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正确使用方法

合集下载

常用急救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急救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公斤体重x0.3)mg稀 释至50ml如泵速为1ml/h,泵入量为0.1卩g/kg?min常用剂量0.1—2卩g/kg?min,起始剂量0.1卩g/kg?min(应经中心静 脉使用去甲肾上腺素)
阿拉明(间羟胺)
静滴:10-100mg加入液体中,
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滴速
阿拉明10mg相当于重酒
石酸间羟胺18.9mg
静滴:500mg加入液体中速度:
1-4mg/min
青光眼及重症肌无力禁 用
药物浓度过高可引起嗜 睡、定向力障碍、感觉异 常
抽取原液5支
(200mg/10ml?支)即卩2C mg/ml,首剂1.5mg/kg iv bolus,无效可每隔8分钟 重复0.5mg/kg直到总量达3mg/kg,复律成功后2—4mg/min维持。
一次静注作用维持
5-10min
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咼、 心悸、出汗、呕吐、震颤 等
山梗菜碱(洛贝 林)
静注:3-9mg/次
静注需缓慢,大剂量可引 起心动过速或惊厥
异丙肾上腺素
静滴:0.5-1mg加入液体中,速
度为2-10微克/分
药物浓度过高可诱发严 重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 颤。可加重心肌缺血,在 心肺复苏中一般不推荐 使用
常用急救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药名
用法与用量(成人量)
注意事项
药物输注计算
肾上腺素(付肾)
静脉推入或气管内滴入:每次5mg 3-5分钟后可重复给药。 皮下或肌注(少用):每次
0.5-1mg
目前为心肺复苏抢救时 最重要的药物,但外伤性 及出血性休克忌用使用 洋地黄类药物者可诱发 或加重室性心律失常,不 宜同碱性药物合用
酚妥拉明
静注:5-10mg/次,

常用急救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急救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急救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急救药品是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遇到的医疗事件中使用的药品。

在这些情况下,正确的用药和使用方法可以挽救人们的生命,并减少进一步伤害。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急救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用于退热和止痛。

使用方法如下:-成年人每次服用500毫克-1000毫克,每次间隔4小时。

-儿童剂量依年龄、体重而定,应按医生建议使用。

注意事项:-不要超过建议的剂量,以免导致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请在使用时告诉医生您正在服用的药物。

2.强力咖啡因片:强力咖啡因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用于急救中的呼吸停止和心脏骤停。

使用方法如下:-将1片强力咖啡因片放在舌下,等待其完全溶解。

-如果需要,可每5分钟重复一次,最多不超过3次。

注意事项:-强力咖啡因片不应用于儿童。

-高咖啡因摄入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和抑郁。

3.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抗过敏药可用于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使用方法如下:-成年人每次服用10毫克-20毫克,每天一次。

-儿童剂量依年龄、体重而定,应按医生建议使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抗过敏药之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以了解剂量和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嗜睡和其他副作用。

4.肾上腺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用于心脏骤停和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

使用方法如下:-心脏骤停:用一个自动注射器将1毫克肾上腺素注射液直接注射到心脏肌肉中。

-过敏反应:1毫克肾上腺素注射液加入500毫升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以1-4微克/分钟的速度静脉滴注。

注意事项:-肾上腺素注射液只能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或急救人员使用。

-过敏反应患者可能有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的风险。

5.吗啡: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剂,用于缓解急性剧痛,如严重创伤或心脏病发作。

使用方法如下:-成年人每次静脉注射2-10毫克,每4小时一次。

-儿童剂量依年龄、体重而定,应按医生建议使用。

常见药品的正确用法

常见药品的正确用法

常见药品的正确用法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药品研发不断创新,人们的生命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品常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药品使用不当却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更大的损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退烧药退烧是我们日常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常会在感冒等疾病引起的发热时出现,退烧药的作用是通过降低身体的体温来改善症状,常见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但是,这些药品的使用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对于适龄服用儿童和成人的生理特点及体质不同,所以退烧药的服用也受到不同的规范。

对于儿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品。

而对于成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药品。

2、用药时间不宜过久退烧药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是过度使用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进行必要治疗。

3、避免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在同时使用其他药品时,退烧药的副作用可能会被增强或减弱,对身体造成损害或者影响疗效。

所以,在使用药品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范使用。

二、消炎药消炎药是一类常用的药品,广泛用于炎症等疾病的治疗,包括青霉素、头孢等。

消炎药的使用也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对于适龄服用儿童和成人在生理发育过程中也存在差异,所以在使用消炎药时也需要注意适龄服用。

对于儿童,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呼吸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品。

2、严格遵守服药规律消炎药需要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规定来服用,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者中断治疗。

