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诗词]谈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征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af97c1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d.png)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将经典的中国古代诗词作品转化为歌曲形式的音乐创作形式。
它融合了文学、音乐和表演艺术,以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美感。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始于20世纪初,当时一些作曲家开始将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进行音乐化,创作成曲调优美、旋律流畅的歌曲。
这些作品在旋律、节奏和和声上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通过音乐的表达形式传递出深沉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逐渐发展壮大。
一些作曲家和演唱家以及音乐团体开始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的创作和演绎。
他们选取了大量的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从各个时期和不同流派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艺术歌曲。
这些艺术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精湛的演唱和传神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它们通过音乐将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同时,这些歌曲也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使古代诗词的艺术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方面,新一代的作曲家和演唱家涌现出来,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出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使古诗词艺术歌曲更富有现代感和时代特色。
另一方面,互联网和数字平台的兴起为这些歌曲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这一形式的音乐作品。
总的来说,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也让古代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
它们将古代诗词的美与音乐的韵律相结合,通过音乐的形式将古代诗词的情感和意境传递给当代人,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变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d7bf1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d.png)
当代音乐2021年第4期MODERN MUSIC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变与发展朱莹[摘要]古人读书喜欢摇头晃脑,是因为在清朝废科举之前,我们的祖先是用吟诵的方法去读书的。
摇晃脑袋,就是为了跟着诗句的节奏,更好地体会个中韵味,可见中国古诗词与音乐是早有渊源的。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经历不同时期的演变,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方式,这是中华民族代代流传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是历代声乐艺术的结晶。
从而通过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史、一个朝代的兴衰史。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变;发展[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4-0081-0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上溯夏商、先秦时代,再历经春秋战国,经过《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绝律诗、词曲、琴歌、元散曲、明清小曲等,不同声乐体裁的演变,且均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历代音乐艺术的精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变历程以时间为序,可分为古代艺术歌曲、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
⑴绝大部分古代艺术歌曲的原音乐已遗失,只有文字诗词流传至今。
当今作曲家结合创作新意与手法,借鉴古代声乐艺术,如昆曲、琴歌等创作,再结合西洋作曲技法,创新探索出具有中国古韵今声的艺术歌曲。
一、古代艺术歌曲(一)夏、商———诗词歌曲的开始《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易经•泰》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坚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充分说明古代诗乐一体、歌诗同源,上古时期就有大舜作词的《南风歌》。
较为遗憾的诗乐结合的乐谱曲调并未全部传承下来,这样的缺失使得中国古老的歌诗文化难现原有面貌。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留给今人的是无尽的喟叹。
[收稿日期]2020-10-23[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SJA0468)。
[作者简介]朱莹(1987—),女,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9b407b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0.png)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而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以古代诗人的作品为素材,通过重新编曲、填词等形式,将古诗词融入到现代音乐中,让古老的文字与流行的音乐相融合,创作出具有现代气息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发展,最初可以追溯到1906年罗文裕创作的《长恨歌》。
这首歌曲以李白的名篇《长恨歌》为基础,通过搭配乐曲和填词,将这首凄美的古诗词呈现出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好评。
之后,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开始走向成熟。
在20世纪5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迎来了另一波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著名的《渔舟唱晚》和《凌波微步》,这些歌曲通过细腻的音乐表现和清新的填词,将古诗词的意境和深意完美展现出来。
随着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现今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在填词、编曲上更加精细,也更加注重创新。
例如缪镜镇的《夜雨寄北》,就融合了现代电音的元素,让古诗词的美更加立体和鲜明。
同时,古诗词艺术歌曲也正在逐渐走向国际化。
例如华语乐坛著名歌手林忆莲的《采桑子》,就将中国古诗词和西方的流行音乐相结合,演绎出了一曲淋漓尽致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总的来说,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品,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它的价值不仅在于保护和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让人们
