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护 ppt
合集下载
颅内压监测护理课件
![颅内压监测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4b28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e.png)
意识障碍
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 障碍。
头痛
通常是颅内压增高的首发症状, 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尤其是晨 起时加重。
视乳头水肿
视力模糊或失明,眼球运动障 碍。
其他
如癫痫发作、偏瘫、失语等症 状。
2023
PART 02
颅内压监测的重要性
REPORTING
预防脑疝
脑疝是由于颅内压的异常增高,导致脑组织移位,进而压迫 脑干、脑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
清洁与消毒
储存与运输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设备干 燥、避免剧烈震动,确保其安全可靠。
对设备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交 叉感染。
监测人员的培训与资质
培训要求
对颅内压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确保他们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 数据解读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资质认证
对颅内压监测人员进行资质认证, 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
评估病情
颅内压监测可以实时反映患者的颅内 压情况,帮助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 度和预后。
通过颅内压监测数据的分析,医生可 以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023
PART 03
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REPORTING
腰椎穿刺法
总结词
有创、操作简便、重复性差
详细描述
腰椎穿刺法是通过腰椎间隙插入导管以监测颅内压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 便的优点,但属于有创检查,且由于导管位置固定,重复性较差。
持续教育
监测人员应接受持续教育,了解 最新的监测技术和知识,不断提
高专业水平。
患者及家属的告知与沟通
信息告知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颅内压监测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他们充分了解并配合监测工作。
颅内压监测护理部课件
![颅内压监测护理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14147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1.png)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报告
监测异常:发现颅内压异常升高 或降低
记录异常:详细记录异常情况, 包括时间、症状、处理措施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处理措施:及时通知医生,采取 相应治疗措施
报告异常:向护理部报告异常情 况,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出血与感染
出血:颅内出血是颅内压监测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和脑损伤 感染:颅内感染也是颅内压监测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和脑损伤 处理方法:对于出血和感染,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预防措施:加强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定期监测颅内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颅内压监测的优缺点
优点:实时监测颅内压,及时发 现颅内压异常
缺点:监测过程中可能引起患者 不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优点:有助于判断颅内压升高的 原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缺点:监测设备可能影响患者的 日常生活
适应症
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后,颅内压 升高可能导致脑水肿、脑疝等严 重后果,需要及时监测颅内压。
处理方法:及 时降低颅内压, 使用降颅内压 药物,保持呼 吸道通畅
预防措施:定 期监测颅内压,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紧 张。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颅内压增高: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颅内出血:立即停止监测,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颅内感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颅内压监测装置故障:及时更换监测装置,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单击添加标题
颅内压监测的方 法
颅内压监测的护 理
颅内压监测的基 本概念
颅内压监测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
颅内压监测的并 发症及处理
颅内压监测PPT课件
![颅内压监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cbb76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a.png)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监测需求,选择合 适的颅内压监测设备,如颅内压监护 仪、脑室内压力计等。
