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9章酶作用机制和酶活性调节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九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 复习重点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九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 复习重点

第九章酶促反应动力学提要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率以及影响此速率各种因素的科学。

它是以化学动力学为基础讨论底物浓度、抑制剂、pH、温度及激活剂等因素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动力学中在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无浓度的关系时,常分为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及零级反应。

研究证明,酶催化过正的第一步是生成酶-底物中间产物,Michaelis-Menten该呢举中间产物学说的理论推导出酶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即Km、Vmax、kcat、kcat/Km。

Km是酶的一个特征常数,以浓度为单位,Km有多种用途,通过直线作图法可以得到Km及Vmax。

Kcat称为催化常数,又叫做转换数(TN值),它的单位为s-1,kcat值越大,表示酶的催化速率越高。

kcat/Km常用来比较酶催化效率的参数。

酶促反应除了单底物反应外,最常见的为双底物反应,按其动力学机制分为序列反应和乒乓反应,用动力学直线作图法可以区分。

酶促反应速率常受抑制剂影响,根据抑制剂与酶的作用方式及抑制作用是否可逆,将抑制作用分为可逆抑制作用及不可逆抑制作用。

根据可逆抑制剂与底物的关系分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及反竞争性抑制3类,可以分别推导出抑制作用的动力学方程。

竞争性抑制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解除,其动力学常数Kˊm变大,Vmax不变;非竞争性抑制Km不变,Vˊmax变小;反竞争性抑制Kˊm及Vˊmax均变小。

通过动力学作图可以区分这3种类型的可逆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剂中最重要的是竞争性抑制,过度态底物类似物为强有力的竞争性抑制剂。

不可逆抑制剂中,最有意义的为专一性Ks型及kcat型不可逆抑制剂。

研究酶的抑制作用是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催化机制、阐明代谢途径以及设计新药物的重要手段。

温度、pH及激活剂都会对酶促反应速率产生重要影响,酶反应有最适温度及最适pH,要选择合适的激活剂。

在研究酶促反应速率及测定酶的活力时,都应选择酶的最适反应条件。

习题1.当一酶促反应进行的速率为Vmax的80%时,在Km和[S]之间有何关系?[Km=0.25[S]]解:根据米氏方程:V=Vmax[S]/(Km+[S])得:0.8Vmax=Vmax[S]/(Km+[S])Km=0.25[S]2.过氧化氢酶的Km值为2.5×10-2 mol/L,当底物过氧化氢浓度为100mol/L时,求在此浓度下,过氧化氢酶被底物所饱和的百分数。

生物化学中的酶调控机制

生物化学中的酶调控机制

生物化学中的酶调控机制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催化剂,具有提高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活化能等特点。

在生物体内,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代谢途径,因此它们的活性需要受到调控,以维持正常的代谢水平。

酶的调控机制涉及了许多因素,包括基因调控、转录后修饰、孢霉素调控、抑制剂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后者。

下面将对酶的调控机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抑制剂调控抑制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可以抑制酶的催化活性。

在生物体内,抑制剂的作用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两种。

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与底物互相竞争结合活性中心,从而降低酶的催化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不与底物竞争结合,而是结合在酶的其他部位上,从而影响酶的构象,降低其催化活性。

抑制剂可以分为四类: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不可逆抑制剂和反式调节剂。

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降低酶催化的速率和效率。

例如,甲状腺素合成过程中的酪氨酸加氧酶就会受到碘离子的竞争性抑制。

碘离子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阻止了底物酪氨酸的结合,从而降低了酶的催化活性。

非竞争性抑制剂是指抑制剂不与底物竞争,而是结合在酶分子的其他部位上。

非竞争性抑制剂结合酶分子的特定部位会引起构象改变,从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这种调控机制常见于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例如,异亮氨酸在合成过程中,苏氨酸通过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在酶的外侧结合,使酶构象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酶的催化作用。

不可逆抑制剂是指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不再与酶分离,从而形成永久性的抑制作用。

这种调控机制经常产生在毒性物质中。

例如,实验室中常用硝酸银作为环状核苷酸序列的植物病毒检测试剂,它可以与DNA中的鸟嘌呤结合形成永久性复合物,从而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