当然,如果使用后出现过敏等不适,也要及时向医生汇报,以方便调整治疗方案。

3、避免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同样,在使用消炎药的过程中,也要避免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

在药品使用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并按照说明书的规范使用。

三、止咳药止咳药是目前市场上非常常见的一类药物,包括黄芪、甘草等。

完整的常用药品使用手册

完整的常用药品使用手册

完整的常用药品使用手册1. 药品名称:阿司匹林用途:用于缓解疼痛、退烧、消炎等使用方法:口服,每次一片,每日三次,饭后服用注意事项:- 不得与其他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儿禁用- 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胃溃疡等胃肠道问题2. 药品名称:布洛芬用途:用于缓解疼痛、退烧、消炎等使用方法:口服,每次一片,每日三次,饭后服用注意事项:- 不得与其他含有布洛芬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儿禁用- 使用过程中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品3. 药品名称:感冒灵颗粒用途:用于缓解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使用方法:口服,每次一袋,每日三次,饭后服用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儿慎用,需遵医嘱- 使用期间应避免饮食过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注意药物过敏情况,使用时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4. 药品名称:布地奈德喷雾剂用途:用于缓解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症状使用方法:口腔喷雾,每次两喷,每日三次注意事项:- 不得与其他含有布地奈德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 使用期间应避免接触过敏源和致敏物质- 使用过程中遵循医生指示,不可随意调整剂量5. 药品名称:腹泻止痛片用途:用于缓解腹泻和腹痛症状使用方法:口服,每次两片,每日三次,餐后半小时服用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儿禁用- 使用过程中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6. 药品名称:清热解毒颗粒用途:用于缓解发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使用方法:口服,每次一袋,每日三次,饭后服用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儿慎用,需遵医嘱- 使用期间可适量饮水,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过敏情况,使用时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7. 药品名称:云南白药用途:用于治疗皮肤烧烫伤、割伤、擦伤等使用方法:外用,将伤口清洗干净后撒上药粉,每日多次注意事项:- 切勿用于口腔和眼部伤口- 若伤口情况严重应立即就医-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或感染等情况应停用本手册提供了常用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仅供参考,不应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指导。

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郑州市儿童医院内科监护室马莹一、静脉用药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二、血液制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三、口服用药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四、常用药物皮试方法一、静脉用药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抗感染、抗真菌类2.抢救及危重病人用药7.生物制品3.镇静麻醉催眠肌松剂6.强心甙类药8.其他用药9.静脉营养液4.抗心率失常药5.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一、抗感染、抗真菌类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美罗培南(美平)①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稀释后,标明时间,放在5℃环境下可保存24h②缓慢静脉滴注 ≥ 1h2.万古霉素(稳可信)用灭菌注射用水10ml稀释,静脉滴注时间在≥ 1h。

标明时间,放在5℃环境下可保存24h3.乳糖红霉素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3.注射用磷霉素钠①用灭菌注射水稀释②溶解时药液会变热,需放置一段时间后使用③避免外渗4.阿奇霉素①注意胃肠道反应②静脉滴注时间>1h③口服剂应在餐前1h或餐后2h使用5.头孢曲松禁用钙剂6.注射用伏立康唑(威凡)①缓慢静脉滴注,滴注时间须1h -2h以上②配置方法:用19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成20ml的溶液,溶解后浓度为10mg/ml7.利奈唑胺注射①避光、储存在15 -30℃条件下,避免冷冻②注明开瓶时间,可保存24h8.卡泊芬净(科赛斯)70mg、50mg两种加入灭菌注射用水10.5ml,配置成 7.2mg/ml,5.2mg/ml 开启后:保存在25 ℃以下,可保存24h,保存在2 ℃-8 ℃,可保存48h,未开启:储存在2 ℃-8 ℃抗感染、抗真菌类药物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给药前要做好三查七对,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以保证足够的药物浓度,达到治疗效果.2.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时,应尽量保持各药物使用单独的静脉通道,在明确无配伍禁忌时,方可混合输入.3.给药后要观察不良反应4.如需做血培养者,应在给药之前抽取血标本.5.详细记录给药时间、内容、剂量.二、抢救及危重病人用药肾上腺素 (1mg/ml)系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兴奋剂,为心肺复苏时的首选药物。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药品使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有些家庭将过多的药品投放在家里,使幼儿不可避免地与药品接触,不幸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何正确地使用药品,让家长和幼儿懂得安全用药,是幼儿园必须要教育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针对常见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希望有助于幼儿和家长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减少药品误服的风险。

一、常见药品1. 发热药:对于幼儿的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其剂量一般为每次儿童体重的10-15mg/kg,每日不超过4次。

2. 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家长不可将部分抗生素单独使用,必须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给定剂量和疗程使用。

