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
五脏六腑的功能及作用
五脏六腑的功能及作用
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用来描述人体内部的器官系统。
下面将介绍一下五脏六腑的功能及作用。
五脏包括心、肺、肝、脾、肾,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心脏是人体的主要脏器之一,主要功能是驱动血液循环,保证氧气和养分的输送;此外,心脏还与神经系统紧密联系,控制情绪和认知能力。
肺脏负责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此外,肺脏还起到温暖和湿润空气、保护上呼吸道免受外界有害物质侵害的作用。
肝脏是身体的解毒器官,负责代谢和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此外,肝脏还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起重要作用,调节体内的能量平衡。
脾脏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促进消化和吸收过程,同时还担负着产生和储存血液的功能;此外,脾脏还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维护身体的免疫平衡。
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负责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液体,维持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此外,肾脏还参与调节血压、产生激素和维持骨骼健康等功能。
胆囊负责储存和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胃负责储存和消化食物,分解蛋白质和杀灭细菌;大肠和小肠则是消化道中的重要部分,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养分。
膀胱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帮助排除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液体;三焦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主要涉及体内的水液代谢和气机运行。
总之,五脏六腑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系统,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相互协作,维持人体健康的正常运行。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五脏六腑( wǔ zàng liù fǔ )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人体内的各种器官。
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示例杨朔《海市》:“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都洗得干干净净。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
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
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
六_腑
2.生理功能
主受盛化物
主泌别清浊
小肠主液
(1)主受盛化物
受盛,即接受,以器盛物之意;
化物,即变化、化生之意。 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①指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 即受盛作用; ②指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 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化 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即化物作用。
3.生理特点
肾主膀胱开合:
肾合膀胱,开窍于二阴,膀胱的贮尿和 排尿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和固摄功能。 病理: 肾气的气化和固摄功能失常,则膀胱的 气化与开合功能也随之失司。 合多开少——小便不利或癃闭。 开多和少——小便清长、尿频、尿急、遗 尿、小便不禁。
三焦
关于三焦的具体形态和位置尚无定论, 争议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认识: 1、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即脏腑之 间和脏腑内部间隙互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 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无与匹配,故称 之“孤府”。
(2).喜润恶燥 喜润恶燥——是指胃喜于滋润而恶于燥烈 的特性。
一是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 的受纳和腐熟 二是胃气的通降有赖于胃阴的濡养, 胃得阴液柔润方可通降如常。
胃喜润恶燥
三、小肠
1.位置
小肠居腹中,为管中空 器官,上连胃,下通大肠, 上为幽门,下为阑门 。 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 肠。
胆
贮藏
胆汁
胆汁,其味苦、色黄绿、又称“精 汁”,古人认为胆汁是精纯、清静的精微 物质,故胆又被称为“中精之腑” 、“清 静之腑”、“中清之腑”。
排泄胆汁
胆汁的排泄受肝主疏泄的直接控制和 调节,在肝的 调控下,胆汁及时排泄于肠 道,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 病理: 1.影响胃脾的消化功能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1、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管血液循环和神志活动。
2、肝:肝主疏泄,与情绪、消化等功能有关。
3、脾: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
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4、肺:肺主气,主管呼吸和氧气的交换。
5、肾:肾主藏精,与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等密切相关。
6、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容纳和初步
消化食物。
7、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排泄糟粕。
8、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负责进一步消化
食物并吸收营养。
9、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统称,它没有具体的
解剖位置,但与人体的气机运行和水液代谢有关。
10、膀胱:膀胱主要的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11、胆:胆与消化功能有关,参与胆汁的贮存和排泄。
五脏六腑的概念强调了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性。
六腑指的是什么
六腑指的是什么
六腑指的是人的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
六腑是中医藏象理论当中的重要内容,是和五脏相匹配的一套人的器官组织,共同维护人体的健康。
具体来说六腑和五脏当中的心、肝、脾、肺、肾,还有心的外围组织心包是互相对应的。
可以看到六腑与五脏不同,像胆、胃、大小肠、三焦这些器官,都是属于空腔的脏器,所以在中医藏象学理论当中,六腑的特点叫做传化物而不藏,也就是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一个通道,而并不储存、不贮藏任何的精微物质在里面。