反式调节剂是指一种物质,与酶结合后改变酶的构象和催化特性,但与抑制剂不同的是,调节剂可以使酶的催化活性增强或者降低。

这种调控机制常见于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激活。

例如,某些代谢途径中积累的底物,会通过反式调节作用激活之前被抑制的酶,从而加速代谢速率。

生物化学 酶的作用机制与调节

生物化学 酶的作用机制与调节
这些基团被称为活性中心外必须基团 在大多数情况下酶分子要比底物分子大
研究酶活性部位的方法
化学修饰法
用某些化学试剂与酶分子侧链基团以共价键结合,观察酶的 活性改变,以确定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
如果共价修饰后酶活性不受影响,则修饰的氨基酸残基不是 活性中心内的;如果酶活性丧失或降低,则修饰的氨基酸残基 可能位于活性中心内
2.广义酸碱催化
由广泛的质子供体(酸)和质子受体 (碱)参与的酸碱催化
生理条件不是强酸强碱而是近于中性 的环境,因此高反应性的H+和OH-环境 不存在
因此广义酸碱催化指的是细胞内的弱 酸弱碱参与的接受H+和提供H+的催化
①专一酸碱催化只与pH相关, 与缓冲液浓度无关
②广义酸碱催化与pH和缓冲 液浓度都相关
(NAG-NAM)n
5 4
3
1 2
N-乙酰氨基葡萄糖 NAG
①溶菌酶水解断开 NAM-NAG间的 β1,4-糖苷键
②溶菌酶不能水解
×
NAG-NAM间的
β1,4-糖苷键
③溶菌酶也能水解几丁 质(NAG多聚糖) NAG-NAG间的 β1,4-糖苷键
CH3 | R= -CH | COOH
乳酸基
酶的催化实例
酸嘧啶核苷 ③2’,3’-环磷酸核苷水解释放3’-磷酸核苷
酶的催化实例
胰核糖核酸酶A
酶活性中心的研究确定 A.酶切法
① 用枯草杆菌蛋白酶限制性水解20-21氨基酸残基间肽键,得到S 肽(20肽)和S蛋白(104肽),二者均无活性
② S肽与S蛋白在中性pH共育,可完全恢复活性 ③ 人工合成S肽氨基端的13个氨基酸与S蛋白共育,可恢复70%活性 ④ 去除人工肽His12和Met13的S肽,共育不能恢复活性

《生物化学》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生物化学》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side view
胃蛋白酶原
在pH5.0以下断裂 切去44个氨基酸片断
胃蛋白酶
溶菌酶
必需基团
酶的活性中心往往只是包括酶蛋白的几个氨基酸残 基,而对于活性中心以外的氨基酸残基,并非是可有可无 的,有些氨基酸残基也是酶表现催化活性所必需的,称为 必需基团。因此酶的活性中心属于必需基团的一部分,必 需基团还包括其它一些对酶活性必需的氨基酸残基。
(五)金属离子催化
1、需要金属的酶分类 (1)金属酶 含紧密结合的金属离子,多属于过渡金 属离子如,Fe2+、Fe3+、Cu2+、Zn2+、 Mn2+或Co3+。 (2)金属-激活酶 含松散结合的金属离子,通常为碱和碱 土金属离子,如Na+、K+、Mg2+或Ca2+。
(五)金属离子催化
2、金属离子以三种主要途径参加催化过程: (1)通过结合底物为反应定向 (2)通过可逆的改变金属离子的氧化态调 节氧化还原反应 (3)通过静电稳定或屏蔽负电荷
(一)酶活性部位的特点
1、活性部位在酶分子的总体中只占相当小的部分。 2、酶的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 3、酶的活性部位并不是和底物的形状正好互补的,而 是在酶和底物结合的过程中,底物分子或酶分子, 有 时是二者构象同时发生变化后才互补的。 (诱导 契合学说)。 4、酶的活性部位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缝内,底物 分子结合到裂缝内并发生催化作用。 5、底物通过次级键较弱的的力结合到酶上。 6、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或可运动性。
广义酸基团 (质子供体) 广义碱基团(质子受体)
(四)共价催化(covalent catalysis)
共价催化又称亲核催化或亲电子催化,在催化时, 亲核催化剂或亲电子催化剂能分别放出电子或汲 取电子并作用于底物的缺电子中心或负电中心,迅 速形成不稳定的共价中间复合物,降低反应活化能, 使反应加速。

生物化学酶试题与答案

生物化学酶试题与答案

(9)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关键酶2.变构调节3.酶的化学修饰调节4.诱导剂5.阻遏剂6.细胞水平调节7.激素水平调节8.激素受体9.整体水平调节10.应激二、填空题:11.代谢调节的三级水平调节为、、。