3. 消炎药:用于治疗肺炎、腹泻、扁桃体炎等疾病,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反应症状。

4. 氨茶碱:用于治疗哮喘、气管炎等疾病,剂量需与孩子体重相适应。

5. 抗过敏药:抗组织细胞释放因子药物可用于哮喘、风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疾病。

二、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1. 孩子不宜误服多种药品,家长在给孩子选用药品时,必须要注意使用方法、剂量等要点。

2. 有的药品不能与酒、浓茶、食醋等同时使用,不然会影响药品的吸收和疗效。

家长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有不懂之处可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3. 有些药品不宜空腹服用,必须要在饭后适当时间才能服用。

如消炎药和依达拉奉有此要求。

4. 对于必须要口服的药品,家长应当选择适合的药剂型,如以颗粒剂为例,需要将颗粒加少量温水或开水,匀速搅拌,避免粘在儿童口腔中形成卡片。

5. 液体口服药品要以勺子或器材装好,切忌直接用口吸取,避免感染病毒。

已感染的人千万不要互相使用勺子或器材,以免传染。

6. 孩子服用药品后,一定要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是否有过敏反应。

如发现药品剂量不当或出现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三、药品管理1. 家里药品应当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兴奋或好奇感使他们误服药品。

常用消炎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

常用消炎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

常用消炎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消炎药物是指一类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的服用消炎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消炎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这些药物。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消炎药物,常见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正确的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迅速缓解疼痛和炎症。

1. 根据医生指导使用: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医生会根据疾病的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给出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遵循药物说明: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务必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注意药物的剂量、服用频率和使用时机等要求。

3. 饭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一定的刺激性,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

为了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最好在饭后服用。

可以选择在饭后30分钟到1小时之间服用,避免空腹服药。

4. 不过量使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不应超过医生建议的剂量。

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毒副作用,例如胃溃疡、出血等。

5. 避免长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属于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长期应用可能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

对于长期需要使用的患者,最好定期咨询医生,以进行肠胃道的监测。

二、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以下是常用抗生素的正确服用方法:1. 医生开具处方:抗生素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遵循药物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长等要求。

2. 持续使用:抗生素一般需要持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不要提前停药,即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过早停药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3. 定时用药: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时服用抗生素。

如果漏服了一次药,不要在下一次服药时双倍补充。

4. 注意饮食:在服用某些抗生素时,需要避免与某些食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例如与乳制品、饮酒等同时进食可能会减少药效。

5. 注意肠胃反应:部分抗生素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

常用抢救药物的正确使用

常用抢救药物的正确使用

常用抢救药物的正确使用抢救药物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用于迅速控制或终止危及生命的疾病或症状的药物。

在临床上,常见的抢救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血管扩张剂等。

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就对这些抢救药物的正确使用进行介绍。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能够迅速扩张气管、增加心肌舒张性、促进心肌收缩的药物。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肺复苏药物,在急救中广泛应用。

在使用肾上腺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急性心脏衰竭时肾上腺素是最常用的建议药物之一,但剂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

一般推荐使用1mg肾上腺素溶液,每3-5分钟一次,如需要可逐渐增加剂量。

2)肾上腺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给予,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气道吸入等方式。

其中静脉注射是最常用的方法,应该尽量保证注射的快速和准确。

3)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等指标,及时调整肾上腺素的剂量,以确保抢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能够通过扩张血管、提高心脏排血量和增加尿量等作用,用于治疗心肌梗死、肺肿瘤、心肌炎等疾病的药物。

使用多巴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巴胺的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一般推荐使用3-15ug/(kg•min)的剂量。

多巴胺的剂量过大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室上速和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

2)多巴胺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但应避免过快或过慢注射或滴注。

3)使用多巴胺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等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阿托品阿托品是一种能够扩张支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减少分泌物并具有防止心率过缓等作用的药物。

在使用阿托品时应当注意如下问题:1)阿托品的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一般推荐使用0.5-1.0mg剂量。

但过量使用阿托品容易导致口干、瞳孔扩张、心动过速等副作用。

2)阿托品可以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多种方式给予,但静脉注射效果更佳。

3)使用阿托品时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口干度、尿量以及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剂量。

常用药物服用方法

常用药物服用方法

常用药物服用方法
1、阿司匹林:月经期停用,饭后半小时服用。

2、强的松、地塞米松:早晨8点饭后服用(卵泡消失后开始服用,如此循环)
3、优甲乐:早晨空腹顿服。

4、溴隐亭、二甲双弧:饭后服用。

5、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为避开脐周2CM左右两侧腹外侧壁交替使用,针头
垂直刺入捏起皮肤所形成的皱褶,注射完毕后松开手指。

