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 第四章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注意:(1)假设上述过程都是可逆过程。(2)适 用于理想气体、闭口系统和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即定 质量系统)
2、多变过程的过程方程式(polytropic process)
pvn 定值 ln p n ln v 定值 即多变过程在 ln p ln v 图上为直线,斜率为n 。
■初、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定温线在p-v图上是等轴双曲线,在T-s图上是水平线
p
2′
T
1 2
2′ 1
2
O
vO
s
1-2:吸热减压膨胀;1-2′:放热增压压缩
q du pdv pdv Tds
■热量、过程功、技术功
u cV (T2 T1) 0 h cp (T2 T1) 0
பைடு நூலகம்
qT w wt T s
■过程方程式 v 定值
如汽油机气缸中的燃烧过程。 ■初、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p2 / p1 T2 / T1
即定容过程压力与温度成正比。
■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
n (p / v)v np / v
nk cn n 1 cV cV (T / s)v T / cV
/
kg
(h)v
(h)p
cp
(t 400℃
100℃ 2
t1) 310.6kJ / kg
定容过程:
s cV
400℃ 100℃
ln
T2 T1
0.4414kJ /(kg K)
q u 224.5kJ / kg
w0
wt v( p1 p2v ) 86.1kJ / kg
●可以取(, ) 之间的所有数。 n v 定值(定容过程)
2、多变过程的过程方程式(polytropic process)
pvn 定值 ln p n ln v 定值 即多变过程在 ln p ln v 图上为直线,斜率为n 。
■初、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定温线在p-v图上是等轴双曲线,在T-s图上是水平线
p
2′
T
1 2
2′ 1
2
O
vO
s
1-2:吸热减压膨胀;1-2′:放热增压压缩
q du pdv pdv Tds
■热量、过程功、技术功
u cV (T2 T1) 0 h cp (T2 T1) 0
பைடு நூலகம்
qT w wt T s
■过程方程式 v 定值
如汽油机气缸中的燃烧过程。 ■初、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p2 / p1 T2 / T1
即定容过程压力与温度成正比。
■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
n (p / v)v np / v
nk cn n 1 cV cV (T / s)v T / cV
/
kg
(h)v
(h)p
cp
(t 400℃
100℃ 2
t1) 310.6kJ / kg
定容过程:
s cV
400℃ 100℃
ln
T2 T1
0.4414kJ /(kg K)
q u 224.5kJ / kg
w0
wt v( p1 p2v ) 86.1kJ / kg
●可以取(, ) 之间的所有数。 n v 定值(定容过程)
04工程热力学第四章-整幅显示
1
(4-43) (4-45)
显见
wt w
绝热过程工质对外的作功全部来自工质自身的热力学能(或焓)
六、变比热容定熵过程的图表计算法
• 300~600K时,用定比热容计算精确度较高 • 600K以上时,热力过程采用变比热容计算比定比热容要精确得多! 1. 计算方法(p1、v1 → p2、v2)
w pdv pv
图4-5 定温过程
(4-29) (4-31)
传热量: qT u w w Rg T ln
v2 v p p1v1 ln 2 p1v1 ln 2 wt (4-30) v1 v1 p1
定温过程的加热量用于全部对外作功
4–5 绝热过程 (可逆的绝热过程=定熵过程)
s c p
1
2
p dT Rg ln 2 0 T p1
T2 p2 dT Rg ln cp f (T ) p1 T1 T
(b)
s cv
1
2
v dT Rg ln 2 0 T v1
T1 p2 1 T2 dT dT ln c c p p p1 Rg T0 T T0 T
(4-1)
1、初、终态参数的关系
p1v1 p2v2
n n
p2 v ( 1 )n p1 v2
(4-1) (4-2) (4-3)
T1 v1
n 1
T2v2
n 1
2. 多变指数
n
T2 v ( 1 ) n 1 T1 v2 1 T2 p2 nn ( ) T1 p1
ln p2 ln p1 ln( p2 / p1 ) ln v2 ln v1 ln(v2 / v1 )
(4-43) (4-45)
显见
wt w
绝热过程工质对外的作功全部来自工质自身的热力学能(或焓)
六、变比热容定熵过程的图表计算法
• 300~600K时,用定比热容计算精确度较高 • 600K以上时,热力过程采用变比热容计算比定比热容要精确得多! 1. 计算方法(p1、v1 → p2、v2)
w pdv pv
图4-5 定温过程
(4-29) (4-31)
传热量: qT u w w Rg T ln
v2 v p p1v1 ln 2 p1v1 ln 2 wt (4-30) v1 v1 p1
定温过程的加热量用于全部对外作功
4–5 绝热过程 (可逆的绝热过程=定熵过程)
s c p
1
2
p dT Rg ln 2 0 T p1
T2 p2 dT Rg ln cp f (T ) p1 T1 T
(b)
s cv
1
2
v dT Rg ln 2 0 T v1
T1 p2 1 T2 dT dT ln c c p p p1 Rg T0 T T0 T
(4-1)
1、初、终态参数的关系
p1v1 p2v2
n n
p2 v ( 1 )n p1 v2
(4-1) (4-2) (4-3)
T1 v1
n 1
T2v2
n 1
2. 多变指数
n
T2 v ( 1 ) n 1 T1 v2 1 T2 p2 nn ( ) T1 p1
ln p2 ln p1 ln( p2 / p1 ) ln v2 ln v1 ln(v2 / v1 )
工程热力学第四章理想气体热力过程
详细描述
03
CHAPTER
等容过程
等容过程是指气体在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其容积保持不变的过程。
定义
特点
适用场景
气体在等容过程中,气体温度和压力会发生变化,但容积保持不变。
等容过程常用于高压、高温或低温等极端条件下的气体处理。
03
02
01
等容过程定义
在等容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气体所做的功和气体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之和。
多变过程的具体形式取决于气体所经历的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多变过程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 Nhomakorabea热力学第二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热效率
