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木兰辞》的影视改编论文开题报告
花木兰的开题报告
花木兰的开题报告一、引言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并讨论在电影《花木兰》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以及对于家国情怀的表达。
电影《花木兰》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传奇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
通过研究本电影,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花木兰的形象如何被塑造,以及她作为女性形象在影片中所具有的特点。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电影《花木兰》所表达的家国情怀,以及这种情感如何贯穿整个故事。
二、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电影《花木兰》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2.探讨电影《花木兰》中所表达的家国情怀;3.探讨电影《花木兰》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目标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电影《花木兰》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家国情怀的表达,以及该电影对于影视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1.首先,我们将对电影《花木兰》进行整体观看和分析,以便了解其故事情节、角色和主题。
2.其次,我们将对影片中的女性角色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花木兰本人以及其他关键角色,以探讨电影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
3.接着,我们将对影片中所表达的家国情怀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对话,并对其背后的意义进行解读。
4.最后,我们将对电影《花木兰》的创作背景和影响进行调研,以了解该电影在中国影视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采用以上方法可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电影《花木兰》并回答本研究的问题。
四、预期结果我们预期这项研究将能够揭示电影《花木兰》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和家国情怀的表达。
我们希望通过分析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角色性格和对话等要素,能够揭示电影对于女性形象的重要性,并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刻体现进行解读。
五、研究意义对于女性角色形象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升对于女性在电影中的形象刻画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型,让女性角色在电影中更多元、多样化地展示。
对于家国情怀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中国文化中家国情感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于家国情怀在电影表达中的方法和手段的认识。
从《木兰》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_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调查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木兰》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调查研究摘要: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思想。
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在中国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形象,一直被视为巾帼英雄的代表。
近代女革命家秋瑾曾引用她的典故入诗,“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成了中国家长激励女儿最常用的话语.可见,中国人是非常推崇花木兰的英雄事迹的,有趣的是在中国,花木兰并没有延续自己抗击匈奴的符号意义,却成了最古典式的女性形象。
1998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士尼动画《木兰》,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重新刻画了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她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孝女,更是一个敢于追求自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时代女性。
中国的花木兰在迪士尼的重塑下,认同和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融入了美国文化。
本文引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以迪士尼影片《木兰》为例,分析了本次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调查的目的。
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现状作了梳理,对目前电影中的跨文化交际现状进行了简单回顾。
第三部分分析了迪士尼影片《木兰》中反映出的中美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以中国传统的《木兰辞》与迪士尼影片中《木兰》为例,通过对比分析花木兰这一形象,从忠孝之道与自我追求、男尊女卑与女性主义、传统相亲与自由恋爱三方面介绍了中美文化的差异,然后总结了中美文化的融合,即电影《木兰》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素材,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诸多特点。
第四部分通过对运城学院外语系,中文系和数学系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现有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电影对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的影响以及大学生所持有的跨文化价值观。
第五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对目前大学生的跨文化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跨文化意识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木兰辞》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其英勇、忠诚、孝顺的女性形象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近年来,中西方在电影领域对这一题材的改编和叙述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视角。
本文将从东西方电影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主题探讨等方面,对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差异与共通之处。
二、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手法与特点(一)中国木兰电影叙事中国木兰电影在叙事手法上,注重以传统戏曲为蓝本,结合现代电影技术,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人物塑造上,强调木兰的英勇、忠诚、孝顺等品质,同时注重家庭观念、国家情怀的展现。
