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各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学案选修3-1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物理:1.1《电荷及电荷守恒》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
选修3-1第一章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
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五、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六、课前准备毛皮橡胶,玻璃验电器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
人教版选修3-1 物理:1.1 电荷及守恒定律 学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
【学习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学习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
2.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______C。
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电荷量e的_______ 。
所以,电荷量e称为______。
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______测得的。
3.使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式转化为带电状态的过程叫______。
常见的起电方式有______ 、______和 ______等。
例如:一个带电的金属球跟另一个与它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球接触后,两者必定带上等量同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______电;不带电的导体在靠近带电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受到带电体的作用而重新分布,使导体的两端出现 ______ 电荷。
4.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______ ,也不会 ______,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发生正负电荷湮没的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仍然不变,所以电荷守恒定律也常常表述为: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5.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表现为电中性。
6.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核外电子的多少和运动情况也不同。
在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物理人教选修3-1学案:知识导航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含解析
第一章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标解读1.知道原子结构模型,知道自由电子、离子等概念.2。
知道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3。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4.会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课前思考1。
在干燥的天气脱羊毛(或化纤)衣服时为什么会听到“啪啪”声?答案:羊毛(或化纤)衣服是不良导体,穿在身上时,与衬衣接触摩擦,就积累了静电.当脱衣服时,羊毛(或化纤)与衬衣之间的电压可高达几千伏特,空气中的离子就在两件衣物之间冲撞,激起电火花.电火花的能量使空气迅速膨胀,就产生了“啪啪”的声音。
只要在暗室中脱羊毛衣服,就可以看到暗绿色的电火花。
2.运输汽油(或其他液体的化工原料)的油罐车,都要用一根金属链条搭在地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答案:在运输途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汽油与罐体的碰撞和摩擦,罐体和汽油中会分别积累正负电荷,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火花放电,造成爆炸。
用金属链条搭在地上,链条就起到了导走静电荷的作用,从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自主研学1.原子本身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带正电的__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__构成原子核,核外有带负电的__________。
2.当橡胶棒与毛皮摩擦起电时,橡胶棒上得到电子,因此橡胶棒上带__________.3。
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__________。
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__________电的__________。
4.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__________保持不变.5。
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的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与它带等量的电荷,但符号相反,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做__________,e=__________。
三点剖析一、物体带电的实质1.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整个原子对外显示电中性. 2。
1.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教案 教科版选修3-1
1.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量意义、符号、单位和元电荷的概念;(2)知道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感受人们认识电现象的初始过程,通过学习元电荷,认识实验是重要的学习物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观察、分析各种静电现象和实验,培养透过现象揭示物理规律的意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同时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物理现象的习惯;(2)收集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关“静电的防范和利用”的事例,了解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趋利避害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难点:静电实验中的电荷泄漏及验电器的检验功能;通过静电现象挖掘静电现象产生的本质重点:了解静电现象,理解电荷量、元电荷的概念三、实验器材准备:雷电图片、辉光球、高压放电仪器、雅各布天梯视频、玻璃棒、橡胶棒、毛皮、丝绸、验电器、手摇感应起电机,气球、铝罐,塑料薄膜扎带?四、教学过程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记录的只有,就钻,可是它到底是何种物质种现象也存在的,北极光就是轻小纸片;一种辉光。
它相连的物体带上正负电荷,外我们还有其他使物体带电的体带上电荷,此外一些微观粒,?超高压电源静电,它们有一个共同点:电板书第八章电场A 静电现象? 元电荷一、静电现象: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二、产生静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
实质:电子的转移。
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三、电荷量:反映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用Q或q表示)单位是C(库仑),微库——μc?? 1μC=10-6C??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e叫做元电荷元电荷就是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即e=1.6×10-19C?四、静电的产生和测量设备?(1)产生设备:手摇感应起电机、超高压电源、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等(2)测量设备:验电器、电荷量表、静电电压表等。
