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运动发育和评定方法
《人体发育学》第七章 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
![《人体发育学》第七章 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2efaf07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b.png)
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
第一章 第七章: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
掌握:精细运动能力相关基本概念;手功能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的规律 和过程 熟悉:视觉功能发育的过程;精细运动发育的评定内容
了解:手功能的特点;精细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常见的精细运动异常发育, 精细运动发育的评定方法及常用的评定量表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精细运动能力是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 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手功能的发育 ➢视觉功能发育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一、手功能的发育
抓握动作发育规律
➢由无意识抓握向随意抓握发育 ➢由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育 ➢由手掌抓握向手指抓捏发育 ➢由抓握物体向放开物体发育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精细运动能力是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 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它是发育早期的儿童完成取物、画画、写字、生活自理等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3岁之前是精细运动能力发育极为迅速 的时期。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精细运动发育影响因素
1.影响因素 (1)围生期危险因素:不良环境和早产 (2)看护者因素 (3)性别 (4)其他功能发育的影响
•感觉输入异常 •姿势控制不良 •原始反射影响 •平衡功能不佳 •视觉发育异常
异常发育
(1)特殊运动功能发育障碍 (2)脑性瘫痪 (3)精神发育迟滞 (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5)其他
搭积木猜一猜
关键年龄 5个月 7个月 9个月 12个月 15个月 18个月 24个月 30个月 36个月
二、视觉功能发育
姿势和移动
精细运动发育
![精细运动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faaeaf2c0975f46527d3e1f9.png)
精细运动
主要包括伸手取物、手掌抓握、拇 指与其他手指分开取物等。
抓握动作发育
手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是认识客观 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
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 握动作两大类。 非抓握动作主要包括悬 浮、约束、推压、触、勾状抓握;抓握 动作分为力性抓握和精细抓握,前者包 含球形抓握、柱状抓握及拉,后者有指 尖捏、指腹捏、侧捏和三指捏。
肉系统使用的两个分测验(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结果的 综合分。 5.QUEST(quality ofupper extremity skills test)量表 6.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量表
课后练习题 简述精细运动发育特点。
精细运动发育特点
4.手功能熟练阶段(10~12个月) (1)坐位 (2)立位与步行 (3)手指分离动作发育
5.手眼协调能力快速发展时期(1~3岁) “涂鸦”、挖沙、捞鱼、穿珠子、玩积木、堆各种建 筑、捏橡皮泥等都进一步加强了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精细运动发育特点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特征 1.整体运动向分离运动发育 2.抓握的稳定点由近端逐渐向远端发育 3.眼和手发育的共同形式 4.从防御向功能发育 5.从手到眼的发育 6.利手(handedness)的发育
可完成插木块动作,但头转向一侧,用余光视物。 可完成插木动作,但头转向一侧,用手去触摸木棍 的位置,然后插上。 无法完成这一动作。
精细运动评定
常用康复评定量表
重点介绍目前常用的标准化心理测验量表评定。 1.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 2.贝利婴儿发育量表 3.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精细运动评定
4.Peabody 运动发育评定量表 (1)抓握分测验:26项 (2)视觉运动整合分测验:72项 精细运动商(fine motor quotient,FMQ)是评定小肌
儿童运动功能评定
![儿童运动功能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987b4f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a.png)
儿童运动功能评定概述1.定义:儿童运动功能评定是通过收集患儿的有关资料、选择适当的评估量表或测量工具,依据儿童运动发育规律、运动与姿势发育顺序、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反射发育、运动类型等特点综合评定是否存在运动发育落后运动障碍运动异常为制定康复目标和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2.分类:儿童运动功能评定,主要是评定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粗大运动是竖头、翻身、坐、爬、站、姿势转换、走、跑、跳等运动,精细运动主要包括手的抓握、捏、双手协作能力、手的灵巧性和稳定性等。
3.实施与注意事项: (1) 评定室一-般要求:令儿童感到舒适、安全简洁。
卧位与翻身、坐、爬和跪项目需在垫子,上评定,站立、走、跑、跳项目在地上测试。
评估工具应提前备好。
若评定难以在一次全部完成,可分成几次评定,且全部评定要在1周内完成。
(2)以正常儿童整体发育标准为对照:严格按照评定指导中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评定,评定中治疗师一定要观察到每个项目的关键描述。
对于2岁之前的早产儿,需要以纠正年龄进行评定评定方法儿童运动功能的评定,主要应依据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进行全面的评定。
