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创新杯”语文类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诗歌意象鉴赏方法小结》微课说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意象鉴赏方法小结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歌的抒情是通过意象来实现的。艾青在其《诗论》中说:“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这个被诗人注入思想感情而凝结成的诗歌形象,就是“意象”。
可见,意象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的核心。所以,要想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感情,就必须要抓住诗歌的意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诗歌意象。
一、要鉴赏诗歌意象,首先要了解诗歌意象的分类。
诗歌中的意象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1、人物形象: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例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中就刻画了一个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
2、景物形象:指诗人借助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思而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的一枝一叶,都能成为诗人笔下凝结情思的意象。
例如,柳宗元在《雨霖铃》中写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借助“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个景物,抒发了诗人与恋人分别后的离愁别绪。
3、事物形象:指诗人假托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例如,于谦在《石灰吟》中写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塑造了不惧粉身碎骨,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的石灰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要与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的磊落胸怀。
二、鉴赏诗歌意象,其次要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探知诗歌意象内涵的寓意。
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中描写了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容易使人误以为诗人要抒发豪迈壮阔的情怀。但是,联系诗人客旅漂泊、晚年孤苦无依的生平,我们才能对诗中的意象“细草”“独舟”“沙鸥”有更深入的理解。这里写景不是空泛的写景,而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与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州孤舟一样寂寞,最后以沙鸥自况,抒发了自己失去依托,漂泊无定的孤独感。
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的孤苦伶仃。
三、鉴赏诗歌意象,还要了解意象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了解诗歌常见意象的“共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诗歌情感。比如明月鸿雁表达思乡之情,梅兰竹菊象征高洁的情操,杜鹃猿啼表现哀愁凄苦,等等。但是,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共性,又要深入分析意象所在的诗歌具体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这首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
例如诗歌常见意象——柳。“柳者,留也。”古诗中常用“柳”表示离别之意与思乡之情。如李白在《忆秦娥》中所写:“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诗中就借“柳”这一形象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不舍与思念。这就是“柳”的意象“共性”。
但是在贺知章的《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的“柳”就不是代表离愁思乡,而是表现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讴歌赞美。这就是“柳”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意象“个性”。
四、鉴赏诗歌意象,最后还要掌握意象鉴赏的固定框架。
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诗歌塑造了哪些意象;2、结合诗句分析该意象的特征;3、总结该意象的意义,就是分析意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例如艾青写于抗战时期的《树》:“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他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他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我们一起来按照意象鉴赏框架的三个部分来进行赏析。首先,诗歌塑造的意象是“树”。第二,“树”这个意象在诗中具有的特征是“表面‘孤离’‘兀立’,内里‘根须纠缠’”。第三,结合诗歌时间背景,可以分析出诗人借“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对中华儿女在民族危机下巨大凝聚力的赞美与讴歌。
课后,请仿照微课中的诗歌意象鉴赏方法,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搜集诗歌《雨巷》相关资料,对《雨巷》的意象进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