多变过程的热力学计算
01
02
03
04
能量守恒定律,用于计算多变过程中气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熵增原理,用于分析多变过程中气体熵的变化。
描述气体压力、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于多变过程的计算。
衡量多变过程能量转换效率的指标,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热量来计算。
提高热效率的方法
优化多变过程参数,如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减少不可逆损失和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热效率与熵增的关系
根据熵增原理,不可逆过程会导致熵的增加,从而降低热效率。因此,减少不可逆损失是提高多变过程热效率的关键。
热效率计算公式
$eta = frac{Q_{out}}{Q_{in}}$,其中$Q_{out}$为输出热量,$Q_{in}$为输入热量。
计算公式
通过优化气体的初态和终态,以及选择合适的加热和冷却方式,可以提高等容过程的热效率。同时,也可以通过改进设备结构和操作方式来提高热效率。
提高热效率的方法
等容过程的热效率
04
CHAPTER
03
CHAPTER
等容过程
等容过程是指气体在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其容积保持不变的过程。
定义
特点
适用场景
气体在等容过程中,气体温度和压力会发生变化,但容积保持不变。
等容过程常用于高压、高温或低温等极端条件下的气体处理。
03
02
01
等容过程定义
在等容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气体所做的功和气体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之和。
多变过程的具体形式取决于气体所经历的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多变过程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 Nhomakorabea热力学第二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热效率
多变过程的热力学计算
01
02
03
04
能量守恒定律,用于计算多变过程中气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熵增原理,用于分析多变过程中气体熵的变化。
描述气体压力、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于多变过程的计算。
衡量多变过程能量转换效率的指标,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热量来计算。
提高热效率的方法
优化多变过程参数,如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减少不可逆损失和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热效率与熵增的关系
根据熵增原理,不可逆过程会导致熵的增加,从而降低热效率。因此,减少不可逆损失是提高多变过程热效率的关键。
热效率计算公式
$eta = frac{Q_{out}}{Q_{in}}$,其中$Q_{out}$为输出热量,$Q_{in}$为输入热量。
计算公式
通过优化气体的初态和终态,以及选择合适的加热和冷却方式,可以提高等容过程的热效率。同时,也可以通过改进设备结构和操作方式来提高热效率。
提高热效率的方法
等容过程的热效率
04
CHAPTER
工程热力学第4章习题答案
4-12 一个气缸活塞系统如图 4-19 所示,活塞的截面积为 40cm2,活塞离气缸底部 10cm, 重物 20kg,初始状态温度 300K,大气压力 101325Pa。求
(1)如果使缸内空气温度升高 5℃的同时使重物升高 2cm 需要加入多少热量; (2)然后当可逆绝热情况下使活塞回到原位置,需要再加上多少重物。
4-6 空气的初参数为 p1=0.5MPa 和 t1=50℃,此空气流经阀门发生绝热节流作用,并使空 气容积增大到原来的 2 倍。求节流过程中空气的熵增,并求其最后的压力。
解:对于理想气体 ∆h = cp∆T ,可得 h2 − h1 = cp (T2 − T1 ) ,绝热节流前后焓值相等,因此
T1 = T2 ,因此对于理想气体绝热节流前后温度也相等
4-3 某理想气体动力循环由这样 4 个过程构成,先从状态 a 定温膨胀到状态 b,后绝热 膨胀到状态 c,再定压放热到状态 d,最后绝热压缩回到状态 a,在 p-v 图、T-s 图上表示该 循环。已知吸热量 q1 和各点的焓,列出放热量、功和循环热效率的计算式。
解:由 T-s 图,c-d 过程是定压放热过程,放热量 q2 = ∆h + wt = ∆h = hd − hc < 0
= 0.789kJ/ (kg ⋅ 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p1V1 T1
=
p2V2 T2
,而V2
= 2V1 ,可得
p2 p1
= 0.379
κ −1
绝热过程 T2 T1
=
⎛ ⎜ ⎝
p2 p1
⎞ ⎟ ⎠
κ
,可得绝热指数κ = 1.4
因此 cp = κ cV = 1.4× 0.789 = 1.105kJ/ (kg ⋅ K )
工程热力学课件4精品文档
功=面积12341 =面积12561-面积43564
p
5
VC 3
2
设12和43两过程n相同
6
n1
4
Wt
n n 1
p 1V 1
1
p2 p1
n
V3
1
V
V1 V
n n 1
pp 14V 4
1
pp 32 pp 14
q在p-v,T-s图上的变化趋势
q Tds
T
p
h>0 u>0
q>0
T
w>0
h>0
u>0
qw
w>0
n0
n0
wt>0
n 1 wt>0
nk
n
n 1
q>0
n
v
nk s
u,h,w,wt,q在p-v,T-s图上的变化趋势
u↑,h↑(T↑) w↑(v↑) wt ↑(p↓) q↑(s↑)
T
(3) 当 n = k pvk pvconsRtT sC c n 0
s
1
(4) 当 n = pnvconstvC
cn cv
v
基本过程是多变过程的特例
理想气体的基本过程
过程方程
p T C
v
s pvk C
T pvC
v
T C p
pv RT
初终态关系
p
T2 T1 v2 v1
目的: 研究外部条件对热能和机械能转 换的影响,通过有利的外部条件,达 到合理安排热力过程,提高热能和机 械能转换效率的目的。
工程热力学第4章
28
29
4-7 理想气体过程综述
一、各种过程在p-v图和T-s图上的相对位置
定容、定压、定温和定熵(可逆绝热)四个典型过 程都可以理解为多变过程的特例。其在p-v图上和T-s图 上的斜率如下:
( n 0)
0 p v
T cp 0 T cV
30
p p n v v n
Tc Tb
考虑过程等压 c
hc hb
a
q p ha hc 面积amnca
ha hb 面积amnca
38
p-v,T-s图练习(1)
压缩、升温、放热的过程,终态在哪个区域?