常用的评定方法和量表有:1. GM Trust全身运动评估(CMs)2.发育性反射与反应的评定3.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4.小儿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定5.粗大运动功能测试(CAMIIM)6.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7.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PM)8.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9.步态分析等。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全身运动是最常出现和最复杂的一种自发性运动模式,从妊娠九周的胎儿,持续至出生后.五个月,能够有效地评定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功能。
正常全身运动的发育分为早产儿时期和扭动运动时期(出生后~足月后8周龄),不安运动阶段是(足月后9周龄~足月后5周龄)两个阶段1.早产时期和扭动运动阶段(1).正常表现:整个身体参与的运动,手臂、腿、颈和躯干以变化运动顺序的运动方式参与这种全身运动。
Peabody精细运动评定
![Peabody精细运动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73eb0d3f18583d0496459ce.png)
➢ 具体分级标准为: 0分为不能进行 1分为有进行动机或能少量完成 2分为部分完成 3分为全部完成
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系统 (Manual 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MACS)
适用于4~18岁脑瘫儿童
➢ 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系统(Manual Ability classifcation System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4—18 years, MACS)是针对脑瘫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操作物品的能力进行分 级的系统。
取样量表的构成
➢ 包括5个区域,共61个项目 A区(视觉追踪) B区(上肢关节活动能力) C区(抓握能力) D区(操作能力) E区(手眼协调)
5项 9项 10项 13项 24项
➢ 体位 仰卧位(4项):A1、A2、B1、B2 坐位(57项)
➢ 单手操作:24项 双手操作:37项
项目评分方法
➢ 采用四级评分法
• 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能力测试,均可 在20-30分内完成。
测试可以分成更短的部分进行。 但是,我们建议一次测试要在5天内完成。
测试环境
• 桌子要够大。 • 干扰最少。 • 尽可能增加儿童作出反应的可能性。
项目评分方法
➢采用三级评分法 ➢每个项目均设定为0,1,2分 ➢具体分级标准为:
2分:儿童在项目中的表现已经达到掌握标准。 1分:儿童在项目中的表现与掌握标准相似,但没
适用于从出生到6岁的儿童
测试前需了解
测试中需掌握
测试结束需注意
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
(第二版)
• 抓握 -含26项的抓握分测验 -评估儿童用手和手指的能力。
儿童早期发展
![儿童早期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b3a57f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5.png)
儿童早期发展儿童早期发展———评价指标和指导意义首都儿童研究所李辉发布时间:2005-09-12 来源:中国收养中心一儿童早期发展的概念早在1948年WHO宪章提出了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要消除疾病和损伤,更要实现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完好状态。
这一定义将健康的概念从控制疾病,扩展到了人体的综合素质,包括生理和心理。
儿童健康的概念还应该增加儿童发育这一内涵。
儿童是文化、社会价值观的代代传递者和国家建设的后备军,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所在。
培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推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战略任务。
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迈尔斯博士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会议上提出,拯救生命的斗争应该和使生命有意义的努力同步进行,即生存和发展并重的新概念。
世界上技术先进的国家早就十分重视儿童早期发展,把它放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首位。
而发展中国家,在争取儿童生存权的同时也应关注儿童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儿童早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千年宣言目标———让每个儿童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2001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明确指出: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儿童早期发展包括:(1)体格发育(2)心理行为发育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内容:健康、营养、教育、保护、环境早期儿童的养育指:养育者的每日照料;提供可获得的资源(如时间,食物,卫生保健,知识技能等) ;充满关爱的、温暖的亲情联系。
关键的养育活动:(1)养育者受教育的水平(2)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3)关注社会心理发展(4)食物的制作与储存(5)卫生习惯及卫生设施(6)卫生保健二儿童早期发展的评估评估是保障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一项重要步骤。
婴幼儿发育评估方法
![婴幼儿发育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600f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5.png)
婴幼儿发育评估方法婴幼儿的发育是父母和看护人员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展,一些科学方法被开发出来,用于评估婴幼儿的发育情况。
这些评估方法旨在帮助父母和医生了解婴幼儿的生长和发展是否正常,以及提供早期干预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婴幼儿发育评估方法。
一、肌张力评估法肌张力评估法是通过评估婴幼儿的肌肉状态来判断其发育水平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婴幼儿的肌肉紧张度和松弛度,医生可以判断其是否存在肌肉过度紧张或松弛的问题。
这种评估方法适用于婴幼儿的肌张力异常问题,如肌张力过高或过低。
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帮助婴幼儿纠正肌张力异常,促进正常的发展。