在情节设置上,以战争为背景,展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壮举,突出英雄形象。
(二)西方木兰电影叙事西方木兰电影在叙事手法上更加注重对个体内心的挖掘,以及对战争和人性的探讨。
在人物塑造上,更加关注木兰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突显其女性身份和自我价值。
在情节设置上,更加注重对战争残酷和人性的揭示,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
三、中西方木兰电影中的人物塑造与主题探讨(一)人物塑造中国木兰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多以传统美德为标准,塑造出一个英勇、忠诚、孝顺的女性形象。
而西方木兰电影则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和成长过程的描绘,将木兰塑造成一个具有女性自我意识、追求个人价值的形象。
在西方版本中,木兰的形象更加立体、多元。
(二)主题探讨中国木兰电影的主题多围绕忠诚、孝顺、家庭观念等传统价值观展开。
而西方木兰电影则更加关注战争与人性的关系,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
此外,西方版本还探讨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问题。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一)差异1. 叙事手法:中国木兰电影注重传统戏曲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而西方木兰电影更加注重对个体内心的挖掘和对战争人性的探讨。
2. 人物塑造:中国木兰电影以传统美德为标准塑造人物形象,而西方木兰电影则更加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
论从_木兰辞_到电影_花木兰_的改编
MOVIEL ITERATURE /风格与特色2010年第16期论从5木兰辞6到电影5花木兰6的改编u兰鲜凤(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柳州 545004)[摘 要] /木兰从军0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的叙事性乐府民歌5木兰辞6中。
对5木兰辞6的改编在古代就有,近年来,不论是迪斯尼的5木兰6,还是马楚成的5花木兰6,这两部电影都对5木兰辞6进行了创造性、个性化的改编。
本文试图从/精神内核0/从军凯旋0/女性形象0三方面来考察南北朝民歌5木兰辞6、迪斯尼动漫电影5木兰6和马楚成电影5花木兰6的个性化创作。
[关键词] 5花木兰6;电影;改编/木兰从军0的故事在中国有很深的渊源。
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的叙事性乐府民歌5木兰辞6中。
对木兰从军故事的改编在古代就有,如明朝人徐渭的杂剧5雌木兰替父从军6,明人朱国桢的5木兰将军6。
在现代,5花木兰6被改编的次数也不少,如1939年,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根据明清两代笔记中有关花木兰从军的传说改变为电影5木兰从军6。
在当代,5花木兰6第一次被搬上银幕是在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把中国历史故事5木兰从军6搬上银幕,出品了动画片5木兰6,使花木兰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随后的四、五年间,中国坊间一直流传有导演要将真人版的花木兰拍成电影。
但是除了香港演员袁咏仪主演过电视剧版的5花木兰6外,花木兰的这个电影梦还没实现过。
于是,由马楚成导演,赵薇、陈坤主演,2009年11月27日上演的5花木兰6终于实现了当代国人的花木兰电影梦。
不论是迪斯尼的5木兰6还是马楚成的5花木兰6,都对木兰从军的故事进行了个性化的改编。
对5木兰辞6的不同形式改编体现了/艺术强调个性,重在审美和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用艺术的形象把历史与生活的真实与艺术家再现的历史与鲜活的内心情感统一起来,激发人们的美感,弘扬更典型、更理想的价值追求。
0[1]本文试图从/精神内核0/从军凯旋0/女性形象0三方面来考察南北朝民歌5木兰辞6、迪斯尼动漫电影5木兰6和马楚成电影5花木兰6的个性化创作。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在中国和西方的电影史上,花木兰的形象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位传奇的女性战士以坚韧、智慧和勇敢的特质闻名于世,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跨越文化和国界,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共同的记忆和创作灵感。
本篇论文旨在分析中西方在电影创作中关于木兰故事的叙事方式及其特点。
二、中国木兰电影叙事中国的木兰电影叙事往往强调的是民族精神、女性形象和家庭观念。
如《木兰诗》和《木兰从军》等作品,都着重展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事迹和其背后所蕴含的孝道、忠诚和牺牲精神。
在电影中,木兰往往被塑造成一个英勇善战、聪明机智的女性形象,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又是一个出色的战士。
此外,家庭观念也是中国木兰电影叙事的重要主题之一,如家庭和睦、兄弟情深等元素在电影中都有所体现。
三、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相比之下,西方的木兰电影叙事则更加注重个体主义和自由精神。
如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强调的是个体选择与家庭责任的冲突,同时也展示了西方对于勇气和正义的理解。
在这个版本中,木兰并非仅仅是替父从军的英勇战士,更是一个追求个人梦想和价值的年轻女性。
此外,西方电影还经常将木兰置于一个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通过她的冒险经历来展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比较与差异中西方在木兰电影叙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电影更注重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个体选择和自由精神。
此外,在角色塑造上,中国电影中的木兰往往被塑造成一个英勇善战的女性形象,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展现她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这些差异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也使得中西方在创作木兰故事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五、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在木兰电影叙事上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
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而西方电影则更加关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试图通过木兰这一角色来展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花木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英雄形象,一直被广大读者所熟知。
其代父从军、勇战沙场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她的勇敢与智慧,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花木兰的故事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呈现出不同的叙事风格和主题。
本文旨在从中西方视域出发,对比分析木兰电影叙事的特点及差异。
二、中国木兰电影叙事中国木兰电影以传统故事为蓝本,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塑造,展现木兰的英雄形象和家庭观念。
在中国电影中,木兰的形象通常被塑造成一个具有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女性形象。
电影往往以家庭情感为线索,强调孝道、家庭和睦等传统美德。