p
T
v
39
s
p-v,T-s图练习(2)
膨胀、降温、放热的过程,终态在哪个区域?
p
T
v
40
s
p-v,T-s图练习(3)
1 2
wt vdp 0
1
2
q p h wt h c
T2 p T1
T2 T1 1 Tds
2
四、Δu、 Δh、Δs和c
u c
T2 V T1
T2 T1
h c
T2 p T1
T2 T1
11
s
2
1
T2 dT cp s c p ln T T1
三、 定容过程的功量和热量
因为dv = 0,所以膨胀功为零,即
2
w pdv 0
1
注意和p-v 图对应
技术功: t vdp v( p1 p2 ) Rg (T1 T2 ) w
1
2
热量:
q Tds cV dT
29
4-7 理想气体过程综述
一、各种过程在p-v图和T-s图上的相对位置
定容、定压、定温和定熵(可逆绝热)四个典型过 程都可以理解为多变过程的特例。其在p-v图上和T-s图 上的斜率如下:
( n 0)
0 p v
T cp 0 T cV
30
p p n v v n
Tc Tb
考虑过程等压 c
hc hb
a
q p ha hc 面积amnca
ha hb 面积amnca
38
p-v,T-s图练习(1)
压缩、升温、放热的过程,终态在哪个区域?
p
T
v
39
s
p-v,T-s图练习(2)
膨胀、降温、放热的过程,终态在哪个区域?
p
T
v
40
s
p-v,T-s图练习(3)
1 2
wt vdp 0
1
2
q p h wt h c
T2 p T1
T2 T1 1 Tds
2
四、Δu、 Δh、Δs和c
u c
T2 V T1
T2 T1
h c
T2 p T1
T2 T1
11
s
2
1
T2 dT cp s c p ln T T1
三、 定容过程的功量和热量
因为dv = 0,所以膨胀功为零,即
2
w pdv 0
1
注意和p-v 图对应
技术功: t vdp v( p1 p2 ) Rg (T1 T2 ) w
1
2
热量:
q Tds cV dT
工程热力学4
对象 1) 参数 ( p, T, v, u, h, s ) 变化 2) 能量转换关系, q , w, wt
方法 1) 抽象分类
p vT s n
基本过程
2) 可逆过程 (不可逆再修正)
研究热力学过程的依据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q du w dh wt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q
h
1 2
c2
gz
ws
cn cv
v
理想气体基本过程的p-v,T-s图
pT s v
T2
(
p2
)
k 1 k
T1 p1
T
sv
n0
p
n0 T
n 1
n 1 p
nk
n
n
v
nk s
u在p-v,T-s图上的变化趋势
u =T
u cvdT
pv RT
p u>0
T
u>0
n0 n 1
n0 n 1
nk
n
v
n
nk s
h在p-v,T-s图上的变化趋势
p
T
n0
n0
n
n 1 nk
v
n
n 1
nk s
p-v,T-s图练习(2)
膨胀、降温、放热的过程,终态在哪个区域?
p
T
n0
n0
n
n 1 nk
v
n
n 1
nk s
p-v,T-s图练习(3)
膨胀、升温、吸热的过程,终态在哪个区域?
p
T
n0
n0
n
n 1 nk
v
n
n 1
nk s
理想气体基本过程的计算
方法 1) 抽象分类
p vT s n
基本过程
2) 可逆过程 (不可逆再修正)
研究热力学过程的依据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q du w dh wt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q
h
1 2
c2
gz
ws
cn cv
v
理想气体基本过程的p-v,T-s图
pT s v
T2
(
p2
)
k 1 k
T1 p1
T
sv
n0
p
n0 T
n 1
n 1 p
nk
n
n
v
nk s
u在p-v,T-s图上的变化趋势
u =T
u cvdT
pv RT
p u>0
T
u>0
n0 n 1
n0 n 1
nk
n
v
n
nk s
h在p-v,T-s图上的变化趋势
p
T
n0
n0
n
n 1 nk
v
n
n 1
nk s
p-v,T-s图练习(2)
膨胀、降温、放热的过程,终态在哪个区域?
