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血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住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6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结论出血性脑梗死需及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或者mri复查,以便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临床特征;治疗

出血性脑梗死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1]。主要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后造成供血区梗死合并梗死灶内血液漏出激发出血,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内有斑点状以及斑片状和条索状混杂密度影,或有高密度的血肿影[2]。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临床上除表现脑梗死的一般症状外,同时还伴有颅内压增高以及意识障碍,治疗上有其特殊性。回顾分析山东省潍坊市益都区中心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5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5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3],患者年龄50~79岁,平均68.5岁,其中男29例,女21例,其中大面积脑梗塞36例,脑栓塞14例,患者发病时间从脑梗死发生到发现hi的时间:最短9 h,最长21

d,其中, <3d 5例, 3~7d 15例, 8~14d 20例, 15d以上 10例。合并有糖尿病病史16例,高血压病史36例,心房纤颤病史9例, 50例患者均行头ct或mri扫描确诊,非血肿型41例,表现为梗死灶内新出现条索状、片状以及点状高密度影,血肿型5例,表现为梗死灶内新出现团块状高密度影,梗死部位:颞叶梗死9例,小脑大面积梗死7例,基底节梗死3例,额颞叶梗死11例,顶叶梗死5例,颞枕大面积脑梗死8例,额叶梗死5例,额颞顶枕大面积脑梗死2例。

1. 2 治疗(1)患者立即停用抗凝药、扩血管药以及溶栓药;(2)适当应用止血药物,给予患者静脉滴注6-氨基己酸或者止血环酸,但不能大剂量长期使用;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血浆、白蛋白等药物以及甘露醇、速尿等利尿、脱水药物;(3)给予患者维生素c、地塞米松、维生素e、脑复康、胞二磷胆碱等促进神经元的修复;适当给予患者降压药物,使患者血压维持在150/90 mmhg左右;(4)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患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

1. 3 疗效标准我们根据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4]。疗效评定标准评分,评分减少17 以下无变化。评分减少18~ 45 为进步;评分减少

46 ~90 ,病残程度1~3级为显著进步;评分减少了91 ~100 ,病残程度0级为基本痊愈。

2 结果

全部的50例脑梗死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基本治愈26例,显

著进步14例,进步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

3 讨论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自发事件。是临床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以及完整性受到破坏是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机制;出血性脑梗死的基本病理的改变是缺血性坏死的脑组织中有多处点、片状出血,点、片状出血又可融合为大小不等的出血灶;出血性脑梗死好发部位是皮质、基底节等灰质部位,白质出血较少。主要原因是:(1)白质梗死大多是终末动脉闭塞所致,而灰质侧枝循环丰富。白质部位的梗死多与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有关;而灰质梗死多由栓塞所致,易于再通;(2)灰质梗死水肿范围大,进一步造成周围组织毛细血管受压缺血,再灌注时导致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

出血性脑梗死早期症状、体征类似于脑梗死,早期容易误诊。在患者发病过程中,如果患者病情加重则提示有脑出血的可能。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次发病的老年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以及发病时血压增高,病程中病情出现加重趋势;(2)患者偏瘫程度轻,无意识障碍;动态情况下起病,出现类似轻型脑出血表现;(3)患者颅脑ct扫描见低密度灶内出现片状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在低密度区中仍可出现脑回状强化或斑片状、团块状强化。

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主要依据于影像学检查,如临床症状及体征加重,应立即做ct和mr检查,及时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反

复查颅脑ct扫描或mri检查,均有助于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出血性脑梗死治疗上应密切观察抗凝、溶栓药物的副作用;如果患者一旦出现出血性脑梗死立即停用溶栓、抗凝等治疗药物,如果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或年老者不主张用普通肝素和尿激酶治疗;同时对症状重、梗死面积大者应避免使用上述药物治疗;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适当使用止血物,但不能长期大量使用;血肿较大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梗死面积大、出血量多需要积极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应用神经保护药对原发病治疗;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治疗高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控制出血因素和脑水肿的情况下,增加脑血流量的治疗,有利于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恢复[5]。

参考文献

[1] 徐浙燕.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梗死临床分析.中国当代

医药, 2009, 16(6):146.

[2] 蒋小玲.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影像学分析 .海南医学, 2008,19(10):118-1l9.

[3] 韩瑛,吴晓华,张顺琪.脑梗死后出血相关因素的分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4, 17(1):50-51.

[4] 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这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81-383.

[5] 王东生,冉治国.出血性脑梗死3o例临床分析.陕西医学杂志, 2003, 32(3):225-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