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一二重点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4)单元知识要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4)单元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一是(人眼)、(观察对象)不动,只是(放大镜)在人眼和物体之间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二是(人眼)、(放大镜)不动,只是(观察对象)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5、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大)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小)了;反之,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小)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大)了。

7、(培根)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看,它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圆点)组成。

9、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10、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很(灵敏)。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3、放大镜下的晶体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 ( 下册 ) 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细小世界1、放大镜是 ( 凸面镜 ),凸面镜拥有 (放大物体图像 )的功能,用放大镜察看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

2、 (放大镜 ) 宽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色是 (透明 )和 (中间较厚 )( 突出 )。

只需拥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方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 ),就拥有相同的 ( 放大 ) 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 )没相关系,和 ( 镜片的凸度 )相关。

放大镜的 (凸出发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 。

5、使用工具能够察看到很多用( 肉眼 )察看不到的 ( 细节 )。

如经过 (放大镜 )能察看到更多对于昆虫的细节:蝇的 (复眼 );蟋蟀的耳朵在 ( 足的内侧 ); 蝴蝶翅膀上充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 。

6、科学研究表示昆虫头上的(触角 )就是它们的 (“鼻子” ),能分辨各样气味,比人的鼻子敏捷得多。

7、 (一些固体物质 )的内部有必定的结构,假如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必定的空间序次摆列,形成了(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 ,这就是 ( 晶体 ),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 (凸面镜 )组合起来能够使物体的 (图像放得更大 )。

9、 (显微镜 ) 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腾,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微观世界 ) 。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 细小世界 ) 的重要察看工具。

10 、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 倍的 (显微镜 ),发现了 (微生物 )。

11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 )构成的。

(生物 )都是由 (细胞 ) 构成的。

12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 ) 结构。

13 、生物细胞的(形态 )是多种多样的,( 不一样生物 ) 的细胞是不一样的,生物(不一样器官 )的细胞也是不一样的。

14 、 ( 细胞 )是生物最基本的 ( 结构单位 ) ,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功能单位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三态a.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b. 物质的三态之间转变的条件:温度和压力的改变。

c. 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和性质的变化。

2.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a.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

b.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变化过程。

c. 熔点和凝固点:物质的熔点是温度上升时开始熔化的温度,凝固点是温度下降时开始凝固的温度。

3. 物质的沸腾和凝华a. 沸腾: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过程。

b.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变化过程。

c. 沸点和凝华点:物质的沸点是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凝华点是气体开始凝华的温度。

4. 物质的溶解和结晶a. 溶解: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均匀分散。

b.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c.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重新形成固体。

二、能量与能源1. 能量的转化a. 能量的消耗和生成。

b. 能量的转化形式: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等。

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a. 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b. 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

三、光的传播与视觉1. 光的传播a.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b.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形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 视觉的形成a. 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等透明介质进入眼睛,形成倒立的实像。

b. 视网膜将实像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视觉。

四、机械的工作与简单机械1. 力与力的作用效果a.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b.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简单机械a. 杠杆:支点、力臂和负力臂。

b. 轮轴与滑轮:减小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

c. 斜面:减小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

五、电路与电流1. 电路的组成a. 电源:产生电能的装置。

b. 导体:能够导电的物质。

c. 元件:灯泡、电阻器等电器元件。

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放大镜的特点与作用:放大镜是凸透镜,中间较厚、边缘薄、透明,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放大镜在生活生产中有诸多应用,比如可以帮助人们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细节。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昆虫的身体构造在放大镜下呈现出奇特的形态,例如蜻蜓、苍蝇的眼睛是复眼;昆虫的触角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等。

晶体的概念与特征: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这类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早期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微观世界。

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后来又出现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到了细胞。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的分类: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化学变化是指产生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的现象与判断:化学变化通常伴随各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例如,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一、生物多样性1. 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和分类、特有物种、保护物种;2. 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圈的层次结构;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态平衡、物种的适应性与演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二、天体知识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2. 星座和星球的观察:北斗七星、天狼星等;3. 星际旅行与外星生物:火星探测、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三、力的作用1. 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2. 物体的平衡与运动: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静力学、动力学等;3. 功和机械能: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四、电能与电路1. 电的产生与传导:静电现象、电的导体与绝缘体、电的传导和隔断;2. 电路的组成与连接方式:电源、电线、电阻等元件的连接方式;3. 电能的应用与安全:电的危险性、正确使用电器、节约用电。

五、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态环境与生态位、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2. 环境污染与保护: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垃圾分类与处理等;3. 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传递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纯物质、混合物、溶液等;2. 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酸碱反应等;3. 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光能、热能、化学能等能量的转化。

