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7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重要手段 第二,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并不是
所有的经济增长都能带来经济发展 第三,经济发展包涵了经济增长,经济发
展了,经济必定增长
四、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转向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历了 ——从以速度为灵魂 ——到尽快发展 ——到又快又好发展 ——再到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是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 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包括国民的平 均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 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和 其他经济因素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者有重大区别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
济全面发展
一、经济增长的内涵与外延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 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经济 的更多产出。它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 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
通常是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来表示
用GNP或GDP衡量经济增长与存在若 干缺点
二、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教学难点 1、怎样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
作用?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范畴 及相 互关系
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周期性体现出 与政治周期和政治事件的高度相关性,经 济增长速度的动力和根源主要是政治变革 所引发的制度变迁。
(一)1979~1991年:市场经济探索时期
(二)1992~1997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初步建立
三、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1998--至今)
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以投资为 主导的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
1、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2、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3、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4、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三)加快形成“五个更多” 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1、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2、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
业带动 3、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1、以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赶超型发展模 式。
2、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实施的发展模式。 3、经济结构倾斜型的发展模式:以农业、
轻工业等产业缓慢发展为代价。 4、粗放型发展方式:通过大量劳动和资本
的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的外延性扩大再生 产。
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矛盾
1、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2、追赶型战略容易导致政策上的急功
近利 3、国际竞争的约束 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三、通过三个“外转内”实现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1、从过多依靠外需转向更多地依靠内 需
2、从外延性增长转向内涵性增长 3、从外向型动力转为内向型动力
第四节
从“加快转变”“加快形成” 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到“新发展理念”
三、全面把握和加快 新发展理念的转变
(一)一个立足点——要把立足点转到 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要把推动发展的重点放到“四个 着力”上
(三)加快形成“五个更多”的新的经 济发展方式
(四)六大举措
(一)一个立足点—— 要把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要把推动发展的重点放到 “四个着力”上
局
课后思考题
1、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2、用GNP或GDP衡量经济增长有哪些优缺点? 3、什么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外生机制和内生机制? 4、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课后思考题
5、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6、为什么说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作用? 7、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8、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 是什么?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
的特征 第四节 从“加快转变”“加快形成”新
的经济发展方式到“新发展理念”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 理论范畴及相互关系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的理论范畴及相互关系
一、经济增长的内涵与外延 二、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促进经
管理创新驱动 4、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5、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四)六大举措
1、关键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重要前提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Fra Baidu bibliotek 3、重要支撑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4、制度保障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5、重中之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6、外部动力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
第四节 从“加快转变”“加快形成” 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到“新发展理念”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战略选择
二、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
三、全面把握和加快新发展理念的转变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是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一)从世界潮流看,加快转变是大 势所趋
(二)从中国现实看,坚持新发展理 念是内在要求
(三)从人民愿望看,坚持新发展理 念是民心所向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础
(一)内需、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 增强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趋向增强 (三)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
显现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东、中、西部发展呈现良性互动 (六)城镇化改革进入加快发展期
突出特点是经济大起大落,每次大起都在 20%左右
(一)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及社会 主义改造时期
(二)1958~1965年:“大跃进”及调整时 期
(三)1966~197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制度供给型经济增长 (1979—1997)
通过改革以新体制代替传统的严重束缚生 产力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促进经济增长。
(一)1998~2004年,投资主导需求拉 动型经济增长
(二)2005-至今,内需拉动型经济增 长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
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矛盾 三、通过三个“外转内”实现经济增
长方式转变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一、计划经济时代:短缺型供给推动型经 济增长(1952~1977)
二、制度供给型经济增长(1979—1997) 三、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1998--至今)
一、计划经济时代: 短缺型供给推动型经济增长
(1952~1977)
所有的经济增长都能带来经济发展 第三,经济发展包涵了经济增长,经济发
展了,经济必定增长
四、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转向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历了 ——从以速度为灵魂 ——到尽快发展 ——到又快又好发展 ——再到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是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 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包括国民的平 均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 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和 其他经济因素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者有重大区别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
济全面发展
一、经济增长的内涵与外延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 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经济 的更多产出。它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 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
通常是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来表示
用GNP或GDP衡量经济增长与存在若 干缺点
二、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教学难点 1、怎样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
作用?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范畴 及相 互关系
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的周期性体现出 与政治周期和政治事件的高度相关性,经 济增长速度的动力和根源主要是政治变革 所引发的制度变迁。
(一)1979~1991年:市场经济探索时期
(二)1992~1997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初步建立
三、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1998--至今)
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以投资为 主导的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
1、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2、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3、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4、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三)加快形成“五个更多” 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1、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2、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
业带动 3、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1、以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赶超型发展模 式。
2、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实施的发展模式。 3、经济结构倾斜型的发展模式:以农业、
轻工业等产业缓慢发展为代价。 4、粗放型发展方式:通过大量劳动和资本
的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的外延性扩大再生 产。
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矛盾
1、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2、追赶型战略容易导致政策上的急功
近利 3、国际竞争的约束 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三、通过三个“外转内”实现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1、从过多依靠外需转向更多地依靠内 需
2、从外延性增长转向内涵性增长 3、从外向型动力转为内向型动力
第四节
从“加快转变”“加快形成” 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到“新发展理念”
三、全面把握和加快 新发展理念的转变
(一)一个立足点——要把立足点转到 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要把推动发展的重点放到“四个 着力”上
(三)加快形成“五个更多”的新的经 济发展方式
(四)六大举措
(一)一个立足点—— 要把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要把推动发展的重点放到 “四个着力”上
局
课后思考题
1、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2、用GNP或GDP衡量经济增长有哪些优缺点? 3、什么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外生机制和内生机制? 4、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课后思考题
5、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6、为什么说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作用? 7、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8、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 是什么?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
的特征 第四节 从“加快转变”“加快形成”新
的经济发展方式到“新发展理念”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 理论范畴及相互关系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的理论范畴及相互关系
一、经济增长的内涵与外延 二、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促进经
管理创新驱动 4、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5、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四)六大举措
1、关键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重要前提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Fra Baidu bibliotek 3、重要支撑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4、制度保障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5、重中之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6、外部动力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
第四节 从“加快转变”“加快形成” 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到“新发展理念”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战略选择
二、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
三、全面把握和加快新发展理念的转变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是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一)从世界潮流看,加快转变是大 势所趋
(二)从中国现实看,坚持新发展理 念是内在要求
(三)从人民愿望看,坚持新发展理 念是民心所向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础
(一)内需、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 增强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趋向增强 (三)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
显现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东、中、西部发展呈现良性互动 (六)城镇化改革进入加快发展期
突出特点是经济大起大落,每次大起都在 20%左右
(一)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及社会 主义改造时期
(二)1958~1965年:“大跃进”及调整时 期
(三)1966~197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制度供给型经济增长 (1979—1997)
通过改革以新体制代替传统的严重束缚生 产力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促进经济增长。
(一)1998~2004年,投资主导需求拉 动型经济增长
(二)2005-至今,内需拉动型经济增 长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
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矛盾 三、通过三个“外转内”实现经济增
长方式转变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
一、计划经济时代:短缺型供给推动型经 济增长(1952~1977)
二、制度供给型经济增长(1979—1997) 三、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1998--至今)
一、计划经济时代: 短缺型供给推动型经济增长
(1952~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