6、口服避孕药(达英、妈富隆、优思明):从月经第5日起服用,每日一片,
共21天(1盒),需继续服用者停药一周后继续服药21天,饭后服用。

7、克罗米芬、来曲唑等:月经第3-5日起服用,月经第12日起B超监测卵泡。

8、达芙通:排卵后服用10天,怀孕后按医嘱服用。

9、HCG/HMG等:按医嘱
10、维生素类(VE、VB6、VC、叶酸、爱乐维、康耐得、善存等):饭后服用。

11、坤林丸:月经第5-14天服用,每日2次,每次13丸
12、艾力达:阴道用
13、补佳乐:
14、芬吗通:每天次,白片粒,灰片粒
15、保胎灵:每日3次,每次5粒
卵泡监测:月经规律者(周期25-35天)可以与月经第12天起开始检测;月经不规律者可以自测尿LH试纸呈阳性起开始监测卵泡,或在白带拉丝增多时开始监测。

卵泡15MM以下,隔两日再复测,卵泡15MM以上隔一日再监测,直至卵泡消失。

常见药品服药方法指导

常见药品服药方法指导

常见药品服药方法指导药品服药方法指导是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指导,告诉患者如何正确地服用药物。

正确的服药方法可以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药品的服药方法指导。

1.口服药物:口服药物是最常见的一种用药方式,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服用时间:一般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时左右服用,要遵循医生开具的用药指导。

-剂量: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服药,不可根据自己的感觉增减剂量。

-服用姿势:将药片或胶囊整片吞下,可用水送服,若有特殊指示可咀嚼、嚼碎或溶解。

-注意事项:避免与致胃肠刺激食物同时服用,如辛辣食物、酒精等。

2.眼药水:眼药水的正确使用可以保证药物在眼睛表面的均匀分布,避免药物浪费,以下是使用眼药水的方法:-洗手,保持眼部卫生。

-取下隐形眼镜。

-抬头向上看,用手指轻压下眼睑,拉开眼袋。

-将药水瓶翻转到上方,滴入眼内,每滴2-3滴。

-轻轻闭眼,用力按住内角3分钟,避免药物流失。

3.鼻腔喷雾剂:鼻腔喷雾剂主要用于治疗鼻腔炎症,以下是使用方法:-洗手,保持鼻腔干净。

-直立或稍后仰头,将药瓶喷入鼻腔,不要用力喷射。

-吸气时按下喷头,让药物进入鼻腔。

-同时用手指轻揉鼻翼,帮助药物分布均匀。

-充分吸气,避免药物进入喉咙。

4.外用药膏:外用药膏主要用于皮肤疾病治疗,以下是使用方法:-洗手,保持患者皮肤清洁。

-取适量药膏于干燥的手心上。

-用指腹涂于患处,轻轻按摩至药物完全吸收。

-避免使用太多药膏,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5.肌肉注射:肌肉注射一般由医护人员进行,但在需要家庭自行注射的情况下-洗手,准备好注射器和药物。

-确定注射部位,常用的有臀部外上陷肌、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注射部位需要做好卫生,用酒精消毒。

-抓皮肤,用另一只手部分提起皮肤,使皮肤张紧。

-快速将针头插入肌肉,注射药液,然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棉球按压注射点。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不应与含麻黄碱的药品一起使用。
维生素药物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代替食物,不应过量。
正确的药品储存
储存位置
将药品存放在干燥、阴凉、通 风的地方。
避光保持
部分药品需要储存在冰箱中。
储存方式
不同类型的药品需要使用不同 的包装方式。
避免滥用和错误使用药品的危险
1
不宜自我判断药品使用方法
应遵循医嘱使用药品,不应将药物随意混合或相互替换。
2
不应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
不应与含酒精、咖啡因、维生素等药品混合使用。
3
不应滥用药品
不应使用其他人的药品,不应超过建议的用药时间和剂量。
使用常见的非处方药品
普通感冒药
局部涂抹药品预防堵塞。
肌肉舒缓喷雾
放松紧张的肌肉。
口腔消炎药水
清润口腔,舒缓口痛。
贴膏药
按摩贴在疼痛处,减轻疼痛。
药物的长期使用效果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本次演示将介绍药品的正确用途、剂量、副作用和储存方法。让我们开始吧!
合理用药
1
医生开的药品
遵循医嘱使用药品。
2
准确使用量
遵照说明使用正确的量。
3
定期更换药物
不使用过期的或不合适的药品。
常见药品的注意事项
止痛药物
建议避免连续使用3天以上。
抗生素药物
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感冒药物
老年人的注意事项
应特别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 注意副作用。
药品禁忌
遵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对禁忌 症患者的使用需慎重。
用药时间
严格控制用药时间,防止药品 的依赖性和副作用的出现。
总结
药品的正确储存和保管,合理用药和注意副作用,都是保障我们健康的重要不可少的环节。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一些基本的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些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不正确的用药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1. 解热药解热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特别是在感冒发热时更是不可少。