在情节安排上,电影往往通过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温馨感人的家庭场景等元素,来丰富叙事内容,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木兰的英勇事迹。
三、西方木兰电影叙事西方木兰电影在改编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在情节安排上,西方电影往往更加注重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同时,西方电影还通过引入现代元素和观念,对传统故事进行重新解读和诠释。
在角色设定上,西方电影中的木兰形象更加立体化,她不仅是一个英勇的战士,还是一个有着复杂情感和心理的女性形象。
此外,西方电影还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描绘,展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在表达方式和侧重点上存在差异。
中国电影更加强调传统美德和家庭情感,而西方电影则更加注重人物心理和情感表达。
然而,无论在中方还是西方作品中,木兰都是一个勇敢、坚韧、敢于担当的女性形象。
这表明中西方文化在对待女性形象和英雄主义方面有着共通之处。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西方木兰电影在叙事手法和主题上也呈现出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趋势。
五、结论通过对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事差异和共通之处。
中国木兰电影以传统故事为蓝本,强调家庭情感和传统美德;而西方木兰电影则更加注重人物心理和情感表达,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和角色性格的塑造来丰富叙事内容。
木兰诗微电影改为作文
木兰诗微电影改为作文The story of Mulan has captured the heart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for centuries. It is a timeless tale of courage, honor, and sacrifice. The recent live-action adaptation of the story in the form of a micro-film has once again reignited interest in this beloved legend.木兰的故事自古以来就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这是一个关于勇气、荣誉和牺牲的永恒传奇。
最近以微电影形式呈现的木兰故事的新改编再次点燃了人们对这个深受喜爱的传说的兴趣。
The micro-film beautifully captured the essence of Mulan's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to protect her family and country. It portrayed her as a strong and independent woman who defied societal norms to fight for what she believed in.这部微电影精美地捕捉到了木兰的勇气和决心,她为了保护家人和国家而奋斗。
它将她塑造成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违抗社会规范,为自己的信念而战。
Watching Mulan defy expectations and gender roles resonated with many viewers, especially women, who saw her as a symbol ofempowerment and resilience. Her portrayal in the micro-film was seen a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women to break free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society and pursue their dreams.观看木兰打破期望和性别角色的行为让许多观众产生共鸣,尤其是女性,她们将木兰视为赋权和韧性的象征。
改写《木兰诗》优秀范文
改写《木兰诗》优秀改写《木兰诗》优秀范文《木兰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个女英雄形象。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艺术家改编成戏曲、动画片,搬上了舞台和银幕。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可以作为参考。
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写作时注意下列几点:1.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
2.有些情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可以依据原作想象发挥,写得更详细具体一些。
3.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阅读地图花木兰,一名女扮男装的古代巾帼英雄,随着动画片《花木兰》风靡全世界。
而南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木兰诗》就是这位传奇式的女性英雄的赞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既机智勇敢又勤劳善良的女性形象。
让我们再次走进花木兰,聆听她的心声:“我生活里的.一切都很理想,我心底里的世界却不一样,我也有彷徨,也会失去方向,我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坚强。
”◆主题文章木家风波(续写)木兰从军归家后,木兰是个女孩这件事顿时在军中传得沸沸扬扬,在百姓家中,这件事也成了茶余饭后的佳话,可以说真是弄得个满城风雨。
于是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可汗和大臣们的耳朵里,根据军法条文,女子不能入军营,违令者当属“死罪”。
可汗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商议该怎么处置花木兰。
大家觉得这件事很难处理,花木兰犯了军中法令,是犯了王法,可木兰功勋卓著,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在王法与功勋之间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大臣们各执一词。
有人认为军法如山,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如果不追究花木兰,那怎么向黎民百姓交代?以后又怎么以王法服人?那国家将何以治理?更多的人认为花木兰固然有罪,但她在多少次战事中出谋划策、英勇善战,一次又一次地立下了赫赫战功;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儿身,但在每次战事中,她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是一般男儿所不能比的;这十几年来,尽管战争那样残酷,战斗那样激烈,花木兰从来没有抱怨过,从来没有退却过;花木兰还善于跟同行的一般战士谈心,在不少关键时刻,她还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总之,木兰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也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木兰辞绘本开题报告
木兰辞绘本开题报告《木兰辞绘本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木兰辞》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近年来,随着绘本阅读的兴起,将经典文学作品与图画相结合的绘本成为了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次开题报告旨在探讨《木兰辞》绘本的创作与研究,既能传承古代文学的精髓,又能满足当代儿童的阅读需求。
二、选题目的与内容1. 目的本次选题的目的是通过创作《木兰辞》绘本,让儿童在欣赏精美图画的同时,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内容《木兰辞》是一首描写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叙事诗,诗中融入了家国情怀、女性力量等主题。