二、运动发育评估法运动发育评估法主要通过观察和测试婴幼儿的运动能力来评估其发育情况。
这项评估包括评估婴幼儿的大肌肉控制、平衡能力、动作协调性等。
通常,医生会观察婴幼儿的体位控制能力、翻身、爬行、坐立、站立和行走等动作,并根据婴幼儿完成这些动作的能力来判断其发育水平。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父母和医生了解婴幼儿的运动发育情况,并在需要时提供早期干预措施。
三、认知发育评估法除了肌张力和运动发育,婴幼儿的认知发育也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认知发育评估法通过观察婴幼儿的认知能力来评估其发育情况。
评估内容包括婴幼儿对声音、视觉、触觉等感官刺激的反应和婴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父母和医生早期发现认知发育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支持。
四、社交互动评估法一个健康的婴幼儿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发育和认知发育,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交互动能力。
社交互动评估法通过观察和评估婴幼儿与他人的互动情况,包括注意他人眼神接触、微笑、回应他人笑声、从高兴到烦躁等表情转变等,来评估其社交能力。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父母和医生了解婴幼儿的社交发展情况,并提供适当的干预和支持。
综上所述,婴幼儿发育评估方法有肌张力评估法、运动发育评估法、认知发育评估法和社交互动评估法等。
通过这些评估方法,父母和医生可以了解婴幼儿在不同方面的发育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支持。
第五章 精细运动发育
![第五章 精细运动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b4171fcfb9f3f90f76c61b34.png)
(五)手的知觉功能发育 (1)基本概念:触觉识别(tactile gnosia)是 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而无需用眼看就能识别物 体的能力,是手指的精细感觉。发育初期触觉识 别能力优先发育,功能完善后通常通过视觉功能 弥补。
(五)手的知觉功能发育 (2)手的知觉功能发育规律:对一些物体属 性的触觉,如尺寸、温度,在出生后前几个月就 发育得很好。 (3)手识别物体与视觉识别物体的区别:能 够感知身体的位置变化。
2、抓握动作发育过程:抓握动作的发育是逐 渐由最初的肩、肘部的活动发展为成熟阶段的指 尖活动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发现任何阶段的抓握动作都包括四种连续的动 作过程:①视觉搜索物体;②接近物体;③抓住 物体;④放开物体。
抓握动作发育可分为以下9个阶段: 第一阶段(4个月) 第二阶段(5个月初) 第三阶段(5个月末) 第四阶段(6个月) 第五阶段(7个月) 第六阶段 第七阶段(8个月) 第八阶段(8~9个月) 第九阶段(13个月左右)
(一)视觉发育过程 视觉发育包括:视觉定位、注视、追视、视线 转移等,分为以下3个阶段。 1、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0~2个月) 2、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 3、精细辨认物体阶段(7个月以后)
(二)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顺序 新生儿 1个月 1.5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6~8个月 8~12个月 1~2岁 2~3岁
精细运动能力是在人体获得了基本的姿势和移 动能力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功能发育 也受到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影响,同时反过来 又促进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因此,姿势和移 动、上肢功能与视觉功能三者之间是一个互相作 用、互相促进而共同发育的过程,对个体适应生 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岁前是精细运 动能力发育极为迅速的时期。
儿童运动评估
![儿童运动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220d5d04f78a6529657d5300.png)
特点
GMFM88量表本身就是针对脑瘫儿童而制 定. 权衡了评估项目年龄段的分布:其中48项是正常
儿童12月以内就能完成的项目,32项是13—24个月正常儿 童能完成的项目,其余8项是24个月以上正常儿童才能完
成的项目。
每项又采用4级评分法,提高了评估的细致 和敏感性。
改良Ashworth分级法
改良Ashworth分级法属于痉挛手法评定方 法之一。 手法评定是根据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 受的阻力来分级评定的方法。 是临床上评定痉挛的主要手段。
评定方法
检查评定时,患者处于舒适体位,一般采用仰卧 位,每例患者接受评估前处于休息体位至少5 min, 裸露评估的肢体;评估时关节均进行全范围的被动 活动,每次牵伸持续时间>1 s,重复3次。 要求被动运动的速度控制在1秒内通过全关节活 动范围。 分别对双侧上下肢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
测试结果解释
原始分:儿童在一个分测验中所得分的总和 。
相当年龄(运动年龄):该患儿通过某项目的能
力是此相当年龄的儿童一般可以通过的. 便于与 家长沟通。
百分位:代表等于或者低于某个特定分数的人
群所占的百分率.。
标准分:由原始分转换而来 ,可用于不同的分测
验之间进行比较
测试结果解释
发育商:粗大运动商(GMQ):由三个分测验标准
分推导出来。 ≤11月,由反射、姿势和移动三个分测验组成; ≥12月,由姿势、移动和实物操作三个分测验组成。
反映的是被测试儿童运用大肌肉系统应对环境变 化的能力,非移动状态下维持姿势稳定的能力, 从一处到另一处的移动能力,以及接球、扔球和 踢球的能力。
评估儿童的运动功能状态 评价儿童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是否有差异 作为疗效评估标准 作训练指导书 研究工具
婴幼儿精细动作评定[整理]
![婴幼儿精细动作评定[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864dd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a.png)
精细动作评定精细运动能力(fine motor skills)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精细运动能力是在人体获得了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功能发育也受到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
一、手功能发育手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
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grasp)两大类。
