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一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手段,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各种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归纳一下初中语文课程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点。
1. 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明确的对比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句子结构。
通过比喻,我们可以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他是一只奔跑的猎豹",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速度非常快。
2. 拟人拟人是指用人的动作、情感等特点来描写非人的事物,给非人事物以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通过拟人,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情感。
比如,"夜幕低垂,大地沉默了",用来形容夜晚的黑暗和宁静。
3. 夸张夸张是指为了突出某种感觉或者效果,故意把事物的特征或情况形容得异常强烈或者离奇。
通过夸张,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并且引起读者的注意。
比如,"他的胃口大得能吃下一头牛",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食量极大。
4. 反问反问是指作者在陈述某种观点的时候,故意问出一个结果明显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反问,可以增加语言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吗?",通过这样的反问,可以使读者深思自己是否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
5. 排比排比是指在句子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词语来表达连续的意思,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通过排比,可以使句子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且加强表达的力度。
比如,"他是勇敢的、聪明的、善良的,是一个完美的人"。
6. 比照比照是指通过比较来表达某种观点或者意境。
通过比照,可以更好地形容事物和情感,并且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月亮如闪亮的银盘,高悬在夜空中",通过将月亮比喻为银盘,形容了月亮的亮度和夜晚的美丽。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总结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的构成(此构成为大众有特殊的):本体+喻体+比喻词。
值得注意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点。
运用比喻的好处: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很大作用。
它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练明快。
通常比喻分为3种:明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
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比喻句称之为明喻。
例:太阳像个大火球。
太阳:本体;像:比喻词;大火球:喻体。
两者的相似点:热。
暗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
不明显看出来。
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景色:本体;简直:比喻词;山水画:喻体。
两者相似点:绿,都是景色。
借喻:只有喻体。
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必须注意:一、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你说话的对象所熟悉的。
二、与被比喻的事物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不能用来做比。
三、比喻必须爱憎分明,富有感情色彩。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拟人是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
例如:(5)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6)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杨朔:《荔枝蜜》实例证明,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说话作文,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死板的事物活跃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
如果运用得恰当,无疑是会增强表现效果的。
但是,也应注意几点;(一)同样的一个事物,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可能有几种拟人。
(二)拟人一般都是根据事物的本体的特征给以人格化的。
(3)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
2021年中考总复习: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修辞手法
初中阅读理解之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初中语文夸张修辞梳理
初中语文夸张修辞梳理夸张修辞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化,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涉及了夸张修辞的运用,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夸张修辞。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初中语文课本中常见的夸张修辞手法之一:夸张比喻。
比喻是一种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用来揭示被描述对象的特点或者表达情感的修辞手法。
夸张比喻则是在比喻的基础上加大了描绘的程度。
比如《小石潭记》中描述小石潭的“悬崖峭壁,环抱如城,纵横万状,湍急如箭”;还有《余光中全集》中的一句名言:“知识好比烈日,样样都要照到”。
另一个常见的夸张修辞手法是夸张对比。
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强调其中一方的特点或者对比两种情感的强烈对比,以达到表达的效果。
例如《聪明的一休》中,一休的聪明被夸张地描绘为“一休自己捧着空碗到井边,让太阳光照在里面,变成亮堂堂的一碗白米饭,自己一边吃着,一边高兴地笑”。
此外,语文课本中也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述场景的繁华或者人物形象的奇特,以增加细节的生动性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骆驼的脸》中,作者描绘了骆驼的脸:“大而宽的鼻翼,让人肃然起敬;高高隆起的眼眶,让人产生憧憬;宽宽的嘴巴……”。