物理:1.1《电荷及电荷守恒》教案(选修3-1)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物理:1。
1《电荷及电荷守恒》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学科物理年级高二备课主笔备课组员课时第 1 课时课题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型讲授课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 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选修3-1-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讲义)有答案
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学习与讨论】学点一:三种起电方式的区别和联系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产生及条件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导体靠近带电体时带电导体和导体接触时现象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近异远同”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电性的电荷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发生电子转移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斥)而靠近(远离)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实质电荷在物体之间和物体内部的转移学点二: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原则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进行分配,如图1-1-2所示.电荷分配的原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平分原来所带电荷量的总和;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图1-1-2二、【探索与分析】1.“中性”与“中和”之间有联系吗?“中性”和“中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者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电性,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2.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的区别是什么?(1)两种表述:①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2)区别:第一种表述是对物体带电现象规律的总结,一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带电,原来带电的物体也可以使它失去电性(电的中和),但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第二种表述则更具有广泛性,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即正负电子的产生和湮灭与电荷守恒定律并不矛盾.三、电荷基本性质的理解【例1】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下图所示.现使a、b分别带正、负电,则()A.b将吸引a,吸引后不放开B.b先吸引a,接触后又与a分开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b立即把a排斥开答案:B 解析:因a带正电,b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轻质小球a将向b靠拢并与b接触.若a、b原来所带电荷量不相等,则当a与b接触后,两球先中和一部分原来电荷,然后将净余的电荷重新分配,这样就会带上同种电荷(正电或负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球将会被排斥开.若a、b原来所带电荷量相等,则a、b接触后完全中和而都不带电,a、b自由分开.四、元电荷的理解【例2】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10-19 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答案:BCD 解析: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荷量,数值为1.6×10-19C,不要误以为元电荷是指某具体的带电物质,如电子.元电荷是电荷量值,没有正负电性的区别.宏观上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的具体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的,测量精度相当高.自学检测:1.在右图中的同学的带电方式属于()A.接触起电B.感应起电C.摩擦起电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 A 解析该演示中采用了接触的方法进行带电,属于接触起电.2.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A.正电荷B.负电荷C.接触起电D.感应起电答案AC 解析金属箔片的带电性质和相接触的玻璃棒带电性质是相同的.金属箔片的起电方式为接触起电.3.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A.正电荷B.负电荷C.感应起电D.摩擦起电答案AC 解析注意该题目和上题的区别.在该题目中,玻璃棒没有接触到金属球,属于感应起电,和玻璃棒靠近的一端(金属球)带电性质和玻璃棒相反,带负电,和玻璃棒相距较远的一端(金属箔片)带电性质和玻璃棒相同,带正电荷.金属箔片的起电方式为感应起电.4.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8 C D.4.0×10-17 C答案 A 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只能是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元电荷电荷量为e=1.6×10-19 C.选项A中电荷量为3/2倍,B中电荷量为4倍,C中电荷量为10倍.D 中电荷量为250倍.也就是说B、C、D选项中的电荷量数值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只有选项A是不可能的.典型例题:题型一 常见的带电方式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 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 (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 )A .金属球A 可能不带电B .金属球A 可能带负电C .金属球A 可能带正电D .金属球A 一定带负电 思维步步高金属箔片的张角为什么减小?金属箔片上所带电荷的性质和金属球上带电性质有何异同?如果A 带正电会怎样?不带电会怎样?带负电会怎样?解析 验电器的金箔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它们电荷量的多少.如果A 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 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箔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从而使两金箔夹角减小.如果A 球不带电,在靠近B 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使A 球电荷发生极性分布,靠近B 球的端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 球的端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 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因距离的不同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金箔张角减小.答案 AB 拓展探究如果该题中A 带负电,和B 接触后张角怎么变化? 答案 张角变小.题型二 电荷守恒定律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 A =6.4×10-9 C ,Q B =-3.2×10-9 C ,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思维步步高为什么要求两个小球完全相同?当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接触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接触后各个小球的带电性质和带电荷量有何特点?