数据的存储空间和计算复杂度。
常用的数据规约方法有:1. 维度规约:通过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降低数据维度,提取主要特征。
2. 数值规约:将数值型数据进行范围压缩或数值函数变换,减少数据取值范围。
数据预处理的几种方法
数据预处理1、归一化归一化是为了把数变为(0,1)之间的小数,主要是为了数据处理方便提出来的,把数据映射到0-1之间,更加快捷快速。
其次,把有量纲表达式变为无量纲表达式,归一化是一种简化计算的方式,即将有量纲的表达式经过表换,化为无量纲的表达式,成为纯量。
归一化算法有:2、标准化数据的标准化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
由于信用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度量单位是不同的,为了能够将指标参与评价计算,需要对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通过函数变换将其数值映射到某个数值区间。
标准化算法有:z-score标准化的平均值的标准差优点:当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未知,或者孤立点左右了最大-最小规范化,该方法效率很高最小-最大规范化(线性变换)对数Logistic模式新数据=1/(1+e^(-原数据))z-score标准化1:import numpy as npfrom sklearn import preprocessingdata = np.array([[3, -1.5, 2, -5.4],[0,4,-0.3,2.1],[1,3.3,-1.9,-4.3]])# 对数据集进行规范化 z-score# print(f"{np.mean(data,axis=0)}")# print(f"{np.std(data,axis=0)}")data_standardized = preprocessing.scale(data)print(f"mean={data_standardized.mean(axis=0)}")print(f"std={np.std(data_standardized,axis=0)}")print(data_standardized)mean=[ 5.55111512e-17-1.11022302e-16-7.40148683e-17-7.40148683e-17]std=[1.1.1.1.][[ 1.33630621-1.40451644 1.29110641-0.86687558][-1.069044970.84543708-0.14577008 1.40111286][-0.267261240.55907936-1.14533633-0.53423728]]z-score标准化2:import numpy as np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X = np.array([[ 1., -1., 2.],[ 2., 0., 0.],[ 0., 1., -1.]])scaler = StandardScaler().fit(X)print scaler.mean_print scaler.std_print scaler.transform(X)[ 1.0.0.33333333][ 0.816496580.81649658 1.24721913][[ 0.-1.22474487 1.33630621][ 1.224744870.-0.26726124][-1.22474487 1.22474487-1.06904497]]最大最小标准化:import numpy as npfrom sklearn import preprocessingdata=np.array([[3, -1.5, 2, -5.4],[0, 4,-0.3,2.1],[1, 3.3, -1.9, -4.3]]) # 原始数据矩阵 shape=(3,4)data_scaler=preprocessing.MinMaxScaler(feature_range=(0,1)) # 缩放到(0,1)之间data_scaled=data_scaler.fit_transform(data)print('scaled matrix: *********************************')print(data_scaled)scaled matrix: *********************************[[1.0. 1.0. ][0. 1.0.410256411. ][0.333333330.872727270.0.14666667]]公式原理:3、正则化正则化的过程是将每个样本缩放到单位范数(每个样本的范数为1),如果后面要使用如二次型(点积)或者其它核方法计算两个样本之间的相似性这个方法会很有用。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目的和步骤。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目的和步骤****一、数据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首要任务,它涉及识别和纠正数据集中的错误、异常或重复项。
例如,对于缺失值,可能需要填充、插值或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行/列;对于异常值,可能需要通过统计方法、领域知识或可视化手段进行识别和处理。
2. **数据整合**:数据通常来自多个不同的源,这些源可能有不同的格式、编码或单位。
数据整合的目的就是将这些数据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一致的格式,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建模。
3.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为了使数据更适合后续的分析或建模过程。
这可能包括数据标准化、归一化、离散化、编码转换等。
例如,对于某些机器学习算法,输入数据的规模或分布可能会影响模型的性能,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或归一化。
4. **特征工程**:特征工程是数据预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特征,以供模型使用。
特征工程的目标是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或泛化性能,它可能涉及选择、构建、转化或组合原始特征。
5. **数据降维**:当数据集的特征数量过多时,可能会导致计算复杂度增加、模型过拟合等问题。
数据降维的目的是在保持数据主要信息的前提下,减少特征的数量或复杂度。
6. **提高数据质量**:数据预处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数据的质量,使其更加准确、完整、一致和可靠。
高质量的数据是有效分析和建模的基础。