重新审视和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让他们的作品成为现代人求索美好生活的源泉和激励。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f982ed86edb6f1afe001f71.png)
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经典古诗词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色的声乐体裁,是上个世纪早期留学归来的音乐家、作曲家根据我国独特的文化元素所创作的一种声乐形式。
经过几代人的创作和努力,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已经成为代表我国独特声乐文化的一颗明珠。
基于此,本文根据时间顺序对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和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为更好的认知古诗词艺术歌曲提供一定的知识梳理基础。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歌曲创作;发展一、引言与其他体裁的歌曲相比,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显著特点就是其歌词全部从我国古典的诗词中得来。
我国的古典诗词具有意境高远、内涵深邃和神韵独特的特点,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篇章。
将古典诗词与歌曲进行融合,创作出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提升了音乐创作的内涵,创新了音乐创作的视角,而且还将我国古典诗词用一个独特的途径进行传颂和宣扬,在经典文化传播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发展历程根据歌曲创作的技法,可以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以青主、黄自为代表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浪漫派创作技法、以谭小麟为代表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亨氏十二音序列作曲创作技法以及以罗忠镕为代表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
第一,第一阶段——欧洲浪漫派创作技法。
从20 世纪20 年代到40 年代发展起来的欧洲浪漫派创作技法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有青主和黄自。
其中青主在1920 年创作的《大江东去》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被看做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的鼻祖。
黄自先生是这一发展阶段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佼佼者,分别以谱写了白居易的《花非花》、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辛弃疾的《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有怀》等诗词歌曲,在黄自先生的诗词歌曲中既蕴含了欧洲浪漫派音乐的韵味,又体现了这些古诗词本身的内涵,将两者之间进行融合创作,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歌曲形象[1]黄自先生的诗词创作理念对这一时代甚至是后来的很多的音乐作曲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艺术,中国,诗词]谈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征
![[艺术,中国,诗词]谈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6d12d9269eae009591becb6.png)
谈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征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是采用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诗词为歌词,在谱曲、配器、伴奏与唱法等方面都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声乐作品。
音乐结构简练且运用乐器伴奏,具有格调雅致、高尚的特点。
中国的诗词艺术歌曲产生于传说中的皇帝时代,起初指的是由乐器伴奏的燕射歌辞和郊庙歌辞等用于仪式性的雅乐歌曲。
所谓燕射歌辞和郊庙歌辞是指在朝廷宴会等重大节日上和古人祭祀尊奉上天所用的乐歌。
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的诗词歌曲逐步发展,出现了多样化的题材形式。
从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体歌曲、琴歌、元散曲、明清小曲等不同题材的逐渐演变,中国的诗词艺术歌曲展现出了多姿的艺术风貌。
现存创作诗歌的总集,有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这些自度曲雅致优美,风格高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
除《白石道人歌曲》以外,在清代还有《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其中收录了一百七十多首唐宋词体歌曲。
清人又用九宫大成体例对其他的唐宋词进行谱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艺术歌曲出现了新的发展阶段,西方作曲技法的传播与渗透、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巧妙地运用,造就了不拘一格的中国艺术歌曲的词体风格。
这个时期主要是以青主与黄自的创作为代表。
青主率先采用西方的作曲技法为中国古典诗词谱曲,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开创了新境界,确立了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黄自致力于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注重词曲的紧密结合,充分表现了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的特征,其中《点绛唇》、《玫瑰三愿》、等都是他近代诗词歌曲的代表作品。
一、诗词的意境美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诗歌与音乐是密切联系的,诗歌具有文学和音乐的双重特性诗,从原始的诗、乐、舞为一体的大型乐舞形式到诗经、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是诗与乐完美结合的典范。
艺术歌曲这种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歌曲类型,所选用精致、简单、情感细腻的诗词作为歌词而进行谱曲,诗词艺术歌曲讲求的是诗词与音乐互为融合的意境美。
古诗词把雅作为其审美核心,具有含蓄古典的韵味,诗词从内容到形式风格典雅精致,情感细腻,其丰富的意象、含蓄的韵味、深邃的意境、工整的音节等,都体现出诗词意境典型的的艺术性。
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古代衍变与近代发展
![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古代衍变与近代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2c524066bd97f192279e9ef.png)
如果古诗词在 中国古代传 统文学史上的发展可谓 “ 历史悠久 ”,那么 以其为词 ,“ 源远流长 ”。只要 我们 仔细翻阅史料 ,就不难发现 ,其实早在原始社会末期 ,我 国就 已有 “ 仓颉始造文字 、 伶伦取竹制律 ”的相关记载 ,其中,相传于黄 帝时期创作而 经后人写定的民间歌谣 《 弹歌 》: “ 断竹 ,续竹; 飞土,逐夫 ” ,
传 的一般民歌 ,实现 了古代诗歌 向艺术歌 曲的过渡和 转变 。 到 了汉代 ,专 门从事音乐 管理 的乐府机 构正式成立。这期间 ,无论是各地流传的 民间歌谣 ,还是文人 自创的诗歌佳作 ,
大都 以乐府歌词的形式被搜集入编 ,并 由乐师在保 留其原有叙事 内容 的基础上 ,运用灵活 的音乐技巧 ,重新对其进行添谱 配 乐,创作 出吻合汉代 审美 需求的乐府 诗歌,如 《 孔雀东南飞 》、 《 长歌行》等 。这些诗歌,叙事完整、思想鲜 明、韵律优美 、
清令 , 还是现代再创再编 的古词新谱或古 曲新唱 , 归根结底 , 都是 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今高雅音乐的完美结合 , 它们词藻精炼,