监测设备的正确使用
确保设备安装正确,避免误差和干扰,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数据的解监测数据,分析患者的颅内 压变化情况,判断病情状况和治疗效果 。
VS
监测数据的处理
THANKS
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能 导致脑疝,这是一种危 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
要立即就医。
02 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颅内压监测的直接方法
脑室内监测
通过在脑室内放置压力传感器, 直接测量脑脊液压力,反映颅内
压水平。
硬膜下监测
在硬膜下放置压力传感器,监测硬 膜下腔的压力,间接反映颅内压。
脑实质内监测
在脑实质内植入压力传感器,直接 测量脑实质内的压力,反映颅内压。
颅内压监测的间接方法
01
02
03
临床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瞳孔变化、生命体征等指 标,间接评估颅内压。
腰椎穿刺压力测量
通过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 压力,间接反映颅内压水 平。
经颅多普勒超声
利用超声波测量颅内血流 速度,间接评估颅内压。
颅内压监测的优缺点
优点
直接测量颅内压力,准确度高;能够 实时监测颅内压变化,有助于及时发 现和干预颅内压升高。
详细描述
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头痛、呕吐等症状。通过颅内压监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颅内 压情况,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情况还 可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
04 颅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监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监测设备的选择
对颅内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存储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设备的正确使用
确保设备安装正确,避免误差和干扰,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数据的解监测数据,分析患者的颅内 压变化情况,判断病情状况和治疗效果 。
VS
监测数据的处理
THANKS
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能 导致脑疝,这是一种危 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
要立即就医。
02 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颅内压监测的直接方法
脑室内监测
通过在脑室内放置压力传感器, 直接测量脑脊液压力,反映颅内
压水平。
硬膜下监测
在硬膜下放置压力传感器,监测硬 膜下腔的压力,间接反映颅内压。
脑实质内监测
在脑实质内植入压力传感器,直接 测量脑实质内的压力,反映颅内压。
颅内压监测的间接方法
01
02
03
临床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瞳孔变化、生命体征等指 标,间接评估颅内压。
腰椎穿刺压力测量
通过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 压力,间接反映颅内压水 平。
经颅多普勒超声
利用超声波测量颅内血流 速度,间接评估颅内压。
颅内压监测的优缺点
优点
直接测量颅内压力,准确度高;能够 实时监测颅内压变化,有助于及时发 现和干预颅内压升高。
详细描述
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头痛、呕吐等症状。通过颅内压监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颅内 压情况,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情况还 可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
04 颅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监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监测设备的选择
对颅内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存储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颅内压监测与护理PPT课件
![颅内压监测与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0947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5.png)
光纤颅内压监测
03
利用光纤技术将传感器植入脑实质内,实现连续、实时监测颅
内压。
不同监测方法优缺点比较
无创性监测方法优点
操作简便、无需手术、可重复性好;缺点:准确性相对较低 ,受多种因素干扰。
有创性监测方法优点
准确性高、可实时监测;缺点:需手术植入、有感染风险、 成本较高。
03 颅内压异常识别与评估
设备维护与消毒
护士需要定期对颅内压监测设 备进行维护和消毒,确保其正
常工作并降低感染风险。
护士对颅内压异常识别与处理能力提升途径
专业知识培训
实践技能提升
护士需要定期参加颅内压监测相关知识的 培训,包括颅内压异常的识别、处理方法 等,以提高专业素养。
护士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熟练掌 握颅内压监测设备的操作技巧,提高处理 异常情况的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模拟演练与应急处理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护士可以参与模拟演练,学习如何在紧急 情况下迅速判断和处理颅内压异常,提高 应急处理能力。