转移的电子个数和电荷量有什么关系?解析 在接触过程中,由于B 球带负电,其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A 球,这样中和A 球上的一部分电荷直至B 球为中性不带电,同时,由于A 球上有净余正电荷,B 球上的电子会继续转移到A 球,直至两球带上等量的正电荷.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球B 转移到球A .接触后两小球各自的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6.4×10-9-3.2×10-92C =1.6×10-9 C 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Q B +Q B ′=3.2×10-9 C +1.6×10-9 C =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n =ΔQ e =4.8×10-9 C 1.6×10-19 C=3.0×1010个 答案 电子由球B 转移到球A 3.0×1010个拓展探究如果该题中两个电荷的带电性质相同,都为正电荷,其他条件不变,其结论应该是什么? 答案 电子由球B 转移到球A 1.0×1010个解析 接触后带电荷量平分,每个小球的带电荷量为3.2×10-9 C +6.4×10-9 C 2=4.8×10-9 C ,转移的电荷量为1.6×10-9 C ,转移的电子数为1.0×1010个.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有一个质量很小的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挂着,当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B靠近它时,看到它们互相吸引,接触后又互相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B.接触前,A、B可能带异种电荷C.接触前,A球一定不带任何电荷D.接触后,A球一定带电荷答案BD2.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绝缘导体向带负电的球P慢慢靠近.关于绝缘导体两端的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B.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同种电荷C.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异种电荷D.两端的感应电荷电荷量相等答案ACD 解析由于导体内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当带负电的球P慢慢靠近它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靠近P的一端的电子被排斥到远端,从而显出正电荷,远离P的一端带上了等量的负电荷.导体离P球距离越近,电子被排斥得越多,感应电荷越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做电荷的湮灭答案 B 解析在D选项中,电荷并没有消失或者湮灭,只是正负电荷数目相等,表现为中性.4.为了测定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就是该分子是不显电中性的,它通过电场会发生偏转,非极性分子不偏转),可做如下实验:在酸式滴定管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活塞,让水慢慢如线状流下,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水流,发现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转,这证明()A.水分子是非极性分子B.水分子是极性分子C.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正电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负电答案BD 解析根据偏转,可判断出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根据向玻璃棒偏转,可以判断出其带负电.5.在上题中,如果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水流.则()A.水流将向远离橡胶棒的方向偏离B.水流将向靠近橡胶棒的方向偏离C.水流先靠近再远离橡胶棒D.水流不偏转答案 A 解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带电性质相反.6.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所示.那么,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球都带电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答案 D7.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引d,b排斥c,c排斥a,d吸引b,则关于它们的带电情况()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 .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 .c 、d 两小球带同种电荷D .c 、d 两小球带异种电荷答案 BD解析 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关系可知a 、b 、c 带同种电荷,d 和其它三个小球带电性质不同.在解决该题时可以先假设其中一个带电小球的带电性质.二、计算论述题8.如图所示,将两个气球充气后挂起来,让它们碰在一起,用毛织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地方.放开气球后,你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答案 发现两个气球分开,这是因为两个气球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会分开.9.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 球所带电荷量为Q ,B 、C 不带电.现要使B 球带有38Q 的电荷量,应该怎么办?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由于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时,剩余电荷量平均分配,因此,可由以下四种方法:①A 与C 接触分开,再让B 与C 接触分开,然后A 与B 接触分开;②A 与C 接触分开,再让A 与B 接触分开,然后B 与C 接触分开;③A 与B 接触分开,再让B 与C 接触分开,然后A 与B 接触分开;④A 与B 接触分开,再让A 与C 接触分开,然后B 与C 接触分开.10.两块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 、B 均配有绝缘支架,现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 .(1)要使两块金属导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则应如何操作?哪一块带正电?(2)要使两块金属导体都带上正电荷,则应如何操作?(3)要使两块金属导体都带上负电荷,则应如何操作?答案 (1)先将两块导体A 、B 紧靠在一起,然后将带电体C 从一端靠近导体,再将两导体分开,最后移走带电体C .远离带电体C 的一块带正电.(2)先将两块导体A 、B 紧靠在一起,然后将带电体C 接触导体A (或B ),再将导体C 移走,再将两导体A 、B 分开,则A 、B 都带上了正电.(3)先将两块导体A 、B 紧靠在一起,然后将带电体C 从一端靠近导体,用手接触一下A (或B ),再将两导体A 、B 分开,最后移走带电体C ,则A 、B 都带上了负电.。
物理人教选修3-1学案: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含解析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答案:(1)正电荷(2)负电荷(3)排斥(4)吸引(5)摩擦起电(6)接触起电(7)感应起电(8)电子的转移(9)创生(10)消灭(11)总量(12)代数和(13)库仑(14)库(15)电荷量(16)元电荷(17)1.60×10-19 C1.两种电荷(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自由电子和离子①自由电子: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②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称为正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负电的离子,称为负离子。
(3)物体带电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带了电荷.①物质由中性的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由中性原子组成的物体,对外表现为不带电状态,物体呈电中性;呈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②在物体内部,原子核是相对固定的,内部的质子更不能脱离原子核而移动,而离核较远的核外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所以起电过程中转移的都是核外的电子。
