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焦: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小肠、肝 胆等脏腑,归属中焦。“中焦如沤”(《灵枢· 营卫 生会》),是对脾胃、肝胆等脏腑的消化饮食物的作 用形象化的描写与概括,喻指中焦消化饮食物的作 用,如发酵酿造之过程。如《灵枢· 营卫生会》说: “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 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 此。” 就解剖位置而言,肝胆属中焦。《脉经》寸 口分部以候脏腑,以肝应左关,属于中焦。明清时 期,温病学以三焦辨证作为纲领,将外感热病后期 出现的精血亏虚和动风病证,归于下焦范围,又肝 肾同源、精血互生,即以肝属下焦。
小肠主泌别清浊:

小肠主泌别清浊,指小肠对食糜作进一步消化,并将其 分为清浊两部分的生理功能,清则即精微部分,包括谷 精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转输至全身,灌溉四傍; 浊者即食物残渣和水液,食物残渣经阑门传送到大肠而 形成粪便,水液经三焦下渗膀胱而形成尿液。小肠泌别 清浊的功能正常,则精微与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 如《类经· 藏象类》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 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于前,槽粕由此而归于后,脾 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若小肠 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就会出现尿少而便溏、 泄泻等症。临床上,以“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方法治 疗泄泻,就是“小肠主泌别清浊”理论的具体应用。
通行元气:


《难经· 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难 经· 三十八难》指出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 三焦是一身之气上下运行的通道。肾精化生的元气,通 过三焦输布到五脏,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 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胸中气海的宗气,自上而下达于脐 下,以资先天元气。诸气的运行输布,皆以三焦为通道。 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 用。 三焦运行津液和通行元气的功能相互关联,实际上是一 个功能的两个方面:津液的运行赖于气的推动(气能行 津),而气又依附于津液而存在(津能载气)。故《难经· 三 十一难》所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胃:
胃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接食管,下通小肠,
与脾以膜相连。胃又称为胃脘,分为上、中、 下三部:胃的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下 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的部分称为 中脘。贲门上连食管,幽门下通小肠,是饮食 物进出胃腑的通道。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 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和腐熟水谷。
大肠主津:
大肠主津,指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水分的
功能。由于大肠参与体内的津液代谢,故称 “大肠主津”。大肠主津功能失常,津液不得 吸收,与糟粕俱下,可岀现肠鸣、腹痛、泄泻 等症;若大肠实热,消烁津液,津亏失润,可 见大便秘结不通。如《医贯· 噎膈论》说:“大 肠主津…大肠热结则津涸。”
膀胱:
六腑
庄晓钟
定义: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
合称。
生理功能:
六腑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即受盛和传化
水谷。
生理特点:
六腑的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
满”。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

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 经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清者(精微、津液)由脾吸收,转 输布散于全身,以供脏腑经络生命活动之需要;其浊者 (糟粕)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大便排出体外; 废液则经肾之气化而形成尿液,渗人膀胱,排出体外。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门户, 《难经》称为“七冲门”. 《难经· 四十四难》说:“唇 为飞(扉)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 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 冲门也。”六腑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素问· 五藏别论》 说:“水谷人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即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以保持六腑通畅, 功能协调,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说。
胃主受纳水谷: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之意,胃主受纳水谷,指
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功能。饮食入口, 由胃接受并容纳于其中,故胃有“太仓”“水 谷之海”之称。由于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 都依赖于饮食水谷,故胃又有“水谷气血之海” 之称。胃主受纳,既是胃主腐熟功能的基础, 又是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基础。因此,胃主受纳 功能的强弱,可从食欲和饮食多少反映出来。
三焦:
三焦首见于《内经》,属六腑之一。《难经》明
确提出三焦部位划分(《三十一难》),并称其 “有名而无形”(《二十五难》),则三焦形质之 辨,历代医家众说纷纭。清· 吴鞠通创立“三焦 辨证”,指导外感温热病的辨证论治。
六腑之三焦:
六腑之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脏
腑之中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 之称。《类经· 藏象类》说:“三焦者,确有一 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 之大腑也。”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行津液和通行元气。
膀胱,又称尿脬、净腑、水腑,位于下腹部,
与肾相连,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足太阳膀 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膀胱主贮藏尿液:
人体的律液通过肺、脾、肾等脏腑的作用,布
散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发挥其滋养濡润作用, 其代谢后的浊液,则下归于膀胱。尿液是津液 代谢的产物,储藏于膀胱,故《灵枢》称之为 “津液之腑”。《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 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尿液的贮藏, 有赖于肾气及膀胱之气的固摄。
小肠主液:
小肠主液,指小肠在吸收谷精的同时,吸收大
量津液的生理功能。小肠吸收的津液与谷精合 为水谷之精,由脾气转输到全身;部分水液经 三焦下渗膀胱,生成尿液。《医贯· 噎膈论》说: “小肠主液……小肠热结则液燥。”小肠实热, 可出现小便短赤涩灼痛等症状,甚则热盛,灼 伤阳络,可见尿血。
大肠:
胆:
胆居六腑之首,又为奇恒之腑。胆位于右胁,
附于肝之短叶间。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 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排泄胆汁和主决断。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具有贮藏和排泄胆汁的生理功能。胆汁由肝之精 气化生汇聚而成,贮存于胆囊,排泄进入小肠,参 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胆的这种功能依赖肝的疏 泄才能完成。若肝胆功能失常胆汁分泌排泄障碍, 影响脾胃纳运功能,则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症 状。若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 渍肌肤,则发为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 征。相对于肛气升发,胆气则以下降为顺。胆气不 利,气机上逆,胆汁上溢,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 绿苦水等症状
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与胃在幽门相接,迂曲回
环迭积于腹腔之中,下端与大肠在阑门相连。 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互属络而成表里 关系。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主液。
小肠主受盛化物:
小肠主受盛化物,指小肠具有接受容纳胃腐熟
之食糜,并作进一步消化的功能。小肠主受盛 化物,包括小肠主受盛和小肠主化物两个方面: 一是小肠接受由胃腑下移而来的食糜而容纳之, 即受盛作用;二是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 的时间,由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 消化,化为精微和精粕两部分,即化物作用。 小肠受盛化物的功能失常,表现为腹胀、腹泻、 便溏等。
大肠位于腹腔之中,其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
接,回环腹腔,其下端连肛门。手阳明大肠经 与手太阴肺经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传导糟粕与主津。
大肠主传导糟粕:

大肠主传导,又称“传导之官”,指大肠接受由小 肠下移的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形成糟粕,经肛门 排泄粪便的功能。如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则出 现排便异常,常见大便秘结或泄泻。若湿热蕴结大 肠,大肠传导失常,还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 痢脓血等。大肠的传导糟粕,实为对小肠泌别清浊 功能的承接。除此之外,尚与胃气的通降、肺气的 肃降、脾气的运化、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有关。 胃气通降,包括大肠对糟粕的排泄作用;肺与大肠 为表里,肺气肃降有助于糟粕的排泄;脾气运化, 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肾气的推动 和固摄作用,主司二便的排泄。
胃主腐熟水谷:

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过程。胃主腐熟水谷,指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 化,并形成食糜。容纳于胃的饮食物,经胃气磨化和腐熟作用后,精微物质被吸收,并由脾气 转输至全身;而食糜则下传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胃气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气运 化相互配合,唯有纳运协调,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进而化生精气血津液,供养全身。故脾胃 合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营养和胃的消化功能,对人体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胃 的生理特性有二:其一,胃主通降。胃气具有向下运动以维持胃肠道通畅的生理特性具体体现 于饮食物的消化和糟粕的排泄过程中:饮食物入胃,胃容纳水谷;经胃气消化腐熟作用而形成 的食糜,下传小肠;进而食物残渣下传大肠,燥化后形成粪便,有节律地排出体外;从而保证 了胃肠虚实更替的状态,这是由胃气通畅下行作用而完成的。胃气通降是胃主受纳的前提条件。 所以,胃气不降则出现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症。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 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胃气下降与脾气上升相反相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气降则食糜糟粕得以下传。脾胃之气升降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物 的消化吸收过程。脾胃并居胃气人体之中央,为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升则肝肾之气皆升, 胃气降则心肺之气皆降。胃气不降,可影响心火和肺气的下降,在腹胀、便秘的同时,可伴见 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牙龈喉肿痛等病变。如《素问.逆调论》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 其二,胃喜润恶燥。与脾喜燥而恶湿相对而言,胃有喜润而恶燥的生理特性。胃为阳明燥土之 腑,赖阴液滋润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胃主受纳腐熟,不仅依赖胃气的推动,亦需胃中津 液的濡润。胃中津液充足,则能维持其受纳腐熟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胃为阳土,其病易成 燥热之害,胃中津液每多受损。所以,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强调保护胃中津液。即使必用苦寒 泻下之剂,也应中病即止,以祛除实热燥结为度,不可妄施,以免化燥伤阴。
胆主决断:

胆主决断,指胆具有对事物进行判断、做出决定的功能。 《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 焉。”胆的决断能力取决于胆气强弱,胆气强者勇敢果 断,胆气弱者则数谋虑而不决。肝胆为表里,肝主谋虑, 胆主决断,二者相成互济,谋虑定而后决断出。诚如 《类经· 藏象类》所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 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临床上,肝胆 气虚或心胆气虚者多见善惊易恐、胆怯等精神情志异常 改变。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内盛胆汁。古人认为,胆 汁是精纯、清净的精微物质,称为“精汁”,故胆有 “中精之府”“清净之府”或“中清之府”之称。胆的 形态中空、排泄胆汁参与消化,类似六腑,但其内盛 “精汁”则又与五脏“藏精”的生理特点相似。可见, 胆具备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特征,故又为奇恒之腑。
运行津液:

《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 道出焉。”三焦是全身津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 全身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是在肺、脾、肾等脏腑的 协同作用下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三焦水 道不利,肺、脾、肾等脏腑输布调节津液代谢的功 能则难以实现。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津液的作 用,以调节津液代谢平衡,称作“三焦气化”。三 焦气化失常,水道不利,可导致津液代谢失调。正 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 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 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
上焦:
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
部,归属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 “上焦如雾”(《灵枢· 营卫生会》),是对心肺输 布营养至全身的作用形象化的描写与概括,喻 指上焦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血和津液的 作用,如雾露之灌溉。如《灵枢· 决气》说: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 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膀胱主排泄尿液:
膀胱中尿液的排泄,由肾气及膀胱的气化作用
来自百度文库
调节。肾的气化作用正常,则膀胱开合有度, 尿液可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若肾气失于固 摄,膀胱合少开多,可见夜尿多、尿后余沥、 尿频、遗尿、小便失禁等症状;肾的气化作用 失常,膀胱开少合多,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 《素问· 宣明五气》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 为遗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