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系简帛_心部字族_与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_雷黎明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这些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1)研究范围基 本限定于《说文》。罗文虽将研究范围扩充到战国文字、
金文和甲骨文, 但成文较早, 近出古文字材料未及收 录。 (2)研究对象限定为“心部字”。 尽管有些字从“心”, 但《说文》归入他部,因而未作为研究对象。 (3)意义范 畴局限于本义。 固然,“心部字”的本义能够反映先民的 思维心理, 但其他字义或许更是先民思维意识的具体 化,不宜缺失。
057 /
理 论 月 刊 2017.05
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至(七)、清华大学藏战国 竹简(壹)等,总字量达 77576 字,基本涵盖了目前已公 开刊布、 文字考释研究较为成熟的绝大多数楚系简帛 文献。 从这些材料清理出的“心部字族”基本具备了全 纳性。
1 楚系简帛“心部字族”的存现特征
个体形态和个体量是反映事物存现特征的两个主 要因素, 因而可以从字形和字量两个方面考察楚系简 帛“心部字族”的存现特征。
2.2 通假义比重较大 根据性质,汉字的字义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假 借义和通假义四类。一般说来,前面三类是汉字字义系 统主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稳定性、传承性;而通假义是 汉字使用过程中, 临时借用其他字表示一定的语词而 产生的意义,不具有稳定性、传承性。 一定文献中通假 字(义)数量的多寡是衡量该文献文字使用规范程度的 度量衡。 那么在楚系简帛文献“心部字族”字义系统中, 通假义有多少,占据怎样的比重呢? 根据笔者统计, 在楚系简帛 “心部字族” 的总共 312 个 字 义 中 , 通 假 义 有 167 个 , 占 总 字 义 量 的 53.5%;“心部字族”共 154 个字,85 个都拥有数量不等 的通假义,占总字量的 55.2%;甚至有些文字的全部字 义都是通假义,这类字共有 47 个,分别为: 、息、戁、 恃、 、懋、□、慆、悁、忧、□、惎、懌、 、 、 、 、 、忨、 、 、惝、懽、□、 、伪、愋、 、 、憏、慬、 、 、 、 、 、 、懠、愇、意、 、悞、恙、 、惜、 、 。 在楚系简帛 “心部字族”字义系统中,通假义占据着半壁江山,说明 了楚系简帛文字数量的有限和用字的极不规范。 2.3 虚词义极度稀少 古代汉语虚词有些是由实词虚化发展而来的,有 些是借用同音的实词来表示。 然而,“心部字族”受其所 从形符“心”的意义范畴的限制,较少用来表示虚词义; 也很少通过借用的方式来表示虚词义。根据统计,在楚 系简帛“心部字族”的字义系统中,虚词义只有 10 个,
2 楚系简帛“心部字族”的表义特征
汉字对汉民族历史文化的承载主要表现在其强大 的表义能力之上,因而要从楚系简帛“心部字族”审视 先民的思维意识,必须将其表义特征作一探讨。经过分 析,我们发现楚系简帛“心部字族”在表义方面具有以 下特征。
2.1 字义量迅猛增加
排除表义不明的文字和表示人名、 地名等特殊专 名的字义,可将甲骨文、战国前金文及楚系简帛文献中 以“心”为形符的文字及字义量作一统计,见下表 4: 表 4:甲骨文、战国前金文及楚系简帛“心部字族”字义量统计表
[ 关键词 ] 楚系简帛;心部字族;存现;表义;文化
[DOI编号]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5.010
[ 中图分类号 ] H12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4-0544(2017)05-0057-06