**二、数据预处理的步骤**数据预处理的步骤并非固定的,可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数据集的性质和目标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数据预处理流程:1. **数据收集**:这是数据预处理的起点,涉及从各种来源收集相关数据。
在这一步,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数据丢失或错误。
2. **数据探索**:在收集到数据后,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了解数据的分布、结构、缺失值、异常值等情况。
统计分析中的数据预处理和异常值检测
统计分析中的数据预处理和异常值检测在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数据预处理和异常值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数据预处理是指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和调整,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而异常值检测则是指在统计分析中,通过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规律性,及时检测出异常值,避免其对结果产生干扰。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缺失值处理、数据离散化和数据标准化等方面。
1. 数据清洗在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由于数据可能涉及多个来源和多个角度,可能会出现重复、缺失、错误或无法识别的情况,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
数据清洗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数据缺失值处理数据缺失是指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部分数据缺失,需要对缺失值进行处理。
数据缺失值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删除、插值和离散化。
3. 数据离散化数据离散化是指将数据按照某个标准进行分类,将数据分为若干个离散的类别,以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数据离散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等距离散化、等频离散化和基于聚类的离散化等。
4. 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指将数据转换为具有固定均值和方差的标准分布,在统计分析中,标准化后的数据更方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数据标准化的方法主要包括Z-score标准化、最大-最小标准化和百分位数标准化等。
异常值检测异常值是指在数据集中,与其他数据相比较为明显不同的数据点。
异常值常常由数据测量或记录的错误、数据缺失或异常事件等导致。
异常值若不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对统计分析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1. 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基本的统计方法,如均值、方差、标准偏差和四分位数等,可以确定正常数据的范围和规律性,从而判断哪些数据是异常值。
对于正态分布数据可以采用正态分布的偏差判断,即3倍标准差的判断方法。
2. 箱线图箱线图也叫箱型图,是一种常用的图像方法,可以直观的发现异常点。
箱线图由最小值、最大值、第一、二和三四分位数构成,中间一条线代表中位数。
简述数据预处理的概念及预处理流程方法
数据预处理是指在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集成的过程。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使得数据更加适合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挖掘工作。
数据预处理包括多个步骤和方法,下文将对数据预处理的概念和预处理流程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数据预处理概念数据预处理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集成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使得数据更适合进行后续的挖掘和分析工作。
原始数据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如缺失值、噪声、不一致性等,需要通过数据预处理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得到高质量、可靠的数据。
数据预处理是数据挖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挖掘和分析的结果。
如果原始数据存在较多的问题,直接进行挖掘和分析往往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和不稳定性。
数据预处理是数据挖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数据预处理流程方法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原始数据中的错误、噪声和不一致性。
数据清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处理缺失值:对缺失值进行填充或者删除,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处理异常值:对超出合理范围的数值进行修正或删除,以消除数据的噪声和干扰。
(3)处理重复值:去除重复的数据,以防止数据重复统计和分析。
2.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数据预处理的第二步,其目的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挖掘和分析的形式。
数据转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数据平滑: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减少数据的波动和不稳定性。
(2)数据聚集:将数据进行聚集操作,以便进行更高效的分析和挖掘。
3. 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数据预处理的第三步,其目的是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集成,形成一个整体的数据集。