非抓握动作包括悬浮(suspension)、约束(constrain)、推(push)、压(press)、触(touch)、勾状抓握(hook grasp)等;抓握动作又分为力性抓握(power grip)与精细抓握(precision grasp),前者包括球形抓握(ball grasp)、柱状抓握(cyclindrical grasp)及拉(pull),精细抓握包括指尖捏(tip pinch)、指腹捏(finger pulp)、侧捏(lateral pinch)及三指捏(tripod pinch)。
精细动作主要包括伸手取物,手掌大把抓握较大物品,拇指与其它手指分开取一些小的物品,拇指与食指分开准确捏取一些很小的东西,如花生、纽扣、小豆子、小丸等,拿铅笔画画、翻书、搭积木、串珠子等。
而包括进食、更衣、书写等在内的各种精细运动活动均以抓握物体、将手伸向物体、随意放下物体、腕关节可在各个方向活动4项基本动作为基础。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年龄精细运动新生儿紧握拳,触碰时能收缩。
可引出握持反射,持续2~3个月,主动握物动作出现时,此反射消失。
1个月双手常常握拳,物体碰到手时,握得更紧。
2个月偶尔能张开手,给物体能拿住。
偶尔把手或手里的物体送到口中舔舔。
3个月用手摸物体,触到时偶尔能抓住。
手经常呈张开姿势,将哗啦棒放在手中,能握住数钞钟。
4个月仰卧清醒状态时,双手能凑到一起在眼前玩弄手指,称之为“注视手的动作”,此动作6个月以后消失。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标准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84b13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c.png)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标准一、引言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智能发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而CDCC 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作为一种评估工具,对于早期发现婴幼儿智能发育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的评分标准,并结合个人观点展开讨论。
二、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标准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是根据婴幼儿不同芳龄段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结合智能发育的规律和特点,设计出的一套系统的评估工具。
在评分标准方面,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社会性交往在评价婴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方面,CDCC智能发育量表从眼神接触、表情应答、模仿动作等细节出发,对婴幼儿的社交能力进行评估。
而评分标准则主要根据婴幼儿对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反应等方面进行评定。
2. 大运动发育大运动发育是评估婴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的重要标准。
CDCC 智能发育量表会从婴幼儿的爬、站、走、跑等动作技能、手眼协调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芳龄段的婴幼儿制定出相应的发育标准。
3. 细运动发育细运动发育主要评估婴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在评估细运动发育时,会关注婴幼儿的握笔、拿小物件、穿线、搭积木等动作技能,并根据不同芳龄段的特点进行评分。
4. 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CDCC智能发育量表会关注婴幼儿的语音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方面,并根据婴幼儿的语言发展阶段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得分。
5. 认知和适应性认知和适应性的评价主要关注婴幼儿的记忆、观察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等方面。
CDCC智能发育量表会根据婴幼儿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对其认知和适应能力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在评分标准方面非常细致和全面。
幼儿细微运动发展次序及幼儿成长发展特征、规律
![幼儿细微运动发展次序及幼儿成长发展特征、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07382c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b.png)
幼儿细微运动发展次序及幼儿成长发展特征、规律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细微运动的发展次序是儿童身体运动能力逐渐形成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幼儿细微运动发展的次序,并分析幼儿成长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幼儿细微运动发展次序幼儿细微运动的发展次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张握阶段: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幼儿开始掌握手部的张开和握住动作。
2. 利用手指阶段:3个月左右,幼儿能够利用手指进行简单的操作,如抓取小物体。
3. 转动阶段:6个月左右,幼儿能够转动手腕和手臂,使手部更加灵活。
4. 抓握移动阶段:9个月左右,幼儿能够通过抓握物体并移动手臂来探索周围环境。
5. 旋转阶段:1岁左右,幼儿可以旋转手腕和手臂,进行更复杂的运动。
6. 精细操作阶段:2岁左右,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进行更精细的操作,如搭积木、画画等。
幼儿成长发展特征和规律幼儿成长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差异:幼儿个体之间在细微运动的发展次序和能力上存在差异,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不同。
2. 渐进性:幼儿细微运动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的练和尝试。
3. 基于经验:幼儿的细微运动发展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
4. 形成综合能力:幼儿的细微运动发展不仅仅是手部的运动能力,还涉及到大脑、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5. 受环境影响:幼儿的细微运动发展受到环境的刺激和影响,良好的环境和指导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细微运动的发展次序和幼儿成长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进程,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支持,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讲课文档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f9e15c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7.png)