意境幽远 ,内涵丰富 ,影响广泛 。在 中华 民族 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 ,这些古诗词艺术歌 曲,就犹如一座通感诗歌之美 和 音 乐 之 美 的古 老桥 梁 , 早 已深 深 植 根 于 广 袤 厚 重 的 文 化 艺 术 沃 土 之 上 , 虽历经千百年沧桑更迭 , 却 仍 生 生 不 息 ,久传 不竭 。 纵观 中国文 学史和西方音乐史 ,古诗词 艺术歌 曲基本 上是沿着 诗经、楚辞 、乐府、唐诗 、宋 词、元 曲、明清小令及近现
而 《 楚辞》作为 战国时期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则多以伟大诗人屈原的辞赋作品为主,如 《 离骚》 、 《 天 问》、 《 九 歌 》等经典传世篇章均被包含其 中,它们 以其丰 富的文学样式 ,与楚国当地较为流行的方言声韵或风俗 曲调进行巧妙融合 ,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3d36c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f.png)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这一话题非常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千百年来,古诗词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人们通过古诗词艺术来传达观念,滋养理念,表达情感,传承文化。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也因此显得尤其重要。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1、歌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往往充满着浓厚的古典情怀,其中包含了许多古诗词形式,如歌赋、抒情、离骚等。
歌词中把表达更为主导,多数是言语文学形式。
歌词中经常包含着许多典型的古典文学图像,例如山水画、荷花、春江花月夜等,使曲调更加的贴切深情,也使诗词的审美特色更加的鲜明。
2、旋律旋律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营造出表达的氛围,同时也往往反映出古典文学的审美特征。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节奏往往受到古典文学的影响,慢板的旋律更多的体现出深情,而快板的旋律则显得活泼欢快。
3、舞蹈舞蹈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表演,而是运用现代舞蹈理论,结合古代古典文学、古诗词艺术歌曲,表达出古典文学审美特征和情怀的一种舞蹈形式。
舞蹈中动态的姿态犹如艺术家用着笔来写自己的故事,将古典文学的美融入其中,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受。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价值1、传承古典文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不仅表现在其审美特征上,更表现在其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上。
中国古典文学与古诗词艺术歌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将古诗词及其传统艺术技巧重新诠释,使其传统文化不断得以保留与发扬。
2、激发观众情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也表现在其激发观众情感的特点上。
通过旋律的节奏,歌词的表达,舞蹈的技巧,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古典文学的文化景观和情怀,也因而激发出观众的情感。
因此,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十分重要,其审美特征表现在歌词、旋律和舞蹈上,其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承古典文化和激发观众情感上。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172d98ccc22bcd126ff0c9e.png)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摘要:文章论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其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特征,分三个阶段撷取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将其作品及创作技法作了一番简要综述,使这一具有中国神韵的艺术歌曲的发展概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关键词:艺术歌曲古诗词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最显着的特征是歌词全部来源于古典诗词。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株绚丽的奇葩,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
它以洗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深邃的内涵,传达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神韵。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其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毋庸置疑的。
就音乐创作而言,古典诗词曾激发了无数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写下了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以青主、黄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选用古代诗词创作艺术歌曲,那些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艺术歌曲至今仍是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精品之作。
时至今日,有更多的作曲家把目光投向了古典文学的“宝藏”,那些传颂了千百年的古代诗词几乎成了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
本文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在不同历史阶段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作一番综述和比较,以揭开它那颇具神秘色彩的面纱,使其创作和发展的概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从创作技法上来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技法上大多采用欧洲浪漫派晚期的创作技法。
这一时期青主创作了《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这是两首艺术造诣达到较高境界的作品,其中《大江东去》创作于1920年青主留学德国之际,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
黄自先生毫无疑问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诗歌和音乐相结合的声乐作品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黄自以中国古代诗人的诗词为题材作曲,谱写了《花非花》(白居易)、《峨眉山月歌》(李白)、《点绛唇·赋登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等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成就及其艺术特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成就及其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96fb17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79.png)
140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在博大的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无疑是一块十分夺目的瑰宝。
古代诗歌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早在原始时期,在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中,由于力量的张弛使用和工具的运用,劳动者会自然而然、情不自禁地发出各种劳动的呼号,这些呼号的高低起伏、停顿间歇及其在一定时间内的重复变化就产生了简单的节奏。