护士可以与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 与合作,共同学习颅内压监测与护理的最 新知识和技术,提升综合水平。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策略
患者对颅内压升高认知程度调查
调查目的
了解患者对颅内压升高的认知程 度,为后续教育提供方向。
护士在颅内压监测中角色定位
颅内压监测团队重要成员
护士是颅内压监测团队的核心成员,负责监测设备的设置、维护 、数据记录以及患者情况的观察。
患者教育者
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相关知识的宣教,包括设备使用、 注意事项等,以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并配合治疗。
医护沟通桥梁
颅内压监护仪ICP标准操作步骤 ppt课件
![颅内压监护仪ICP标准操作步骤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164b120029bd64793e2c71.png)
- Be Cool. Its OK. - 密切观察
• 20-30
- 开始干预
• 30-40
- 迅速干预
• 40-60
- 紧急干预
• 60+
- 尽量干预,但是效果欠佳
• 研究显示,如果病人的ICP持续位于60mmHg以上不能有效 下降,大多预后不良。
ICP 使用 指征
• 重型颅脑外伤指GCS评分3~8分和头颅CT扫描异常。 头颅CT扫描异常是指颅内提示有血肿、挫裂伤、脑肿胀、脑疝
2. 打开主机上的On/Off键,并等待屏幕出现提示消息
3. 打开探头包,将探头接到监护仪缆线上
4. 机器自检后,提示您按清零键。取灭菌生理盐水,将探头放在水平面下方, 按清零键。机器显示正在清零。
5. 零偏移值(参考值)将显示在主机屏 幕上,同时被记录在缆线的存储芯片上。 请在探头的空白处记下数值备用。
2. 传感器对光敏感,安放时避免强光直射 3. 如果手术时去骨瓣减压,传感器要放在颅骨下,不要放在颅骨缺
损的位置。 4. 正确调零,记录好参数,避免误差 5. 稳妥固定,防止脱落断裂,防止连接口进水
仅供内部参考和培训使用
注意事项
护理相关
1. 由于护理常规集中在床头右侧,建议将探头外露位置在病人左侧。有 助于减少护理中误操作,保护缆线不浸液。
1. 监测位置精确性优劣排序:脑室内,脑实质,硬膜下 2. 术中正确调零,记录好参数,避免误差 3. 稳妥固定,防止脱落断裂,防止连接口进水
7. 连接探头,打开电源,屏幕显示缆线所记录的零参考值。
8. 按下确定键,即可显示颅内压
手术前注意的事项
确认机器电池日常使用和维护
遵守了“关机+12小时”原则
颅内压监测的护理ppt课件
![颅内压监测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436e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2.png)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 的颅内压监测设备。
设备安装与连接
按照设备说明书正确安装和连 接监测设备。
监测数据解读
及时、准确地解读颅内压监测 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设备维护与保养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保 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04
颅内压监测的护理
监测前的准备
01
02
03
04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和手术情 况,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颅内压
监测。
准备监测设备
确保颅内压监测仪、导管、传 感器等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
确保消毒完备。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监测的目的 、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他
们的理解和配合。
环境准备
确保监测环境安静、整洁,避 免外界干扰。
对未来的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压监 测技术将更加精准和智能化,能够更 好地服务于颅脑疾病患者的诊疗和护 理。
我们期望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不断 完善颅内压监测的护理流程和规范, 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体验和治疗效 果。
未来,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 新的护理技能和知识,以适应医疗技 术的变化和发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 优质的护理服务。
07
结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
颅内压监测是评估颅脑疾病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压升 高或降低的情况。
护理人员在颅内压监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和知识,确 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患者病情状况、自身认知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护理 措施,提高护理效果。
颅内压监测技术护理课件
![颅内压监测技术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33b79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0.png)
降低医疗成本
远程实时监测可以减少患者转运与等待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人工智能在颅内压监测中应用
1 2
数据自动分析与处理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颅内压监测数据进行自动 分析与处理,提取有用信息,辅助医生诊断。
智能预警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颅内压预警模型,实 时监测颅内压变化,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颅内压监测在诊断中的应用