p
T
n0
n0
n
n 1 nk
v
n
n 1
nk s
p-v,T-s图练习(3)
膨胀、升温、吸热的过程,终态在哪个区域?
p
T
n0
n0
n
n 1 nk
v
n
n 1
nk s
理想气体基本过程的计算
工程热力学 第4章
v 1 1 t
2
2
p
dT,s
1
2
dq T
pdv,w
vdp q ,
Tds
5
二、四个基本热力过程
(一)、定容过程(dv=0)
工质在变化过程中容积保持不变的热力过程。 1.过程方程式: v = Const。 2.基本状态参数间的关系式:
p2 T2 v1 v2及 p1 T1
dq Tds
dq cn dT
T T T n s n cn cV
n 1
30
p
p p n v v n
(n 0)
0
T
( n 1) (n )
p v
T cp
s
v
p v
T T s n cn
p1v1 - p2 v2
nRg n 1
T1 T2
nw
25
5.理想气体 n q的计算
q u w cv T2 T1
Rg n 1
T2 T1
k - 1cv T T cv 2 1 n 1
q=
n cV T2 T1 n 1
n
ln p2 / p1 ln v1 / v2
cn c p n 等。 cV n 或由 cn n 1 cn cV
28
四、多变过程的能量关系w / q
w
Rg n 1
T1 T2
1
n 1
cV T1 T2
n q cV T2 T1 n 1
n
w 1 q n
1 0 n 1 0 n
2
2
p
dT,s
1
2
dq T
pdv,w
vdp q ,
Tds
5
二、四个基本热力过程
(一)、定容过程(dv=0)
工质在变化过程中容积保持不变的热力过程。 1.过程方程式: v = Const。 2.基本状态参数间的关系式:
p2 T2 v1 v2及 p1 T1
dq Tds
dq cn dT
T T T n s n cn cV
n 1
30
p
p p n v v n
(n 0)
0
T
( n 1) (n )
p v
T cp
s
v
p v
T T s n cn
p1v1 - p2 v2
nRg n 1
T1 T2
nw
25
5.理想气体 n q的计算
q u w cv T2 T1
Rg n 1
T2 T1
k - 1cv T T cv 2 1 n 1
q=
n cV T2 T1 n 1
n
ln p2 / p1 ln v1 / v2
cn c p n 等。 cV n 或由 cn n 1 cn cV
28
四、多变过程的能量关系w / q
w
Rg n 1
T1 T2
1
n 1
cV T1 T2
n q cV T2 T1 n 1
n
w 1 q n
1 0 n 1 0 n
工程热力学第四章
0 T2 0 T1
v2T1 s s R ln 0 v1T2
0 T2 0 T1
p2 exp( p1
0 0 sT s T1 2
R
)
exp( exp(
0 sT 2R 0 sT 1R) )0 sT 令p R = exp( )为相对压力 R p2 pR 2 p1 pR1
v2 vR 2 v1 vR1
1 2
n0
技术功
热量
q u w
2
1
n 1
R cv dT (T1 T2 ) n 1
nk q cv (T2 T1 ) n 1
q k n w k 1 q n k ( )( k 1) w
19
平均多变指数
1)等端点多变指数
ln( p2 / p1 ) n ln(v2 / v1 )
1
dT cv T
3、在p-v图及T-s图上表示
p p n v v n
T T T n s n cn cV n 1
n
n
18
4、能量转换
w pdv
1 2
功
1 R ( p1v1 p2v2 ) (T1 T2 ) n 1 n 1 1 p2 nn v1 n 1 1 1 RT1[1 ( ) ] RT1[1 ( ) ] n 1 p1 n 1 v2 wt vdp nw
技术功和焓
wt q h h c p dT
1 2
k c p (T1 T2 ) ( p1v1 p2v2 ) k 1 k 1 p2 k v1 k 1 k k RT1[1 ( ) ] RT [1 ( ) ] k 1 p1 k 1 v2 wt kw
v2T1 s s R ln 0 v1T2
0 T2 0 T1
p2 exp( p1
0 0 sT s T1 2
R
)
exp( exp(
0 sT 2R 0 sT 1R) )0 sT 令p R = exp( )为相对压力 R p2 pR 2 p1 pR1
v2 vR 2 v1 vR1
1 2
n0
技术功
热量
q u w
2
1
n 1
R cv dT (T1 T2 ) n 1
nk q cv (T2 T1 ) n 1
q k n w k 1 q n k ( )( k 1) w
19
平均多变指数
1)等端点多变指数
ln( p2 / p1 ) n ln(v2 / v1 )
1
dT cv T
3、在p-v图及T-s图上表示
p p n v v n
T T T n s n cn cV n 1
n
n
18
4、能量转换
w pdv
1 2
功
1 R ( p1v1 p2v2 ) (T1 T2 ) n 1 n 1 1 p2 nn v1 n 1 1 1 RT1[1 ( ) ] RT1[1 ( ) ] n 1 p1 n 1 v2 wt vdp nw
技术功和焓
wt q h h c p dT
1 2
k c p (T1 T2 ) ( p1v1 p2v2 ) k 1 k 1 p2 k v1 k 1 k k RT1[1 ( ) ] RT [1 ( ) ] k 1 p1 k 1 v2 wt kw