在这以前,幼儿的中心视力无法完全协调成一个影像。
返回目录 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
1.眼优势柱的维持需要依靠视觉经验
2. 出生后视皮层的功能变化存在一个 关键期,约为4~5年,甚至更长。
3. 双眼视剥夺的影响比单眼要小得多。
返回目录 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
※ 1.周边视力比中央视力好。 ※ 2月龄的婴儿能将注意力指向物体的多个特征。 ※ 婴儿视力的强制性注意(3~6个月)。 ※ 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生后6个月。 ※ 3~6岁时基本完成视觉功能的发育。 ※ 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
返回目录 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
焦距的稳定性要依赖双眼视觉神经及眼肌的成熟。 焦距稳定后,注意力才能比较集中,
5月
9 10
手掌的尺侧(小拇指侧)握物
3月
全手掌抓握
前臂旋转运动功能发育
桡侧抓握或抓捏
6~8月
~ 手指握物
拇指、食指对指捏物
月
返回目录 第十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
以动态三指捏为例,当尺侧三指弯曲形成稳定点 后,就能精确控制桡侧手指运动。
也就是说手的动作从小拇指侧向大拇指侧发展。
返回目录 第十八页,共一百二十八页。
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
由于有一双灵巧的手,才使人和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但是手的这种灵活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要经历一个相 当长的发育过程且遵循一定的发育规律。
返回目录
第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
精细运动多为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全身 大肌发育后迅速发育。上肢运动功能的精细 化使得手具备了操作能力,随着操作过程的 不断进行,手识别物体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人体发育学 复习资料
![人体发育学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95da76802d276a201292e5d.png)
人体发育学复习资料《人体发育学》目录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研究范围三、发展简史四、基本理论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第二节正常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二、生长发育的规律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四、体格发育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六、神经与心理发育第三节异常发育一、运动功能障碍二、行为障碍或异常三、言语和语言障碍四、学习障碍五、精神发育迟滞六、孤独症七、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第四节发育评定一、概述二、体格发育评定三、神经心理发育评定四、运动发育评定第二章胎儿期发育第一节胎儿期发育规律一、胎儿宫内发育分期二、胎儿发育进程三、胎儿期生理功能发育四、胎儿期运动功能发育五、胎儿期认知发育第二节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二、胎教第三节胎儿发育的监测一、胎儿发育监测的途径二、胎儿监测方法及内容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第一节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反射发育二、姿势运动发育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粗大运动发育评定一、评定内容及方法二、常用的评定量表第四章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第一节精细运动发育规律一、手功能发育二、视觉功能发育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第二节影响精细运动发育的冈素及异常发育一、精细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精细运动的异常发育第三节精细运动发育评定一、精细运动发育评定内容和方法二、常用康复评定量表第五章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第一节言语语言发育规律一、语言概述二、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基础三、前言语行为四、言语的发生发育五、语言发育的特点第二节影响言语语言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二、言语语言功能的异常发育第三节言语语言功能发育评定一、言语功能发育评定二、构音障碍运动功能评定三、其他评定第六章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一节认知功能发育规律一、认知功能概述二、认知功能的发育三、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四、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二节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认知功能发育评定一、认知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二、认知功能发育评定量表第七章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二、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四、基本情绪的发育五、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第二节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二、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第三节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一、评定方法二、评定内容第八章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第一节学龄前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学龄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