所以六腑有自身的生理特点,一定是保持通畅才能保持健康,六腑也是在临床当中经常用来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1。
六腑课件
2.主决断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 作出决定的作用。 • 胆的这一功能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 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 重要作用。
5
(三)
胆的生理特性
1.胆气主升 胆为阳中之少阳,禀东方木德,属甲木,主少阳春升之 气,故称胆气主升。 胆气升发条达,则脏腑气机调畅,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 若胆失升发条达之性,则脏腑气机不畅,脾胃气机升降 失常,出现飧泄、肠澼等病证。 2.性喜宁谧 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宁谧而无邪扰,胆 气不刚不柔,则胆汁得以疏泄,决断得以职司。 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可出现口苦、虚烦、惊悸、 不寐,甚则善恐如人将捕之等症状。
第二节 六 腑
•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
总称。
•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 六腑的生理特性:“泻而不藏”、“实而
不能满”。
•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 。
若六腑通和降的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饮食水 谷的受盛和传化。
1
七冲门
• 饮食物自进入体内,到排出体外,必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关隘, 即《难经》所说的“七冲门”
4
(二)
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的生理功能
胆汁是肝之余气凝聚而成。由胆腑浓缩并加以贮藏。胆汁在肝 的疏泄作用下,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病理: 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影响脾胃,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湿热蕴结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发为黄疸。 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
10
三.小肠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它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 布其精微,下传其糟粕的重要脏器。 小肠与心经脉相互络属,故与心互为表里。
六腑的名词解释
六腑的名词解释人体腑体系是指人体内的腑(organs)和腔(cavities)的总称,有的说法称其为“六腑”。
六腑就是肺腑、心腑、脾腑、肝腑、胆腑和肾腑。
它们共同组成我们人体的腑体系,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协作,维持人体内部平衡,使身体得以正常运作。
肺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一个腑,它主要负责维护人体的健康,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负责呼吸的功能。
肺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肺泡,它能够吸收氧气,同时释放二氧化碳。
肺腑还会分泌一种液体,能够润滑肺腑内的细胞,使呼吸变得更轻松。
心腑是人体最重要的腑,它负责血液循环,控制人体的血液流动,并且维护血液压力。
心腑内有四个部位,分别是左心室、右心室、心房和心耳,它们负责不同的功能,如右心室负责血液出血,左心室负责血液收缩,心房负责血液的调节,心耳负责维护血液的正常流动。
脾腑是人体腑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腑,它主要负责血液分泌和吸收,调节血液流动,以及维护人体免疫功能。
脾腑在人体病理变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缓解某些病症,如贫血、传染病等。
肝腑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腑,它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以及分解和利用人体内的毒素。
肝腑内有丰富的血管,能够将营养物质迅速运送给其他器官。
它还能够分泌出一种液体来帮助消化,这种液体叫肝汁,能够溶解脂肪和蛋白质。
胆腑是消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吸收脂肪和蛋白质,以及分解高热量食物,将高热量食物转化成低热量食物,以便进入肠道吸收。
胆腑内分泌的胆汁可以促进消化,胆酸含量过高会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肾腑是人体重要的排泄腑,它可以从血液中清除毒素和废物,调节水分,并且负责激素分泌,控制血液中钠和磷的含量,以及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肾腑也可以分泌出一种液体,叫尿液,它能够排出人体的废物,保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以上就是六腑的名词解释,它们是人体重要的腑体系,它们之间相互协作,维持人体内部平衡,使身体得以正常运作。
正确保护和调节六腑,是人们保持健康的基础。
中医学:六腑
中医学:六腑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经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其清者(水谷精微)由脾吸收,转输于四脏,布散于全身;其浊者(食物糟粕)下传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则经三焦注入肾与膀胱,在肾气的蒸化作用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饮食物自进入人体内,到精微物质的吸收,糟粕的排出,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关隘,《难经•四十四难》称为“七冲门”,即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
七冲门中任何一门发生病变,都会影响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泄。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二六腑要完成受盛和传化水谷的生理功能,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六腑的通畅及功能的协调。
即必须不断地虚实更替,使其内容物适时地通降下行。
故后世医家则将六腑的生理特性概括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二六腑通和降的太过和不及,都会影响饮食水谷的受盛和传化,出现各种病理状态。
六腑(1)
一、胃的概述 1,位置: 胃与脾同居中焦,位于隔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胃的两门三脘:胃腔称为胃脘,分为上脘(包括贲门)、中脘(胃 体)、下脘(包括幽门)三部分。
2,形状:呈曲屈状的囊状器官。(管腔器官)
3,表里络属:手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经。 (脾与胃相表里)
2,胃气下降(胃主通降)与脾气上升