工程热力学 第四章
过程方程
p Const
初终态状态参数间的关系
v 2 v 1 T 2 T1
h 2 h1 u 2 u1
2
1 2
c p dT c v dT
1
s 2 s1
2
1
cp
dT T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定压过程
过程曲线
p 2’
放热
T 2 1
吸热
定容线
2
放热 吸热
定压线
1 v
2’
s
K), 解:由气体性质表查得: cp=0.837kJ/(kg· cv=0.653kJ/(kg· K),R=0.1889kJ/(kg· K), k=1.31
q 1400 5 280 kJ/kg
n
ln( p 2 / p 1 ) ln( v 2 / v 1 )
ln( 1 / 6 ) ln 10
km
cp cv
t2 t1
cp cv
t2 0 t2 0
t2 c p t2 cv
t1 0 t1 0
t1 t1
or
km k1 k 2 2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绝热过程
变值比热容绝热过程的计算
2)利用气体热力性质表计算(表6)
s 2 s1 s T s T R ln
p
(1)放热 耗功 升温 内能增加 u 0
2-(1)
T
(2)吸热 做功 升温 内能增加 u 0
2-(1)
定压n 0 定温
n 1
定压n 0
1 2-(2)
定温 n 1
2-(2)
n
定容
p Const
初终态状态参数间的关系
v 2 v 1 T 2 T1
h 2 h1 u 2 u1
2
1 2
c p dT c v dT
1
s 2 s1
2
1
cp
dT T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定压过程
过程曲线
p 2’
放热
T 2 1
吸热
定容线
2
放热 吸热
定压线
1 v
2’
s
K), 解:由气体性质表查得: cp=0.837kJ/(kg· cv=0.653kJ/(kg· K),R=0.1889kJ/(kg· K), k=1.31
q 1400 5 280 kJ/kg
n
ln( p 2 / p 1 ) ln( v 2 / v 1 )
ln( 1 / 6 ) ln 10
km
cp cv
t2 t1
cp cv
t2 0 t2 0
t2 c p t2 cv
t1 0 t1 0
t1 t1
or
km k1 k 2 2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绝热过程
变值比热容绝热过程的计算
2)利用气体热力性质表计算(表6)
s 2 s1 s T s T R ln
p
(1)放热 耗功 升温 内能增加 u 0
2-(1)
T
(2)吸热 做功 升温 内能增加 u 0
2-(1)
定压n 0 定温
n 1
定压n 0
1 2-(2)
定温 n 1
2-(2)
n
定容
第四章工程热力学_图文
5
4-1 分析热力过程的目的及一般方法
三. 热力过程的分析步骤: 1) 根据热力过程特征建立过程方程式; 2) 根据过程方程式及状态方程确定初终态参数的关系; 3) 将过程表示在p-v图和T-s图上,并进行定性分析; 4) 计算热力过程的功量和热量。
注意:热力过程中工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换规律与是否 流动无关,只取决于过程特性!
设初态为1,定压加热后状态为2,定容冷却后状态为3。 状态3为: 状态2为:
20
定压过程: 定容过程:
21
例题4-5:体积0.15m3的储气罐内装p1=0.55MPa、t1=38C的 氧气。现对其加热,温度压力将升高。罐上装有压力控制阀, 当压力超过0.7MPa时阀门自动打开放走部分氧气,使罐中维 持压力0.7MPa。问当罐内温度为285C时,罐内氧气共吸收多 少热量?氧气热容cv=0.677kJ/(kgK),cp=0.917kJ/(kgK)。
第四章工程热力学_图文.ppt
4-1 分析热力过程的目的及一般方法
一. 分析热力过程的目的、思路和依据: 1) 研究目的:能量转换情况、影响因素 2) 研究思路:
定熵、定压 定容、定温
3) 研究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二. 理想气体热力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计算: 1) 热力学能的变化 : 2) 焓的变化:
9
4-3 多变过程的综合分析
一. 可逆多变过程
1.定义:许多热力过程可以近似用
式
表示,该过程称为多变
过程,n称为多变指数。
n=0:p为常数,定压过程; n=1 :pv为常数,定温过程;
n=:pv为常数,定熵过程;
n=:v为常数,定容过程;
发动机工作时气缸 压力与体积的关系
4-1 分析热力过程的目的及一般方法
三. 热力过程的分析步骤: 1) 根据热力过程特征建立过程方程式; 2) 根据过程方程式及状态方程确定初终态参数的关系; 3) 将过程表示在p-v图和T-s图上,并进行定性分析; 4) 计算热力过程的功量和热量。
注意:热力过程中工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换规律与是否 流动无关,只取决于过程特性!