九章青春期发育第一节生理及心理发育一、生理发育特点二、心理发育特点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生长发育的异常第三节生理及心理发育指导一、合理营养二、注重体育锻炼三、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四、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第十章成人期第一节青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成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中年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三、中年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四、中年期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三节老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社会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一、重点难点(复习要点)格塞尔设计的《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是最著名的行为发育测量方法出生时的平均头围32-34cm1岁左右头胸围交叉,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头胸围交叉出现早婴儿最先出下中切牙,一般6岁左右先出第一磨牙(又称6龄齿),12岁后出第二磨牙,17岁后出第三磨牙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是人的整个发育过程的初始环节和重要阶段胚胎期(受精后3-8周)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外胚层发展成皮肤,头发,指甲和部分牙齿,感知器官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发展成肌肉,骨骼,泌尿,血液和循环系统;内胚层发展成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和腺体正常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最快是妊娠中期到出生后18个月之间。
FMFM精细运动能力评估量表
![FMFM精细运动能力评估量表](https://img.taocdn.com/s3/m/bed9ae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3.png)
FMFM精细运动能力评估量表评估方法:的儿童在3岁以内能完成所有项目。
量表主要评估脑瘫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随时间或干预而产生的变化情况,测试的是被测儿童完成某个项目的多少。
共:5个区,61项,183分精细运动功能测试表(FMFM)姓名性别__年龄病区床号门诊/住院号评定者_A区视觉追踪正常:1个月的儿童眼球能追视但头不能动2个月眼和头转动左右转动可达到45度3-4个月追视左右各90度,即转动180度异常:不能追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A01项视觉追踪摇铃体位:仰卧位辅助物:摇铃方法:置儿童与仰卧位,站在儿童的脚边正对儿童,将摇铃置于距离儿童鼻子30cm的正中处,吸引其注意力,按着摇铃以90度的弧线从正中移向一侧(近水平位),在移动回中间。
按上述步骤测试另一侧0儿童眼睛不注视摇铃1儿童眼睛注视摇铃但未追踪2目光追踪仅从中间追踪至一侧或两侧追踪小于90度3儿童目光追踪,两侧均可达到90度A02项听觉追踪辅助物:摇铃方法:安静环境下,置儿童于仰卧位,在不给儿童看到摇铃的情况下,将摇铃放在距离儿童耳部30cm处,接着摇动摇铃,观察儿童反应。
1有反应,但不转动头部2转动头部但是没有找到声源3转动头部后用眼睛找到生源A03视觉追踪--右侧到左侧辅助物:网球方法:儿童在扶持下坐着,面向桌子,检查者用网球吸引儿童注意力,然后边在桌上把网球从儿童右侧滚向左侧,边说:“来,看着球‘’1儿童看球,但视觉未追踪至中线2儿童视觉追踪达中线3儿童视觉追踪过中线A04项视觉追踪----左侧到右侧辅助物:网球方法:儿童在扶持下坐着,面向桌子,检查者用网球吸引儿童注意,然后边在桌上把网球从左侧滚向其右侧,边说:'来,看着球”1儿童看球,但视觉未追踪至中线2儿童视觉追踪至中线3儿童视觉追踪过中线A05视觉垂直追踪辅助物:网球方法:儿童扶持下取坐位,将网球置于儿童头部上方10cm处吸引其注意力,然后说:‘看着球,接着将网球放开让其自由落到桌上,观察儿童反应1儿童看网球,但视觉未追踪2儿童视觉追踪网球,但未到桌面3儿童视觉追踪至桌面B区上肢活动能力B01伸手臂辅助物:摇铃方法:置儿童于仰卧位,将一摇铃放在距离儿童胸上30cm处,吸引其注意力,然后说‘来拿摇铃“1儿童试图将手伸向摇铃2儿童屈肘向摇铃伸出手臂3儿童伸直手臂向摇铃B02接近中线辅助物:悬吊玩具方法:置儿童于仰卧位,将一玩具悬于儿童胸部上方30cm处嘱儿童抓取玩具0儿童没有移动手1儿童至少移动一只手,但未移动到身体中线附近2儿童至少有一只手移至到身体中线附近10cm内3儿童双手能够移至中线B03抓握摇铃辅助物:摇铃方法:检查者坐在桌前抱儿童于膝上面对桌子,将摇铃置于桌面距儿童的手10cm,然后说;去拿摇铃。
第四章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
![第四章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44b98a4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b.png)
4.从防御向功能发育 危险刺激防御→探索、 功能化 5.从手到眼的发育 手感知→触摸后像看见 物体一样感知
6.利手(handedness)的发育 动态三指捏阶段(4~6岁)→形成利手
(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的意义
手的活动可以促进脑的发育
2.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 (3)视觉功能 完成视觉诱导下的伸手和握持动作
2.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 (4)机制:上肢支撑不充分阶段→颈部过度伸展, 利用STNR→增加上肢的支撑力
3.手功能多样化发育阶段(7~9个月)
(1)姿势变换对手功能多样化发育的作用
随着抗重力伸展姿势的稳定发育→腕关节背伸和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
知识点回顾
DDST(丹佛发育筛查测验量表) GDDS(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 NBNA(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5部分;
40分 (AIMS)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0~18个月;
正常儿/运动发育迟缓儿 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定):5个功能区,
4级评分,总分264分;正常5岁孩子88项全 部能完成
一般是2岁以内(eg:GMFM;PDMS;AIMS:0-18月)
校正的年龄为评估时年龄减去早产的年龄
早产的天数按照40周(足月)减出生时的孕周进行计算
年月日
eg 评估日期 2015 4 5
出生日期 2014 8 11
评估年龄
0 7 24
早产1月15天
修正年龄?