12.酶的调节包括和。

13.酶的结构调节有和两种方式。

14.酶的化学修饰常见的方式有与、与, 等。

15.在酶的化学修饰调节中,修饰酶的() 与()两种形式的转变是通过() 的作用来实现的。

16.酶量的调节通过改变酶的() 与() ,从而调节代谢的速度和强度。

17.按激素受体在细胞的部位不同,可将激素分为() 和()两大类。

18.应激时糖、脂、蛋白质代谢的特点是() 增强,受到抑制。

三、选择题A 型题(1936)19.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部位是A.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B.活性中心催化基团C.酶的-SH 基团D.酶的调节部位E.酶的任何部位20.下列哪一代谢途径不在胞浆中进行A.糖酵解B.磷酸戊糖途径C.糖原合成与分解D.脂肪酸β-氧化E.脂肪酸合成21.长期饥饿时,大脑的能源主要是A.葡萄糖B.糖原C.甘油D.酮体E.氨基酸22.最常见的化学修饰方式是A.聚合与解聚B.酶蛋白的合成与降解C.磷酸化与去磷酸化D.乙酰化与去乙酰化E.甲基化与去甲基化23.机体饥饿时,肝内哪条代谢途径加强A.糖酵解途径B.磷酸戊糖途径C.糖原合成D.糖异生E.脂肪合成24.作用于细胞膜受体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类固醇激素C.前列腺素D.甲状腺素E.125OH2D325.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类固醇激素C.生长因子D.蛋白类激素E.肽类激素26.有关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A.一般都存在有活性(高活性)和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B.有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在酶作用下可以互相转变C.化学修饰的方式主要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D.一般不需要消耗能量E.催化化学修饰的酶受激素调节27.下列哪条途径是在胞液中进行的A.丙酮酸羧化B.三羧酸循环C.氧化磷酸化D.脂肪酸β-氧化E.脂肪酸合成28.糖异生、酮体生成及尿素合成都可发生于A.心B.肾C.脑D.肝E.肌肉29.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酶是A.氧化磷酸化酶系B.羟化酶系C.过氧化氢酶系D.腺苷酸环化酶E.核酸合成酶系30.下列关于关键酶的概念,错误的是A.关键酶常位于代谢途径的起始反应B.关键酶在整个代谢途径中活性最高故对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及强度起决定作用C.关键酶常催化不可逆反应D.受激素调节酶常是关键酶E.某一代谢物参与几条代谢途径,在分叉点的第一个反应常由关键酶催化31.关于糖、脂类和蛋白质三大代谢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脂肪与蛋白质都是供能物质,通常单纯以脂肪为主要供能物质也是无害的B.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三者互变的枢纽,偏食哪种物质都可以C.当糖供不足时,体内主要动员蛋白质供能D.糖可以转变成脂肪,但有些不饱和脂肪酸无法合成E.蛋白质可在体内完全转变成糖和脂肪32.情绪激动时,机体会出现A.血糖升高B.血糖降低C.脂肪动员减少D.血中FFA 减少E.蛋白质分解减少33.饥饿时,机体的代谢变化错误的是A.糖异生增加B.脂肪动员加强C.酮体生成增加D.胰岛素分泌增加E.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34.有关变构调节,错误的是A.变构酶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B.变构剂常是小分子代谢物C.变构剂通常与变构酶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特定部位结合D.代谢途径的终产物通常是催化该途径起始反应的酶的变构抑制剂E.变构调节具有放大作用35.有关酶含量的调节,错误的是A.酶含量的调节属细胞水平调节B.底物常可诱导酶的合成C.产物常抑制酶的合成D.酶含量调节属于快速调节E.激素或药物也可诱导某些酶的合成36.应激状态下血中物质改变哪项是错误的A.葡萄糖增加B.游离脂肪酸增加C.氨基酸增加D.酮体增加E.尿素减少B 型题(3740)A.酶的别构调节B.酶的化学修饰C.酶含量的调节D.通过细胞膜受体E.通过细胞质受体37.酶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作用属于38.体内ATP 增加时,ATP 对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作用属于39.类固醇激素在体内起作用时40.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调节血糖代谢是(4144)A.肝糖原B.乳酸C.脂肪酸D.甘油E.氨基酸41.空腹时,血糖来自42.饥饿2-3 天,血糖主要来自43.长期饥饿时,肌肉的主要能源物质44.随着饥饿的进程用作糖异生原料增加的是X 型题45.饥饿时,体内可能发生的代谢变化为A.糖异生加强B.血酮体升高C.脂肪动员加强D.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E.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加强46.变构调节的特点包括A.变构酶多存在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B.变构剂使酶蛋白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C.变构剂与酶分子的特定部位结合D.变构调节都产生正效应,即增加酶的活性E.变构酶大多是代谢调节的关键酶47.通过膜受体作用的激素有A.胰岛素B.肾上腺素C.生长激素D.甲状腺素E.类固醇激素48.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包括A.需要酶催化B.使酶蛋白发生共价键的改变C.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D.有放大效应E.最常见的方式是磷酸化与去磷酸化49.应激可引起的代谢变化A.血糖升高B.脂肪动员加强C.蛋白质分解加强D.酮体生成增加E.糖原合成增加50.诱导酶合成增加的因素为A.酶的底物B.酶的产物C.激素D.药物E.毒物四、问答题:51.简述物质代谢的特点?52.试述丙氨酸转变为脂肪的主要途径?53.此较别构调节与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54.举例说明反馈抑制及其意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关键酶是指在代谢途径中催化单向反应的酶,通常催化的反应速度最慢,故它的活性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方向和速度,也称限速酶或调节酶。

生物化学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讲课文档

生物化学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讲课文档

初速度
产 酶促反应速度逐渐降低

0
时间
酶促反应的时间进展曲线
第十二页,共165页。
v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 影响呈矩形双曲线关系。
V
反 应 初 速 度
0
底 物 浓 度 [S]
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变化曲线
第十三页,共165页。
V Vmax
[S]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
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 应为一级反应。
活性部位基团)
第五十六页,共165页。
(1) 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
①重金属离子 Ag+ 、 Cu2+ 、 Hg2+ 、 Pb2+ 、 Fe3+
高浓度时可使酶蛋白变性失活; 低浓度时对酶活性产生抑制。
——通过加入EDTA解除
第五十七页,共165页。
②烷化剂(多为卤素化合物)
H2N-CH-COOH CH2 SH
单分子反应:A P
双分子反应:A+B P+Q
第四页,共165页。
• 单分子反应
v = kc
• 双分子反应
v = kc1c2 c 、c1、c2 :反应物浓度(mol/l) k:比例常数/反应速率常数
第五页,共165页。
2.反应级数
能以v = kc表示,为一级反应; 能以v = kc1c2表示,则为二级反应; v 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则为零级反应。
数。
[S]很大时, Vmax= k3[E] 。
k3表示当酶被底物饱和时,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 换底物的分子数,
——又称为转换数、催化常数kcat kcat越大,酶的催化效率越高
第三十一页,共165页。