设初态为1,定压加热后状态为2,定容冷却后状态为3。 状态3为: 状态2为:
20
定压过程: 定容过程:
21
例题4-5:体积0.15m3的储气罐内装p1=0.55MPa、t1=38C的 氧气。现对其加热,温度压力将升高。罐上装有压力控制阀, 当压力超过0.7MPa时阀门自动打开放走部分氧气,使罐中维 持压力0.7MPa。问当罐内温度为285C时,罐内氧气共吸收多 少热量?氧气热容cv=0.677kJ/(kgK),cp=0.917kJ/(kgK)。
第四章工程热力学_图文.ppt
4-1 分析热力过程的目的及一般方法
一. 分析热力过程的目的、思路和依据: 1) 研究目的:能量转换情况、影响因素 2) 研究思路:
定熵、定压 定容、定温
3) 研究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二. 理想气体热力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计算: 1) 热力学能的变化 : 2) 焓的变化:
9
4-3 多变过程的综合分析
一. 可逆多变过程
1.定义:许多热力过程可以近似用
式
表示,该过程称为多变
过程,n称为多变指数。
n=0:p为常数,定压过程; n=1 :pv为常数,定温过程;
n=:pv为常数,定熵过程;
n=:v为常数,定容过程;
发动机工作时气缸 压力与体积的关系
工程热力学第四章
可知定容过程线在T-s图上为一指数曲线, 曲线的斜率是
T T s v cv
第4章 理想气体热力性质与过程
4.4.2理想气体的典型热力过程
(3)定容过程的过程曲线
p
2
T 1
2'
q0 q0
2
1
2'
v
(4) 功量和热量 体 积 功 热 量
s
w0
q u cv dT
第4章 理想气体热力性质与过程 4.2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
2) 定容比热容与定压比热容 热力设备中,经常遇到定压过程和定容过程,相应有不同
物量单位的定压热容和定容热容,分别以下标p、v标识。
(1) 定容比热容
q du pdv u cv T v T v T v
u u2 u1 cv T 0
b.理想气体焓的变化量
h h2 h1 c p T 0
c. 理想气体熵的变化量
s c p ln
T2 p Rg ln 2 T1 p1
T2 v2 s cv ln Rg ln T1 v1 p2 v2 s cv ln c p ln p1 v1
Q mq m cx dt
q u w
体积功
q h wt
(2)功量
w pdv w q u
wt vdp
wt q h
技术功
第4章 理想气体热力性质与过程
4.4 理想气体典型热力过程
强调!
任何过程中都有下列计算式成立 a.理想气体内能变化量
(1)
q dh vdp cp dT vdp 0
(3)、(4)两式相除,有 两边进行不定积分得 整理出过程方程
工程热力学课件第4章 工质的热力过程
可逆绝热过程是状态变化的任何一微元过程中热力系 统与环境都不交换热量的过程,即每一时刻均有δq=0。当 然,整个可逆绝热过程与环境交换的热量也为零,即q=0。
根据熵的定义,ds=δqrev/T,可逆绝热时δqrev=0,故有 ds=0,s=定值。在闭口系统中可逆绝热过程又称为定熵 过程。
(1)过程方程式
研究热力过程的任务是,揭示状态变化规律与能量传递之 间的关系,进而找出影响转化的主要因素,从而计算热力过程 中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及传递的能量、热量和功量。
• 实际热力过程十分复杂,并都是不可逆过 程,某些常见热力过程往往近似具有某一简 单的特征.
• 工程热力学将热力设备中的各种过程近似 地概括为4种典型过程,即定容、定压、定 温和绝热过程。
k c / c t2
t2
av
p t1
v t1
或
kav
k1
k2 2
(4.27)
在某些情况下t2是未知数,而 cp
t2 t1
、cv
t2 t1
、k2又取决于t2,
因此,这需先设定t2,得出k后再算出一个t2 , 如此重复,
使计算值与设定值逐渐接近。
(3)可逆绝热过程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
p
T
2/
可逆定温过程技术功wt为:
wt
2
vdp
1
2 1
pv
dp p
2
1 RgT
dp p
RgT
ln
p2 p1
p1v1 ln
p2 p1
(4.21)
理想气体可逆定温稳定流经开口系时技术功wt与过程热 量q相同,由于这时p2v2=plv1,流动功p2v2-plv1为零,吸热 量q全部转变为技术功wt。
根据熵的定义,ds=δqrev/T,可逆绝热时δqrev=0,故有 ds=0,s=定值。在闭口系统中可逆绝热过程又称为定熵 过程。
(1)过程方程式
研究热力过程的任务是,揭示状态变化规律与能量传递之 间的关系,进而找出影响转化的主要因素,从而计算热力过程 中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及传递的能量、热量和功量。
• 实际热力过程十分复杂,并都是不可逆过 程,某些常见热力过程往往近似具有某一简 单的特征.