七、人体与健康1. 身体结构与功能:组织器官与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2. 健康与卫生:卫生常识、食品卫生、个人卫生习惯等;3. 疾病与预防:常见传染病、预防疾病的措施等。

综上所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包括生物多样性、天体知识、力的作用、电能与电路、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传递以及人体与健康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和人体的运行规律,培养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天气和气候
- 天气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
-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 了解气温、气压、风力和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和仪器
第二章:水的循环和水的重要性
- 水的循环过程
- 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回收水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三章:光的反射、折射和传播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折射和反射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电的传导和电路
- 了解电的传导过程
- 探究电的产生方式
- 掌握简单的并列电路和串联电路
- 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 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条件
- 了解物质的凝固、熔化和汽化现象
第六章:地球运动与地图
- 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经纬度
- 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和运动
-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来源
- 了解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和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第八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掌握声音的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 探究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使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且中间较厚凸起。

只要具有这种结构的物体,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而是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镜片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许多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节。

例如,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更加灵敏。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XXX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物的细胞也是不同的,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人类通过不断改进观察工具,扩大了观察范围,发现了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科学六下知识点1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

2.住房所具有的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电路、煤气、供暖、网络等。

3.住房的各个系统之间存在整体相互作用。

如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互关系,电路系统与网络系统相互关系。

4.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选址、设计、建造、验收。

5.“中国天眼”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6.“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

7.“鸟巢”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主体为钢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认识工程1.认识港珠澳大桥(1)大桥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给文化交流带来方便。

(2)工程建设过程的基本步骤问题方法香港的唯一航道不能被阻碍修建海底隧道桥梁和隧道没有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海床的淤泥问题用圆钢筒围岛(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2.每一项宏大的工程都采用了大量技术,证明了工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技术难关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前进。

4.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5.埃菲尔铁塔具有钢架镂空结构。

建造塔台实验:塔台竞标标书●工作用途:供足球教练站在塔台上指挥队员训练。

●建塔位置:操场。

●工程要求:塔台的安全性高,同时成本低。

●塔台的设计:根据实用性和安全性要求,塔台高约为60cm(太高容易侧翻,太低无法观察操场全貌),塔台顶部面积约为1600太小活动空间受限,太大成本过高),塔台整体为棱柱形或棱台形、侧面镂空(受到埃菲尔铁塔结构的启发)。

塔台设计侧面图附加:宽20cm的楼梯(方便登上塔台),高10cm的栏杆(防止指挥中失足跌落),底部安装4个可锁死的轮于子(方便移动),顶部铺垫被塑料包裹的木板(方便擦拭)。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个微小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的物体,小到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放大镜是我们探索微小世界的常用工具。

它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其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通过放大镜,我们可以观察到昆虫的身体构造,比如苍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这让它们能看到更广阔的范围。

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能更深入地观察微小物体。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调节旋钮等部分组成。

使用显微镜时,需要将被观察的物体制作成玻片标本。

在显微镜下,我们能看到洋葱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构成。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例如,人体的血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养分,植物的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细菌有的对人类有益,比如乳酸菌可以用来制作酸奶;有的则会引起疾病。

真菌中的酵母菌可以用于发酵,霉菌会使食物发霉。

病毒个体非常小,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新冠病毒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我们身边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态、大小等方面发生了改变,而没有产生新物质。

比如把木头做成桌椅,只是形状改变了。

化学变化则会产生新物质。

铁生锈就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变化,铁锈和铁是不同的物质。

蜡烛燃烧时,不仅蜡烛逐渐变短,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

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比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等。

但有这些现象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发生了化学变化。

在探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通过对比实验来得出准确的结论。

比如,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就需要设置不同的环境来对比观察。

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利用化学变化可以制作出许多有用的物品,如塑料、药品等;但同时,如果对化学变化控制不当,也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三单元宇宙宇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广阔空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背背默默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背背默默知识点

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小科背背1.人、动物、植物、房子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厨房中有许多物质,它们有不同的特征和用途。

3.厨房中的物质会不断的变化,如,米煮熟会变成饭,冰箱里的水会变成冰。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的物质的大小、形态等,我们称这种变化为物理变化;而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5.泡沫灭火器喷出泡沫、放烟花和铜狮生锈都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适合默写的知识点,答案见小科背背)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1.人、动物、植物、房子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厨房中有许多物质,它们有不同的特征和用途。