A:胃气下降与脾气上升相反相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 清,则水谷精微得以布散,胃气下降,则食糜糟粕得以下传,脾胃升 降协调,得以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B:脾胃同居中焦(人体中央),为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升则肾升、肝升,大肠、小肠、三焦升,脾为升之关,不升则陷, 陷则生寒。 胃降则心、肺降,胆、心包、膀胱降,胃为降之门。不降则逆,逆则 生热。胃不降,影响心火和肺气的下降,在腹胀、便秘的同时,可见 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等病变。
《素问.逆调论》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
3,喜润恶燥
A:胃喜润恶燥与脾喜燥恶湿相对而言。
B:胃主受纳腐熟,不仅依赖于胃气的推动,亦需胃中津液的濡润, 胃中津液充足,则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及通降下行的特性。
C: 临床上治疗胃病时,要强调保护胃中津液,以免燥热为害,胃津受损,( 以免化燥伤阴)。
A:实为对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的承接。 B:胃气的通降,实际上涵括了大肠对糟粕的排泄作用。 C:肺气的肃降有助于糟粕的排泄(相互表里)。 D:脾主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 E: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主司二便的排泄。
2,大肠主津(燥化作用)
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津液,使之成为粪便,即所谓的燥化作用。 吸收津液以后,由脾气转输至全身,部分津液经三焦下渗于膀胱,成 为尿液的生成之源,由于大肠参与了体内的津液代谢,故说“大肠主 津”。
医学课件-六腑课件
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膀胱病的预防与治疗
08
六腑调理与保健
饮食调理
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过冷过热,不过辛辣油腻刺激。
饮食有节
五谷杂粮,蔬菜瓜果,荤素搭配,营养丰富。
饮食多样化
注意食品卫生安全,避免食物中毒等事件发生。
胃病定义
根据病因和病情,胃病可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胃病分类
胃病定义与分类
常见胃病及其症状
预防措施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治疗措施
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胃病的预防与治疗
04
胆腑疾病
胆病定义
胆腑疾病是由于胆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等。
胆病的预防与治疗
05
大肠疾病
定义
大肠病是指发生在肠道上的疾病,包括炎症、感染、肿瘤等多种类型。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大肠病可分为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感染性肠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肿瘤性肠病(如结肠癌、直肠癌等)和其他类型(如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
大肠病定义与分类
胆病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情,胆病可分为急性胆病和慢性胆病,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等。
胆病定义与分类
1
常见胆病及其症状
2
3
胆囊炎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胆囊炎
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五脏六腑常识》课件
03 总结词
主水液代谢
04
详细描述
肾主水液代谢,即肾有主持和调 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肾的气 化作用正常,则水液代谢平衡; 肾的气化作用失调,则水液代谢 紊乱,产生水肿、尿少等病变。
03
CATALOGUE
六腑的功能与作用
胆
总结词
储存和排泄胆汁
详细描述
胆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胆汁。胆汁有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 收,特别是对于脂肪类食物。
详细描述:心主神志,即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生理活动和主 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是人体精神活动的枢 纽。
肝
总结词:疏泄气机 总结词:主藏血 总结词:主疏泄情志
详细描述:肝主疏泄气机,即肝有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脏腑功 能正常。
详细描述:肝主藏血,即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 能。肝贮藏血液,可以防止血逸出脉外,维持人体正常 的血量分布。
小肠
总结词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详细描述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小肠通过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大肠
总结词:排泄废物
详细描述: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并排泄废物。大肠内的菌群 还参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04
CATALOGUE
五脏六腑与健康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与五脏六腑的相互影响
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当某一 脏腑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疾病的诊断与五脏六腑
中医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症状,判断其五脏六腑的状态, 从而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五脏六腑是什么五脏和六腑有什么关系
五脏六腑是什么五脏和六腑有什么关系什么是五脏六腑?五脏和六腑之间有什么关系?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五脏和六腑之间的关联,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
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
心与小肠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而络心,二者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
表现在病理方面,如心有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引起尿少、尿热赤、尿痛等症。
反之,如小肠有热,也可循经上炎于心,可见心烦,舌赤,口舌生疮等症。
肺与大肠肺于大肠也是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
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等症。
如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困难;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则可见大便艰涩而不行,称为气虚便秘。
若气虚不能固摄,清浊混杂而下,可见大便溏泄。
脾与胃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