生物化学学习题酶的催化作用和调控机制

生物化学学习题酶的催化作用和调控机制

生物化学学习题酶的催化作用和调控机制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在生物化学过程中起着催化和调控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和调控机制是生物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通过解答一些生物化学学习题,来探讨酶的催化作用和调控机制的原理和应用。

1. 什么是酶的催化作用?酶的催化作用是指酶作为催化剂,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加速反应速率而本身不参与反应的过程。

酶能够降低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

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通过调整底物分子的构象,提供合适的反应环境或为反应过程提供必要的功能基团,从而促进和加速生物化学反应。

2. 酶的催化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酶的催化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几个重要事件:(1)底物与酶结合:酶通过底物识别位点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2)底物结构改变:酶可以通过改变底物分子的构象,使之更有利于反应发生。

(3)催化反应:酶通过提供功能基团、调节反应环境等方式催化底物的转化,包括底物的分解、合成、转移等。

(4)生成产物:反应发生后,产生新的物质,酶释放产物,恢复到催化循环中。

3. 酶的活性如何被调控?酶的活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调控,包括:(1)温度: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增加,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2)pH值:酶对pH值也非常敏感,适宜的pH值范围内酶的活性最高,但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影响酶的构象和功能基团的离子化状态,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3)底物浓度:酶的活性受底物浓度调控。

在底物浓度适宜时,酶的催化作用展现最佳效果,但当底物浓度过高时,酶的活性可能受到抑制。

(4)辅因子:某些酶活性依赖于辅助因子的存在,例如金属离子、辅酶等。

这些辅因子能够与酶结合,形成活性辅因子-酶复合物,从而激活酶的催化作用。

4. 酶在生物体内的调控机制有哪些?酶在生物体内的调控机制有多种,包括:(1)底物浓度反馈抑制:当底物浓度过高时,产物可以通过反馈抑制的方式抑制酶的活性,从而保持底物的代谢平衡。

生物化学酶的调节

生物化学酶的调节

生物体通过调节酶的功能来控制代谢速度。

酶的调节机制有两类,一是对酶数量的调节,另一类是对酶活性的调节。

前者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与降解速度来控制酶量,作用缓慢而持久,称粗调;后者改变酶的活性,效果快速而短暂,称细调。

一、酶活性的调节(一)变构调节1.定义有些酶在专一性的变构效应物的诱导下,结构发生变化,使催化活性改变,称为变构酶或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

使酶活增加的效应物称为正调节物,反之称为负调节物。

变构酶是寡聚酶,分子中除活性中心外还有别构中心(调节中心)。

两个中心可在同一亚基,也可在不同亚基。

有活性中心的亚基称为催化亚基,有别构中心的亚基称为调节亚基。

别构效应也可扩展到非酶蛋白,如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中也有别构效应。

2.分类大部分别构酶的v-[S]曲线呈S形,与米氏酶不同。

这种曲线表明酶与一分子底物(或效应物)分子结合后,其构象发生改变,有利于后续分子的结合,称为正协同效应。

这种现象有利于对反应速度的调节,在未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时,底物浓度的略微增加,将使反应速度有极大提高。

所以正协同效应使酶对底物浓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另一类别构酶具有负协同效应,其动力学曲线类似双曲线,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变化很快,但继续下去则速度变化缓慢。

所以负协同效应使酶对底物浓度变化不敏感。

3.判断有一些没有别构效应的酶也可产生类似的曲线,所以作图法不能完全作为判断别构酶的依据。

可用Rs值(saturation ratio,饱和比值)([S]90%V/[S]10%V)来定量地区分三种酶:Rs等于81为米氏酶,大于81则有正协同效应,反之为负协同。

更常用的是Hill系数法,以log(v/(Vm-v))对log[S]作图,曲线的最大斜率h 称为Hill系数,米氏酶等于1,正协同酶大于1,负协同小于1。

4.机齐变模型(M. W. C.):认为酶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构象相同,无杂合状态。

在低活性的紧张态(tight,T)和高活性的松弛态(relaxed form,R)之间存在平衡,效应物使平衡移动,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第九章: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1

第九章: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1

3.用于判断和确定酶活性中心的方法 1)酶的专一性研究 通过研究酶的专一性底物的结构特点,来判断和确定 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确定活性中心的结构 研究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的必需结构、酶与专一性底物 的相互关系,来确定酶活性中心结构。
2)酶分子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法 使用一些对酶分子侧链功能基团可进行共价修饰的 试剂作用与酶,以查出哪些基团是保持酶活力所必需 的。
三.与酶高效催化作用有关的因素 1.底物与酶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在酶促反应中,底物分子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一方 面底物在酶活性中心的有效浓度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 反应速度; 另一方面,由于活性中心的立体结构和相关基团的诱 导和定向作用,使底物分子中参与反应的基团相互接近, 并被严格定向定位,使酶促反应具有高效率和专一性特 点。
第九章: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1.酶的活性 部位 2.影响酶催 化效率的有关 因素 3.酶活性的 调节控制 4.同工酶
第一节:酶活性中心
以一个独立三级结构为完整生物共能分子最 高形式的酶,称为单体酶;以四级结构作为完整生物 功能分子结构的酶,称为寡聚酶。 1.酶的活性中心 酶蛋白中只有少数特定的氨基酸的侧链基团核 酶的催化活性直接有关,这些官能基团称为酶的必需 基团。在酶分子三级机构的构象中,由少数必需基团 组成的能与底物分子结合并完成特定催化反应的空间 小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或酶活中心。构成酶活性 中心的必需基团,主要是某些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基团。
在酶的活性中心出现频率最高的氨基酸残基有:丝 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和赖氨酸,它们的极性侧链基团常常是酶活性中心的必 需基团。
2.酶的活性部位的特点
活性部位在酶分子的中提及中只占相当小的一 部分,通常只占整个酶分子体积的1%-2%。酶的活性 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 酶的底物部位并不是和底物的形状正好互补的, 而是在酶和底物结合的过程中,底物分子或酶分子, 有时是两者的构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后才互补的, 这时催化基团的位臵也正好在所催化底物键的断裂 和即将生成键的适当位臵。这个动态的辨认过程称 为诱导契合。 酶的活性部位是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缝内。 底物通过次级键较弱的力结合到酶上。 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或可运动性。