当这些富有节奏的呼号变化与劳动者情绪的精练语言表达相结合时,便产生了一种富有感情色彩并有韵律的语言形式,这就是古代诗歌的起源。
一、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是诗歌和散文,主要表现为《诗经》和《楚辞》的双峰并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其中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其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意蕴深刻,语言优美,手法多样,根据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
其中,“风”是精华部分,主要通过民歌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现实。
而后,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楚辞的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这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因此,楚辞又称为骚体。
其特点是长短不一、形式灵活。
除屈原之外,楚辞代表作者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后人常将《诗经》中的“风”与《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代称各种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两汉时期,文学主要成就在于汉赋和乐府诗。
就其基本倾向而言,汉赋主要属于以歌颂功德为主的宫廷文学,根据篇幅长短可分为大赋和小赋。
大赋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历时400多年。
由于在形式上更像是楚辞的发展和变种,故通常被人们称为骚体赋,正如班固所言:“赋者,古诗之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成就及其 艺术特色邓成超流也。
”齐梁时刘勰进一步讲:“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
”汉赋主要用问答结构和铺陈手法,大力渲染西汉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鸟赋》等,其主要特点是文饰夸张、场面宏大、辞藻绚丽、晦涩难懂。
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历程
![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9aff3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a.png)
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历程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从20世纪初期开始,中国的艺术歌曲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与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以下是对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历程的详细阐述。
一、20世纪初期至中叶:萌芽与初步发展在20世纪初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西方音乐文化,并将其引入中国。
在这个时期,一些中国的音乐家开始尝试创作具有中国元素的艺术歌曲。
这些歌曲大多以中国传统诗词为歌词,结合西方音乐的作曲技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这首歌曲以中国传统的诗词为歌词,通过西方的音乐技巧,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融合。
这个时期的其他代表作品还包括黄自的《玫瑰三愿》和《春思曲》等。
二、20世纪中叶至70年代:成熟与繁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艺术歌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强调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注重表现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许多作曲家开始将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融入到他们的艺术歌曲中,这使得这些歌曲具有了强烈的中国特色。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牧歌》、《渔光曲》等。
这些歌曲以中国传统的诗词为歌词,结合了民族音乐的元素和现代音乐技巧,成为了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
三、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多元化和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艺术歌曲在70年代至90年代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多元化和创新。
许多作曲家开始尝试在他们的艺术歌曲中融入更多的元素和技巧,这使得这些歌曲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乡愁》、《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
这些歌曲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深热爱。
四、21世纪初至今:新的探索和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艺术歌曲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继续发展。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新的探索和挑战。
许多年轻的作曲家开始在他们的作品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和技巧,这使得这些歌曲具有了更加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感。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艺术特征及演唱意境探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艺术特征及演唱意境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19277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b.png)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艺术特征及演唱意境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意境。
本文将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意境。
一、艺术特征1、情感深沉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十分深沉,它们往往描绘的是对生命、爱情、友情、人生等重要主题的深切思考和感悟,凸显出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感受,给听众带来了深刻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例如《离骚》,作为中国传统叙事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对作者屈原在困境中的思考和感悟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由的珍视和追求,展现出了人类对真、善、美等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