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得传化过程。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因而在表里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就会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可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
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也会影响及脾的运化与升清,可出现腹胀泄泻等症。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六腑的名词解释
六腑的名词解释六腑是指肝、胆、脾、肺、心、肾。
它们是体内六大脏器,也叫“六府”,统称六腑。
它们分别负责把营养物质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化学物质,并进行久质定型、合成新物质,以及基本机能的调节维持机体内稳定的状态,从而保证人体健康。
肝:肝在体内可以分解外界的有害物质,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是机体最重要的解毒机构。
它还可以将血液中的脂肪以及抗体保护机体免受病毒感染。
肝脏还负责制造调节血液各种液体及糖分、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及淀粉的糖化等。
胆:胆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胆汁中含有胆碱、胆盐等,可以溶解食物中的脂肪,把脂肪变成胆固醇及脂肪酸,以便消化吸收。
胆也负责排除体内各种毒素,将其排出体外。
脾:脾的功能是消化、吸收、储存、分解、排出体内各种有益物质,例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等,保持全身代谢平衡,作为消化系统的主流道与唾液腺、胆囊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与胃形成消化吸收系统。
肺:肺是人体最重要的气体交换器官。
它可以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吸收,将体内废气(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连接于肺的支气管分布在肺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有效的把肺里的空气运到体内每一处,从而保证人体的气息和健康。
心: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心脏可以将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和活性物质以血液形式送至全身各处,使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保持活力。
此外,心脏还可以活动呼吸控制,调节体温,保持血液的稀释浓缩等。
肾:肾脏是人体血液净化和代谢的重要器官,肾脏过滤血液中的毒素、残留物,具有排泄、调节、保持和合成的功能,可以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激素的分泌、蛋白质的合成等。
以上便是六腑的功能和作用,它们是体内最重要的器官,对人体始终处于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六腑功能的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调节自己的作息规律,均衡饮食,保持积极情绪,远离烟酒,每天多运动,才能保持健康,使六腑功能正常发挥其作用。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六腑是中医学中的独特概念,指的是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胆。
它们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面将分别介绍六腑的特点。
1.胃:胃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和储存食物,运化消化,使之转化为浆汁,为脾胃提供充足的滋养。
在胃的运化消化过程中,胃壁分泌胃液,包括胃酸和酶类物质,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胃还具有脾阳化生的功能,将胃中的水谷精微转化为精气血液,供给全身的组织器官。
2.小肠:小肠是胃产物的进一步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它具有分解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
在小肠内,通过胃液和胰液的作用,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和脂肪,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方便吸收。
同时,小肠内皮细胞上有丰富的微绒毛和细胞间隙,增加了吸收表面积,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大肠:大肠主要负责水分的吸收和宿便的排泄。
在小肠中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经过大肠的蠕动,进一步排除大便中的水分。
同时,大肠黏膜表面有大量的芽胞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进一步为肠道提供营养。
4.膀胱: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和储存由肾脏产生的尿液,在合适的时候将尿液排泄出体外。
膀胱有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能够通过收缩和松弛肌肉,控制尿液的排泄。
此外,膀胱在中医理论中也和肾相互关联,肾主水,膀胱主气,两者密切配合,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
5.三焦:三焦是指心包、胸腔和小腹。
在中医理论中,三焦是水液代谢的调节和运化的器官,主要负责运输和排泄水液。
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三焦起到“通降浊”的作用,使水液得以循环流动,保持身体的水液平衡。
三焦还与气机运行有关,调节脉搏、推动气血循环。
6.胆:胆是由肝脏产生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胆汁在胆囊收缩时进入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具有排毒、泻火、助消化的作用,能够分解脂肪,在小肠中帮助营养物质的吸收。
此外,胆也参与血液净化和胆红素代谢,具有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综上所述,六腑在中医理论中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六腑
以降为顺 以通为用
Hale Waihona Puke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七 冲 门
唇为飞门 齿为户门 扉 把守
会厌为吸门 食管、气管 胃上口为贲门 太仓上口
胃下口为幽门 大仓 大小肠之会为阑门 拦挡 下极为魄门 消化道的末端
从饮食物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 个重要关口,《难经》称之为"七冲门"
胆
胆的概述
胆的主要 生理功能
胆的概述
二、简述题 (续)
10.大肠主津与小肠主液有什么不同? 11.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主要依赖于什么? 12. 脾胃升降失常的病证,《内经》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13.胆排泄胆汁的功能主要依赖于什么? 14.小肠的功能失调为何出现二便异常? 15.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与哪些脏腑有关? 16.上中下三焦的部位是如何划分的? 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什么?