常见的解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

但是,大家应该注意的是,解热药是控制体温的药物,并不治疗感冒或其他疾病,所以不应该长期服用。

同时,不要超过建议的剂量,否则可能会导致肝脏和肾脏损伤等副作用。

2.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常用药品。

然而,要正确使用抗生素并不容易。

首先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只能用于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是无效的。

因此,在确定感染类型之后,医生才能建议使用哪种抗生素。

其次,抗生素不应该随意增量或减量,以免引起耐药性的产生。

最后,在服用抗生素期间,应该注意补充膳食纤维和益生菌,以防止肠道微生态失衡。

3. 消炎药消炎药是治疗疼痛、发热、炎症等症状的药品。

然而,它们并不能治愈疾病本身。

正确使用消炎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要将不同种类的消炎药混合使用,以防止副作用的发生。

其次,不要在没有症状时滥用消炎药,因为它们有可能会导致对抗微生物的免疫力降低。

最后,不要在没有医生的建议下自行停药,以免病情反复。

4. 维生素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部分维生素的补充并不是必要的,因为人体只需要很少量的维生素。

在使用维生素前,应该先咨询医生。

不要将多种维生素混在一起使用,以免副作用过大。

此外,也不要长期服用过量的维生素,以免出现中毒反应。

总的来说,正确使用药品需要遵守以下几点:首先,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随意用药。

其次,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药品。

最后,在服药过程中应该注意药品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上是关于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的介绍。

心内科常用药使用方法

心内科常用药使用方法

心内科常用药使用方法心内科常用药使用方法⒈β受体阻滞剂⑴适应症: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等。

⑵常用药物:●塞利洛尔:首次剂量一般为1⑸-25mg口服,每天2次。

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酒石酸美托洛尔:初始剂量为25mg口服,每天2次。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阿替洛尔:起始剂量为1⑸-25mg口服,每天2次,随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⑶使用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剂量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哮喘患者等禁用。

●可能出现心率过缓、低血压等副作用,请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⒉钙拮抗剂⑴适应症: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⑵常用药物:●氨氯地平:起始剂量为⑸-5mg口服,每天1-2次。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硝苯地平:初始剂量为10mg口服,每天3次。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维拉帕米:初始剂量为80mg口服,每天3次。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⑶使用注意事项:●配合心电图监测使用。

●孕妇、严重低血压患者禁用。

●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心动过缓等。

⒊张力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⑴适应症: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

⑵常用药物:●卡托普利:初始剂量为⑵5mg口服,每天2次。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美托洛尔:起始剂量为1⑸-25mg口服,每天2次。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苯那普利:初始剂量为10mg口服,每天1次。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⑶使用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剂量使用。

●孕妇、孕妇计划中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可能出现低血压、咳嗽等副作用,请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未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妇科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及用法指南

妇科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及用法指南

妇科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及用法指南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药物通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确使用药物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药物及其使用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和治疗妇科疾病。

一、宫颈炎药物及用法指南1. 抗菌药物宫颈炎的治疗通常会使用抗菌药物来抑制细菌感染。

常用的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等,可通过口服或阴道给药的方式使用。

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应按照药物说明进行正确用药。

一般情况下,每日口服一次,连续服用3-7天。

2. 消炎药物为了减轻宫颈炎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还需要使用消炎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可缓解疼痛和局部不适,通过口服的方式使用。

在服药前请确保已仔细阅读药品说明,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二、宫颈糜烂药物及用法指南1. 雌激素药物宫颈糜烂的治疗常需要使用雌激素药物,如雌二醇软膏。

这是一种通过局部应用来促进宫颈上皮细胞修复和生长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患者将软膏涂抹在宫颈表面,每天一次,持续使用一周至数周,具体用药周期根据病情和医生指导而定。

2. 化学灼烧药物对于宫颈糜烂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化学灼烧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三氯醋酸和硝酸银,通过点状或涂抹的方式使用。

在使用前,请确保已清洁并干燥局部皮肤,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三、子宫肌瘤药物及用法指南1. 黄体酮类药物黄体酮类药物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药物,如醋酸甲羟孕酮。

通常会通过口服的方式使用,剂量和使用期限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使用药物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2. 中药调理药物某些子宫肌瘤患者可能会选择中药调理。

一般而言,中药的用法和用量需要根据中医师的建议而定,一般推荐煎煮后口服。

在使用中药时,需要确保所用药材的质量,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

总之,以上介绍的只是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药物及用法指南,并不能涵盖所有情况。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需注意药物的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或质量不佳的药物。