通过夸张修辞的手法,让读者对骆驼的脸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夸张修辞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运用还包括对人物形象进行夸张描写。
比如《呼兰河传》中,“卖水”,作为劳动者的形象被描绘为“夏天,冷冷的冰倒进水缸,随着鼻子喷气。
冷也好,舒服也好,都有意思”。
这种夸张的描写方式使得这个平凡的劳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课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夸张修辞的运用使得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比如《夏洛的网》中,通过夸张手法描写了一只小猪被育肥的过程,使得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小猪的胖:“一百磅!”、“真是头重脚轻,双腿承受不起,支撑不住,只能坐卧不安……”。
这种夸张的描写方式使得读者对小猪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艺术技巧,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各种修辞手法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技巧的关键。
本文将从字、词、句和篇章四个层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一、字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形容另一个事物,增强描写的效果。
例子:她的笑容好像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2. 拟人:赋予非人或抽象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例子:光芒在夜幕下若有若无地面露出微笑。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突出特点,增强感染力。
例子:她饭量极大,一顿饭能吃掉一头牛。
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类似的词、短语或句子,加强修辞效果。
例子:他要求我们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学习。
二、词的修辞手法1. 褒义反义词:通过使用具有褒义或反义的词语,对事物进行评价或对比。
例子:在她简陋的房间里,却有一种优雅的气息。
2. 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达到简练明了的效果。
例子:他是一头“狼”,嗜血而冷酷。
3. 倍数修饰:用“倍”、“百”、“千”等词修饰表示数量,强调程度。
例子:孩子们欢声笑语,瞬间让这个小屋充满了百倍的幸福。
三、句的修辞手法1.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陈述或命令,增加表达的冲击力。
例子:你说说,谁能不心动呢?2. 省略:在表达中省去某些内容,使语句简练、生动。
例子:他步履轻盈,告别了繁华。
3. 排比句:通过用语和结构的排比,使句子更有节奏感和冲击力。
例子:时光飞快,日月如梭,转眼已到了放假的时候。
四、篇章修辞手法1.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立的事物,突出其中的差异,增加文章的张力。
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河山壮丽的景色。
2. 推理:通过列举事实和推理逻辑,引导读者得出某种结论。
例子:这首诗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因此可以推断作者是一个有才华且情感丰富的诗人。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修辞手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形象地表达某种含义。
比喻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1.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使用了比喻手法来形容眼睛的明亮程度。
2. "他是一只脱颖而出的孔雀",利用比喻来表达一个人特别突出或出类拔萃。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为了强调效果而将事物描述得过分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1. "他高兴得像获得了全世界的宝藏",通过夸张手法来强调一个人的极度高兴。
2. "她哭得像个泪如雨下的小河",通过夸张描述来表达一个人的悲痛之情。
三、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增加情感共鸣。
例如:1. "风儿呼啸着在树林中奔跑",通过拟人手法,将风与奔跑联系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力量。
2. "花儿低声细语,跳跃着迎接春天的到来",通过拟人手法,让花朵具备了说话、跳跃的行为,增添了春天的喜悦氛围。
四、比较比较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其中的差异或相似之处的修辞手法。
比较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特点。
例如:1. "他如一只孔雀般自信,像一只猎豹般迅速",通过比较手法来形容一个人自信和行动敏捷。
2. "她的笑声如清泉般悦耳,如夏日午后的蝉鸣般动听",通过比较来描绘一个人的笑声的美妙和动听。
五、排比排比是将同类词、短语、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并列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的掌握对于提高作文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材中归纳总结出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点。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运用两个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之间的对比来形象地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
比如,“心如杂草般拔不尽”这个比喻,用杂草来比喻内心中纷乱的感觉。
通过比喻,可以使文章的意境更加深刻。
二、拟人拟人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情感或行为,并使之具有形象化的描写。
比如,“树叶沙沙地叫”中的“叫”,通过拟人化的描写使得树叶具有了声音。
拟人化的描写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三、夸张夸张是对于某种事物或情感的描述进行放大或夸大处理,以达到表达强调的效果。
比如,“跑得飞快”、“吓得魂飞魄散”中的夸张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四、反问反问是通过提问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疑问,并且不需要得到实际的回答。
比如,“难道你愿意接受失败吗?”中的反问,通过质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反问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五、排比排比是指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进行并列的表达,以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和修辞效果。