绘本的内容将围绕这些主题展开,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诗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绘本创作与研究的方法1. 绘本创作方法为了更好地创作《木兰辞》绘本,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 精选经典诗句:在绘本中选择《木兰辞》中最具代表性的诗句,以保留原作的精华。
- 细腻描绘人物:通过绘画技巧,将木兰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的坚毅和勇敢。
- 融入情节细节:在绘本中加入一些原作中未详细描写的情节细节,以丰富故事情节,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
2. 绘本研究方法为了深入研究《木兰辞》绘本的创作与阅读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 文本分析:通过对《木兰辞》原文的分析,探究其中的文学特点和意义,为绘本的创作提供理论支持。
- 绘本阅读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儿童对绘本的阅读反应和理解程度,为绘本的改进提供参考。
- 绘本创作实践:在绘本创作过程中,与儿童读者进行互动,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优化绘本的质量。
四、预期成果与意义1. 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绘本创作与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创作出一本精美的《木兰辞》绘本,使儿童在阅读中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
同时,通过对绘本的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绘本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花木兰电影对《木兰辞》的电影改编
摘要本文将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辞》、迪斯尼版电影《木兰》与赵薇版电影《花木兰》做文本细读比较,分析从文本到电影,从外国到中国,从古代到现代,文化流传过程中发生的继承与变异。
探究中国现代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消解和改编。
关键词:花木兰;中国传统;改编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by the comparison of the following three objects- the Chinese Northern folk song "the ballad of Mulan", the film "Hua Mulan" created by Disney and the film “Hua Mulan" acted by the leading role Zhao Wei. The analysis of this article will be done from text to film, from the view of foreign to China, from the angle of ancient to modern, and in terms of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and variation of culture. In the end this article will show us that how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interpreted and adapted in the Chinese modern films.Keywords:Hua Mulan;Chinese tradition;Adaptation中文摘要、关键词 (I)英文摘要、关键词 (II)目录 (III)前言 (1)一、情节上的重新编排 (1)(一)从传奇故事到女性悲剧 (1)(二)战争场面的着重描写 (1)二、形象上的重新塑造 (3)(一)男尊女卑的恪守与颠覆 (3)(二)爱的压抑与追求 (4)(三)女性意识的觉醒 (5)三、主题上的重新定位 (6)(一)从践行孝道到爱国情怀 (6)(二)个人职责与内心的冲突 (6)(三)战争与和平 (8)结语 (8)参考文献 (9)谢辞 (10)“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中国恐怕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北朝民歌《木兰辞》,其中叙述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论_木兰辞_与_花木兰_电影的改编
MO VIELI TE RATU RE /文本研究2010年第9期论 木兰辞 与 花木兰 电影的改编陈洪英(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摘 要] 花木兰 电影对 木兰辞 有了大幅度的改编,但基本传承 木兰辞 的主题,诠释了文学中的中国古典元素 孝、智、勇。
同时还增加了一些符合时代的全新元素 电影中花木兰在骁勇中增添了一份少女柔情,重在演绎人性,再现了战争时代的情感。
电影的改编有符合时代性的,也有悖于历史性的;有值得赞赏的部分,也有值得批判的因素。
[关键词]木兰辞 ;改编;主题;情感;形象;人性从北魏民歌 木兰辞 到 木兰从军 (1939)再到美国版迪斯尼动画 花木兰 又到2009版电影 花木兰 。
众多的文学作品和影响较大的三部电影中,无一不描述了一个女扮男妆、替父从军、英勇善战、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个歼敌无数,救国家和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本文从主题、形象性格、剧情以及结局等方面对 木兰辞 与 花木兰 电影进行分析。
一、主 题无论是 木兰辞 还是电影 花木兰 , 孝 智 勇 主题从始至终都贯穿其中。
首先,孝。
不忍父亲上沙场,受人欺辱,担心父亲会一去不复返,毅然决定女扮男妆,替父从军。
她是一个典型的孝女,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其次,勇。
巾帼不让须眉 ,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成为一个世人景仰的巾帼英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而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与男兵同行十几年,同伴还是不知道木兰原来是女流,展现了木兰的聪慧。
花木兰 电影基本诠释了 木兰辞 中的中国古典元素,传承 孝、智、勇 的主题,同时还加入了几个新元素:情、义、忠、背叛、和亲。
首先,情与义,包括爱情和友情。
友情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花木兰与小虎的友情,小虎与胡奎的友情缠绕其中。
花木兰消沉时小虎痛心的训斥,他为救花木兰而被俘。
《木兰诗》电影改编中的空间叙事分析
中, 人们更 多的是关 注叙事 的时 间性 , 而忽 视其 空 间性 , 而 加布里尔 ・ 佐伦 在 《 向空间叙 事理 论》 文 中则建 构 了 走 一
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高度 的空间理论模 型。他对空间问题的讨论是建立在文本的虚构世 界基础之
空 间, 与原作相 比, 动画片在人物 和情节上都增加 了许 多内
的世界 。花 家祠 堂里 的列祖列宗一个个 以幽灵 的形象 在半
、
地志 的空 间
《 木兰诗》 是我 国北朝 替父从军 的花木兰 的形象 千百 年来受 到广 大
人 民的喜爱 。同时 ,木兰诗》 《 也是 中国古代 长篇 叙事诗 的 杰 出代表 , 它是对传统乐府 的漂亮 总结 , “ 同时又 引发着一 种新 的乐府更高水平 的乐府诗 的诞生 ” L 从 明代徐渭 《 。2 雌
容, 尤其是 人物 , 阵容 庞大 , 少俱 全 , 格各异 , 同构建 老 性 共
上的 , 是模仿真实 的空 间存在于作 品中的重 塑的空 间维 度。
本文则是结合佐伦对文 本空 间结 构 的三个层 次 的划分 , 从
了三个空间层次 。一 是人 的世 界 。与 原作相 比 , 动 画片 在
中出现 了更多 的人 物 , 活 泼 可爱 的奶奶 , 如 肥胖 挑剔 的媒
地志的空间 、 时空体 的空 间、 文字符号的的空间三个 方面来 比较《 木兰诗》 与动 画片 M l ua n的空间叙事模式 的差异 。
一