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1. 发热药:如果患者发烧,可使用退烧药物,如扑热息痛等。

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并及时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2. 止痛药:对于一些急性疼痛的患者,可以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但要注意不要超过药品规定的最大剂量。

3. 抗过敏药:对于过敏反应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

用药前应了解患者是否对药物有过敏史。

4. 抗生素:在紧急情况下,遇到疑似感染的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

但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并避免滥用抗生素引起耐药性。

5. 心脏药:对于心脏病突发的患者,可使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

但要确保患者无禁忌症,如低血压、呼吸困难等。

二、急救药品的注意事项1. 了解患者情况:在使用急救药品前,应尽量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目前症状等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在使用急救药品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使用,避免过量或错误用药。

3. 观察患者反应:用药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体温变化、疼痛缓解情况、过敏反应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4.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急救药品时,要注意避免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避免药物叠加使用。

5. 不要滥用急救药品:急救药品属于特殊药品,不适宜长期或频繁使用,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三、急救药品的储存和保管1. 避光干燥:急救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曝晒、潮湿或高温环境。

2. 隔离儿童:急救药品应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或误用。

3. 定期更换:急救药品一般有保质期限,应定期检查并更换过期药品,避免使用失效药品。

4. 分类存放:不同类型的急救药品应分门别类存放,避免混淆或使用错误。

5. 应急箱标识:急救药品应放在明显的标识箱内,易于取用和辨识。

四、常用急救药品的种类及适应症1. 发热药:适用于发烧的患者,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2. 止痛药:适用于急性疼痛的患者,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心内科常用药使用方法

心内科常用药使用方法

心内科常用药使用方法心内科常用药使用方法1.ACE抑制剂1.1 药物简介:ACE抑制剂是一类常用的心内科药物,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1.2 使用方法:1.2.1 患者应按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一般每天分2-3次口服,可以空腹服用或饭后服用。

1.2.2 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起始剂量一般较低,以后逐渐增加。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得擅自调整剂量。

1.2.3 长期使用该药物时,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2.β-受体阻滞剂2.1 药物简介: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常用的心内科药物,可以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荷。

2.2 使用方法:2.2.1 患者应按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一般每天分2-3次口服,可以空腹服用或饭后服用。

2.2.2 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起始剂量一般较低,以后逐渐增加。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得擅自调整剂量。

2.2.3 长期使用该药物时,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指标,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抗凝药物3.1 药物简介:抗凝药物是一类常用的心内科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3.2 使用方法:3.2.1 患者应按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一般每天固定时间口服,最好在饭后服用。

3.2.2 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来调整剂量。

3.2.3 患者应定期复查凝血功能指标,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4.药物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4.1 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心内科药物时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2 患者应定期复查和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及时报告医生,遵循医生的调整建议。

4.3 患者应注意药物的保存方法和过期时间,在药物过期后不得继续使用。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刘皈阳主任药师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

为保证药物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对病人的伤害,我们介绍一下常用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药物制剂分类方法有多种,可以按形态、分散系统、给药途径、制法等进行分类,其中按给药途径分类与临床使用关系比较密切。

常用药物制剂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和粘膜给药。

口服给药因给药方法简单,用药顺应性好,在品种与数量上都列各剂型之首,包括片剂、胶囊剂、口服溶液剂、颗粒剂、丸剂等。

注射给药主要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等,剂型包括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粉针剂等。

皮肤给药包括外用溶液剂、洗剂、软膏剂、搽剂、糊剂、贴剂等。

粘膜给药包括滴眼剂、滴鼻剂、舌下片剂、含漱剂、灌肠剂、栓剂、吸入剂、喷雾剂、气雾剂等。

无论医师、护士、药师还是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都应注意药物的剂型,以便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和安全性。

口服给药、粘膜给药和皮肤给药为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以下我们重点介绍这几种给药途径涉及到的剂型的使用方法。

一、口服给药主要包括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口服溶液、混悬剂等。

片剂为最常使用的剂型,片剂又主要分为普通片、咀嚼片、包衣片、口含片、舌下片、缓释控释片、分散片和泡腾片等。

我们将对其中常用剂型的使用方法进行介绍。

1、普通片及咀嚼片普通片剂药片不适宜直接干吞,药片容易附着在食道壁上,造成食道损伤甚至溃疡。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取站立位或坐姿,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半卧位,先把药片放入口中,然后喝一口水(不宜过多),稍把头上仰(或不仰)并做吞咽动作,药片即随水经食管而顺利进入胃内。