69
目的与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精细运动能力、双手协调、触觉识别、 手眼协调、运动功能的特殊发育障碍。
5.手眼协调能力快速发展时期(1~3岁) “涂鸦”、挖沙、捞鱼、穿珠子、玩积木、 堆各种建筑、捏橡皮泥等都进一步 加强了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精细运动能力评估
![精细运动能力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d5c0d7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e.png)
对面。距儿童的手10cm处放一张纸,然后说:“来拿纸”。 评 分 0 儿童不伸手
1 儿童试图拿纸,但未触及纸 2 儿童触摸纸 3 儿童把纸拉过来拿在手上或把纸弄皱拿在手上
.
B区 上肢关节活动能力
A02 项 听觉追踪摇 辅助物 摇铃 方 法 安静环境中,置儿童于仰卧位,在不给
儿童看到摇铃的情况下,将摇铃放在距儿童 耳 部30厘米的正中处,接着摇动摇铃,观察 儿童反应。 评 分 0 没有反应
1 有反应,但不转动头部 2 转动头部但没有找到声源 3 转动头部后用眼睛找到声源
.
A区视觉追踪
A03项 视觉追踪---左侧至右侧 体 位 坐位 辅助物 网球 方 法 儿童在扶持下坐着,面向桌子,用网球吸引儿童注
在儿童对面。示范倒小丸,然后说:“把它倒出 来”。 评 分 0 儿童不拿瓶子
1 儿童拿瓶子玩弄或晃动 2 儿童试图倒小丸 3 儿童到出小丸
.
B区 上肢关节活动能力
B08 项 手碰自己部位 方 法 儿童面对桌子坐在检查者腿上,或
儿童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嘱儿童用手依 次去触及 自己的身体,包括鼻—耳—头顶。 评 分 0 不触及
1 儿童仅触及鼻 2 儿童触及鼻及耳 3 儿童全部触及
.
B区 上肢关节活动能力
B09项 画线 体 位 坐位 辅助物 两支笔和一张纸 方 法 家长抱儿童于膝盖上,﹥面对桌子,检查者坐在儿童
对面。检查者边说“看着”边示范:在纸上画约5厘米的
长线,让儿童示范。 评 分 0 儿童不握笔
1 儿童仅用笔尖接触纸,但未画出线 2 儿童画出一条﹤3cm长的线 3 儿童画出一条﹥3cm长的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抓握动作发育的意义
抓握动作发育的意义
通过抓握物体的动作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 这就初步地体验了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
在抓握和使用各种物体的同时,认识了这一类物体 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 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二)双手协调动作发育
双手协调(hand coordination)
会抓住给他的一个方块,会扔掉第一块,去接第二块。
双手协调动作的发育规律
7个月后:开始摆弄抓到的物
8~10个月:开始学习操作动作。用手探索所有的东西。 可以准确地把大多数固体物质放入口中。
12~15个月:可一只手固定容器, 另一只手从中取或向其中放物体;会打开瓶盖。
婴儿在出生后 4~13个月的抓握动作发育过程(图4-6) 发现任何阶段的抓握动作都包括四种连续的动作过程
①视觉搜索物体 ②接近物体 ③抓住物体 ④放开物体
影响抓握形式的重要因素
立方体的大小与手的大小之比
4个月大的婴儿具备了根据物体大小选择使用单手或双手来抓握物体的能力; 抓握动作中的手指随物体尺寸增大而增多,且受物体形状影响。 4~8个月,抓握动作中还没有出现右手或左手优势。
※是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
将物体从一只手中传递到另一只手中,同时使用双 手进行游戏
双手协调动作的发育规律
4~5个月: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伸手,可能会同时向物体伸出双臂, 并用双手抓住物体并保持在身体中线处。
6个月后:能抓住物体。能够区分出物体的大小。特别喜欢感受物体。 仰卧位时会抓住自己的脚,再将其放到口中。
等,拿铅笔画画、翻书、搭积木、串珠子等)。
进行复杂精细运动(进食、更衣、书写等)的前提: 4项基本动作
➢ 抓握物体 ➢ 将手伸向物体 ➢ 随意放下物体 ➢ 腕关节可在各个方向活动
(一)抓握动作发育
写字
画画
抓握动作(grasping)
生活自理动作
抓握动作不断发展
❖一方面,是掌握更加复杂、准确而灵巧的动作,使手开始成为使用工具 的工具。
❖另一方面,是动作的概括化,就是能把某一动作推广到同一类的物体上, 或把同一类的物体用于某一种动作上。
1.抓握动作发育规律
(1)由无意识抓握向随意抓握发育
3个月左右
随着握持反射的消失,开始出现无意识的抓握 标志着手的动作开始发育。
6个月左右
婴儿注意到手的存在且能随意张开,开始出现随意抓握动作 标志手动作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