2、意境丰富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意境极其丰富,它们通过独特的形象和语言表现出了各种美好的心境和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夜行船》中的“海棠汀上不胜春”,通过对海棠和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十面埋伏》中的“万里长征人未还”,则表现出了长征途中的辛苦和困难,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3、音乐格调高雅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格调高雅、典雅,它们通常采用传统民乐的演奏形式,音乐旋律和配器都非常考究,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例如《汉宫秋》中采用了古筝、胡琴等传统民乐器演奏,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集成和华夏文明的独特韵味。
二、演唱意境1、以情传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方式通常力求贴近情感,在演唱时要充分理解歌词含义,通过细节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将歌曲中的深情和思考传达给听众。
例如《半夜心事》中,演唱者通过细腻的嗓音和真挚的情感,将作者的忧伤、无助和孤独表达得淋漓尽致,引起了听众的共鸣和共情,使听众在情感上与歌曲产生了共鸣。
2、形神兼备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演唱者不仅要讲究情感的表达,还要注重形神兼备,通过音乐语言和动作等多种手段,将歌曲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通过背景乐、灯光以及演唱者的动作等多种手段,将歌曲的氛围和情感表现得鲜明动人。
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2bba134915f804d2b16c193.png)
■ 陈星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摘要:中国艺术歌曲是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多次交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洗礼和磨练。
艺术歌曲是在抒情歌曲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所以只有正确地理解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推动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发展,才能使艺术歌曲的风格更加的民族化,更具有时代性等特征。
艺术歌曲主要来源于诗歌,逻辑比较严谨、个性鲜明、伴奏也是比较讲究的,伴奏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旋律部分是这首歌曲的关键,无论是词曲作者都倾注了很高的精力。
中国艺术歌曲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效果,深受观众的喜爱。
它具有优美的旋律、活泼的音乐语言与诗歌语言浑然于一体等特点,使它们更加拥有华贵的气质。
关键词:起源;艺术歌曲;音乐创作及其发展1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艺术歌曲源于欧洲国家,是在抒情歌曲的基础上产生的。
到了20世纪20年代艺术歌曲走进了中国并使人们逐渐认识和使用,对于中国来讲艺术歌曲是借鉴过来的新元素,“艺术歌曲”做为一种外来的声乐艺术体裁,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形式结构特点和重诗情表现的音乐风格。
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以新中国的成立为例,可分为两个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艺术歌曲转入中国之初就在很高的起点上得到了发展。
以萧友梅、吴梦非等为代表的一些音乐家,在那时期各国倡导美育思想的影响下,在各地组建了一些新型乐团,这就为音乐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冼星海、聂耳之后,以更加广泛的题材,谱写了大量的艺术歌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艺术歌曲作品不断的发展。
作曲家施光南、徐沛东、谷建芬等创造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像雪花天上来》、《我们是黄河泰山》等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在中国创作起步较晚,一大批作曲家先后写下了很多经典的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的曲调多由作曲家精心谱曲与伴奏,所以每一首艺术歌曲听起来旋律非常优美、包涵着一种诗意意境能使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艺术歌曲不同于其他歌曲,是因为它的歌词来源于诗歌,篇幅较短、内容含蓄。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c09460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8.png)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它的特点体现在古典诗词的语言、形式、内容和表演形式上。
一、语言上的特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语言特点是以古典汉语为主,语言表达准确、精练,句式多变,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古诗词中的词语多是古典词汇,但也有一些现代词汇,诗词的表达技巧极其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把文字描绘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用“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句,表达了思乡之情,句句精炼,把月光、明月、故乡的意境深深勾勒出来,让人感受到思乡之情的深刻。
二、形式上的特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形式上有很多特点,比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绝、七绝等,其中以五言绝句最为常见,它的特点是每句五言,每两句以一个押韵结尾,押韵可以是双韵、联韵、复韵等,其中的押韵技巧极其精湛,有的古诗一句押韵,句句押韵,把诗的表达效果增强了不少。
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其中前两句和后两句均以双韵结尾,把萧瑟的雨夜气氛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寂寞凄凉的孤独之情。
三、内容上的特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内容上,多涉及山水、花鸟、古今故事、思乡、思念、爱情等,表达的情感极其丰富,把美好的情感传达给听众,让人感受到古典文化的浓郁气息。
例如,李商隐的《无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描写了春日红豆的情景,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句句简练,却把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爱情气息。
四、表演形式上的特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表演形式上,多以朗诵的形式来表演,朗诵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节,用不同的声调、不同的语调来表达,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来表达诗词的内涵,让听众感受到诗词中的情感。
例如,汪洋朗诵《清明》,他用深情的语调和抑扬顿挫的声调,把清明的情景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明的悲凉之中,感受到清明的萧瑟。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 特征 赏析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 特征 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fd4c8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a.png)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特征赏析
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结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旋律和歌词。
中国艺术歌曲的特征之一是注重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