析规律(1)当物体不带电时,物体内部也存在电荷,只不过正电荷数量与负电荷数量相等。
(2)当物体相互吸引时,至少有一个物体带电;当两带电物体相互排斥时,二者必定带同种电荷。
【例1】下列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解析: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不带电;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时,还需知道验电器金属球的带电情况才能予以判断。
人教版高中选修3-1物理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2)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指的是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其核心是电荷总量不变,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守恒。
学生已经学过能量守恒,本节课的内容电荷守恒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磁学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有一定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守恒。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1.教学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2.目标解析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理解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或者是电荷量e的整数倍。
知道不仅摩擦起电可以使物体带电,静电感应也可使物体带电。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守恒不好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中和。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总量可虑,其中关键是系统正负总量总是不变。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五、【教学过程】1.电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点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
高中物理 1.1电荷及守恒定律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1(2021年整理)
辽宁省普兰店市高中物理1.1电荷及守恒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普兰店市高中物理1.1电荷及守恒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普兰店市高中物理1.1电荷及守恒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的全部内容。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学生知道电荷守恒定律.2.学生知道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现象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
学生理解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是不连续的,知道比荷的概念。
【学习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学习难点】电荷守恒定律【学法建议】阅读、讨论、合作探究。
【知识衔接】【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4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摩擦过的玻璃棒是否一定带正电?2、金属与绝缘体有什么不同?3、物体起电方式有哪三种?4、观察图中验电器和静电计,回答下列问题:①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②怎样判断物体所带电荷的种类?③怎样判断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④验电器与静电计不同之处(写出两点)5、电荷守恒定律:思考与讨论:正、负电子对的湮没与电荷守恒定律矛盾吗?【合作探究】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C。
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D。
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没2.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B。
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C.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 CD。
人教版物理【选修3-1】优秀教案:1.1《电荷及电荷守恒》
选修3-1第一章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
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五、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六、课前准备毛皮橡胶,玻璃验电器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
2020_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情景切入〕电闪雷鸣,是一种常出现在暴风雨中的自然现象,它是那样的神秘,来去匆匆,稍纵即逝。
它给人们带来甘霖,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恐惧。
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想探究其中的奥秘,更想将它驾驭于手中。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就曾冒着生命危险,尝试用风筝去捕捉雷电。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知识。
〔知识导航〕本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力学)启下(电磁学)的重要位置。
本章知识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单元:1~3节为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电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学习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4~6节为第二单元,学习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势、电势差,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8节为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电场知识的应用——电容器、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还简单介绍了静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法指导〕1.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基本概念多且抽象是这一章的突出特点。
在学习中要重视对物理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对物理规律的亲身体验,例如课本的“说一说”“做一做”“静电感应”“电容器的电容”等,经过深入观察和亲身体验后,物理知识不仅容易领悟而且印象深刻。
2.要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
本章中涉及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化物理模型——点电荷、电场线、等势面等;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电场强度、电势及电容器的电容等概念;类比方法的运用——电场与重力场有许多相似之处,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也有相似之处。
这些方法需要认真地体会和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3.理清本章分析问题的两个角度。