辅助CT或MRI检查,确定血肿位置、大小 等。
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预后评估
观察血肿变化、颅内压波动情况,指导治 疗方案调整。
血肿吸收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发率 等。
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案例
患者情况介绍
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等。
脑梗死患者的监测
观察脑梗死面积、水肿程度,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定期记录患者的颅内压数值,观察变化趋势,为医生提供准确信 息。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发现患者颅内压异常升高或降低时,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护理 措施。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颅内压监测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培训计划制定及实施建议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颅内压监测 培训计划。
术中操作步骤
01
02
03
04
消毒铺巾
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确 保手术区域无菌。
探头放置
在局麻下将探头置于额部及枕 部,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
。
连接仪器
将探头与颅内压监测仪连接, 确保信号传输稳定。
调零与校准
根据仪器说明书进行调零和校 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术后护理要点
观察病情
远程实时监测可以减少患者转运与等待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人工智能在颅内压监测中应用
1 2
数据自动分析与处理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颅内压监测数据进行自动 分析与处理,提取有用信息,辅助医生诊断。
智能预警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颅内压预警模型,实 时监测颅内压变化,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颅内压监测在诊断中的应用
辅助CT或MRI检查,确定血肿位置、大小 等。
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预后评估
观察血肿变化、颅内压波动情况,指导治 疗方案调整。
血肿吸收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发率 等。
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案例
患者情况介绍
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等。
脑梗死患者的监测
观察脑梗死面积、水肿程度,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定期记录患者的颅内压数值,观察变化趋势,为医生提供准确信 息。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发现患者颅内压异常升高或降低时,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护理 措施。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颅内压监测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培训计划制定及实施建议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颅内压监测 培训计划。
术中操作步骤
01
02
03
04
消毒铺巾
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确 保手术区域无菌。
探头放置
在局麻下将探头置于额部及枕 部,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
。
连接仪器
将探头与颅内压监测仪连接, 确保信号传输稳定。
调零与校准
根据仪器说明书进行调零和校 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术后护理要点
观察病情
颅内压监测与护理PPT课件
![颅内压监测与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4694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7.png)
环境、器械和双手的清洁。
定期更换敷料
定期更换患者伤口敷料,保持伤 口干燥清洁,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情,预防性使用抗生 素,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
皮肤破损处理和保护建议
及时处理皮肤破损
对皮肤破损部位进行清洗、消毒和包扎,促进伤 口愈合。
保持皮肤干燥
保持破损皮肤周围皮肤干燥,避免湿润环境引发 感染。
使用皮肤保护剂
在破损皮肤周围涂抹皮肤保护剂,减少外界刺激 ,促进皮肤修复。
长期放置导管患者管理方案
定期更换导管
01
根据导管使用说明和患者情况,定期更换导管,降低感染风险
。
保持导管通畅
02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导管堵塞引发颅内系统症状、生命体征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颅
颅内压意义
颅内压变化可反映颅内病变的严 重程度和病程进展,对于指导治 疗、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颅内压监测适应症
重型颅脑损伤
GCS评分≤8分,伤后或术后持续昏迷或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其他
如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 动脉瘤破裂等。