先民们认为,“心”乃思维之器官,人类的一切思想 和行为都是在“心”的支配下进行的。 这种观念在文字 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中也有体现,特别是以“心”为形 符的字,它们表达的语义更是先民思维意识的直接反 映。 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文字,主要是“心部字”来探讨 先民的思维意识。这种研究早已开启,除散见于相关论 著针对个别“心部字”的探究外,系统研究也已出现。罗 志翔先生《〈说文〉“心部字”研究及溯源》[1]按意义对《说 文》“心部字”进行了分类、溯源,分析了战国、金文、甲 骨文中的“心部字”,还分析了战国“心部字”繁盛的原 因,进而探讨了古人思想和心理的变化历程;林源先生 《〈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2]将语义场理论与隐喻学理 论应用于对文字本义的推源考证,将全部《说文》“心部 字”系联成一个意义体系,通过分类分组考证了“心部 字”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这些系统研究主要以《说文》 所收“心部字”为依据,通过推源“心部字”的本义来探 究先民的思维心理,较为充分。
本文用来清理“心部字族”的楚系简帛材料包括长 沙仰天湖楚墓竹简、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信阳楚墓 竹简、曾侯乙墓竹简、包山楚简、望山楚简、长沙五里牌 楚墓竹简、郭店楚墓竹简、九店楚简、新蔡楚墓竹简、上
基金项目: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SKGG14001)。 作者简介:雷黎明(1978-),男,甘肃通渭人,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 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心”在当时被人为赋予的用于思维的特殊使命让文字
书写者的个人情感影射于这些文字,“心” 符即代替了
上列形符。 (3)给个别字造特殊的“心”符字。 个别后世通行的
非“心”符字,在楚系简帛文字系统中,另造了特殊的以
“心”作形符的字形,与上面第(2)类只是用“心”符取代
其他形符不同, 这类字的形符和声符都与后世通行字
058 /
文史天地
表 3:楚系简帛另造特殊“心”符例举
后世通用字
過
仁
楚系简帛 特殊字形
郭店·五行 17
包山·卜筮 250
“過”,《说文》:“度也。 从辵,呙声。 ”本义为经过,楚
系简帛亦见从辵之形体,作 (郭店·语三 52),引申出 过错义。 为示表义有别,给过错义之“过”另造了从心、 化声的特殊字形。 而后世通行的“仁”字则在楚文字中 全部用从心,身声的字形表示。
1.1 字形方面 在字形方面,楚系简帛“心部字族”的存现具有以 下特征: 1.1.1“心”符形体基本相同,位置较为固定。 汉字形 体演变至楷书,以“心”为形符的字中“心”的形体较为 多样,可作“心”,如“志”;可作“忄”,如“怕”;可作“⺗”, 如“恭”。 在楚系简帛“心部字族”中,“心”符形体除书体 的差异外,基本相同,一般作 (郭店·缁衣 24)①。 受竹简狭长形形制的限制,后世以“心”为形符而 作左右结构的字在楚系简帛中一般作上下结构, 即将 “心”符置于文字的下部。 如“情”字楷书、小篆都作左右 结构,“心”符置于文字左边,而楚简作 (郭店·语二 1),“心” 符置于文字下部。 即使甲骨文、 金文及后世 “心”符置于文字中间的“慶”字,楚简中也常见“心”符 置于文字下部的形体,如 (上一·缁衣 8)②。 此外,在楚 帛书中,尽管不受载体宽度空间的限制,个别后世作左 右结构的“心”部字,帛书中也将“心”符置于文字下部, 如“恻”帛书作 (帛书·甲篇)。 可见,“心”符置于文字 下方是楚系简帛“心部字族”文字形体存现的常态。 1.1.2“心”符的刻意存现。 先民意识中,人类是用 “心”去感知各种纷繁的事物,用“心”去体验各种复杂 的情感, 这种观念沉淀在汉字上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 “心”符的刻意存现,这种现象在楚系简帛文字系统中 表现得更为突出。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非“心”部字添加“心”符。 在楚系简帛文字系统
文史天地
楚系简帛“心部字族”与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
□ 雷黎明 1,2
(1.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