一是电场力的性质——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角度研究,侧重于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处理问题。
二是电场能的性质——从电场力做功使能量变化的角度研究,侧重于利用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分析处理问题。
高中物理选修3-1学案8: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梳理]1. 自然界中只存在 电荷和 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2. 电荷守恒定律(1) 内容:电荷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2) 起电方式:接触起电、 、 ; 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 . 3. 点电荷: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带电体本身的 和 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可以将带电体视为点电荷.4. 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其值为e = .其他带电体的电荷量皆为元电荷的 .5. 电子的比荷:电子的 与电子的 之比.6. 库仑定律(1) 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 ,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 .(2) 公式:F = ,其中比例系数k 叫做静电力常量,k =9.0×109 N·m 2/C 2. (3) 适用条件:① ;② . [典型例题]例1 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球体B.根据F =k122Q Q r,当两点电荷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电场力将趋向无穷大C.若点电荷Q 1的电量大于Q 2的电量,则Q 1对Q 2的电场力大于Q 2对Q 1的电场力D.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例2 一半径为R 的绝缘球壳上均匀带有+Q 的电荷,另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球心O 上,由于对称性,点电荷受力为零.现在球壳上挖去半径为r (r <<R )的一个小圆孔,则此时置于球心的点电荷+q 所受的静电力大小为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方向 .例3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两个固定的点电荷A、B相距为L,电荷量分别为+4Q和-Q.(1) 将另一个点电荷C放在哪个位置,可以使它在静电力作用下保持静止?(2) 若在A、B两处的点电荷都不固定,现在要求这三个点电荷都能保持静止,那么引入的这个点电荷应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荷量是多大?例4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三个带电小球A、B、C放置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彼此相隔的距离为L(L比球半径r大得多).B球带电荷量为Q B=-3q,A球带电荷量为Q A=+6q,若在C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要使A、B、C三球始终保持L的间距运动.求:(1) F的大小为多少?(2) C球所带电荷量为多少?带何种电荷?[对点练习]1.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静电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r/2,则两球间静电力的大小为()A.112F B.34F C.35F D. 12F2.如图所示,两个带电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1、m2,带电荷量分别为q1、q2.静止时两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1、θ2,且恰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则()A. 若q1=q2,则θ1=θ2B. 若q1<q2,则θ1>θ2C. 若m1=m2,则θ1=θ2D. 若m1<m2,则θ1>θ23.如图所示,点电荷+4Q与+Q分别固定在A、B两点,C、D两点将A、B连线三等分.现使一个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C点开始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不计试探电荷的重力.关于该电荷在C、D 之间的运动,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A. 一直做减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变小B. 做先减速后加速的运动C. 一直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变小D. 做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4.如图所示,MON是固定的光滑绝缘直角杆,MO沿水平方向,NO沿竖直方向,A、B为两个套在此杆上的速有同种电荷的小球,.用一指向竖直杆的水平力F作用在A球,使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将A球向竖直杆方向缓慢拉动一小段距离后,A、B两小球可以重新平衡.则后一种平衡状态与前一种平衡状态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小球间的库仑力变小B.A、B两小球间的库仑力变大C.A球对MO杆的压力变大D.A球对MO杆的压力变小--☆ 参 考 答 案 ☆--[知识梳理]1.正 负 排斥 吸引2.(1)转移 转移 保持不变 (2)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得失电子3.大小 形状4. 1.6×10-19 C 整数倍5.电荷量 质量6.(1)点电荷 正比 反比 连线上 (2)122Q Q k r(3)真空中 点电荷[典型例题] 例1 D 例2 244Qqr kR,指向小圆孔[解析]球壳完整时,由对称性得球心上的点电荷受力为零,可知挖去的小孔和剩下的部分对点电荷产生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计算剩下部分对点电荷产生的力,只要求出挖去的小圆孔对点电荷产生的力即可.由于r =R ,故小圆孔可以看成点电荷,这样才可由库仑定律计算.由库仑定律有F =2Q q kR',其中Q '=224Q Rr ππ⋅,得出F =244Qqr kR,方向指向小圆孔.例3 (1) 在B 点右侧L 处 (2) 正电荷,电荷量为4Q[解析](1) 设C 带电荷量为q ,先判定第三个点电荷所在的位置,根据受力分析,只能在AB 连线上B 点的右侧.设放入的电荷距离B 为x ,根据平衡条件224()Qq Qq k kx L x=+,解得x L =.此时对q 的电性、带电荷量均无要求.(2) 对放入的点电荷C 要求受力平衡,同时要求在A 、B 处的电荷也受力平衡,则根据受力分析C 必须是正电荷.设其放在B 的右侧距B 为L 处,根据平衡条件,对A 有22244()Qq Qkkx L L =+ ,对B 有2224Qq QkkxL = ,对C 有224()Qq Qqkkx L x =+,解得x L =,q =+4Q .例4 (1) 2218kq L(2) 8q 带正电[解析]将A 、B 、C 三小球看成一个系统,则三个小球之间的静电力为系统内力,当C 上加一恒力F ,并使三球始终保持L 的间距运动,则三球的加速度相同,均为3F m,且方向为水平向右.对于B 球,由于受A 球的静电力,且力的方向水平向左,那么受C 球的静电力必向右,才可能产生向右的加速度,知C 球带正电荷.设C 球带电荷量为Q c ,则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知: 对B 有23c qQ kL-236q q kL⨯=ma , 对A 有236q q kL⨯ -26(2)c Q q kL ⨯=ma ,联立解得Q c =8q ,a =226kq mL.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B 、C 三小球构成系统的合外力F =3ma =2218kq L.[对点练习]1.C 2.CD 3.AB 4.A。
