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葬死者叫“出殡”,俗称“上山”。孝男女俗称“孝 子”,都戴白孝巾送葬,长子抱灵打黑伞前导,鞭炮鼓乐 簇拥,沿途抛丢“买路钱”(纸钱);“八大金刚”(8个 力士)抬柩行进。墓地选在背风、向阳、地高、干燥处, 要前无垮坎,后无凶山,地形呈三方围屏的“圈椅”状最 佳。墓坑叫“井”,其朝向规矩是:“男对(山)包,女 打(山)凹”。道士(或“阴阳先生”)到井中用“禄米” (大米、绿豆等粮食)画八卦图,然后向四周抛撒“禄 米”,孝子则跪下褰衣兜接,接得多者,即兆财运好,富 贵双全。棺柩入井,叫“下肂”,孝子嚎哭,鞭炮鼓乐齐 响。抛土掩棺以后,力士暂歇,众孝子围绕坟井转三圈, 叫“踏地界”,是先民“挽草为记”划定地界遗风的残留。 随即“回灵”(持灵牌回家供奉),送葬者皆散,“八大 金刚”继续磊土砌石。三天内,孝子每晚须送饭到坟头, 还要燃烧楂草,叫“送烟缟”;三天后,于清晨众孝子再 行集聚,整理墓茔,加添坟土,叫“圆坟”。死后第五个 七天,还要再行烧纸祭奠,叫“烧五七”。
好吃的还有很多
在土家山寨的民间歌谣中,有这么几句: 辣椒当盐,合渣过年 一条裤子穿它几十年…… 这几句话描述了山寨土家人在解放前的辛 酸生活。其中,“合渣”是土家人的一道家 常菜。 合渣的制作比较简单,土家人叫“推合 渣”——将黄豆用水泡胀后,在石磨上一转 一转地磨成豆浆,再将豆浆兑水放进锅,架 火煮开后,放进切好的菜丝,又煮开,就制 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推合渣”比起 打豆腐来,减省了一些工序,要容易得多, 难怪土家人又称合渣为“懒豆腐”。
节日习俗
• • • • • 中国传统节日在五峰皆有传承,但习惯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五峰土家族的 节庆大多与汉俗相近,在具体程序操作上颇具地域特色,主要有(时间俱按 农历): 春节,正月初一,清晨“出天行”、烧“门神纸”,子女为家中尊长“拜 年”,不扫地,不朝外泼水,不说不吉利的话,一般不出门。 元宵节(灯节),正月十五,演戏、舞狮闹元宵;放“风灯”,点“花 灯”;赶“毛九”(毛狗);烧虼蚤;送“年蔸”;往墓地送灯祭奠“亡 人”;吃粉团“元宵”。 花朝节,二月十五,男女多此时婚配;姑娘穿耳环;小牛穿鼻子。清代土 家族诗人田泰斗《竹枝词》云:“婚期犹学古桃夭,一夜春风架鹊桥;借问 深闺小儿女,最销魂可是花朝。” 牛王节,四月初八,据传,这一天土家先人在危难中,遇牛救了性命,故 每逢此日要让耕牛休息,除喂最好的青草和精料外,还要喂鸡蛋、灌白酒。 相传这一天又是佛祖诞辰,故又谓“浴佛期”,每至此期,书写四言八句韵 文贴于墙壁之上,谓“嫁毛娘”,祈佛驱虫害,保护五谷丰登。 晒龙节,六月初六,据传这日土王遇害,血染龙袍,脱下洗晒。故在这一 天武人晒战袍;士人晒书籍;嫁人晒衣被,以示纪念。初尝新熟的瓜菜,因 此又叫“尝新节”,有“尝新三年不老”一说。
有喝的当然有吃的
•土家腊肉
关于土家腊肉