数据集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数据合并:将多个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合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集。
(2)数据匹配: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匹配,以解决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问题。
4. 数据变换数据变换是数据预处理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将经过清洗、转换和集成的数据进行变换,使得数据更适合进行后续的挖掘和分析工作。
统计学统计数据预处理 -回复
统计学统计数据预处理-回复统计学统计数据预处理的概念及重要性统计学统计数据预处理是指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清洗工作,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依次介绍统计学统计数据预处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具体步骤。
一、统计学统计数据预处理的概念统计学统计数据预处理是统计学领域中的基础工作,它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和数据规约等过程。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手段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以直接应用于统计分析的格式和质量要求,为后续的统计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二、统计学统计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数据预处理在统计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统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以下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 数据清洗:原始数据中常常包含噪声、缺失值、异常值等问题,通过数据清洗可以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2. 数据集成: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需要从多个数据源中获取数据,数据集成可以将这些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统计结果。
3. 数据变换:数据变换是对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如对数变换、归一化等,以满足统计分析对数据的要求,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数据规约: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往往会非常庞大,数据规约可以通过抽样、维度缩减等方法,减少数据的复杂度和计算成本,提高效率。
三、统计学统计数据预处理的具体步骤1. 数据清洗:主要包括数据去噪、处理缺失值、处理异常值等。
去噪可以采用平滑、滤波等方法,处理缺失值可以通过插补、删除等方法,处理异常值可以采用均方差检验、箱线图等方法。
2. 数据集成: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
常用的方法有记录整合、属性整合和实体整合等。
3. 数据变换:将原始数据进行转换,以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
常用的方法有对数变换、差分变换、归一化等。
4. 数据规约:降低数据的复杂度和计算成本。
常用的方法有抽样、维度缩减、数据压缩等。
统计学中的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统计学中的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数据在统计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构建可靠统计模型和得出准确结论的基础。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原始数据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包括缺失值、异常值、重复值等等。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统计学中采用了数据清洗和预处理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中的数据清洗与预处理的概念、方法和步骤。
一、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将原始数据中的错误、不完整和不一致的部分进行识别和纠正的过程。
它是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数据清洗的目标是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提高数据分析和建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 缺失值处理缺失值是指数据中某些观测值的缺失或未记录。
在数据分析中,缺失值会影响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进行处理。
常用的缺失值处理方法包括删除观测缺失的记录、使用均值或中位数填补缺失值、根据其他变量进行插补等。
1.2 异常值处理异常值是数据中与其他观测值明显不同的值,可能是由于记录错误、测量误差或极端情况等原因导致。
异常值会对统计分析和建模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处理。
常用的异常值处理方法包括删除异常值、替换为合理值、对异常值进行转换等。
1.3 重复值处理重复值是数据中具有相同数值或特征的多个观测值,可能是由于多次重复记录或数据录入错误导致。
重复值会对数据分析和建模引入偏差和误差,因此需要进行处理。
常用的重复值处理方法包括删除重复值、合并相同观测值、添加唯一标识符等。
二、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在数据分析和建模之前对数据进行转换、归一化和标准化等处理的过程。