[ 摘 要 ] 楚系简帛“心部字族”指存现于楚地出土简帛文献中所有以“心”为形符的字。 这类字所从“心”符形 体基本相同,位置较为固定,有刻意存现“心”符的倾向;与战国前甲骨文、金文相比,其不重复单字量迅速增加。 这类字字义量丰富,通假义占比较大,虚词义极为稀少,且存在文献类型差异。 它们的存现及表义情况反映出楚 地先民的自我认识已高度深入,心理情感在急遽丰富,主观观照情态行为,品评人、物趋于精微及大力宣扬心性 文化等思维观念意识。
文字系统类型 单字量 字义量
甲骨文 16 7
战国前金文 楚系简帛文字
25
154
31
312
从表 4 可以看出:甲骨文“心部字族”字义量很少, 只有 7 个;战国前金文的字义量共有 31 个,有所增加; 而楚系简帛文献迅猛增加到 312 个,是战国前金文的 10 倍多。 与甲骨文和战国前金文相比,楚系简帛文献 中“心部字族”的单字量迅猛增加,其字义系统更是迅 猛壮大。
不同。 如表 3 所列两字:
①本文所举楚系简帛文字例证的出处在句尾标小括弧注明,括弧中间隔号之前二字为例证出处简称,之后二字为例证所在 篇名简称,数字表示例证所在简号。 如本例“郭店·缁衣 24”表示该例证出自《郭店楚墓竹简》中《缁衣》篇的第 24 简。 下举例 证除所考察字外,一般使用通行字,不再详出隶定。 ②根据统计,在所考察的楚系简帛中,“慶”字凡 27 见,其中“心”符置于文字下方者共 13 见,比例接近一半。
1.2 字量方面 字形方面“心”符的刻意存现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楚 系简帛“心部字族”队伍的庞大。 经过统计,我们考察的 楚系简帛文献共有以 “心” 为形符的不重复单字 154 个。 这个数量与战国之前甲骨文、金文中以“心”为形符 的字和秦“书同文”政策之后小篆中“心部字”的数量相 比如何呢? 根据罗志翔先生统计,以“心”为偏旁的甲骨文共 21 个[1]44。 经过逐一考察,在这 21 个字中,有些并不以 “心”为形符,只是以“心”为偏旁;有些在甲骨文中并不 从“心”。 甲骨文中真正以“心”为形符的字只有 16 个, 可见甲骨文中以“心”为形符的字很少。 罗志翔先生还统计出金文中的 “心部字” 共 60 个 。 [1]37 经过分析考察,这 60 个“心部字”有相当一部分 或不从“心”,或属于战国文字系统,而真正属于战国之 前金文系统的“心部字”只有 25 个。 可见,战国前金文 中“心部字”的数量依然较少。 在《说文》小篆中,“心部字”共有 263 个。 综上,楚系简帛中以“心”为形符的字虽不及《说 文》小篆中“心部字”的数量,但远多于战国前甲骨文、 金文中以“心”为形符的字的数量。 “心部字族”在战国 楚系简帛文献中呈现出迅速膨胀的态势。
2
56
添加“心”
符字形 郭店·性自 上三·亙先 包山·文书 郭店·六德 上六·平王
46
3
173
16
2
(2)用“心”符取代其他形符。 “义近形旁通用”是古 文字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古体形声字中,如 果两种形旁意义相近,即可互相代用,并不因更换形旁 而改变本字的意义”[4]129。 而在楚系简帛文字系统中,尽 管有些形符与“心”符意义并无联系,但也常见用“心” 符取代其他形符的现象, 使得其他字所表示的意义也 具有了一定的主观色彩。据笔者统计,在所考察的楚系 简帛文献中,此类字共 8 个。 如下表二所列:
表 2:楚系简帛“心”符取代其他形符字例举
通用字
哀
肥
勇
欲
常见字形 郭店·五行 包山·卜筮 郭店·成之 郭店·老甲
来自百度文库17
250
9
2
“心”符取代
其他形符的 上五·三德 上二·子羔 郭店·尊德 郭店·缁衣
字形
20
1
33
6
在表 2 中,用“心”符取代的其他形符有“口”“肉”
“戈”“欠”等,而这些形符与“心”符语义并不相关,只是
鉴于上述既有研究的局限,本文拟以《楚文字数字 化处理系统》[3]及其升级版为平台,充分吸收学界已有 相关研究成果, 全面清理楚系简帛文献所见 “心部字 族”, 从历时断代的视角探讨它们的存现及表义特征, 进而探究战国楚地先民的思维意识。 本文所指“心部字 族”是指楚系简帛文献中一切以“心”为形符的字,包括 归入《说文》“心部”的字、本以“心”为形符而归入《说 文》他部的字,以“心”为形符而《说文》未收的字以及本 从其他形符而楚系简帛改以“心”为形符的字等。
中,有部分非“心”部字被竹书书写者刻意添加了“心” 符,也成了“心部字族”的成员。 据笔者统计,在所考察 的楚系简帛文献中,此类字共 13 个。 如下表 1 所列:
表 1:楚系简帛非“心”部字添加“心”符例举
通用字
奮
欲
畏
勞
固
常见字形 上五·三德 郭店·老甲 郭店·五行 上三·彭祖 上四·曹沬
1
2
36
金文和甲骨文, 但成文较早, 近出古文字材料未及收 录。 (2)研究对象限定为“心部字”。 尽管有些字从“心”, 但《说文》归入他部,因而未作为研究对象。 (3)意义范 畴局限于本义。 固然,“心部字”的本义能够反映先民的 思维心理, 但其他字义或许更是先民思维意识的具体 化,不宜缺失。
057 /
理 论 月 刊 2017.05
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至(七)、清华大学藏战国 竹简(壹)等,总字量达 77576 字,基本涵盖了目前已公 开刊布、 文字考释研究较为成熟的绝大多数楚系简帛 文献。 从这些材料清理出的“心部字族”基本具备了全 纳性。
1 楚系简帛“心部字族”的存现特征
个体形态和个体量是反映事物存现特征的两个主 要因素, 因而可以从字形和字量两个方面考察楚系简 帛“心部字族”的存现特征。
2.2 通假义比重较大 根据性质,汉字的字义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假 借义和通假义四类。一般说来,前面三类是汉字字义系 统主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稳定性、传承性;而通假义是 汉字使用过程中, 临时借用其他字表示一定的语词而 产生的意义,不具有稳定性、传承性。 一定文献中通假 字(义)数量的多寡是衡量该文献文字使用规范程度的 度量衡。 那么在楚系简帛文献“心部字族”字义系统中, 通假义有多少,占据怎样的比重呢? 根据笔者统计, 在楚系简帛 “心部字族” 的总共 312 个 字 义 中 , 通 假 义 有 167 个 , 占 总 字 义 量 的 53.5%;“心部字族”共 154 个字,85 个都拥有数量不等 的通假义,占总字量的 55.2%;甚至有些文字的全部字 义都是通假义,这类字共有 47 个,分别为: 、息、戁、 恃、 、懋、□、慆、悁、忧、□、惎、懌、 、 、 、 、 、忨、 、 、惝、懽、□、 、伪、愋、 、 、憏、慬、 、 、 、 、 、 、懠、愇、意、 、悞、恙、 、惜、 、 。 在楚系简帛 “心部字族”字义系统中,通假义占据着半壁江山,说明 了楚系简帛文字数量的有限和用字的极不规范。 2.3 虚词义极度稀少 古代汉语虚词有些是由实词虚化发展而来的,有 些是借用同音的实词来表示。 然而,“心部字族”受其所 从形符“心”的意义范畴的限制,较少用来表示虚词义; 也很少通过借用的方式来表示虚词义。根据统计,在楚 系简帛“心部字族”的字义系统中,虚词义只有 10 个,
2 楚系简帛“心部字族”的表义特征
汉字对汉民族历史文化的承载主要表现在其强大 的表义能力之上,因而要从楚系简帛“心部字族”审视 先民的思维意识,必须将其表义特征作一探讨。经过分 析,我们发现楚系简帛“心部字族”在表义方面具有以 下特征。
2.1 字义量迅猛增加
排除表义不明的文字和表示人名、 地名等特殊专 名的字义,可将甲骨文、战国前金文及楚系简帛文献中 以“心”为形符的文字及字义量作一统计,见下表 4: 表 4:甲骨文、战国前金文及楚系简帛“心部字族”字义量统计表
[ 关键词 ] 楚系简帛;心部字族;存现;表义;文化
[DOI编号]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5.010
[ 中图分类号 ] H12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4-0544(2017)05-0057-06
先民们认为,“心”乃思维之器官,人类的一切思想 和行为都是在“心”的支配下进行的。 这种观念在文字 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中也有体现,特别是以“心”为形 符的字,它们表达的语义更是先民思维意识的直接反 映。 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文字,主要是“心部字”来探讨 先民的思维意识。这种研究早已开启,除散见于相关论 著针对个别“心部字”的探究外,系统研究也已出现。罗 志翔先生《〈说文〉“心部字”研究及溯源》[1]按意义对《说 文》“心部字”进行了分类、溯源,分析了战国、金文、甲 骨文中的“心部字”,还分析了战国“心部字”繁盛的原 因,进而探讨了古人思想和心理的变化历程;林源先生 《〈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2]将语义场理论与隐喻学理 论应用于对文字本义的推源考证,将全部《说文》“心部 字”系联成一个意义体系,通过分类分组考证了“心部 字”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这些系统研究主要以《说文》 所收“心部字”为依据,通过推源“心部字”的本义来探 究先民的思维心理,较为充分。