物理人教选修3-1学案:知识导学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问题探究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在干燥的冬天梳头或脱下毛衣,会有叭叭的响声,在暗处会看到火光.请同学们分析其原因.自学导引1.电荷: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分为_____电荷和_____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答案:正 负 排斥 吸引2.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常用符号Q 或q 表示.答案:电荷量 电量3.常见的起电方法:(1)摩擦起电:用摩擦使物体__________的方法叫摩擦起电.(2)感应起电: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导体时,导体中自由电子重新分布,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利用这种方式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_______.(3)接触起电:一个不带电的导体与一个带电的导体接触后分开,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电荷的方法,叫接触起电.答案:(1)带电(2)静电感应 感应起电4.带电的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就是电子的__________,是电子从一个物体__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到另一部分.答案:得失 转移 转移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_______到另一部分.答案:转移 转移6.元电荷e :与质子(或电子)电荷量绝对值相等的电荷量.1e=_____________C ,所有带电物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__________倍.答案:1.6×10-19 整数7.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q 和带电粒子的质量m 之比叫做比荷.电子的比荷为e m e =1.76×1011 C/kg(一个常用的物理量).8.金属导体: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______________,它们在金属内部排列起来,每个正离子都在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________________穿梭其中.答案:自由电子 离子 平衡位置 电子疑难剖析一、物体带电的实质:1.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整个原子对外显示电中性.2.物体失去电子则带正电,得到电子则带负电,物体带电的实质就是电子的得与失.二、感应起电:使物体带电有不同的方式,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认识到摩擦起电,现在再通过演示实验确认另一种起电方式——感应起电.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注意:不要接触),会看到验电器的指针发生偏转,这说明验电器的指针带上了电.保持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用手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指针偏角为零.先把手移开,再把玻璃棒移开,会发现指针又发生了偏转.这种把一带电物体靠近导体也可以使导体带电的方式叫感应起电.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的不同是前者没有接触只是靠近,后者必须直接接触.三、正、负电子对的湮灭与电荷守恒定律:在近代物理学中,一对正、负电子的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一个中子衰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这种事实与电荷守恒定律矛盾吗?不矛盾.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湮灭和产生,两种电荷数目相等、正负相反,而光子或中子都是中性的,本身不带电,所以电荷的代数和不变.因此电荷守恒定律也可以叙述为: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例1】如图1-1-1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图1-1-1A.金属球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可能带正电D.金属球一定带负电思路分析:验电器的金箔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两金箔带电荷量的多少.如果A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箔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从而使两金箔夹角减小,选项B正确,同时否定选项C.如果A球不带电,在靠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使A球电荷发生极性分布,靠近B球的端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球的端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金箔张角减小.答案:AB温馨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静电感应现象.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和静电感应现象,判断电荷的重新分布情况,进而判断验电器金箔张角大小等问题.【例2】如图1-1-2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1-2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去,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思路分析:虽然A、B起初都不带电,但带正电的导体C对A、B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积累了负电荷,B端积累了正电荷,其下部贴有的金属箔片因为接触带电,也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间的斥力,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A正确.C只要一直在A、B附近,先把A、B分开,A、B上的电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可能中和,因而A、B仍带等量异种的感应电荷,此时即使再移走C,因A、B已经绝缘,所带电荷量也不能变,金属箔片仍张开,B正确.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在其相互之间的库仑力作用下吸引中和,不再带电,所以箔片都不会张开,C错.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箔片都不会张开,D错.答案:AB温馨提示:本题提供了一个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四、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的电量分配原则:1.若带同种电荷,两金属球接触后总电荷量平分.2.若带异种电荷,两金属球接触后电荷量先中和再平分.【例3】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附近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3所示,现使a、b分别带正、负电,则()图1-1-3A.b将吸引a,吸引后不放开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b立即把a排斥开思路分析:因a带正电、b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轻质小球将向b靠拢并与b接触,当小球a与b接触后,将对两球所带的电荷进行重新分配,结果两球带同种电荷将会被排斥开;若a、b原来带电荷量相等,则a、b接触后中和而都不带电,a、b将自由分开.答案:B温馨提示:电场的性质就在于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或微小物体有力的作用,两球原来带异种电荷一定会相互吸引.虽然两小球不一定完全相同,但相互接触后电荷量仍然会重新分配,相互作用力会发生变化.拓展迁移1.为什么能发生感应起电的是导体而不是绝缘体?答案提示: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在带电体上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发生了分离,使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只有导体上的电子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上的电子不能那么自由地移动,所以导体能发生感应起电,而绝缘体不能.2.我们知道,摩擦可以起电,摩擦后的正负电荷是被束缚在带电体上的,它不能像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所以,人们称之为静电荷,简称静电.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静电有哪些危害?答案提示: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相互作用.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汽、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放电视时荧光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就连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静电的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漆黑的夜晚,我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啪啪”的响声,这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在手术台上,静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切入〕电闪雷鸣,是一种常出现在暴风雨中的自然现象,它是那样的神秘,来去匆匆,稍纵即逝。