《生物化学》酶促反应动力学

《生物化学》酶促反应动力学

k4
[ES]
(3)推导过程-1 由中间产物学说可知,酶促反应分两步进行
在稳态下,ES的生成速率与分解速率相等,达到动态平衡即:
VES生成 = VES分解
k1([E]- [ES]) [S]=(k2+ k3) [ES] 令Km = (k2+ k3)/ k1,则
([E]- [ES]) [S]/ [ES]= (k2+ k3)/ k1= Km
第二单元 酶化学
第8章 酶通论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10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化学动力学基础(P351) 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P355) 三、酶的抑制作用(P368) 四、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P378) 五、pH对酶反应的影响(P379) 六、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P380)
1、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丧失, 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称 为不可逆抑制(irreversible inhibition)。
2、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丧 失,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 称为可逆抑制(reversible inhibition)
4、抑制百分数:
i%= (1- a) × 100% = (1-vi/ v0)× 100%
(二)抑制作用的类型
抑制剂: 凡使酶的必需基团或酶的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
性质改变而降低酶活力甚至使酶完全丧失活性的物质, 称为抑制剂,用I表示,其作用称为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一般分为: 不可逆抑制作用和可逆抑制作用两类。
的速率方程称为本征动力学方程,有具体的物理

生物化学(酶)试题与答案

生物化学(酶)试题与答案

生物化学(酶)试题与答案(9)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关键酶2.变构调节3.酶的化学修饰调节4.诱导剂5.阻遏剂6.细胞水平调节7.激素水平调节8.激素受体9.整体水平调节10.应激二、填空题:11.代谢调节的三级水平调节为、、。