急性颅内血肿
幕上血肿量≥30ml,幕下血肿量≥10ml, 中线结构移位≥1cm。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脱 水药物、激素等药物,降低颅
内压。
病因治疗
针对导致颅内压升高的病因, 如颅内出血、感染等,进行相
应治疗。
康复训练
对于康复期患者,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神经功
能恢复。
05 并发症预防与治疗措施探 讨
感染风险防控策略
严格无菌操作
在颅内压监测过程中,医护人员 需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降低感 染风险;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定期更换敷料
定期更换患者伤口敷料,保持伤 口干燥清洁,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情,预防性使用抗生 素,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
皮肤破损处理和保护建议
及时处理皮肤破损
对皮肤破损部位进行清洗、消毒和包扎,促进伤 口愈合。
保持皮肤干燥
保持破损皮肤周围皮肤干燥,避免湿润环境引发 感染。
使用皮肤保护剂
在破损皮肤周围涂抹皮肤保护剂,减少外界刺激 ,促进皮肤修复。
长期放置导管患者管理方案
定期更换导管
01
根据导管使用说明和患者情况,定期更换导管,降低感染风险
。
保持导管通畅
02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导管堵塞引发颅内系统症状、生命体征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颅
颅内压意义
颅内压变化可反映颅内病变的严 重程度和病程进展,对于指导治 疗、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颅内压监测适应症
重型颅脑损伤
GCS评分≤8分,伤后或术后持续昏迷或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其他
如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 动脉瘤破裂等。
急性颅内血肿
幕上血肿量≥30ml,幕下血肿量≥10ml, 中线结构移位≥1cm。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脱 水药物、激素等药物,降低颅
内压。
病因治疗
针对导致颅内压升高的病因, 如颅内出血、感染等,进行相
应治疗。
康复训练
对于康复期患者,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神经功
能恢复。
05 并发症预防与治疗措施探 讨
感染风险防控策略
严格无菌操作
在颅内压监测过程中,医护人员 需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降低感 染风险;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监护指征及方法 ppt课件
![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监护指征及方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504e0daf45b307e8719761.png)
ppt课件 24
颅内高压治疗阈值
当颅内压(ICP)>2.66kPa(20mmHg, 270mmH2O)时,应开始降颅压治疗,需 要积极处理。 当颅内压(ICP)<2.66kPa,不应该常规 使用脱水治疗。
ppt课件
25
判断预后
临床上争取控制ICP<4.0kPa; 若通过相关治疗后, ICP>5.3kPa, 患者将难以救治。
ppt课件
3
量化监测ICP
ICP分级:正常压力0.7—2.0Kpa(70— 180mmH2O) (80-180) 轻度增高 压力为2.1—2.67Kpa (210— 270mmH2O) 中度增高压力为2.8—5.3Kpa (280— 530mmH2O) 重度增高压力>5.2Kpa 儿童正常值 0.4—1.0Kpa (40—100mmH2O)
部CT检查异常指发现有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 或基底池受压等
推荐:头部CT检查正常的40岁以上、单 侧或双侧椎体束征阳性、收缩压< 12.0kpa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 头部CT检查发现颅内有异常的急性轻中 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9-15分)
ppt课件 8
不推荐:CT检查未发现异常,病情较稳定 的轻型和中型颅脑创伤(GCS9-15分)不 是常规ICP监测的指征。
ppt课件 16
颅内压波形介绍(2)
异常颅内压波形
振幅增高 波形改变 A波:高原波,因CPP下降而诱发,如频繁出现, 说明脑血管自主调解功能逐渐丧失 B波:节律性振荡波,由短暂脑血管床扩张所 致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ICP监测的目的
早期发现颅内病情的变化。颅内压 轻度或中度增高是症状和体征无明 显变化,但监测颅内压可发现颅内 压增高以及增高的程度。 观察和评价脱水药、降颅压药物的 治疗效果 根据颅内压变化决定继续保守治疗 或是手术治疗
颅内高压治疗阈值
当颅内压(ICP)>2.66kPa(20mmHg, 270mmH2O)时,应开始降颅压治疗,需 要积极处理。 当颅内压(ICP)<2.66kPa,不应该常规 使用脱水治疗。
ppt课件
25
判断预后
临床上争取控制ICP<4.0kPa; 若通过相关治疗后, ICP>5.3kPa, 患者将难以救治。
ppt课件
3
量化监测ICP
ICP分级:正常压力0.7—2.0Kpa(70— 180mmH2O) (80-180) 轻度增高 压力为2.1—2.67Kpa (210— 270mmH2O) 中度增高压力为2.8—5.3Kpa (280— 530mmH2O) 重度增高压力>5.2Kpa 儿童正常值 0.4—1.0Kpa (40—100mmH2O)
部CT检查异常指发现有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 或基底池受压等
推荐:头部CT检查正常的40岁以上、单 侧或双侧椎体束征阳性、收缩压< 12.0kpa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 头部CT检查发现颅内有异常的急性轻中 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9-15分)