下部—下脘(包括幽门)。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 灵兰秘典论》
胃主要生理功能、特性
(一)主受纳水谷,腐熟水谷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喜润恶燥
胃主受纳
主受纳: 接受容纳饮食物。 胃为“太仓”、 “水谷之海”、 “水谷气血之海” 受纳是腐熟功能的基础、消化吸收的前提。 反映:食欲及食量
胃喜润恶燥
胃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 腐熟。 胃气的推动和蒸化 胃中津液的濡润 胃阳土,喜润恶燥,病理:燥热伤胃阴 治疗:保护胃中津液。 苦寒泻下之剂 化燥伤阴
胃小结
(一)主受纳、腐熟水谷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喜润恶燥
“保胃气” 为养生治疗的重要原则。
胃气
胃气 脾胃之气 中气 中医学强调“人以胃气为本”。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谷气 脉有胃气 一身之气或正气 元.李杲,明.张介宾
六腑
六腑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
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饮食和水液。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饮食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是六腑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结果。
脾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者,仓禀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消化下传于小肠,经小肠进一步分清别浊,其清者即精微物质部分,通过脾脏的转输营养全身,其浊者为糟粕,即食物残渣,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化,由肛门排出。
代谢后的废液,经过下焦渗入膀胱,经膀胱气化而成尿液,及时排出体外。
整个消化过程还有赖于胆汁进入小肠,以助饮食的消化。
三焦是津液流通的通道,津液经三焦而分布全身,发挥其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六腑是相互连接的,每一个腑都必须保持泻而不藏的特性,及时排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通畅,正如素问所说,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正因为六腑相互连接,所以任何一个腑出现病变,都会连累到其他腑,进而影响水谷的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六腑以传化饮食和水液为主要功能。
以泻而不藏为其生理特点。
既要及时排空其内容物,又要不停地往下传递,所以六腑皆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但是通和降的不及或太过,也属病态。
同时,还要注意,若六腑不能做到泻而不藏,势必导致水谷和糟粕停滞或积聚,所以六腑之病多实证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奇恒之腑,胆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
肝与胆有经脉络属,而为表里。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储存胆汁,胆者,中精之府,内藏胆汁。
胆汁味苦,色黄绿,由肝之余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与小肠,参与饮食物的消化,是脾胃运动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素问所说的:土得木而达,即使以五行学说的理论来概论来概括肝胆和脾胃之间存在着克中有用,制则生化的关系2.排泄胆汁肝的疏泄功能直接控制和调节着胆汁的排泄,肝疏泄正常,则胆汁排泄则畅达,脾胃运化功能亦健旺。
反之,肝失疏泻,导致胆汁排泄不利,胆汁郁结,肝胆气机不利,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出现肋下脏满疼痛,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症。
六腑
六腑脏器合称: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小儿推拿穴位名。
六腑在前臂尺侧,近小指的一侧,从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六腑•组成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共同生理功能传化物•生理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人体内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
腑,古称府,有库府的意思。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
所以六腑以和降通畅为顺。
六腑的生理功能具体为: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移小肠,进一步消化,并泌别清浊,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大肠接受小肠中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其余的糟粕经燥化与传导作用,排出体外,成为粪便。
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胆排泄胆汁入小肠,以助消化。
三焦不但是传化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主持诸气,推动了传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六腑在生理功能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和排泄。
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一腑有病,可影响他腑而致病。
如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可使大便燥结,大肠传导不利。
大肠传导不利可影响胃的受纳,引起纳食不佳,腹胀等六腑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共同功能。
《灵枢·本脏》:“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素问·五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自肘至腕一线;《幼科铁镜》则谓位于前臂伸侧,自肘至腕一线。
常用推法。
旧法强调:男儿在左臂自肘推至腕,称退下六腑、性凉,主泻。