婆, 年轻勇武 的将 军 , 患难 与共 的兄 弟 , 猥琐奸诈 的丞相 , 从 龙 座上走 下来的皇帝 , 还有 作为 敌对方 的凶猛狡 猾 的单于 及他的将士 , 多的人物 构成 了第一 个空 间层次 。二 是鬼 众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西方电影在题材、叙事、文化表达等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交流与融合。
其中,中国古典故事《木兰辞》在东西方电影中的呈现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从中西方视域出发,探讨木兰电影叙事的特点、差异及影响。
二、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概述1. 中国木兰电影叙事中国木兰故事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电影中,木兰形象多以英勇、忠诚、孝顺等正面形象出现,强调其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
如《花木兰》(1998年)等影片,通过细腻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了木兰的英雄形象。
2. 西方木兰电影叙事西方电影对木兰故事的改编,多以好莱坞为主。
在西方叙事中,木兰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国际化视角。
如《木兰:巾帼英雄》(2009年)等影片,除了展现木兰的英勇形象外,还着重描绘了她在异国他乡的成长与蜕变。
三、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差异与特点1. 叙事手法中国电影在表现木兰故事时,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强调情节的真实性和人物的典型性。
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对故事的视觉化呈现和人物内心的刻画。
在镜头运用、音效、配乐等方面,西方电影往往更具创意和冲击力。
2. 文化内涵中国电影在表现木兰故事时,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
木兰形象被赋予了忠诚、孝顺、英勇等传统美德。
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对个体成长、自我价值的探索和表达。
在西方叙事中,木兰的形象更加立体、多元。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影响与启示1. 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西方木兰电影的交流与传播,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认同。
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东西方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2. 叙事创新与发展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不同风格和手法,为电影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方向。
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电影可以相互借鉴、融合,推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
五、结论综上所述,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具有明显的差异与特点。
12051216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木兰辞》与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专业:英语班级学号:12051216姓名:刘泓导师:日期:2015年12月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选题依据: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讲述了主人公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功,回朝后辞官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孝顺,勇敢的形象。
1998年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把《木兰辞》搬上银幕,制作了大型动画片《花木兰》。
花木兰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孝女形象,更是一个敢于追求自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时代女性。
本文试从古乐府《木兰辞》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着手作比较,通过对两者迥异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寻找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同样的故事经过迪斯尼加工润色后呈现给观众不同的感受,也带给了观众不同的思考,并促进了中西方观众和读者对花木兰形象的深入了解。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关于《花木兰》这部迪斯尼动画和中国古代诗歌《木兰辞》中体现的文化差异,许多学者也发表过不少文章,集中体现在反应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下面就来阐述对此的研究概况:关于花木兰形象差异的原因及意义的研究:产生中美两国的花木兰形象差异的原因其实就是东西方文化的隔膜,也是西方人对东方文化误解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在对花木兰故事的改编中,美国人拿去的只是中国花木兰的名字,并没有得到中国女英雄花木兰的精神和文化传统。
因为中美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产生了中美花木兰形象上的差异。
高莉(2006)的“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提出电影《Mulan》虽是以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事迹为原型的,但是它内含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成分却被大大淡化了,融入了大量的美国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
因此,虽然这部影片在全球放映效果甚佳,然而在它的源出地中国,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因为中国人们在这部作品中找不到他们熟悉的花木兰,没有激起文化的认同感。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木兰从军的故事,作为中华文化中流传千年的传奇,自其诞生以来,便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色彩。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故事逐渐跨越国界,被不同的文化所接纳和改编。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自然也成为了呈现木兰故事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从东西方视域出发,探讨木兰电影叙事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与交融。
二、东方视域下的木兰电影叙事在东方视域中,木兰从军的形象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电影中的木兰形象通常展现出坚韧、勇敢、忠诚的品质,成为中华文化中女性英雄的代表。
同时,电影也注重展现家庭情感、忠诚与爱国等主题,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复杂关系。
东方木兰电影叙事通常以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为基石,注重情节的丰富性、人物的饱满性和情感的真实性。
三、西方视域下的木兰电影叙事在西方视域中,木兰从军的故事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全球化的视角。
西方电影中的木兰形象往往被塑造为现代女性英雄的代表,具有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