• 工程热力学将热力设备中的各种过程近似 地概括为4种典型过程,即定容、定压、定 温和绝热过程。
k c / c t2
t2
av
p t1
v t1
或
kav
k1
k2 2
(4.27)
在某些情况下t2是未知数,而 cp
t2 t1
、cv
t2 t1
、k2又取决于t2,
因此,这需先设定t2,得出k后再算出一个t2 , 如此重复,
使计算值与设定值逐渐接近。
(3)可逆绝热过程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
p
T
2/
可逆定温过程技术功wt为:
wt
2
vdp
1
2 1
pv
dp p
2
1 RgT
dp p
RgT
ln
p2 p1
p1v1 ln
p2 p1
(4.21)
理想气体可逆定温稳定流经开口系时技术功wt与过程热 量q相同,由于这时p2v2=plv1,流动功p2v2-plv1为零,吸热 量q全部转变为技术功wt。
工程热力学课件第4章
1、过程方程 、
κ=
cp cv
pv κ = 常数
∴κ > 1
Qc p > cv
2、初、终状态参数关系 、
p 2 v1 = p1 v 2
κ
pvκ = 常数
pv = RT
T2 v1 = T1 v2 κ −1 T2 p2 κ = T1 p1
1 1
2
2
κ
dp
1
=κ
R (T1 − T2 ) = κw κ −1
pκ
κ ( p1v1 − p 2 v 2 ) = κ −1
2)热量 )
q=0
∆s = 0
∆u + w = 0 或 ∆u = − w ∆ h + wt = 0 或 ∆ h = − wt
4-3 多变过程的综合 分析
多变过程
1、 过程方程: pv n 、 过程方程:
pc dT pc dp sc − sb = ∫ cp − ∫ R = −R ln T T pb p pb
T
Qsc > sb
∴pc < pb
sb sc
s
定压线向左水平移动, 定压线向左水平移量转换 、 1)过程功 dp= 0 ∴wt = −∫1 vdp = 0 ) 2)热量 )
2
2
v
4
3
wT = wt ,T
2)热量 )
T
∆h = c p (t2 − t1) = 0
2’ 1 2
∆u = cv (t2 − t1) = 0
v2 p1 p1 q = w = wt = RT ln = RT ln = p1v1 ln v1 p2 p2
s
4
κ=
cp cv
pv κ = 常数
∴κ > 1
Qc p > cv
2、初、终状态参数关系 、
p 2 v1 = p1 v 2
κ
pvκ = 常数
pv = RT
T2 v1 = T1 v2 κ −1 T2 p2 κ = T1 p1
1 1
2
2
κ
dp
1
=κ
R (T1 − T2 ) = κw κ −1
pκ
κ ( p1v1 − p 2 v 2 ) = κ −1
2)热量 )
q=0
∆s = 0
∆u + w = 0 或 ∆u = − w ∆ h + wt = 0 或 ∆ h = − wt
4-3 多变过程的综合 分析
多变过程
1、 过程方程: pv n 、 过程方程:
pc dT pc dp sc − sb = ∫ cp − ∫ R = −R ln T T pb p pb
T
Qsc > sb
∴pc < pb
sb sc
s
定压线向左水平移动, 定压线向左水平移量转换 、 1)过程功 dp= 0 ∴wt = −∫1 vdp = 0 ) 2)热量 )
2
2
v
4
3
wT = wt ,T
2)热量 )
T
∆h = c p (t2 − t1) = 0
2’ 1 2
∆u = cv (t2 − t1) = 0
v2 p1 p1 q = w = wt = RT ln = RT ln = p1v1 ln v1 p2 p2
s
4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研究热力过程的一般方法
实际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很难确定其变化 规律,一般需要作些假设: (1) 根据实际过程的特点,将实际过程近似地概括为 几种典型过程:定容、定压、定温和绝热过程; (2)不考虑实际过程中不可逆的耗损,视为可逆过程; (3)工质视为理想气体; (4)比热容取定值。
3、分析热力过程的一般步骤
1 可知在p 由过程方程得 p ∝ κ 可知在p-v图上是一高次双曲线 v
定熵过程曲线的斜率是 ∂p = −κ p v ∂v s 定温过程曲线的斜率是
p ∂p =− v ∂v T
为什么? 为什么?
问题: 问题:定熵过程曲线 和定温过程曲线哪根 更陡? 更陡?
如
二、多变过程分析
1.多变过程的p 图和T 1.多变过程的p—v图和T-s图 p
n=+∞ n= —∞
T
n=1 n=0 n=0
n=1
n= —∞
v
s
2.内能、 2.内能、焓的变化量 内能 内能变化量 焓的变化量 3. 功和热 量 容 积 功
多变过程中容积功的计算
∆u = u2 − u1 = cv ∆T ∆h = h2 − h1 = c p ∆T
p
T2 T1
T2 > T1
pv = R T
1
2
T2 v2 = T1 v1
v
在p-v图上,等温 线的右上侧为温 度升高的方向。
4、在p-v图上熵增加的方向
p
s1
s2
s2 > s1
p2 v2 ∆s = cv ln + c p ln p1 v1 v2 ∆s = c p ln v1
1
2
v
在p-v图上,等熵 线的右上侧为熵 线的右上侧为熵增 加的方向。
1
2
v2 ∆s = R ln v1
在T-s图上,等容 线的右下侧为比 容增大的方向。
s
2、在T-s图上压力升高的方向
p2 < p1
T
p1 p2
1
2
T2 p2 ∆s = cp ln − Rln T p1 1 p2 ∆s = − R ln p1
在T-s图上,等压 线的左上侧为压力 升高的方向
s
3、在p-v图上温度升高的方向
v2 dv vn n w = ∫ pdv = ∫ p n dv = pv ∫ n v1 v1 v1 v v n pv n 1− n v2 pv 1 v = v1− n − v1 − n = v1 1 − n 2 1− n 1 =− [ p2v2 − p1v1 ] n −1 v2 v2
k −1 k k 1 − p2 wt = RT1 p1 k −1
wt = k • w
总结:几种典型过程线在图中的比较 1、在T-s图上比容增大的方向