12.酶的调节包括和。

13.酶的结构调节有和两种方式。

14.酶的化学修饰常见的方式有与、与 , 等。

15.在酶的化学修饰调节中,修饰酶的() 与()两种形式的转变是通过 () 的作用来实现的。

16.酶量的调节通过改变酶的() 与() ,从而调节代谢的速度和强度。

17.按激素受体在细胞的部位不同,可将激素分为() 和()两大类。

18.应激时糖、脂、蛋白质代谢的特点是() 增强,受到抑制。

三、选择题A 型题(1936)19.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部位是A.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B.活性中心催化基团C.酶的-SH 基团D.酶的调节部位E.酶的任何部位20.下列哪一代谢途径不在胞浆中进行A.糖酵解B.磷酸戊糖途径C.糖原合成与分解D.脂肪酸β-氧化E.脂肪酸合成21.长期饥饿时,大脑的能源主要是A.葡萄糖B.糖原C.甘油D.酮体E.氨基酸22.最常见的化学修饰方式是A.聚合与解聚B.酶蛋白的合成与降解C.磷酸化与去磷酸化D.乙酰化与去乙酰化E.甲基化与去甲基化23.机体饥饿时,肝内哪条代谢途径加强A.糖酵解途径B.磷酸戊糖途径C.糖原合成D.糖异生E.脂肪合成24.作用于细胞膜受体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类固醇激素C.前列腺素D.甲状腺素E.125OH2D325.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类固醇激素C.生长因子D.蛋白类激素E.肽类激素26.有关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A.一般都存在有活性(高活性)和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B.有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在酶作用下可以互相转变C.化学修饰的方式主要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D.一般不需要消耗能量E.催化化学修饰的酶受激素调节27.下列哪条途径是在胞液中进行的A.丙酮酸羧化B.三羧酸循环C.氧化磷酸化D.脂肪酸β-氧化E.脂肪酸合成28.糖异生、酮体生成及尿素合成都可发生于A.心B.肾C.脑D.肝E.肌肉29.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酶是A.氧化磷酸化酶系B.羟化酶系C.过氧化氢酶系D.腺苷酸环化酶E.核酸合成酶系30.下列关于关键酶的概念,错误的是A.关键酶常位于代谢途径的起始反应B.关键酶在整个代谢途径中活性最高故对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及强度起决定作用C.关键酶常催化不可逆反应D.受激素调节酶常是关键酶E.某一代谢物参与几条代谢途径,在分叉点的第一个反应常由关键酶催化31.关于糖、脂类和蛋白质三大代谢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脂肪与蛋白质都是供能物质,通常单纯以脂肪为主要供能物质也是无害的B.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三者互变的枢纽,偏食哪种物质都可以C.当糖供不足时,体内主要动员蛋白质供能D.糖可以转变成脂肪,但有些不饱和脂肪酸无法合成E.蛋白质可在体内完全转变成糖和脂肪32.情绪激动时,机体会出现A.血糖升高B.血糖降低C.脂肪动员减少D.血中 FFA 减少E.蛋白质分解减少33.饥饿时,机体的代谢变化错误的是A.糖异生增加B.脂肪动员加强C.酮体生成增加D.胰岛素分泌增加E.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34.有关变构调节,错误的是A.变构酶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B.变构剂常是小分子代谢物C.变构剂通常与变构酶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特定部位结合D.代谢途径的终产物通常是催化该途径起始反应的酶的变构抑制剂E.变构调节具有放大作用35.有关酶含量的调节,错误的是A.酶含量的调节属细胞水平调节B.底物常可诱导酶的合成C.产物常抑制酶的合成D.酶含量调节属于快速调节E.激素或药物也可诱导某些酶的合成36.应激状态下血中物质改变哪项是错误的A.葡萄糖增加B.游离脂肪酸增加C.氨基酸增加D.酮体增加E.尿素减少B 型题(3740)A.酶的别构调节B.酶的化学修饰C.酶含量的调节D.通过细胞膜受体E.通过细胞质受体37.酶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作用属于38.体内 ATP 增加时,ATP 对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作用属于39.类固醇激素在体内起作用时40.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调节血糖代谢是(4144)A.肝糖原 B.乳酸 C.脂肪酸 D.甘油 E.氨基酸41.空腹时,血糖来自42.饥饿 2-3 天,血糖主要来自43.长期饥饿时,肌肉的主要能源物质44.随着饥饿的进程用作糖异生原料增加的是X 型题45.饥饿时,体内可能发生的代谢变化为A.糖异生加强B.血酮体升高C.脂肪动员加强D.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E.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加强46.变构调节的特点包括A.变构酶多存在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B.变构剂使酶蛋白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C.变构剂与酶分子的特定部位结合D.变构调节都产生正效应,即增加酶的活性E.变构酶大多是代谢调节的关键酶47.通过膜受体作用的激素有A.胰岛素B.肾上腺素C.生长激素D.甲状腺素E.类固醇激素48.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包括A.需要酶催化B.使酶蛋白发生共价键的改变C.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D.有放大效应E.最常见的方式是磷酸化与去磷酸化49.应激可引起的代谢变化A.血糖升高B.脂肪动员加强C.蛋白质分解加强D.酮体生成增加E.糖原合成增加50.诱导酶合成增加的因素为A.酶的底物B.酶的产物C.激素D.药物E.毒物四、问答题:51.简述物质代谢的特点?52.试述丙氨酸转变为脂肪的主要途径?53.此较别构调节与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54.举例说明反馈抑制及其意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关键酶是指在代谢途径中催化单向反应的酶,通常催化的反应速度最慢,故它的活性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方向和速度,也称限速酶或调节酶。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活性部位调节.ppt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活性部位调节.ppt
疏水环境大大有利于酶的催化作用。
上述加速酶促反应的诸因素,不是同时在一种酶中起作用。 不同的酶,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不一样的,每种酶都有自己
的特点。
三、酶活性的别构调节
酶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细调)
–别构调节 –酶原激活 –共价调节
酶数量的调节(粗调)
控制酶的合成和降解速度
(一) 酶的别构效应和别构酶
第11章 酶作用机制和酶活性调节
主要内容
酶的活性部位 酶促反应机制 酶活性的别构调节 酶活性的共价调节 同工酶
一、酶的活性部位
1.酶的活性部位(active site,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是指酶分子的表面有一个必需基团比较集中、并构成一定的空 间结构的微小区域,在这里必需基团参与和底物结合并完成 把底物转变成产物的化学反应。
暂时性地向底物提供质子或从底物接纳质子以稳定过渡态 的一种催化机制。
特殊的酸碱催化 (或狭义) :
一般的酸碱催化
√ (或广义) :
H+和OH-的催化作用
质子酸提供质子,或是质子碱 接受质子的作用。
2.共价催化(covalent catalysis)
催化剂通过与底物形成反应活性很高的共价过渡产物,使 反应活化能降低,从而提高反应速度的过程。 包括亲核催化(为主)和亲电催化。
④ 大多数底物都是以相当弱的力与酶活性部位 结合的,这些力与稳定酶(蛋白质)三维结 构的力基本相同。
⑤ 活性部位是酶分子表面的一个空穴或裂沟。 疏水的微环境下有利于极性氨基酸残基发生 结合和催化。
频率最高的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 Ser、His、Cys、Tyr、Asp、Glu、Lys。
Ser
Glu
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课件8.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讲义

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课件8.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讲义

第八章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目的和要求:理解、掌握酶活性部位的相关概念和特点;掌握酶催化高效性的相关机理;了解几种酶的催化机制,理解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了解酶活性的调节方式,掌握酶活性的别构调节、可逆共价调节和酶原激活调节方式及生物代谢中的作用。

一、酶的活性部位㈠酶的活性部位的特点1、概念:三维结构上比较接近的少数特异的氨基酸残基参与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这一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称酶的活性部位。

结合部位:专一性催化部位:催化能力,对需要辅酶的酶分子,辅酶或其一部分就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组成酶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数目对不同酶而言存在差异,占整个酶氨基酸残基小部分酶活性部位的基团:亲核性基团,丝氨酸的羟基,半胱氨酸的巯基和组氨酸的咪唑基。