它旨在消除数据中的噪声、提取特征和减少维度等,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预测准确度。
2.1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原始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转换和调整,以满足统计建模和分析的需求。
常见的数据转换方法包括对数转换、幂转换、指数转换、离散化和连续化等。
2.2 数据归一化数据归一化是将不同取值范围的数据转化为统一的标准范围的过程,消除不同维度之间的量纲影响和分布不均衡问题。
简述数据预处理的主要内容
数据预处理是在进行数据分析或建立机器学习模型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集成的一系列处理步骤。
它的目的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适合于后续分析和建模的形式,并处理数据中的异常、缺失或错误。
以下是数据预处理的主要内容:1. 数据清洗:- 处理缺失值:检测并处理数据中的缺失值,可以通过删除含有缺失值的样本、使用插补方法填充缺失值,或使用专门算法进行处理。
- 处理异常值:检测和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或基于规则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如删除异常值或使用插补方法代替异常值。
- 处理噪声数据:通过平滑、滤波或采样等方法处理存在随机误差或噪声的数据。
2. 数据转换:- 特征选择:选择对于分析或建模任务最相关的特征,减少数据维度。
可以使用特征选择算法,如基于统计的方法、机器学习的方法等。
- 特征缩放:将不同尺度的特征缩放到相同的范围,以防止某些特征对模型影响过大。
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化和归一化等。
- 特征编码:将非数值型数据(如分类变量)转换为数值型数据,以便模型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独热编码、标签编码等。
3. 数据集成:- 整合多个数据源: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到一个数据集中,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 解决数据冲突:处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冲突或不一致性问题,例如重复数据的处理和冲突解决。
4. 数据规范化:- 数据规范化:将数据转换为特定的范围或分布,以符合模型的输入要求。
例如,对数变换、正态化等。
5. 数据可视化:- 可视化数据:使用图表、图像等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特征、趋势和关系。
可视化有助于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异常。
数据预处理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但是,具体的数据预处理步骤和方法取决于数据的特征和任务的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数据预处理的四个基本功能
数据预处理的四个基本功能
数据预处理的四个基本功能包括:
1. 数据清理(Data Cleaning):
1)删除或修正数据集中存在的错误、不完整、不准确或无关的数据。
2)处理缺失值(例如,通过插值、删除或使用特定统计方法填充)。
3)去除重复记录。
4)标准化异常值或离群点,使其符合正常范围或者进行合理处理。
2. 数据集成(Data Integration):
1)将来自多个源的数据合并成一个一致的数据集。
2)解决数据源之间的冗余和冲突问题,比如实体识别与关联、属性名和数
据类型的统一等。
3)创建数据视图或数据仓库,以支持跨系统和部门的分析需求。
3. 数据变换(Data Transformation):
1)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或挖掘的形式。
2)数据规范化,如将数值型数据进行标准化或归一化,以便不同度量单位
或大小的数据可以相比较。
3)特征工程,构建新的特征变量,或者对现有特征进行编码、降维等操作
以提高模型性能。
4. 数据规约(Data Reduction):
1)通过减少数据集中的冗余信息来降低存储成本,提高后续处理效率。
2)数据摘要,生成数据集的关键特性概述,如计算统计摘要。
3)数据采样,从大规模数据中提取代表性的子集。
4)数据聚类或主成分分析(PCA)等技术,用较少的维度表示数据的主要特
征。
这四个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相互交织和迭代执行的,并且并非所有项目都需要完全按照这个顺序或涵盖所有步骤,具体实施取决于项目的特性和目标。
统计师如何应对数据共线性问题
统计师如何应对数据共线性问题数据共线性是指在建立统计模型时,多个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或线性相关的关系。
数据共线性严重影响模型的准确性和解释性,给统计分析带来困难。
因此,对于统计师来说,如何应对数据共线性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模型调整等方面介绍统计师如何应对数据共线性问题。
一、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解决数据共线性问题的首要步骤。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1. 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通过将数据转化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可以消除不同变量之间量级不同的影响。
常用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包括Z-score标准化、最小-最大规范化等。
2. 数据中心化数据中心化是将变量减去其均值,使得变量的均值为0。
通过中心化数据,可以减少共线性问题的影响,提高模型的稳定性。
3. 数据变换数据变换可以通过对变量进行函数转换,例如对数变换、幂函数变换等,将非线性关系转化为线性关系。
这样既可以降低共线性问题的影响,又可以改善模型的拟合效果。
二、特征选择特征选择是为了从众多自变量中选择出对目标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减少冗余变量的引入。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1. 方差膨胀因子(VIF)方差膨胀因子可以评估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程度。
当VIF值大于10时,说明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通过逐步回归、剔除VIF值较大的变量,可以减少共线性对模型的影响。