ppt课件 8
不推荐:CT检查未发现异常,病情较稳定 的轻型和中型颅脑创伤(GCS9-15分)不 是常规ICP监测的指征。
ppt课件 16
颅内压波形介绍(2)
异常颅内压波形
振幅增高 波形改变 A波:高原波,因CPP下降而诱发,如频繁出现, 说明脑血管自主调解功能逐渐丧失 B波:节律性振荡波,由短暂脑血管床扩张所 致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ICP监测的目的
早期发现颅内病情的变化。颅内压 轻度或中度增高是症状和体征无明 显变化,但监测颅内压可发现颅内 压增高以及增高的程度。 观察和评价脱水药、降颅压药物的 治疗效果 根据颅内压变化决定继续保守治疗 或是手术治疗
颅内压监测课件
![颅内压监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ecf9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f.png)
颅内压监测PPT课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颅内压监测的概述,包括常见方法、步骤、优缺点、指征、 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并发症、数据解读等内容,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 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颅内压监测的概述
颅内压监测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外科诊断技术,用于评估颅内压力的变化。它 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颅内压监测的常见方法
导管式
通过置入压力导管直接测量颅内压力。
非侵入式
利用外部设备监测颅内压力的变化,如头皮探 针等。
导管式颅内压监测的步骤头皮,定位针脱】, 深度有限。
2
钻孔
使用专用钻头钻孔。
3
导管置入
将压力导管插入钻孔。
非侵入式颅内压监测的优缺点
1 优点
无需手术,较为安全,患者更易接受。
2 缺点
监测精度不如导管式,受外界干扰。
颅内压监测的指征
颅脑损伤、脑卒中、颅内肿瘤等疾病,以及需手术或重症监护的患者。
颅内压的影响因素
颅内容积
脑组织、血液、CSF等容积变化。
脑血流
脑血管病变、血压波动等。
代谢状态
氧供需失衡、二氧化碳积累等。
颅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 严格遵守消毒、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 避免导管堵塞、脱出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颅内压监测的并发症
感染
导管置入切口发生感染。
出血
手术操作时可能导致颅内出 血。
脑脊液漏
导管损伤导致脑脊液泄漏。
颅内压监测的数据解读
通过监测颅内压力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颅内高压等问题,并 根据数据做出相应的诊疗决策。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颅内压监测的概述,包括常见方法、步骤、优缺点、指征、 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并发症、数据解读等内容,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 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颅内压监测的概述
颅内压监测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外科诊断技术,用于评估颅内压力的变化。它 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颅内压监测的常见方法
导管式
通过置入压力导管直接测量颅内压力。
非侵入式
利用外部设备监测颅内压力的变化,如头皮探 针等。
导管式颅内压监测的步骤头皮,定位针脱】, 深度有限。
2
钻孔
使用专用钻头钻孔。
3
导管置入
将压力导管插入钻孔。
非侵入式颅内压监测的优缺点
1 优点
无需手术,较为安全,患者更易接受。
2 缺点
监测精度不如导管式,受外界干扰。
颅内压监测的指征
颅脑损伤、脑卒中、颅内肿瘤等疾病,以及需手术或重症监护的患者。
颅内压的影响因素
颅内容积
脑组织、血液、CSF等容积变化。
脑血流
脑血管病变、血压波动等。
代谢状态
氧供需失衡、二氧化碳积累等。
颅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 严格遵守消毒、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 避免导管堵塞、脱出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颅内压监测的并发症
感染
导管置入切口发生感染。
出血
手术操作时可能导致颅内出 血。
脑脊液漏
导管损伤导致脑脊液泄漏。
颅内压监测的数据解读
通过监测颅内压力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颅内高压等问题,并 根据数据做出相应的诊疗决策。
颅内压增高及监测ppt课件
![颅内压增高及监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653fdb770bf78a65295464.png)
• 临床常见的脑疝有小脑幕裂孔疝和枕骨大孔 疝。前者多发生于幕上大脑半球的病变,临 床表现为病灶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意识障 碍、对侧偏瘫和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慢、 血压高、呼吸深慢和不规则等;后者主要由 于增高的颅内压传导至后颅凹或因后颅凹本 身病变而引起。早期临床表现为后枕部疼痛, 颈项强直。急性的枕骨大孔疝常表现为突然 昏迷、明显的呼吸障碍(呼吸慢、不规则或 呼吸骤停),心率加快是其特征,也有心搏 随呼吸并停者,而血压增高则不如前者明显。
• 治疗 • 病因治疗: 及时查明和治疗导致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是治疗的根本。 • 一般治疗: 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要注意休息,抬高头 位,限制液量和补盐量。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 • 高渗性脱水剂: 这种药物只能适用于血脑屏障相对 完整的患者,对于血管源性脑水肿来说,对其病变 部位不能起到脱水的作用。 • 甘露醇: 是最为常用的高渗性脱水剂,一般为20 %的溶液。常用剂量是每次125~250m1,快速静 滴,根据情况可以每4h, 6h和8h各1次。用药的间 隔时间不得长于每8h 1次。最大的副作用是肾脏损 害。