酸碱性基团: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羧基,赖氨酸的氨基,酪氨酸的酚羟基,组氨酸的咪唑基和半胱氨酸的巯基等。

2、特点⑴活性部位在酶分子的总体中只占相当小的部分(1%~2%)⑵酶的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⑶酶的活性部位并不是和底物的形状互补的⑷酶的活性部位是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隙内⑸底物通过次级键结合到酶上⑹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㈡研究酶活性部位的方法(略)1、酶分子基团的侧链化学修饰⑴非特异性共价修饰:活力丧失程度与修饰剂浓度有正比关系;底物或可逆的抑制剂可保护共价修饰剂的修饰作用。

⑵特异性共价修饰:分离标记肽段,可判断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如二异丙基氟磷酸(DFP)专一性与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部位丝氨酸残基的羟基结合。

⑶亲和标记:利用底物类似物和酶活性部位的特殊亲和力将酶加以修饰标记来研究酶活性部位的方法。

修饰剂的特点:①结构与底物类似,能专一性引入到酶活性部位;②具活泼化学基团,能与活性部位某一氨基酸共价结合,相应的试剂称“活性部位指示剂”。

胰凝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TPE是酶的底物,TPCK是酶的亲和试剂,当酶与TPCK温浴后,酶活性丧失,这种结合具有空间结构的需求,同时也阻止其他试剂如DFP结合。

生物化学第09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生物化学第09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在糖、脂、蛋白质、 水、盐及维生素代谢中均 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例如: 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合成、储存糖原
分解糖原生成葡萄糖,释放入血
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
——肝在维持血糖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29
二、心可利用多种能源物质, 以有氧氧化为主
酮体 乳酸 游离脂酸 葡萄糖 正常优先以脂酸为燃料产生ATP。能量可依次 以消耗自由脂酸、葡萄糖、酮体等能源物质提供。 30
VLDL,CM 脂酸,葡萄糖, 酮体 脂酸,葡萄糖, 乳酸,甘油
葡萄糖
骨骼 肌
肾 红细 胞
脂蛋白脂酶,呼吸链 丰富 甘油激酶,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羧激酶
无线粒体
收缩 排泄尿 液 运输氧
有氧氧化,糖酵解 糖异生,糖酵解,酮体 生成 糖酵解
乳酸,CO2, H2O
葡萄糖 乳酸
28
目录
一、肝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代谢 中心和枢纽
三、脑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且耗氧量大
• 耗能大,耗氧多。
• 不能储存糖原、有意义的脂肪、蛋白质 • 葡萄糖为主要能源,每天消耗约100g。 • 长期饥饿时,葡萄糖供应不足时,脑虽不能直接利 用脂酸,但可间接利用脂肪代谢中间物酮体供能。
31
四、肌肉主要氧化脂肪酸,强烈 运动产生大量乳酸
• 合成、储存肌糖原; • 通常以脂酸氧化为主要供能方式; 剧烈运动时,以糖酵解为主。 • 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使肌糖原不 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
• 体内物质代谢释放的能量均储存于ATP高能磷酸键 • 以ATP形式为生命活动直接供应能量
营养物 分解
释放 能量
ADP+Pi
直 接 供 能
10
目录
ATP
六、NADPH提供合成代谢所需的 还原当量,供氢体

生物化学第章酶促反应动力学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生物化学第章酶促反应动力学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由于V = k3 [ES],代入前式 [ES] [E]0[S]

V k3[E]0[S]
KS [S]
KS [S]
由于当所有E都成为ES时,可达最大反应速
度,即Vm = k 3 [E]0 ,因此 这就是米氏方程。
V Vm[S] KS [S]
第11页
米氏方程
V Vm[S] Ks [S]
米氏方程是一个双曲线方程,若以[S]为自变 量,V为因变量,能够作出双曲线,与试验测得结 果相符。
第22页
kcat /Km意义
Kcat /Km表示酶催化效率,Kcat /Km越大,催
化效率越高。
k3 Km
,k其1k3最大
k2 k3