它给人们带来甘霖,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恐惧。
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想探究其中的奥秘,更想将它驾驭于手中。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就曾冒着生命危险,尝试用风筝去捕捉雷电。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知识。
〔知识导航〕本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力学)启下(电磁学)的重要位置。
本章知识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单元:1~3节为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电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学习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4~6节为第二单元,学习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势、电势差,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8节为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电场知识的应用——电容器、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还简单介绍了静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法指导〕1.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基本概念多且抽象是这一章的突出特点。
在学习中要重视对物理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对物理规律的亲身体验,例如课本的“说一说”“做一做”“静电感应”“电容器的电容”等,经过深入观察和亲身体验后,物理知识不仅容易领悟而且印象深刻。
2.要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
本章中涉及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化物理模型——点电荷、电场线、等势面等;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电场强度、电势及电容器的电容等概念;类比方法的运用——电场与重力场有许多相似之处,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也有相似之处。
这些方法需要认真地体会和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3.理清本章分析问题的两个角度。
一是电场力的性质——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角度研究,侧重于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处理问题。
二是电场能的性质——从电场力做功使能量变化的角度研究,侧重于利用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分析处理问题。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素养目标定位)※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元电荷的概念,认识各种起电方法及实质※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素养思维脉络)知识点1电荷及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__正__电荷和__负__电荷。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__玻璃棒__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__橡胶棒__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__排斥__,异种电荷相互__吸引__。
3.物质的微观结构(1)原子组成:原子⎩⎨⎧ 原子核⎩⎪⎨⎪⎧ 质子:带__正电__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__负电__ (2)原子电性: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与核外电子负电荷的数量__相等__,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的位置表现为__电中性__。
知识点2 三种起电方式1.接触起电指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__不带电__的金属导体__接触__后分开,而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方式(如图)。
2.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__电子__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得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__电子__而带负电,失去__电子__的物体带正电。
(如图)3.感应起电(1)自由电子:金属中离原子核__较远__的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__自由活动__的电子。
(2)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__吸引__或__排斥__,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异种__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__同种__电荷的现象。
(3)感应起电:利用__静电感应__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如图)。
知识点3 电荷守恒定律表述一:电荷既不会__创生__,也不会__消灭__,它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__另一部分__,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__另一个物体__。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__保持不变__。
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__保持不变__。
知识点4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其国际制单位是__库仑__,简称库,用__C__表示。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即__电子__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
e=__1.6×10-19__C,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__密立根__测得。
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__质量__之比。
em e=__1.76×1011__C/kg。
思考辨析『判一判』(1)两个正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斥力,两个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
(×)(2)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3)玻璃棒和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带正电。