• 实施有创ICP监测的方法有四种 • (1)脑室内测压:在颅缝与瞳孔中线交点 处行颅骨钻孔并行脑室穿刺,或在手术中置 入细硅胶管,导管可与任何测压装置相连接. • 脑室内测压最准确,且可通过引流脑脊液控 制颅内压,但有损伤脑组织的风险,在脑严 重受压而使脑室移位或压扁时也不易插管成 功。此外,导管也容易受压或梗阻而影响测 压的准确性。脑室内测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感染,因此管道内必须保持绝对无菌并防止 液体返流。
• ICP的正常范围为0.80~1.6kPa, 2.0kPa即被认为ICP增高,达到2.67kPa 是临床必须采取降压措施的最高临界,这 时脑容量极少的增加即可造成ICP急剧上升。 对具体病人来说,容积-压力关系可以有所 不同,并取决于脑容量增加的速度和颅内 缓冲代偿能力。作为对这种脑顺应性测试 的一种方法,可以向蜘蛛膜下腔内注入或 抽出lml液体,如 ICP变化0. 4kPa,即表 示颅压缓冲机制已经衰竭而必须给予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躁
躁动可使ICP增高(患者躁动时ICP
动
波动明显,应检查传感器探头固定
是否牢固,是否因体位变动而牵拉
探头),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阻不引 塞畅流
或管
观察脑室引流管是否通畅,如果引 流不畅、阻塞,检测仪会显示ICP 持续增高。护理此类患者,要妥善 固定、定时观察引流管的位置,警
惕发生引流管堵塞或脱管。
2020/5/7
颅内压监护技术
神经外科
-
1
项目背景
颅内压的定义与正常值
颅内压(ICP)的定义:是指颅内容物对 颅腔所产生的压力,通常用脑脊液的压 力来代表。
正常值: 成人 70-200 mmH2O(5-15 mmHg);
儿 童 50-100 mmH2O ( 47.5mmHg)。
颅内压增高是导致病人病 情恶化、预后不良或死亡 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
11
项目完成情况
2014年3月至今共完成17例病人,除一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 死亡,一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带管出院,其余病人均治愈 或好转出院,无一例颅内感染发生。
2020/5/7
-
12
项目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发展,ICP监测方法取得了较大的 进步,逐渐从创伤性监测向无创性监测发展,无创性监测是大 势所趋
2020/5/7
-
3
我科已有的颅内压监护仪
美国CAMINO MPM-1 型
强生Codman ICP监护仪
2020/5/7
-
4
连接缆线
操作步骤 打开主机上的 On/Off 键,并等待屏幕 出现提示信息
打开探头包,将探头接 到监护仪缆线上
机器自检后,提示您按清零键 ZERO。取 灭菌生理盐水,将探头放在水平面下方, 按清零键 ZERO。机器显示正在清零。
2020/5/7
-
5
零偏移值(参考值)将显示在主屏幕上, 同时被记录在缆线的存储芯片上。请在探 头的空白处记下数值备用。
操作步骤
取下探头,保持传感器与颅内 压监护仪链接
按下确定键,即可 显示颅内压。
菜单选择 1)是否打开警报铃 2)报警上下键设置 3)选择并进行手工调零
2020/5/7
-
6
项目开展情况一
15
10
5
0
2020/5/7
-
8
术 后 第 3 天 , T 38.7℃,BP
152/89mmHg,HR 120次/分, 仍贫血,
血常规
Hb 60g/L,RBC
2.01*1012/L,CVP 10mmHg
ICP未见进行性增高,继续输、扩 容、补液、补充白蛋白等支持治疗
项目开展情况一
术后第4天,T 38.1℃,BP 142/81mmHg,HR 118次/分, CVP 6mmHg 预防颅内感染,硬膜下型传感器探头拔 出
由接触式向非接触式发展,由近距离向远距离遥感发展。 监测与图像及信号处理广泛结合,与生物工程、电气工程、理
学结合紧密;寻求更安全、更方便、更精确、更经济的监测方 法。
2020/5/7
-
13
谢谢聆听!
深圳市第八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
14
颅内压监测技术在省级三甲医院已 使用较为广泛,强生Codman 多参 数颅内压监护仪,即可进行硬膜下 又可进行脑室内颅内压监护,同时 具有外引流作用。
颅内压监测方法
1. 腰椎穿刺 2. 脑室内监测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ICP监测的金
标准 1. 脑实质内监测 2. 蛛网膜下腔监测 3. 硬膜下或硬膜外监测 4. 神经内镜监测 5. 有创脑电阻抗监测(CEI)
2020/5/7
-
7
ICP(mmHg)
ICP(mmHg)
术 后 T 37.3℃ P103 次 / 分 BP122/66mmHg
ICP维持在3~5mmHg
25
20
术后当天
15
10
5
0
项目开展情况一
术后第1天ICP监测提示ICP基本在
20mmHg以下
未用甘露醇、高渗生理盐水等脱水
剂
25
术后第一天
20
25
25
20
术后第3天
20
15
15
10
10
5
5
0
0
术探术后探头后第头拔第4出拔天4出天
ICP(mmHg) ICP(mmHg)
2020/5/7
-
9
制定操作流程
项目开展情况二
组织培训考核
2020/5/7
-
10
护理要点
困或尿 难排潴
便留
导尿管阻塞或患者用力排便均可使 ICP增高,因此保持导尿管的通畅、 解除排便困难是颅内压监测中的重 要护理措施。
颅内压监测是诊断颅内高 压最迅速、客观和准确的 方法,也是观察病人病情 变化、早期诊断、判断手 术时间、指导临床药物治 疗,判断和改善预后的重 要手段。
2020/5/7
-
2
项目背景
颅内压增高是导致病人病情恶化、 预后不良或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
颅内压监测方法是诊断颅内高压最 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观 察病人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判断 手术时间、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判 断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