比如,“鱼儿在水里快乐地游着,鸟儿在空中欢快地飞翔,风儿在大地上轻轻吹拂”中的排比句,使得句子的节奏感更加明显。
六、比照比照是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感受。
比如,“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中的比照,通过对春水、春林、春风与你进行对比,突出了“你”的特别之处。
七、借代借代是一种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通过用代表事物的词语来表示实际没有出现的事物或观点。
比如,“饭桌上的勺子被大家分配得均匀”,这里的“勺子”借代了“食物”。
借代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
八、对仗对仗是指在句子结构中,一组语言单位(如词语、短句)在意义内容上相对应,语言形式上对称的现象。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详解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详解在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技巧。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将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手法。
比喻手法常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
比如句子:“她的眼睛像湖水一样清澈。
”这个句子通过将眼睛跟湖水进行类比,使得眼睛的清澈形象更加鲜明且易于理解。
二、拟人手法拟人手法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以便打动读者或增强表达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常用在情感描写或者对抽象概念的说明中,可以使表达更加直观、真实。
例如:“风儿轻轻地亲吻着大地。
”这个句子中,将风拟人化为亲吻者,以便表达出风的柔和的感觉和对大地的关爱之情。
三、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为了增强表达的印象,对事物进行过分或者明显的夸张处理。
夸张手法常常用于幽默作品、夸张的讽刺和强烈的感叹中。
比如:“他的背包重得连大象都能压弯腰。
”这个句子中,明显夸张了行李的重量,以便表达出行李的重。
四、排比手法排比手法是将几个相同或者相似的词语、短语、句子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达到加强表达、形成节奏感和声音美感的效果。
例如:“她激动、兴奋、开心地跳了起来。
”这个句子通过排比的方式,强调了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五、反问手法反问手法是在对方提问时,提出反方向的问题,常用于论辩、抒发情感等场合。
通过采用反问手法,可以让读者更多地思考以及对问题产生共鸣。
比如:“难道你不想成为更好的人吗?”这个句子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方不努力的不解和希望对方变好的愿望,以引发读者共鸣。
六、比拟手法比拟手法是通过明确地指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说明事物的特点和含义。
比如:“她的歌声如同一只鸟儿,在阳光下自由翱翔。
”这个句子通过将歌声比拟为鸟儿的自由翱翔,既形象地描述了歌声的美好,又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歌声的自由韵律。
语文阅读8大修辞手法总结
初中8 大修辞手法1.比喻即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构成。
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喻体指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即联系本体、喻体二者的词语,如“像”“好像”“似”“如”“仿佛”等。
【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2.比拟即把物当作人写、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写的修辞手法,比拟一般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例】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例】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
【例】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3.排比即将三句或三句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例】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4.夸张即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等刻意作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例】他吼一嗓子,十里外都能听见。
【例】他胃口不好,仿佛吃粒绿豆就能饱。
【例】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是桃儿、杏儿、梨儿。
5.反复即根据表达需要,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例】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例】谁知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叶上蠕动呢!6.对偶即将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连的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来表达相关或相对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例】名扬四海声震八方【例】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例】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7.反问即用疑问的句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只问不答。
肯定句用反问的语气叙述出来,表达的是否定的内容;否定句用反问的语气叙述出来,表达的则是肯定的内容。
不能不知道的八种初中语文修辞手法
不能不知道的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初中语文24种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24种修辞手法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初中语文】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修辞方式
【初中语文】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修辞方式【—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修辞方式】,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修辞方式(\"对偶\"\"比喻\"\"拟人\"\"借代\"\"生硬\"\"修辞手法\"\"反反复复\"\"寓意\"寄寓倾注)1、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2、M18x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使用。