(√)(4)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产生静电感应现象,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
(√)(5)电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
(√)(6)元电荷就是最小的电荷。
(×)『选一选』用金属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
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 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
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摩擦使笔套带电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感应出的电荷是异种的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解析:笔套与头发摩擦后,能够吸引圆环,说明笔套上带了电荷,即摩擦使笔套带电,选项A正确;笔套靠近圆环时,由于静电感应,会使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种电荷,选项B 正确;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是由于圆环所受吸引力大于圆环所受的重力,故选项C正确;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上的部分电荷转移到圆环上,使圆环带上相同性质的电荷,选项D错误。
『想一想』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梳子梳头发的时候,头发会不听指挥,顺着梳子飞起来(如图),这时如果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再梳,头发就服帖了。
试解释这一现象。
解析:梳头发时由于摩擦起电,梳子和头发上产生异种电荷,又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得头发顺着梳子飞了起来。
梳子浸入水中后再梳,潮湿的梳子能将头发上的静电导走,也就不再出现上面的现象。
探究一电荷及起电方式S思考讨论i kao tao lun 1如图所示,在干燥的环境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慢慢靠近细碎的锡箔屑,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请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提示:观察到的现象是锡箔屑被吸引到玻璃棒上后又迅速向空中散开。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锡箔屑与玻璃棒接触后带上与玻璃棒相同性质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锡箔屑散开。
G 归纳总结ui na zong jie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方式内容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产生及条件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导体靠近带电体时导体与带电导体接触时现象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电荷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近异远同”相同电性的电荷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发生电子得失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斥)而靠近(远离)自由电荷在带电体与导体之间发生转移举例摩擦后的毛皮与橡胶棒分别带正电和负电放于电场中的导体两端带有等量异种电荷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实质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特别提醒:(1)感应起电成功的关键在于先分开两物体(或先断开接地线)然后再移去带电体。
(2)摩擦起电中对原子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差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对原子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D典例剖析ian li pou xi典例1如图所示,均不带电的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C)A.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B.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C.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D.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由于摩擦电子发生转移→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失去电子带正电荷解析:摩擦起电是因为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故选项C正确。
〔对点训练1〕(多选)(2019·北京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
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片都张开,则(BC)A.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B.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片将闭合C.先把A和B分开,然后再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D.先把A和B分开,然后再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片将闭合解析:C靠近A,由于静电感应A带负电B带正电,故选项A错误;移去C,A、B上的感应电荷立即中和,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片将闭合,选项B正确;先把A、B分开再移走C,因为A、B上的感应电荷受到C的作用力不能中和,金属箔片仍然张开,故选项C 正确,D错误。
探究二电荷守恒定律S思考讨论i kao tao lun 2某同学两手各拿一带电小球做实验时不小心两小球接触了一下,结果两小球都没电了!电荷到哪里去了呢?是否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提示:电荷“中和”了,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G 归纳总结ui na zong jie1.物体带电的实质使物体带电不是创造了电荷,使物体不带电也不是消灭了电荷。
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物体间电荷的重新分配。
2.守恒的广泛性电荷守恒定律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任何电现象都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物体的起电过程,其本质都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也就是说物体所带电荷的重新分配。
不论哪一种起电过程都没有创造电荷,也没有消灭电荷。
3.“中性”与“中和”的理解(1)中性:物体内有电荷存在,但正、负电荷的绝对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
(2)中和:两个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带电体相遇达到电中性的过程。
4.接触起电现象中电荷量的分配(1)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
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时,电荷量平均分配;形状、大小不同的导体接触时电荷量不能平均分配。
无论哪种情况,接触前后电荷总量不变。
(2)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时电荷量的分配情况: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的带电量分别为Q 1、Q 2,则它们接触后再分开都带有Q 1+Q 22的电量,式中电量Q 1、Q 2均包含它们的正负号。
D 典例剖析ian li pou xi典例2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Q 1=6.4×10-9 C ,Q 2=-3.2×10-9 C ,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