送服药物的液体种类及数量对药效也会产生影响。

大部分片剂,通常用适量温水送服即可。

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用水太少,吞咽的药物容易贴附在食道造成不适感,甚至对食道造成损伤。

茶水不适合用作送服液体,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其能与药中的金属离子如钙、铁、铝、钴、铋结合而产生沉淀影响药物的吸收;鞣酸还与四环素类(米诺环素等)、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结合,影响抗菌活性,而且这两类抗菌药物会增加茶叶中茶碱的毒性,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同时有研究表明,有几十种药物会受咖啡的影响而改变药效,其中包括抗抑郁药、雌激素制剂、治疗骨质疏松和甲状腺疾病的药物等。

我们经常饮用的柚子、橙子和苹果汁等饮料也会极大地影响药物的吸收,不适宜用作送服液体。

特别是葡萄柚汁含有多种天然物质,其中的衍生物会抑制代谢酶CYP450一族中的CYP3A的作用,受影响的常用药物主要有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防止心脏病发作的β-受体阻滞药(阿替洛尔、塞替洛尔、他林洛尔)、某些抗菌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伊曲康唑)等。

与药物一起服用会抑制或放大药效,从而无法达到应有疗效。

有一些药物可以用牛奶送服,这些药物主要为活菌类药物,如乳酶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整肠生)、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等。

同时,一些抗生素,因其有不好的口感或气味,往往难以被儿童接受,可以和牛奶同服,如头孢羟氨苄,阿莫西林等。

一些患者由于病情需要,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时,不建议一次吞服多片,可根据自我情况分次服用,先与水同服,最后再喝一口水,避免药片停留在消化道上。

一些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例如四环素类药物等,不论剂型如何,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

还有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比较特殊,服用期间也需要饮用较多的水,例如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代谢时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损伤泌尿系统,因此服药期间需要增加饮水量,或者同时口服一些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等。

在给儿童服药时,药片或胶囊太大也不易吞咽,家长则可将药片或胶囊研碎用水送服。

但是,在这样做之前一定要向医师或药剂师咨询,因为有些片剂或胶囊不能研碎或将胶囊打开,而必须整个吞服。

目前为了老人、儿童、吞咽困难及胃肠功能差的患者服用方便,很多药物有了咀嚼片的剂型。

咀嚼片是指在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之溶化后吞服的片剂。

这种药物嚼碎后即可咽下,服用方便,一般用于口感或者气味比较好的药物。

此类药物服药时需注意:a.在口腔内的咀嚼时间宜充分;b.咀嚼后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c.用于中和胃酸时宜在餐后1-2小时服用。

2、缓释及控释片缓释片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缓慢地释放药物,以达到在体内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的目的。

与缓释片的非恒速释放药物不同,控释片能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缓控释制剂与相应普通制剂相比,每24小时用药次数可从3、4次至少减少至1、2次。

缓控释制剂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可以克服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比较平稳持久的有效范围内,有利于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控释片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上层为活性药物层,下层为无药理活性的多聚物推动层,药片外层包裹一层半透膜,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药物分子不能通过。

在半透膜靠近药物层处有一激光微孔,药物可由此微孔从药片中释放出来。

服药后药物进入胃肠道,胃肠道的水分透过半透膜进入药片,使推动层吸水膨胀,产生一稳定的压力,持续推进药物分子以稳定的速率从激光微孔释放出来。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活性药物释放完毕后,药物的不溶性外壳随粪便排出体外,患者如注意到,无须担心。

缓控释制剂因其制剂的特殊性,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严格遵医嘱服药,用药剂量及次数不宜过多或过少。

b.不宜掰开或嚼碎服用,应整片吞服。

掰开或嚼碎后失去了缓控释功能,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出,血药浓度大为增高,可能引起毒性反应,故应予避免。

c.有个别缓控释制剂采用特殊缓释技术使其可分成半片服用,其目的是方便患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3、泡腾片及分散片有些患者服用的药物放入水中后会产生大量气泡,服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这也是片剂的一种剂型,我们称之为泡腾片,是指含有泡腾剂的片剂,多用于可溶性药物。

它与普通片剂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泡腾片放入饮水中之后,在泡腾剂的作用下即刻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片剂迅速崩解和融化。

片剂崩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部分溶解于水中使喝入口时有喝汽水般的感觉。

由于溶解成水溶液,特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药片或胶囊有困难的患者,经过调味后的泡腾片,使患者更乐于接受。

泡腾片服用时应先将其溶于水后再口服,不可将其直接含服或吞服。

还有一种与泡腾片相似的药物剂型为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多用于难溶性药物。

分散片服用时,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

4、胶囊剂胶囊剂是指将药物或辅料充填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制成的一种固体制剂。