• 最有特色的还是土家腊肉。在土家人家里作客,主人最好的招待要数 土家腊肉了。土家人有“愚要读书,穷要喂猪”之说,尤是年猪不可 少。岁过冬至,各家就杀猪宰羊了。先将花椒、八角香、山胡椒等佐 料合盐炒香磨研成粉,待猪羊修净破腹后即砍下头、腿、前胛,腌好 入缸,所余按五、六斤一块砍成条形,逐块腌好,依层而放,每层再 撒上盐和佐料,如此腌制十日左右即取出上炕。炕腊肉时,忌烧松杉 等含烟含脂重的薪柴,多以青棡、土荆条、香叶树、柏枝等芬芳杂柴 为薪,早炊暮飨,烟火不断,这样一直熏到第二年立夏后才下炕,冷 却后埋于稻谷中收藏。通过谷子吸收水份后,腊肉更耐贮存,且经久 不腐,剖开后肉质鲜嫩有一股诱人的清香。土家腊肉,或清蒸,或清 炖,或生炒青椒,或焖枞菌、豆腐,或煮熟后炒回锅肉片,香而不涩, 鲜而不腻,肥肉色泽橙亮,瘦肉嫣红嫩柔。土家人喜欢大碗酒、大块 肉,腊肉切成巴掌大,吃起来更过瘾。土家的腊羊肉更是风味特别。 羊子宰杀前一个月,便实行精料圈养,长得膘肥肉满,才一刀见红地 任其奔跑,以逼出腹腔淤血,这样的羊肉又白又嫩。如法腌制熏烤, 只是在佐料中加重了山胡椒的成份,有效地避开了羊肉的腥味,炒时 加以辣椒、生姜、大蒜、桔叶,是下酒的好菜。
跳丧
•
• •
•
wk.baidu.com
• • • • • •
跳丧也是土家族的特色舞蹈。由于土家族有以白虎为图腾,把白虎奉为祖先进行崇拜的传统, 因此人们在祭祀性的“跳丧鼓”中,有以该舞蹈为媒介引魂归宗观念的体现。因此,在舞蹈 中有很多模仿老虎洗脸、摆尾、行走、捕食等动作。特别是表演“猛虎下山”时,表演者一 跃、一挟、吸腿、躬身,然后相对逼视、撞肘,再紧接一个跳转成弓步,同时轮右臂,口中 发出阵阵的嚎啸,其形象的逼真可谓地道的“猛虎扑食”。 伴乐 在“跳丧鼓”的表演中,凡“大四步”、“大四门”、“小四门”、“跳丧”、“摇丧”等 核心舞段,都使用6/8拍带切分音的节奏,即每步用三拍,全脚掌深抓地,第一拍上步,二、 三拍颤身,两腿交替进行,恰如山中老虎稳步行进的姿态。所以“跳丧鼓”也被人们称作 “白虎舞”。 “跳丧鼓”有文舞和武舞之分,即“文丧”和“武丧”。“武丧”是和民间武术相结合的一 种跳法,基本动作有“虎抱头”、“打人佬”、“牛擦痒”等十多个套路,动作幅度大,讲 究雄浑粗犷,所以非年轻后生不可胜任。它主要适用于儿孙满堂的走“顺脚路”老人的丧事, 有贺喜送终之意。“文丧”中最具特点的是“哭丧”,基本动作以“四大步”为主,但速度 缓慢,唱词凄凉,唱腔悲哀,情动处可催人泪下,一般只在“少年亡”中使用。 现在另有即兴创作的《丧舞》,唱腔直接采用民间小调或自编笑话俚语,以鼓托腔,用极为 夸张的小丑动作衬托舞步,诙谐有趣,十分惹人致兴。特别是到了下半夜,人们已至精神疲 倦之时,则唱以爱情和笑话为主的“荤歌”,使丧事逆转为喜庆。 “跳丧鼓”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赞颂土家先民开拓疆土,回忆民族历史的;有反映先民 图腾崇拜、渔猎活动、农事生产、爱情生活的;还有歌唱死者生平事迹的等等,因此它对土 家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丧俗中的“跳丧鼓”舞蹈完全由男子担任,女子不能上场,但却可在一旁成为专业的看客而 对舞者品头论足地或大加议论或对舞场上雄姿勃发的青年男子暗送秋波,掀起一阵阵的捧场 与喝彩。 在整个舞蹈过程中,舞者边跳边饮酒地赤臂狂舞,充分显示了他们的一派阳刚之美。 “跳丧鼓”的形态古老质朴、张弛有序。激跃时如山风呼啸;文静时似溪水潺流,令人神情 激荡、流连忘返。 “跳丧鼓”的形式分为“待尸”、“摇丧”、“哭丧”、“穿丧”、“践丧”、“退丧”等
说到五峰地方文化,必须先说“茶”