同时,西方电影也注重情节的紧凑性和视觉效果的表现力,以及个人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的展现。
在文化层面上,西方木兰电影也融入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异同与交融在异同方面,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在人物形象、主题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东方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家庭情感的表现,而西方则更注重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视角。
但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木兰形象都承载着对女性独立和坚强的肯定。
在交融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也在相互借鉴和融合。
一些东西方合拍的木兰电影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主题表达等方面都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这些作品不仅在东西方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五、结论综上所述,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在人物形象、主题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体现了对女性独立和坚强的肯定。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也在相互借鉴和融合。
《木兰辞》的影视改编论文开题报告
《木兰辞》的影视改编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论《木兰辞》的影视改编一、课题任务与目的论文题目:论《木兰辞》的影视改编主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对乐府民歌《木兰辞》的影视改编,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两部作品,即:美国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片《花木兰》(1998)以及由马楚成导演的《花木兰》(2019)。
本文将通过对两部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的情节改编、主人公形象塑造、设置配角形象以及主题设置上反映出改编者各自不同的民族烙印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
研究目的:通过对两部《花木兰》的影视改编作品的对比分析,来研究中西方不同改编者究竟有何审美倾向及价值取向。
二、调研资料情况1.谢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415-417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0-1013. 李婉,穿比基尼的“花木兰”——从叙事学角度看迪斯尼影片《木兰》对中国《木兰诗》的改编,《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4. 李晓庆,试论中西合璧的动画《花木兰》,《文学教育(上)》,2019(1)5. 孙连琦,漫谈《木兰诗》[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1)6. 杨开达,谈《木兰诗》的修辞艺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5)7. 秦志希、翟晶,从迪斯尼《花木兰》看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当代传播》,2019(2)8. 梁静璧,意识形态对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字幕翻译中归化策略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9.毕耕、李冬青,《花木兰》:迪斯尼演绎的东方传奇,《中州大学学报》,2019(2)10. 陈韬文,《文化转换:中国花木兰传奇的迪斯尼化与全球化》[A],第六届全国传播学会议论文[C],1999年11. 塞缪尔亨廷顿,张立平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201912.宣菁,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中国文化”[D],硕士论文,西北大学,2019,中国期刊网13.李希光,新媒体挑战旧宣传——刘康、李希光对谈录[J].国际新闻界,2019(2),第5--10页.三、实施方案主要从对原作品的改编的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这四个方面均采用:“先总述概况进行对比然后再举具体的例子”的方法进行分析说明:一、情节改编的异同同:1、爱情友情一个都不能少;2、都在战争未结束时就发现了木兰女儿身的秘密异:中:对战争的思考,上升到国家的层面;西:对中国文化的想象;没有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上二、木兰作为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异同异:异:1、娱乐化的角度:中:女人在战争中的形象,娱乐化程度不高;西:加入幽默的元素,形象设置夸张;娱乐化程度高,冲淡了战争的严肃性;2、对女性的解读:中:人物中综合了犹豫、妇人之仁、爱情、理智等,将木兰的形象立体化,符合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解读;西:突出一个普通女孩的个性形象,突出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带有西方的色彩,强调女性的独立,自由;三、配角形象设置的异同:同:都成功设置了“配角”形象;异:中:以战争中的真实存在的人物为配角,表现了兄弟间的感情;西: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影片中加入了“中国龙”作为配角,认为“龙”是中国的象征,是吉祥物;四、主题设置上的不同,反映出改编者各自的民族烙印的异同:异:中: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将人性放在国家利益面前进行拷问;宣扬集体主义的爱国精神;西:西方文化的烙印:强调个人主义,宣扬女性的自由、独立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四、预期结果课题任务:论文选取对诗歌《木兰辞》的典型改编影片,通过对两部影片中的“情节改编、主人公形象塑造、设置配角形象以及主题设置上反映出改编者各自不同的民族烙印”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别。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花木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英雄形象,以其忠诚、勇敢和智慧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这一形象不仅在中国被广泛传播,也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部分。
在电影领域,中西方对于木兰的叙事各有特色,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风格。
本文将从中国和西方两个视域出发,探讨木兰电影叙事的特点与差异。
二、中国视域下的木兰电影叙事在中国视域下,木兰电影叙事往往以传统故事为蓝本,强调家国情怀、忠诚与勇敢等价值观。
电影中,木兰往往以女扮男装的形象出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木兰与家人之间的亲情和牺牲精神。
中国木兰电影的叙事风格通常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冲突的层层推进,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主题。
此外,中国木兰电影在视觉效果上也注重美感与艺术性,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精良的制作水平,使得观众能够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