根据囊壳可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根据用途可分为肠溶胶囊和结肠靶向胶囊;根据特殊释放方法,分为缓释胶囊及控释胶囊。

胶囊剂因药物装在胶囊壳中与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故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提高药物稳定性。

同时,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直接填装,不像片剂容易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可在胃肠道分散、溶出和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较高。

服用时应注意不能将其破坏,通常应整粒吞服。

胶囊的外壳主要成分是明胶,在冷水中会慢慢吸收变软,而在热水中会迅速溶化,如用过热的水服用,此种情况下容易变软变黏,服用后易附着在食道壁上,造成损伤甚至溃疡。

胶囊的比重比水小,在水中上浮,故吞服时头部不宜上仰,否则送服的水咽下后胶囊容易卡在食管中,应把头向下略前倾做吞咽动作,这样较容易吞下胶囊。

吞下药物后也不要马上躺下,间隔片刻后应再喝些水,以保证药物确实被送达胃部。

二、皮肤和粘膜给药我们主要介绍舌下片、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及透皮贴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1、舌下片及口含片我们经常会看到电视剧或电影里有人因为心脏疾病突然晕倒时,帮助他的人会把一种药片放到他嘴里给予急救,这种特殊的药物剂型我们称为舌下片,如硝酸甘油舌下片。

这类药物在舌下粘膜被吸收进入血液,可以避免药品服用后的首关效应,相比经胃肠服用吸收更快更彻底。

服用舌下片的正确方法是将药片放在舌下,闭上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舌下长时间保留一些唾液以帮助药片溶解。

服用硝酸甘油片后至少5分钟内不要饮水。

药物溶解过程中更不要吸烟、进食或嚼口香糖。

每5分钟可重复一次,如3片后疼痛持续存在,则应立即就医。

另一种药物和舌下片的使用方法也比较类似,称为口含片又称含片。

口含片使用时应含在口腔或颊部,让其溶解,不要咀嚼。

药物溶解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也同样不要吃东西或饮用任何液体。

2、滴眼液很多患者在使用滴眼液后经常有感觉鼻子或者喉咙的不适感,这很可能就是由于不适当的使用方法引起的。

用药前最好洗净双手,以免引起继发感染,然后用干净棉签或者纱布擦去患眼分泌物,并吸干眼泪防止稀释药液。

滴药时头应后仰或平卧,眼向上看,用手将眼睑下拉形成沟状,将滴管头靠近眼部,注意不要碰触到眼睛或睫毛,防止细菌污染滴眼液影响后期的疗效。

滴入药液一次1-2滴为宜,若一次滴得太多,眼结膜囊内也贮存不下,白白挤掉徒增浪费。

药水一般都含有防腐剂,滴的次数过于频繁,会对眼球表面造成伤害。

药水滴入眼后,宜按住内眼角三四分钟,以避免药水经由泪孔流入鼻泪管引发鼻部或者喉咙不适感等副作用,应轻轻闭上眼睛休息三四分钟,以延长药水与眼球接触的时间,增进药效。

不同种类眼药水需间隔一段时间交叉滴眼。

3、滴鼻液滴鼻液在使用时须取鼻部低于口和咽部的体位,如仰卧于床上,头向后伸,鼻孔朝上或者取坐位头尽量后仰,这样能避免药液流入咽部而引起口干、口苦。

滴药后,要静卧3-5分钟,并轻压双侧鼻翼3到4次,让药液与鼻粘膜接触,然后坐起,使多余的药液从前鼻孔流出,滴鼻液用量应该按照说明书或者医嘱,一般每日3次,每次每侧2至3滴为宜。

4、滴耳液以棉棒轻拭耳道内分泌物,取坐位或卧位,头偏向健侧,患耳朝上。

轻拉耳廓,充分暴露耳道(成人及3岁以上儿童应向后向上拉,3岁以下儿童向后向下拉)将处方量的药液滴入耳内,轻压耳屏,使药液充分进入中耳,用干净的药棉置于耳部,侧头将流出的药液擦净。

小心不要让滴管碰到耳道,保持原卧位3-5分钟。

如需要,3-5分钟后更换另外一只耳朵,用药方法同上。

耳浴也是滴耳液常用的使用方式,患者取侧卧位,外耳道口向上,滴耳时牵引耳廓的方式同一般使用方式。

将滴耳液滴入外耳道,并尽量充满外耳道,取此种体位静置十分钟,而后变换体位,将药液倒出来,即完成一次耳浴。

5、透皮贴剂透皮贴剂系指可粘贴在皮肤上,药物可产生全身性作用的一种薄片状制剂。

该制剂由背衬层、有(或无)控释膜的药物贮库、黏合剂层及临用前需除去的保护层组成。

药物作用的时间由透皮贴剂的药物含量及释药速率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