• 人间珍品处处有,最难忘却五峰茶。五峰是中国名茶之乡。 五峰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县内海拔最低处150米,最高 2320米。山间终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 和,形成了五峰“云雾山中出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五峰是一个古老的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期就有“武 陵七县道出茶最好”的记载。古之武陵七县道即包括今之五 峰、长阳两县之地域。公元758年陆羽所著之《茶经》,一开 头就有:“茶者,南方之嘉禾也,一尺、二尺及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者”。据考证,唐代的巴山峡州称为 峡州夷陵郡,它包括五峰(唐代称巴山)、长阳、宜昌、远安、 鹤峰等县。两人合抱的大茶树就是生长在临溪两岸的大茶树。 这表明早在2300年前五峰境内就有自然生长的茶树。这里气 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 具有明显的长江河谷气候特征,土壤富含锌、硒等多种对人 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有道是“高山云雾 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地理天赋, 自然底蕴,造就了五峰盛产上等名茶好茶。 早在18世纪 后期,英国商人直接到今天的采花乡和水浕司等地设立茶社, 经营茶叶,其金字招牌“英商宝顺合茶庄”至今仍保存在湖
丧葬
• 详细介绍一下丧葬。境内皆行土葬。棺木用材以不易腐朽的梓、楸、杉、 柏树为佳,所谓“千楸万梓百年杉,比不上柏枝树一枝桠”。棺材的造 型一头翘起,当是船棺葬遗风残留。葬祭仪式多用道教。旧时,家有亲 丧皆请道士“开路”、“超度亡魂”,并打丧鼓、跳丧。打丧鼓是五峰、 鹤峰、巴东一带自古沿袭下来的一种丧祭舞蹈仪式。 跳丧舞,土家语 为“撒尔嗬”。老人逝世,停柩堂前,亲邻前往吊唁。入夜,“打鼓踏 歌”,通宵达旦,以增热烈气氛,谓为亡人解寂,慰亲属节哀。五峰人 上至耄耊,下至顽童,都爱跳丧鼓。“人死众家哀,不请自己来”的跳 丧悼亡习俗相沿至今。跳丧,由有声望长者或能歌善舞者,通过鼓心、 鼓边、鼓沿击出各种富于变化的鼓点指挥舞蹈,变换曲牌,舞者“脚跟 鼓点鼓跟脚”,变换舞姿和节奏,改变唱腔唱曲,激越时似山风呼啸, 舒缓时如清流荡漾。动作一般为哈腰、曲膝、八字步、摆胯、绕手,身 体按节奏上下或左右颤动,手、胯呈“顺边”运动。其名目有:四人穿 花、雪花盖顶、燕儿衔泥、四大步、滚身子、倒叉子、虎抱头、白虎下 山、幺姑姐、幺两儿嗬、撒叶儿嗬、摇丧、打丧、哑谜子等数十种。如 白虎下山,通过模拟老虎的各种威武形态,表现对先祖廪君死后化白虎 升天的崇敬。“白虎当堂坐,当堂是家神”的唱词,反映了五峰土家人 世代以白虎为图腾的传统意识。俗谚云:“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 夜丧鼓陪亡人。”“听到锣鼓响,脚板就发痒;不请自己来,跳到大天 亮”。由于跳丧鼓以舞寄情,成为群众性的悼亡娱人活动,不会跳丧者, 在丧堂则要受到嘲讽:“不会跳丧巴门站,眼睛鼓起像鸡蛋;灶屋里一 声喊吃饭,肚子鼓得像油罐,亏他还是个男子汉。”蔑视死亡,笑对死 亡,五峰土家人旷达、乐天的民族精神通过跳丧舞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地方文化简介
