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37b0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a.png)
语文的修辞手法是指在表达语言时运用的一些艺术手段,用以丰富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文修辞手法:
1. 比喻:
-描述事物时用一个与之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生动地表达。
2. 拟人:
-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性和行为,使描写更具有生动性。
3. 夸张:
-对事物进行言过其实的夸大,以突出特点或感情。
4. 设问: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引导读者思考。
5. 排比:
-将一系列成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6. 对仗:
-修辞上的平衡,通过语法、词语、句子结构等形式的对称安排。
7. 反问:
-用问句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不要求对方回答。
8. 借代:
-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以达到引起读者聚焦的效果。
9. 象征:
-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以加深意义。
10. 比兴:
-类似比喻,但比喻中的两者一般是同类事物,而比兴则可以是不同类的事物。
11. 寓言:
-通过虚构的故事,表达一定的寓意或教训。
12. 谐音和谐义:
-利用语音的相似或字义的相近,形成幽默或引人联想的效果。
13. 讽刺:
-通过嘲笑、挖苦等手法表达对事物的批评或不满。
14. 反复:
-在表达中多次重复同一语句或词语,以加强表达的力度。
15. 比照:
-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某些特点或表达观点。
这些修辞手法常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修辞文体以及修辞的应用场景中,以提升表达的艺术性、感染力和深度。
语文手法大全及其作用
![语文手法大全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18522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2.png)
3
表达方式
-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1)记叙
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等作的一种述说和交代
叙述事件或人物的经历、发展,使文章有清晰的时间或空间线索
(2)描写
对人物、事物、景物等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3)抒情
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某种抽象概念或情感,如“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使抽象概念或情感具体化,增强表达的深度
(18)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意思,如“你真是个天才”
讽刺或嘲笑某人或某事,增强表达的讽刺效果
(19)倒装
改变词语的正常顺序来强调或调整语气,如“多么美丽的大海啊”
强调某个词语或调整语气,使表达更加生动
增强语言气势,使表达更加有力
(4)夸张
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如“他饿得像三天没吃饭一样”
突出事物的本质,增强表达效果
(5)设问
提出问题并立即回答,如“难道你不认为人生如戏吗?”
引导读者思考,增强表达的互动性
(6)反问
用疑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如“难道你不觉得人生如梦吗?”
强调某种观点,增强表达的力度
(7)对偶
将两个相对的词语或句子放在一起,如“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表达更加和谐
(8)借代
用与某事物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该事物,如“桃花潭水深千尺”
简化表达,增强表达的含蓄性
(9)反复
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如“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你的名字”
强调某种情感,使表达更加真挚
(10)映衬
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3601e4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7.png)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语文有多重修辞手法,平常造句需要用到、写作文要用到,平常与同学老师说话也要用到,是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希望大家看完能够有所收获。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66ce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5.png)
语文所有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2. 比拟:通过比较来揭示事物的相同点或相似之处。
3. 比肩: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4. 比重: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重要性或价值,以突出一个事物的重要性。
5.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6. 对仗:句子结构或词语的对称排列,使句子更具韵律美。
7. 反问: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8. 排比:通过并列的方式表达相同的句式或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9. 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以突出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10. 修饰:通过修饰词或修饰语来增强事物的表达力或形象。
11. 借代: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言的简洁性和表达力。
12. 拟人: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点或行为,以增加语言的情感和形象力。
13. 品头论足:对事物进行点评或评论,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评价。
14. 暗示:通过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思,以增加语言的含蓄性和深意。
15. 借代: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言的简洁性和表达力。
16.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或强调某种观点。
17. 起承转合:通过排列句子的顺序和选择词语的顺序来表达起承转合的关系,以增强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18. 借景:用一个景物或场景来表达某种意境或情感,以增加语言的形象力和感染力。
19. 借用:引用他人的话语或故事情节,以增加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20. 反复:通过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以增强语言的冲击力。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b49cb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5.png)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常见的语文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一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一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72ddf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6.png)
高一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e9ce3c571fe910ef02df839.png)
语文修辞手法汇总1、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63ffab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1.png)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闻)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打比方。
例如:月亮像镰刀。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把事物当人来写。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用:把花草虫鱼鸟兽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物赋予了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排比:三句或者三句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在一起。
例如:作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夸张:把事物夸大或缩小。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句中。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用:表达的意思更坚定,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
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6)设问:自问自答。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加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8)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有的人或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者。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感受强烈,能够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9)反复:同一语词多次出现。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作用: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09af4d9ec3d5bbfd0a7492.png)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作用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26c31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f.png)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作用大全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用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它们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更加富有节奏感,更加美丽动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详细解释。
1.比喻:通过运用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的方式,使得原始概念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被读者理解和感受。
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感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情色彩。
2.比拟:通过找到两个相似但并非同一种类的事物之间的共同点,进而揭示和说明原始概念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比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主题,使文章更加明了和深入。
3.排比:通过列举相同或类似的事物、现象或观点,使文章具有节奏感和音韵美,从而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4.对比:通过将不同事物相互对照、彼此突显,以显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矛盾。
对比有助于阐明和强调原始概念,使文章更加鲜明和生动。
6.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形象来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7.拟人:将非人物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类的行为或特征,以增加形象感和感情色彩。
8.借代:用一个现实的事物代表另一个抽象的事物或概念,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形象感。
9.暗喻:通过运用一种与表面意思不直接相关的隐喻,以达到增强表达力和神秘感的效果。
10.反问:以一种反常的方式提问,引起读者的思考,突出主题的重要性和矛盾之处。
11.倒装:通过改变语序,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从而增强表达力。
12.排比叠加:通过多次使用排比手法,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增强表达的力度。
13.讽刺:通过使用嘲笑、讥讽或反语等方式,以揭露和批评一些事物或观点的荒谬和错误。
14.借代:借用名人名言、故事或历史事件等外部资源,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5.反衬:通过将两个截然相反的事物或概念进行对比,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或价值。
16.借题发挥:通过对一个事物或概念的陈述进行引申和发散,展开更广泛的思考和表达。
这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实际上还有更多的手法可以运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6f95dc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9.png)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2717854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7.png)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众所周知,修辞手法的考查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
然而事实上,掌握修辞,不仅能帮助大家在写作方面进行有效表达,改善作文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轻松解答关于诗歌鉴赏和阅读等的题型,提高成绩。
所以,对于中学阶段常考的八种修辞大家务必要掌握清楚。
眼看各种考试即将到来,为了让大家得到该拿的分数,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修辞的知识点。
知识点较多,记得查收!顺便动动你们的小手指,分享给身边更多需要的小伙伴~修辞手法共有12种: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对偶、对比、引用、借代、反复、反语。
中学阶段掌握其中八种就行。
八种重点修辞手法:由易到难排序:反复-拟人-夸张-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对偶1.反复【定义】:为了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意地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运用,这就叫反复。
【类型】:1、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2【定义】: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就叫拟人。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能增强表达效果,引起人的丰富想象,起强调的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语文常见的8大修辞手法+练习
![语文常见的8大修辞手法+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100932249649b6649d74772.png)
语文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01-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02-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03-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用
1.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
3.反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
4.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5.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6.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
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7.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
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8.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
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
2.语意双关。
3.音、形双关。
4.音、形、义双关。
9.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10.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11.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12.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13.通感
14.互文
15.衬托
16.对比
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反复:能够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反语:能增加说话或写文章的幽默感与讽刺性,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对偶: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夸张:能够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形象特征。
设问:能够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
借代:比较含蓄,能使描写对象更形象。
排比: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语调协调,说理周密,表现充沛,论证雄辩,气势磅礴。
拟人: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
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