悬浮(suspension)
非
约束(constrain)
抓
推(push)
握
压(press)
手
动
触(touch)
的
作
勾状抓握(hook grasp)
基
球形抓握(ball grasp)
本 动
抓 握
力性抓握 (power grip)
柱状抓握(cyclindrical grasp)
拉(pull)
作
动
指尖捏(tip pinch)
精细运动发育和评定方法
目录
第一节 一 二 三 四
第二节 一 二 三 四 五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手功能发育 视觉功能发育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精细运动发育评定 评定的目的 手功能发育评定方法 视觉功能评定 手眼协调功能发育评定 标准化心理测验量表评定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精细运动能力
(三)生活自理动作发育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physic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BADL)
更衣、进食、保持个人卫生( 入厕、洗漱、修饰) 对于发育早期的儿童而言却要付出极大努力、
达到一定的发育水平后才能完成
生活自理动作发育时间顺序
(3)由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全手掌抓握模式) 向成熟的对指抓握模式发育
即抓握手向抓捏手发育阶段: 不成熟的抓握模式
即拇指向下或在与手背平行的高度弯曲取物的模式, 在上肢动作未分化阶段,婴儿往往采取此种模式抓握。
稳定点
近端关节
生后7个月开始
远端关节
手指捏住物体
手的抓握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 抓握动作—人类操作的典型方式。
※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眼和手, 即视觉和运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
(4)由抓握物体向放开物体发育
• 首先 会抓握动作 • 然后 逐渐学会张开手放开物体。
2.抓握动作发育过程
抓握动作的发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肩、肘部运动
逐渐成熟
指尖活动
主要表现为:
※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 ※抓握动作过程中的手眼逐渐协调
5
9 10
(2)由手掌的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育
手掌的尺侧(小拇指侧)握物
3月
全手掌抓握 月
前臂旋转运动功能发育
桡侧抓握或抓捏
6~8月
~ 手指握物
拇指、食指对指捏物 月
以动态三指捏为例,当尺侧三指弯曲形成稳定点后, 就能精确控制桡侧手指运动。 也就是说手的动作从小拇指侧向大拇指侧发展。
一、手功能发育
人类的手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 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 由于有一双灵巧的手,才使人和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但是手的这种灵活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要经历一个 相当长的发育过程且遵循一定的发育规律。
精细运动多为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 全身大肌发育后迅速发育。上肢运动功 能的精细化使得手具备了操作能力,随 着操作过程的不断进行,手识别物体的 能力也逐步提高。
作
精细抓握
指腹捏(finger pulp)
(precision grasp) 侧捏(lateral pinch)
三指捏(tripod pinch)
精细动作主要包括 ➢ 伸手取物 ➢ 手掌大把抓握较大物品 ➢ 拇指与其它手指分开取一些小的物品 ➢ 拇指与食指分开准确捏取一些很小的东西(花生、纽扣、小豆子、小丸
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 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精细运动能力既是日常活动的重要基础, 评价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基本依据。
姿势和移动
精细运动
视觉功能
• 姿势和移动、上肢功能与视觉功能三者之间是一个互相作用、互相促进而 共同发育的过程,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岁前是 精细运动能力发育极为迅速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