女孩则在右臂自腕推至肘,称推上六腑。
现不分男女,皆推左手,取退下六腑之法。
治脏腑热,遍身潮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神志昏沉,热泻等症。
正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脏器的合称。
腑,在<内经>中写作“府”,有府库的意思。
六腑的基本功能是受纳、消化饮食物,并分别清浊、传送糟粕。
具体地说,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移肠道,小肠进一步消化,并泌别清浊,吸收其中之精微物质。
五脏六腑是什么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五帝有五种说法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②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六腑
维、记忆、言语等功能都归于脑。“灵
机记性在脑”、《灵枢.海论》:“髓海 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 见,懈怠安卧”。
二髓
1、解剖位置:分布于骨腔中 2、生理功能:
《灵枢.海论》:
(1)充养脑髓
(2)滋养骨骼
“髓海不足,则
脑转耳鸣,胫酸 眩冒,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
(3)化生血液
三骨
1、解剖位置:分布于全身 2、生理功能:
三焦的功能
六腑概念三焦的功能: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 出焉”。
部位概念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气:即根于肾的元气通过三焦布散全身。 “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
2.运行水液:即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
上焦:升发和宣散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 “上焦如雾” 《温病条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中焦: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及化生血液的功能。 “中焦如沤” 《温病条辨》“治中焦如衡,非平不举“
大肠功能 失调
便秘或泄泻
五、膀胱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 焉”。 生理功能
贮存和排泄尿液
肾的气化
膀胱功能 失调
遗尿,甚至小便失禁;尿痛,淋 涩,排尿不畅,甚至癃闭。
六三焦
三焦的含义
一:六腑之一,即脏腑之间与脏腑内部之间的间隙相互 沟通形成的通道 二:部位三焦概念: 即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头面部 膈与脐之间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 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肾、膀胱、大小肠
小肠
《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
焉”。
生理功能 1.主受盛和化物:受:接受,盛:以器盛物 化物:消化饮食物,化生精微 2.泌别清浊:泌:分泌,别:辨别,分别 清:水谷精微,浊:食物里的糟粕
六腑
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名称 部位划 分
脐以下的 部位为下 焦,包括 小肠、大 肠、肾、 膀胱、女 子胞、精 室等脏腑 以及两下 肢
生理特 点
下焦如渎
生理功 能
排泄糟粕 和尿液, 包括肾膀 胱、小 肠、大肠 等脏腑生 成和排泄 二便的作 用。
治疗原 则
“治下焦 如权非 重不沉” 。治疗下 焦病证要 用质地沉 重下沉的 药物才能 到达下焦 病所而起 到治疗的
16
四、大肠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17
生理功能
1、主传导糟粕
饮食物在小肠泌别清浊后,其清者即水谷精微经脾 转输到心肺,布散周身,其浊者即糟粕则下降到大 肠,大肠将糟粕经过燥化变成粪便,排出体外。大 肠的传导功能,是胃的降浊功能的体现,同时亦与 肺的肃降功能密切相关。
《医经精义· 脏腑之官》说:“大肠之所以能传 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 ”
14
(3)泌别清浊后的糟粕,分为食物残渣及废 水两部分,食物残渣下降到大肠,形成粪便而 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分则可气化生成尿液排 出体外。 《类经》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 分清浊,水液由此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 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 出焉。”
15
3.小肠主液
小肠中的食糜在作进一步消化的过程中,随之 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 由小肠吸收,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布全身,即 所谓“中央土以灌四傍”;浊者,即食物残渣和 部分水液,经胃和小肠之气的作用通过阑门传 送到大肠。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还吸 收了大量的水液,与水谷精微融合为液态物 质,故有“小肠主液”之说。
10
胃气的重要性
胃的受纳、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综合,称为 “胃气”。中医学强调: “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保胃气为养生治疗的重要原则。 在治疗上 “留得一分胃气,便存一分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焦: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小肠、肝 胆等脏腑,归属中焦。“中焦如沤”(《灵枢· 营卫 生会》),是对脾胃、肝胆等脏腑的消化饮食物的作 用形象化的描写与概括,喻指中焦消化饮食物的作 用,如发酵酿造之过程。如《灵枢· 营卫生会》说: “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 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 此。” 就解剖位置而言,肝胆属中焦。《脉经》寸 口分部以候脏腑,以肝应左关,属于中焦。明清时 期,温病学以三焦辨证作为纲领,将外感热病后期 出现的精血亏虚和动风病证,归于下焦范围,又肝 肾同源、精血互生,即以肝属下焦。
胃:
胃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接食管,下通小肠,