它通常通过深情的歌词和抒情的旋律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承载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青春舞曲,欢乐韵律,宛如一阵清风拂过耳畔。
"
另一个特征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多样性。
它包含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和不同主题的歌曲,如京剧唱腔、民族民间歌曲、流行音乐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艺术歌曲还注重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它常常选用优秀的诗词作为歌曲的歌词,通过音乐和歌词的完美配合,创造出动人的音乐作品。
"歌声婉转,如同诗词的抒发,让人陶醉其中。
"
最后,中国艺术歌曲在表演形式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无论是传统的戏曲演唱还是现代的音乐会演唱,艺术家们都注重舞台表演和声音的处理,力求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更加逼真。
总的来说,中国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赏析这些艺术歌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音乐文化。
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
![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fa7e12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e.png)
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刘晓龙【摘要】艺术歌曲形成于欧洲l8世纪末l9世纪初,是一种抒情独唱歌曲。
艺术歌曲为西方音乐中的声乐体裁形式,我国作曲家将这种形式带回中国后,结合古代的诗词在本土又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形式——古诗词艺术歌曲。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二十世纪音乐领域的重要艺术形式。
它融合了中西音乐元素,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古诗词、传统的五声调式相结合。
本文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形式和演唱形式入手,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 Art song, formed between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19th century, belongs to a kind of emotional solo song. Art song is a vocal music genre in western music, which was brought back to China by Chinese composers and then formed a music form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ing with ancient poems---ancient poem art songs. Chinese ancient poem art song is an important form in musical field in the 20th century for it incorporates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scale.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art features of ancient poem art so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rt forms and singing styles.【期刊名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特征【作者】刘晓龙【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音乐教育系,辽宁大连,1166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14艺术歌曲的特点:歌词多半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有重要地位。
古诗词艺术歌曲探究
![古诗词艺术歌曲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cae87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9.png)
古诗词艺术歌曲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结合了古代诗词的优美意境和现代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为世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发展历程、创作特点以及当代演绎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以中国古诗词为歌词,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法进行谱曲的音乐作品。
这种音乐形式将古代文学精华与现代音乐元素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既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又丰富了现代音乐的内涵。
二、发展历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一些具有民族意识的音乐家开始尝试将古诗词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花非花》等。
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开启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先河。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音乐创作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渴望,古诗词艺术歌曲逐渐成为音乐创作领域的重要分支。
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开始投身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使这一艺术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创作特点1、遵循古诗词韵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采用古代诗词,因此在创作时必须遵循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保持其独特的韵味。
2、现代音乐元素融入: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和乐器,如和声、复调等,以及钢琴、吉他等乐器,为古诗词注入现代音乐元素,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3、意境深远:古诗词艺术歌曲注重表现诗词中的意境和内涵,通过音乐将古诗词中的情感、景象等元素完美呈现出来,让听众感受到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四、当代演绎当代演绎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现代音乐团队的演绎,古诗词艺术歌曲被赋予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和时代感。
例如,著名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蜀道难》经过当代音乐家的重新编曲和演奏,成为了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之作。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古诗词艺术歌曲也越来越多地通过数字音乐平台、现场演出等形式传播给更多的人。
这些现代化的演绎方式不仅拓宽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播渠道,还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和喜爱这种传统艺术形式。