三、西方视域下的木兰电影叙事在西方视域下,木兰电影叙事往往更加注重人物个性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创新。
西方电影中的木兰形象往往更加独立、自主,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扮男装上战场,而是更加关注人物内心的成长与变化。
西方木兰电影的叙事风格注重悬念与戏剧性冲突的构建。
通过复杂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关系构建,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同时,西方电影在视觉效果上也更加追求现代感和创新感,运用先进的特效技术和拍摄手法,使得观众能够获得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差异与融合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在主题、风格和手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电影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表达,而西方电影则更加注重人物个性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创新。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也在相互融合与借鉴。
许多西方电影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而中国电影也吸收了西方电影的叙事手法和视觉效果技术,使得故事更加具有国际性和现代感。
花木兰开题报告
花木兰开题报告花木兰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英雄,她代替父亲参军征战,最终立下赫赫战功。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一个象征着勇敢和坚韧的形象。
然而,花木兰的故事在不同的版本中存在着差异,甚至有不同的起源。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花木兰故事的深入研究,探讨其起源、发展和文化意义,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个传统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二、研究目的1.探讨花木兰故事的起源和发展:通过搜集和分析不同版本的花木兰故事,研究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故事中的文化元素。
2.分析花木兰故事的文化意义:通过对花木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价值观和社会背景的分析,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3.比较花木兰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异同:通过对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英雄故事进行比较,分析花木兰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异同之处,以及其对于不同文化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首先,通过搜集和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古代文献、民间故事和现代研究成果,了解花木兰故事的不同版本和相关研究。
然后,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探讨花木兰故事的起源、发展和文化意义。
最后,将花木兰故事与其他文化中的英雄故事进行比较,以寻找其异同之处。
四、预期结果1.明确花木兰故事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对花木兰故事的研究,预期能够明确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故事中的文化元素。
2.分析花木兰故事的文化意义:通过对花木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价值观和社会背景的分析,预期能够揭示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3.比较花木兰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异同:通过对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英雄故事进行比较,预期能够发现花木兰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异同之处,以及其对于不同文化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花木兰故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通过对花木兰故事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和价值观念,以及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
周勇,20120864,刘福泉老师作业
河北大学论迪斯尼对我国民间文学《木兰辞》的改编专业: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科目:影视艺术与文学任课教师:刘福泉学生:周勇学号:20120864论迪斯尼对我国民间文学《木兰辞》的改编摘要: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动画公司迪斯尼其影片故事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对世界各国民间文学与故事。
本文试图通过对迪斯尼所出品的影片《花木兰》的分析来探讨迪斯尼在对民间文学嫁接影视所做的努力和创新,来关照我国现代动画对民族性的挖掘和探索。
关键词: 迪斯尼中国民间文学民族性改编文化形态与模式越加趋同,特别是在大众文化领域,各种区域文化似乎只能作为原始资源而被强势文化所选择,再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加以包装,最后返销到区域中去①。
迪斯尼作为世界顶级的动画传媒巨头,它的首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来自于欧洲的民间故事。
这部在1937年由迪斯尼动画公司出品享誉世界的作品其改编的版本来自德国在1812年由格林所收集整理的《格林童话》。
影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成功为迪斯尼改编他者民族文学题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后迪斯尼又陆续推出了《灰姑娘》《小美人鱼》《狮子王》等影视作品,这些在世界上创作了巨大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影片都来自于其他民族的文学故事。
我们通读迪斯尼动画电影史能够发现1998年之前迪斯尼的故事主要来源自欧洲大陆,毕竟欧美文化的趋同性更利于民间文学作为故事原型进行新的创意和改编。
而1998年由迪斯尼著名导演托尼·班卡福特和巴里·库克所导演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其故事的内容与故事的梗概都来自神秘的东方(中国)。
影片《花木兰的》的成功是迪斯尼在对故事能力的改编上往前跨了一大步,据中国动漫网调查:约有百分之八十的中国观众对影片《花木兰》给予了优秀的评价,可见《花木兰》改编的成功。
之后,在2008年,迪斯尼出品了影片《功夫熊猫》,这个由马克·奥斯本和约翰·斯蒂文森执导以中国的古代为背景,中国的功夫为主题的影片在全球取得了约7亿美元的佳绩。
花木兰的开题报告
花木兰的开题报告花木兰的开题报告一、引言花木兰,一个古老而又深入人心的名字。
她是一位传奇的英雄,一个勇敢的女性,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本文将以花木兰为主题,探讨她的开题报告。
二、背景介绍花木兰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她的故事被广泛传颂。
她生活在北魏时期,当时正值外族入侵的时期,男子们被征召入伍,而花木兰为了拯救父亲,代替他参军,最终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三、研究目的本次开题报告的目的是探讨花木兰的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花木兰的勇敢和坚持为我们展示了女性的力量和价值,她的故事对于当代女性的启示意义非凡。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花木兰故事的不同版本和解读,以及对比不同文化中的女性英雄形象,从而深入探讨花木兰故事的独特之处。