与脾以膜相连。胃又称为胃脘,分为上、中、 下三部:胃的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下 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的部分称为 中脘。贲门上连食管,幽门下通小肠,是饮食 物进出胃腑的通道。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 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和腐熟水谷。
通行元气:
《难经· 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难 经· 三十八难》指出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 三焦是一身之气上下运行的通道。肾精化生的元气,通 过三焦输布到五脏,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 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胸中气海的宗气,自上而下达于脐 下,以资先天元气。诸气的运行输布,皆以三焦为通道。 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 用。 三焦运行津液和通行元气的功能相互关联,实际上是一 个功能的两个方面:津液的运行赖于气的推动(气能行 津),而气又依附于津液而存在(津能载气)。故《难经· 三 十一难》所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小肠主液:
小肠主液,指小肠在吸收谷精的同时,吸收大
量津液的生理功能。小肠吸收的津液与谷精合 为水谷之精,由脾气转输到全身;部分水液经 三焦下渗膀胱,生成尿液。《医贯· 噎膈论》说: “小肠主液……小肠热结则液燥。”小肠实热, 可出现小便短赤涩灼痛等症状,甚则热盛,灼 伤阳络,可见尿血。
大肠:
大肠位于腹腔之中,其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
接,回环腹腔,其下端连肛门。手阳明大肠经 与手太阴肺经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传导糟粕与主津。
大肠主传导糟粕:
大肠主传导,又称“传导之官”,指大肠接受由小 肠下移的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形成糟粕,经肛门 排泄粪便的功能。如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则出 现排便异常,常见大便秘结或泄泻。若湿热蕴结大 肠,大肠传导失常,还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 痢脓血等。大肠的传导糟粕,实为对小肠泌别清浊 功能的承接。除此之外,尚与胃气的通降、肺气的 肃降、脾气的运化、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有关。 胃气通降,包括大肠对糟粕的排泄作用;肺与大肠 为表里,肺气肃降有助于糟粕的排泄;脾气运化, 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肾气的推动 和固摄作用,主司二便的排泄。
三焦:
三焦首见于《内经》,属六腑之一。《难经》明
确提出三焦部位划分(《三十一难》),并称其 “有名而无形”(《二十五难》),则三焦形质之 辨,历代医家众说纷纭。清· 吴鞠通创立“三焦 辨证”,指导外感温热病的辨证论治。
六腑之三焦:
六腑之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脏
腑之中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 之称。《类经· 藏象类》说:“三焦者,确有一 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 之大腑也。”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行津液和通行元气。
胃主腐熟水谷:
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过程。胃主腐熟水谷,指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 化,并形成食糜。容纳于胃的饮食物,经胃气磨化和腐熟作用后,精微物质被吸收,并由脾气 转输至全身;而食糜则下传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胃气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气运 化相互配合,唯有纳运协调,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进而化生精气血津液,供养全身。故脾胃 合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营养和胃的消化功能,对人体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胃 的生理特性有二:其一,胃主通降。胃气具有向下运动以维持胃肠道通畅的生理特性具体体现 于饮食物的消化和糟粕的排泄过程中:饮食物入胃,胃容纳水谷;经胃气消化腐熟作用而形成 的食糜,下传小肠;进而食物残渣下传大肠,燥化后形成粪便,有节律地排出体外;从而保证 了胃肠虚实更替的状态,这是由胃气通畅下行作用而完成的。胃气通降是胃主受纳的前提条件。 所以,胃气不降则出现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症。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 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胃气下降与脾气上升相反相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气降则食糜糟粕得以下传。脾胃之气升降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物 的消化吸收过程。脾胃并居胃气人体之中央,为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升则肝肾之气皆升, 胃气降则心肺之气皆降。胃气不降,可影响心火和肺气的下降,在腹胀、便秘的同时,可伴见 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牙龈喉肿痛等病变。如《素问.逆调论》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 其二,胃喜润恶燥。与脾喜燥而恶湿相对而言,胃有喜润而恶燥的生理特性。胃为阳明燥土之 腑,赖阴液滋润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胃主受纳腐熟,不仅依赖胃气的推动,亦需胃中津 液的濡润。胃中津液充足,则能维持其受纳腐熟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胃为阳土,其病易成 燥热之害,胃中津液每多受损。所以,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强调保护胃中津液。即使必用苦寒 泻下之剂,也应中病即止,以祛除实热燥结为度,不可妄施,以免化燥伤阴。