本文用来清理“心部字族”的楚系简帛材料包括长 沙仰天湖楚墓竹简、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信阳楚墓 竹简、曾侯乙墓竹简、包山楚简、望山楚简、长沙五里牌 楚墓竹简、郭店楚墓竹简、九店楚简、新蔡楚墓竹简、上
基金项目: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SKGG14001)。 作者简介:雷黎明(1978-),男,甘肃通渭人,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 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心”在当时被人为赋予的用于思维的特殊使命让文字
书写者的个人情感影射于这些文字,“心” 符即代替了
上列形符。 (3)给个别字造特殊的“心”符字。 个别后世通行的
非“心”符字,在楚系简帛文字系统中,另造了特殊的以
“心”作形符的字形,与上面第(2)类只是用“心”符取代
其他形符不同, 这类字的形符和声符都与后世通行字
058 /
文史天地
表 3:楚系简帛另造特殊“心”符例举
后世通用字
過
仁
楚系简帛 特殊字形
郭店·五行 17
包山·卜筮 250
“過”,《说文》:“度也。 从辵,呙声。 ”本义为经过,楚
系简帛亦见从辵之形体,作 (郭店·语三 52),引申出 过错义。 为示表义有别,给过错义之“过”另造了从心、 化声的特殊字形。 而后世通行的“仁”字则在楚文字中 全部用从心,身声的字形表示。
1.1 字形方面 在字形方面,楚系简帛“心部字族”的存现具有以 下特征: 1.1.1“心”符形体基本相同,位置较为固定。 汉字形 体演变至楷书,以“心”为形符的字中“心”的形体较为 多样,可作“心”,如“志”;可作“忄”,如“怕”;可作“⺗”, 如“恭”。 在楚系简帛“心部字族”中,“心”符形体除书体 的差异外,基本相同,一般作 (郭店·缁衣 24)①。 受竹简狭长形形制的限制,后世以“心”为形符而 作左右结构的字在楚系简帛中一般作上下结构, 即将 “心”符置于文字的下部。 如“情”字楷书、小篆都作左右 结构,“心”符置于文字左边,而楚简作 (郭店·语二 1),“心” 符置于文字下部。 即使甲骨文、 金文及后世 “心”符置于文字中间的“慶”字,楚简中也常见“心”符 置于文字下部的形体,如 (上一·缁衣 8)②。 此外,在楚 帛书中,尽管不受载体宽度空间的限制,个别后世作左 右结构的“心”部字,帛书中也将“心”符置于文字下部, 如“恻”帛书作 (帛书·甲篇)。 可见,“心”符置于文字 下方是楚系简帛“心部字族”文字形体存现的常态。 1.1.2“心”符的刻意存现。 先民意识中,人类是用 “心”去感知各种纷繁的事物,用“心”去体验各种复杂 的情感, 这种观念沉淀在汉字上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 “心”符的刻意存现,这种现象在楚系简帛文字系统中 表现得更为突出。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非“心”部字添加“心”符。 在楚系简帛文字系统
文史天地
楚系简帛“心部字族”与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
□ 雷黎明 1,2
(1.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
[ 摘 要 ] 楚系简帛“心部字族”指存现于楚地出土简帛文献中所有以“心”为形符的字。 这类字所从“心”符形 体基本相同,位置较为固定,有刻意存现“心”符的倾向;与战国前甲骨文、金文相比,其不重复单字量迅速增加。 这类字字义量丰富,通假义占比较大,虚词义极为稀少,且存在文献类型差异。 它们的存现及表义情况反映出楚 地先民的自我认识已高度深入,心理情感在急遽丰富,主观观照情态行为,品评人、物趋于精微及大力宣扬心性 文化等思维观念意识。