五、研究内容1. 花木兰的形象花木兰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形象,她不仅勇敢无畏,还具备智慧和聪明。
她的故事中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毅力,为当代女性树立了榜样。
2. 花木兰的价值观花木兰的故事中体现了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孝道、忠诚和勇敢。
她为了家庭和国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代替父亲上战场,展示了传统家庭观念的力量。
3. 花木兰的文化解读花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共鸣。
通过对不同文化中花木兰形象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她的普世价值。
4. 花木兰对当代女性的启示花木兰的故事对当代女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她的勇敢和坚持为现代女性树立了榜样,鼓励她们勇敢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六、研究意义通过对花木兰故事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花木兰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女性的力量和价值,鼓舞了无数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七、结论花木兰的故事是一个经典的英雄传说,她的勇敢和坚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通过对花木兰故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为当代女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辞》的影视改编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论《木兰辞》的影视改编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论文题目:论《木兰辞》的影视改编
主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对乐府民歌《木兰辞》的影视改编,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两部作品,即:美国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片《花木兰》(1998)以及由马楚成导演的《花木兰》(2019)。
本文将通过对两部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的情节改编、主人公形象塑造、设置配角形象以及主题设置上反映出改编者各自不同的民族烙印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
研究目的:通过对两部《花木兰》的影视改编作品的对比分析,来研究中西方不同改编者究竟有何审美倾向及价值取向。
二、调研资料情况
1.谢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415-417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0-101
3. 李婉,穿比基尼的“花木兰”――从叙事学角度看迪斯尼影片《木兰》对中国《木兰诗》的改编,《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4. 李晓庆,试论中西合璧的动画《花木兰》,《文学教育(上)》,2019(1)
5. 孙连琦,漫谈《木兰诗》[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1)
6. 杨开达,谈《木兰诗》的修辞艺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5)
7. 秦志希、翟晶,从迪斯尼《花木兰》看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当代传播》,2019(2)
8. 梁静璧,意识形态对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字幕翻译中归化策略的操纵
[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xx年
9.毕耕、李冬青,《花木兰》:迪斯尼演绎的东方传奇,《中州大学学报》,2019(2)
10. 陈韬文,《文化转换:中国花木兰传奇的迪斯尼化与全球化》[A],第六届全国传播学会议论文[C],1920xx年
11. 塞缪尔亨廷顿,张立平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2019
12.宣菁,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中国文化”[D],硕士论文,西北大学,2019,中国期刊网
13.李希光,新媒体挑战旧宣传――刘康、李希光对谈录[J].国际新闻
界,2019(2),第5--10页.
三、实施方案
主要从对原作品的改编的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这四个方面均采用:“先总述概况进行对比然后再举具体的例子”的方法进行分析说明:
一、情节改编的异同
同:1、爱情友情一个都不能少;
2、都在战争未结束时就发现了木兰女儿身的秘密
异:中:对战争的思考,上升到国家的层面;
西:对中国文化的想象;没有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上
二、木兰作为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异同异:
异:1、娱乐化的角度:中:女人在战争中的形象,娱乐化程度不高;
西:加入幽默的元素,形象设置夸张;娱乐化程度高,冲淡了战争的严肃性;
2、对女性的解读:中:人物中综合了犹豫、妇人之仁、爱情、理智等,将木兰的形象立体化,符合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解读;
西:突出一个普通女孩的个性形象,突出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带有西方的色彩,强调女性的独立,自由;
三、配角形象设置的异同:
同:都成功设置了“配角”形象;
异:中:以战争中的真实存在的人物为配角,表现了兄弟间的感情;
西: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影片中加入了“中国龙”作为配角,认为“龙”是中国的象征,是吉祥物;
四、主题设置上的不同,反映出改编者各自的民族烙印的异同:
异:中: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将人性放在国家利益面前进行拷问;宣扬集体主义的爱国精神;
西:西方文化的烙印:强调个人主义,宣扬女性的自由、独立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预期结果
课题任务:论文选取对诗歌《木兰辞》的典型改编影片,通过对两部影片中的“情节改编、主人公形象塑造、设置配角形象以及主题设置上反映出改编者各自不同的民族烙印”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别。
预期结果:通过对两部《花木兰》改编影片的详细分析研究,来揭示出中西方不同的审美倾向以及价值取向。
结果形式:以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论文完成。
五、进度计划(请依照学校要求的当期论文进度填充)
20xx年11月16日―11月30日:联系指导教师查阅资料,拟定选题
20xx年12月1日―12月31日:确定选题
20xx年1月1日―1月15日: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月16日:参加开题报告答辩会
20xx年1月17日―2月28日:在教师指导下修改开题报告,拟定论文大纲
20xx年3月1日―3月31日:在教师指导下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4月1日―4月9日:中期检查,修改初稿,形成二稿20xx年4月10日―5月10日:定稿,撰写答辩陈述,准备答辩20xx年5月11日―5月15日:根据具体安排,参加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