2. 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岭回归是一种常用的降低共线性的方法,通过在模型中加入L2正则化项,减小参数的估计误差。
岭回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共线性问题,提高模型的稳定性。
3.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将原始的高维数据降维为低维数据的方法。
通过将变量进行线性变换,得到一组新的正交变量,避免了原有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
三、模型调整除了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择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模型来解决数据共线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研究者对7例糖尿病患者给某种药物后,测量 其血中胰岛素(/ml,X1)和血糖(mg%,X2)
患者编号 1 2 17 170 3 18 194 4 12 213 5 15 214 6 121 238 7 10 249 胰岛素(X1 ) 24 血 糖(X2 ) 142
• 作者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0.3140 P 0.05 ,
3 3.16 3 9.48cm
L10 Li L
20 .33 11 .34
8.99 3 9.48
20.33不能用拉依达 准则剔除
对某一长度L测量10次,其数据如下:
次数 L(cm) 1 10.35 2 10.38 3 10.3 4 5 6 7 8 9 10 11 10.37
统计判别法之三:格拉布斯准则
• 格拉布斯准则是在未知总体标准差情况下,对正 态样本或接近正态样本异常值的一种判别方法。 • 某个测量值的残余误差|vi|= Xn - X > Tσ,则判断此 值中含有粗大误差, 应予剔除。 • T值与重复测量次数n和置信概率α均有关,因此 格拉布斯准则是比较好的判定准则。 • 格拉布斯准则理论较严密,概率意义明确,可用 于严格要求的场合,当n=20-100时,判别效果较 好。 • T值通过查表获得。
缺失数据预处理思想
• 1.直接丢弃含缺失数据的记录 • 2.补缺 • A. 用平均值来代替所有缺失数据 • B. K -最近距离邻居法:先根据欧式距离 或相关分析来确定距离具有缺失数据样本最 近的K个样本,将这K个值加权平均来估计该 样本的缺失数据。 • C.用预测模型来预测每一个缺失数据: 该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知的相关数据,是 比较流行的缺失数据处理技术。
T0(n, α)值表
• 采用格拉布斯方法判定异常数据的过程如下: • 1. 选定危险率α • α是一个较小的百分数,例如1%,2.5%,5%,它是 采用格拉布斯方法判定异常数据出现误判的几率。 • 2. 计算T值 • 如果x(n)是可疑数据,则令 •
T
x( n ) x
• 3. 根据n及α,查表得到T0(n, α)值 • 4. 如果T≥ T0(n, α),则所怀疑的数据是异常数 据,应予剔除。如果T0(n, α) ,则所怀疑的 数据不是异常数据,不能剔除。 • 5. 余下数据重复操作至无异常数据 • 格拉布斯准则可以检验较少的数据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异常数据的判别法
• 物理判别法: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已有的认识,判 别由于外界干扰、人为误差等原因造成实测数据偏 离正常结果,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判断,随时剔除 • 统计判别法:给定一个置信概率,并确定一个置信 限,凡超过此限的误差,就认为它不属于随机误差 范围,将其视为异常数据剔除 • 能用物理判别法判定异常数据有时不易做到,此时 只能用统计判别法
统计判别法之二:肖维勒准则
• 肖维勒准则又称为等概率原则,以正态分布为前 提, 假设多次重复测量所得n个测量值中, 某个测量 值的残余误差|vi|= Xn - X >Zcσ,则剔除此数据。 • 实用中Zc<3,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3σ准则的不 足,另外考虑了测量次数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 比拉依达准则更合理。 • Zc是一个与测量次数相关的系数,可以查表获取。 • 肖维勒准则可用于n<10时粗大误差的判定。
Frequency Stem & Leaf 2.00 1 . 0 3.00 1 . 78 1.00 2 . 4 1.00 Extremes (>=121) Stem width: 10 Each leaf: 1 case(s) 胰岛素检出离群值 121
• 叶茎图和箱须图提示有极端值(≥121 )
(一)个案剔除法(Listwise Deletion)
• 最常见、最简单的处理缺失数据的方法,也是很多 统计软件(如SPSS)默认的缺失值处理方法。 • 如果缺失值所占比例比较小,这一方法十分有效。 至于具体多大的缺失比例算是“小”比例,专家们 意见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学者认为应在5%以下, 也有学者认为20%以下即可。 • 这种方法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是以减少样本量来 换取信息的完备,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丢弃了 大量隐藏在这些对象中的信息。当缺失数据所占比 例较大,特别是当缺数据非随机分布时,这种方法 可能导致数据发生偏离,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狄克逊准则
• 亦称Q检验法,狄克逊准则是通过极差比判 定和剔除异常数据。 • 该准则认为异常数据应该是最大数据和最小 数据,因此该其基本方法是将数据按大小排 队,检验最大数据和最小数据是否异常数据。
• 将实验数据xi按值的大小排成顺序统计量 • x(1),≤x(2),≤ x(3),……≤x(n) • 计算f0值 • xn xn 1 x2 x1 f0 xn x1 或 xn x1
• 本例为小样本,单击Analyze,后单击 Descriptive statistics选择 [ Explore]主对话 框中,再单击[Plots…]选项→进入[ Explore: Plots ]对话框:在Boxplots项下点选 ⊙Dependents Together,在Descriptive项 下勾选Stem-and-leaf,其余各项可以不要 勾选和点选;单击[Continue]返回[Explore]对 话框,单击OK, SPSS 运行、输出结果
• 剔出第6对数据 前后的Pearson 相关系数,前者 是0.314,后者 是-0.936,显示 有相关性!
