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
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2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包括农村改革、外贸改革和城市改革等。
中国着力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农民自主生产经营,并允许农民自愿参与农村土地流转。
此外,中国还扩大了外贸自主权,引入外资,并开放了一些特殊经济区,如深圳经济特区。
第二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2002年)在这个阶段,中国加强了市场经济的构建和规范化,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开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股份制改革,鼓励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了金融市场体系,培育了多层次的金融市场。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三阶段:加强宏观调控和转型升级(2003年-2012年)在这个阶段,中国通过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中国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入了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同时,中国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四阶段: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2013年-2018年)在这个阶段,中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更加依靠科技和创新。
这个阶段中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第五阶段: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2019年-2024年)在这个阶段,中国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优化市场环境。
同时,中国将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现代化。
第六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5年以后)在这个阶段,中国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坚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下面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行浅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强调国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共同发展。
在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产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非公有经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这样的发展模式既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也保障了社会主义的公平与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也注重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追求经济增长,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强调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扩大国内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内需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倡创新与改革。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动力、新业态、新产业,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注重国际合作与开放。
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与投资合作,促进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正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的。
它既继承了社会主义的优秀传统,也吸取了市场经济的优势,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中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支撑。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模式。
一、政府的积极调节和参与政府作为市场调节者,积极参与市场调节和服务。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市场的引导和调节力度,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力推供给侧改革,将政府的职能转变为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
政府倡导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创新发展、节能减排、融入全球化市场。
此外,政府还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支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体现在市场主体多元化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各个方面的主体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这样就实现了市场的多元化、竞争的多样化和持续性。
在中国,由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促进,进一步推进了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小企业越来越被重视,这些不同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意味着市场价值的多元化,以及市场利益的多样化和持续性。
三、金融创新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金融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之一,其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
近年来,中国金融行业加快了金融改革和创新步伐,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市场化、多元化和规范化进程,加快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四、全球化市场的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体现在全球化市场融入方面。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经济,加入WTO并一直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深化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和交流,逐步参与到全球分工中,极大地开发了国内市场的潜力,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和多元化。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梦想得以实现,也为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了中国特色的贡献。
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专题的复习要围绕一条主线,重点把握两个关系和三大措施。
一条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对关系就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三条措施就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
自发性:强调市场主体,产生行为。
盲目性:强调市场主体,导致。
滞后性:强调,从价格形成到商品生产有。
判断:(1)看人家生产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
(2)为了赚钱不顾国家和他人利益。
率大幅上升的困境。
为提振经济、摆脱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经济干预措施,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控。
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其依据是(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③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④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经调查,盐城水被污染是由于取水口的上游地区近几年盲目引进了上百家化工企业,本次污染事故系某化工企业偷排污水所致。
该化工厂唯利是图的做法体现了市场调节的:A. 盲目性B.自发性C.滞后性D.违法性3.针对上述情况,两市政府决定: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所有化工生产企业实施搬迁,对于违法违规生产的则坚决拆除。
确保居民饮用水不被污染。
两市政府的决定属于宏观调控的: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市场手段4、近期,国务院决定将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
这是政府运用手段调节经济,这种手段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
A.行政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 B.财政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C.经济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D.法律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重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维护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性(为什么?可以从多角度理解)①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秩序能够合理引导资源的流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防止资源浪费。
②市场发展: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③消费者和劳动者:有利于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将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断创新与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撑。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步形成1984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这也是我国在经济领域转型的开始。
1987年,中国经济学会成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业委员会,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92年,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步形成,主要关注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以及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转型的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开始深化,涉及到更多的经济领域。
1994年,习近平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提到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步发展。
2000年,中国经济学会发布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和体制设计”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调节为辅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此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始探讨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治理模式,即市场与政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展望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进入深水区,新时期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同时进行,着重于加强研究平台和理论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特别是需要注重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促进多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交流,构建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研究网络,推动理论的协同创新和集群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逐步实现公共富裕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价格上涨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
获利增加
价格下跌
供不应求
生产缩小
获利减少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
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②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计划 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 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 步建立。
3、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 义:
①市场的作用发挥越好; ②经济就越有活力; ③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大。
思考问题:面对“高房价”、“高 药价”、“垄断价格”等问题,我 们应该如何解决?