3.厨房中的物质会不断的变化,如,米煮熟会变成饭,冰箱里的水会变成冰。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的物质的大小、形态等,我们称这种变化为物理变化;而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5.泡沫灭火器喷出泡沫、放烟花和铜狮生锈都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单元一:物质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变化:溶解、凝固、熔化、蒸发、沉淀-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沉淀、蒸发单元二: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空气的重要作用:呼吸、燃烧、风单元三:水资源与保护- 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合理用水、不浪费水、保护水环境单元四:生活中的光-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的色散现象:折射角不同导致的彩虹现象- 光的利用:照明、光信号单元五:土壤- 土壤的组成和特点:矿粒、有机质、水分、空气- 土壤的作用:植物生长的基础、水的保存和过滤单元六:天体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四季的交替- 月亮的运动:月相变化、月食、日食- 星星的运动和分布:恒星、星座单元七:力和机械- 力的作用:推力、拉力、重力、弹力- 物体的平衡与不平衡:稳定平衡、静力学平衡、动力学平衡- 机械的概念和种类:简单机械、复杂机械单元八:声音-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引起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媒介、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性质和利用:高低音、音响、语音的传播单元九:电与磁- 静电与电流:物体带电的原因、导体和绝缘体、电流的概念和方向- 电路和电器:简单电路的组成、电器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磁铁和磁场:磁铁的特性、磁场的产生和作用单元十:生活中的化学-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化学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反应的特征- 酸和碱: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性质、指示剂的作用- 金属与非金属: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以上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整理,涵盖了各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星系和太阳系
1. 星系的定义和组成
2.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3. 行星和卫星的区别和特征
二、地球与宇宙
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天体的运动规律和标志
3. day 和 night 的形成原因
三、地球的构造和岩石
1. 地球的构造和层次
2. 岩石的种类和特点
3. 火山、地震和地壳运动的关系和影响
四、水和空气中的物质
1. 水的性质和用途
2. 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
3. 水的循环和大气环境的保护
五、生物的多样性
1. 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
2. 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栖息环境
3. 生物种群和食物链的关系
六、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1. 人体的器官和系统
2. 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功能
3. 心脏、骨骼和肌肉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七、生活中的能量
1. 能量的来源和转换
2. 灯泡、电池和电路的原理和用途
3. 能源的选择和节约
八、科学实验与探究
1. 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的能力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对宇宙、地球和生物的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祝愿大家在科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物体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在放大镜下,我们能观察到昆虫身体的细微结构。

比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放大镜下的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法(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法。

4、怎样放得更大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要想看到更小的物体,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可以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简易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通过显微镜,我们能看到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也有所不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水中有草履虫、变形虫等微生物。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广泛,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8、微小世界和我们人类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人们还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同时,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发现了更多微小的生物和微观世界的秘密,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一、生物
1. 动物类
- 各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 动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2. 植物类
- 各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性
- 植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 植物的生长形态和结构
3. 人体健康
- 人体组成及器官功能
- 预防传染病等常见疾病的方法
二、物理
1. 日常物理现象
- 风和空气的存在及作用
- 光和影的基本特征
- 力的作用及测量
2. 热能与温度
- 热能的传递方式及相关实验- 温度的测量和变化规律
3. 电与磁
- 电的基本性质及电路
- 磁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三、地理
1. 自然地理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地球的结构及地球运动
- 天气和气候
2. 人文地理
- 世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
- 各州市的区位、交通等情况
四、科学实验
1. 科学探究
-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探究过程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设计与实践
-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总结分析
- 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以上是本教材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希望本文对大家学习和参考有所帮助。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第1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第2课认识工程1.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2.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3.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4.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5.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6.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7.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建造塔台1.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2.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4.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5.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6.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7.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3.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一套住房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房屋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它由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多个系统组成。

3.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包括选址、设计、建造、评估、改进。

其中,选址、设计、建造阶段最重要,因为这几个阶段直接决定了住房的结构与性能。

4.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连接着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的建造曾经面临诸多限制和挑战,不过最后都找到了解决办法。

5.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可以梳理出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1)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2)在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下进行设计;(3)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4)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5)实施建设。

6.塔台竞标标书包括的内容有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

7.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8.设计塔台模型时,我们应该按要求进行图形和文字的设计,使用所给的材料,塔台必须保证站立且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风力,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还要尽量节省材料。

9.制作塔台模型的要求:(1)与设计方案相一致;(2)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也要考虑节省胶带;(3)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4)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塔台稳固。

10.测试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对于塔台模型的测试,主要包括高度、顶端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这四个方面。

11.评估与改进也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我们制作的塔台模型,在小组交流评估后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的设计同样要完成一个模型,再进行测试评估,要反复进行,直到达到工程施工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
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
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
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
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
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
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
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
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
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
适应周围的环境。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
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26、(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
体),如食盐、白糖等。

27、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8、(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9、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0、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31、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2、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33、(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34、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
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
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8、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
物质】。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
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14、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5、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
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17、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

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
子、白糖、洋葱
18、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
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19、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0、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2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4、(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25、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6、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27、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28、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
发生了化学变化。

29、(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30、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
生了新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