T
v2 > v1
v1 v2
判断在T-s图上比容增 大的方向
T2 v2 ∆s = cV ln + Rln T v1 1
w=−
R n −1
(T2 − T1 )
技 术 功
多变过程中技术功的计算
1 n
wt = − ∫ vdp = − ∫ vp
p1 p1
p2
p2
dp p
1 n
= −vp
1 n
∫
p2 p1
dp p
1 n
1 1
n =− vp p n −1
1 nΒιβλιοθήκη 1 1− n1 n vp n =− n −1 p1
dp 2 dv p2 v2 ∆s1−2 = ∫ cV + ∫ cp = cV ln + cp ln 1 p 1 v p1 v1
2
续2 (5)确定过程中的功和热量: 确定过程中的功和热量:
①热量
{
{
用比热计算热量 Q = mq = m cx dt 用能量方程计算热量
∫
q = ∆u + w
q = ∆h + wt
容积功
② 功
w = ∫ pdv
w = q − ∆u
wt = q − ∆h
技术功 w = − vdp t
∫
4-2 绝热过程 1.绝热过程的过程方程 对可逆绝热过程
δqrev = 0 δqrev ds = 0 s = 定值。
ds = T
可逆绝热过程是定熵过程。
过程方程可由下式导出
cv dT = − pdv
(1)
(2)
(3)
(4)
或
(3)、(4)两式相除 两边进行不定积分得 整理出过程方程
dv dp κ =− v p
κ ln v = − ln p + ln C
pvκ = 定值
方法Ⅱ 方法Ⅱ 由
δ q = du + pdv = cv dT + pdv = 0
(1)
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其微分形式 将(2)代入(1)式
p-v图和T-s图上的曲线簇
4-3
多变过程的综合分析
定值
多边过程的过程方程
一、多变过程方程及多变比热容
pv =
n
(−∞ < n < +∞)
定压过程 定温过程 定熵过程 定容过程
特例
n=0 n =1
p=
κ
定值
pv = 定值
pv =
v=
1n
n =κ
定值
n = ±∞
定值
p v = 定值
v=
定值
2.状态参数关系式 2.状态参数关系式多边过程的状态参数变化规律
}
多变过程中热量的 计算
n ≠1
R q = ∆u + w = cv ∆T + − (T2 − T1 ) n −1 R k −1 n−k = cv − ∆T = cv − cv ∆T = cv ∆T n −1 n −1 n −1
p2 = 0.1MPa,
;
例题
2.不可逆绝热膨胀到 2.不可逆绝热膨胀到 p2 = 0.1MPa, T2 = 300K , 3.可逆定温膨胀到 3.可逆定温膨胀到 p2 = 0.1MPa, 4.可逆多变膨胀到 4.可逆多变膨胀到 p2 = 0.1MPa, n = 2 。
试求出上述各过程中的膨胀功及熵的变化,并将各过程的 相应位置画在同一张p 图和T 相应位置画在同一张p-v图和T-s图上。 解:膨胀功及熵的变化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气体的各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 变过程的状态参数及过程参数的热力计算。 变过程的状态参数及过程参数的热力计算。 知识点:分析热力过程的目的及一般方法; 知识点:分析热力过程的目的及一般方法;气体的基本热 力过程及多变过程。 力过程及多变过程。 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 重 点: 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和导出各种基本热力 过程及多变过程(包括压气过程)的相应计算式并进行计 过程及多变过程(包括压气过程) 利用p-v、 图分析热力过程 图分析热力过程。 算,利用 、T-s图分析热力过程。 难 点: 使学生掌握理想气体热力过程的热力学计算的特 殊性, 殊性,并能利用状态坐标图表示各种过程及过程中能量转 换的特点。 换的特点。
∆u = cv ∆T ; ∆h = c p ∆T
熵的变化:
dT v2 T2 v2 ∆s1−2 = ∫ cV + R ln = cV ln + Rln 1 T v1 T v1 1
2
dT p2 T2 p2 ∆s1−2 = ∫ cp − R ln = cp ln − Rln 1 T p1 T p1 1
2
定熵过程的p 定熵过程的p—v图和T-s图 图和T
p
2'
T
2'
1
T
1
w<0
w>0
2
2
v
s
4.内能、 4.内能、焓和熵的变化量 内能 内能变化量 焓的变化量 熵的变化量 5. 功和热量 热 量
∆u = u2 − u1 = cv ∆T
∆h = h2 − h1 = c p ∆T
∆s = 0
q=0
w = − ∆u = cv (T1 − T2 ) =
p2 v1 = ; p1 v2
n
T2 p2 = T1 p1
n −1 n
;
T2 v1 = T1 v2
n −1
从上面3 从上面3个式子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得到多变指数的值
p2 ln n p2 v1 p2 v1 p1 = →→ ln = n ln →→ n = v1 p1 v2 p1 v2 ln v2
pv = R T
定熵过程的 过程方程方 法Ⅱ
pdv + vdp dT = R
(2)
cV ( pdv + vdp ) + R pdv = 0
或
pdv + vdp + pdv = 0 cV R
→ c p pdv + cv vdp = 0
c p dv dp =− →→ cv v p
k −1 p2 k RT1 w= 1− p1 k −1
容 积 功
R (T1 − T2 ) k −1
v k −1 RT1 1 − 1 w= k − 1 v2
技术功
wt = − ∆h = h1 − h2 k k wt = c p (T1 − T2 ) = R(T1 − T2 ) = ( p1v1 − p2 v2 ) k −1 k −1
dv dp ds = cp + cV =0 v p dv dp k + =0 v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