例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天歌》以横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有如天马行空,所描写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崇尚的光明幸福的理想世界。
“小时不晓月,怒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其君直至夜?西”“我歌月停留,我舞影杂乱”都就是奇思玩味与自然天真相融合的神来之笔。
3、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比喻寓意:本就是一种把一事物想像成另一本质相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表示比兴。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修辞手法(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附答案)【例题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天才梦张爱玲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
世人原谅瓦格涅①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⑵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
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
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
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
遇到笔画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
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
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自溺。
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
⑶我仅有的课外读物是《西游记》与少量的童话,但我的思想并不为它们所束缚。
八岁那年,我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题名《快乐村》。
快乐村人是一好战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
所以快乐村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大家庭,自耕自织,保存着部落时代的活泼文化。
⑷我特地将半打练习簿缝在一起,预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对这伟大的题材失去了兴趣。
现在我仍旧保存着我所绘的插画多帧,介绍这种理想社会的服务,建筑,室内装修,包括图书馆,“演武厅”,巧克力店,屋顶花园。
公共餐室是荷花池里一座凉亭。
我不记得那里有没有电影院与社会主义——虽然缺少这两样文明产物,他们似乎也过得很好。
⑸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
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⑹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
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象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
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 splendour ”②,“ melancholy ”③,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
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之修辞手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一、比喻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
通常比较完整的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喻事物),喻词(表明比喻关系的词)和喻体(比喻事物)。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比喻的分类1.明喻本体+明显性喻词+喻体,三者缺一不可;喻词必须是“像”“如”“似”“犹”“若”“如同”“好比”“仿佛”等明显性的喻词。
【例句】①残月(本体)像(喻词)一片薄冰(喻体),飘在沁凉的夜色里。
・・—・・2.暗喻本体+暗示性喻词+喻体,暗喻有时可以不使用喻词;暗示性喻词大多是“是”“做”“成”“为”“等于”“当做”等,暗示性比较突出。
【例句】①汗水在他那络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
(有暗示性喻词)②胡宗南这个志大才疏的饭桶,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舍不得,结果把一切都丢得精光。
(无)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
【例句】晚妆新,高绾起乌云。
(把乌黑的发髻比作乌云)(2)比喻的作用4个作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褒贬分明地表达感情;含蓄深刻,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再写上比喻的作用。
、比拟比拟是故意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比拟的分类1.拟人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例:货轮放慢速度在河上滑行。
马达犹犹豫豫地喘息着。
2.拟物故意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例句】①尤其是县政府豢养的警察、警备队、差役这般恶狗,他们怕下乡,下乡也不敢再敲诈。
(把人当做物来写)②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吼”“咆哮”是猛兽震怒时发出的叫声)(2)比拟的作用3个作用:使叙述形象生动;使感情褒贬分明;使气氛更加浓郁。
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汇总-PPT课件-图文
例3: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饱含热情地赞颂了他们所具有了崇高的意志品质。
你也来练一练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我对家的记忆无比清晰,饱含着对家的深深眷恋。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又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本句除了设问外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还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人民子弟兵的拥护和热爱。
谢谢!