答: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促进我 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法:
①制度上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②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③实现城乡和东西部地区协调共同发展; ④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 ⑤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易错点0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版)
易错点0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易错题【0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价格、供求和竞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加强法律制裁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矫正]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易错题【02】坚持新发展理念2.坚持新发展理念,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立身之本。
实体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矫正]实体经济是发展的立身之本。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易错题【03】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3.积极发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
我国外开放战略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企业海外并购属于利用外资,是"引进来"的表现;企业在海外上市是"走出去"的表现[矫正]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我国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海外并购属于对外投资,是"走出去"的表现;海外上市是"引进来"的表现01(2021·天津·高考真题)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
下列选项能体现“社会主义”定语的是()①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的作用②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③以公有制为主体不能动摇④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详解】②③: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定语强调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②③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演讲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重要话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个演讲中,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首先,我们要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保持公有制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调动和激发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又具有社会主义经济的公平和公正。
这种经济体制的特点,使得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些企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盲目扩张等问题。
同时,市场经济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不能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
最后,我们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
在新时代,我们要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积极探索发展之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随着国家发展的迅速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
而这样的市场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新型的经济体制,是在既有计划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道路上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众多的胜利。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在这个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一直在探索与创新,并后来结合国内外的一些关键性质,诞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种新型体制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政府的引导和调节为依托的综合性经济体制。
在这个经济体制的发展中,这种新型的市场体制的出现可以看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深化改革和更新;可以看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周期,也是我国经济改革历程的必然结果。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一)政府的调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政府在实施市场经济政策和市场调节措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也必须具备适当的权利来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市场纪律以及防止市场失控等问题。
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政府在合理和合法的情况下必须保证市场健康与有序的发展。
(二)市场机制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之处在于,它有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这种市场机制的作用,其实就是在市场主体与政府之间的相互约束和监管,保持经济市场行情的稳定,保证公平公正的经济交易,推进国家经济呈现出更好和更优的发展状态。
(三)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与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与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在于在政策执行上建立统一的、协调的制度平衡,以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同时也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实现公平的权益分配,以赢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稳定增长。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现状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体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开始逐步改革其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发展。
这一历程不仅影响了中国本身,也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在该体制下,国家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政府对资源分配及经济活动有着绝对控制权。
这种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的低效利用、生产效率低下等。
在此背景下,谷正伦等人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旨在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面临的问题。
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标志着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发展的历史进程。
随后中国开始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意在使企业吸收外部资本,促进私有化以及增加效率。
同时加强监管,打击不合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这种改革措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市场化改革中,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得到了重视。
随着农村电商、O2O 服务等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在全国推广,互联网经济政策逐步形成并获得成功应用。
例如,在政府资助下,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和第三方支付三大新兴产业,这些企业已在全球崭露头角,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面孔之一。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以上。
同时,中国还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制造业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生产的中心。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示范出了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力量,被更广泛地认识为“世界工厂”。
中国的需求拉动将世界人口推上了包括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和通讯产品等高品质和价格适中的消费品,奠定了国际贸易地位和价格支撑。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产业结构上也发生了变革。
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如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小米等以及其他新兴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使先进技术与资本相结合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了以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配置资源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①必要性: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②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了中国经济体制上的一大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历程、现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程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将原来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
到1992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此后,中国开始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宏观调控体系,市场机制逐渐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改革阶段(1978-1992年)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开始进行市场化的探索,取消了一些计划经济的限制,允许一部分企业自主经营,实行了“包产到户”的土地改革,鼓励农民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到1985年,中国开始实施“双轨制”,而且开始鼓励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2.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92-2010年)在这个阶段,中国加快了市场化进程,推行了“企业内部结构改革”,使企业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实施了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了宏观调控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贸和对外开放步入了新的阶段。
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关系被进一步加强。
3.现代化建设阶段(2010年至今)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GDP增长国家。
中国积极探索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二、现状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等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平。
1.稳增长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99.09万亿元人民币,GDP增长率为6.1%,人均GDP达到了9990美元,同时也实现了较好的就业和消费增长。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上。
(4)生活与哲学:从唯物论看,涉及意识的作用,按客观规律 办事;从辩证法看,体现了联系观、发展观;从唯物史观看,
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社会意识以及价值观。
五、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1)总体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我
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
(1)区别:①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 为基础。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②在分配关系上,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则奉行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③在宏观 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各种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提示: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还包括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加强宏观调控应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 √ ) 提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
性作用。( × ) 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4.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特征。( × ) 提示: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只是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5.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并不意味着要同时、同等、同步实现。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主要特征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如何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意义和主要特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国家竞争力的经济体制。