文字系统类型 单字量 字义量
甲骨文 16 7
战国前金文 楚系简帛文字
25
154
31
312
从表 4 可以看出:甲骨文“心部字族”字义量很少, 只有 7 个;战国前金文的字义量共有 31 个,有所增加; 而楚系简帛文献迅猛增加到 312 个,是战国前金文的 10 倍多。 与甲骨文和战国前金文相比,楚系简帛文献 中“心部字族”的单字量迅猛增加,其字义系统更是迅 猛壮大。
不同。 如表 3 所列两字:
①本文所举楚系简帛文字例证的出处在句尾标小括弧注明,括弧中间隔号之前二字为例证出处简称,之后二字为例证所在 篇名简称,数字表示例证所在简号。 如本例“郭店·缁衣 24”表示该例证出自《郭店楚墓竹简》中《缁衣》篇的第 24 简。 下举例 证除所考察字外,一般使用通行字,不再详出隶定。 ②根据统计,在所考察的楚系简帛中,“慶”字凡 27 见,其中“心”符置于文字下方者共 13 见,比例接近一半。
1.2 字量方面 字形方面“心”符的刻意存现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楚 系简帛“心部字族”队伍的庞大。 经过统计,我们考察的 楚系简帛文献共有以 “心” 为形符的不重复单字 154 个。 这个数量与战国之前甲骨文、金文中以“心”为形符 的字和秦“书同文”政策之后小篆中“心部字”的数量相 比如何呢? 根据罗志翔先生统计,以“心”为偏旁的甲骨文共 21 个[1]44。 经过逐一考察,在这 21 个字中,有些并不以 “心”为形符,只是以“心”为偏旁;有些在甲骨文中并不 从“心”。 甲骨文中真正以“心”为形符的字只有 16 个, 可见甲骨文中以“心”为形符的字很少。 罗志翔先生还统计出金文中的 “心部字” 共 60 个 。 [1]37 经过分析考察,这 60 个“心部字”有相当一部分 或不从“心”,或属于战国文字系统,而真正属于战国之 前金文系统的“心部字”只有 25 个。 可见,战国前金文 中“心部字”的数量依然较少。 在《说文》小篆中,“心部字”共有 263 个。 综上,楚系简帛中以“心”为形符的字虽不及《说 文》小篆中“心部字”的数量,但远多于战国前甲骨文、 金文中以“心”为形符的字的数量。 “心部字族”在战国 楚系简帛文献中呈现出迅速膨胀的态势。
2
56
添加“心”
符字形 郭店·性自 上三·亙先 包山·文书 郭店·六德 上六·平王
46
3
173
16
2
(2)用“心”符取代其他形符。 “义近形旁通用”是古 文字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古体形声字中,如 果两种形旁意义相近,即可互相代用,并不因更换形旁 而改变本字的意义”[4]129。 而在楚系简帛文字系统中,尽 管有些形符与“心”符意义并无联系,但也常见用“心” 符取代其他形符的现象, 使得其他字所表示的意义也 具有了一定的主观色彩。据笔者统计,在所考察的楚系 简帛文献中,此类字共 8 个。 如下表二所列:
表 2:楚系简帛“心”符取代其他形符字例举
通用字
哀
肥
勇
欲
常见字形 郭店·五行 包山·卜筮 郭店·成之 郭店·老甲
来自百度文库17
250
9
2
“心”符取代
其他形符的 上五·三德 上二·子羔 郭店·尊德 郭店·缁衣
字形
20
1
33
6
在表 2 中,用“心”符取代的其他形符有“口”“肉”
“戈”“欠”等,而这些形符与“心”符语义并不相关,只是
鉴于上述既有研究的局限,本文拟以《楚文字数字 化处理系统》[3]及其升级版为平台,充分吸收学界已有 相关研究成果, 全面清理楚系简帛文献所见 “心部字 族”, 从历时断代的视角探讨它们的存现及表义特征, 进而探究战国楚地先民的思维意识。 本文所指“心部字 族”是指楚系简帛文献中一切以“心”为形符的字,包括 归入《说文》“心部”的字、本以“心”为形符而归入《说 文》他部的字,以“心”为形符而《说文》未收的字以及本 从其他形符而楚系简帛改以“心”为形符的字等。
中,有部分非“心”部字被竹书书写者刻意添加了“心” 符,也成了“心部字族”的成员。 据笔者统计,在所考察 的楚系简帛文献中,此类字共 13 个。 如下表 1 所列:
表 1:楚系简帛非“心”部字添加“心”符例举
通用字
奮
欲
畏
勞
固
常见字形 上五·三德 郭店·老甲 郭店·五行 上三·彭祖 上四·曹沬
1
2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