Correlations 胰 素 岛 xa 胰 岛 素 xa 血 糖 xb Pearson Correlation Sig. (2-tailed) N Pearson Correlation Sig. (2-tailed) N 1 6 -.936** .006 6 血糖 xb -.936** .006 6 1 6
统计数据的预 处理
数据预处理
• 把混在原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排除、把 真正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有助于推断 统计得出正确分析结论。 1 :异常数据取舍 2 :未检出值和/或缺失值估算 • 采用异常数据进行推断统计得到的结论误导 带给科研与统计控制判断出错的隐患不可小 视。
异常数据
• 单个异常值:是指单个样本观测数据组内隐 含的个别异常数据。同义词有:可疑值、异 常值、极端值、端值、离群值、逸出值、奇 异值、超限值、粗值… • 异常均数:三个以上(k≥3)样本多均数要 作统计分析比较时,无疑也要检查其中是否 隐含可疑均数。
对某一长度L测量10次,其数据如下:
次数 1 2 10.38 3 10.3 4 10.32 5 10.35 6 10.33 7 10.37 8 10.31 9 10.34 10 20.33
L(cm) 10.35
试用拉依达准则剔除坏值。
解:
(Li L )2
i 1
10
10 1
3. cm 16
• 根据狄克逊系数表将f0与f(n, α)进行比较 • 如果f0 > f(n,α),说明x(n)离群远,则判定该数据为异 常数据,予以剔除。
狄克逊系数f(n,a)与f0的计算公式
t检验准则(罗马诺夫斯基准则)
• t检验准则与狄克逊准则相似,也是检验最大实验 数据和最小实验数据。首先将实验数据按大小排 列 • x(1),≤x(2),≤ x(3),……≤x(n) • 对最小数据和最大数据分别进行检验,如果 • x( n ) x K (n, ) 或 x(1) x K ( n, ) • • 则x(1)或x(n)是异常数据,应予剔除 分别为不包括x(1)或x(n)的n-1个数据的 • 式中 x 及 均值和标准差。
患者编号 1 2 17 170 3 18 194 4 12 213 5 15 214 6 121 238 7 10 249 胰岛素(X1 ) 24 血 糖(X2 ) 142
• 作者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0.3140 P 0.05 ,
• 结论:血液中胰岛素与血糖两者含量之间无 直线相关
SPSS实现
• 结论:血液中胰岛素与血糖两者含量之间无 直线相关
Correlations 胰 素 岛 x1 胰 岛 素 x1 血 糖 x2 Pearson Correlation Sig. (2-tailed) N Pearson Correlation Sig. (2-tailed) N 1 7 .314 .493 7 血糖 x2 .314 .493 7 1 7
• 犯错误1:将本来属于该总体的、出现的概 率小的、第二种情况的异常值判断出来舍去, 就会犯错误。----去真 • 犯错误2:不属于该总体但数值又和该总体 平均值接近的数据被抽样抽出来,统计检验 方法判断不出它是异常值,就会犯另外一种 错误。----存伪
统计判别法之一:拉依达准则
• 如果实验数据的总体x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则 p( x u 3 ) 0.003 • 根据上式对于大于μ+3σ或小于μ-3σ的实验 数据作为异常数据,予以剔除。 • 剔除后,对余下的各测量值重新计算偏差 和标准偏差,并继续审查,直到各个偏差 均小于3σ为止。 • 无需查表,使用简便
3.01cm
20.33用拉依达准则 剔除
• 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测量结果,其偏差出现 在±3σ附近的概率已经很小,如果测量次数 不多,偏差超过±3σ几乎不可能,因而,用 拉依达判据剔除疏失误差时,往往有些疏失 误差剔除不掉。 • 另外,仅仅根据少量的测量值来计算σ,这 本身就存在不小的误差。 • 因此拉依达准则不能检验样本量较小的情况。 (显著性水平为0.1时,n必须大于10)
Zc系数表
n 3 4 5 6 7 8 9 10 Zc 1.38 1.54 1.65 1.73 1.80 1.86 1.92 1.96 n 11 12 13 14 15 16 18 20 Zc 2.00 2.03 2.07 2.10 2.13 2.15 2.20 2.24 n 25 30 40 50 100 Zc 2.33 2.39 2.49 2.58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