浅析中国近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发展
![浅析中国近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e78dd4ea8114431b90dd8cc.png)
浅析中国近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发展作者:徐明哲来源:《新校园(下)》2015年第07期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开始形成并发展成熟的时期。
近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因为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以及诗词与音乐的高度融合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一时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成功率,成为传唱至今、经久不衰的精品,在我国的歌曲创作和演唱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近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代表作曲家之创作的技法特点的研究,理清这一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情况,了解三位代表作曲家青主、黄自、谭小麟的创作技法特点,从而使歌者在演唱这一时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能够对作品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
青主、黄自、谭小麟是这一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他们曾留学国外,掌握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并将其带入中国,为中国乐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由于三位作曲家自幼接受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的情况了如指掌。
先进的作曲技法结合深厚的古诗词功底,使他们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这些古诗词艺术歌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表达了这个时期的作曲家对生活、对理想、对未来的感慨和憧憬。
作为中国艺术歌曲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代表性歌曲体裁,古诗词艺术歌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注重个人内心感情的表达,用丰富的想象力再现诗词的意境,是我国声乐作品中的宝贵财富,一直以来受到演唱者和声乐爱好者的喜爱。
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美声唱法在中国迅速发展,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中国的盛行局面发生转变。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人们偏重于演唱西方的咏叹调和艺术歌曲,致使许多学生在演唱三位作曲家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时,缺乏汉字吐字润腔的研究,给人的感觉千篇一律,无法把握这些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风格和韵味。
因此,笔者通过对青主、黄自、谭小麟三位作曲家的几首古诗词艺术歌曲代表作的分析研究,理清其发展脉络,对如何准确演绎这一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能够使他们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引起人们的进一步重视和思考,并对今后的声乐演唱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488f5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b.png)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指将优美的古诗词设置为歌曲的形式,通过音乐与声音的相互融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呈现出唯美、深邃、充满韵律美的艺术风格。
在创作和演唱方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一、创作特点
1. 主题鲜明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始终围绕特定的主题,如爱情、自然、人生、乡愁等,这一主题的明确使歌曲更富有感染力,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2. 词曲融合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将诗词搬上歌曲,更注重词曲融合,将诗词与所选乐曲相结合,使乐曲能够更好地表达诗词的深意。
3. 现代化处理
尽管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源自于古代文学,但创作者们在创作中常常会对诗词进行现代化的处理,比如加入电子音乐元素,增加合唱、伴奏等等,使歌曲更贴近现代审美。
二、演唱处理
1. 强调语音
古诗词语言优美、韵律感强,听众更注重歌曲中的语音美。
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把握好语音,让歌曲更具听感和感染力。
2. 表达情感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注重情感表达,演唱者要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将情感传达给听众。
3. 传递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唱者要注意在演唱中传递文化信息,让听众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创作和演唱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创作者和演唱者需要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在不断地探索中不断提高歌曲的艺术水平和感染力。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73295b31eb91a37f0115c4a.png)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从创作技法上来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接下来谈谈以罗忠为代表的“五声十二音”作曲技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罗忠先生于1980年发表在《音乐创作》杂志上的《涉江采芙蓉》,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石破天惊之作。
这是一首严格按照十二音序列音乐的规则来进行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在当时,大部分作曲家对现代创作技法几乎一无所知,十二音体系的作曲方法在人们印象中是与“垂死的帝国主义”“没落的资产阶级”等政治化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写这种东西常常会招灾引祸。
罗忠先生大胆地突破了这个禁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开创了用五声十二音技法作曲的先河。
从此以后,中国内地的作曲家们争先恐后地进行现代作曲技法的补课、探索和实践,出现了一系列利用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的作品,中断了30年的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之路得以延续。
五声十二音序列是罗先生独创的,这种创作实践引领中国音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会通,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采用西方十二音技法,同时又赋予它五声性的内涵,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
罗忠的作品数量繁多,体裁各异。