夸张
定义:在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艺术上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起到高度强调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夸张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好像下了火。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出来后,地上极度炎热的情况,鲜明地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语言或行动。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树竞相开花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美好。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对于语文的修辞手法,大家了解多少呢?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以下是精心准备的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详细化,叫人便于承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反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总结:一种修辞用的比拟多的就是引用,总是在做阅读题时出现。
修辞手法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详细,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详细,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详细、生动的效果。
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展符合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衬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构造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初中语文阅读常用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阅读常用的修辞手法初中语文阅读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作者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其中,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形象。
拟人则是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或行为方式。
夸张则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点或程度,以突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排比则是通过将一组结构相似或意义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
对偶则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相对应地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效果。
引用则是引用前人的名言、诗句或故事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设问则是通过提出问题并自己回答问题的方式,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则是通过反问句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和表达效果。
反复则是通过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以突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识别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为作品增添趣味和艺术性,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修辞手法,下面我将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和解析。
1. 比喻:把一个事物和另一个具备某种特点或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
通过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形象、生动。
比如:月亮像一只银盘悬挂在天空中。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
通过拟人,可以使作品更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比如:小草欢快地向我招手。
3. 夸张:对客观事物进行夸大描述,以达到强调或引起读者注意的效果。
比如:这个菜又大又圆,能装满一桌子。
4. 暗喻:通过隐晦、间接的方式表达某种含义,增加作品的深度和想象力。
比如:他是校园里的一颗明星,每天都有一群追随者。
5. 反问:提出问题,实际上无需回答,用于强调语气或引发读者思考。
比如:你以为这里是你家吗?6. 排比:通过重复使用同一结构、形式的词语或句子,使句子更加有韵律感,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我爱你,在日光下的阳台上,我爱你,在硕大的书架前,我爱你,在温暖的阳光下。
7. 过渡修辞:通过加入一个或多个连词或介词,使句子或段落之间进行衔接、转变。
比如:前一句提到炎热的夏天,后一句使用“而”来引导,说到凉爽的秋天。
8. 比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比如:父母的爱如同大海一样无边无际,而朋友的爱则如同清泉一般甘甜。
9. 对仗:句子中的词语在结构、形态上相对应,形成一种平衡切换。
比如:春雨洗涤大地,春花点缀园林。
10. 借代: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以便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或引发读者的聪明才智。
比如:你是我的阳光,照亮了我的人生。
11. 象征:用一个具体事物来代表或象征一种更深层次的含义。
比如:白色鸽子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象征着和平与宽容。
12. 借景抒情:通过描述美丽的自然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情。
比如:明媚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缝隙,洒在大地上,恰似漫天金色的花瓣。
初中语文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初中语文九种常见修辞手法初中语文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组成。
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二)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二)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专题☆【修辞手法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其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
所以,在复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的题型。
☆【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一、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是: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1)在群众的呼喝声中,老周夹着尾巴逃跑了。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二、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每到中午,杨老师总喜欢买回七八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呼呼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小周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三、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是增强气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四、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五、反复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如: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六、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是: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七、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是:增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八、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
1、直接引用,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2、间接引用,如: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九、反语例:清国留学生,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十、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十一、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十二、顶真顶真也作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十三、互文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十四、比喻比喻,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比喻的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是乙。
例: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例:(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十五、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特点鲜明的效果。
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2、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3、具体代抽象:例: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4、工具代本体:例: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5、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借喻和借代的区别】1、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句中,“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与“厚障壁”之间有“深、厚、隔开两事物”的相似性,所以是借喻;“南国烽烟正十年”一句中,“烽烟”是外敌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和“战争”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句可以改为“敌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所以是借喻;“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不可以改成“一叶孤舟像帆一样从天地之间驶来”,所以是借代。
☆【象征与借喻、借代的区别】1、象征的含义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它是作者通过眼前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进行丰富的想象或联想,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或思想。
例如:十字架象征神圣、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2、与借喻、借代的区别象征,是用实物来象征虚的概念或情感。
前后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它需要人们的头脑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才能体现两者的关系。
比如乌鸦象征着厄运,那是人们想到乌鸦的形体,想到乌鸦的叫声,又或者想到乌鸦与厄运的偶然联系。
借喻和借代,都是物与物的对应,前后两者是对等的,而且两者有固定的关系。
实战演练: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三者中的哪一种。
1、山上挂着一条白带子。
(借喻)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借代)3、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借代)4、一个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象征)【课后练习】:1、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老杨,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2、以“草萤有耀终非火”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那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木石无意焉有情 B.道是无晴却有晴 C.荷露虽团岂是珠 D.流水无情岂有情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
像一群游吟诗人,不期然地相会在树荫下。
C.想拙政园这样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的园林,在苏州大约有二百多出。
D.他的眼睛宛若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4、对句子的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3)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4)太阳一出,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B.拟人拟人对偶夸张C.比喻对偶排比比喻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5、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1)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2)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3)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
(4)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以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5)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反问对比借代夸张B.反问比喻借代比喻夸张C.排比借代比喻借代比喻D.设问反问引用比喻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