胆主决断:
胆主决断,指胆具有对事物进行判断、做出决定的功能。 《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 焉。”胆的决断能力取决于胆气强弱,胆气强者勇敢果 断,胆气弱者则数谋虑而不决。肝胆为表里,肝主谋虑, 胆主决断,二者相成互济,谋虑定而后决断出。诚如 《类经· 藏象类》所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 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临床上,肝胆 气虚或心胆气虚者多见善惊易恐、胆怯等精神情志异常 改变。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内盛胆汁。古人认为,胆 汁是精纯、清净的精微物质,称为“精汁”,故胆有 “中精之府”“清净之府”或“中清之府”之称。胆的 形态中空、排泄胆汁参与消化,类似六腑,但其内盛 “精汁”则又与五脏“藏精”的生理特点相似。可见, 胆具备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特征,故又为奇恒之腑。
运行津液:
《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 道出焉。”三焦是全身津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 全身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是在肺、脾、肾等脏腑的 协同作用下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三焦水 道不利,肺、脾、肾等脏腑输布调节津液代谢的功 能则难以实现。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津液的作 用,以调节津液代谢平衡,称作“三焦气化”。三 焦气化失常,水道不利,可导致津液代谢失调。正 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 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 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
大肠主津:
大肠主津,指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水分的
功能。由于大肠参与体内的津液代谢,故称 “大肠主津”。大肠主津功能失常,津液不得 吸收,与糟粕俱下,可岀现肠鸣、腹痛、泄泻 等症;若大肠实热,消烁津液,津亏失润,可 见大便秘结不通。如《医贯· 噎膈论》说:“大 肠主津…大肠热结则津涸。”
膀胱:
小肠主泌别清浊:
小肠主泌别清浊,指小肠对食糜作进一步消化,并将其 分为清浊两部分的生理功能,清则即精微部分,包括谷 精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转输至全身,灌溉四傍; 浊者即食物残渣和水液,食物残渣经阑门传送到大肠而 形成粪便,水液经三焦下渗膀胱而形成尿液。小肠泌别 清浊的功能正常,则精微与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 如《类经· 藏象类》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 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于前,槽粕由此而归于后,脾 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若小肠 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就会出现尿少而便溏、 泄泻等症。临床上,以“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方法治 疗泄泻,就是“小肠主泌别清浊”理论的具体应用。
上焦:
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
部,归属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 “上焦如雾”(《灵枢· 营卫生会》),是对心肺输 布营养至全身的作用形象化的描写与概括,喻 指上焦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血和津液的 作用,如雾露之灌溉。如《灵枢· 决气》说: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 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膀胱主排泄尿液:
膀胱中尿液的排泄,由肾气及膀胱的气化作用
调节。肾的气化作用正常,则膀胱开合有度, 尿液可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若肾气失于固 摄,膀胱合少开多,可见夜尿多、尿后余沥、 尿频、遗尿、小便失禁等症状;肾的气化作用 失常,膀胱开少合多,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 《素问· 宣明五气》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 为遗尿。”
六腑
庄晓钟
定义: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
合称。
生理功能:
六腑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即受盛和传化
水谷。
生理特点:
六腑的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
满”。Βιβλιοθήκη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
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 经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清者(精微、津液)由脾吸收,转 输布散于全身,以供脏腑经络生命活动之需要;其浊者 (糟粕)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大便排出体外; 废液则经肾之气化而形成尿液,渗人膀胱,排出体外。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门户, 《难经》称为“七冲门”. 《难经· 四十四难》说:“唇 为飞(扉)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 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 冲门也。”六腑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素问· 五藏别论》 说:“水谷人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即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以保持六腑通畅, 功能协调,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