其主要意义如下:1.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机制能够以价格为信号,引导资源向更高效的领域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促进经济增长:市场经济通过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竞争动力,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的经济总量。
3.增强经济适应性: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资源配置的结果,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市场的运行,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和稳定。
2.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发展国有经济,也鼓励、支持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各种经济组织的发展,形成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良性互动的格局。
3.政府在经济中的调整和引导作用: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引导市场发展,调整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推动市场化改革推动市场化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
这包括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改革开放、加强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1.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包括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监管体系等,提高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公正性。
2.促进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包括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等,为市场化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
3.加强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家创新活力和投资意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而如何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体制,以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市场为基础调节和协调经济生产和社会分配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思想。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它要求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经济规律,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2. 维护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必须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加强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既要有计划地引导和调控经济,又要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使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矛盾。
1. 市场经济深度发展不足。
虽然中国已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但市场主体数量较少,市场化程度仍有待提高,企业法制化建设和市场体系的完善有待加强。
2. 市场竞争不充分。
一些行业和领域存在行业垄断和垄断企业的问题,垄断企业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现象,导致市场竞争程度不够充分。
3.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过于偏重市场机制,导致部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存在部分群体享受不到公共服务的问题。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对策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和措施。
1. 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政府不能在市场环境中占据过大的角色,应当通过市场机制来合理分配资源,适度调节市场竞争,保障企业的公正竞争。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济制度安排。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奇迹。
本文将从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体现在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努力,中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法规,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市场主体日益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都是市场化程度提升的有力证明。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还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中国经济正朝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端制造业发展、服务业比重提高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迅速崛起,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还体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持续推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了科技研发投入。
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了自主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四、消费升级助力经济增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还表现在消费升级助力经济增长。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正经历着由过去的投资驱动增长向消费驱动增长的转变。
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的迅速壮大,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巨大的潜力。
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解部分)
栏目索引
分析 科学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但不能消除市场调节的 弊端。 【易错5】政府是超越市场的中立者。 分析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调控者,也应通过对市场主体利益的调节来实 现国家的整体利益。 【易错6】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宏观调控比市场调节更有效、更优越。 分析 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各有优点和不足,不能说 谁比谁更优越、更有效。
栏目索引
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 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将材料内容与教材知识结合,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 键。具体来说要做到: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有效信息。要特别注意抓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从中 解读答题重点。 (2)从材料与教材之间找关联点。从教材中找到命题的知识背景或命题依 托的知识点,确定材料与教材知识的关联点、相似点。教材中知识点的表 述,是准确答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
栏目索引
(3)从材料内容与问题角度找相关点。有的时候,仔细研究所要回答的问 题,可以获得阅读材料时忽略的重要信息,可以避免答题时抛开材料或问题 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第三步:厘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 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 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 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 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 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非选择题的解 题方法。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主导,以价格为核心的经济体制。
通过市场经济,资源能够有效配置,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中国特定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经济体系,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1. 有效配置资源:市场经济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自动调节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
2. 自主决策和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进行自主决策,实现企业的自由竞争。
3. 风险和收益共担: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风险,但也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1.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开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城市国有企业的体制,引入了市场机制,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
2.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一系列的市场调节机制和法律制度,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3.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1. 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调节和引导作用,通过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开放合作的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秉持开放合作的发展战略,与世界各国进行深度合作,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1. 乡村振兴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1、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是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有哪些?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
优点:①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杠、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③竞争导致优胜劣汰,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2、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措施意义:只有具备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以法律规范、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以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内容,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从国家角度: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从社会角度: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从个人角度: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3、市场调节有哪些局限性(弊端)?①自发性:为了眼前利益(排污、制假售假)、为了不正当利益(盗版)。
②盲目性:生产经营者无法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和控制经济变化趋势,导致“一哄而下(上)”。
③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时间差,必然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1)资源合理配置。
①必要性。
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及人们需求的无限性要求我们合理配置资源。
②手段。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调节。
①优越性。
市场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弊端。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市场秩序。
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作出具体规定。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其基本标志;共同富裕是其根本目标;它还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我国的宏观调控。
①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需要;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
②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③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特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原因。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要求。
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1)含义及表现。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其主要表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发展中国家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
①地位及作用。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②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原因。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②做法: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解析
四平一中楚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