极限是
k,
1
而k 是酶与底物结合速率常数,此常数受到底
1
物在溶液中扩散速度影响。
第23页
作图法求Km和Vm值
(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
将米氏方程两边取倒数得
第35页
可逆克制作用3种类型
(2)非竞争性克制(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I 与 S 能够分别与酶结合,谁先结合都能够,
形成 ESI 三元复合物,但 ESI 中 S 不能转变成产 物。这类克制剂是与酶活性中心之外某个部位结 合。
第36页
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克制剂克 制机理
第13页
依据稳态学说推导速度方程
产生[ES]速率
d [ ES ] dt
k1 ([E]0
[ES]) [S]
消耗[ES]速率
d[ES] k2[ES] k3[ES] dt
稳态时 d[ES] 0
dt
因此 k1 ([E]0 [ES]) [S] k2[ES] k3[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
通过结合底物为反应定向。 通过可逆的改变金属离子的氧化态调节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静电稳定或屏蔽静电荷。
金属离子催化的例证:烯醇化酶
(二)酶具有高催化能力的原因
1、底物和酶的邻近效应(approximation)与定 向效应(orientation)
在酶促反应中,由于酶和底物分子之间的亲和性,底物分 子有向酶的活性中心靠近的趋势,最终结合到酶的活性中 心,使底物在酶活性中心的有效浓度大大增加的效应叫做 邻近效应。
酶分子中可作为酸碱催化的功能基团
影响酸碱催化反应的因素包括酸碱强度及质子 传递的速率。
His咪唑基的解离常数约6.0,咪唑基解离下来 的质子浓度与水中的[H+]相近,在中性条件下, 一半以酸形式存在,一半以碱形式存在;同时, 咪唑基接受质子和供出质子的速率十分迅速, 半衰期小于10-10秒。
通过Asp102、His57、Ser195组成的质子传递链, 使Ser195失去质子,生成强亲核基团-O-
底物结合(step 1), S195羟 基对底物羰基碳发动亲核进 攻。 (step 2). 底物羰基氧 洞
在His57帮助下,H2O对酯基 的羰基碳发动亲核进攻。同
1、酸碱催化(acid-base catalysis)
酸-碱催化可分为狭义的酸-碱催化和广义的 酸-碱催化。酶参与的酸-碱催化反应一般都 是广义的酸-碱催化方式。
广义酸-碱催化是指通过质子酸提供部分质 子,或是通过质子碱接受部分质子的作用,以 稳定过渡态,达到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一种催 化机制。
所以,His是酶中最有效最活泼的一个催化功 能基团。
2、共价催化(Covalent catalysis)
共价催化包括亲核催化和亲电催化。但 由于参与共价催化的主要是亲核基团, 所以共价催化也称为亲核催化。
胰凝乳蛋白酶的Asp102、His57、Ser195组成了催 化三联体结构( the catalytic triad )
蛋白质的水解——酸碱催化与共价催化 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但是,生理pH下,没有催化剂时,肽键极难水解。 (为什么?)
❖❖ 酰从胺化氮学上的的 角孤 度对 ,电 如子 何与 帮 相助水邻实羰现基对之羰间基具的有亲共核振 作进用攻,?形成共振杂化体, 阻止了水对羰基的亲核 进攻。
1.结合部位( Binding site) 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的部位或区域一般称为结合 部位。此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
2.催化部位( catalytic site ) 酶分子中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称为催化 部位。此部位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
(二)酶活性部位的特点
1.活性中心只占酶分子总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往 往只占整个酶分子体积的1%-2%。
定向效应:当专一性底物向酶活性中心靠近时,会诱导酶 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中心的相关基团和底物的反 应基团正确定向排列,同时使反应基团之间的分子轨道以 正确方向严格定位,使酶促反应易于进行。以上两种效应 使酶具有高效率和专一性特点。
咪唑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的水解反应
O CH3 C O
应用举例:有机磷杀虫剂
3、金属离子催化
1)需要金属的酶分类:
(1)金属酶-metalloenzyme:含紧密结合的金属离 子。如Fe2+、Fe3+、Cu2+、Zn2+、Mn2+ (2)金属-激活酶(metal-activated enzyme):含 松散结合的金属离子,如Na+ K+ Mg2+ Ca2+
第9章酶的作用机制和酶 的调节
主要内容
酶的活性部位及其确定方法 酶促反应机制 酶活性的别构调节 酶活性的共价调节 同工酶
11.1、酶的活性部位
(一)基本概念: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是指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 是一级结构相隔很远,而三维结构比较靠近的氨 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酶的活性中心包括两 个功能部位: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样通过四面体中间体,生成
羧基,离开活性中心。
胰凝乳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水解
丝氨酸蛋 白酶的催 化机制
共价催化是由亲核催化剂加速反应的,催 化剂向反应物的亲电中心提供电子,形成 共价配位键,并产生一个不稳定的共价中 间物。
中间物的反应性比原来的反应物更大,将 受到第二底物,如H2O分子进攻,生成最终 产物
..
N NH
NO2
CH3
O C
N +
NH
+ O-
NO2
O
CO
NO2
..
N
NH
O
+
N
+
O-
NO2
NH
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内咪唑基参与的水解反应 速度比相应的分子间反应速度大 24 倍。说明咪 唑基与酯基的相对位置对水解反应速度具有很 大的影响。
轨道定向(orbital-steering)假说示意图
Rate enhancement by entropy reduction. Shown here are reactions of an ester with a carboxylate group to form an anhydride. The R group is the same in each case.
酶是最复杂的催化剂,它的催化作用包 括若干基元催化。
基元催化是由某些基团或小分子催化反 应的,包括酸碱催化、共价催化、和金 属离子催化等。
这些小分子催化剂或催化基团不是亲电 体(eletrophilic group)就是亲核体 (nucleophilic group),它们是电荷极化的 结果。
2.酶的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具有三维空间 结构。
3.酶的活性部位并不是和底物的形状正好互补的, 而是在酶和底物的结合过程中,底物分子或酶 分子、有时是两者的构象同时发生了一定的变 化后才互补的,此时催化基团的位置正好处在 所催化底物键的断裂和即将生成键的适当位置, 这个动态辨认过程称为诱导契合(inducedfit).
4.酶的活性部位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 隙(crevice)内.裂隙内是一个相当疏水 的环境,从而有利于同底物的结合。
5.底物靠次级键较弱的力与酶结合。
6.酶的活性部位具有柔性和可运动性
课下习题: 如何确定酶的活性部位?
11.2、酶促反应机制
酶促反应中发生的最本质变化是什么?
(一)基元催化的分子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