五峰的地理位置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简介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 一个土家族占6成以上的自治县。历史悠久, 矿产资源繁多,林业资源丰富,产各种中 药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五峰县辖五 镇三乡,特产土家族茶叶、土家腊肉等。 境内有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革命遗迹等得天独厚。五峰人杰地灵,先 后出现胡春华、刘德培、宋芳荣等历代名 人。
现在来介绍风俗习惯
• 五峰有许多风俗习惯,赶仗是其中之一。赶仗 五峰土家 族人酷爱结群围猎,俗称“赶仗”。据清咸丰版《长乐县 志》(以下引自该书不另注)载:“有捕雉、兔、狸獾者, 皆农人暇时为之。”每到农闲季节,或冬、春大雪封山之 际,土家族山民便相邀结伴,携枪唤狗,三五成群地进山 围猎。之前,按传统方式祭枪、祭猎神,以求神灵保佑狩 猎有获和猎人安全。进山后,由一人指挥,严密分工:有 的唤狗搜寻野兽并跟踪追击,称作“赶山”;有的坚守隘 卡,待野兽被逼而撞入“径口”猎之,称为“坐径”。猎 获以后,击中枪手得兽头,赶山者可多得一条兽腿,其余 平均分配,猎狗亦有偿食,保持原始平均分配遗风。若所 猎不够匀分则改为打平伙,无论吃肉喝汤,皆无所谓,唯 图一乐而聚散。如今,民间还传唱着“赶仗歌”:“门口 一架坡,獐子、麂子、兔子多;请起枪手,带起赶狗,乌 狗、黑狗、黄狗、白狗、麻狗,赶出林子口,‘嗵嗵’一 声,打倒獐子、麂子、兔子的儿郎,饱口福,获丰收。” 生动地描述了土家族人狩猎的动人场景和猎获的喜悦心情。
•
• 月半节,七月初七(新亡人节,初十为老亡人节),请道士做“盂兰 会”,超度亡人;祭奠才死三年的“新亡人”和死逾三年的老亡人兼 及“孤魂野鬼”;放河灯;接出嫁女回娘家,谓:“年是拜,月是 接”。有“年小月半大,鬼神也要歇三天架”之说。 • 女儿节,七月十三,未婚男女幽会;已婚女相邀同游。似同汉族七 巧节。 • 洗神节,冬月初一,杀猪宰羊,摆三牲祭品,祭奠白虎廪君,祭奠 大、二、三神(家神)。 • 太阳生辰,冬月十九 晨起焚香祭祀太阳神。 • 过小年,腊月廿四,祭祀家神和土地神;讨债者不再登门;在外游子 归家;不准推磨,说不能惊动老鼠嫁姑娘。 • 过赶年,即按农历提前一天过年,月大在腊月二十九,腊月小则在 二十八过年。过赶年是土家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与其先辈反抗外 敌侵略密切相关。据《长乐县志》记载:“除夕具盛馔,阖家相聚饮 食,谓之吃团年饭。而容美土司后,则在除夕前一日”。盖其先人随 胡宗宪征倭,于腊月二十九日酒宴犒赏士兵,安定军心,同时抓住战 机,乘敌不备而出奇制胜,打败了倭寇,反映了土家族人民机智勇敢 和高度的爱国精神,故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五峰“过赶年”时,人 们手持扁担、吹火筒等绕房前屋后转一圈,以示“巡哨”,或拿猎枪 在附近山上走一趟,象征“摸营”,借以再现当年征倭情景。 • 除夕,腊月三十(月小廿九),合家团圆,吃团年饭;祭祀家神及 祖宗亡人;贴迎春对联,烧“门神纸”;阖家通宵“守年”;给小孩 “压岁钱”;除秽“洗大澡”;火笼生大火,烧“年蔸”(一根特大 的柴,预兆次年喂大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