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在创作题材和所应用的作曲技法方面截然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情趣。
第一阶段创作技法以传统为主,历时17年。
他创作了独唱、合唱曲31首,大部分为艺术歌曲,还有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30余部。
第二阶段迄今26年,创作合唱独唱歌曲19首,全部为艺术歌曲,此外其他体裁的作品数量也很大。
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注重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创作技法以现代为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之初,作曲家基本按照(转第59页)(接第74页)欧洲浪漫派初期的原则来安排调性布局,其间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五声色彩以使作品接近本民族的欣赏习惯,如青主、黄自等。
40年代中后期,谭小麟将亨氏作曲理论带回中国,他本人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征
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是采用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诗词为歌词,在谱曲、配器、伴奏与唱法等方面都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声乐作品。
音乐结构简练且运用乐器伴奏,具有格调雅致、高尚的特点。
中国的诗词艺术歌曲产生于传说中的皇帝时代,起初指的是由乐器伴奏的燕射歌辞和郊庙歌辞等用于仪式性的雅乐歌曲。
所谓燕射歌辞和郊庙歌辞是指在朝廷宴会等重大节日上和古人祭祀尊奉上天所用的乐歌。
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的诗词歌曲逐步发展,出现了多样化的题材形式。
从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体歌曲、琴歌、元散曲、明清小曲等不同题材的逐渐演变,中国的诗词艺术歌曲展现出了多姿的艺术风貌。
现存创作诗歌的总集,有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这些自度曲雅致优美,风格高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
除《白石道人歌曲》以外,在清代还有《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其中收录了一百七十多首唐宋词体歌曲。
清人又用九宫大成体例对其他的唐宋词进行谱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艺术歌曲出现了新的发展阶段,西方作曲技法的传播与渗透、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巧妙地运用,造就了不拘一格的中国艺术歌曲的词体风格。
这个时期主要是以青主与黄自的创作为代表。
青主率先采用西方的作曲技法为中国古典诗词谱曲,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开创了新境界,确立了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黄自致力于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注重词曲的紧密结合,充分表现了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的特征,其中《点绛唇》、《玫瑰三愿》、等都是他近代诗词歌曲的代表作品。
一、诗词的意境美
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诗歌与音乐是密切联系的,诗歌具有文学和音乐的双重特性诗,从原始的诗、乐、舞为一体的大型乐舞形式到诗经、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是诗与乐完美结合的典范。
艺术歌曲这种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歌曲类型,所选用精致、简单、情感细腻的诗词作为歌词而进行谱曲,诗词艺术歌曲讲求的是诗词与音乐互为融合的意境美。
古诗词把雅作为其审美核心,具有含蓄古典的韵味,诗词从内容到形式风格典雅精致,情感细腻,其丰富的意象、含蓄的韵味、深邃的意境、工整的音节等,都体现出诗词意境典型的的艺术性。
艺术歌曲常运用比喻、烘托、象征等借景抒情的手法,或者与赋、比、兴的手法相结合,描绘出令人心神向往的诗化境界,使其淋漓尽致的抒发所要表达的感情。
与此同时,诗词的韵和节律也是非常之重要的,正如黑格尔所认为的,节律和韵甚至比华丽的词藻还要重要,诗词语句的对仗、节奏的抑扬顿挫、语句的平仄关系等共同构成了歌词的声调美和韵律美。
黄自是中国艺术歌曲的一代宗师,对古典诗词的有着非常深的造诣,在创作上,他十分重视歌词的韵味和节律,尤其注重词曲的结合,善于用精炼的语言来表现诗的意境。
二、诗词艺术歌曲的音律美
诗词艺术歌曲最重要的呈现方式是古诗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基本遵循着平长仄短,多调回环、依字行腔等原则。
汉语本身有着音乐性特点,使得诗词艺术歌曲以字调规律为参照,充分发挥诗词的音乐音律美。
词曲间通过一字对多音或长音进行结合,使得每一个字从字头、字腹、到字尾都清晰的显示出其发展的过程,旋律的起伏根据词调的变化、诗词的语音产生
强烈的对比效果,旋律间的高低起伏、音程的大跳与级进的有效结合,使得艺术歌曲的韵律富有动力和色彩性。
黎英海创作的《枫桥夜泊》首次将吟诵性的旋律用于艺术歌曲的创作,这首作品的钢琴部分承担了景色描绘、形象刻画、情绪渲染、声音造型等方面的作用,充分提升了钢琴在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表现力。
在这首作品中,主旋律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雅乐六声和七声调式,钢琴与人声的模仿、对比巧妙地交织成为一个整体,伴奏中运用色彩空洞的纯五度和弦模拟寒山寺的钟声,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这首七绝古诗含蓄、空灵、自然美的独特韵味。
体现了诗词艺术歌曲旋律中独特的音律美。
使得音乐既具有中国古典音乐风貌的同时,又不失现代音乐特色。
三、声腔艺术美
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在汉语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具有其独特的韵味,字正腔圆,依字行腔是对其演唱艺术最基本的要求,元代燕南芝庵的声乐理论著作《唱论》中,通过描述声乐演唱中常见的二十四中弊病,来表现正确的演唱方式,他提出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演唱要求。
明清时期也有众多的演唱理论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美学观念,主要提到的就是声情并茂、字正腔圆,魏良辅曾提到过演唱要吐字扎实、行腔要母音饱满,要依据语气内容来掌握节奏。
长腔与短腔在演唱时需要注意不同的问题,长腔避免拖沓、合理的运用气息的支持,短腔注意要唱的干脆而有力。
在演唱时还应依照汉语发音的特点,读字清晰准确,发声圆润。
诗词艺术歌曲所具有的声腔美、音色美的特征在由石夫所作曲的《长相知》中表现的十分突出。
演唱过程中注重声腔的声调韵味,演唱之前先进行朗读,将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念清晰准确,保持腔圆,字尾收干净,读出诗词的语气,从而把语气带入到演唱的过程中。
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结合清晰准确的语言、优美的旋律曲调、细腻的情感、意味深刻的意境,带给人们丰富的美感与意味隽永的审美意蕴。
四、结语
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是从远古时期走来,又经过新时期不断挖掘、不断发展、不断总结的艺术品,它既保留了我国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与文化特质,又渗透着新时代多元文化的品质,有着鲜明的综合性和独特性,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
当前,诗词艺术歌曲已经被各高等音乐院校选为声乐教材以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加强学生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形成与发展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歌曲艺术特征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旋律美、民族声乐美的把握,这些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